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湾乡、汾河镇安全出行通道提升工程-路线设计说明_第1页
岩湾乡、汾河镇安全出行通道提升工程-路线设计说明_第2页
岩湾乡、汾河镇安全出行通道提升工程-路线设计说明_第3页
岩湾乡、汾河镇安全出行通道提升工程-路线设计说明_第4页
岩湾乡、汾河镇安全出行通道提升工程-路线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岩湾乡、汾河镇安全出行通道提升工程路线设计说明SⅡ-1第1页共7页可研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1、优化平面路线,尽可能不占用基本农田;回复:按审查意见,调整路线方案后不占用基本农田。2、结合土地征用情况,对比桥梁方案,优化弃土场设计;回复:按专家意见,结合征地难度,增设弃土场,并做桥梁方案与弃土场方案比选。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说明坐标及高程系统本次设计坐标系为大地2000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统。路线布设的原则(1)该项目在布线时,依据沿线的地质、地形、水文以及城镇规划,注重立体线形设计,除符合行驶力学要求外,还考虑了驾驶员和乘客的视觉和心理要求,使其在视觉上保持视线的连续性,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以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路线力求顺应地形、与周围景观协调。路线布线时尽量减少挖填方,尽量利于既有老路线性,合理组合各线形要素,采取相应的交通工程设施等技术措施,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在不过多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力求路线顺畅、直捷,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益。(2)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必须与地形、景观、环境等相协调,同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避免小半径圆曲线与陡坡相重合的线形,并同纵断面、横断面相互配合。对一些工程量增加不大的地段尽可能地采用了高标准,同时兼顾技术指标的均衡性。本项目路线布设为充分利用原路、避免拆迁沿线房屋、减少工程量和尽可能保护自然环境,平面线形设计将直线、圆曲线作为平面线形设计的两大要素。(3)纵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平顺、圆滑、视觉连续,并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纵面线形设计时,结合沿线地形、控制点标高、与平面线形的组合等因素,考虑填挖平衡,并利用挖方就近作为填方,以减轻对自然地面横坡与环境的影响,同时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连续上坡路段的纵面设计,除上坡方向符合平均纵坡、最大纵坡及最大坡长规定的技术指标外,还考虑下坡方向的行驶安全。本项目纵断设计按照减少土石方、路基稳定、照顾桥涵、减少拆迁、节省工程造价,以及尽量克服高差的原则进行设计。(4)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线形组合设计时,各技术指标除分别满足平面、纵断面规定值外,还考虑横断面对线形组合与行驶安全和舒适的影响,避免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最不利值的相互组合。确定平面、纵断面的各相对独立技术指标时,各技术指标除相对均衡、连续外,还考虑与之相邻路段的各技术指标的均衡、连续。线形组合设计除保持各要素间内部的相对均衡与变化节奏的协调外,还注意同公路外部沿线自然景观的适应和地质条件等相配合。(5)少占地、少挖方、少废方。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说明原有公路平、纵面指标的采用情况根据初步设计汇报成果,K0+000~K13+650段既有道路较为平缓,路线穿越2个场镇多个居民密集区,此段最小半径为15m,最大纵坡9.9%(该段受结构物限制不具备降坡调整),本次设计针对此段按照三级公路的标准进行改建,对于场镇以及居民密集区段,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不能拆迁或不具备改线降坡的条件的地段沿用原道路的平纵,只对路面进行改造。K13+650~K26+250段为爬坡路段,既有道路地形较为陡峭,路线穿越1个场镇多个居民密集区,本次设计针对此段按照三级公路的标准进行改建,具备困难段降低至四级公路标准(回头曲线半径按照15m进行控制,最大纵坡按照11%进行控制),对于场镇以及居民密集区段,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不能拆迁或不具备改线降坡的条件的地段沿用原道路的平纵,只对路面进行改造,具体改造方案见下表。起讫桩号长度(m)总体方案备注K0+000~K1+560156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K1+560~K1+760200改线新建下穿高速K1+760~K4+410265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K4+410~K5+120710沿用原线性改造路面居民密集点K5+120~K8+6203492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K8+620~K8+66040保持原路面宽度道路左右两侧受基本农田限制K8+660~K11+400274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K11+400~K12+000600沿用原线性改造路面场镇段K12+000~K12+89089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K12+890~K12+94555保持原路面宽度道路左右两侧受基本农田与房屋限制K12+945~K14+0001055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K14+000~K15+6001600降低至四级公路标准既有地形陡峭,经比较论证后降低指标K15+600~K16+18058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局部受限制段降低至四级公路标准K16+180~K16+24060保持原路面宽度道路左右两侧受基本农田与房屋限制K16+240~K16+94070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局部受限制段降低至四级公路标准K16+940~K17+100160保持原路面宽度道路左右两侧受基本农田与房屋限制K17+100~K22+620552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局部受限制段降低至四级公路标准K22+620~K23+000380保持原路面宽度道路左右两侧受基本农田与房屋限制K23+000~K24+380138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局部受限制段降低至四级公路标准K24+380~K25+8801500沿用原线性改造路面,局部有条件段截弯取直道路左右两侧受基本农田与房屋限制K25+880~K26+250370沿用原线性改造路面场镇段合计24242平面线形设计全线平面线形基本采用基本型和S型,基本型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线形进行组合。缓和曲线参数结合地形合理选取,尽量采用较长的缓和曲线。本项目按照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局部困难地段降低至20km/h)标准进行修建,共设交点274个,平均10.441个/km;平曲线最小半径15(回头弯及路面改造段除外),平曲线长度18210.496m,占路线总长的69.394%,直线最大长度271.280m。纵断面线形设计本项目按照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局部困难地段降低至20km/h)标准进行修建,共设变坡点157个,平均5.983个/km;最大纵坡11.00%/1处,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400m/1处,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600m/3处。加宽、超高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的规定,路面采用第二类加宽。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的规定,设计速度为30Km/h的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350m的路段应设置超高,超高值根据上下行运行速度计算,兼顾大货车和小客车运行舒适度进行取值。整体式路基超高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平、纵面设计技术指标运用情况本项目起点到汾河镇段(K0+000~K13+650段)地势较为平坦,既有道路平面不能满足三级公路要求(部分场镇段沿用原有道路指标,只做路面改造),纵断面基本满足三级公路要求(部分困难地段降低标准至四级公路),所以在截弯取直后,大部分的路基能得到利用,并根据沿线重要构造物情况考虑,采用尽量不拆迁和少拆迁重要建筑物的原则。汾河镇至终点岩湾乡段(K13+650~K26+250段)为上坡地段,地势陡峭,既有老路平面、纵坡不满足三级公路改建要求,所以本次设计拟对此段进行截弯取直和改线处理,使之满足三级公路标准(困难地段为了节约造价降低至四级公路标准,部分场镇段沿用原有道路指标,只做路面改造)。既有公路的利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3.5-1老路利用情况表起讫桩号长度(m)利用不利用总体方案K0+000~K1+560156015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K1+560~K1+760200200改线新建K1+760~K4+4102650265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K4+410~K5+120710710沿用原线性改造路面K5+120~K8+62034923492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K8+620~K8+6604040保持原路面宽度K8+660~K11+4002740274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K11+400~K12+000600600沿用原线性改造路面K12+000~K12+89089089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K12+890~K12+9455555保持原路面宽度K12+945~K14+00010551055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K14+000~K15+60016001600降低至四级公路标准K15+600~K16+18058058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局部受限制段降低至四级公路标准K16+180~K16+2406060保持原路面宽度K16+240~K16+94070070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局部受限制段降低至四级公路标准K16+940~K17+100160160保持原路面宽度K17+100~K22+6205520552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局部受限制段降低至四级公路标准K22+620~K23+000380380保持原路面宽度K23+000~K24+38013801380按照三级路标准进行截弯取直,局部受限制段降低至四级公路标准K24+380~K25+88015001500沿用原线性改造路面,局部有条件段截弯取直K25+880~K26+250370370沿用原线性改造路面合计2424224042200利用率99.2%0.8%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情况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并参照本项目设计文件以及业主意见,本项目按照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局部困难地段降低至20km/h),双向两车道,路基宽度7.5m标准进行设计,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表3.6-1主要技术标准及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标准值采用值1公路等级等级三级公路三级公路2设计速度公里/小时3030(20)3路基宽度米7.57.54行车道宽米2×3.252×3.255硬路肩宽度米--6土路肩宽度米2×0.52×0.57圆曲线最小半径米3030(15)8回旋曲线最小半径米2020.57(15)8最大纵坡%99(11)9最小坡长米100100(60)10竖曲线最小半径米25040011竖曲线最小长度米253512设计荷载公路-Ⅱ公路-Ⅱ13小桥、涵洞设计洪水频率1/251/2514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501/5015抗震设防烈度ⅥⅥ注:括号内为受限制段采用的技术指标。施工注意事项(1)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地面沉降和人为破坏等因素,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对沿线导线点进行校核,尤其是采用的控制点必须相互联测,确认无误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使用。(2)对于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既有房屋、通讯、电力设施、及其他建筑物,均应协助有关部门事先拆迁或改移。(3)公路用地界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竹林等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清理,并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竹根等全部清除移置与路基用地之外进行妥善处理,并将原地面的坑穴分层填平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0%,弃土堆范围内的耕植土及树根应全部清除。(4)对于路线穿过的水田地段,应首先彻底清除淤泥后,回填石渣至原地面。(5)对路线范围内的主线部分须清除耕植土30cm,并视原地面潮湿情况进行翻挖处理,弃土弃到弃土坑内,同时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填前夯实。(6)平面交叉施工时应注意不得破坏原有的排水系统,注意与主线排水系统的结合,简易交叉口路面高程过渡切不可影响主线。(7)做好施工便道的施工,确保施工运输通道的畅通。(8)未列事项请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部颁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和规程进行。安全设施设计依据及标准(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5月1日起施行)(4)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5)GB5768.1-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6)GB5768.2-202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7)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8)GB5768.4-201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4部分:作业区(9)GB5768.5-201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5部分:限制速度(10)GB5768.6-201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6部分:铁路道口(11)GB5768.7-201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7部分:非机动车和行人(12)GB5768.8-201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8部分:学校区域(13)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14)JTG/T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15)JTGF80/1-20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6)GB/T23827-202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17)JT/T280-2022《路面标线涂料》(18)GB/T188333-2012《道路交通反光膜》(19)GB/T24725-2024《突起路标》(20)GB/T31439.1-2015《波形梁钢护栏》第1部分:两波形梁钢护栏(21)GB/T31439.2-2015《波形梁钢护栏》第1部分:三波形梁钢护栏(22)GB/T18226-2015《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23)GB/T24970-2020《轮廓标》(24)GB/T470-2008《锌锭》(25)GB/T13237-2013《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钢板和钢带》(26)GB3632-2008《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27)GB/T33162-2016《冷弯型钢用热连轧钢板及钢带》(28)GB/T11253-2019《碳素结构钢冷轧钢板及钢带》(29)本项目路线、路基等相关土建设计资料(30)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与规定设计方案(1)标线材料本项目选用热熔型标线。热熔型标线比普通油漆标线耐久性更强,且具有更好的反光性能、夜视性能、耐磨性,同时热熔型标线具有干燥时间短,使用寿命长等优点。(2)护栏本项目普通路段采用C级波形梁护栏,临河较近以及下穿沪蓉高速、郑万高铁等危险地段采用混凝土护栏。(3)减速措施本项目采用震荡减速标线颠簸和加大路面摩擦的方法,降低行车速度,提示驾驶员减速驾驶。路线长大纵坡、弯路较多,在运营过程中容易超速。减速标线设置于弯路、坡路、长下坡路段及其他需要减速的路段前或路段中的机动车行车道内。减速标线主要特点如下:1、减速:转弯、大纵坡路段、危险路段提示减速。2、振动提醒:当司机疲劳驾驶打嗑睡时,在冲出公路前要压到振动凸起边缘线,汽车产生振荡摇晃并伴有轮胎与标线产生的呼啸声,使司机惊醒,调整方向,避免事故的发生。所以是一种很好的主动性防护手段。3、防护主动性:减速标线的控制指标为车辆经过各条减速标线的时间大致相同。由于标线间距越来越密,使驾驶人在视觉上感觉速度越来越快,从而主动减速。4、防滑:在弯道上可起到防止侧滑的作用,在下雨时,也保证标线与路面磨擦力一样。标志标志设置原则交通标志的布设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力求做到标志齐全、功能完整。结合该路的交通特点,使道路使用者按设计速度行驶的条件下,能正确、完整地获取有效信息,合理的引导车流,充分发挥快速公路通道安全、快捷、舒适的功能。在标志布设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但对出行路线有所规划的公路使用者为对象,结合周围路网体系合理地选择标志信息。(2)标志的布设应充分注意与环境等其它沿线设施系统的协调配合。(3)标志版面设计根据道路运行时速为原则,同时力求使版面布设醒目、美观、简洁、明了。(4)重要的信息给予重复显示,同时避免提供过多的信息,防止信息过载。(5)全线标志布设均衡而不宜过于集中在局部路段,标志结构形式设计及标志的布设与道路线形及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满足美观及视觉的要求,提高标志的视认性。(6)标志结构的设计以“充分满足功能要求、尽量降低造价并适当考虑美观”为原则。(7)标志设置位置较近,则合并设置,尽量节约支撑结构工程数量。标志平面布设方法(1)警告标志的布设在本项目起、终点及平交路口进入主线的行车方向设置限速标志,在一般三级公路路段限速30km/h。在长下坡路段设置下陡坡标志及连续下坡标志。在被交道等交叉口主线前后各设1块。长直线接弯道处设置急弯等警示标志,以提醒路人行车注意安全。在维持原路基宽度段前后各设置窄路标志1块。(2)禁令标志的布设在道路起终点各设置一块限速30Km/h标志。(3)指路标志的布设在沿线主要平交路口主线设置地点方向标志,指明被交支路能到达的地名信息。在与本项目主线相交的各支路平交口前适当位置,设置交叉路口标志。标志板面及材料(1)标志版面文字原则采用中英文对照,中文字高在公路主线上为30cm。汉字高宽比不小于1:0.75。标志版面颜色参照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字体样式根据《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在原有2007年推出的“交通标志专用字体”上增加了B型和C型字体。B型用于独立设置的命名编号标志和公路编号标志、出口编号标志、里程牌和百米牌中的英文和阿拉伯数字,C型用于平面交叉指路标志箭杆上的公路编号。(2)标志板面的大小:矩形标志根据文字的多少确定,同一种类型的标志中,相类似的板面,能统一的尽量统一,能减小版面的尽量减小,以方便施工,节约造价;圆形标志外径Φ60cm,三角形外径△70cm。指路标志形状为长方形和正方形。(3)标志面板的颜色:警告标志标志牌版面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禁令标志的颜色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图案压杠;指路标志的颜色为蓝底白图案。(4)标志底板型材:采用铝合金板材,铝合金板厚为3mm(铝合金板面小于4.5m2厚度为2mm),铝合金板材牌号为3003,铝合金标志底板抗拉强度应不小于95Mpa,延伸率不小于4%~10%,滑动槽铝应采用综合性能等于或优于牌号2024的铝合金型材。其耐候、耐盐雾腐蚀、机械性能等应符合GB/T23827-200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5)全线标志反光膜采用GB/T188333-2012《道路交通反光膜》中规定的第Ⅲ类反光膜。标志支撑结构设计(1)标志结构采用单柱式、悬臂式。(2)标志结构的设计风速为25m/s。(3)标志基础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底承载力要求≮200KPa/m2。基底应先整平、夯实,控制好标高,施工完毕,基坑应分层回填夯实;在浇注混凝土时,应注意使定位法兰盘与基础对中,并将其嵌进基础(其上表面与基础顶面齐平),同时保持其顶面水平,而预埋的地脚螺栓应与其保持垂直。(4)立柱顶端和横梁端部采用3mm厚的钢板焊接封盖。(5)标志的立柱、横梁、加劲肋、法兰盘、抱箍、抱箍底衬等钢构件,镀锌量为600g/㎡(相应层厚度>0.084mm),螺栓及标志基础的地脚螺栓、螺母、垫片等坚固件的镀锌量为350g/㎡(相应层厚度>0.050mm)。所用锌应为GB/T470-1997《锌锭》中规定的1号锌。螺栓连接件在镀锌后应清理螺纹或作离心分离处理。镀锌工艺应符合GB/T470-1997《镀锌》的要求,保证镀锌的厚度和均匀度。构件镀锌后,外表应整洁光泽,不得有明显的气泡、裂纹、疤痕、毛刺等缺陷。(6)标志板与滑动槽铝用铆接,标志板与标志柱通过滑动槽铝、滑动螺栓和抱箍、抱箍底衬连接。(7)高强螺栓:高强连接螺栓和高强地脚螺栓(包括相应的螺母、垫圈),应采用40B或45号钢;并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1231-2006的规定。(8)凡钢管外径152mm以下含(152mm)的立柱和横梁可采用焊管,应符合GB/T700-2006的要求;凡钢管外径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梁采用一般常用热轧无缝钢管,并符合GB/T14976-2002,GB/T8162-2008的规定,标志立柱不允许焊接。柱帽及横梁帽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板。在焊接时应注意焊接质量,并应进行有效的打毛刺和修磨工作。标志结构件均采用热浸镀锌进行防腐处理,镀锌应保证锌层的厚度及均匀性。施工注意事项(1)各类标志设置位置在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情况进一步核实,如其设置位置与其它构筑物发生冲突时,在征得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人员的同意后可调整标志的平面位置或结构形式。标志板与支架连接应牢固(或采用角铝形式加固),铝合金板与滑动槽铝连接要牢固,为避免板面变形,其四周应卷边加固。标志牌面安装前应在牌面下缘卷边内打泄水孔,孔径为1厘米,孔间距小于等于100厘米。(2)各类标志基础中预埋的地脚螺栓外露螺纹部分需严格按照设计控制其尺寸,不得擅自更改。(3)基础法兰盘要与地脚螺栓点焊固,并配双螺母。(4)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损伤标志板面。(5)柱式标志的标志内边缘距路肩边缘≥25cm,标志下缘距路面高度为150~250cm。悬臂式标志的安装净空550cm。(6)路侧标志安装时应与道路中线成一定角度,指路和警告标志其安装角度为0~10。(7)在浇筑混凝土基础时应每30cm-40cm用振捣器振捣一次,保证混凝土基础的密实度。(8)标志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方可进行立柱安装。(9)标志板须保证板的平整度、铆的质量,对接缝应进行严格的处理,板面的铆钉头应打磨平滑;标志板边角要导圆。(10)贴反光膜时要求底板平整、清洁、干燥,同时贴膜车间应保持清洁,温度、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否则将导致气泡和皱折的产生。(11)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对地点方向标志预告的地点方向信息进行核对,若与现场不一致,应作相应调整。标线设计原则(1)全线主线路段设置可跨越同向车道分界线及车行道边缘线,可跨越同向车道分界线为白色虚线,宽15cm,线长4m,间距6m;车道边缘线为白色实线,宽15cm,路侧边缘线每隔15m留出3cm的缺口,以利于排水。(2)在平交道口处设置地面指示标记、指示箭头及减速让行标线。(3)在本项目适当设置人行横道线,并设置相应地面指示标记及指示箭头。(4)与低等级路相交的平交路口,车道边缘线采用1-1白色虚线。技术要求(1)所有标线材料均采用热熔型反光涂料。(2)热熔型涂料的厚度不低于1.8mm,导向箭头厚度不低于3.0mm。涂料中应混合占总重量15%~23%的玻璃微珠,在喷涂时,普通热熔标线表面应均撒布0.3Kg/m2的玻璃微珠。(3)划标线之前,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并结合道路平曲线要素、平交口要素等实地放线,以保证标线位置精确、线形顺畅。(4)减速震动标线底膜厚度为2.0±0.2mm,突起厚度为6mm。标线的施工(1)划线施工之前应作出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准备。(2)标线的位置必须严格按设计图放样,对于渠化导流标线要求在划线前用粉笔按设计图在路面放大样图,方可开始施工。(3)施工前,应认真检查施工设备,要保证设备不发生泄露现象,玻璃珠能均匀喷撒。(4)标线施工要注意材料的加热温度,并避免在已完工的路面上进行材料加热。(5)划线前对准备划线的区域进行路面检查,路面划线前应先清洁路面,不能有起灰现象;划线的当天还要注意天气情况,当有雨、雾、天气潮湿或气温低于4℃时不允许施工。(6)在划渠化导流标线时,所使用的模具要平,以保证模具与路面紧紧粘住,使划出的线边缘整齐。在划虚线时,要保证划线车行走匀速、直顺,划出的线形要美观。(7)玻璃珠的撒布应经试验并获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实施。撒布玻璃珠应在涂料喷涂后立即进行,以0.3Kg/m2的用量加压撒布在所有标线上。(8)标线在施工完后,要对其进行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护栏、突起路标、轮廓标护栏设计原则(1)护栏设置的目的是阻止失控车辆越出路外,可使车辆回复到正常的行驶方向,减轻或避免事故对驾乘人员及车辆的损害;同时保护路侧的构造物。护栏的设计应遵循安全、经济、美观和诱导视线的功能。(2)在桥梁路段由主体工程负责设计桥梁护栏。(3)波形护栏端头采用地锚式端头。(4)护栏一般采用打入式。无法打入时取得业主及监理确认后可采取机械钻孔的方式,孔径0.2m,安装完立柱后回填12#砂浆。护栏设置的目的是阻止失控车辆越出路外,可使车辆回复到正常的行驶方向,减轻或避免事故对驾乘人员及车辆的损害;同时保护路侧的构造物。护栏的设计遵循安全、经济、美观和诱导视线的功能。根据本项目特点,护栏一般采用打入式。无法打入时取得业主及监理确认后可采取机械钻孔的方式,孔径0.2m,安装完立柱后回填12#砂浆。挡墙段采用埋入式,混凝土基础尺寸为50*50*50cm3。护栏防腐处理护栏的波形钢板、托架、端头、钢管立柱、柱帽等钢构件的镀锌量均为600g/㎡(相应层厚度>0.084mm)。螺栓、螺母、垫片等坚固件的镀锌量为350g/㎡(相应层厚度>0.050mm)。所用锌应为GB/T470-1997《锌锭》中规定的1号锌。螺栓连接件在镀锌后应清理螺纹或作离心分离处理。镀锌工艺应符合GB/T470-1997《镀锌》的要求,保证镀锌的厚度和均匀度。构件镀锌后,外表应整洁光泽,不得有明显的气泡、裂纹、疤痕、毛刺等缺陷。护栏施工注意事项(1)路侧护栏立柱的安装应在土路肩加固前进行施工,安装护栏之前应作出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准备。(2)护栏施工时,应准确掌握各种设施的资料,特别是埋设于路基中各种管道的精确位置,在施工过程中,不允许对地下设施造成任何损坏。(3)立柱应根据设计图进行放样,并以箱涵、平交口等为控制点,进行测距定位,立柱放样时可利用调整段调节间距,并利用分配方法处理间距零头数。(4)立柱放样后,应调查每根立柱位置的地基状态。如遇地下管线、泄水管等,或涵洞顶部埋土深度不足时,应调整某些立柱的位置,或采用混凝土基础固定方式,立柱安装应与设计图相符,并与道路线形相协调,立柱应牢固地埋入土中,达到设计深度,并与路面垂直。(5)采用打入法施工时,应精确定位,当打入过深时,不得将立柱部分拔出加以矫正,须将其全部拔出,待基础压实后再重新打入。(6)立柱安装就位后,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应形成平顺的线形。(7)护栏板应通过拼接螺栓相互连接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