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物态变化
富知识话单
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温度要用温度计。
温度的表示温度的表示方法有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在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7=什273。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水沸腾时的
温度的规定温度的温.度规定为100。(2,把0〜100P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
是1摄氏度(或1℃)。
常用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
分类的规律制成的。
(1)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温度计的正(2)所测温度丕能(选填“能”或“不能”)超过其量程;
确使用
⑶温度计的下端不能碰到杯壁、杯底;⑷读数时温度计要(选填“要”或“不
要”)停留在被测液体中。
体温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5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光测高温计是利用炽热物体发出的光来测量温度的,它的测量范围是7光〜2
光测高温计
500℃o
关于温度计的读数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温度计的刻度,即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二是正确判断温度计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三是正确读数,读数时先找零刻度线(判断方法
为:越向上刻度越大,则零刻度线在下,越向下刻度越大,则零刻度线在上),若液面在零
刻度线以上,则应从零刻度线往上读;若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下,则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读。
考点2熔化和凝固
内容要点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
熔化
吸放热情况熔化吸热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
吸放热情况凝固放热
海波的熔化海波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越°C;海波在熔化过程,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丕
特点变;海波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升高。
海波和石蜡的凝固特点:海波开始凝固时的温度是⑨越。C,海波在凝固过
海波和石蜡程中,继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海波全部凝固为固体时,继续放热,温
的凝固特点度降低。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液态石蜡逐渐变稠变硬,最后凝固为固态
石蜡。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非晶体
熔点凝固点有没有
海波、冰、水晶、石英、食盐、各种
举例沥青、玻璃、松香、石蜡。
金属。
可温度/工
熔化图像/0
0
0褊间/min褊间/min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物质由硬变
熔化过程
共存状态软、最后成为液体
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吸收热量
,,温度/工"温度/工
一
凝固图像FAH
00
1/时间/min/时间/min
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放出热量,温度下降
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放出热量
热量变化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采用水浴加热的好处:一是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二是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
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②熔化完毕后,还要加热几分钟的目的是通过对比,便于观察熔化过程结束后温度变化的
规律。
③在海波的熔化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表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
对应的温度为熔点。
④在探究石蜡的熔化时,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是边吸热边升温,逐渐变软、变粘、变稀,直
至变为液态,在图像上没有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
考点3汽化和液化
汽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汽化现象,蒸发过程需要吸热(选填“吸热”或
蒸发“放热”)。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空气流
动的快慢。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沸腾做沸点。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是100℃。
把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的温度
液化的概念
时,就会液化。
气体液化的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方法
热量变化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液化时需要放出热量。
邮觑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①沸腾前与沸腾过程中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如图甲所
示;沸腾过程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大,主要是因为此时烧杯中的水上下温度一
致,周围的水不断向气泡内汽化,所以体积越来越大,如图乙所示。
|一A:「一,.-4k..1
Ht卜j
甲乙
②为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适量加水、用温水、烧杯口加盖、加大酒精灯的火焰等。
③水的沸点小于100°C的原因是环境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考点4升华和凝华
物理学中把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丑空,此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概念
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诞生,此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应用干冰极易发生ft生现象,所以可以用作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液体出现。
考点5自然界的水循环及物态变化
1.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循环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
水循环
入大气的水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通过隆永又回到陆地和海洋,在这个循环过
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2.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气温较低的高空液化
成小水珠或凝里成小冰晶,形成了一朵朵白色的云。
3.要有效、合理的利用水资源,首先,人类应尽量减少各种污水排放,并采用先
进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以便水资源能够循环使用;其次,要提高水的利用率和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最后,要加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制定有关节水的法规,有效的使用
水资源。
I74虬破
实验1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试管、石棉网、温度计、停表(或秒表)、火柴等。
2.实验图像: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
3.实验现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也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4.实验结论: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即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5.问题探究:
(1)在做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
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
这种加热的方式叫“水浴加热法”,目的是:①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②使被加热的物
质缓慢受热,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2)上图晶体的熔化图像中,AB、BC、CD各段分别表示晶体是什么状态?比较两个图像,
会发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有什么不同?
AB段是晶体熔化前,吸热温度上升,固态;BC段是晶体熔化的过程,晶体吸热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态;CD段是熔化结束,吸热温度上升,液态。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有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3)熔化完毕后,为什么还要加热几分钟?
通过对比便于观察熔化过程中和熔化结束后温度变化的规律。
实验2水的沸腾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温度计、停表(或秒表)、火柴等。
3.实验现象:
(1)水沸腾前,有少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2)水沸腾后,有大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直至到水面破裂。
4.实验结论:水沸腾后,继续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
5.问题探究:
(1)分析实验图像,你可得出水沸腾的特点是什么?
水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2)如何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①加水要适量,尽量少些;②可用初温在60。(2左右的热水进行实验;⑶用酒精灯的外焰
加热,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⑷在烧杯口上加盖(盖上留孔)。
(3)在实验中,为什么水的沸点有时小于100。。有时大于lOCTC?
①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当水面上方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就
低于100。0当杯口的盖密封时,水面上方的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会高于
100℃:②水中有杂质。
基础检测(限时30min)
一、单选题
1.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
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答案】C
【解析】A.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小液滴,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雾,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冰晶,属于凝华,故C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2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
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A.10℃B.30℃C.50℃D.60℃
【答案】B
【解析】金属属于晶体,其温度达到熔点并且继续吸热时,金属就会熔化。根据题目表述
此金属的熔点在15。(2到45。(2之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
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答案】B
【解析】AB.熔化是固态变成液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
A错误,B正确;
CD.凝固是液态变成固态,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CD错误。
故选B。
4.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
一,倍受川渝人民的喜爱。在吃鸳鸯火锅时,一般会发现油腻的红锅比清淡的白锅先开;
冬天吃火锅时,火锅上方“白雾缭绕”;吃完后衣物上有火锅的香味……关于吃火锅涉及的
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锅先开说明油的沸点比水低
B.白锅因液面缺少油膜阻碍,汤液蒸发带走热量较多而升温较慢
C.“白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衣物上残留的香味,说明香料分子在做机械运动
【答案】B
【解析】A.食用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红汤先沸腾是因为食用油覆盖在水的上面,减
少热量散失,所以红汤先沸腾,故A错误;
B.白锅和红锅相比,白锅液面缺少油膜阻碍,汤液表面积较大加快了水分的蒸发,蒸发
吸热有致冷作用,带走更多的热量,从而升温较慢,故B正确;
C.“白雾”是高温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而不是凝华,故C
错误;
D.衣物上残留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扩散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是机械
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
5.2024年元旦,哈尔滨冰雪旅游爆红。小明利用所学知识,对下面的场景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将滚烫的水泼向空中,立刻“泼水成冰”,这是热水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了小
液滴
B.图乙:游客沿冰雪大世界的大滑梯滑下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C.图丙:在亚布力滑雪场滑雪,穿雪橇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
D.图丁:雪乡国家森林公园雪期长达7个月,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
【答案】BC
【解析】
A.热水变成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故A错误;
B.游客沿冰雪大世界的大滑梯滑下来,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
变,故B正确;
C.雪橇较宽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少对地面的压强,故C正
确;
D.分子是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的,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只能间接判断,雪花飞舞属
于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BC。
三、填空题
6.如题图所示,小明在某次观察晶体升华现象时,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某晶体颗粒的锥形
瓶,发现锥形瓶内出现有色气体,玻璃板瓶内底部还出现少量液体。气体形成的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该晶体熔化的原因是O
【答案】吸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
【解析】[1]由于用酒精灯加热晶体颗粒,说明气体形成的过程需要吸热。
⑵玻璃板瓶内底部还出现少量液体,该晶体熔化的原因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
点。
7.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
受注”(如图)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o
【答案】熔化
【解析】“铁化如水”的意思是把固态的铁通过加热变成液体的“铁水”,这个过程是熔化。
8.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
55。(3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
粒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的特点。
55。
,快速变温杯
-----1-S-T----55°JJ
开/加竺多-
【答案】晶体熔化吸热
【解析】口]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2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
温度不变,说明这种颗粒吸收了热水的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这种
颗粒是晶体。
⑵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水的热量,使热水的温度降低。
四、实验题
9.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O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填“升
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
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min同时记录
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C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FC
C.0〜15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答案】36℃吸热不变B
【解析】(1)[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此时读数为36%:。
(2)[2][3]海波是晶体,根据晶体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4]由图可知,室内温度为20。4海波和石蜡温度逐渐下降;5min的时候海波和石蜡
温度同为48。。由于石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故选Bo
10.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几种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一: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该实验是通过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为了缩短加热时间,你建议小明采取
的方法是(写出一种即可);
(2)在实验中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现象,图乙是水(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
的情况;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
时的特点是,该实验地点可能在(选填字母序号);
A.拉萨B.威海C.北京
实验二:利用图丁所示装置探究酒精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4)实验中,小明发现当试管内的酒精沸腾时,烧杯中的亚麻仁油却没有沸腾,由此可知
亚麻仁油的沸点比酒精=
【答案】热传递见解析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A
高
【解析】(1)[1]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⑵根据。吸=。加g-1)得,水的沸点和比热容不变,为了缩短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
采取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始温度、加盖减小热量散失等方法。
(2)[3]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方式,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时体
积变大;沸腾前有少量气泡产生,但在上升时体积变小,所以图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4]从图乙可以看出,当水温升高到80。(3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特点
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5]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从图乙可以看出,水
的沸点为80。。低于100。。说明该实验地点位置海拔较高的位置,故A符合题意,BC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6]液体沸腾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试管内的酒精沸腾时,烧杯中的亚麻
仁油却没有沸腾,说明亚麻仁油的温度高于酒精,亚麻仁油的沸点比酒精高。
五、综合题
11.高铁改变着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大大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
(1)复兴号动车组应用了自主开发的新型EPM隔音材料,同时列车还装有双层抽气玻
璃,这些都是通过(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或“防止噪声入耳”)
的方式来减弱噪声的;
(2)夏天,在动车内喝冷饮时,发现盛冷饮的玻璃杯壁上会出现了小水珠(选填“内”
或“外”)壁上;
(3)以下物品中,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是—(填选项字母);
A.玻璃B.冰C.铜D.铝
(4)某时段,动车组以360km/h的速度沿水平轨道匀速行驶,此速度合m/s;
(5)某列复兴号动车组共设置了2500个传感器检测点。行驶过程中,当某个传感器检测
到异常情况,会立刻通过无线电波向相距300km的地面监控站发送信息,已知无线电波的
传播速度为3xl08m/s,则在秒后,该地面监控站收到信息。
【答案】阻断噪声传播外A1000.001
【解析】(1)[1]复兴号动车组应用了自主开发的新型EPM隔音材料,同时列车还装有双
层真空玻璃,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即阻断噪声传播的方式来
减弱噪声的。
(2)[2]盛冷饮的玻璃杯外壁上会出现了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形成的。
(3)[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玻璃是非晶体,冰、铜、铝是晶体。
故选Ao
(4)[4]由于lm/s等于3.6km/h,所以
Qzfri
360km/h=---m/s=100m/s
3.6
(5)[5]根据v=:得,地面监控站收到信息的时间
S300xl()3m
=0.001s
V3x108mzs
12.云创社团的“趣味物理小组”学习了第一章到第三章后,完成以下若干个任务:
(1)如图甲所示,小木块的长度为cm;如图乙所示,图中停表的读数是
s;
句
前方区间测速
3456cm长度3.9km
甲0丙
(2)如图丙所示,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通过测速区间总共用时130s,根据提示牌的限
速规定,驾驶员(选填“应该”或“不应该”)受到处罚;
(3)小龙发现同学们跳绳时候发出“呜呜”声音,是因为绳子甩动引起周围______振动;
在旁的同学为避免噪音对自己的干扰,将耳朵捂起来数数,这是在减弱噪音;
(4)小云妈妈感染甲流后发烧了。小云用温毛巾擦拭妈妈的额头,这是因为毛巾中的水发
生汽化,该过程是。(选填A、B或C),此过程会(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A.从甲状态变成乙状态B.从甲状态变成丙状态C.从乙状态直接变成丙状态
O
OOOOOO
oOOOOOo
ooo
ooOOOOOo
oo
o-OOOOOo
oOOOOOoiiiiii|iiiiiiiii|iiii
Ooo
ooo3637
丙
甲
乙J
为了知道自己有没有感染,小龙用体温计量了自己的体温,示数如图丁所示,他
(选填“发烧了”或“没发烧”)。
【答案】2.2399.9应该空气人耳处B吸收没发
烧
【解析】(1)[1]刻度尺读数是准确值加上估计值,物体左边是3.00cm,右边是5.23cm,
读数为
5.23cm-3.00cm=2.23cm
[2]先读内表盘,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的一侧,读数是Imin,
再读外表盘,分度值0.1s,读数是39.9s,所以此时是lmin39.9s,换算单位为99.9s。
(2)[3]数字“60”表示行驶的最高速度为60km/h,距离为3.9km,那么速度为
s3900m__.is
v=—=---------=30m/s=108km/h
t130s
已经严重超速,所以应该受到处罚。
(3)[4][5]跳绳时候发出“呜呜”声音,是因为绳子甩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捂住
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4)[6][7]毛巾中的水发生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汽化吸热,图中甲是液态,乙是固
态,丙是气态,应该是由甲到丙,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如图,温度计分度值是0.1摄氏度,液柱在36摄氏度到37摄氏度之间,读数是36.6摄
氏度;37.3摄氏度及以上为发烧状态,为正常体温,即小龙没有发烧。
拔悬J检1则(限时30min)
一、单选题
1.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2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2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
熔点可能是()
A.16℃B.30℃C.47℃D.70℃
【答案】C
【解析】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提在34。(2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3的水中会熔化,则该
合金的熔点可能是大于34°C小于60。(3,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2.近年来许多家庭使用电热液体蚊香器(如图),瓶中的炭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
的顶端,而发热电阻传递的热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5(rc左右,此时杀虫剂蒸发得更快
从而提高了驱蚊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是液化的一种方式
B.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不会运动
C.杀虫剂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5(FC时杀虫剂分子运动得最慢
D.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
【答案】D
【解析】A.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故A错误;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
烈,所以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在做运动,故B错误;
C.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热运动越慢,50摄氏度时,分子的运动不是最
慢的,故C错误;
D.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有: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增大液体的表
面积,所以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故D正确。
故选D。
3.《淮南子•俶真训》记载:“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炉中”。金属在炉中从固态变为
液态的过程是()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
【答案】C
【解析】我们要明确题目中描述的物理现象:“金属在炉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
化”。
A.汽化:这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液化:这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熔化:这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C符合题意。
D.凝固:这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
“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
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
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
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
【答案】C
【解析】AB.“炙化其中油蜡”是固态的油蜡变成液态的蜡水,因此是熔化的过程,故AB
错误;
C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液态的铜液变成固态的铜,因此是凝固的过程,故C正确,D错
误。
故选C。
二、多选题
5.题中的知识网络结构,为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呈现甲、乙、丙三种物态间的变化,根
据知识网络结构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示例:雾淞的形成
放吸
热热
放执口对执涉执喷执
At/X,、、、------------八、、4<^八、、|----------
------------------乙*--------------丙
温度保持不变变化时有两
种方式
A.分析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该物质在甲状态时是晶体
B.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变化时,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二种方式
C.示例中雾淞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对外放热,是凝华现象
D.晨露的形成过程与该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过程相同
【答案】AC
【解析】A.由图示知,甲、丙两态的变化是雾淞形成的过程,即甲、丙是气态或固态,
而由甲到丙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吸热,可知甲是冰,乙是水,丙是水蒸气,冰属于晶体,
故A正确;
B.乙到丙,即为由液态水到水蒸气,是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而降低温度
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式,故B错误;
C.雾淞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雾的枝条上形成的,凝华过程放
热,故c正确;
D.甲到乙是固态水到液态水,熔化过程;晨露是因为早晨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
液化成小水滴造成的,是气态到液态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
6.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兴趣。他把两
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温度
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支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O
【答案】-5低
【解析】口]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温度在零刻度以下,因此甲中温度计读
数为-2。(2,乙中温度计读数为-5。(2。
[2]由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浓度较高的盐水在更低的温度下还未凝固,证明盐水的浓度越
高,其凝固点越低。
7.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物态变化有所认识和应用。早在公元前21世纪,我国就掌握了青铜
冶铸技术。如图所示的铸造青铜钟,就是让经过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发生_______制成
的。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中有“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
为雪”。其中“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_形成的。
【答案】凝固液化
【解析】[1]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变成固态的青铜器,这是凝固现象。
[2]“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小水滴,这是液化现象。
8.如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个简易气压计,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大气压越大,甲中玻璃
管内的液柱高度就越(选填"高”或“低”);如图是该同学自制的一个简易温度
计,在大气压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乙中玻璃管内的液柱(选填“升高”或
“降低”)。
【解析】口]如图甲所示的气压计,瓶内气压等于瓶外大气压与管内液柱产生的压强之和;
当大气压增大时,会将玻璃管内的部分液柱压入瓶内,所以,大气压越大,甲中玻璃管内
的液柱高度就越低。
⑵乙图自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当温度升高时,瓶内的液体受
热会膨胀,导致玻璃管内液面升高。
四、实验题
9.利用低温箱和温度传感器探究不同温度的水降温的快慢,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并自动
记录水温,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相同、初温不同的水。将温度传感器的探
头浸没水中测量水温时,应注意探头不要;
(2)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TC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使得
三杯水受冷环境;
(3)同时用三个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测三杯水的温度,并获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乙。分析图象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_______(填“快”或
“慢”);水在凝固过程中,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实验时应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不同的
水进行测量。
【答案】质量接触杯底或接触杯壁相同快放出位置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质量相同和初温不同的
水,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浸没水中,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
(2)[3]为了使水受冷环境相同,需要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TC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
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
(3)[4][5]由图乙可知,水从80P降低到(TC,大约需要3.2x1035,水从4(TC降低到
0℃,大约需要3x103s,水从3(FC降低到0。。大约需要2xl(Ps,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
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快。降到0。<2后保持不变,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
度不变。
(4)[6]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
不同的位置的水进行测量。
10.如图甲所示,琴琴同学探究“水的沸腾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水的质量为100g,实验过
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2)根据示数研究得出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征是: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琴琴同学实验过程中,水沸腾时温度小于100。。原因是;
(4)如何减少加热时间,请给琴琴同学提个建议:;
(5)水在1分钟内吸收的热量为J;
(6)根据第(5)步进一步探究,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了10分钟,水的质量少了4g,探究
蒸发1克水吸收了多少热量?(忽略热量损失)()
【答案】95不变当地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减少水的质量
8402100J
【解析】(1)[1]由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示数为95。(2。
(2)[2]由表中数据可知,从第2min开始,水温保持98。<2不变,所以可得出水沸腾时的温
度变化特征是: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3)[3]由于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
当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沸腾时温度小于100℃o
(4)[4]为了减少加热时间,可以用初温较高的热水,或者减小水的质量。
(5)[5]由表中数据可知,水在Imin内,温度由94。(2上升至96。。则水在1分钟内吸收
的热量
Q=cm\t=4.2x103J/(kg•℃)x0.1kgx(96℃-94℃)=840J
(6)[6]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了10分钟,水的质量少了4g,则蒸发1克水吸收的热量
八10。,10x840J,…〜
Q=-^xlg=--——xlg=2100J
4g4g
11.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
特点”实验的装置。
甲
(1)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
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
图乙分析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
能;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说明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
(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o
【答案】B温度计的感温泡碰到了容器底(或A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埋没在碎冰块
中)晶体固液共存增大95小于不会
【解析】(1)[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由甲图可知,存在的错误是:一是B温度计的
感温泡碰到了容器底;要测碎冰块的温度,将A温度计的感温泡埋没在碎冰块中,所以第
二个错误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埋没在碎冰块中。
(2)⑵通过图乙可知,冰〃〜打阶段,冰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所
以冰是晶体。
(3)[3][4]由乙图可知,勺〜5阶段冰处于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吸
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4)[5][6]由丙图图像可知,水升高到95。(3就不再升高,说明水已经沸腾了,所以水的沸
点为95。(2;由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并且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而
此时水的沸点为95P,小于100。。说明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5)[7]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说明试管和烧杯中水温度相
同,不存在温度差,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五、科普阅读题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干爽与潮湿水面上方同时进行着两种相反的过程:一方面,水分子从液面飞出来;另一
方面,有的水分子撞到水面又回到水中。
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半后,把瓶盖拧紧,随着水的不断蒸发,水面上方的水分子数目不断
增多,回到水中的水分子也逐渐增多。最后,当气态水分子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在
相同时间内回到水中的水分子数等于从水面飞出的水分子数,这时,水蒸气的密度不再增
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进球数结算的合同9篇
- 小区配套施工合同范本
- 矿山爆破施工合同范本
- 苗木市政管网合同范本
- 项目融资租赁合同范本
- 豪华度假村客房全权委托经营合同
- 海宁吊车购买合同协议
- 混凝土加工采购合同协议
- 策划合作协议书合同
- 秸秆垃圾清理合同协议
- 回复订单确认函英文(22篇)
- 交房通知短信(5篇)
- 高中英语 A precious family dinner说课课件
- 鼻部疾病 慢性鼻窦炎的诊疗
- 2013-2022全国高考真题物理汇编: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 GB/T 3197-2001焊条用铝及铝合金线材
- 《绿色建筑概论》整套教学课件
-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 SAP固定资产各种折旧方法配置及操作手册
- 产业发展理论-第七章-产业政策课件
- 奥数举一反三简单推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