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日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阅读(70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学者们都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但至于《红楼梦》的悲剧性表现在哪儿,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是“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有情之天下”是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理想。但是这个人生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在曹雪芹看来,这就是“命运”的力量,“命运”是人无法违抗的。曹雪芹有一种深刻的命运感,这和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不一样。读《红楼梦》,我们从一开始就会感到书中的人物被“命运”的乌云笼罩着,十分室息。书中一次又一次提到命册”,上面写的大观园中众多女孩的判词,就预言了她们的悲剧命运。这相当于古希腊悲剧中的“神谕”。接着,警幻仙姑又请贾宝玉观看十二个仙女演唱《红楼梦》十二支曲,再一次预言了大观回中女孩的悲剧命运。其中“枉凝眉”是预言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的爱情悲剧: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他们的爱情悲剧是命运的悲剧。随着故事的发展,这种命运女神预言的声音一再响起(如第十八回元妃点的四出戏,第二十二回的灯谜制作),而这些预言在后面的章节中也都一一应验。贾宝玉被贾政一顿毒打,差一点打死,接着是抄检大观回,大观园的少……直到黛玉汨尽而逝。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交响曲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气势,震撼人心。林黛玉的诗句“冷月葬花魂”是这个悲剧的概括。有情之天下被吞噬了。《红楼梦》中这些被命运吞噬的少女体现了一种人生理想,就是肯定“情”的价值,争取“情”的解放。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观念。所以,《红楼梦》的悲剧是新的观念、新的世界毁灭的悲剧。《红楼梦》中这些人物都对命运进行【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第1页(共8页)】抗争,贾宝玉一再砸他的宝玉,并在梦中喊骂说:“什么是金玉烟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鸳鸯、尤二姐、尤三姐……都用自己的生命进行抗争,但最后她们都被命运的巨石压碎了。这个压碎一切的“命运”是什么?就是当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当时支配着所有的人,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是个人无法抗拒的。王国维特别强调这一点。他指出,《红楼梦》之悲剧,“但由普通种“由于剧中之人物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的悲剧和命运的悲剧分为两种是不妥当的。在当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下,《红楼梦》中体现新的人生理想的少女一个一个被毁灭了,整个“有情之天下”被毁灭了。在曾雪芹心目中,这就是命运的悲剧。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诛》,是对命运的悲叹,也是对命运的抗议。《红楼梦》是中国式的悲剧,它包含了许多深刻的东西,值得我们研究。材料二:坚固的权力和财富等足以压倒一切柔软的东西.让有情之天下无法充分地实现出来。但从根本说来,这种悲剧的核心是通过无常的变化来呈现一切美好事物的稍纵即逝,以揭示世界和生命价值的虚无本性。《红楼梦》在真假有无的追问中把这种幻灭感渲染到极公贾宝玉的生命轨迹,也是无常和虚无的展开之所。王被来自各个方向的力量撕扯着。他无法阻止任何不幸事情的发生,更谈不上对这个世界进行任何有意义的改交。宝玉没有力量去帮助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帮助自己。被无力感笼罩着的宝玉,对这个世界从热爱和执着交为失望和绝望。而在这种绝望中,宝玉发现了另外一个自己.觉悟到世界虚无本性的自己,这个自己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呈现身份的告别。告别也是一种抗争,是选择另外一种人生,这也是宝玉唯一能够自主选择的人生。在经历了世间的种种纷扰之后,炽热而跃动的心渐渐冷寂,宝玉只想在大荒山青埂峰无稽崖下做一块无用的石头。但是仍然可以下一个转语:人的伟大在于可以通过思想创造一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的世界。在虚无的废墟和荒漠之上,美好的东西获得了一个更坚固的根基。这个坚固根基的核心是矛盾和紧张,在入世和离尘之间、在相信和怀疑之间、在真假有无之间。《红楼梦》帮我们打好了地基,而能树立起什么,却取决于我们自己。(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共》)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项是(3分))正A.《红楼梦》是伟大的悲剧,这是学者们一致认可的地方;但是对《红楼梦》悲剧性的体现,研究《红楼梦》的专家看法并不一致。B.王国维认为,由当时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给普通人带来的无法抵抗的悲剧,和命运悲剧是两种悲剧,材料一否认了这种观点。C.贾宝玉的幻灭感来自他对世俗价值观的失望、爱情和人际关系的无奈、自我身份的困惑和挣扎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等方面。【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第2页(共8页)】D.贾宝玉最终选择和自己的“宝玉”身份告别,只想做一块无用的石头,回归本其软弱的表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一项是(3分))A.曹雪在借鉴古希照您购的写法,用“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对书中部分人物的命运提前作了透露。D.材料二将她嫡将军和贾宝玉两人的抗争方式进行对比,意在强调贾宝玉的“告别”是一种精神上的抗争。A.《祝福》中,样林嫂经历了多次婚姻和丧子之痛,最终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走向了绝望。她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迫害。狄蒙娜的死亡和自己的毁。想在封建伦理下的虚幻胜利。D.《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波异化为一只甲虫,失去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两则材料都谈到《红楼梦》的悲剧性,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谈(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听到节奏铿错的锣鼓声和婉转多情的唱戏声。也就是说,住在屋中的人即使不出门,也能感知世态炎凉,体察生、漾地流淌的水声。这种闲适的、有味的日子是令人怀念和憧憬的。只可惜,那座上演过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的戏或许在许多人眼里,这间房原本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整条小衍上,像这样装满了回忆的老房子还有很到底何故呢?是想挡住些什么吗?想挡住白昼和长夜、日光和月光【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第3页(共8页)】没有人能够猜得透彻。越是猜不透彻,人们就越是觉得那间老屋子的神秘。因了这神私,凡是从这间老屋子门前路过的人,都习惯性要扭头朝那半开着的门里瞅。瞅过之后,又都非常失望。因为那间屋里除了摆放着两张旧藤椅外,什么也没有。两张藤椅,共中一张的四条腿上缠满了红布条,另一张的四条腿上玻满了白布条。天光从屋顶上银嵌的亮瓦照进来,落在两张安静的藤椅上,有一种古附之美:——可极少有人会对这种正在消逝的美生发出兴趣,大家都被烦琐的、庸俗的、不堪的日常生活裹抉得麻木了。只有小街上的几个小孩子还保持着人性原初的那份天真和好奇当那些朝门里瞅过后的大人们全都败兴而去时,他们仍旧守在那扇半开着的屋门口,痴痴地凝望着那西张旧藤梅出神,像一群小天使殷切地期盼着圣母的降临。他们知道,那两张藤椅会带给他们好运。早在两年前,他们就开始围着那两张藤椅转了。这几个小孩都坐过那两张藤椅,轮流地坐,翻来覆去地坐。他们坐在藤椅上,受到了最高级的礼遇。这将是他们终生难忘的大事。而踢予他们这种待遇的,则是那两张藤椅的主人,也是那间老屋子的主人——一个拄着拐棍、脊背伛偻、脸色苍白、眼神充满忧郁的老妇人。这个老妇人性情乖戾,长期一个人生活在这间屋子里。地的老伴儿在十年前就去世了。她生育的五个子女也都各自去了他们该去的地方。平常她是基本不出来抛头露面的,要么躲在里屋靠窗的木床上睡觉,要么盘腿坐在木床旁边的蒲团上,对着桌上那尊已被檀香熏得面目模糊的观音像念经。她不是个佛教徒,也不在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吃素。但她一直坚持念经,很早就开始了。她说念经就是积德,可以让自己今后在面对死亡时获得安宁,不那么痛苦,并顺利找到一条通往天国的路。除非是在孩子们前来光顾的时候,这个老妇人才会从睡眠中醒过来,或者终止地的念经,手拿一串佛珠,拖着迟缓的步子走出来。那无疑是她最高兴和幸福的时分——就连睡眠和诵经也无法给子地的一种祥和的感觉。见了孩子们,她照例先坐在一张藤椅上,然后再叫其中的一个孩子坐在另一张藤椅上,便开始了她的讲述。半个小时过后,她从衣兜里掏出一把糖果递给藤椅上坐着的孩子作为奖赏。然后,再换另一个孩子坐到藤椅上来,接着听她的讲述。她讲述的内容每次都是重复的,无非是一个女人的爱恨、波折、忧伤、失落、疼痛和衰老。这些深奥的内容孩子们全都听不懂,但他们仍然会耐着性子听她的唠叨,因为她奖赏的糖果实在是太甜了。这个老妇人就这么在孩子们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熬的下午时光。老妇人想,自己大概是可以在孩子们的倾听中终老的了。但突然的一天,那些孩子们不知是我到了别的乐趣还是统统长大了,再也不愿到那间老屋子里去接受她的“欺骗”。老妇人变得不安起来。她再也睡不着觉,诵经的心思也淡了。她每天下午都坐在藤椅上等那几个孩子的到来。她的衣兜里时刻都装满了糖果,却再也没有奖励出去一颖。也不知这样过了多久,三个月还是半年,有人发现老妇人终于找到了新的听众。它们比那些孩子们更尽职,更忠诚。不但下午去,就连上午它们也甘愿蹲上验听老妇人的讲述。而且,它们还从不领取奖品。这批新的听众,有时是一只小狗,有时是一只小猫,它们在小街上流浪得太久了,没有家,没有归宿。它们似乎都很感激这个老妇人收留了自己,给了它们这种卑贱的、适人排挤的、受人歧视的小生命一把宽宽大大的交椅。有了它们后,这个老妇人的诵经声重又响了起来。这间逼仄的、阴暗的屋子总算是多了一缕若隐若现的生机。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的的一项是(3分)A.老妇人给孩子们讲故事并给予糖果奖励,以及收留流浪动物的行为,展现了她内心深处对陪伴和情感交流的强烈需求。【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第4页(共8页)】B.老妇人念经并非出于宗教信仰,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积德,体现了她的善良,以及对生命终结和超脱尘世痛苦的向往。C.孩子们天真、好奇,对两张旧藤椅充满兴趣,他们虽然听不懂老妇人讲的故事,但他们的陪伴给老妇人带来了一丝慰藉和快乐。D.小猫、小狗等流浪动物遭到人们的排挤和歧视,但老妇人收留了它们,它们的陪伴让心感不安的老妇人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生机。7.下列对文木艺术特色的鉴赏和分析正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交代了老屋的位置、特点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营造出一种热闹、多情、闲适的氛围,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B.后半部分讲述老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她与孩子们、流浪动物之间的互动,层层推进,表现老妇人情感寄托的变化,使故事逐渐走向高也C.“手拿一串佛珠,拖着迟缓的步子走出来”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老妇人行动不便却又急切地想要与孩子们交流的状态。D.文章标题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简洁而深刻地概括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8.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请选出两处加以分析。(4分)9.文中多次写到藤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常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熟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栗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栗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材料二:臣窃寻往代以来成败之事,但有黎庶怨扳,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人主虽欲改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修政救,当修之于可修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则无益也。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蓄积多少,惟在百姓苦乐。但贮积者固是国之常事,要当人有余力而后收之。若人劳而强敛之,竟以资寇,积之无益也。然俭以息人,贞观之初.陛下已躬为之,故今行之不难也。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劳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国被水早之灾,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因之窃发,则有不可测之事,非徒圣躬旰食晏寝而已。若以陛下之圣明,诚欲励精为政,不烦远求上古之术,但及贞观之初,则天下幸甚。【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第5页(共8页)】材料三:火称宜帝元康之世,比年丰铃,谷石五伐,而记以为端,盖史氏之准辞,押或偶一郡县聚滞不使尔也。一夫之一万石之储,安得有农人享华于南亩子?全要之死生,民之大合也。假令农人有婚丧之事,稍货百钱,已空二十石之国积,一遇凶岁,其不馁死者故各民,厚生利用并行,而民乃以存。扁做日不窥腐,将谓民苟得梁以饱而无不足焉;抑思无布帛以御求,无盐酪蔬肉以侑食,无医药以养老疾,无械器以给耕炊,使汝当之,能胜任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正一项是(3分)EQ\*jc3\*hps18\o\al(\s\up3(一),一)正一项是(3分)11.下列对材样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使①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A.材料一认为,常山东施到黄河、汝水之间,是五谷丰登的好地方,一年四季都可种植,五谷都可丰收,如今却粮仓空虚.百姓生活困苦B.材料二认为,积蓄财物本是国家常事,但国家兴亡不只在于积蓄多少,更在于百姓是否生活安乐。百姓生活劳苦时.国家不宜役使他们C.材料三认为,史书把汉宣帝元康年间粮食连年丰收、谷价便宜之事作为功德记录下来,这可能是史学家的过分赞美之词.事实并非如此√D.材料三认为,如果只有粮食,而没有布帛以御寒,没有盐酪蔬肉以佐食,没有医生和药品以养老治病,没有器械以供耕炊.百姓也无法生活。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2)一遇内岁.其不馁死者儿何邪?14.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指出君王使百姓生活安乐的措施,请简要说明。(3分)【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第6页(共8页)】(四)阅读IN(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题.1洪I曾动诗兴笑冷蕊,效少陵,惭下里。万林连绮,叹全谷,人【注ID洪皓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出使金朝,技扣十年。期问他坚贞不屈,寻求机会递送情报,但宋高宗和秦当年许多抗金将士被贬逐到此。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在千里之外的爱妻诉说的凄凉。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被黄风吹得①。常常是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天刮呢.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高三2川质量俭测·语文第7页(共8页)】G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4分)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可改写成“天色由灰色慢慢变得漆黑。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儿全烂了,嫩叶几乎全破了”,和原句语义基本相同,但表达效果没有原句好。请简要分析。(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我们救以生存的星球——地球,是一个负电星体:带有总电量约627千库仑的负电荷。地球为什么是一个负也星体呢?升学家告诉我们:地壳内存在的氢瓦斯、钾40等轻量放射性问位元素,因半导体的作用产生土壤负电荷离子,所以地球是一个负电体。但在离地球表面100公里的上空,是带正电荷的电离层。电离层与地面之间形成了一个桓久的电场。在这个电场中,我们脚踏大地,不断地从地表面汲取生物电子云,以滋养我们的生命细胞,保持我们正常的生是正电,地面是负电,根据正负电荷相吸原理,生物电子云顺着地表一足一躯干一头的方向流动。在这个过程中,生物电子云中的负电子在人体内由脚到头、由下向上流动,每天向人体不断补充负电子,使我们的身体储备到足够原不断地为我们身体中的细胞活动提供负电,使我们得以维持健康的生命;如果自然界的电场发生逆转,地球表面生物电子云减少,我们就不能从地表汲取到足够的负电,健康就会出现问题。20.文中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4分)21.某少儿科普栏目计划举办一场生命健康科普活动,请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俗语“人踩地气少生病”的科学原理。要求信息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22.下列各项.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拥有其他兄弟所没有的朋友——人类。B.“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的人,在作诗的那一刻是个诗人;有的人,在读诗的那个瞬间是个诗人;而有的人总是用他自身的言行来证明生命就是一首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第8页(共8页)】如果百姓劳苦却强行征收赋税,最终只能资助盗寇,积蓄再多也没有好处。然而以节俭来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在贞观初年,陛下已经亲自实行了,所以如今实行并不困难。只要实行一天,那么天下人就会知道,载歌载舞来庆贺。如果百姓已经劳苦了,却仍然不停地役使他们,倘若中原遭受水旱灾害,边疆发生战事警报,狂徒趁机窃发,那么就会有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不仅仅是陛下寝食不安而已。如果凭借陛下的圣明,确实想要励精图治,不用远求上古的方法,只要像贞观初年那样治理,那么天下百姓就会很幸运了。材料三:史书称汉宣帝元康年间,连年丰收。谷俭为每石五钱..固而记载下来作为功德,这很可能是史学家的溢美之词,或许是偶尔有一个郡县粮食积滞,郡守县令不设法疏导前造成的。二个天耕作,优秀农夫的节余,能达到五十石就很不容易了。终年辛劳而仅得二百五十个钱的收入,可商人囤积居奇,每月收入五万钱,相当于有一万石粮食的积蓄,这样难道还会有农夫在田地里辛勤耕作吗?决定生死的金钱和粮食,乃是老百姓的命脉。假如农夫有婚丧之事,规模小的也要花费一百钱,这就损失了二十石的存粮,一旦遇到灾年,不被饿死的能有几个人呢?所以善于养活百姓的君主,设有常平仓,立有通余之政,以调节丰歉,通达远近,而钱粮都聚积于民家,使人民生活富裕和物尽其用并行,老百姓才能生存下去。腐儒鼠目寸光,庸碌无知,认为百姓如果有粮食吃饱肚子就无所不足了:试想,没有布帛以御寒,没有盐酪蔬肉以佐食,没有医生和药品以养老治病,没有器械以供耕炊,如果让你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你能够胜任吗?15.C(“词人以杜甫自比”错,“曾动”三句,词人并非以杜甫自比,而是表达了自己效仿杜甫写诗,却自愧不如的情感。)16.①写梅花映雪衔霜,香气远播,清丽绝伦,表达词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②写金谷园虽有万株梅花盛开,但也已经人亡楼空,表达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慨叹。③写抗金将士受到投降派打压,被贬罗浮,词人与梅花神吹笛同醉,表达词人对抗金英雄的敬仰和对投降派的愤恨之情。(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7.(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3)(示例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示例二)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示例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第(3)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8.①七零八落②东倒西歪(每个成语2分,符合文意表达准确的成语即可)19.①原句中,“灰而黄,而深黄,而属黄人一而漆黑7/将天色变化的县体颜色罗列出来使天色变化的过程表现得更具体,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改句则显得太笼统。②原句中,“花儿已像煮过一回”运用联想,用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来形容花儿被风吹后的凋零模样,突出济南春天的风之大,而改句则没有这样的效果。(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20.①“敕”改为“赖”②“桓”改为“恒”③“原原”改为“源源”(每找出一个错别字给1分,修改正确给1分,改出任意两个错别字即可)21.带负电子的地球表面和带正电子的电离层形成恒久电场,人体从中汲取电子云以滋养红细胞,进而保持健康。(“带负电子的地球表面和带正电子的电离层形成恒久电场”2分,“人体从中汲取电子云以滋养红细胞,进而保持健康”2分,表达准确流畅1分,超出字数扣1分,其他答案言酌情给分)22.A(A项和文中的破折号都表示解释说明。B项,表示语意转折。C项,表示提示下文。D项,表示话语的中断。)23.【写作指导】这句话描述了人们与诗歌、与诗意生活的不同关系,揭示了诗歌创作、欣赏与生活中诗意存在的多元性。有的人在特定的时刻,如作诗或读诗时,心灵与诗歌产生共鸣。还有一类人,将诗歌融入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时时刻刻都是诗人的状态,不仅仅是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它告诉我们,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以探讨创作作为诗人身份的直接体现,如论述诗歌创作如何是情感、思想与语言艺术的结晶,以及诗人如何通过文字捕捉灵感、表达内心世界。可以强调读者在阅读诗歌时也能成为“诗人”,即通过解读、感悟诗歌,与诗人产生共鸣,进行心灵的对话,其至激发自己的创作欲望。也可以提出“时时是诗人”的观点,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诗意的能力,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生活诗人。还可以将上述三个角度融合,探讨诗歌不仅是创作的艺术,也是阅读的艺术,更是生活的艺术,强调诗歌与人生相互映照、相互影响的关系。无论选择哪个角度立意,作文都应围绕“诗歌与人”的关系展开,深入挖掘诗歌在个体生命中的作用与意义,鼓励读者在生活中寻找并创造属于自己的诗意空间,强调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表达,都是诗人精神的体现。【参考立意】①创作与诗人身份的赋予:作诗时,他是在将内心的情感、思考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一过程是对自身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提炼和升华。②读诗与诗人情怀的获得:当我们阅读诗歌时,会沉浸在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感受他们的情感、思想和审美。(3)本质上的诗人-一时时刻刻的诗意:那些时时刻刻都是诗人的人,他们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诗意感知。④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创造,就能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自己成为那个时时刻刻都在写诗、读诗、品诗的诗人。⑤作诗和读诗的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诗人,这体现了诗人身份的普遍性。而那些时时刻刻都是诗人的人则是一种特殊的存在。⑥作诗的诗人是初级境界,在创作之外的生活中,可能缺乏那种持续的诗意:读诗的诗人是中级境界,他们比作诗的诗人更进了一步:时时刻刻的诗人是高级境界,他们的生活就是一1.D(“这是其软弱的表现”错,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内容可知,这是宝玉自主选择的另一种人生,是他对命运的另一种抗争。)2.A(“曹雪芹借鉴古希腊悲剧的写法”错,原文是“这相当于古希腊悲剧中的‘神谕'”,“相当于”不表示借鉴的意思。)调奥赛罗的悲剧命运则来自个人的性格因素,D项强调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这三部悲剧中,主人公都没有材料一中所阐述的超出当时社会秩序的新的人生理想,故和材料一所论《红楼梦》之悲剧性不同。C项中,梁山伯和祝英台追求婚姻自主,这在封建社会4.①首先指出《红楼梦》的悲剧核心是揭示世界和生命价值的虚无性,②然后通过对贾宝玉的人生轨迹进行分析证明,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的观点。(每点1分,答满三点给4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5.①材料一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是“有情之天下”毁灭的命运的悲剧。曹雪芹的“有情之天下”人生理想与当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相对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②材料二认为,《红楼梦》悲剧的核心是在追问真假有无的过程中,将幻灭感推向了极致。然而,正是在这种虚无和废墟之上,美好的事物反而获得了一个更加坚固的根基。(每点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6.B(“以及对生命终结和超脱尘世痛苦的向往”错,从原文“她说念经就是积德,可以让自己今后在面对死亡时获得安宁,不那么痛苦,并顺利找到一条通往天国的路”可以看出,老妇人7.A(“营造出一种热闹、多情、闲适的氛围”错,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通过前后景物的变化,来为故事营造一种怀旧、略带伤感的氛围。)8.①将老屋子曾经的热闹与现在的冷清形成对比,突出了时光流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机化学 有机上期末试卷(含答案)学习资料
- 2025风力发电项目合同
-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 2025粮食收购销售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办公室改造工程(承包)合同承包电路改造合同
- 2025综合装修合同范本
- 2025劳动合同集锦范文
- 2025烘焙技术合作协议合同
- 2025BT项目合同范本
- 2025年企业合同模板集锦
- (正式版)JTT 421-2024 港口固定式起重机安全要求
- 【中国信科-中信科移动】2023星地融合通信白皮书
- 脑电图判读异常脑电图
- 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卓越)
- 《小学生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班会》课件
- 传统园林技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直播中的礼仪与形象塑造
- 2024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 老年人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 海南声茂羊和禽类半自动屠宰场项目环评报告
-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及司法解释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