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深度自测卷3_第1页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深度自测卷3_第2页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深度自测卷3_第3页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深度自测卷3_第4页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深度自测卷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深度自测卷3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1.)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实(江南博哥)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遥感技术可以用来对病虫灾情进行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则可以对各种材料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做出预报。(2.)下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图示时刻,影响重庆的天气系统和风向分别是()。A.冷锋偏北风B.暖锋偏南风C.冷锋偏南风D.暖锋偏北风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由图可知,此时的重庆处于冷锋的锋后,影响其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又依据图中重庆附近的等压线可判断重庆此时吹偏(东)北风。(3.)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A.甲B.乙C.丙D.丁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经纬度和区域轮廓图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分别为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英吉利海峡。国际日期变更线位于180°。经线上,但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故本题选C。(4.)下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武汉最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A.气压升高B.云量减少C.风速降低D.气温升高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据图可知,武汉处于冷锋的前方,马上要受到冷锋的影响,冷锋过境时,风速增大,云量增多,气温降低,气压升高。(5.)连接红海、亚丁湾、印度洋是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连接红海、亚丁湾、印度洋的是曼德海峡,即图中的甲,故本题选A。(6.)我国人口总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问段为()A.1986—1990年B.2016—2020年C.2026—2030年D.2036—2040年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人口增长率为正值时,其人口总量将不断增加,当人口增长率为零时,则该国人口总量将不再增加,其人口总量达到最大值。从图中信息可知,在2036--2040年期间,我国人口增长率为零,则我国人口总量达到最大值。在2035年以前,我国人口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总量不断增加。(7.)为了解决图中所预测出来的人15问题和就业问题。下列举措不合理的是()。A.大力发展光纤制造业B.允许一方独子(女)的家庭生二胎C.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D.加大技术投入并加快产业升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我国人口增长率将在2036--2040年后出现负值,即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解决老龄化人口过多带来的社会问题;着力发展自动化和促工业产业升级,以减少劳动力使用数量,而不能大力发展光纤制造业,因为该产业对劳动力需求量较多。(8.)下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下图(b)为校园图局部。指示牌在图(b)中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项,①距离老校门大于200米,故不符合题意;B项,图中的比例尺是1:100,指示牌距离老校门200米,所以图上的距离是2厘米,从校园景观指示牌中指示的方向和距离,可判断其位置应在②处,故正确;C项,③距离老校门小于200米,故不符合题意;D项,④距离老校门小于200米,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9.)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A向B由老到新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由图可知,A处为背斜成谷的地形构造,A处为背斜的中心,背斜岩层从中间向两翼越来越新。所以A处岩层最老,故自A向B,岩层越来越新。(10.)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图中长腰山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由图可知,长腰山处的地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构造,而地势高于两侧,故此处地形应为向斜成山,故B项正确。(11.)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遥感是利用地面上不同物体的反射波长来区分地表物体的,所以适合用遥感来获取的信息都是地表物体,如居民点、水系、地形等。(12.)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某地区发展农业需要考虑水系、土壤、地形、地下水等各方面的因素,所以需要叠加的图层是②③④⑥。(13.)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月壤主要是因为风化作用形成的,月球表面风化以物理风化为主,原因是月球昼夜温差过大。(14.)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太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目前,人们对太空(包括月球表面)可以预料的威胁是:稀薄的空气,很强的宇宙射线,引力小(失重);由于陨石撞击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难以估计。(15.)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的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图”,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问调配的是()。A.资金B.能源C.信息D.观念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源(水电)丰富,可将水电输往能源短缺的广东,而广东经济发达,可向广西输送资金、信息、观念等。(16.)每年的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多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全球第一个关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公约。1993年12月29日该公约正式生效,这一天就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问题说明地理环境的特点是()。①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它们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②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将各要素紧密联系③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④地理环境的脆弱性和差异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任一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问题正是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17.)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的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图”,若甲表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乙表示山东省,则沿箭头②进行的产业转移可能为()。①棉纺织业②有色冶金业③啤酒酿造业④水产品加工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甲省区(新疆)经济较乙省区(山东)落后,但能源、有色金属丰富,且为我国重要的产棉区,因此适合棉纺织业和有色冶金业等产业的发展;啤酒制造业要接近消费市场,而新疆人口密度较小,人口数量少;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丰富,不适宜发展水产品加工业。(18.)每年的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多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全球第一个关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公约。1993年12月29日该公约正式生效,这一天就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包含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B.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主要是动物资源C.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D.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橡胶、油脂、芳香油、纤维、钾盐等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但主要是植物资源,B错误;生物多样性不能提供钾盐,D错误。故本题选C。(19.)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由图可以明显看出,土壤的含水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时间方面则表现为6~8月含水量小。(20.)下面地貌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左图为飞来峰,其上的飞来石如天外来客(右图),飞来石属于()。A.冰川搬运物B.火山喷发物C.太空陨落物D.风化球状物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从图片上岩石形状看,岩石没有尖锐的棱角,属于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特征,所以D对。冰川漂砾只在山下堆积,不会出现在山顶,A错;火山弹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周围的岩石应该是玄武岩(喷出岩),这里却是花岗岩(侵入岩),B错;在陨石表面有许多指印形状的小凹坑,这是陨石与高温气流相互作用烧蚀后留下的痕迹。图片上看不出有凹坑,石头表面比较平滑,所以C错。(21.)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毛乌素沙漠处于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稀少,蒸发作用强烈导致该时间段含水量小。(22.)下面地貌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左图为飞来峰,其上的飞来石如天外来客(右图),飞来峰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断裂-抬升B.沉积-侵入-隆起-侵蚀C.板块碰撞-火山喷发D.沉积-褶皱-背斜成山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花岗岩的形成,是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地壳上部一般是沉积岩,所以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再由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岩是在地表下,所以要有地壳运动、隆起,使地势抬高,然后再被外力侵蚀,由于岩石性质的差异,出现这种奇异景观。所以只有B对。(23.)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知,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故选D。(24.)某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对某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该地纬度是()。A.300NB.300SC.400ND.400S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由图可知,春分和秋分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角是50o,易得出该处的纬度为40o,又因为该地夏至日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因此,此处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得出当地纬度是40oN。(25.)某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对某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正午太阳高度位于甲点时,()A.巴西利亚正值雨季B.合肥昼长夜短C.南非华人欢度中秋D.南极出现极昼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甲处的太阳高度轨迹在春分和夏至之间,这个时候北半球昼长夜短,合肥处于北半球,也是昼长夜短。问答题(共6题,共6分)(26.)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解。正确答案:参考解析:(1)有利于凸显地理学科的价值。地理学科具有科学的、文化的、生活的诸多价值。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与内驱力。(2)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因。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3)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联系生活现象学习地理,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理,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4)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鉴于学生缺乏生活技能的倾向,地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27.)画出我国国土轮廓图,并用线条标绘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山脉分界线,注明山脉名称,并说明运用该简图作为讲解图进行地理教学的价值。(2分)正确答案:参考解析:(1)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图在教学实践中属于抽象类的地图,要学习的内容不是很鲜明,很容易与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相混淆,而教师在讲课时信手在黑板上画出来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接线图,则相对来说内容简单,所经过的山脉地形一目了然,讲解的同时还可以对比着400mm等降水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进行综合分析,重点突出,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学生一目了然,还可以加强知识的迁移性。(2)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这部分的知识点主要为记忆的内容,单个理解内容较少,知识点的迁移记忆较多,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为枯燥,而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黑板简图,可以边讲边画,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画法,自己进行练习。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结合简图,重点突出,且较为形象,有利于学生记忆。(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这幅简图是分界线图的简化,是简单的示意图。但由于可以将分界山脉信息鲜明地反映在这张简图中,使学生易于理解,可以激发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4)板图可增加课堂的美感,树立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的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不同地理事物颜色的协调和一些简单漂亮的板画点缀,同时配合优美的讲述使小小的讲台变成一个教师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一堂课下来教师的出色“表演”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教师的威信也不知不觉地在学生中树立起来。(28.)阅读“34个省级行政区”教学片段,回答问题。课前准备:设计创新记忆方法,即如何巧妙记忆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及其行政中心。课堂教学过程:?1.看书回答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了哪三级??2.活动:读中国政区图,指图说出我们有哪些省级行政区??3.活动:请同学们交流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的创新记忆方法。生:猜谜语记忆。例如,“碧波万顷”是指青海省。教师再出几个谜语,学生猜。生:猜车牌记简称。比如:……教师再出几个车牌,学生猜。师:还有什么方法吗?生:编顺口溜记忆。比如:……师:很好。教师出示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让学生课上背熟。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可以填字游戏。例如,我们设计了一些填字游戏……师:还可以采用轮廓形象记忆法。教师出示部分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让学生猜想分别像什么形状。生1:黑龙江省像天鹅。生2:湖南省像女孩的头像。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本节课创新教学的成功之处。(8分)(2)指出其中创新的不足之处。(8分)正确答案:参考解析:(1)成功之处:本节课,为让学生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教师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寻找巧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方法。学生想到了多种方法,有猜谜语、记车牌、填字游戏等,教师还让学生对省级行政区轮廓发挥想象,以形象记忆法记住这些内容。这些做法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实现了记忆方法的创新。(2)不足之处:新课标关于这部分的要求是: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而这节课有多少时间用在我国政区图上呢?抛开我国政区图,单纯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又有多大的意义呢?地理课堂教学中,不能脱离地理学科特点而一味追求创新,创新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所以,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应是建立在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和地理学科能力基础之上。教师应该在读图方面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在我国政区图上落实34个省级行政区的空间记忆,可以在空间记忆方法上有所创新。(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分)(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3)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分)正确答案:参考解析:(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该学生回答得不完整。这时,老师让学生站在那里,老师又找另一个学生回答,可是第二个学生还没有回答完整(即还没有答出老师头脑中预设的问题答案),第二个学生也被冷落在那里,老师又挑第三个学生继续回答这个问题……材料二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书写在黑板上,确定他回答不上其他问题时,请该学生坐下,然后再找其他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直到老师认为回答正确了。材料三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写在黑板上,然后给他一定的时间,给他一定的提示,鼓励他大胆地想,争取把问题回答全面。如果实在回答不全,就鼓励他请一个同学帮助,等到完成这个问题以后,再请第一个同学叙述一遍。材料四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各小组讨论,形成“答案”,之后,一个小组汇报答案(老师边听边记录在黑板上),其他小组予以补充,并请另外的同学解释说明答案的形成原因。教师最后总结。问题:(1)激励性策略是课堂学习评价的基本策略之一,其目的是激发与鼓励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据此请分析评价上述课堂学习过程。(10分)(2)根据材料总结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性策略以达到更好的课程学习效果。正确答案:参考解析:(1)材料一中,老师显然没有尊重学生,没有珍惜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材料二中,教师没有“罚站”现象,但是,教师没有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材料三中,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即使一个学生没有完全解决问题,那么,教师也给足了学生面子,让学生自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并最终也让这个学生学会思考,明白了问题的答案。材料四中,虽然没有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但是,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性。通过小组讨论,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后,在讨论问题答案时,能够集思广益,把全班的意见汇集在一起,且注意让别的同学解释问题答案的形成原因。由此可见,这种方法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2)①对于学生的参与给予必要的肯定。参与教学的形式包括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反思学习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参与,都是有益的,因此,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参与成功的学生,更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教师口头赞扬、点头赞许、让同学们鼓掌给予鼓励或者赠送一个小礼物等。②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成功的感受。教学中,参与包括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于过程而言,参与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参与就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和任务是呵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保障学生参与成功。(31.)阅读关于“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此标准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黄土高原”的内容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的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到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问题:(1)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6分)(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正确答案:参考解析:(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风成说”;知道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进一步培养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