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练习(五)语文

说明:

1.范围:八年级下册第一、三单元(含第三单元后的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

2.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的地点在下面靠近江边的石头上,江水因为峡谷的缩窄束缚变得狂怒不已,他挣脱羁bAn冲击巨

石,发出隆隆的吼声,而江心处的石头却巍然屹立()»据称有虎从一侧跳至石上,再跳过江,虎跳峡之

名由此而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ban)(2)屹

2.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戏”的好不在于戏本身,而在于那皎洁的月光,和那从不怠慢“我”的人;《回延安》是优秀的

显现陕北风情的一篇诗歌:“安塞腰鼓”捶响时气势磅礴,结束时则,震撼人心;小小的“灯笼”也

被作家寄予思慕的温情、豪壮的誓愿,传达着那个时代的“正能量”。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回延安》是优秀的展现陕北风情的一篇诗歌

B.《回延安》是一篇优秀的展现陕北风情的诗歌

C.《回延安》是优秀的一篇显现陕北风情的诗歌

D.一篇《回延安》是优秀的显现陕北风情的诗歌

4.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适可而止B,叹为观止C.赞叹不已D.戛然而止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乡庐陵,是天祥故里。这里圣贤辈出,文风鼎盛。历代仕宦、乡贤留下的传世著作3100余种。天

祥严谨治学,知行合一,一生崇尚修身养性、实践躬行的为学遗风,______「时下在庐陵,几乎每个村落

都散落着规模不一的民宿,虽然风格有所不同,但大多兼具浓郁的文人气息,成为读书研学、修身养性之

佳所。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刻地影响着此地的乡风民俗B,成就他“宋末三杰”之一之美誉

C.传播到长城内外、大江上下D.成为天下人仿效的榜样

6.小李看到一幅画作很是喜欢,于是他联系画家请求见面。下面画家的应对巧妙而又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A.作家对她说:“假如你吃了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B.作家对她说:“谢谢你喜欢我的作品,我很忙,没有时间和你见面。”

C作家对她说:“谢谢你喜欢我的作品,见面就不用了,就如你吃了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

母鸡呢?”

D.作家对她说:“谢谢你喜欢我的作品,但是见面就没有必要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瓜

诗经•卫风

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理②。匪③报也,永以为好④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①投:赠。木瓜:一种有香气的椭圆形的瓜,可食用。后文木桃、木李皆为果名,可食用。②琼

理(ju):与下文的“琼瑶”“琼玖”都泛指美丽的佩玉。③匪:同“非、④好:爱。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采用四言,在句式上形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吟咏时易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

B.诗句中的“投”既像是无意扔去,又像是有意送给,写出了女子赠物时的羞涩的心情,显得含蓄生

动。

C.“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即回报的东西价值远高于受赠的东西,体现了主人公对情意的珍

视。

D.本诗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诗中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

来。

8.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你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

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

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行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

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麻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释】①渴(he):地名,袁家渴。②箭:小竹。③麻(xiii):休息。

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自()(2)可()(3)既()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11.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水的特点来描写,请你结合内容分析本文中水的特点。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雎》中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良的姑娘的句子是:“,

(2)《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两句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谊。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窗

张凌云

①很喜欢台湾诗人罗门的《窗》:“猛力一推,双手如流,总是千山万水,总是回不来的眼睛……”

②什么窗户在诗里能有如此非凡的魅力?除了想象和感情,大概只有中国窗了。

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窗正如一扇变幻无穷的窗口,可以窥见其中无尽的奥秘。中国窗的形制多

样,是东方建筑美学与西方几何力学的完美结合物。圆的,方的,八角形,六角形,扇状,水瓶状……但

凡你能想到的最佳形态,在中国窗里都能找到它的存在。同一种形制又可细分,譬如圆的,有半圆、椭圆、

长圆;方的,有长方、正方、斜方;八角形也不一定那么规整;水瓶状有瓶颈或无瓶颈,不一而足,从不

因循守旧,千变万化才是常态。

④中国窗的非凡魅力,更在于精妙的组合,各种组合形成了无数锦绣斑斓的构图。不管圆的、方的还

是其他形态,都常常叠加在一起,呈现出精彩绝伦的复式结构,如内圆外方,外漏内空,上下叠格,大包

小,等等。不仅如此,还有各种配料,比如雕花、窗才灵、栅格、镶边、纹理的加入,能将中国窗的魅力诠

释得淋漓尽致,那些或简或繁、或密或疏的图形搭配,从来不显得累赘多余,相反却充满生气活力,就像

一具空洞的骨架,只有增添了血肉才会变得丰满,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容,浑然天成而如出一辙。

⑤中国窗的材质大巧若拙,既有木格的质朴轻灵,也有石材的厚重古拙,还有砖墙的典雅自然。虽说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但一切都不拘泥于固定模式,主要看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程度。透过简单的木格窗

<,只要看到一株梅花,一丛翠竹,整个人的心情就变得疏朗起来,雕空镂花的石质方窗里,藏的是贵胄

世家的精彩传说,青砖黛瓦的马头墙上开了扇小窗,却看见亭台林立,曲水萦回,一棵绿草还执着地攀在

窗栏上,迎风摇摆。

⑥事实上,置身于中国园林艺术的大观园里,许多时候,你根本分不清,或者忽略了门和窗的区别。

在层层叠叠的景深里,门与窗不分彼此,携手登场,反复挥洒着一幅幅气象万千的国画,或是上演着一幕

幕眼花缭乱的古典时装秀,直达人的心灵世界。你看到门包孕着窗.窗也联系着门,甚至它们缀成一条线,

呈现出罕见的连珠或套环之美,仿佛经过长长的甬道,抵达了某个时光的尽头。有的时候,在太阳光线的

游移下,门与窗或隐或现,或虚或实,与周围的风景相互依偎,一起筛落出斑驳参差的身影,那种飘忽朦

胧的感觉,实在是妙不可言。

⑦说到底,中国窗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能与自然融为一体,让人体味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古人云:

“不出户牖而知天下。”方寸之间尽观朗朗乾坤,恰在于浓缩的都是天地之精华,中国人以独步天下的人

生智慧,使得无论造园、设景,还是一处最寻常的建筑,都饱含着人生哲学。窗户从来就不只是具有采光

通风等普通功能,它通达的是整个宇宙自然,敞开的不仅是一扇心灵之窗,更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无限好

奇和向往。

13.下列对“中国窗”相关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窗的形制多样,是东方建筑美学与西方几何力学的完美结合物。

B.中国窗的各种形态常常叠加在一起,呈现出精妙绝伦的复式结构。

C.中国窗的材质既有木格的典雅自然,也有石材的厚重古拙,还有砖墙的质朴轻灵。

D.中国窗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让人体味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1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采用了逻辑顺序来介绍中国窗的非凡魅力。

B.第③、④段分别说明了中国窗形制多样、千变万化和构图精巧的特点。

C.第⑤段具体地介绍了中国窗的材质不拘泥于固定模式,用材与周边的环境关系不大。

D.本文的语言严谨、准确,同时又颇具文学色彩,典雅而有韵味。

15.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它的作用。

(二)(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据新华社报道,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

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聚合式”的传统大节,是传统信仰、天人观念、民俗礼仪的“集大成者”。

春节,对每一个中华儿女而言都是饱含团聚、团圆与希冀的文化符号,是中华儿女年复一年心之所向的期

盼与向往。

③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各族儿女集体创造了一整套极其密集和丰富的春节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传承载体,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精神遗产

和传统软实力的最佳体现。春节成功申遗,标志着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得到了更广泛的价值认同O

(摘编自《南方周末》评论)

材料二:

①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之所以

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因为其蕴含的丰厚历史和文化内涵。如果从虞舜的传说算起,

春节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如果从汉武帝重申“夏历建寅”时算起,正月初一过年的传统也已持续了2100

多年。在千百年的积淀中,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

延鹿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春节申遗成功后,各地庆祝活动陆续开展,首个“非遗版”春节筹备拉开帷幕,以传承非遗为落脚

点的文化热潮再次掀起。在四川阚中古城,一场丰富多彩的申遗庆祝活动火热上演。为打响春节文化品牌,

在乙巳蛇年春节,阅中古城以“春节文化”为主线,开展“迎春来・踏春去•抱春归”三大系列主题活动。山

西将推出升级版“欢乐中国年•地道山西味”春节文化旅游产品,用跨界融合的新方式、新场景、新载体,

不断刷新传统文化的样态和维度,让远方来客在旅行中体验浓浓年味。

(摘编自《人民论坛网》评论)

材料三:

①春节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据不完

全统计,如今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

新年。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盛事。去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将农历新年确定

为联合国的假日。此后,越来越多的中国非遗跨越山海,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②春节除了让传统年俗与世界共享,也让中国非遗走向世界。龙年春节前,江苏苏州出品的碧螺春茶

酥、低糖青棵全麦酥、杂粮酥成为海外爆款茶点;来自湖南益阳的茶叶销往10多个国家;上海的一家老字

号腐乳企业生产线排满了出口订单。

③开展“非遗贺新春•古城过大年”“赶个年味集”等系列活动;推出一批“非遗大集”“非遗潮玩”“非

遗年货”;以新年音乐会、新春巡游、新年家庭日等多种形式在全球广泛开展“欢乐春节”活动……春节期

间,一幅喜庆热闹的春节图景在全球徐徐铺展,映照出不同文明的美美与共,各国人民的相知相亲。藏在

非遗里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将以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摘编自《新京报》评论)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传承载体,最鲜明地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

因。

B.春节是因为其蕴含的丰厚历史和文化内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

C.碧螺春茶酥、低糖青槐全麦酥、杂粮酥、茶叶、老字号腐乳销往国外,说明春节民俗已融入世界,和

世界共享。

D.春节蕴含着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所有的中国非遗都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

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17.春节申遗成功之后,各地都在陆续开展活动,请你为宣传春节非遗文化活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村迎花灯

胡赛标

①故乡对元宵节迎花灯情有独钟,因为“迎灯”与“迎丁”谐音。故乡迎花灯是巡游迎接的,像游动

的一条条火龙,这与城市悬挂花灯供人赏玩的韵味迥然不同。

②故乡迎花灯多以祖楼为单位来制作花灯。这不,正月“开小正”①晚上,就有村中双桂堂的人来“炒

灯”了。咚咚锵,咚咚锵……每到一楼门口,炒灯队就扛着两架花灯,拼命敲锣打鼓,震得人耳膜嗡嗡响,

然后就在楼门口瞳喷地放铳……所谓“炒灯”就是炒人来迎花灯。

③有一年,炒灯队来到我家祖楼奋跃堂门坪前,一直滞留不走,锣鼓喧天,火牌闪闪烁烁。当生产队

长的大哥打开楼门,点燃鞭炮……炒灯队见大哥接灯了,就抬起大鼓,走村串巷去了。

④大哥牵头做花灯。他拿着红单去集资,把谁写多少只灯,出多少钱,一一记下来,并安排楼中的嫂

子、姐妹去山上砍竹子。纸、竹材料备齐后,本楼的老老少少都来帮忙制作花灯。先制作八只鼓子灯和写

着楼名“奋跃堂”的“火牌”,敲锣打鼓“迎”到各楼去“炒灯”,全村迎花灯的气氛渐渐浓郁起来。

⑤竹篙灯制作较简单,经过裁竹、剖蔑、扎架、糊纸画、饰丝绦子等工序,就可做出形状各异的走马

灯、书卷灯、鼓子灯、鲤鱼灯、花篮灯等,然后每四盏灯挂在一根六尺长的竹篙上,将这些竹篙一根根连

接起来,并在竹篙接合处安上一支竖竿,迎灯时统一擎着走,像一条长龙,称为“竹篙灯

⑥“迎灯”是整个元宵节的重头戏。早早吃了饭,夜色未暝,“三把连”响过三声,便可“出灯”了,

各架灯都有火牌、锣鼓作前导。各路花灯汇合到村中心“和好坊”后,停下来让观众赏灯,并按祖上的规

矩调整好各路花灯的行进次序,趁机护灯换烛,谓之"顿灯"。然后一路向水口坝迎去。这时,村中小溪两

岸早已人山人海,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一间间店铺鞭炮绵延不绝,烛光灯彩将整个溪面照得宛如化了粉妆。

⑦花灯队伍到江仔下后,乡贤第、世德堂、奋跃堂等九个楼的各架花灯,就沿着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

爬上狮形岗,到行素婆太坟地行“灯祭”。此时,一架架花灯如一条条游龙,缓缓地向山上移动。整个坟地

花灯璀璨,恍若莲花盛开……祭祖完下山时,一队队花灯,或断或连,时而直行,时而转弯,闪闪烁烁。

从山下遥遥望去,只见花灯队如火龙缓缓下山,静默无声。

⑧灯祭下来,迎灯队向胡氏家庙进发。胡氏家庙早被几百只彩灯装饰得金碧辉煌,高耸林立的石旗杆

上安放着烟花。草坪上人山人海,等候“闹灯”的到来。“闹灯”要经过穿灯、摆灯、赛锣鼓、舞龙、戏

狮、装醮、烧花几个阶段。每队花灯都要在家庙厅堂、天井、巷间穿来穿去,烧香祭祖放炮。穿过三五回

合后,花灯在后山、草坪上摆开展览,比谁的灯做得精巧,谁的灯做得漂亮,观众评评点点,拍照赞赏……

⑨此时,在胡氏家庙的天井中,赛锣鼓更是爆热,三五伙人各占一隅,锣鼓敲得铿铿锵锵,咚咚震天,

时而鼓声大作,时而渐响渐远,时而戛然而止作鼓板的人也各具神态,各有打法,尽情表演,一拨刚

走,一拨又来,敲得人心跳也加快起来。除了赛锣鼓,还有舞龙、耍狮、装醮。下好的狮队,下赤坑的龙

队,觉坑的装醮,各有绝活,各有精彩,让观众目不暇接,痴迷不已。

⑩“烧花”则是“闹灯”的高潮,只见条条火龙从石旗杆上腾空而起,一声脆响之后,各自散成火树

银花状,夜空顿时变成瑰丽多彩的光色海洋。天上光华璀璨,地下欢呼雀跃,人们全都沉浸在狂欢之中。

⑪“烧花”过后,花灯队次第退去,回到祖楼厅堂。大哥指派人员分成几个小队,敲着锣鼓去“送灯

花灯到时,写灯户燃放鞭炮,向送灯人递茶敬果,互致吉祥。送完灯,招呼理事吃“花灯酒”,扛灯的小孩

则吃“花灯粥”。

⑫此时,已是半夜,各家亲友来得太多了,没有房间可睡,我们主人或到村中心看电影,或喝茶聊天,

一直到天亮……

(有删改)

【注释】①开小正:旧时在粤东一带,农历正月初五叫开小正。又称“开张日”。

18.读选文第⑥一⑫段的内容,仿照示例,梳理迎花灯的过程。

出灯一-灯祭--

19.结合选文内容,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时,一架架花灯如一条条游龙,缓缓地向山上移动。

2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写故乡人民一起筹备迎花灯,展现了他们的质朴、热情,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B.第⑥段各路花灯从村中心“和好坊”到水口坝的转移,写出了元宵节“迎灯”这一重头戏。

C.第⑧段主要采用描写的方法,写“灯祭”结束后,经过三五回合“穿灯”,花灯又被摆开展览。

D.迎花灯从夜色未瞑开始,到半夜结束,持续时间之久展现了迎花灯民俗在当地的盛况。

21.选文主要写“迎花灯”,而文中第⑥段和第⑨段写观众,有何用意?

四、名著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22.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言志”是一句古话,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

化。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动、大解放的时代,中国学术史在这个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D.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数千年文化的精粹,语言亲切自然,通俗易懂。

23.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一《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观并完成下表。

经典“谈”经典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

①《______》

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

②《______》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

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

③《______》

的。书中说“仁”兼说分辨“义”“利”甚严。

24.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言里说,他写这本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

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请从下面的三个章节中任选一章,谈谈你的阅读收

-4-H

获。

A.《周易》第二B.《战国策》第八C.《诗经》第四

五、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在2025年春晚的舞台上,梁静茹深情演绎了歌曲《住在心里的人》。歌词中写道:“她想着,再瞒一

瞒你,可瞒不过年纪。她蹒跚地,还想牵你手,往岁月里多走走。”这首歌以细腻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

描绘了日常生活中那些难以割舍的牵挂与温暖。它用平实的语言,诉说着无私而深厚的情感,触动着我们

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悄然住进我们的心里,成为生命中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

请你以“住在我心里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出现个人真实信息;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练习(五)语文

说明:

1.范围:八年级下册第一、三单元(含第三单元后的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

2.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1分)

【1〜2题答案】

【答案】1.①.绊②.yi2.句号

【3〜4题答案】

【答案】3.B4.D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A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4分)

【7〜8题答案】

【答案】7.A8.①诗歌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三句句式相同,“木瓜、木桃、木李”“琼堀、琼瑶、

琼玖”只是换了几个字,构成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②诗歌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具有音韵美);

③诗歌还通过男女之间赠答表达情感,层层推进,情感逐渐加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10分)

【9〜11题答案】

【答案】9.①.从②.大约③.已经

10.(1)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从大石头的下面伏流而出。(2)风在树木顶上吹动,优美的声音

震动悬崖下的深谷。

11.本文中水具有清澈幽深、鸣声多变的特点。如由“有泉幽幽然”“清深多僮鱼”可见水清澈幽深由“其

鸣乍大乍细”可知“水声多变。(能结合内容答到其中一点即可)

(三)默写(6分)

【12题答案】

【答案】①.窈窕淑女②.君子好逑③.阡陌交通④.鸡犬相闻⑤.海内存知己

⑥.天涯若比邻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一)(9分)

【1375题答案】

【答案】13.C14.C

15.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门与窗所构成的景象比作国画,比作古典时装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门与

窗相得益彰,所构成的景象妙不可言的特点。

(二)(6分)

【16〜17题答案】

【答案】16,D17,示例:①加强春节文化的创新性宣传。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

等)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加深年轻人对春节申遗成功的价值的认知和对非遗文化的兴趣。②通过制作有趣

的短视频、图文推文等形式,让年轻人更加了解和喜爱春节文化。③结合现代科技元素打造沉浸式春节文

化体验,如利用VR技术让市民体验传统的年俗活动、举办非遗文化展览和演出等。

(三)(15分)

[18-21题答案】

【答案】18.①.顿灯②.闹灯③.送灯

1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灯数量多、迎灯队伍长的特点,富有流动感和画面感。

20.C

21.通过描写观众人山人海的场景和各种精彩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从侧面衬托出“迎花灯”场面的浩大,

渲染了节日热闹、喜庆的氛围,表现了人们对“迎花灯”的喜爱。

四、名著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