嘉祥县友谊河清淤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嘉祥县友谊河清淤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嘉祥县友谊河清淤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嘉祥县友谊河清淤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嘉祥县友谊河清淤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②浆砌石施工采用座浆法分层砌筑。砌筑时,先铺30~50mm厚的稠砂浆后砌筑。砌体基础的第一层应大面向下,砌体石块应分层挂线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砌立稳定,每砌3~4皮为一个分层高度,每层应大体找平。灰缝厚度一般为20~30mm,较大的空隙先填塞砂浆后用片碎石嵌实。(4)养护及其他砌体外露面应在砌筑后及时养护,经常保持外露面的湿润,并作好防暑、防冻、防雨、防冲工作。工程完工后,砌体未达到设计强度时不得回填。砌石工程施工应严格执行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4、模板工程(1)模板选材与制作模板板面不允许有凹坑、皱折或其它表面缺陷;模板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支撑强度,能承砼浇筑和振捣时的侧向压力及振动力,避免产生位移和变形;模板几何尺寸要与设计相符,做到不漏浆不错位,表面光滑,杜绝发生跑模现象,浇筑砼时若发现有跑漏现象及时修补,以确保砼结构外形尺寸准确;严格控制模板制作偏差,制作完成后,预拼检查验收,模板制作允许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规定(2)模板安装模板在每次使用前要清洗干净,为防锈和拆模方便,模面板涂脱模剂,不得采用污染砼的油剂,影响砼浇筑完成后的质量;按设计图纸进行模板安装的测量放样,重要结构设置必要的控制点,以便检查校正;模板安装过程中,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变形和倾覆;认真仔细立模,加强测量检查,模板安装允许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规定。(3)模板拆除模板拆除时限,除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外,还要遵守下列规定:不承重侧面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损伤时,方可拆除;墩、墙和柱部位在其强度不低于7.5MPa时,方可拆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必须在砼强度达到下表的规定后方可拆除5、联锁式水工混凝土砌块联锁式水工混凝土砌块用托板码垛方式运输到工地,以保证每一块的块状不受破坏;对铺设面清除杂草、树根、突出物时,用适当材料填充孔洞并振实,使铺设面地形满足设计要求;挖掘边沿基坑,以适当材料填之并振实;在已完成基础的铺设面上铺设滤水土工布或级配滤水碎石;分别安装上下挡板;从下边沿开始联锁铺设两行联锁式水工混凝土砌块,然后从左(或右)下角联锁式铺设其他联锁式水工混凝土砌块;用掺有植物种子的土填充砖孔和接缝;为形成转角或直边,可用劈裂机或无齿锯切割护士砌块,以得到相应的规格和角度。其他无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生态环境现状一、环境空气参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属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1、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的要求,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或结论。根据2022年6月24日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1济宁市环境质量状况(简报)》,具体表3-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判定济宁为不达标区。表3-12021年济宁市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污染物现状浓度标准值占标率达标情况SO2(μg/m3)126020%达标NO2(μg/m3)314077.5%达标PM10(μg/m3)7770110%不达标PM2.5(μg/m3)4535128.57%不达标CO-95per(mg/m3)1.2430%达标O3-8h-90per(μg/m3)170160106.25%不达标由表3-1可知,本项目所在区域SO2、NO2年均值以及CO日平均第95百分位数均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PM10、PM2.5年均值以及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均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因此,本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为了解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评价收集了2021年1~12月份嘉祥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资料,对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说明,具体数值见表3-2。表3-22021年1月~12月份嘉祥县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单位:μg/m3时间SO2NO2PM10PM2.52021年1月24511841182021年2月182499642021年3月1331102582021年4月132674392021年5月131867322021年6月151864282021年7月61337192021年8月91949262021年9月81844222021年10月113782472021年11月1344120712021年12月154612179年均13298750区域达标评价见表3-3。表3-3区域达标评价表序号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μg/m3标准值μg/m3占标率%达标情况1SO2年平均质量浓度136021.7达标2NO2年平均质量浓度294072.5达标3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8770124.3不达标4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5035142.9不达标根据评价结果,嘉祥县2021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PM10、PM2.5超标,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可吸入颗粒物及细颗粒物为影响该区域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区域整改方案:目前嘉祥县人民政府正积极落实《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建设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核算及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通过实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2倍削减替代,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减少煤炭消费,推进工业污染源提标改造,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控制管理,加强VOCs专项整治,控制机动车污染,实施秋冬季重点行业错峰生产等方面的行动,加快以细颗粒物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将会逐步得到改善。二、地表水环境项目施工河道友谊河是连通洙赵新河和洙水河的一条人工引河。根据2023年2月份的“山东省省控地表水水质状况发布”,洙赵新河与洙水河水质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三、声环境项目施工现场施工期使用的机械设备均为移动设备,属于移动噪声源,没有固定噪声源。营运期噪声主要是泵站运行时产生,泵站周边1km范围内无居住社区。因此本次评价不对周边声环境保护目标进行现状监测。项目所在地场界周围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四、生态环境1、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情况(1)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嘉祥县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属于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中的鲁西南农产品主产区。主导功能与发展方向: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坚持以粮保畜、以畜促粮,大力发展黄牛、绵羊、肉鸽、麻鸭等规模化饲养,提高畜牧业的规模效益。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瞄准市场,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同时,辅以果菜、花卉、淡水养殖等产业的发展,拓展区域农业功能。加快培植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粮食加工与流通业企业群体,带动小麦、玉米生产基地建设、壮大棉花加工企业群体,带动棉花优势种植区域的棉花生产、以林木资源为依托,培植桐木、杞条、杨木三大加工企业集群,逐步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集资源培育、林木加工、林产品交易三位一体的林业产业化格局。本工程通过河道整治及水利设施建设,有效增加河道行洪能力,除涝减灾效益显著,有利于当地农业发展。本项目建设符合《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图3-1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图(2)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山东省生态建设规划纲要》,本工程所在区域属于鲁西南平原湖泊生态区,该生态区位于黄河以南、运河和湖带以西,西南止于省界,包括济宁、泰安、菏泽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本区以平原和湖泊为特色,区内无天然森林植被,以人工林和农业植被为主。南四湖、东平湖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湖泊湿地,鱼类和鸟类多样性丰富。该区土层深厚、地势平坦、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是全省的主要农牧业基地之一。煤炭资源丰富。蓄水调水、自然净化、鸟类多样性和渔业资源保护是本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主要生态问题一是湖区水资源不足,湖泊沼泽化和富营养化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下降;二是流域生态防护林资源贫乏,湖库调蓄能力降低,湿地功能下降;三是水污染严重,对湖区和南水北调的水质影响大,面临水质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潜在问题;四是采煤区地表塌陷严重并不断扩大。图3-2山东省生态功能区划图本项目为嘉祥县友谊河清淤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可减轻地区涝灾威胁,保障洙赵新河向洙水河引水功能的正常发挥。项目施工期的临时用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平整并恢复原有田埂及灌排设施等,因此本项目不会对该生态功能区的主导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符合《山东生态功能区划》要求。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生态因子识别为识别本工程施工期、运营期对当地环境生态的影响性质和影响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影响的评价工作。根据本工程的建设内容、工艺特点以及沿线地区的生态现状及环境特点,对本工程的生态影响因子进行识别与筛选。详见下表。表3-4环境生态影响识别与因子筛选矩阵序号影响因子影响行为影响时间影响范围影响程度1土地利用临时征地短期评价区大2地貌变化河道疏浚、堤防等长期评价区较小3生物量陆生和水生生物量长期评价区较大4植物类型扰动陆生和水生植物长期评价区较大5动物栖息施工扰动等短期评价区及其周围较小6景观河道疏浚工程、建筑物、涵闸工程等长期评价区较小由上表可知,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环境生态产生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工程施工期的影响主要通过施工扰动产生的,属于直接影响,而且影响性质属于负面的。根据识别,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生态的各个方面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其中对水生生态、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景观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即工程建设将会降低植被覆盖度,加剧水土流失,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景观。工程进入运营期后,在项目区可绿化区域及临时占地区域按要求进行绿化或复垦,所以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已经显著减轻,生态环境得以恢复改善。(2)影响方式根据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特点,在不同的工程阶段,不同类型的工程活动对生态环境中各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方式列于下表。表3-5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方式影响类型影响方式有利影响营运期可有效缓解项目区行洪排涝问题,有利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不利影响施工期的临时占地造成植被破坏、水生生物损失和水土流失加重可逆影响施工期的临时占地及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大近期影响占用土地,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加重、动物活动受阻;疏浚河段原有底栖水生生物损失远期影响河道过流量增大,疏浚底泥带走内源污染,改善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物量可能增加明显影响施工期临时占地、植被破坏,水生生物损失,水土流失加大潜在影响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存,如果及时采取恢复生态措施可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运营期改善河道水文情势,能改善水生生态系统局部影响生态环境从施工期的破坏到营运期的恢复区域影响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有利条件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是施工期的占用土地、植被破坏、水生生物损失和水土流失加重。其中施工期的影响主要是不利的、一次性的、明显的、局部的影响,而营运期的影响主要是长期的影响,是以有利和不利、明显与潜在、局部与区域、可逆与不可逆影响并存为特点,本项目运营期对生态环境无不利影响。(3)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22)》,项目不位于、穿越、跨越生态保护红线区,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不涵盖生态保护红线区。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生境,自然公园,不需要进行地表水及地下水评价;项目无永久占地,临时占地224.96亩(0.15km2),小于20km2。根据“g)除本条a)、b)、c)、d)、e)、f)以外的情况,评价等级为三级。”生态影响评价为三级,项目评价范围为以线路中心线向两侧外延300m。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评价区所在区域整体生态现状本工程位于嘉祥县仲山镇、纸坊镇。评价区内无天然森林植被,以人工林和农业植被为主,地面附着物主要有乔木,各类景观树,包括白杨、青杨、大叶杨,附近居民种植的蔬菜、农作物等。主要生态问题一是河道内水资源不足,河道沼泽化和富营养化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下降。(2)景观生态体系的组成及基本特征景观生态学认为区域由多个景观所构成,而整个景观是由基质、廊道、斑块组成的异质空间镶嵌体。经现场调查,评价区基本上呈村镇和农业生态特征。整个评价区总体上是以农田为基质、以河流和道路为廊道、以村镇等为斑块的景观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分析,评价区景观生态体系主要由农田景观、水体景观、城镇景观、森林景观、果园景观和草地景观等景观组成。①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在评价区内处于主要地位,呈片状分布在评价区内,形成总体以农田生态系统为背景的评价区生态景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相对最高,生产者主要为种植的作物和蔬菜,如小麦、玉米、大豆等,消费者主要为农田中的土壤动物和各种鸟类。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评价区内居民的粮食来源,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其生产力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水平。②水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在各类拼块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包括河流、灌渠、水塘、坑洼水面等。水域系统对于调节区域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③森林生态系统此类生态系统属于环境资源型拼块类型,包括人工林、果园等,是对评价区环境质量起主要动态控制作用的拼块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评价区内的主要生态系统,其生产者主要为栽培的各种乔木、果树,消费者主要为一些鸟类和土壤动物。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较高,对于改善局地气候、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④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主要指自然草本群落和花圃花坛群落。评价区由于受长期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草本群落分布地域比较分散,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滩地,其主要植物物种有茅草、车前等。整体生产力水平很低,属于生态脆弱地区。⑤村镇生态系统此类拼块属引进拼块中的聚居地和厂矿企业,是受人类干扰最强烈的景观组成部分,为人造生态系统,主要包括评价区内的村镇、工矿企业、农业设施、公用设施、交通道路等。该类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被覆盖率较低,消费者主要是村镇居民。村镇生态系统以居住和经济生产为主体,呈小块状独立分布于评价区内,省级和乡村公路是其主要的联系通道,该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是相对独立分布、居住人群密集、工业经济活动发达、整体生产力水平较高。(3)陆生生态系统调查①生物分布现状工程施工区地处嘉祥县城区边缘及农村地区,人类活动频繁,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项目沿线植被受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长期影响,已无地带性自然植物优势群落的存在,代之于人工栽培或次生植物群落的广泛分布。评价区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体,在该系统中农田生态系统占有较大的比例,但它们普遍表现为结构简单、物种贫乏的基本特点。据现场调查,评价区内主要陆生植被类型有小麦、玉米、大豆等组成的各类农作物,白杨、大叶杨等组成的乔木,蒿、茅草等自然草本物种组成的草丛。粮食作物是农田生态群落的构成主体,经济林木是森林生态群落的构成主体。②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分布据《山东稀有濒危保护植物》研究统计,山东省主要珍稀濒危植物有86种,经逐一对照查询,本工程沿线以平原为主,不属于人类干扰较少的典型山区,各大山区的珍稀濒危物种不会分布在评价区内。③动物由于评价区所在区域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影响较深刻,其原始野生动物生境已基本丧失,据调查,评价区内无国家及省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物种存在。经查阅资料和咨询有关专业人士,评价区所在区域分布的主要动物物种有:兽类野生动物:野兔、刺猬、黄鼠狼等。爬行类野生动物:壁虎、蜥蜴、蛇、龟、鳖等。鸟类野生动物:啄木鸟、麻雀、喜鹊、燕子、布谷鸟等。昆虫类野生动物:蜂、蝶、蜻蜓、蟋蟀、蜘蛛、螳螂、瓢虫、蚱蜢等。鱼类:鲤鱼、鲫、草鱼、虾等。家畜类:牛、羊、猪、兔等。家禽类:鸡、鸭、鹅、鸽子等。其它无脊椎动物:蚯蚓、蚂蟥、蜘蛛、蝎、蜈蚣、蚰蜒等。④植物评价区内陆生植物多样性具有如下特点:木本植物主要为栽培树种,无珍稀濒危物种,所有木本植物在当地容易栽培,区内没有发现古树名木;草本植资源较丰富,主要为田间杂草,未发现珍稀濒危物种;农业种植资源比较丰富。(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本工程项目评价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以分为耕地、林地、园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其他用地等,其中耕地和林地占主要部分,建设用地较少。(5)水生生态系统调查①水生植物参考相关资料,评价区内水生植物多样性具有如下特点:浮游植物主要有蓝藻、绿藻、硅藻、裸藻、隐藻、甲藻等,浮游动物主要有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底栖动物主要有腹足类、瓣鳃类以及水生昆虫,水生维管植物主要有禾本科、萍科、伞形科等。施工河道水域功能主要为行洪,水深较浅,总体生物量较少,生物群落较简单。②水生动物据调查资料表明:该河段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鲶、泥鳅、黄膳等,渔获物中以鲤、鲫为主,其次是鲿科鱼类。近年来,项目区内鱼类总数较少,且无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鱼类。通过访问咨询相关部门、实地考察,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5、地下水、土壤环境本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河道工程、建筑物(涵闸、管涵、泵站、桥梁)工程等。属于非污染型水利项目。河道两岸为居民和农田,项目不排放重金属等污染物,没有渗井、污灌等排污方式,不涉及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途径,运营期不存在污染排放和转移,不会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明显影响,并且工程实施后,不仅新增了河道防洪除涝能力,也将有助于污染物质的稀释和扩散,优化水质,提高水环境容量。因此不开展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本次工程为河道工程(友谊河全河道清淤5.78km)、建筑工程(新建管涵5座,改建涵闸8座,维修加固涵闸1座、生产桥5座、泵站5座)。1、工程现状(1)河道现状友谊河目前现状河道河底宽8~10m之间,河底高程33.5m~34.3m之间,河道淤积严重,排涝能力不足5年一遇。同时承担着洙赵新河通过友谊河、薛翁岔河向洙水河引水任务,薛翁岔河河道设计高程32.73m,现状河道不满足河道调水需求。河道长满杂草土堆侵占河道图3-4友谊河河道现状图(2)涵闸现状治理范围内,现有8座支流涵闸,大部分为砌石结构,年久失修,启闭设备缺失,不能正常运行,需进行改建;入洙赵新河穿堤涵闸上下游浆砌石护坡破损,局部坍塌,需维修。两岸现有5条支流排水沟,阻断两岸交通,需新建管涵封闭。图3-5石蜡屯穿河涵闸现状(3)泵站现状治理范围内现有5座泵站,除前马泵站泵房需维修外,其余泵站机电设备老化,不能正常运行。图3-6泵站现状(4)跨河桥梁治理范围内现有6座生产桥,其中4+950为灌注桩板桥,现状完好;其余5座为砌石拱桥,目前桥身结构无裂缝及变形现象,但桥址上下游锥坡破损严重,上下游连接段无防护措施,0+400、1+100、2+600桥栏杆损坏。图3-7跨河桥梁现状2、存在的主要问题(1)岸线侵占问题突出河道沿线违法建设、违法活动问题突出,河道岸线被乱占滥用,河道侵占严重。(2)河道淤积严重、行洪障碍较多由于农村排灌沟渠淤积,乱挖、乱填、垦植现象较为严重,一旦大汛来临,坡水不能及时入河,造成涝洼积水成灾。阻水障碍主要是阻水树木、阻水坝、阻水桥和河内弃土及堆积物。由于农村沟渠乱填乱挖,河道淤积,许多田间排水沟成为竹节沟、断头沟,降低了农村河流水系的蓄滞能力和引排水能力,水系连通性较差。(3)部分建筑物损毁严重现状部分建筑物建设标准低,运行时间长,缺乏维护,破损严重,部分建筑物已经丧失了功能,防洪除涝功能大大降低。(4)水系连通性较差近年来由于河道淤积、垃圾堆放、水源短缺等原因,一些河道、池塘、湖泊等湿地水系被填埋、侵占或覆盖,河流及支流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连通性较差,水系生态景观效益难以整体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1、项目评价等级与范围(1)生态环境:根据“生态环境现状”章节内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22)》,生态影响评价为三级,项目评价范围为以线路中心线向两侧外延300m。(2)大气环境:根据水利项目特点,本工程建成后营运期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物,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TSP,但其排放量及排放浓度均具有不稳定性,且影响范围主要在施工场区附近。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对比同类工程经验,确定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三级评价项目不需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3)地表水环境:本项目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用于周边农田堆肥,项目营运期无废水排放,因此,本次项目不对地表水进行评价。(4)声环境:项目河200m范围内有村庄和学校敏感点,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根据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噪声的影响特点,可按施工期和运行期分别开展声环境影响评价”。由于本项目噪声环境影响在施工期,因此仅对施工期对声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办法,确定本项目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5)土壤、地下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项目类别为Ⅳ类,可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项目类别为Ⅲ类,敏感程度为不敏感,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项目所在区域可以不开展土壤、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6)环境风险: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项目不涉及风险物质,因此不开展环境风险影响评价。2、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周边的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3-6。表3-6本项目周边主要敏感目标敏感类别敏感目标相对方位距边界距离(m)环境功能大气环境、声环境友谊河全河段清淤工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功能区标准石蜡屯村W20铁坡村E20布山村W20涵闸工程石蜡屯村W20铁坡村E20地表水环境友谊河涉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洙赵新河清淤起点南侧连通洙水河清淤起点北侧连通地下水环境本项目边界500米范围内无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河道沿线区域水生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评价标准一、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二级标准。表3-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项目标准限值SO2TSPPM10PM2.5NO2COO3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年平均6020070354024小时平均150300150758048小时平均1601小时平均50020010200浓度单位µg/m3µg/m3µg/m3µg/m3µg/m3mg/m3µg/m32、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表3-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类别适用区域等效声级LeqdB(A)昼间夜间2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60503、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标准值如下表。表3-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染因子标准值标准来源pH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COD≤20mg/LBOD5≤4mg/L氨氮≤1.0mg/L石油类≤0.05mg/L粪大肠杆菌数(个/L)≤10000个/L溶解氧≥5mg/L总磷≤0.2mg/L(湖、库0.05mg/L)高锰酸盐指数≤6mg/L4、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表3-1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序号项目单位标准值依据1pH6.5≤pH<8.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2硫酸盐mg/L≤2503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4总硬度mg/L≤4505耗氧量mg/L≤3.06氨氮mg/L≤0.507总大肠菌群MPNh/100mL≤3.0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施工期无组织排放粉尘、扬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标准;恶臭气体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二级标准限值;项目营运期无废气排放。表3-1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时间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限值标准出处施工期颗粒物1.0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氨1.5mg/m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硫化氢0.06mg/m3臭气浓度20(无量纲)2、废水施工期: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生活污水经施工区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于周围农田堆肥。施工期各类排水需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营运期:无废水排放。3、噪声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昼间:70dB(A)夜间:55dB(A));营运期运行期泵站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4、固废施工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为不可回用的施工弃土方、沉淀池沉渣、施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要求。其他本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河道工程、堤防工程、建筑物工程和坑塘整治工程等,项目建成后不涉及污染物排放。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一、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对照嘉样县"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本项目厂区不位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本项目不位于、穿越、跨越生态保护红线区,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不涵盖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如下: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1)永久占地影响分析本项目为河道治理项目,项目占地控制在河道蓝线范围内,施工结束后不改变原来土地的用地性质,无永久占地。(2)临时占地影响分析本工程临时占地主要包括施工道路、集中施工场地、施工生活区等,临时占地总面积224.96亩(149973.33m2)。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临时占地将导致植被破坏、农田退化等不利影响,在短时期内对当地的土地利用及农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带清理、河道整治等施工活动中施工机械、车辆、人员践踏等对土壤的扰动和植被的破坏,施工期开挖大量的土方在雨季可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影响。2、对陆生生态的影响(1)对沿线植被的影响项目施工区域均为河道水域,不改变沿线占地类型,施工期排放颗粒物对沿线植被生长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但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施工对沿线植被影响不大,主要为临时占地对植被的影响。本工程临时占地主要为各临时堆场,现状占地类型包括有一般农田及建设用地等。临时用地对植被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后期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和恢复对植被的影响。(2)两栖、爬行动物的影响本工程实施过程中,疏浚等工程将使一部分湿地生境遭到破坏,而且流域畅通之后改善水文过程,两栖、爬行动物的栖息环境将发生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两栖、爬行动物的繁殖活动。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本项目区域两栖、爬行动物分布较少,工程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影响程度较小。(3)对鸟类的影响项目施工区沿岸,鸟类动物种类稀少,主要为麻雀、喜鹊等部分鸟类,没有珍稀保护动物。施工期间,施工噪声会对这些野生动物产生惊吓,施工占地也会侵占一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但由于动物都具有较强的移动能力,它们会迅速转移到较远的地方,工程对动物影响是暂时的。(4)对哺乳动物的影响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噪音污染和粉尘等会对单类的生存和活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项目沿线人为活动较多,大型兽类较少,无濒危物种,哺乳动物主要为田鼠、食虫类等常见小型兽类,它们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工程建设对兽类影响程度较小。3、对水生生态影响(1)对水生植物的影响河道、岸线进行施工时,机械的对河底的扰动会破坏部分沉水植物直接死亡,而机械搅动引起底沙景扬会附着沉水植物,影响其光合作用,造成沉水植物的死亡。建筑物施工会占用现有水生植物的生境并造成现有植被的损失;施工弃土方、建筑垃圾如不及时转运,进入水体导致部分水生植物的死亡。本项目由于施工周期短,没有永久占地,工程结束后,水生植被将得到恢复,其生物量损失是可逆的,因此工程在施工期间对水生植物的影响较小。(2)对浮游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械地搅动会引起底沙悬浮,在转移尾堆清理物时,洒落的泥沙也会造成局部水域的浑浊,这会导致河底沉积污染物的释放,比如氨和磷化物,致使水质“肥化”,这会导致部分浮游生物、藻类的大量增生,对浮游生物的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3)对底栖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直接导致底栖生物的死亡,造成底栖生态系统短暂的破坏。但由于该区域底栖生物密度较低,工程挖掘和掩埋造成底栖生物量损失较小,且在清淤物清理完成后,破坏的底栖生态系统将在短时间内达到新的平衡。(4)对鱼蟹类多样性的影响本项目河道不涉及鱼类洄游和产卵区,不会对鱼类繁殖产生影响。且工程所影响的鱼类均为当地常见鱼类,无珍稀保护鱼类。因此,工程施工对鱼类的不利影响较小且是暂时的,项目建成后,对鱼类的影响消失。根据生态现状调查可知,河道现有的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及鱼类分布较少,施工期对水生群落生物的影响极小,随着项目建成,大部分影响会消失。施工期涉水作业时,会搅动水体和河床底泥,使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增大,悬移质泥沙改变了水体透光性,对浮游植物或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饵料生物量会减少,从而改变了鱼类原有的生存、生长和繁衍条件,鱼类将择水而栖迁移到其它水域。同时施工还会使在此区域活动的鱼类受到惊吓,对鱼类有驱赶作用,因此施工区域鱼类密度可能会显著降低。此外非法捕捞也会对鱼类产生影响,通过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禁止非法捕捞等,减少施工期对鱼蟹类的影响。4、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较短,水土流失量较小,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若管理不当可能使泥沙流入河道,一方面会使雨水管道淤积泥沙,另一方面可增加河道的悬浮物。因此在施工场地应注意土方的合理堆置,距下水道和河道保持一定距离,尽量避免流入河道和下水道,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二、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项目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场地、不同作业类型所产生的噪声强度也有所不同。施工期参与施工的机械类型多,由于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无隔声消减措施,故传播较远,受影响面积较大,施工期各类大型施工机械声级强度见表4-1。表4-1主要噪声设备声级强度表序号设备名称噪声强度db(A)1挖掘机902压路机933推土机864自卸卡车84本项目噪声设备源强主要来自运行时的施工设备,主要是室外施工。根据点声源衰减模式预测和叠加公式,每个点源对预测点的影响声级LP为:LA=LA(r0)–20lg(r/r0)式中:LA—距声源r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dB(A);LA(r0)—距声源r0处的参考声压级,dB(A);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r0—参考点距声源的距离,m。2、施工噪声预测结果施工期主要施工机械满负荷运行时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结果见表4-2。表4-2主要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单位:Leq[dB(A)]序号声源名称噪声强度距离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m)102040801001502001挖掘机9070645851.950.046.5442压路机9373676154.95349.5473推土机8666605447.95349.5474自卸卡车8464585245.94440.538单机施工机械噪声昼间最大在距噪声源20m以外可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夜间最大在80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沿线居民离项目较近,50m范围内有居民点,施工噪声影响将超出《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相应标准。本项目沿线部分区域的施工场地受到实际情况的限制而不能远离敏感点,势必对沿线的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视具体情况采取一些噪声防治措施;另一方面,施工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也是不能忽视的,根据经验分析,运输车辆行驶噪声将对运输道路两侧各80m范围内的声环境敏感点产生比较显著的污染影响。由于施工机械声压级较高,施工时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不仅使附近的居民受到不同程度的施工噪声影响,也对施工机械的操作工人及现场施工人员造成严重影响。本项目沿线50m范围有居民点,因此,要做好噪声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并避免项目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三、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工程施工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及机动车辆燃油排放的废气和工程施工、公路运输产生的扬尘、清淤淤泥恶臭。废气会给施工区的大气环境及施工人员带来不利影响,工程建设和交通扬尘会对主干道交通和附近生活居民带来一定影响。(1)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燃油对环境的影响建筑施工过程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机械,它们以柴油为燃料,均会产生一定量废气,包括CO、HC、NOx等,考虑其排放量不大,影响范围有限,且工程施工路线长、面积大,污染源较分散,故可以认为其对环境影响比较小。施工机械所排放的废气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具有较集中的特点,在局部的范围内污染物的浓度较高。在施工现场,会有如载重卡车等施工机械大量进入。以黄河重型车为例,单车污染物平均排放量为:CO815.13g/100km,NOX1340.44g/100km,烃类134.0g/100km。这些施工机械所排放的废气以无组织面源的形式排放,车辆附近的污染物浓度较高,但经周围大气稀释扩散后,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影响很小。运输车辆和部分施工机械在怠速、减速和加速时产生的污染最为严重。经调查,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为2.6m/s时,建筑工地的CO、NOx和烃类物质的浓度为其上风向的5.4~6.0倍,其中CO、NOx和烃类物质的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100m,影响范围内的NOx、CO和烃类物质的浓度均值分别为0.216mg/Nm3、10.03mg/Nm3、1.05mg/Nm3,NOx和CO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值的2.2倍和2.5倍。烃类物质不超标(参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2.0mg/Nm3)。当有围栏时,在同等气象条件下,其影响距离可缩短30%,为70m。因此,建设方必须合理安排工期和施工时间,加强施工管理,按规定要求采取治理措施,当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时,尽量确保正常运行时间,减少怠速、减速和加速时间,另外,所有施工机械使用满足环保标准的施工机械,禁止无环保合格标志机械进入施工场地。对排烟大的施工机械安装消烟装置,以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将影响控制在较低程度。虽然项目施工期机动车尾气对附近环境敏感点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施工结束,其影响也将消失,不会造成长期的影响。(2)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对大气环境影响的另一主要因素是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施工扬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来源,一是土石方开挖产生扬尘、二是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三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根据同类工程类比分析,工地道路扬尘是施工工地扬尘的主要来源,工地道路扬尘最少的是水泥路面,其次是坚实的土路,再次是一般土路,最差的是浮土多的土路,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约占扬尘总量的60%左右,在同样路面清洁情况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下,路面清洁度越差,则扬尘量越大。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施工扬尘的另一种情况是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施工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表层土壤开挖和堆放都会产生扬尘。因此,及时将开挖土方回填,减少建材的露天堆放,可最大程度上减轻扬尘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在枯水期进行,空气干燥易起尘,为降低对施工人员及交通道路两侧居民造成影响,尤其在城郊区域及村庄附近施工时,需对现场施工人员加强管理和劳动保护并做好的降尘措施,包括场地设置围挡、建筑材料进行覆盖、配套洒水车进行洒水降尘等措施,以防对居民造成大的影响。根据同类水利工程的施工经验,施工区大气污染物新增浓度值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值相比是极小的,而且工程的施工区地理位置都很开阔,多处于乡村地区,大气本底质量较好,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因此工程施工对当地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3)清淤恶臭废气影响河道清淤治理过程中,生物残体、河底污泥中可能含有少量植物、藻类等有机物。沉积时间较长,有机质腐败产生臭味。臭气组成成分较为复杂,有NH3、H2S、甲硫醇、甲硫醚、三甲胺等10余种无机物、有机物,类似项目的恶臭物质一般以H2S、NH3为代表。根据文献《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探讨》(水利建设)中调查结果显示,河道清淤过程中在该河道岸边会有较明显的臭味,30m之外有轻微的臭味,80m之外基本无气味。河道底泥清淤工作开始前施工单位通过提前告知附近居民关闭窗户,同时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运输工具进行遮盖,减少滞留时间。堆泥场干化过程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尽量避免使淤泥处于厌氧状态,可有效减少恶臭的产生,并且做到及时清运淤泥。同时,对排泥场定期喷洒抑臭剂,能够降低臭气的释放量,有良好的除臭效果。因此,经采取相关措施后,同时加强排泥场的管理,切实做到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此清淤及干化过程中污泥产生的臭味对周围环境较小。清淤阶段的恶臭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清淤工程的结束而消失。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很大程度上减轻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会改变建设项目所在地周围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因此,在采取相关措施的同时加强淤泥回用过程管理,切实做到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清淤及回用过程中污泥产生的臭味对周围环境较小。四、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排放的废水主要包括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1)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施工机械、施工泥渣、施工物料、生活垃圾受雨水冲刷产生雨污水以及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砂石料加工冲洗废水等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是SS,废水中含有大量泥沙与悬浮物(浓度在1800mg/L左右),另有少量油污,基本无有机污染物。施工现场建造沉淀池2处,均进行防渗处理,施工废水不得直接排放,施工废水通过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施工材料堆放点设蓬盖并远离水体,暴雨时设土工布围栏,防止被雨水冲刷进入水体。(2)生活污水施工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期进场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排水,主要污染物是COD、氨氮、SS。每根据项目建设规模,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最多时约20人。施工期用水量按100L/人·d计,排污系数按85%计,项目施工期为4个月,经计算,生活污水总排放量为204m3。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COD:350mg/L,SS:200mg/L,NH3-N:35mg/L。项目施工区设置2处临时环保厕所,配套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于周围农田堆肥,不外排。因此,施工期生活污水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很小。五、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弃土、沉淀池沉渣施工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施工弃土依据设计,工程弃土方共计117457m3,施工弃土均回用于各河道两岸管理区内洼地平整。施工期间对弃土平整区域设置围挡,施工结束后,对平整区域播撒植草进行防护。2、沉淀池沉渣项目施工期沉淀池沉渣产生量约为10t,与施工弃土一同用于各河道两岸管理区内洼地平整。3、施工建筑垃圾本工程建筑垃圾主要来自各施工区临时建筑物拆除,施工废料等,共产生30t的建筑垃圾,均为一般性建筑垃圾,无放射性和有毒垃圾。随着施工结束,大量的建筑垃圾及各种杂物堆放在施工区,形成杂乱的施工迹地,若不采取施工迹地恢复或改造措施,将会影响新建建筑物的视觉景观。建筑垃圾应分类堆放,能回收利用的尽量回收利用,建筑物改建拆除的建筑废料尽量作为新建构筑物的填充料使用,无法利用的就近运往附近的城镇建筑垃圾填埋场。施工期结束后,生产废料应尽量回收利用,无法利用的应统一收集,有偿清运。4、生活垃圾根据项目初步设计文件,项目施工期约4个月,施工人数以20人计,按人均每日产生生活垃圾0.5kg进行预测,工程共计产生生活垃圾1.2t,生活垃圾主要为有机污染物,但含有生活病原体,又是苍蝇和蚊子等传播疾病媒介的孳生地,为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条件,若不及时清理,将污染附近水域,引起环境卫生状况恶化,影响景观,危害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项目在施工区和施工营地设置垃圾箱,垃圾箱需经常喷洒灭害灵等药水,防止苍蝇等传染媒介滋生;设专人定时进行卫生清理工作,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定期清运。施工结束后,对施工机械停放场、综合仓库等施工用地及时进行清理,清理建筑垃圾及各种杂物,对其周围的生活垃圾、厕所、污水坑进行场地清理,做好施工迹地恢复工作。施工期环境风险本项目工程内容包含河道治理工程、建筑物工程(。此类工程属于常见的水利建设工程,参考同类工程来看,此类水利建设工程基本不存在突发或非突发的环境风险的几率。结合实践经验,从本次工程组成及施工过程分析,本项目产生突发或非突发的环境风险机率极低。目前国内混凝土搅拌施工过程中的灌浆剂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对河流水质安全造成影响。本项目不涉及油库等风险源,各施工区不设置机械修配厂,施工机械维修依托周边机械维修单位。施工期涉油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机械设备油料泄漏风险。柴油或润滑油的泄漏,可能会导致水体发生油类污染的风险。考虑到项目所在区域自然地理以及社会经济条件,评价认为工程施工期潜在环境风险主要在于施工设备油料的泄漏产生的环境风险。1、风险防范措施(1)建议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可能泄漏的机械设备油料集中收集,禁止直接排入水体;一旦发生泄漏,采取收集和控制措施,减少扩散范围、及时清理处理。(2)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建设单位设置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理管理部门,负责工程环境风险管理。(3)严格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监督、检查与环境风险相关的各类施工活动及其环保措施实施情况。(4)对工程沿线周边居民及施工人员加强环境风险及其应急处理预的宣传,使其明了风险发生时应对及处理程序,作好配合协调工作。(5)制定严格的运行操作规章制度,对工程施工人员应进行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培训。(6)组织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实行风险防范奖惩激励机制,减少风险隐患。2、环境风险管理措施(1)与当地水文和气象部门建立联系,随时了解水位、水量及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避免施工垃圾、施工废水随雨水径流流入河道,对水体造成污染,避免暴雨、洪水等突发情况冲垮围堰。(2)24小时安排专人值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3)定期对施工区域的各项环保措施进行安全检查和现场管理,使之处于良好运转状态,并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物资储备等。(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禁止将含施工废水、施工垃圾、生活垃圾等倒入地表水系。3、制定应急预案配合当地水利管理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等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后处置责任,制定各类事故的处置措施,应急救援程序;并建立现场救援专业组,明确其职责,定时进行演练。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危险。预案制定原则为:(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做为首要任务。(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指挥部协调下,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4)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4、应急措施当发生油料泄漏事故时立即按下列步骤采取应急措施:立即关闭涉油机械,采用吸油毡收集油料;立即查出溢油地点;查清漏油原因;排除漏油故障;恢复正常使用;抽出漏油点的残存漏油;清理被漏油污染的土壤,更换成新的干净土壤;恢复漏油点的地面植被;总结事故原因,吸取教训,排除隐患。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一、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环境影响本工程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施工期造成的植物资源和生物量的损失在经过工工程处理及一段时间的自然恢复后,植被类型会有所改变。防洪标准的提高,洪水期河水漫流的机会减小,河道两岸的植被受洪水淹没的机会减小,生活在河道两岸的动物生态环境比较稳定,河道的各项整治措施实施后,可以逐步恢复河道的水生态系统,从而增加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了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总体而言,项目的完工将使工程区的水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会有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生态系统结构更完整。2、环境正效益治理河道两侧主要为村庄及农田,一旦被淹毁,损失惨重。本工程建成后,提高抵御洪水灾害的能力,可大大降低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对于促进该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重要作用。二、地表水影响分析1、项目营运期自身无水污染排放源。2、水文情势影响工程建成后洪水位较建设前会降低,流速变化不大,清淤工程有利于河道行洪,增加了抵御洪水的能力,工程实施对河床冲淤影响不大,对河流水文情势影响很小。3、水量、水温本工程包括:河道工程、建筑物工程等,不涉及取水,对施工区域河流域水量、水温无影响。4、水面面积、水面宽、水深工程清除了河道现存的垃圾、杂物,减少了面源污染量;运行期由于降低了河道的粗糙率,减少了同等流量下河道水流的滞留时间,有利于污染物质的迁移扩散和交换,加快降解,可以改善河道的现状水质条件,给水环境带来有利影响。5、水质运营期,河道经治理后,内源污染得以清除,过流能力增大,改善河道的水文条件,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正面影响。三、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工程本身运营期不排放任何污染物,不会对环境空气产生不利影响。四、声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对声环境可能有不利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泵站的运行噪声。本项目计划维修提水泵站5座,更换水泵7台水泵,其噪声级别为60~85dB(A),为减轻噪声影响,设备采用低噪声设备,在设备安装时采用减振垫或柔性接头等措施,同时设置于室内,采取隔声窗、门,墙壁贴吸声材料,泵站周边50m范围内无敏感目标,对外界环境影响较小。五、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工程本身运营期不排放任何污染物,对环境无影响。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一、主体工程选址选线合理性分析本工程包括河道工程、建筑物工程等,选线均为在河道基础上进行施工,不进行新的选址选线,因此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从环境角度可行。二、临时施工设施选址选线合理性分析(1)集中施工场区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河道工程所需施工场区较少,项目沿河道集中设置1处施工厂,施工场区内临建设施包括施工仓库、机械停滞区等。项目设置的集中施工场地周边200m范围内无村庄,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影响较小,距离河道较近,附近周边可利用已建道路,方便项目加工物料的进出。其设置的占地包括有耕地和林地,本工程施工完成后,按照现有规划的土地利用性质进行植被恢复,可有效提高河道周围绿化情况,进一步改善区域绿化生态。本项目集中施工场地选址合理。(2)砂石料堆放场设置及选址合理性分析项目设置1处砂石料堆放场,布置于河道外侧的空地上。临时堆料场临近施工场地,便于减少物料转移过程的路程及相应的产排污。本工程施工完成后,按照有土地属性恢复迹地,不会改变区域生态。综上分析可知,本项目砂石料堆放场设置及选址合理。(3)施工临时道路设置及选址合理性分析项目工程施工期间在河道两侧无道路段各修筑1条临时道路,以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施工区内共计修筑临时交通道路9.71km,路面宽6m,为原土压实路面,简易土路,不计占地。该路为建筑物工程弃料及物资材料运输的主要道路。施工便道选用旱地,道路的建设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且临时施工道路施工完成后进行恢复绿化或复耕,本项目临时道路设置及选址合理。(4)弃土堆场选址合理性分析工程弃土方共计117457m3,均回用于各河道两岸管理区内洼地平整。进行平整的洼地四周设置围挡,施工结束后,对平整区及时播撒植草进行防护。平整区不占用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成果区,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该区附近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场址地质现状稳定。本项目施工期弃土均回用于洼地平整,通过进行围挡等措施,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因此本项目弃土堆场选址合理。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土地利用减缓措施①本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项目在施工前剥离表土并妥善保存表层土,加强施工期的管理,严禁随意扩大占压面积;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场地的清理和平整,并进行绿化,则临时占地范围内植被覆盖率将能够逐渐恢复。因此,项目临时占地的影响是短暂的。②管理措施: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出发,建议项目开工建设前,应尽量做好相应的前期宣传和准备工作,施工期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尽量减少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对动植物带来的不利影响。2、陆生植物影响减缓措施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避免乱砍滥伐,尽可能减小和消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期应该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尽量避开农田和林地。②为了减少对农业生产的损失,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保护好表层土,施工还应尽量避开农作物生长季节。③在保证顺利施工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施工车辆、机械及施工人员活动范围,尽可能缩小施工作业带宽度,以减少对地表的碾压;在施工作业带以外,不准随意砍伐、破坏树木和植被,不准乱挖植被,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④注意施工后对临时占用农田的恢复,使之尽量恢复原状,将施工期对临时占地的影响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3、陆生动物影响减缓措施①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在施工时严禁对其进行猎捕,严禁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捕杀野生动物。野生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早晨、黄昏或夜间外出觅食,正午是鸟类休息时间。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的噪声影响等。②工程完工后尽快做好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尤其是临时占地处,应尽快恢复原状,以尽量减少生境破坏对动物的不利影响。③施工期间,加强施工管理与监理,规范施工行为,尽量减少施工土地及施工活动造成的植被损失,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在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应加强野生动物管理、保护,在堤防工程管理机构中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确保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中各项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法规的贯彻以及环保措施落实,负责组织、落实、监督本丁程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以确保工程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野生动物的生存不受到威胁。④施工期间,以公告、宣传单、板报和会议等形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保护野生动物常识的宣传,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4、水生生态影响减缓措施涵闸、泵站等基础开挖、清淤等工程施工活动应尽量减少对河岸带植被的破坏,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破坏的河岸带植被进行修复,维护近岸的水生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严禁施工产生的废渣、废水排入周边水域。雨季施工则应做好挡护和截排水工作以减少地表径流携带的泥沙,以减免对鱼类及两栖类动物栖息地的不利影响。施工场地与沿线水域之间设置必要的拦挡设施,尽可能减少对周边水域的影响。加强施工管理和施工教育,施工期间禁止捕鱼。5、水土流失减缓措施本工程存在临时占地,预防施工期水土流失也是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不同水土保持防治区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初步分析,结合主体工程已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布局,按照与主体工程相衔接的原则,对新增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进行因地制宜、重点设防,建立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防治措施体系,有效防治项目区原有水土流失和工程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促进项目区地表修复和生态建设。二、施工噪声影响防范措施在施工期内主要噪声源是不同施工作业时段采用机械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另外各个阶段均有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为尽量减少因项目施工而给周围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评价建议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噪声源控制: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对机械设备精心养护,保持良好的运行工况,减低设备运行噪声;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以减少运行噪声;降低混凝土振动器噪音,将高频振动器施工改为低频率振动器以减少施工噪声。在施工布置上力求固定声源远离临时生活区及附近居民区,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最好避免同一地点集中使用大量机动设备。(3)重视施工时间的控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各种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应全部安排在昼间施工,尽量避免临近的几个高噪声机械同时施工,可最大限度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往往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和高强度等特点,施工单位应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机械操作时间的方法加以缓解,并减少同时作业的高噪施工机械数量,尽可能减轻声源叠加影响。(4)施工中应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增大机械噪声的现象发生。(5)传播途径控制:建设单位在施工场地周围有敏感点的地方设立临时声屏障,在施工的结构阶段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的外部也应采用围挡,以减轻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敏感目标保护:应避免夜间22:00-06:00时段作业,以减少对周围村居民的影响。施工车辆经过居民点和施工营地等敏感点时,减少鸣笛次数,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尽量避免道路车辆扰民。根据施工需要,可设立围挡或移动隔声屏,对施工噪声起到隔离缓冲的作用,或采用货币补偿发方式对噪声影响居民进行补偿。工程施工期严格实施以上措施的前提下,可在很大程度上减低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可接受水平。经采取上述措施后,预计场界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三、施工期废气影响防范措施1、施工扬尘施工期间,在干燥和大风天气时,可引起扬尘,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加。施工现场沙、土等物料使用及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扬尘。为了进一步降低扬尘的影响,施工单位应按照《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48号)、《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济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文件,做以下防护及管理措施:(1)制定严格的施工期扬尘防治管理制度,防治责任落实到人,实行责任人制度。(2)在靠近敏感点的施工场地的边界设置2.5m以上的围挡,尤其在下风向场界处设置连续、密闭的围挡。(3)施工场地每天定时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次数。(4)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堆放在远离附近敏感点的地方,采取密闭存储、设置围挡或堆砌围墙、采用防尘布苫盖或者其他防尘措施。(6)途径施工区乡镇干道及居民区的运输车辆实行限速管理,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减少扬尘产生量,场内设置洗车平台,进出车辆进行清洗,减少扬尘产生。(7)在场区周边进行绿化,高矮搭配,以起到阻隔扬尘的效果。(8)选用符合国家有关行业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并且安装排气净化器,使用符合标准的油料或清洁能源,使其排放的废气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严格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特别是发动机耗油多、效率低、排放尾气严重超标的老旧车辆,应予以更新,加强对燃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发动机处于正常、良好的工作状态。施工期在严格采取防治措施后,会大大降低扬尘的产生,有效减轻施工期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扬尘对大气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是偶然的、短暂的、局部的,也是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其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类比同类施工场地,拟建项目采取的施工扬尘防治措施合理可行。2、机械及车辆尾气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和车辆,对于运输车辆需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加强机械和车辆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施工机械和车辆尾气排放符合环保标准;使用优质燃油。3、河道淤泥臭气本项目两岸分布有大量居民,清淤过程会对其造成影响。为减少淤泥开挖及治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拟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①强化疏浚作业管理,保证疏浚设备运行稳定,可减少河道清淤整治过程中恶臭气体的产生。②选取温度较低的天气作业,将疏挖作业的时间尽量控制在冬季枯水季节(第一年12月至次年3月),在从而减少臭气的产生。③合理布置总平面,尽量将较近敏感点租赁用作办公、居住房屋。④在敏感点附近的清淤河道两岸建立挡板,高度般在2m,避免臭气直接扩散至周边环境。⑤河道清淤整治前,施工单位提前告知附近居民关闭窗户,最大限度的减轻臭气对周围居民的影响。⑥清理出的淤泥在施工现场短时间堆放时,在表面覆盖一定厚度的PE薄膜,可有效降低恶臭挥发。⑦工程弃土方均回用于河道两岸管理区内洼地平整,进行平整的洼地四周设置围挡。施工结束后,对平整区及时播撒植草进行防护。⑧强化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并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四、施工期污水影响防范措施项目施工期排放的废水主要包括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在工程现场共设置沉淀池2个、环保厕所2处,配套2处化粪池。沉淀池处理后废水回用于施工用水,生活污水外运堆肥,不外排。五、施工固体废物影响防范措施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弃土、沉淀池沉渣、施工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施工弃土工程弃土方均回用于河道两岸管理区内洼地平整,不可随意堆放,并采取设置拦挡等措施防止其被冲刷流失。施工结束后对平整区域播撒植草进行防护。2、沉淀池沉渣施工期沉淀池产生的沉渣量约为10t,与施工弃土一同回用于河道两岸管理区内洼地平整。3、施工建筑垃圾本工程建筑垃圾主要来自各施工区临时建筑物拆除,施工废料等,均为一般性建筑垃圾,无放射性和有毒垃圾。建筑垃圾应分类堆放,能回收利用的尽量回收利用,建筑物改建拆除的建筑废料尽量作为新建构筑物的填充料使用,无法利用的就近运往附近的城镇建筑垃圾填埋场。施工期结束后,生产废料应尽量回收利用,无法利用的应统一收集,有偿清运。4、生活垃圾项目在施工区和施工营地设置垃圾箱,垃圾箱需经常喷洒灭害灵等药水,防止苍蝇等传染媒介滋生;设专人定时进行卫生清理工作,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定期清运,集中将施工生活垃圾就近运往各工程区附近的垃圾转运站或者填埋场进行收集填埋处理。施工结束后,对施工机械停放场、综合仓库等施工用地及时进行清理,清理建筑垃圾及各种杂物,对其周围的生活垃圾、厕所、污水坑进行场地清理,做好施工迹地恢复工作。六、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造成的重大环境污染的事件,其特点是危害大、影响范围广、发生概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针对所造成的人身安全、环境影响及其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本次评价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对本项目进行的环境风险识别可知,本项目不涉及生产,因此不构成重大危险源。项目所在地不属于环境敏感区,因此本项目环境风险较小。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河道工程、建筑物工程等,属非污染性项目,项目本身不会排放水、气、固废等污染物。运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是泵站运行噪声。本项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护:泵站的门窗应保持关闭。泵站机组正常运行时其组合噪声源强要符合低于噪声限值85dB(A)。将辅助设备或控制设备置于隔音建筑物内,对产生噪声的重点设备使用吸声或隔声材料。为保证机房内的通风散热,在泵站内墙的上部安装轴流风机,站内热空气可由轴流风机排出。机房内的通风散热设备可通过加装隔音罩来有效控制和消除噪声的传播。加强水泵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电机和泵轴同心度,并确保轴承得到良好润滑,减少泵内零部件的磨损。定期测量电机和泵的振动,振动值一般应小于0.08mm。泵站外加强绿化,种植树木,以进一步降低水泵运行时的影响。其他1、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为保证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