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能力强化训练题库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礼记·中庸》【乙】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卫灵公》1.下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定:安定,稳定)B.君子有三戒(戒:谨慎)C.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过:过错)D.君子不重则不威(重:庄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身正,不令而行B.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时者,风斯在下水C.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D.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谁谓河广?一苇杭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庸》开篇就提出“君子有三戒”,这“三戒”是孔子一生的修养准则。B.《论语·卫灵公》中的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C.从《中庸》和《论语·卫灵公》中可以看出,孔子对“色”和“斗”的态度是不同的。D.《中庸》和《论语·卫灵公》都强调道德修养,但侧重点不同,《中庸》侧重于“三戒”,而《论语·卫灵公》侧重于“好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贡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卫灵公》【乙】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4.下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志:有志向的人)B.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终:始终)C.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D.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子贡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B.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C.敏于事而慎于言舍其田猎,以教百姓D.君子食无求饱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卫灵公》中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和“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两句话,都强调了君子对仁的执着追求。B.《论语·学而》中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三句话,都强调了君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修养。C.从《论语·卫灵公》和《论语·学而》中可以看出,孔子对“仁”和“好学”的态度是不同的。D.《论语·卫灵公》和《论语·学而》都强调道德修养,但侧重点不同,《论语·卫灵公》侧重于“仁”,而《论语·学而》侧重于“好学”。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乙】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7.下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坦荡荡(坦:宽广)B.君子成人之美(成:实现)C.小人长戚戚(长:经常)D.君子不成人之恶(恶:坏事)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君子坦荡荡君子成人之美B.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C.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D.小人长戚戚君子食无求饱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述而》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两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君子和小人性格差异的观察。B.《论语·颜渊》中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两句话,强调了君子和小人在行为准则上的不同。C.从《论语·述而》和《论语·颜渊》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评价是截然不同的。D.《论语·述而》和《论语·颜渊》都强调道德修养,但侧重点不同,《论语·述而》侧重于性格差异,而《论语·颜渊》侧重于行为准则。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10.下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之德风(德:品德)B.小人之德草(德:品德)C.草上之风,必偃(偃:倒下)D.其身正,不令而行(令:命令)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君子之德风其身正,不令而行B.小人之德草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C.草上之风,必偃君子成人之美D.其身正,不令而行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颜渊》中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两句话,比喻了君子的品德对百姓的影响。B.《论语·子路》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两句话,强调了君子自身行为的重要性。C.从《论语·颜渊》和《论语·子路》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是严格的。D.《论语·颜渊》和《论语·子路》都强调道德修养,但侧重点不同,《论语·颜渊》侧重于品德的影响,而《论语·子路》侧重于自身行为的重要性。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乙】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阳货》13.下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听而涂说(涂:道路)B.德之弃也(弃:抛弃)C.巧言令色(令:美好)D.鲜矣仁(鲜:少)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B.巧言令色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C.德之弃也其身正,不令而行D.鲜矣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阳货》中的“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和“巧言令色,鲜矣仁”两句话,都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B.从《论语·阳货》中可以看出,孔子对“道听而涂说”和“巧言令色”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C.《论语·阳货》中的这两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D.《论语·阳货》和《论语·颜渊》都强调道德修养,但侧重点不同,《论语·阳货》侧重于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而《论语·颜渊》侧重于品德的影响。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答案:C解析思路:A项中“定”解释为“安定,稳定”,符合原文中“血气未定”的语境;B项中“戒”解释为“谨慎”,符合原文中“戒之在色”的语境;C项中“过”解释为“过错”,与原文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的语境不符,应为“过错的行为”;D项中“重”解释为“庄重”,符合原文中“君子不重则不威”的语境。因此,选C项。2.答案:B解析思路:A项中“其”分别为“他的”和“那些”;B项中“谁”均为“什么人”;C项中“之”分别为“的”和“这”;D项中“由”分别为“从”和“凭借”。因此,选B项。3.答案:A解析思路:A项中“三戒”是孔子一生的修养准则,与原文“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相符;B项中“好德”与原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相符;C项中“色”和“斗”的态度不同,与原文“戒之在色”和“戒之在斗”相符;D项中侧重点不同,与原文《中庸》侧重于“三戒”,而《论语·卫灵公》侧重于“好德”相符。因此,选A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4.答案:A解析思路:A项中“志”解释为“有志向的人”,与原文“志士仁人”相符;B项中“终”解释为“始终”,与原文“无终食之间违仁”相符;C项中“敏”解释为“敏捷”,与原文“敏于事而慎于言”相符;D项中“求”解释为“追求”,与原文“君子食无求饱”相符。因此,选A项。5.答案:B解析思路:A项中“之”分别为“的”和“这”;B项中“吾”均为“我”;C项中“于”分别为“在”和“对”;D项中“何”均为“什么”。因此,选B项。6.答案:C解析思路:A项中“仁”的执着追求与原文“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相符;B项中“好学”的修养与原文“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相符;C项中“仁”和“好学”的态度不同,与原文“无求生以害仁”和“君子食无求饱”相符;D项中侧重点不同,与原文《论语·卫灵公》侧重于“仁”,而《论语·学而》侧重于“好学”相符。因此,选C项。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7.答案:A解析思路:A项中“坦”解释为“宽广”,与原文“君子坦荡荡”相符;B项中“成”解释为“实现”,与原文“君子成人之美”相符;C项中“长”解释为“经常”,与原文“小人长戚戚”相符;D项中“恶”解释为“坏事”,与原文“不成人之恶”相符。因此,选A项。8.答案:B解析思路:A项中“之”分别为“的”和“这”;B项中“子”均为“孔子”;C项中“之”分别为“的”和“这”;D项中“令”分别为“命令”和“美好”。因此,选B项。9.答案:C解析思路:A项中性格差异与原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相符;B项中行为准则与原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相符;C项中评价不同与原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相符;D项中侧重点不同,与原文《论语·述而》侧重于性格差异,而《论语·颜渊》侧重于行为准则相符。因此,选C项。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0.答案:A解析思路:A项中“涂”解释为“道路”,与原文“道听而涂说”相符;B项中“弃”解释为“抛弃”,与原文“德之弃也”相符;C项中“令”解释为“美好”,与原文“巧言令色”相符;D项中“鲜”解释为“少”,与原文“鲜矣仁”相符。因此,选A项。11.答案:D解析思路:A项中“之”分别为“的”和“这”;B项中“子”均为“孔子”;C项中“之”分别为“的”和“这”;D项中“令”均为“命令”。因此,选D项。12.答案:C解析思路:A项中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原文“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相符;B项中反对态度与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相符;C项中批判社会风气与原文“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和“巧言令色,鲜矣仁”相符;D项中侧重点不同,与原文《论语·阳货》侧重于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而《论语·颜渊》侧重于品德的影响相符。因此,选C项。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3.答案:C解析思路:A项中“德”解释为“品德”,与原文“君子之德风”相符;B项中“德”解释为“品德”,与原文“小人之德草”相符;C项中“偃”解释为“倒下”,与原文“草上之风,必偃”相符;D项中“令”解释为“命令”,与原文“其身正,不令而行”相符。因此,选C项。14.答案:B解析思路:A项中“之”分别为“的”和“这”;B项中“子”均为“孔子”;C项中“之”分别为“的”和“这”;D项中“令”分别为“命令”和“美好”。因此,选B项。15.答案:D解析思路:A项中品德的影响与原文“草上之风,必偃”相符;B项中自身行为的重要性与原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相符;C项中评价严格与原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相符;D项中侧重点不同,与原文《论语·颜渊》侧重于品德的影响,而《论语·子路》侧重于自身行为的重要性相符。因此,选D项。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6.答案:D解析思路:A项中“道”解释为“道路”,与原文“道听而涂说”相符;B项中“弃”解释为“抛弃”,与原文“德之弃也”相符;C项中“令”解释为“美好”,与原文“巧言令色”相符;D项中“鲜”解释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