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世界【考题猜想】(26大题型)-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卷版)_第1页
走进化学世界【考题猜想】(26大题型)-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卷版)_第2页
走进化学世界【考题猜想】(26大题型)-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卷版)_第3页
走进化学世界【考题猜想】(26大题型)-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卷版)_第4页
走进化学世界【考题猜想】(26大题型)-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走进化学世界

型清单

【题型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化

【题型2】工艺流程中的变化

【题型3】成语或典故中的变化

考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题型4】古诗词中涉及的变化

【题型5】现代科技发展中涉及的变化

【题型6】民俗中涉及的变化

【题型7】物质变化的描述

【题型8】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题型11根据描述判断物质的性质

考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题型2】根据物质的用途推测物质的性质

【题型3】利用物质的不同性质鉴别物质

【题型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考点三科学探究【题型2】探究蜡烛的性质及其燃烧

【题型3】探究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

【题型1】常见仪器的识别

【题型2】常见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题型3】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

【题型4】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实验仪器

考点四常见的实验仪器与实验操作【题型5】了解实验室药品的使用规则

【题型6】物质的加热及其注意事项

【题型7】仪器的连接方法

【题型8】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题型9】仪器的洗涤方法

【题型10]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题型11]实验操作先后顺序

【题型12]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考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题型0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化

【例1】生活生产中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B.米饭烧焦C.石蜡熔化D.汽车喷漆

【变式1-1】劳动创造美丽生活。小常同学做的下列家务劳动,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用清水擦洗家具B.用自来水淘米

C.用针线缝补衣服D.用酒精擦拭桌面消毒

【变式1-2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石头“变”石雕B.高粱“变”美酒

C.羊毛“变”毛衣D.冰川“变”河流

■题型02工艺流程中的变化

【例2】人工制墨是我国古代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艺,对后世影响较大。下列制墨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炼烟:使松枝不完全燃烧得到松烟

B.和料:将烟料与胶合料充分搅拌,杵捣均匀制成坯料

C.制作:将坯料压入墨模成形,制成各种形状

D.晾干:放置阴凉处使墨内水分均匀析出

【变式2-1】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篇》中详细记载了古法制纸工艺。步骤可分为五步,“斩竹漂塘”、

“煮椁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其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步骤是

A.煮桎足火B.荡料入帘C.覆帘压纸D.透火焙干

【变式2-2】《唐宫夜宴》的原型一“三彩乐舞俑”现存于河南博物院中,唐三彩的工艺操作过程中一定发

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矿土淘洗B.制作成型C.通风晾干D.入窑烧制

■题型03成语或典故中的变化

【例3】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与“石”有关的成语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玉石俱焚B.水落石出

C.以卵击石D.石沉大海

【变式3-1】《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许多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典故涉及化学

变化的是

A.桃园结义B.三顾茅庐C.草船借箭D.火烧赤壁

【变式3-2】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

⑥百炼成钢:其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题型04古诗词中涉及的变化

【例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变式4-1】下列古诗词只步及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端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变式4-2】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变身开幕式“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

终行至“立春”。下列节气适配的古诗词或谚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惊蛰:春雷响,万物长B.小暑: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C.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D.大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题型()5现代科技发展中涉及的变化

【例5】2022年冬奥会,科技点亮世界。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用固态硅胶模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B.用“海派绒线”编结颁奖花束

C.用CO2快速“造冰”打造最快冰面D.用氢燃料电池为大巴车提供动力

【变式5-1]随着生活水品的提高,人们对能源的利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能源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

化学变化的是

A.液化气B.木柴C.煤炭D.太阳能

【变式5-2]我国科技快速发展,下列描述一定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A.“天问一号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B.“嫦娥五号”采集月壤

C.“华龙一号,核电站供电D.“中国天眼”接收宇宙信号

■题型06民俗中涉及的变化

【例6]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

体的民俗大节。以下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挂艾叶B.划龙舟C.煮粽子D.放纸莺

【变式6-1]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下面是常见的过年民俗活动,其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活动是

A.放鞭炮B.点花灯C.炸圆子D.剪窗花

■题型07物质变化的描述

[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B.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C.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

D.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变式7-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有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变式7-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下面对“新物质”的描述恰当的是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是指与变化前相比颜色、状态发生改变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结构上与变化前不相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指变化过程中的发光、放热现象

■题型08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例8]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水结冰呼吸B.气球爆炸干冰升华

C.氢气燃烧矿石粉碎D.海水蒸发木条复燃

【变式8-1]下列描述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柴燃烧、葡萄酿酒

B.汽车爆胎、米饭煮糊

C.水果腐烂、蔗糖溶解

D.玻璃破碎、鲜肉冷冻

考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题型01根据描述判断物质的性质

【例1】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随着祥云画卷的缓缓展开,火炬手体操王子李宁以“飞天”的形

式点燃了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

A.无色气体B.着火点为450℃,易燃

C.沸点为-42.1℃,易液化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变式1-1J2022卡塔尔世界杯创造了多个世界杯首次,并评为最佳世界杯,其中化学工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足球烯(化学式为C^)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超导物质,其结构与足球十分相似。下列描述属于足球烯化学

性质的是

A.c6tl具有金属光泽B.Ce。可以溶解在二硫化碳中

C.C6°常态下不导电D.Cm能与金属钾、钠反应

【变式1-2]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大B.无色无味

C.液态氧为淡蓝色D.能支持燃烧

■题型02根据物质的用途推测物质的性质

【例2】2021年9月17日神舟12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地球(飞船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

飞船上用到了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一硅酸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下列关于硅酸

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耐高温B.见光易分解C.不易与氧气反应D.透光性好

【变式2-1】七氟丙烷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的灭火。根据上述信息

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A.腐蚀性B.导电性C.沸点高D.不可燃

【变式2-2]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

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B.沸点较低,容易气化C.不支持燃烧D.无色液体

■题型03利用物质的不同性质鉴别物质

【例3】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需要依据其化学性质的是

A.澄清石灰水和水B.酒精和水

C.红糖和食盐D.铝片和铜片

【变式3-11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B.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

C.稀有气体作电光源D.铜丝用做电线

考点三科学探究

■题型0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例1】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与假设B.反思与评价

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变式1-1】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和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

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

A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B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C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观察火柴梗不同部位的烧灼情况

A.AB.BC.CD.D

【变式1-2】泡腾片放入水中会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很多气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环节。

这些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

①产生的气泡是什么②气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③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

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题型02探究蜡烛的性质及其燃烧

【例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③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D.①②③④

【变式2-1】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02和CO含量随时间变

化曲线如图,下列推理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020406080100120140160

时间/s

A.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物至少有3种B.曲线①表示02含量的变化

C.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已耗尽

【变式2-2】付强同学爱做实验,在家进行了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I蜡烛火焰各n蜡烛燃烧in探究蜡烛焰iv点燃蜡烛刚

层温度比较产物检蛉心气体成分熄灭时白烟

A.实验I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B.实验n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c.实验III的现象说明蜡烛焰心处气体是具有可燃性

D.实验IV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题型03探究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

[例3]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氮气的依据:空气中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B.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少的证据: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C.将少量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

【变式3-1]如图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通

入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体20.77

积20

分167

12

/%

8

467

Z60

3Z.5O

L98

O56

0>

.0

4080201620人00

数据采集仪哂w/

A.曲线X表示氧气

B.通过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C.根据图示可知呼出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D.Y的体积分数在1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

【变式3-2]小华同学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差异探究”实验时,分别收集两瓶空气样品和两瓶人

体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如图所示,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人体

呼出

气体

脸2

A.实验1中,甲、乙两瓶里木条燃烧的现象不同

B.实验1和实验2都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了

C.实验1和实验2都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D.实验2中,甲瓶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表明空气中无二氧化碳

考点四常见的实验仪器与实验操作

・题型01常见仪器的识别

【例1】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不正确的是

【变式1-1】化学实验仪器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工具,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题型02常见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例2]对“实验仪器一用途一注意事项”连线如下,其中全部正确的是

A.烧杯一用于灼烧固体一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B.试管——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不能直接加热

C.锥形瓶一作大量液体反应容器一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D.量筒——定量溶解固体——不能加热

【变式2-1】下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几种常用仪器,其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仪器①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B.仪器②用于加热液态试剂的容器

C.仪器③用于搅拌、过滤、转移固体D.仪器④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变式2-2】化学实验室中的仪器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以下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量筒B.烧杯C.试管D.集气瓶

【变式2-3】下列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有错误的是

L11

A.加热使用灯B.吸取液体、滴管口向C.测量液体体积、不D.称量药品、固体药品可直接放置

帽盖灭下防止液体流出能用作反应容器在托盘上称量

A.AB.BC.CD.D

■题型03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

【例3】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变式3-1】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7

A.倾倒液体B.滴加液体

u_

C.吸取少量溶液

【变式3-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翳题型04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实验仪器

【例4】根据化学操作规则,请填空。

(1)实验室称取5.6g食盐应选用的实验仪器为:,小聪同学采用左码右物的方法称得5.6g食盐(1g

以下用游码),则他实际称量食盐的质量为go

(2)实验室量取8mL水应选用的实验仪器:,小明在量取时偷懒俯视,则实际取到的液体会-

(填“偏多”或“偏少”)。

【变式4-1]现有以下实验仪器:①试管②烧杯③量筒④药匙⑤胶头滴管。选取上述仪器填空。

(1)在实验室里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填序号,下同)O

(2)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要用_____量出体积。

(3)用作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是o

(4)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变式4-2]认识并正确使用实验仪器都十分重要。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常用实验仪器: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E—,I—,Jo

(2)可以用作反应容器的有0(填序号)

(3)给3ml液体加热,你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

(4)给50ml液体加热,你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还缺少一种实验用品为.

(5)用H仪器向试管中加入锌粒的正确操作是。

(6)J仪器的作用是0

■题型05了解实验室药品的使用规则

【例5】使用化学实验药品时正确的是

A.化学药品可以拿出实验室

B.未用完的药品可以放回试剂瓶

C.使用过的药品应倒入指定的废液缸中

D.留在试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

【变式5-1]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在实验室追打闹

C.穿实验服和护目镜

D.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变式5-2】关于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有的药品可以品尝味道,例如食盐

B.没有说明固体药品的用量时,一般取1〜2g

C.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本着节约的原则,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D.闻盛有SCh的集气瓶时,应用手在瓶门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变式5-3]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验室中化学药品取用规则的是

A.块状固体药品可以用手取用B.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mL

C.用药匙取一些蔗糖,尝一尝是否有甜味D.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题型06物质的加热及其注意事项

【例6】用试管加热液体药品,①点燃酒精灯加热;②向试管中加入不超过试管体积1/3液体;③将试管

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④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⑤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③①⑤C.③②①④⑤D.②③①④⑤

【变式6-1】烧杯加热时用石棉网的目的是

A.使烧杯受热均匀B.在铁圈上易托平仪器

C.加快反应速度D.减慢受热速度

【变式6-2】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V3;

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②③⑥B.①③⑤⑥C.②④D.③④⑤

■题型07仪器的连接方法

【例7】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倾倒液体

连接仪器

【变式7-1]下列有关仪器连接描述错误的是

A.橡皮塞慢慢旋进容器口

B.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后,旋进橡皮塞

C.把试管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塞子

D.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后稍微用力插入橡皮塞

■题型08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例8】设计实验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其中无法达到实验目的都是

【变式8-1】下列有关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操作不正确的是

【变式8-2】下列检验装置气密性实验中漏气的是

—mini4।l_^P|

v二一液柱上升

与三一段时间

不下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