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
第5节修辞及表达效果
常见修辞方法与表达效果
一、比喻
也叫譬喻、打比方。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
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运用比喻可以化陌牛.为熟悉,化深奥(的道理)为浅显,化抽
象(的事理)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
除常见的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种类外,要注意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
描述一个本体,叫博喻,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例如:
①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象莲花,象海棠叶儿,象一
挂一挂的葡萄,也象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杨朔《画山
绣水》)
②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翅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王
蒙《春之声》)
匕、比拟|
根据感情的需要,故意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或把抽象概念当作
人或物来描绘,这种“人物交融”的修辞方式叫比拟。比拟的修辞效果是:可以增加叙述的形
象性和生动性以及讽刺意味;有利于异乎寻常的感觉;可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捕捉它的意
境,体味它的深意。比拟分为两种形式。
1.拟人: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人。运用
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描写事物的感情。如:
软泥上的青存,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做拟物。拟物又分为三种
情况。
⑴把人当作物来写。例如:
咱老实,才有恶辆,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C(老舍《龙须沟》)
⑵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
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
生根发芽……(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⑶把抽象概念当作物来写。例如:
①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全集》第三卷)
②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
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一次,前进一步。失败是成功之
母,成功由失败堆垒而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例①中,把“公理”这种抽象概念比拟成能卖几块钱一斤的东西;例②中,把“失败”
比拟为“尼龙绳子”可以接起来,比拟为“金属梯子”可以焊上去,比拟为可以“堆垒”的
东西。
☆比拟同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摹拟,构成的客观基础是仿照性,是把拟体的特性“强加”给本体,重在“拟”;
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是打比方,构成的客
观基础是相似性,是以喻体喻本体,重在“喻”,本体和输体一从一主,取比以明,本体
可出现,也可不出现,但喻体必须出现。
三、借代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
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
用"借体"来代替。恰当地运用来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瓦以
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却幽默感。
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本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谁料到竟会落在“三道头”(反动巡捕)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一、排比I
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连串词语,把相似或相关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的修辞
手法,叫做排比。排比包括句子内部成分排比和分句排比两种。运用排比,能加强语气。排比
用于叙事,语意畅达,层次清楚;用于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于说理,条理分明,
适合详尽的论述。例如:
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的。
(朱自清《春》)
②我常常想:人们为什么在一年四季中,特意选择秋天来结婚呢?春天,正是播种的时候,
太忙了:夏天,烈日当空,太热了;冬天,缩手缩脚,太冷了。只有冷热相间的秋天最理想。
(谭士珍《秋歌》)
七、设问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设问。运用设问,
能弓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例
如:
①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
命的路》)
②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
人》)
八、反问
从反面提问,答案就在问题口,这种运用疑问的语气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
情的修辞手法叫做反问。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运用反问,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
深思的作用。
九、反复
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同一语句,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反复。运用反复修辞的法,
能突出思想感情,突出主题,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反复有两种形式:
1.连续反复:
2.隔离反复:是把相同的语句隔离开来使用,中间插进了一些别的语句。例如:
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
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烤你,〈你没有
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依依惜别的深情》)
十、顶真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
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使句子结
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例如:
①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
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
②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
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祝福》)
十一、呼告
在说话、写文章中,刻着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来,这种
修辞手法叫做呼告。运用呼告能够更好地抒发感情,增强感染力。
十二、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
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
深刻印象。双关又分为两种:1.语意双关;2.谐音双关。
十三、移觉(通感)
在叙事状物时,凭借人们各种感觉的息息相通,用这一感官上的感觉来比喻另一感官上的
感觉,就是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利触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起来,这种修辞手法叫移
觉,又叫通感.移觉是一种奇特的比喻,能使语言富于形象性,增强感染力。例如: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②……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鲁迅《雪》)
③女子们朗朗的笑声,象水上的波纹,在工地的上空荡漾开去。
(魏钢焰《绿叶赞》)
④阴沉的上午,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连空气都疲乏着。(鲁迅《伤逝》)
⑤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找天风雪,水瘦山寒。(杨朔《茶花赋》)
上面例①把视觉描写成听觉;例②把视觉描写成触觉;例③把听觉描写成视觉;例④和
例⑤所描写的事物不属于某种感官的范畴,木身有的又是较抽象的,也采用某种感官去感受
它,使之成为具体形象,这种修辞效果体现了移觉进•步扩大运用。
r典伊储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前天我同两个女孩到西沏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
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
时候,即使一元钱一壶,①.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
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②,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只是怨天尤人,苦闷
万状。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③。两个女孩很
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
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
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
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胡恭这种乐器很有意思,它在我国民间流行,剃头店里有之,
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
光法》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0字。
2.文中画波浪线句使用了排比修辞,请分析其结构特点及表达效果。
【答案】1.①我们也不嫌贵了(或“我们也会买来喝")
②比晴天游山更有趣味
③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2.①结构相似,四个句子都含有"......有之〃句式。
②语意相关,"剃头店〃"裁缝店〃"江北船〃“三家村〃都极具市井乡野色彩。
③娓娓道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
④凸显了胡琴雅俗共赏,在民间流行之广的特点。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上句“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一元钱一壶”可知,这里
的茶要一角钱一壶,在下雨天,假设一元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我们
也不嫌贵了〃或“我们也会买来喝〃。
第二空,结合上句“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
引了我的感兴"可知,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说明比晴天游山更
有趣味,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比晴天游山更有趣味〃。
第三空,结合下文“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可知,我拉琴
给她们看,说明我向茶博士借了琴,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剃头店里有之,裁健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连用四个"......有之”的句式,结
构相同,句式整齐;"剃头店〃"裁缝店〃”江北船〃"三家村”都是表地点的地方,且与市井乡野有
关,语意相关。
这几句话节奏和谐,朗朗上口,富有韵味,结合“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它在我国民间流行”
可知,凸显了胡琴雅俗共赏,在民间流行之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蜘蛛结的“八卦图既复杂又美丽,即使工匠用直尺和圆规也难画得如此匀称。传说法
国数学家笛卡尔从蜘蛛结网中获得灵感,©0笛卡尔希望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代数方程,但几
何国形是直观的,代数方程是抽象的,要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呢?当他看到蜘蛛在墙角结网时,
豁然开朗:可以用两面墙和天花板之间的交线,来确定蜘蛛的位置,于是直能坐标系应运而生。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蜘蛛结网的过程不难发现,在构建完蜘蛛网基础框架后,蜘蛛会从最外
国盘旋着向中心结网,构成一条螺线,而这种螺线被数学家称为对数螺线。包,而且越绕越
靠近中心,但似乎又永远不能到达中心,而且距离呈有规律她分布。
姝丝被称为强度最高的天然丝,跟同样•粗细的钢丝相比,姝丝的强度是后者的5倍。如果
用铅笔粗细的蛛丝结成网,其张力可以阻止波音747这种大型喷气式客机起飞。而且③,直
径为人类头发1/30的蜘蛛丝,拉长两倍以上才会被拉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请结合材料,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3.①比喻。把蜘蛛网比作八卦图,形象地表现了蜘蛛网复杂、美丽的特点;
②对比。将蜘蛛结网与工匠用工具画图作对比,突出了蜘蛛网的匀称,表现了蜘蛛网的美丽。
4.①发明了直角坐标系
②对数螺线向着中心绕
③蛛丝的韧性也极高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蜘蛛结的,八卦图,,既复杂又美丽〃运用比喻手法,把蜘蛛网比作八卦图,说"八卦图〃美丽指
的是蜘蛛网结构匀称,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本句中将蛛网
比作“八卦图〃,使蛛网更加具体形象,凸显蛛网复杂美丽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即使工匠用直尺和圆规也难画得如此匀称”使用对比手法,也是突出蜘蛛网结构的复杂匀称。
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本句中把蜘蛛结网与工匠用直尺利圆规画图作对比,说工匠画得没有如此匀称,突出了蜘蛛网
的匀称,使蛛网的形象更加立体,增强文章的艺术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iA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可以用两面墙和天花板之间的交线,来确定蜘蛛的位置,于是宜角坐标系应运而生”
可知,此处是说笛卡尔”发明了直角坐标系
②承上文陈述对象是“对数螺线”,后面说到“而且越绕越靠近中心,但似乎又永远不能到达中
心〃可知,此处可填“对数螺线向着中心绕”。
③前面说蛛丝强度高,此处与.上文形成递进关系,根据〃拉长两倍以上才会被拉断〃可知,"蛛
丝的韧性也极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互联网时代,从论坛到知乎,从博客到微博,从新闻网站到哗站、抖音与快手,文字、a
片与视频,长短随意、方式灵活,人人皆有舞台,人人皆可表达,我们的观点前所未有地得到
释放。可是,我们拥有“自媒体”账号的同时,_®_,我们履行好了吗?
最近这两年,我们都切身感受到网络谣言的可怕,当事人更是深受其害。真相还在穿鞋子,
缸。一个个惊悚的标题跳动着,叫卖着,最大限度地吸引人们的限球,一边满足了很多人的
猎奇心理,一边收割了大把流量。他们没有想过,&同时还有可能造成社会恐慌,以及导致
不应该的社会矛盾激化对立。
网络暴力被称为“消音的枪”是非常准确的。有人说,我只是在下方评论了一句,最后发
生的悲剧与我无关。其实,这些蜚语流言、侮辱谩骂,通过网络形成枪林弹雨,被放大成千上
万倍,这让受害者瞬间“社死”。这样的声音多了,网络就会变成垃圾场,并对公序良俗造成
冲击,人人自危,人人掩鼻而过,网络暴力者亦会被反噬,这样的网络环境是我们想看到的吗?
我想每个人的答案不言自明。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答案】5.①也有维护网络环境的义务
②谣言却已跑遍世界
③谣言不仅对当事人造成巨大伤害6.①将“网络暴力〃比喻为“消音的枪"网络暴力”与
“枪”都是攻击他人的手段,准确生动地点明网络暴力对受害者的伤害之深,攻击性之强,相似
度后I。
②"消音"对"枪〃加以修饰限定。“暴力”发生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而现实中无声无息,这一
比喻准确点明网络暴力于现实难觅踪迹却极具杀伤力的特点。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根据前句“我们拥有‘自媒体'账号的同时〃可推断句式表述为“也有……〃;根据下文“最
近这两年,我们都切身感受到网络谣言的可怕,当事人更是深受其害"可推知,第二段论述“网
络谣言的可怕〃,我们有义务维护网络环境,故可填写“也有维护网络环境的义务”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根据下文“一个个惊悚的标题跳动着,叫卖着,最大限度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可知.
在真相不明的时候谣言已经满天飞,故可填写“谣言却已跑遍世界〃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谣言首先伤害的是当事人,故可填写“谣言不仅对当事人造成巨大伤害”之类的句子。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网络暴力被称为‘消音的枪'是非常准确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网络暴力〃比作"消音的
枪”,网络暴力给当事人带求r巨大的伤害,而“枪〃是攻击他人的手段,也能带米巨大的伤害,
在这一层面上,"网络暴力"与"枪〃具有相似性,准确生动地点明网络暴力对受害者的伤害之深,
攻击性之强,相似度高。
“消音”对“枪”进行了修饰限定,"枪"响无声;"网络暴力","网络〃对"暴力”进行了修饰限定,“暴
力〃发生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而现实中无声无息;这一比喻往确点明网络暴力于现实难觅踪
迹却极具杀伤力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楼〃之称。据《梦溪笔谈》记款了因常有鹤雀
栖息于楼上而得名的鹳雀楼造型碓奇高拔,不可谓世所罕见。它原是一座戍楼,军士凭此瞭望
敌情。
及至唐代,军事功能渐失,常有文人墨客登临赏景,成为美名远扬的“赛诗楼”。唐代诗人
王之涣就有一首著名的诗《登鹳崔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然而鹳雀楼名声虽大,却①——13世纪初毁于战乱,就连其遗址残迹,亦在明朝时被
泛滥的黄河淹没。
1992年,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十年之后,复建的鹳雀楼②,千年英姿
得以重现。
千余年③,唐人笔下的鹉省楼,今日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尚未见楼,嘤嘤鸟鸣先萦绕耳
畔。登楼远眺,天开地阔,顿有“荡胸生层云〃之感——上有一碧如洗之长空,下有五谷丰登之
沃野,黄河宛若一条金色飘带蜿蜒向前,壮阔中透着椅旎,磅礴间又现温柔。
是啊,若无黄河经天亘地、浩浩汤汤之胜景,哪里有鹤雀楼千载不息之隆名?速造于黄河、
辉煌于黄河、湮没于黄河、重生于黄河!饱经沧桑的鹳雀楼,正是黄河流域巨大变迁的见证者、
黄河文化深厚精髓的集大成者,而其“更上一层楼〃的精神气韵,早已成为这方热土生生不息的
发展密码。
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魂流畅。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7.①命途多舛②拔地而起③沧海桑田8.原句中,“据《梦溪笔谈》记载了〃
句式杂糅,将“据《梦溪笔谈》记载〃和“《梦溪笔谈》记载了“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可改为“据
《梦溪笔谈》记载"或“《梦溪笔谈》记载了〃「不可谓世所罕见”否定不当,不合逻辑,根据语
境,此处应是“可谓世所罕见''或"不可谓不世所罕见9.增文势:句子使用了排比修群,
运用了“一于黄河〃的句式,整齐而有节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朗朗上口,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广文义:由建造至辉煌,由辉煌至湮没,由湮没到重生,句子层层推进,增加语句的内涵,丰
富语句的思想内容。有层次且更全面地表现出鹳雀楼与黄河的密切关系。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13世纪初毁于战乱,就连其遗址残迹,亦在明朝时被泛滥的黄河淹没〃可知,
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鹳雀楼屡经灾难,可填“命途多舛命途多舛:指经历坎坷,多灾多难。
第二空,结合前文提及鹳雀楼造型“雄奇高拔〃和“重建鹳雀楼〃,可填“拔地而起”。拔地而起:
指山峰、植物、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形容从地面上突兀而起,非常陡峭、高耸。
第三空,语段提及鹳雀楼从北周、唐代、明代到现在的情况,滔境中体现千余年来鹳雀楼变化
之大,可填“沧海桑田”。沧海桑田: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
一是句式杂糅,“据《梦溪笔谈》记载了〃句式杂糅,将“据《梦溪笔谈》记载〃和"《梦溪笔谈》
记载了〃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可改为“据《梦溪笔谈》记载〃或“《梦溪笔谈》记载了〃;
二是不合逻辑,“不可谓世所罕见〃否定不当,不合逻辑,根据语境,此处应是“可谓世所罕见〃
或“不可谓不世所罕见〃。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
增文势:句子“建造于黄河、辉煌于黄河、湮没于黄河、重生于黄河”使用了排比修辞,运用了
于黄河”的句式,整齐而有节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建造于黄河”“辉煌于黄河”“湮没于黄
河〃“重生于黄河〃朗朗上口,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广文义:“建造于黄河、辉煌于黄河、湮没于黄河、重生于黄河〃由建造至辉煌,由辉煌至湮没,
由湮没到重生,句子层层推进,增加语句的内涵,丰富语句的思想内容。鹳雀楼由建造至辉煌,
由辉煌至湮没,由湮没到重生,都离不开黄河,有层次且更全面地表现出鹳雀楼与黄河的密切
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没有料到,自己的治水桶略很快被偷换成了治人的谋略,而想灌溉的沃土也即将成为战
场。他只知道,这个人种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清澈的人类学思考。
人们到这儿--次次纳闷:这是谁何,死于两上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就,
“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市、劝诫声、慰抚声,O
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做三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二十
世纪七十年代,一尊被岁月淤泥掩埋的头部已经残缺而手上握着长锚的石像出土了。有人说,
这是李冰的儿子。
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一②一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莫。在这里,我
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李冰的精魂不散,李冰的子孙就会©。轰鸣的江水,
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1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1.把画横线的长句改写成4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2.文中画波浪线句使用了对偶的修辞,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0.①不绝于耳/此起彼伏②震天动地/响彻云霄/震耳欲聋③生生不息/绵延不
绝11.①一尊石像出土了。②石像被岁月淤泥掩埋。③石像头部已经残缺。④石像的
手上紧握着长铺。或:一尊石像出土了,它被岁月淤泥掩埋,头部已经残缺,手上紧握着长锚。
12.①匕下句皆为用“又〃连接的并列复句;“愚〃与“智〃相对,“拙〃与”巧〃相对,构成两对表现
人心智的反义形容词。②强调了李冰具有田间老农的思维,又极具人类学大智慧。③有助于
表达对先贤的崇敬。④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的成语的意义的能力。
第一空,原文说的是“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这种种声音接连不断,故可填"不绝于耳/此起
彼伏”。不绝于耳:声音在耳旁不断地响起。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又隐伏下去,形容接
连不断。
第二空,此处形容“水声〃,而结合后文”表鸣的江水"可知,都江堰江水的特点是声音很响,故
可填“震天动地/响彻云霄/震耳欲聋震天动地:形容声音和力量极大,或所引起的轰动效应
极大。响彻云霄:声响穿透高空,形容声音高亢响亮。震耳欲聋:耳朵都快要被震聋了,形容
声音很大。
第三空,结合语句前后关系“只要李冰的精魂不散,李冰的子孙就会……〃以及文中李冰儿子以
石像身份镇守都江堰,可知此处应指不绝之意,故可填“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指
事物的新陈代谢永不停止。绵延不绝:接连而延续不断。
11.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画线句中,主语是“石像〃,谓语动词是“出土而“石像"前•长段文字中,“尊〃是量词,“被
岁月淤泥掩埋的〃“头部已经残缺而手上握着长插的〃则是对石像状态描述的修饰性成分。对此,
改写时,可将这部分修饰性成分变换句式,改成①一尊石像出土了。②石像被岁月淤泥掩埋。
③石像头部已经残缺。④石像的手上紧握着长镭。或:一尊石像出土了,它被岁月淤泥掩埋,
头部已经残缺,手上紧握着长铺,
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句中前面"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中,连用四个"大”,而在中间,作者又用"又"连接,使
得上下句皆为用“乂〃连接的并列复句。在这一复句中,作者在“又〃前后,用"愚"与"智〃相对,“拙〃
与“巧〃相对,构成两对表现人心智的反义形容词,极强烈地展现了李冰的多方面形象特征。
作者用的这两对反义形容词,"愚”"拙"对应的是后文"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强调了李冰具有出
间老农的思维。"智〃"巧”对应的是后文"进入了最清澈的人类学思考”,说明他极具人类学大智
慧。
在内容上,作者在这里对李冰形象的全面展现,有助于表达对先贤的崇敬。在形式上,这一复
句的运用,使得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制造大国,高技能人才的“优势”便是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所在。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制造
业也是强国之基。技能人才不仅是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基础,也是支撑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
前不久,中国C919大型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很快,中国人便能乘坐自己的大飞机冲上云霄。
而在这背后,我国的高技能人才起到了③的作用。
从鲁班、李冰、沈括这样的工匠大师到如今航空航天、高铁制造等领域的大国工匠,工匠
精神②,内化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新征程上再创辉煌。“华龙一号”340多吨穹顶吊装最
大误差不超过1毫米,中国最大虺体建筑平移工程的滑行精准度是2毫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范围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毫厘之间.见证的是“中国精度”,展示的是“大匠”风
范。
以技术为生命,以创新为导向,不断追求卓越,在③的时代发展史,传承工匠精枇一
牢牢把握技术话语权,为创新中国汲取最蓬勃的动能,让工匠精神折射出时代发展新气息。
1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4.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两组复句改成两个单句。可以调整语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量月竞赛试题及答案
- 监察法试题30题及答案
- 现代农业与网上交易的融合试题及答案
- 趣味情景测试题及答案
- 河北省文综试题及答案
- 解析土木工程环境可持续的经典考题及答案
- 出国考试试题及答案
- 驾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音乐基础评估紧跟题及答案
- 医学大专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江西省气象部门招聘考试真题
- 2025-2030中国生物计算市场研发创新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一年级分批入队闯关活动
-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标准答案)
- 曳引式电梯知识培训课件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发展研究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贵港辅警考试题库2024
- 闽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下册
- 2025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内蒙古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高中生女生性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