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练10 体温稳定的调节_第1页
限时练10 体温稳定的调节_第2页
限时练10 体温稳定的调节_第3页
限时练10 体温稳定的调节_第4页
限时练10 体温稳定的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限时练10体温稳定的调节(分值:50分)选择题:第1~11题,每小题3分,共33分。答案P203【基础对点】知识点1产热和散热的平衡1.流感病毒感染者常出现高热症状,且通常需要72小时以上才能退烧。关于流感患者高热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骨骼肌战栗、产热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增强2.进行山地马拉松赛时,突遇冰雹、大风等极端天气,若保暖设备不足,则参赛人员有可能因身体失温而失去生命。失温指人体脑、心、肺等核心区域温度过低导致心肺功能衰竭,严重时可致人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失温现象反映了人体调节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户外活动时,选择速干排汗的衣物是防止失温的方法之一出现失温时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低温环境下人体可通过提高运动强度来减少散热3.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温度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处从温暖的室内刚到寒冷的室外时,人体的散热量增加当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热量吸收当处于炎热环境时,汗腺受到激素调节后分泌汗液,增加散热知识点2体温稳定的调节4.冬天时,健康人将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和温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同时将两只手浸入同一盆凉水中,结果感觉到左手热、右手凉,形成不同感觉的原因是()皮肤感受器不同 传出神经不同体温调节中枢不同 效应器不同5.冬泳运动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其各项生理变化与如图曲线变化趋势相符的是()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的变化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④汗液的分泌量②③①④②④①③6.在夏季高温环境中,若体液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减少皮肤分泌的汗液量。但长时间排汗减少,会使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性损伤,该病症称为热射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高温时,正常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多当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热射病病人排汗量持续减少,与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大量减少有关高温时,人的体表和体内分布的温度感受器会产生兴奋7.下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8.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人体通过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因此a1>a2,b1<b2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后,人体细胞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综合提升】9.图中A、B表示人体某过程中产热量或散热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该图可表示从温暖环境到寒冷环境,再回到温暖环境的过程,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该图可表示从寒冷环境到温暖环境,再回到寒冷环境的过程,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该图可表示从安静到运动,再停止运动的过程,A表示散热量,B表示产热量该图可表示开始发烧并持续一段时间又退烧的过程,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10.(多选)下图曲线显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流经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在AB段下丘脑活动加强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在D点以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11.(多选)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存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它们的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中实线所示,C、W曲线交于S点,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低于正常值人感染流感病毒后S点右移,干活出汗时S点左移某人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12.(17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1)(3分)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2)(5分)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3)(2分)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4)(3分)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4分)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时练10体温稳定的调节1.A[患者出现高热症状,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增加散热,从而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A正确;患者从高热症状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产热小于散热,B错误;患者从高热症状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不会发生骨骼肌战栗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现象,C、D错误。]2.D[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散热量与产热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而失温时,人体的散热量远大于产热量,超过了稳态调节的能力,造成人体温度不断下降直至死亡,A、C正确;户外活动选择速干排汗的衣服可以有效减少体表温度的散失,减少散热量,降低失温的概率,B正确;低温环境中提高运动强度可以提高产热量,但由于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汗腺分泌增加等,散热量也会增加,D错误。]3.B[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中,A错误;到寒冷的室外时,体温与外界环境温差变大,因此人体的散热量与产热量均增加,B正确;当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温度感受器感受寒冷刺激,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加,使皮肤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C错误;人在炎热环境中,通过神经调节促进汗腺分泌汗液,以增加散热,D错误。]4.A[健康人将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和温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同时将两只手浸入同一盆凉水中,由于温差的不同,左手上的热感受器兴奋,而右手皮肤中的冷感受器会兴奋,因而经过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的作用后,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感觉不同,分别是热觉和冷觉,A正确;感觉的形成不需要传出神经的参与,B错误;冷觉和热觉形成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是相同的,位于下丘脑,不符合题意,C错误;感觉的形成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需要效应器的参与,D错误。]5.A[皮肤血管血流量随着环境温度下降逐渐减少,①错误;身体耗氧量随着环境温度下降逐渐增加,产热增多,②正确;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随环境温度下降逐渐增加,代谢加快,③正确;汗液的分泌量随环境温度下降逐渐减少,④错误。故选A。]6.C[高温时,正常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多,散热增加,A正确;当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汗腺的分泌量增加,汗液的蒸发就成为主要的散热途径,B正确;热射病患者水分已经大量丢失,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C错误;高温时,人的体表和体内分布的温度感受器会产生兴奋,进而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信号,D正确。]7.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题图中①→③→④→⑤过程需要神经和相关激素的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因此“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C正确;人从温暖环境突然进入寒冷环境的初期,人体会迅速散热,而因为体温调节中的体液调节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进入寒冷环境初期,人体的产热速率小于散热速率,若人体的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则该个体的体温会上升甚至发热,D错误。]8.B[人通过自主性体温调节(如排汗、血管的收缩)和行为性体温调节(如使用空调、增减衣物)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正确;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由于a1=b1、a2=b2,因此b1>b2,B错误;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这两种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进而增加产热,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C正确;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后,由于体温保持不变,故人体细胞内酶活性不变,D正确。]9.D[由图可知: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均为先增加,保持稳定,最后均下降,因此该图表示从温暖环境到寒冷环境,再回到温暖环境,当人体从温暖环境到寒冷环境,体内外温差大,使得散热量先增加,最终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体温保持稳定,则A表示散热量,B表示产热量,A、B错误;从安静状态到运动的初期,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机体产热量增加且大于散热量,体温略微上升,而后通过调节,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体温在略微升高的水平上保持稳定,当停止运动的初期,有机物氧化分解减少,产热量减少且小于散热量,体温略微下降,而后通过调节,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体温回归到运动前的安静状态,因此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C错误;开始发烧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上升,在发烧持续的一段时间内,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但体温高于正常体温,在退烧的过程中,产热量小于散热量,体温下降至正常体温,可见,该图可表示开始发烧并持续一段时间又退烧的过程,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D正确。]10.ABD[温度由25℃降到15℃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增加机体产热,A、B正确;温度升到33℃时,温度较高,皮肤血管舒张,C错误;D点以后,温度过高,人体大量出汗,损失水和无机盐,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维持机体稳态,D正确。]11.ABC[根据题目中图像的信息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A错误;若人感染流感病毒,体温升高,S点右移,干活出汗时体温不变,S点不移动,B错误;S′点,下丘脑的温度在39℃,某人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应该等于散热量,C错误;若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酶的活性改变,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D正确。]12.(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运输(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上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3)等于下丘脑(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血管收缩)解析(1)图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