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_第1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_第2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_第3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_第4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课——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作者阐述周定舫,生于1931年11月13日,浙江省定海县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着,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周定舫主要从事首都的城市建设、工业、财贸、农业、文教、政治等方面的采访,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泽东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先后发表了几千篇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记、调查报告和评论。他在20世纪50年代,曾连续报道了“毛泽东号”机车组、全国劳动模范李瑞环和张百发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人们去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而献身。写作背景本文发表于1958年4月23日,即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后的第二天,当时纪念碑还没有揭幕。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物,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它是中国革命历史一百多年的见证,是无数革命先烈生命的象征,更是广大人民对死难烈士的缅怀和崇仰的寄托。生词梳理镏金(liú)上溯(sù)重幔(chòngmàn)庑殿(wǔ)挑衅(tiǎoxìn)逾越(yú)天堑(qiàn)巍峨(wēié)矗立(chù)发髻(jì)镶嵌(xiāngqiàn)旌旗(jīng)五卅(sà)生词梳理1.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2.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3.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4.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5.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6.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挡。初识课文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难题。1.从总体上看,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走的路线是怎样的?答:作者的瞻仰路线: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踏上台阶——到了平台。按行走路线由远到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阐述给读者。初识课文2.当作者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站立在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前时,他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解释纪念碑的构造、题词和造型的?答:空之间顺序。(1)由上而下:台阶——平台(碑身四周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正面题字、背面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2)先四周后中之间: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3)有正面到背面:题词——碑文。初识课文3.作者按照由下而上的空之间顺序,为什么不按“台阶——大碑座——小碑座——碑身”的顺序阐述,而是先阐述“碑身”,而后才阐述“小碑座”“大碑座”呢?答:(1)为了表达实际内容的需求,把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的装饰花纹和小碑座四周的雕刻花圈集中起来写,阐发花纹和花圈的象征意义,能够加深读者的印象,寄寓对先烈的崇敬之前。(2)大碑座四周的10块浮雕是本文解释的重点,作者另列开来解释,为的是突出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3)从纪念碑的构造来看,这是先主后次的顺序。课文研读1.碑文中三个时之间的含义是什么?可见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三年以来”指1946年以来的解放战争;“三十年以来”指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阶段;“一千八百四十年”指鸦片战争,即旧民主主义革命。表达了人民对历史各阶段的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2.快速阅读课文6~10段,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阐述10幅浮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东→南→西→北;(1839年~1851年)→(1wtt1年~1925年)→(1927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条明确的线索,表明此部分是以时之间顺序和空之间顺序相结合进行阐述的。

课文研读3.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邀请同学们结合浮雕实际内容来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依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正面(北面)中之间是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与左边一小幅“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右边一小幅“全国人民欢迎解放军”,组成了一组浮雕,刻画了碑文中“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这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斗争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史实,因而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解释阐述时按历史成长顺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阐述浮雕。课文研读4.研读第一幅浮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之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绘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一股股”与“升起”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第四局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言语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课文研读5.指导学生剖析第二幅浮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大刀、梭镖、锄头”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精句赏析1.找出记叙性、描写性的言语,体会其活跃性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描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这幅浮雕,连用了“吹起”“举”“登上”等动词,突出了渡江战役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雄壮景象。(2)“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落成”,含有庄重、庆贺的意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意义十分重大。“瞻仰”,指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精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解释文中记叙、描写的作用:阐述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解释文中运用记叙和描写,增强了文章的活跃性和形象性。2.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言语,体会其严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自古以来”是时之间限定词,强调了时之间的久远,突出了纪念碑对我国的重大历史意义。精句赏析3.文中运用了哪些解释方法?有什么作用?答: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解释方法,突出纪念碑巍峨、雄伟的特点。(1)“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长40.68米。”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解释方法,具体准确地描绘了浮雕的高大壮观。(2)“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的南部”,用打比方的解释方法,活跃形象地解释了纪念碑的高大巍峨。(3)“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解释方法,具体突出了纪念碑巍峨雄伟的特征。拓展应用1.如果要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增加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浮雕,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抗美援朝;中越反击战;1998年抗洪;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2008年汶川抗震英雄等。板书设计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活动顺序: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由远到近)空之间顺序:台阶——平台——尺寸碑座——碑身——(由远到近)东西两侧上部——碑顶空之间顺序和时之间顺序巧妙结合:东→南→西→北(1839年~1851年)→(1wtt1年~1925年)→(1927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知识链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经过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民族解放、民主运动中牺牲的人民英雄,经由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当天下午,毛泽东主席率领全体政协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之后,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彭真市长的领导下,由17个单位组成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主持工程兴建事宜,并广泛征求设计图案。纪念碑的设计作业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主持。委员会先后收到草案140多种。1951年国庆节,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在天安门前做成了一个1/5比例尺的大模型,同时陈列了有坡顶及有群像的两个较小模型,公开征求意见。依据各方意见,修正后的设计图案在北京市政治协商委员会议和政协全国委员会会议上陈列展览。中央决定于1952年建军25周年纪念日正式开工。开工后,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仍不断收到群众和专家的新的修正意见。委员会又将设计经过及全部图案照片寄发各地建筑单位、建筑学校、美术界、文艺界,再度征求图案和文句意见,有收到图案30多幅、文句意见100多件。经多次座谈,将原碑形进行了修正。这次设计确立以双重须弥座来承托碑身,取消由旁门曲折而上的检阅台和台身内部狭窄、目的性不明确的陈列室。至此,纪念碑碑形雄朴、主题明确。同时提出,广场本身的建设计画线也须早日确定,从而使纪念碑立于广场之中,以显其崇高伟大。知识链接周总理书写碑文周恩来总理仔细地书写了碑文。一天,他来到工地,拿出他亲手书写的碑文递给雕塑家刘开渠询问道:“怎么样,行不行?”刘开渠同志说:“从前只看过阁下的题字,还没有看到您写这么多、这么工整的书法作品。”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时,能够看到纪念碑上的碑文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它那深厚、凝重、严谨的笔画,稳重大方又不失其丰富变化的样式,正是周恩来总理样式、精神的体现。知识链接名言佳句1.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就义诗》2.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就义诗》3.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方志敏《诗一首》4.英雄就是这样一本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求的事。——伏契克5.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波德莱尔6.英雄不仅比普通人有勇气,而且能把五分钟勇气无限地延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