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_第1页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_第2页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_第3页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_第4页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朝夕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

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

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

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

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

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

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⑵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L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

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

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

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

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

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c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

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

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

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时

一、聆听《渔舟唱晚》

L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一一欣赏《渔

舟唱晚》第一部分C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慕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

一唱。

6.聆听全曲。慕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L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二

《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一一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o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

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

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

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

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

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

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歌曲晚风

教学内容:

1学习二声部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二声部的演唱形式。

2学习歌曲《晚风》,并进行表演。掌握6拍子的强弱及弱起。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中描绘的自然界的美丽晚景,体会“音乐与自然”的人文

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二部合唱的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对二声部合唱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随音乐进入教室,师生拍手共唱问好歌开始上

-、聆听歌曲

1导入

师:同学们,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大家看,夕阳

是多么美丽啊。

结合歌曲音乐,多媒体播放夕阳、日落相关的幻灯片。

师:同学们,请你们来描绘一下心中傍晚美丽的景色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回答)

2感受

聆听《晚风》,由学生们发挥想象,扮作晚景中的各种花草树木或其

他。随着音乐一起做有律动的起伏。

三、歌曲学习

(1)复习2.3.4拍子的强弱规律,着重分析6拍子的含义和强弱,

指导学生一起做6拍子的指挥图示,学习歌曲中的6拍子弱起。

(2)范唱歌曲的一声部旋律,指导学生视唱前4小节,再由学生自

主学习第二、三乐句曲调。教师范唱,全体学唱。

四、二声部的演唱

(1)用朗读法让学生先建立二声部的概念,让学生对合唱中声部的

知识有更深的了解C

(2)在集体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演唱之后,由师生进行合作,学生唱

一声部,教师唱二声部,相互注意倾听。

(3)学生学唱第二声部,教师用钢琴弹奏二声部的旋律,帮助学生

唱好二声部的音高。教师再合作演唱第一声部。

(4)学生分组进行两个声部的演唱,教师指挥。并对两个声部的演

唱给予评价。

五、歌表演

学生进行二声部的演唱,同时结合歌曲的旋律律动即兴进行表演,

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很好,相互懂得合作。二声部的音准还需要加强训练。

欣赏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能识别筝的形状和音色特点.能伴随音乐唱熟旋律

2.让学生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

力,获得美的体验

教材重点和难点:

1.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对的

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古筝、《丰收锣鼓》VCD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一样乐器,大家看这是什

么乐器?

师: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

云、低上的流水。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

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

十年代改编......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1、

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

段?

二、理解乐曲:

(一)学生完整曲欣赏一遍。

(二)学生回答问题。

(三)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每个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

赏乐曲就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

渔翁满载丰收的喜悦,放歌归航的诗情话景。

师:你们说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呢?

生:三个部分

(四)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部分

(1)师:是的0下面,老师请我们班的哪欣宁为大家演奏第一部分,

请你们想一想这一部分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是怎样?描

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弹奏一部分后生回答)

节奏:平稳情绪:宁静速度:徐缓旋律:优

美、恬静

师小结: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

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

学唱主题旋律:让我们在这么美丽动人的画面中随着哪欣宁同学的

琴声一起来唱一唱吧。

(2)欣赏第二部分

在这一乐段中,你们听到了一种什么声音?(流水声、一连串加

快的音等)

花指,古筝演奏一种指法记号。师示范

师: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你们似乎看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答)

师小结:这一部分让我们仿佛看见湖面上一艘艘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

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划船比赛。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越来

越响,渔船越来越近。听到了渔民们开心的笑声。同学们说的这些,

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这也是这首《渔舟唱晚》乐曲的高

潮部分,和第一部分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进行比较。

节奏:紧密,跳跃;情绪:活泼,激动人心

速度:快速旋律:热闹、欢腾

师: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什么?

师:描绘了一派热闹欢腾、渔歌飞扬的景象,这热闹的景象表达了渔

民开心的心情。

(3)欣赏第三部分

师:你们听!此刻湖面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生弹奏尾声部分)

师:夕阳沉入水里,月亮爬上树梢,暮色笼罩了整个湖面,湖面的

平静已取代了开始的喧闹,就连最后一个水波涟漪也在袅袅余音中

消失。

师:尾声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又是怎样了呢?

节奏:平稳情绪:优美、恬静

速度:渐慢旋律:平稳、

(七)师:第一部分与尾声主要写景,二部分丰收的喜悦之情,与第

一部分和尾声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渔舟唱晚的美丽画面。

三、完整欣赏

配上一首古诗(指一个学生朗诵)

四、拓展欣赏《丰收锣鼓》

古筝的表现力可谓是丰富多彩、淋漓尽致,不但能表现优美恬静的画

面,也能表现热闹欢腾的劳动场面,今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

《丰收锣鼓》中古筝的音乐表现力。

1.教师作简单介绍

2.完整欣赏

第二课农家乐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

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

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难点:

L感受、体验歌曲表达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分辨古筝、笛子、萧、扬琴、阮等常见的民族乐器。

授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解题:“赶珏”,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

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一一赶集回来很高兴。

二、学唱歌曲

1.聆听范唱。

2.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学唱前前四小节

1)听老师范唱。

2)跟琴模唱,纠正不准的地方。

3)演唱。

4.自学后面部分

听范唱在心中跟唱

三、表演

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

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四、用打击乐器伴奏

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

器。

五、综合练习

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

《赶好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六、“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⑴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

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

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七、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二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

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

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

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⑵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

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

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二、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

果的欢乐。

三、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

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

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

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L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的农家乐,了解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用活泼热情的情绪,准确流畅的演唱,表现朝鲜族人民喜获苹果

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3、通过聆听、感受、模仿,教师引导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自学

等方式,正确的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的

演唱二声部合唱。

教学重难点:

1、第一乐段,乐句多是一字一音,速度较快,演唱时较难掌握。用

舌尖弹唱等方法来演唱。

2.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来演唱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导语:同学们,现在正值凉爽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你们想不想和

我一起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呀?那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农家

丰收的喜悦。唉,你们听哪里传来了欢快的鼓声。

二、节奏练习

1.节奏1的练习师敲鼓:xxxx(先弱后强,先慢后快。)

同学们,还等什么你身边就有鼓,想敲就和我一起敲啊。(反复敲三

四遍)

2.节奏2的练习师:嘘,注意听,鼓声发生变化了。师敲节奏:xxx

XXXX.(先慢后快。)师:我们先慢速来敲。(敲好后速度加快)

仔细听,速度加快了。

3.完整的节奏练习你们的耳朵真灵,敲的非常准确。那下面,请同学

们看我的手势来敲,我伸一个手指你们就敲第一条节奏,我伸两个

手指,你们就敲第二条。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出示

节奏卡片)

4、为歌曲伴奏师:还是按老师的手势,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试一试。

(可以敲两遍,这是让学生熟悉歌曲的一个过程。)放录音范唱。

三、了解朝鲜族风土人情,看风光片。(《苹果丰收》歌曲范唱作背景)

师:唉,同学们快看,欢快的歌声和鼓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答:--------)长鼓是我国朝鲜族特有的一

种民族打击乐器,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边击鼓边跳的舞蹈就是朝鲜的

长鼓舞。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原来朝鲜族人民在载歌载舞的庆祝苹果丰收,让我们

也来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和他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朝鲜族民歌《苹

果丰收》。请同学他轻声随着录音唱一唱。(出示歌片)

1.学唱歌曲一声部

(1)听录音范唱自学第一声部的歌词。(两遍)

(2)随琴唱歌词。师:我听到同学们都能跟着唱了,一起随着老师

的琴来唱一唱。(师弹琴生唱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学们,有没

有发现歌曲中每个乐句的第一拍,都使用了符点节奏,你们知道为

什么吗?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符点节奏带有舞蹈感和

动感。歌曲表现了姑娘们蹦着跳着采摘苹果的情景。你想,她们肯定

要使劲跳才能摘到高处的苹果,所以我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突出

第一个字,像我这样(师示范)一个个苹果都红红的,这麽惹人爱,

你不喜欢吗?(教唱处理第三乐句的唱法)

(3)再完整的齐唱一遍。

(4)随音乐伴奏唱一遍。

2.学唱歌曲二声部师:苹果丰收了可不光是朝鲜族的姑娘们高兴,

你们听,朝鲜族的小伙子也高兴的唱了起来。我来扮演朝鲜族的小伙

子,和姑娘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送给你们,看谁听能听出姑娘和

小伙唱的有什么不同?

(1)教师随录音范唱二声部旋律,出示完整的歌片。师:小伙子唱

的是歌曲的二声部。是用啦唱的。声音低沉,没有姑娘的歌声明亮。

(你很会听,说的真好。)(2)学生模唱二声部旋律师:和姑娘们比

起来小伙子的歌声好像有点弱,谁想帮帮我和我一起来唱?谢谢

你们,让我们先随着琴用“啦”来唱一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

教唱。)(结束句旋律下行了,更好的表现出小伙子浑厚的声音。)3.

随录音练习合唱师:我们和朝鲜族姑娘仅一起来唱这首歌,我们大

家都来唱二声部。(师指挥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

4.师生或生生分组练习合唱师: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前面的这四个

乐句大家齐唱,后面的合唱部分,第一组唱一声部,第二组唱二声

部。老师来当指挥。好,第一组先来唱一遍一声部,第二组听的同时,

在心里默唱你们声部的旋律。第二组来唱一遍二声部,第一组在心里

默唱你们的旋律。

5、评价师:谁来说一说,我们两个小组配合的怎么样?好,发扬优

点,弥补不足,我们交换声部在来一次。同学们,让我们像合唱团的

小朋友一样站起来演唱一遍,起立。

五、乐器伴奏师:合唱歌曲给人演唱效果丰满的感觉,把朝鲜族人民

都来忙着采摘苹果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出来。

1、为歌曲伴奏师:合唱歌曲给人演唱效果丰满的感觉,把朝鲜族人

民都来忙着采摘苹果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出来。只有歌声好像不能更好

的表达人们高兴的心情和热闹的场面。你们有好办法吗?这样吧,我

们来合作一下,先请中间一排的同学来为我们伴奏,两边的同学来

唱歌,根据歌曲的情绪前面用节奏

2,合唱部分用节奏

1,看我们能不能配合好。

师:说一说,我们的配合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换这一组来伴奏,这两组来演唱再来一次。师:有了鼓声的加入,

把朝鲜族姑娘载歌载舞喜摘苹果的情景表现的更加生动活泼了。你们

的表现都很棒。

六、小结: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快乐农家旅行就要结束了,希望每

一位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的体验和收获,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快

乐农家行吧,同学们再见!

第三课足迹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

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

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

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第一课时

一、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

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

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

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

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

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

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

的单位进行指导。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

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

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

“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歆词

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二课时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L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

听仔细一一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

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

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梅赞》教学基本要求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

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第三课时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L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

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

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

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

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

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L根据歌曲《红星歆》、《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

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四课可爱的家

第一课时

一、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一一欣

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

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

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

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

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

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二课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

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

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

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第三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

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

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

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

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

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L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

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

同。

第五课故乡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

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

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

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一作者马思聪一《思乡曲》

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

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一一赞美;《思乡曲》一一思(怀)念;《乡间

小路》一一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

唱歌)。

第二课时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

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

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

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

“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

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

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

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第三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

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

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

“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

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

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

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C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

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

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

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

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的手的教学也结合

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第六课欢乐的少年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

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泽民总书记

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

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学唱这首歌曲。

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

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