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原卷+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原卷+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原卷+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原卷+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原卷+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作答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面是有关本单元字音字形的表述,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应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例如:坚强(qidng)、倔强(jiang)o

B.大部分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狂澜(lan)>咀嚼(jue)o

C.应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例如:“屏障”应为“屏嶂”。

D.要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例如:“苛捐杂税”不要写成“苛涓杂税”。

2.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语文旅行》一文的片段,其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经过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我们收获颇丰。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宛转的英雄气魄;

读陆定一的《老山界》,我们看到战士们在峭壁上因为太疲倦而取券△琴的情景,学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

于攀登的精神;读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可喜可贺的英雄事迹和伟大

胸怀;读端木薮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内心如关东原野不可强填的岩浆翻涌般的爱国热情……

A.宛转B.酣然入梦C.可喜可贺D.不可捉摸

3.下面一段话选自某同学的旅行日记,其中表述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上下五千年,悠悠中华魂。①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使这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②这就是我深

爱着的祖国一一中国。③您像那澎湃的黄河水,波涛汹涌;您像那鲜艳的杜鹃花,美丽迷人。④我们青少

年要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

量。

A.①B.②C.③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九时许,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小路,向夹金山进发了。山上雾霾弥天,时浓时淡,人行其中,宛如腾

云驾雾。山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OOOOO

①将到山顶,突然下起一阵冰雹,冰雹打得满脸肿疼,他们只好手捂着脑袋前行

②但经过紧张的搏斗,战士们终于翻过山顶,以英雄的气概征服了高傲的夹金山

③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战士们的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刺着

④山顶上的一段道路是曲折的盘道,绕着夹金山的主峰,蜿蜒而过,十分难走

⑤越往上走,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他们头晕腿酸,一步一停,一步一喘

A.③②⑤④①B.①④⑤③②

C.③⑤①④②D.①③⑤②④

5.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老山界》是一篇回忆录。文章真实地叙述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故事。

C.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是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D.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这样的例子还有用“桑梓”代指乡村,用“汗青”代指史册。

6.古诗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1)默写王维的《竹里馆》。

(2)“一书一信皆是诗,一草一木总关情。”岑参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即

“,"(《逢入京使》);韩愈春游郊外,借花木

争芳斗艳表达了惜春之情,即“,"(《晚春》)。

7.“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每个人对国家的爱,是近乎本能的情感。为了表达这种朴素真挚

的情感,励志中学决定举办一次“天下国家”的综合实践活动,邀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6分)

(1)活动现场需要悬挂标语,有同学写好了上句,请你完成下句。(2分)

上句:学习爱国精神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模仿示例,在花木兰、袁隆平、钟南山中任选一位,为其制作一张文化名片,60字左右。(4分)

示例:爱国名人:文天祥

赞誉:我敬佩他,因为他怀着一腔报国热忱,历尽艰难,九死一生不改其志,最终慷慨赴死,犹留正

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他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二、阅读与理解(共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4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展现的画面。(2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3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

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

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木兰当户织()(2)愿为小鞍马()

(3)出郭相扶将()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3.下面有关本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著名的叙事诗。

B.木兰代父从军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C.诗中“百”“十”“十二”等数字不是确指。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句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

了木兰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三)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4〜16题。(11分)

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②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

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

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

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冈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

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

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③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

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

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

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

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

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

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儿

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

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儿的腿,我就一把抓

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啊。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

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屋

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

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

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4.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4分)

15.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3分)

16.自选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

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8分)

此心光明

张华

①从新疆的独山子出发,有一条天路直插雪山,宛如一条巨龙盘卧天山,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公

路”的独库公路。

②这是一条绝美之路,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山峡谷,云雾缭绕,大气磅礴,草原、云山、雪岭、湖

泊、森林、荒滩,扑面而来。

③这更是一条英雄之路。公路贯通后,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十年间,部队

官兵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修建独库公路,1.3万多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2000多名官兵受伤

致残,168名战士长眠于此,他们中最大的31岁,最小的18岁,每三公里就有一个含苞待放的英魂永远

沉睡在天山的怀抱。

④在天山中麓,有座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作为江苏援疆干部,我曾数次走进这座陵园。这里,常可

以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跛脚老人,他叫陈俊贵,是个有故事的人。

⑤1980年,入伍38天的陈俊贵随部队来到新疆,修筑独库公路。4月的一天,他所在部队的1500多

名官兵被暴风雪围困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山深处,与外界失去联系,已断粮三天。此时,班长郑林书奉

命带领副班长罗强和战士陈卫星、陈俊贵,到42公里之外求救。

⑥没想到,他们遇到了罕见的暴风雪。走到30多公里时,大家的手、脸都冻僵了。在雪地里爬行两天

两夜后,他们已饥寒交迫、寸步难行。在一个背风的雪坑里,班长郑林书拿出了最后一个馒头:“我和罗强

是党员,陈卫星是老兵,只有陈俊贵是个新兵,年龄最小,馒头让他吃。”

⑦陈俊贵后来说:“那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艰难的一个馒头,好不容易咬了下去,却怎么也咽不下去,

每嚼一口,眼泪就喇喇往下流……”

⑧走了没多远,24岁的班长郑林书倒下了,他对陈俊贵说:“如果你能活着回去,就到我湖北老家看

望一下我的父母。”用雪掩埋完班长后,副班长罗强带队继续前进,也牺牲在离班长不到三公里的地方。

⑨陈俊贵和陈卫星也昏倒在雪地里。幸好有哈萨克族牧民经过,将他们救起,并传递了消息,1000多

名战友获救了。

⑩陈俊贵因严重冻伤,在医院里救治三年,落下了终身残疾。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后,陈俊贵被安排了

工作,不久结婚生子,过上了平淡安逸的生活。但班长的生死嘱托还刻在他的脑海里。他终于带着妻子和

七个月的儿子去寻找班长家乡的详细地址,实现了班长的“生死重托”。

⑪数年后,陈俊贵才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上马石河村找到了郑林书的姐姐和弟弟。得知陈俊贵的来

意后,他们失声痛哭。原来,郑林书参军第二年,他父亲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怕影响他的工作,家

里没有告诉他。母亲是前几年去世的,临终前还在念叨着郑林书的名字……

⑫陈俊贵万分愧疚,又返回新疆,这一次,他决心为他的班长和牺牲的战友们守陵。秋去冬来,寒来

暑往,这一守就是30余年。

⑬有次我去参观时,遇见陈俊贵。他为大家讲解,语气平实而亲切,沉着而坚毅,仿佛不是在诉说自

己的亲身经历。最后,他说:“我们班长要是活着,现在孙子都抱上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泪目了。

⑭远远望去,过路的游客们,己在纪念碑前摆上矿泉水和手编的花环,垂手伫立,恭敬肃穆。一座座

墓碑静卧在花草中,依次看过,都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

⑮&卑是立起的路,路是躺下的碑。

(g离开陵园时,万里无云,阳光灿烂,穿过一个隧道后竟天色昏暗、漫天大雾,打开车灯,能见度仅

有几米。整整一个多小时,汽车在独库公路上孤独爬行。同行的人望着窗外,陷入了沉思。

⑰此时,我突然想到了王阳明先生离世时说的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选自《新华日报》2022年9月29日)

17.请阅读第⑤〜⑫段,梳理陈俊贵与班长“生死重托”故事的相关情节,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段落相关情节

⑤(1)

⑥〜⑦陈俊贵吃下战友绝境中让出的最后一个馒头

⑧(2)

⑨〜⑪(3)

⑫(4)

18.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为了修建独库公路,1.3万多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2000多名官兵受伤致残,168名战士长眠于

此,他们中最大的31岁,最小的18岁。(作者运用数字的用意是什么?)

(2)碑是立起的路,路是躺下的碑。(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9.请结合文章主旨分析第⑭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第⑯段中写道:“同行的人望着窗外,陷入了沉思。”联系前文“我”的江苏援疆干部身份,发挥想

象,描写出“我”当时可能产生的心理活动。(4分)

三、表达与写作(50分)

21.你有崇拜的人吗?是邓稼先、闻一多、叶圣陶,是鲁迅、李白、孙权,还是某个你身边的同学、朋

友、长辈,他们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精神品质也许让你心生敬佩,请以“我心中的偶像”为题,写一

篇文章。

要求:①写成记叙文,注意选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C(“屏障”是正确的)

2.B(A.宛转:辗转,不能用来形容英雄气魄;B.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使用正确;C.可喜可贺:值

得欢喜与庆贺,不合语境,可以用“可歌可泣”;D.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不合语境,

使用错误)

3.A(缺主语,可修改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4.C(结合前文中的“山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可以判断首句应该是③,⑤句紧承上文,接着描写登

山过程,①④句描写到达山顶时的经历,最后②句做总结,战士们战胜夹金山。所以排序为:③⑤①④②)

5.D(“桑梓”代表“故乡”)

6.(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

安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7.(1)示例:立志报效中华

(2)示例一:花木兰我敬佩她,因为她满腔孝心替父从军,十年沙场苦征战,巾帼英雄亦豪迈,她

是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示例二:钟南山我敬佩他,因为他在国家需要时勇敢站出来,不畏艰辛深夜赴武汉,不畏生死入一

线,他是拥有仁心的好医生!

示例三:袁隆平我敬佩他,因为他心系华夏,不畏艰辛,潜心科研,终于培育出杂交水稻,为世界

粮食保障做出贡献,他是无私奉献的好院士。

8.示例:在一个春风殆荡的晚上,不知从何处传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笛声随着春风飘

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9.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10.(1)对着(2)买(3)外城

11.(1)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后胜利归来。(2)(天子给木兰)记最大

的功,赏赐很多财物。

12.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13.B(“要求男女平等”说法有误)

14.议论、抒情。过渡到对下一个事例的叙述,点明下一个事例所包含的意义,即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

国际主义精神,激发读者对志愿军的敬佩之情。

15.马玉祥火中救出无父无母的儿童。

16.示例:“呼呼”“滚滚”这些叠词的运用说明马玉祥救小孩时火势很大,烟雾很浓,环境很危险,突

出救人的困难,烘托马玉祥的勇敢和国际主义精神。

17.(1)部队断粮,班长带领战友求救(2)班长牺牲前托付战友看望父母,副班长带队继续前进,

随即副班长也牺牲了

(3)陈俊贵及战友获救,数年后陈俊贵去看望班长的家人,实现了班长的“生死重托”(4)陈俊

贵为班长和战友守陵

18.(1)用这些数字具体地说明坚守在修路事业上的人数之多,为此而牺牲的人数之多,赞美了战士

们坚强勇敢,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2)独库公路是战士们用自己的汗水、青春、甚至生命,一

点一点开凿出来的,这条路是英雄的英魂所筑,所以说“路是躺下的碑”。这些英烈们的精神品质被人们赞

美,更被人们怀念和学习,它指引着后人的前进方向。所以“碑是立起的路”。

19.通过描写环境以及游客们的表现,烘托了本文的主题,赞美了战士们坚强勇敢,不怕牺牲,无私奉

献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影响、传递给了后人。

20.示例:自己作为援疆干部,看到这些英烈的墓碑,想到他们的崇高精神,顿生感慨,立身修心,一

定要无亏欠,无增损,心中长养浩然正气,要无惧,无愧!

21.作文示例:

我心中的偶像

提起“偶像”这个词,有些同学可能会联想起那些影视明星。而我心中的偶像却截然不同,“他”就是

起初默默无闻、后来家喻户晓的“两弹”元勋一一邓稼先。

邓稼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他并没有因此好吃懒做荒废学业,而是始终坚持

不懈地奋斗着。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这时候,他完全可以留在美国,过着优渥的

生活。然而,他并没有那样做,因为在他的心中,祖国永远是第一位的!他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

毅然决定回国,进行中国原子弹理论研究。他这种舍小我,成大我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为了祖国,

他愿放弃一切,仅凭这一点,邓稼先就能成为我心目中的“偶像”。

研制核武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

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检验。事后去医院检

查,发现他身体侵入了放射物。但是,敬业的邓稼先可不管这些,他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继续参加研究。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放弃,始终坚定信念。在邓稼先的领导下,于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

颗原子弹横空出世;此后不久,我国第一颗氢弹威震山河……

我不正应该向邓稼先学习么?面对挫折和困难,勇敢向前,决不放弃。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玄奘只

身一人去“西天取经”;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林肯历经磨难,当选美国总统;瓦特锲而不舍,发明蒸气机……

这一个个成功的例子,充分证明:一个人如果想干一件大事,最重要的是坚持下去,不放弃任何希望,只

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成功。我们克服一点儿困难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

功……

邓稼先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心中永远的“偶像”!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作答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面是有关本单元字音字形的表述,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应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例如:坚强(qidng)、倔强(jiang)o

B.大部分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狂澜(lan)>咀嚼(jue)o

C.应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例如:“屏障”应为“屏嶂”。

D.要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例如:“苛捐杂税”不要写成“苛涓杂税”。

2.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语文旅行》一文的片段,其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经过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我们收获颇丰。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宛转的英雄气魄;

读陆定一的《老山界》,我们看到战士们在峭壁上因为太疲倦而取券△琴的情景,学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

于攀登的精神;读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可喜可贺的英雄事迹和伟大

胸怀;读端木薮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内心如关东原野不可强填的岩浆翻涌般的爱国热情……

A.宛转B.酣然入梦C.可喜可贺D.不可捉摸

3.下面一段话选自某同学的旅行日记,其中表述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上下五千年,悠悠中华魂。①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使这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②这就是我深

爱着的祖国一一中国。③您像那澎湃的黄河水,波涛汹涌;您像那鲜艳的杜鹃花,美丽迷人。④我们青少

年要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

量。

A.①B.②C.③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九时许,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小路,向夹金山进发了。山上雾霾弥天,时浓时淡,人行其中,宛如腾

云驾雾。山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OOOOO

①将到山顶,突然下起一阵冰雹,冰雹打得满脸肿疼,他们只好手捂着脑袋前行

②但经过紧张的搏斗,战士们终于翻过山顶,以英雄的气概征服了高傲的夹金山

③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战士们的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刺着

④山顶上的一段道路是曲折的盘道,绕着夹金山的主峰,蜿蜒而过,十分难走

⑤越往上走,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他们头晕腿酸,一步一停,一步一喘

A.③②⑤④①B.①④⑤③②

C.③⑤①④②D.①③⑤②④

5.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老山界》是一篇回忆录。文章真实地叙述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故事。

C.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是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D.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这样的例子还有用“桑梓”代指乡村,用“汗青”代指史册。

6.古诗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1)默写王维的《竹里馆》。

(2)“一书一信皆是诗,一草一木总关情。”岑参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即

“,"(《逢入京使》);韩愈春游郊外,借花木

争芳斗艳表达了惜春之情,即“,"(《晚春》)。

7.“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每个人对国家的爱,是近乎本能的情感。为了表达这种朴素真挚

的情感,励志中学决定举办一次“天下国家”的综合实践活动,邀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6分)

(1)活动现场需要悬挂标语,有同学写好了上句,请你完成下句。(2分)

上句:学习爱国精神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模仿示例,在花木兰、袁隆平、钟南山中任选一位,为其制作一张文化名片,60字左右。(4分)

示例:爱国名人:文天祥

赞誉:我敬佩他,因为他怀着一腔报国热忱,历尽艰难,九死一生不改其志,最终慷慨赴死,犹留正

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他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二、阅读与理解(共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4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展现的画面。(2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3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

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

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木兰当户织()(2)愿为小鞍马()

(3)出郭相扶将()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3.下面有关本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著名的叙事诗。

B.木兰代父从军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C.诗中“百”“十”“十二”等数字不是确指。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句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

了木兰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三)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4〜16题。(11分)

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②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

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

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

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冈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

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

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③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

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

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

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

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

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

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儿

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

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儿的腿,我就一把抓

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啊。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

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屋

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

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

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4.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4分)

15.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3分)

16.自选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

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8分)

此心光明

张华

①从新疆的独山子出发,有一条天路直插雪山,宛如一条巨龙盘卧天山,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公

路”的独库公路。

②这是一条绝美之路,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山峡谷,云雾缭绕,大气磅礴,草原、云山、雪岭、湖

泊、森林、荒滩,扑面而来。

③这更是一条英雄之路。公路贯通后,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十年间,部队

官兵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修建独库公路,1.3万多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2000多名官兵受伤

致残,168名战士长眠于此,他们中最大的31岁,最小的18岁,每三公里就有一个含苞待放的英魂永远

沉睡在天山的怀抱。

④在天山中麓,有座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作为江苏援疆干部,我曾数次走进这座陵园。这里,常可

以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跛脚老人,他叫陈俊贵,是个有故事的人。

⑤1980年,入伍38天的陈俊贵随部队来到新疆,修筑独库公路。4月的一天,他所在部队的1500多

名官兵被暴风雪围困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山深处,与外界失去联系,已断粮三天。此时,班长郑林书奉

命带领副班长罗强和战士陈卫星、陈俊贵,到42公里之外求救。

⑥没想到,他们遇到了罕见的暴风雪。走到30多公里时,大家的手、脸都冻僵了。在雪地里爬行两天

两夜后,他们已饥寒交迫、寸步难行。在一个背风的雪坑里,班长郑林书拿出了最后一个馒头:“我和罗强

是党员,陈卫星是老兵,只有陈俊贵是个新兵,年龄最小,馒头让他吃。”

⑦陈俊贵后来说:“那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艰难的一个馒头,好不容易咬了下去,却怎么也咽不下去,

每嚼一口,眼泪就喇喇往下流……”

⑧走了没多远,24岁的班长郑林书倒下了,他对陈俊贵说:“如果你能活着回去,就到我湖北老家看

望一下我的父母。”用雪掩埋完班长后,副班长罗强带队继续前进,也牺牲在离班长不到三公里的地方。

⑨陈俊贵和陈卫星也昏倒在雪地里。幸好有哈萨克族牧民经过,将他们救起,并传递了消息,1000多

名战友获救了。

⑩陈俊贵因严重冻伤,在医院里救治三年,落下了终身残疾。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后,陈俊贵被安排了

工作,不久结婚生子,过上了平淡安逸的生活。但班长的生死嘱托还刻在他的脑海里。他终于带着妻子和

七个月的儿子去寻找班长家乡的详细地址,实现了班长的“生死重托”。

⑪数年后,陈俊贵才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上马石河村找到了郑林书的姐姐和弟弟。得知陈俊贵的来

意后,他们失声痛哭。原来,郑林书参军第二年,他父亲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怕影响他的工作,家

里没有告诉他。母亲是前几年去世的,临终前还在念叨着郑林书的名字……

⑫陈俊贵万分愧疚,又返回新疆,这一次,他决心为他的班长和牺牲的战友们守陵。秋去冬来,寒来

暑往,这一守就是30余年。

⑬有次我去参观时,遇见陈俊贵。他为大家讲解,语气平实而亲切,沉着而坚毅,仿佛不是在诉说自

己的亲身经历。最后,他说:“我们班长要是活着,现在孙子都抱上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泪目了。

⑭远远望去,过路的游客们,己在纪念碑前摆上矿泉水和手编的花环,垂手伫立,恭敬肃穆。一座座

墓碑静卧在花草中,依次看过,都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

⑮&卑是立起的路,路是躺下的碑。

(g离开陵园时,万里无云,阳光灿烂,穿过一个隧道后竟天色昏暗、漫天大雾,打开车灯,能见度仅

有几米。整整一个多小时,汽车在独库公路上孤独爬行。同行的人望着窗外,陷入了沉思。

⑰此时,我突然想到了王阳明先生离世时说的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选自《新华日报》2022年9月29日)

17.请阅读第⑤〜⑫段,梳理陈俊贵与班长“生死重托”故事的相关情节,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段落相关情节

⑤(1)

⑥〜⑦陈俊贵吃下战友绝境中让出的最后一个馒头

⑧(2)

⑨〜⑪(3)

⑫(4)

18.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为了修建独库公路,1.3万多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2000多名官兵受伤致残,168名战士长眠于

此,他们中最大的31岁,最小的18岁。(作者运用数字的用意是什么?)

(2)碑是立起的路,路是躺下的碑。(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9.请结合文章主旨分析第⑭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第⑯段中写道:“同行的人望着窗外,陷入了沉思。”联系前文“我”的江苏援疆干部身份,发挥想

象,描写出“我”当时可能产生的心理活动。(4分)

三、表达与写作(50分)

21.你有崇拜的人吗?是邓稼先、闻一多、叶圣陶,是鲁迅、李白、孙权,还是某个你身边的同学、朋

友、长辈,他们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精神品质也许让你心生敬佩,请以“我心中的偶像”为题,写一

篇文章。

要求:①写成记叙文,注意选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C(“屏障”是正确的)

2.B(A.宛转:辗转,不能用来形容英雄气魄;B.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使用正确;C.可喜可贺:值

得欢喜与庆贺,不合语境,可以用“可歌可泣”;D.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不合语境,

使用错误)

3.A(缺主语,可修改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4.C(结合前文中的“山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可以判断首句应该是③,⑤句紧承上文,接着描写登

山过程,①④句描写到达山顶时的经历,最后②句做总结,战士们战胜夹金山。所以排序为:③⑤①④②)

5.D(“桑梓”代表“故乡”)

6.(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

安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