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B卷
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德州期末)1469年,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伊莎贝拉一世与阿拉贡王国的斐迪南二世成婚,
两者构成良好的政治伙伴关系。他们从教皇那里得到任命西班牙主教的权力,如主教西斯内罗斯成为卡
斯蒂利亚王国的首要大臣,贯彻净化教会、遏制贵族统治以及博取城市支持等政策。这些事件()
A.奠定了民族国家的基础
B.结束分裂的政治局面
C.将教会置于世俗权力下
D.逐步地扩大王室领地
2.(2024秋•济宁期末)11至13世纪,法兰克时代由领主直接统治农民的结构逐渐解体,村落共同体以
全新的姿态出现。欧洲各地纷纷向村落共同体发放文书,承认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和审判权。这一
变化()
A.瓦解了封建秩序B.拓展了民主权利
C.促进了社会发展D.冲击了教会束缚
3.(2024秋•常州期末)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亚•巴列
奥略,遂以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和东正教(基督教派别之一)的保护人自居,并接受拜占庭的双头鹰徽
记作为俄罗斯的国徽。伊凡三世此举()
A.使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庞大帝国
B.间接推动了拜占庭帝国再度复兴
C.企图以罗马继承者的身份统一国家
D.为其正式加冕为沙皇创造了条件
4.(2024秋•天津期末)中古时期的惯例是,如果一个农奴逃到城市,在那里住了一年零一天而未被捕捉
至U,他便成为自由人。正如当时的俗话所说的那样:“城市的空气能使人自由。”这表明中古时期的城市
()
A.孕育着自由平等的思想
B.追求自由平等是当时的主流
C.奴隶制已经开始被废除
D.逃离庄园的农奴是其主要居民
5.(2024秋•哈尔滨期末)从13世纪开始,一些大封建主不是要求臣下服军役以征集骑士,而是用订立协
定付款的办法征集军队:对他们不再分给土地,而是各自订立条约,规定服役条件,付以报酬,原来的
封君封臣名义还保留,但土地封受的关系没有了,而代之以支付货币报酬的合同制。这种办法的推行
()
A.助推封君封臣制度衰落
B.导致农奴制的渐趋瓦解
C.加速了骑士阶层的衰落
D.直接提高了军事战斗力
6.(2025•沈阳一模)英王亨利二世在位期间明令宣布,“骑士、市民和农民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可获准将
自己的案件从领主法庭转到王室法庭,也可越过领主法庭直接向王室法庭投诉”“教士犯罪必须移交到
王室法庭进行审判,剥夺教会法庭审判的权力”。亨利二世此举意在()
A.增加王室收入B.削弱贵族力量
C.强化国王权威D.完善司法建设
7.(2024秋•唐山期末)740年拜占庭颁行的《法律选编》对死刑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只有叛国、反皇
帝、蓄意谋杀等重罪才会被处死刑。此外,地方法官还被严令禁止砍下罪犯的手脚,禁止做出将妇女关
押在公共监狱中的判决。这反映出拜占庭法律()
A.立法精神人性化B.执法力度宽松化
C.处罚原则公平化D.法律条文实用化
8.(2024秋•南阳期中)拜占庭帝国建立后,统治者和民众均以“罗马人”自称。但7-8世纪,希腊语取
代了拉丁语成为帝国官方语言;罗马政治制度中具有代表性的执政官、保民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帝国
的政治视野逐渐退居东地中海,军队、外交使臣、传教士很少再出现在西欧大陆。这一变化反映了拜占
庭帝国()
A.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
B.积极应对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C.寻求政治理念与疆域相统一
D.力图改变中古欧洲政治格局
9.(2024秋•邯郸期末)如表为阿拉伯帝国时期天文学成就简表(部分)。材料可用于说明()
人物成就
花剌子密制定的《天文表》,后来被英国人译成拉丁文,成为东西方制定各种天
文表的蓝本
比鲁尼在其著作《马苏迪天文学和占星学原理》中测定了地球的经度和纬度,
推算到地球是绕太阳转动的,后来传入欧洲
苏菲根据自己的实际观测,在《恒星图像》一书中绘制出精美的星图,现在
许多世界通用的天体名称都来源于此
A.阿拉伯帝国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阿拉伯文化的世界影响
C.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西亚地区
D.帝国政府重视文化传播
10.(2024秋•朝阳区期末)1517年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一世在对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
的胜利,随后将埃及设为行省,设总督管理。自此,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统治持续了大约四个世纪。在
对这段历史的解读中,准确的是()
①征服北非结束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
②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伊斯兰帝国
③奥斯曼帝国的占领引发开辟新航路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再次改变地区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2025•沈阳一模)公元722年,新罗圣德王宣布实行丁田制,即国家把一定面积的土地授予15岁以
上的男丁,其中口分田只限终身占有,不得买卖、转让,永业田可以传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提供租
(田租)、庸(徭役)、调(贡物)。这些举措()
A.体现了文明的交流互鉴
B.废除了贵族身份和经济特权
C.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程度
D.瓦解了传统经济制度的根基
12.(2024秋•潍坊期中)印加帝国修筑了两条纵贯全国的公路,一条沿海,一条穿山,全长2000多公里,
路上设有驿站和烽火信号系统,在4小时内可传达3200多公里,还在河流和峡谷处架设吊桥,最长的
达60米。据此可知,印加帝国()
A.社会组织能力强大B.公共服务设施完备
C.对外交流联系密切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13.(2024•云南模拟)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
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冶铁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可以说明()
A.古代文明独立发展表现出多元的特征
B.铁犁牛耕是非洲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
C.世界各个地区经历过相同的发展过程
D.古代非洲的炼铁技术领先于西亚地区
14.(2024•东湖区校级一模)646年,日本政府颁布诏令:废除皇族、豪族个人支配土地、人民的体制,
改为公地、公民,豪族则由政府发给“食封”;建立户籍和账簿,实行班田收授法;根据租庸调制,实
行统一的新税制。上述改革措施()
A.削弱了武士集团的实力
B.促成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C.推动日本庄园经济发展
D.巩固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15.(2024•临沂模拟)下图是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据图可判断,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帝国()
A.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打破了各大洲间孤立状态
C.引发了欧亚游牧民族大迁徙
D.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联系
16.(2024秋•广东期中)经过大化改新,日本“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
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田庄”,即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将其收归国
有,使之成为“公地、公民”。这反映出大化改新()
A.导致皇权地位下降
B.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
C.触及旧制度的根基
D.促进了私营经济的瓦解
17.(2024春•宿州期末)光宗九年(958年),高丽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分设常科与制科。常科设有进
土、明经、明法等科,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及第人数最多:制科则由国王亲试,科目有诗、赋、策等。
这表明高丽王朝的科举考试()
A.重视官员的全面发展B.扩大了科举取土范围
C.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度D.促进社会各阶层流动
18.(2024秋•包河区校级月考)玛雅人的城市是举行仪式的中心,城市中建立了巨大的石头建筑,这些建
筑物是祭祀用的巨大金字塔庙宇和公共住宅,它们完全靠石制工具制成,用雕塑加以装饰,这些雕塑被
列为世界伟大的艺术之一。由此可知()
A.玛雅城市的经济功能十分突出
B.玛雅文明深受外来文明影响
C.玛雅人利用精神信仰维系统治
D.玛雅建筑水平处于世界领先
19.(2024春•泉州期中)这一帝国兴起于13世纪上半叶,它的地理疆域是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苏
丹草原地区之间的一条3800多公里的走廊地带,其国王曼萨•穆萨是第一位出现在欧洲地图上的非洲帝
王,该帝国()
A.一度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B.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C.马丘比丘是重要的文化中心
D.经济以发展园艺业为主
20.(2024秋•海安市校级月考)从公元前12世纪中叶起,墨西哥高原开始出现美洲的第一种成熟的文化
一一奥尔梅克文化。奥尔梅克文化的遗址中有美洲最古老的金字塔式平顶台庙,并且出土了不少玉饰品、
玉斧、人形小陶僵、美洲豹的纹雕饰品。下列内容最有可能与该文化相关的是()
A.国王穆萨亲历“黄金朝圣”
B.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C.采用二十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D.土地牲畜等归国家所有
材料题(共2小题)
21.(2024秋•徐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时,由于工商业者遍布城内各地且不存在时间的限制,政府事实上已不可能直接干预和监
督商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因此要求工商业者皆须“投行”,否则停业制裁。工商业者为了应付官
府勒索,保护本行业同行的利益,以及保证商业信誉、市场秩序等,也需要组织起来。各类行会均设行
头为一行首领,凡对官府有所交涉均由行头出面,议定物价也是行头的一项重要职责。此外,行会也会
制定经营地段划分的具体细则,力图制止行内竞争。
——摘编自马继云《宋代工商业行会论略》
材料二:中世纪城市兴起,商人和手工业者建立了行会。最初的行会主要是由其所在城市工商业市民组
成,包含不同职业的人群,一般一个城市只有一个行会。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不同的行
业组织起专门的行会,一般的城市有好几十个行会。为保证每个行会成员的共同生存,行会制定了规章
制度,严格规定生产规模和原料数量,禁止使用规定以外的技术设备,禁止行业内部的竞争,用尽了一
切可能的手段来为所有会员提供平等的机会。这保护了当时脆弱的市场经济,使其能够生存发展下来,
但也约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代轩宇《西欧行会组织的发展与演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行会兴起的原因并概括其职责。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世纪西欧行会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2.(2024秋•南通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3-15世纪,印加模田是拉美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印加帝国组织劳力在45度的山坡上开发梯
田,种植高度延伸至海拔4000术左右,对地貌的有数改造使作物能够在安第斯山脉的寒冷气候中生存。
印加梯田可以有效分配灌溉水、降雨和径流。梯田可以作为散热器保棒温度,改喜山区夜晚寒冷的天气,
也可以通过调整坡度调整太阳照射角度以保证种植环境的温度。印加人通过修建梯田,在不同海拨的生
态区改造土地以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使印加人在同一农业周期内集中劳作,极大提高了生产数率。为
防止气候波动引起的十早问题,印加带国在先前文明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灌溉系统。梯田代袭了印加人
征服安第斯山脉和改造地形的能力,象征着印加帝国元处不在的权威。1532年,随着西班牙殖民政权
的建立,印加帝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印加梯回这一美洲最明显的人文景观走向衰落。
——摘编自王译《印加梯田的兴衰与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梯田对印加农业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分析印加梯田兴衰的原因。
第二章B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ACDAACACBcA
题号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ABDCCCAC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德州期末)1469年,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伊莎贝拉一世与阿拉贡王国的斐迪南二世成婚,
两者构成良好的政治伙伴关系。他们从教皇那里得到任命西班牙主教的权力,如主教西斯内罗斯成为卡
斯蒂利亚王国的首要大臣,贯彻净化教会、遏制贵族统治以及博取城市支持等政策。这些事件()
A.奠定了民族国家的基础
B.结束分裂的政治局面
C.将教会置于世俗权力下
D.逐步地扩大王室领地
【分析】本题考查欧封建社会庄园及封君封臣制度,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欧封建社会庄园及封君封臣制度。
【解答】材料中西班牙王室与阿拉贡王室通婚,并从教皇那里得到任命西班牙主教的权力,主教西斯内
罗斯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首要大臣等政策,以上事件共同体现了世俗王权在加强,能够推动政治结构
的转变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奠定了西班牙民族国家的基础,有利于西班牙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
材料中仅涉及西班牙王室与阿拉贡王室通婚,世俗王权在增强,并未涉及到影响当时分裂的政治局面,
且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统一时间是1492年,排除B项;
将教会置于世俗权力下的表述与题干“他们从教皇那里得到任命西班牙主教的权力”信息不符,排除C
项;
1469年,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伊莎贝拉一世与阿拉贡王国的斐迪南二世成婚,得以共同统治绝大
部分西班牙领土,其他“主教西斯内罗斯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首要大臣,贯彻净化教会、遏制贵族统
治以及博取城市支持等”事件不能够扩大王室领地,排除D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欧封建社会庄园及封君封臣制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中等。
2.(2024秋•济宁期末)11至13世纪,法兰克时代由领主直接统治农民的结构逐渐解体,村落共同体以
全新的姿态出现。欧洲各地纷纷向村落共同体发放文书,承认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和审判权。这一
变化()
A.瓦解了封建秩序B.拓展了民主权利
C.促进了社会发展D.冲击了教会束缚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欧封建社会庄园及封君封臣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A.瓦解了封建秩序
这一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虽然村落共同体的兴起确实对封建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仅凭这一现象
并不能断定封建秩序已经瓦解。此选项不准确。B.拓展了民主权利
在11至13世纪的欧洲,虽然村落共同体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但这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权
利”。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与现代民主有显著差异。因此,这一选项的表述过于宽泛和不准确。
C.促进了社会发展
村落共同体的兴起和获得自治权,意味着地方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自主地管理和发展自身。这种变
化有助于激发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此选项与题目描述的现象高度
相关且合理。D.冲击了教会束缚
题目描述的是村落共同体的兴起和自治权的获得,而并未直接提及这一变化对教会的影响。虽然教会在
当时的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仅凭题目描述的现象并不能直接推断出这一变化对教会产生了冲击。此
选项与题目描述的现象关联度较低。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3.(2024秋•常州期末)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亚•巴列
奥略,遂以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和东正教(基督教派别之一)的保护人自居,并接受拜占庭的双头鹰徽
记作为俄罗斯的国徽。伊凡三世此举()
A.使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庞大帝国
B.间接推动了拜占庭帝国再度复兴
C.企图以罗马继承者的身份统一国家
D.为其正式加冕为沙皇创造了条件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欧封建社会,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A选项提到“使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庞大帝国”。然而,根据历史资料,俄罗斯在1472年时
并未成为地跨欧亚的庞大帝国。这一成就是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实现的,特别是在彼得一世时期。
因此,A选项与题干描述不符。
B选项”间接推动了拜占庭帝国再度复兴”。实际上,拜占庭帝国在1453年已经灭亡,伊凡三世迎娶索
菲亚•巴列奥略是在此之后的1472年。因此,他的这一举动不可能推动已经灭亡的拜占庭帝国复兴。所
以,B选项同样不符合史实。
C选项“企图以罗马继承者的身份统一国家”。题干中明确提到伊凡三世以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和东正
教的保护人自居,而非罗马的继承者。拜占庭帝国与罗马帝国虽有历史联系,但在这一时期被视为两个
不同的实体。因此,c选项的表述与题干信息不符。
D选项“为其正式加冕为沙皇创造了条件”。这一选项与题干中的描述相符。伊凡三世通过迎娶拜占庭
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并以此自居为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政治地位,还加强了其在
俄罗斯国内的权威。这些举措确实为其后来正式加冕为沙皇创造了有利条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4.(2024秋•天津期末)中古时期的惯例是,如果一个农奴逃到城市,在那里住了一年零一天而未被捕捉
至U,他便成为自由人。正如当时的俗话所说的那样:“城市的空气能使人自由。”这表明中古时期的城市
()
A.孕育着自由平等的思想
B.追求自由平等是当时的主流
C.奴隶制已经开始被废除
D.逃离庄园的农奴是其主要居民
【分析】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I,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如果一个农奴逃到城市,在那里住了一年零一天
而未被捕捉到,他便成为自由人”。
【解答】从材料中看出农奴逃到城市里就有可能获得自由之身,俗语也突出了城市自由平等的思想,故
A正确;
追求自由平等只是一种萌芽状态,不是当时的主流,故B错误;
奴隶制已经被废除,材料中体现的是农奴制非奴隶制,故C错误;
城市的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逃离庄园的农奴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故D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I,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2024秋•哈尔滨期末)从13世纪开始,一些大封建主不是要求臣下服军役以征集骑士,而是用订立协
定付款的办法征集军队:对他们不再分给土地,而是各自订立条约,规定服役条件,付以报酬,原来的
封君封臣名义还保留,但土地封受的关系没有了,而代之以支付货币报酬的合同制。这种办法的推行
()
A.助推封君封臣制度衰落
B.导致农奴制的渐趋瓦解
C.加速了骑士阶层的衰落
D.直接提高了军事战斗力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欧封建社会庄园及封君封臣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从13世纪开始,大封建主改变了征集军队的方式。不再要求臣下服军役以征集骑士,而是通
过订立协定付款的方式征集军队。封君封臣的名义仍然保留,但土地封受的关系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
是支付货币报酬的合同制。这些自然会导致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封君封臣制的变化,没有提及农奴制的变化,排除B项;
虽然骑士阶层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但材料中并未直接说明骑士阶层的衰落是由这一变革直接导致的,排
除C项;
材料中没有提及军事战斗力的变化,且从逻辑上讲,用货币支付代替土地封受并不直接等同于军事战斗
力的提高,排除D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6.(2025•沈阳一模)英王亨利二世在位期间明令宣布,“骑士、市民和农民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可获准将
自己的案件从领主法庭转到王室法庭,也可越过领主法庭直接向王室法庭投诉”“教士犯罪必须移交到
王室法庭进行审判,剥夺教会法庭审判的权力”。亨利二世此举意在()
A.增加王室收入B.削弱贵族力量
C.强化国王权威D.完善司法建设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欧封建社会庄园及封君封臣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通过允许骑士、市民和农民将案件从领主法庭转到王室法庭,亨利二世实际上是在扩大王室法
庭的管辖范围和影响力,从而加强王权对地方事务的控制。止匕外,规定教士犯罪必须移交到王室法庭审
判,剥夺教会法庭的审判权力,这进一步减少了教会和地方贵族的独立性,增强了国王对整个国家的司
法控制,C正确;这些措施虽然可能间接增加了王室收入(A)和削弱了贵族力量(B),但其直接和主
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强化国王的权威和控制。因此,最合适的答案是C.强化国王权威。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7.(2024秋•唐山期末)740年拜占庭颁行的《法律选编》对死刑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只有叛国、反皇
帝、蓄意谋杀等重罪才会被处死刑。止匕外,地方法官还被严令禁止砍下罪犯的手脚,禁止做出将妇女关
押在公共监狱中的判决。这反映出拜占庭法律()
A.立法精神人性化B.执法力度宽松化
C.处罚原则公平化D.法律条文实用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材料可知,八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颁布的法律不仅对死刑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地方法官还
被严令禁止砍下罪犯的手脚,禁止做出将妇女关押在公共监狱中的判决,这体现了拜占庭法律禁止对罪
犯进行残害,体现了立法精神人性化,A项正确;处罚原则公平化是指处罚的合法、合理和公平,材料
只是法律条文的规定,无法看出具体处罚是否公平,排除B项;材料是法律条文,属于立法层面,不
能体现执法力度如何,排除C项;法律条文实用化是指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原则,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运用,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8.(2024秋•南阳期中)拜占庭帝国建立后,统治者和民众均以“罗马人”自称。但7-8世纪,希腊语取
代了拉丁语成为帝国官方语言;罗马政治制度中具有代表性的执政官、保民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帝国
的政治视野逐渐退居东地中海,军队、外交使臣、传教士很少再出现在西欧大陆。这一变化反映了拜占
庭帝国()
A.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
B.积极应对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C.寻求政治理念与疆域相统一
D.力图改变中古欧洲政治格局
【分析】本题考查拜占庭的兴衰与俄罗斯的扩张,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拜占庭的兴衰与俄罗斯的扩张。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7—8世纪是晚期罗马帝国向中古拜占庭帝国转型的最后阶段,该时期拜占庭
统治者在坚守罗马帝国名号和威权的前提下,放弃或淡化了传统理念中的拉丁区域和文化,寻求政治理
念与帝国疆域的统一,以契合帝国鲜明的东地中海特征,C项正确;
这一变化反映了拜占庭帝国寻求政治理念与疆域相统一,与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无关,排除A项;
此时奥斯曼帝国还未出现,排除B项;
这一变化适应了拜占庭帝国维护统治的需要,并不是力图改变中古欧洲政治格局,排除D项。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的兴衰与俄罗斯的扩张,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中等。
9.(2024秋•邯郸期末)如表为阿拉伯帝国时期天文学成就简表(部分)。材料可用于说明()
人物成就
花剌子密制定的《天文表》,后来被英国人译成拉丁文,成为东西方制定各种天
文表的蓝本
比鲁尼在其著作《马苏迪天文学和占星学原理》中测定了地球的经度和纬度,
推算到地球是绕太阳转动的,后来传入欧洲
苏菲根据自己的实际观测,在《恒星图像》一书中绘制出精美的星图,现在
许多世界通用的天体名称都来源于此
A.阿拉伯帝国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阿拉伯文化的世界影响
C.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西亚地区
D.帝国政府重视文化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兴起,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兴起。
【解答】根据材料“成为东西方制定各种天文表的蓝本”“传入欧洲”“世界通用……来源于此”等信息,
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天文学成就被后世各地区所借鉴,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世界影响,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阿拉伯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比,无法体现其科学技术领先世界,排除A项;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16-17世纪的欧洲,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阿拉伯帝国政府对文化传播的态度,排除D项。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兴起,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024秋•朝阳区期末)1517年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一世在对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
的胜利,随后将埃及设为行省,设总督管理。自此,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统治持续了大约四个世纪。在
对这段历史的解读中,准确的是()
①征服北非结束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
②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伊斯兰帝国
③奥斯曼帝国的占领引发开辟新航路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再次改变地区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奥斯曼帝国的兴起,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
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②符合题意;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
作为战败国其领土和影响力大幅缩减,总共被分裂成了40多个国家,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
从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①不符合史实,排除A、B
项;
从所学知识可知,1517年奥斯曼帝国才占领了埃及,控制了旧商路,但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绕
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1497—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1492
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西航,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时间不符,③错误,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奥斯曼帝国的兴起,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
11.(2025•沈阳一模)公元722年,新罗圣德王宣布实行丁田制,即国家把一定面积的土地授予15岁以
上的男丁,其中口分田只限终身占有,不得买卖、转让,永业田可以传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提供租
(田租)、庸(徭役)、调(贡物)。这些举措()
A.体现了文明的交流互鉴
B.废除了贵族身份和经济特权
C.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程度
D.瓦解了传统经济制度的根基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古时期的朝鲜,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A.体现了文明的交流互鉴
新罗在7世纪末至8世纪初受到唐朝的深刻影响,包括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丁田制的实施与唐
朝的均田制有显著的相似性,反映了新罗对唐朝制度的借鉴和学习。这体现了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符
合题意。B.废除了贵族身份和经济特权
题目中并未提及废除贵族身份或经济特权的措施。实际上,丁田制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
的自由买卖,但并未直接废除贵族的身份和经济特权。排除。C.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程度
丁田制通过限制土地的自由买卖和转让,实际上是在抑制土地兼并,而非加剧。因此,这一选项与题目
描述相悖。排除。D.瓦解了传统经济制度的根基
题目描述的是丁田制的实施,并未提及这一制度导致传统经济制度根基的瓦解。实际上,丁田制是在传
统经济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而非对其的瓦解。排除。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2.(2024秋•潍坊期中)印加帝国修筑了两条纵贯全国的公路,一条沿海,一条穿山,全长2000多公里,
路上设有驿站和烽火信号系统,在4小时内可传达3200多公里,还在河流和峡谷处架设吊桥,最长的
达60米。据此可知,印加帝国()
A.社会组织能力强大B.公共服务设施完备
C.对外交流联系密切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印加帝国修筑了两条纵贯全国的公路,公路修建难度大,两条公路里程长且配
有各种设施,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体现了印加帝国社会组织能力强大,A项正确;
材料描述的是印加帝国的道路系统概况,不代表整个公共服务设施,无法得出“公共服务设施完备”的
结论,排除B项;
印加帝国的公路只限于国内,并不能联系国外,“对外交流联系密切”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
题干并未将修筑公路时的疆域与之前进行比较,所以没法据此得出“统治疆域空前辽阔”的结论,排除
D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3.(2024•云南模拟)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
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冶铁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可以说明()
A.古代文明独立发展表现出多元的特征
B.铁犁牛耕是非洲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
C.世界各个地区经历过相同的发展过程
D.古代非洲的炼铁技术领先于西亚地区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
炼铁活动,这时西亚冶铁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可知,西亚有冶铁技术,而东非也独立产生了冶铁技
术,这反映出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的特征,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铁犁牛耕技术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
材料仅涉及东非及西亚地区的冶铁信息,无法得出世界各个地区经历过相同发展过程的结论,表述有误,
排除C项;
材料无法得出古代非洲的炼铁技术领先于西亚地区的结论,排除D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024•东湖区校级一模)646年,日本政府颁布诏令:废除皇族、豪族个人支配土地、人民的体制,
改为公地、公民,豪族则由政府发给“食封”;建立户籍和账簿,实行班田收授法;根据租庸调制,实
行统一的新税制。上述改革措施()
A.削弱了武士集团的实力
B.促成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C.推动日本庄园经济发展
D.巩固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了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废除皇族、豪族个人支配土地、人民的体制……实行统一的新税制”可知,7世纪,
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其收回皇族等土地,
实行新税制,有助于削弱豪族势力,加强国家对地方的管理,促进日本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B项正确;
12世纪左右,日本武士集团崛起,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
日本将土地收归国有,并不利于庄园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
12世纪末,日本才建立幕府,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
15.(2024•临沂模拟)下图是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据图可判断,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帝国()
A.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打破了各大洲间孤立状态
C.引发了欧亚游牧民族大迁徙
D.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联系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拉伯帝国,解答本题需根据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范围及影响进行分析。
【解答】当时世界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而不是阿拉伯帝国,排除A项;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间孤立的状态,而不是阿拉伯帝国,排除B项;
欧亚游牧民族大迁徙与题目中的“阿拉伯人商业活动”无关,排除C项;
从图中可以看出,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范围广泛,涉及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这加强了东西方的贸
易联系,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拉伯帝国,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6.(2024秋•广东期中)经过大化改新,日本“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
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田庄”,即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将其收归国
有,使之成为“公地、公民”。这反映出大化改新()
A.导致皇权地位下降
B.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
C.触及旧制度的根基
D.促进了私营经济的瓦解
【分析】本题考查了日本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题干“经过大化改新,日本'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
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田庄',即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将其收归国有,
使之成为'公地、公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将其
收归国有,可见改革从根本上变革土地制度,触及旧制度根基,C项正确;大化革新加强了皇权和中央
集权,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官僚政治建立,排除B项;大化改新将旧贵族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
并未推动私营经济的瓦解,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7.(2024春•宿州期末)光宗九年(958年),高丽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分设常科与制科。常科设有进
土、明经、明法等科,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及第人数最多:制科则由国王亲试,科目有诗、赋、策等。
这表明高丽王朝的科举考试()
A.重视官员的全面发展B.扩大了科举取土范围
C.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度D.促进社会各阶层流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朝鲜向中国学习,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材料可知,高丽王朝的科举制内容、分类近乎照搬中国,说明高丽王朝的科举考试仿效中国
的科举制度,C项正确;
材料涉及高丽王朝科举制的分科,材料并没有强调官员全面发展,排除A项;
材料并未涉及高丽王朝的科举录取,无法得知扩大了科举取土范围,排除B项;
科举考试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各阶层流动”夸大了其影响,排除D项。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了朝鲜向中国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
18.(2024秋•包河区校级月考)玛雅人的城市是举行仪式的中心,城市中建立了巨大的石头建筑,这些建
筑物是祭祀用的巨大金字塔庙宇和公共住宅,它们完全靠石制工具制成,用雕塑加以装饰,这些雕塑被
列为世界伟大的艺术之一。由此可知()
A.玛雅城市的经济功能十分突出
B.玛雅文明深受外来文明影响
C.玛雅人利用精神信仰维系统治
D.玛雅建筑水平处于世界领先
【分析】本题考查了玛雅文明,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玛雅人在城市中建立巨大的石头建筑,举行祭祀仪式,用精神信仰来维系社会
稳定,C项正确;玛雅城市的经济功能十分突出在题目中体现并不明显,排除A项;古代美洲独立发
展,玛雅文明深受外来文明影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玛雅巨大的金字塔庙宇用伟大的雕塑
加以装饰,但无法与世界其它文明的建筑加以比较,不能得出玛雅建筑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结论,排除D
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9.(2024春•泉州期中)这一帝国兴起于13世纪上半叶,它的地理疆域是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苏
丹草原地区之间的一条3800多公里的走廊地带,其国王曼萨•穆萨是第一位出现在欧洲地图上的非洲帝
王,该帝国()
A.一度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B.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C.马丘比丘是重要的文化中心
D.经济以发展园艺业为主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非洲文明,解答本题需结合古代非洲文明代表及特征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所学,在西非,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
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它们也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
布匹和盐。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
强大的国家。曼萨•穆萨(1312—1337年在位)是马里最为知名的国王,A项正确;
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它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排除B项;
马丘比丘是古代美洲印加人建造的古城,排除C项;
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这
些国家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排除D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非洲文明,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并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20.(2024秋•海安市校级月考)从公元前12世纪中叶起,墨西哥高原开始出现美洲的第一种成熟的文化
一一奥尔梅克文化。奥尔梅克文化的遗址中有美洲最古老的金字塔式平顶台庙,并且出土了不少玉饰品、
玉斧、人形小陶僵、美洲豹的纹雕饰品。下列内容最有可能与该文化相关的是()
A.国王穆萨亲历“黄金朝圣”
B.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C.采用二十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D.土地牲畜等归国家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玛雅文明,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据材料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美洲墨西哥高原的文明遗址,其位于北美,而玛雅文明属于北美的
美洲文明,其采用二十进制,以及知道零的概念,最有可能与奥尔梅克文化相关,C项正确;
穆萨是非洲14世纪马里帝国的国王,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A项;
罗马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B项;
土地牲畜等归国家所有是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之一,而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玛雅文明,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1.(2024秋•徐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时,由于工商业者遍布城内各地且不存在时间的限制,政府事实上已不可能直接干预和监
督商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因此要求工商业者皆须“投行”,否则停业制裁。工商业者为了应付官
府勒索,保护本行业同行的利益,以及保证商业信誉、市场秩序等,也需要组织起来。各类行会均设行
头为一行首领,凡对官府有所交涉均由行头出面,议定物价也是行头的一项重要职责。此外,行会也会
制定经营地段划分的具体细则,力图制止行内竞争。
——摘编自马继云《宋代工商业行会论略》
材料二:中世纪城市兴起,商人和手工业者建立了行会。最初的行会主要是由其所在城市工商业市民组
成,包含不同职业的人群,一般一个城市只有一个行会。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不同的行
业组织起专门的行会,一般的城市有好几十个行会。为保证每个行会成员的共同生存,行会制定了规章
制度,严格规定生产规模和原料数量,禁止使用规定以外的技术设备,禁止行业内部的竞争,用尽了一
切可能的手段来为所有会员提供平等的机会。这保护了当时脆弱的市场经济,使其能够生存发展下来,
但也约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代轩宇《西欧行会组织的发展与演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行会兴起的原因并概括其职责。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世纪西欧行会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欧封建庄园、宋朝商业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中国石化春季招聘统一初选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工厂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达标题)
- 2025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4A
- 2025公司、项目部、各个班组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往年题考
- 2025美容院员工劳动合同模板
- 2025房屋抵押合同模板
- 2025年上海公司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 2025国际民间贸易合作合同模板
- 2025电子产品买卖合同模板
- 2025年工程材料供应购销合同范本
- 小学京剧知识
- (二模)咸阳市2025年高三高考模拟检测(二)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汉字听写大会竞赛题库(含答案)
- 20类重点场所火灾防范指导手册
- 铁塔土建施工方案
- 2025年演出经纪人《演出市场政策与经纪实务》考前点题卷一
- GB/T 45235-2025电子电气产品中双酚A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 特种电线电缆的绿色生产与科技创新
- 消防管线施工方案
- 2025年度祠堂宗教用品销售承包合同3篇
- 2024旅行社与境外旅游机构入境合作框架协议范本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