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武邑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武邑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武邑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武邑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武邑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表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数据(除爱尔兰),由此可知英国

英国从欧陆商品进口统计(单位:千英镑)

产品1699-17011722-17241752-1754

亚麻布846922853

其他339•220100

食品864843659

原材料150717482200

A.丁此革命导致原料进口增加B.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依赖增强

C.重商主义推动了制造业发展D.对欧陆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

2.1958年以来,中日双边民间和半官方往来频繁;1960年5月,周恩来访问亚洲6国;1963年底至1964年初,又

访问非洲13国;1964年1月,中法两国正式建交。这些外交活动立足于当时

A.中国急于寻求外来经济授助B.国际形势的一系列变化

C.中国在第三世界的影响扩大D.与西方关系正逐渐缓和

3.有学者指出,汉、唐、宋时,“天下等于中国加上四夷”;清朝前期,统治者则认为“天下等于中国”“我皇上为

统驭天下中国之主”。据此可知,清代这一认识

A.体现了“夷夏”之辩的日益弱化

B.丰富了传统“天下”观的内涵

C.为构建其华夏正统地位而服务

D.明确了“中国”与“天下”概念

4.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

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以下有关《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该法的公布是平民的胜利B.该法没有给平民阶层带来任何好处

C.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D.审判量刑有法可依限制了贵族特权

5.金字塔作为法老权力的象征,体现了

A.古老的埃及文明B.精湛的建筑艺术

C.土权的绝对专制D.先进的数学水平

6.美国某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

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小品出现在1825年经济危机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发生

C.当时事件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D.上述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张状态

7.以下史实和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A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繁荣,建立了大量商业公司,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和《社会保障法》

C1953年苏联全部农用动力中,机械动力所占比重已达91.7%,畜力所占比重已降至8.3%

D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A.A

B.B

C.C

D.D

8.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标准。这表明孟子

A.系统阐发了儒学思想B.发展了“仁”的思想

C.认同社会等级,主张寡欲D.重视社会教化和道德构建

9.《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缥(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绿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

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原料选择与降低造纸成本无关

D.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10.下面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部分)及国内形势表。由此可推知,此时期

年份事件

1906年萍乡煤矿工人、浏阳会党酷陵士兵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起义队任迅速发展到3万人

1907年同盟会在广东惠州七女湖联合一部分会党力量发动起义

1908年黄兴先后在广东钦州、廉州、云南河口起义

1910年赵声、倪映典组织广州新军举行起义

1911年黄兴、赵声联络广州新军、防营、警察、民军举行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湖北军政府成立

A.资产阶级革命派积小胜成就大胜

B.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已土崩瓦解

C.暴力革命是制度变迁的唯一方式

D.民主革命的爆发具备一定社会基础

11.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

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

“奢侈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12.明神宗年幼即位,内阁首辅高拱为使“政归内阁而不旁落”,欲弹劾司礼秉笔太监冯保。冯保接到高拱的奏疏后

并不转送内阁,而是留中不发。高拱再上第二疏,冯保只得发下内阁拟票,高拱草拟皇上批语“俱依议行”后,指使

门生弹劾冯保。这体现了当时

A.中枢玫务运作的制度化B.党争导致政局动荡

C.内阁成为议行合一机构D.专制皇权受到侵夺

13.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减轻茶税后,安徽一个普通农家从国际茶叶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收入。但这个农家

并没有趁机对家庭经济结构做全面调整,而是把经营的重心投向「就近的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以缓解口粮不足问题。

这一个案()

A.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已主动适应世界市场”的历史现象

B.丰富了“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复杂性”的历史认识

C.支撑了“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解释

D.印证了“世界市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结论

14.194g年9月,在国旗、国歌等协商座谈会上,徐悲鸿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得到了梁思成、周恩来等

人的赞同。但郭沫若、田汉等针对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词句,认为不符现况,应当修改。张奚若、

黄炎培等提出反对意见。最后毛泽东和周恩来赞同安不忘危的思想,决定不做修改。由此可见

A.人民民主、共同协商的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

B.《义勇军进行曲》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D.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还未完成

15.一般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与此相关,阐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立B.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

C.三大宗教均起源于非洲D.基督教的经典被称为《圣经》

16.1960年11月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

队(相当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至少7年不变;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节约劳动力,加

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等。该文件的发布

A.有利于扭转当时农村的经疥形势

B.配合了工业领域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C.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快速持续发展

D.成为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

17.下图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纪一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某民族的扩张路线。该民族是

A.苏美尔人B.雅利安人C.达罗毗荼人D.阿拉伯人

18.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

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

19.下列一组图片是以二战著名战役为题材的电影宣传海报。其中描写太平洋战争历史进程的是

20.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其中的“种子”是指

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

B.保留了农奴制度

C.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D.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21.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年份

国家或逾、、1699-17011772-17741804-18061834-18361854-1856

欧洲83.645.037.336.328.9

美国、加里大和西

13.346.946.434.728.1

印度

非洲、近东、亚洲、

3.18.116.329.043.0

澳州和拉美

A.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B.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22.《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中指出:“至清初,又在杭城东北建机神庙。至此,杭州己有机神庙数处,可证丝织业之

不断发展与扩张。”这反映出,当时杭州

A.放弃抑商政策促进了丝织业发展B.丝织业已使用机器大生产

C.丝织业的发展受到传统思想影响D.成为丝织业最发达的城市

23.东汉士族多以经学世家面目出现,唐朝高门士族对文学日趋重视,士族家族遂由经学世家一变而为文学世家。这

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经学己丧失了正统的地位B.皇权对门阀士族的打击

C.科举考试使选官标准发生变化D.庶族地主影响力的提升

24.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不外4・・%次,的女儿•笑y

图4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25.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

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

圳特区的基建

A.揭开改革开放序幕B.探索引入市场机制

C.带动内地同步发展D.开创引进外资先河

26.下图为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一次以拉美、亚洲、非洲国家为主的国际性会议,这次会议

召开的背景是

A.大国强权政治的威胁

B.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

C.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

D.第三世界国家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27.1959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法国,试图说服法国放弃搞自己的核武器。戴高乐在反驳中提出了“法国只

要有能够杀死敌人一次的原子弹就够了,到那时敌人即使有十倍的手段也无济于事了”的“以小慑大”的核威慑理论。

上述材料表明

A.核战争的阴云己经笼罩着世界各地B.北约的共同防御体制遭到破坏

C.法国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D.法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倾向增强

28.2012年8月4日,中俄否决了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中国此举的目的是捍卫《联合国宣言》,维护叙利亚

的领土和主权及中东地区的和平。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29.启蒙思想家在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以理性的眼光为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提出了很多社会学说,

其中,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被真正实践的学说有

①三权分立学说②君主立宪学说③人民主权学说

A.①B.②C.①②D.③

30.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

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这表明柏拉图

A.主张社会精英治理国家的合理性

B.否定了希腊政体的局限性

C.奠定了近代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I).是希腊人文思想的初创者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材料为促使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同意谈判,约翰逊政府提出对越赔偿问题。在1968年5月13日

起的巴黎谈判中,美国以援助为诱饵,试图推动和谈。然而,由于双方分歧严重,加之北越坚决要求美国给予“赔偿”,

而非“掇助”,巴黎谈判一度中断。此后,为掩护1972年的军事进攻,北越重新提出赔偿问题。但是,受美、中、苏

三国关系的影响,巴黎谈判陷入困局。由于复活节攻势的受挫与美国的秘密承诺,北越再度积极谈判,最终签署了《巴

黎协定》,并就赔偿问题与美国达成共识。然而,在美军撤离南越后,美越双方都没有严格遵守协定,赔偿问题也不了

了之。事实证明,美越两国在赔偿问题上的做法都是策略性的,北越从未为了获得赔偿而改变自己的决策。赔偿问题

在推动巴黎谈判进程、尽快结束战争问题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一摘编自邵笑《巴黎谈判中美国对越战争赔偿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越达成《巴黎协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越巴黎谈判的特点及意义。

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84年4月,清廷急授以刘铭传巡抚督督办军务赴台抗法。刘铭传领导的10个月抗法果台战斗,取得最

后胜制。

1885年10月,建省。刘铭传任巡抚。他任巡抚后特别注意开发资源,进行经济建设。修筑公珞、铁路,方便了

陆上交通。设立“轮船招商局”,疏浚了安平等港,方便了海上交通;先后设立电报局、邮政局,方便内部及其与大

陆的联系。

为了开发资源,他设立煤务局,整顿基隆旧矿,投银40万两,购买新式机器开采,并拟筹资另开新的矿井;在

苗栗、后为等地发现“油后,马上设立煤电局进行开采。蔗糖和茶叶是大宗出口商品,过去一向为英商垄断,刘铭传

积极组织本国商社与之对抗,夺取中国应有的商贸权利。

1890年10月,刘铭传草签协议,将基隆屎矿交中国商人承办,议定“由商经营、官不过问”.此举受到清廷处

分后称病辞职,于1891年5月。返回安徽肥西故乡。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割让日本。刘铭传悲愤至极,身心交病,卧床不起,于1896年1月12日病逝

一一据《巡抚刘铭传》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开发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身上折射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哪些可贵的品质?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于苏联的南部边福的安全和中亚五国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美苏全

球争夺的冷战期间,阿富汗成为苏联大规模渗透的对象。1979年9月,阿明在与塔拉基的权力斗争中胜出,对外则采

取了疏远苏联、接近美国的政策。在各种原因的促动下,苏共高层做出了出兵阿富汗的决策。1985年是阿富汗战争的

转折点,由于戈尔巴乔夫的上台,莫斯科调整了对外政策。但阿富汗各派基于民族和教派分歧基础上的争权夺利的斗

争从未停止,之后毒品、恐怖主义等新问题又随之而来。可以说,在阿富汗的长期战乱中,大国干涉是促使阿富汗国

内问题国际化、长期化、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这种干涉又演变为“回力棒”,不仅给予解体前的苏联最后

一击,而且使“9・II”后的美国长期陷入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中。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材料中反映了在重商主义政策影响下,17—18世纪英国对欧洲大陆进口的制成品减少,原材料增加,进面促进英国制

造业的发展,说明重商主义推动了制造业发展,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

误;这一时期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因此英国对欧洲大陆的贸易依赖在减弱,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体现了18世纪

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无法得出对欧陆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的结论,故D项错误。

2、B

【解析】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而美国在1961年发起侵越战争,中国周边环境恶化,为改变这一状况,

中国与亚洲和非洲部分国家、日本及法国等发展友好关系,B项正确;非洲是中国的援助对象,A项错误;中国领导人

访问第三世界国家,不能说明中国在第三世界的影响扩大,C项错误;中法建交不等于中西方关系缓和,D项错误。故

选B。

3、C

【解析】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其天下观中回避了夷夏之辨,目的在于构架华夏正统地位,C正确;清朝统治者

的认识并未弱化夷夏之辨,而是以正统自居,排除A;清前期的天下观依然没有脱离传统天下观的范畴,在内涵上并

未出现创新,排除B;清初统治者并未对中国和天下两者的概念进行阐述,而是将两者融为一体,排除D。

4、B

【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限制了贵族任意曲解法律的特权,但从内容上看,大多

是原来习惯法的汇编。故选B。

5、C

【解析】

由材料中金字塔作为法老权力的象征,因此金字塔体现了王权的绝对专制,C选项符合题意;埃及文明、建筑艺术和

数学水平与法老权力的象征无关,ABD选项排除。

6、C

【解析】

从漫画中的“交易所”“股东”“跳楼”可知与1929年经济大危机有关。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首先在股市发生

危机,材料反映了股市危机的概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罗斯福新政改变自由主义政策,采取

国家加强干预的方式,故C项正确;A、B两项时间上不符,可排除;D项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状态是在20世纪70

年代,排除D项。

7、D

【解析】

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

位动摇。故答案为D项。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海上运输业和商业发达,不是世界工业生产的中心,排除A项;

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并不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彻底放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排除B项;赫鲁晓夫农村经

济体制改革从1956年开始,排除C项。

8、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是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时注重道德的教化,D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中不

能得出“系统”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仁”,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孟子对社会等级的认同,“寡

欲”的信息也没有涉及到,排除C项。

9、D

【解析】

蔡伦是造纸术的改进者,不选A项。实物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不选B项。选择成本更低的树皮、麻头、

破布、渔网为原料造纸,直接关系造纸的成本,不选C项。由于竹简太重不便携带,而帛书太贵不易推广,人们需要低

廉的造纸原料,所以人类的需求是推动造纸术的发展原因,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

10、D

【解析】

根据材料“1906年,萍乡煤矿工人、浏阳会党醴陵士兵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起义队伍迅速发

展到3万人”“1911年黄兴、赵声联络广州新军、防营、警察、民军举行起义”结合所学可知同盟会成立以后的各地

武装起义不但有新军士兵,还有警察、民军和群众,表明辛亥革命的爆发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故传D;根据所学

可知同盟会组织的武装起义只有在武昌起义中获得胜利,A错误;B是在武昌起义后,排除;C说法绝对,排除。

11、A

【解析】

据材料T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

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生产率极大提高,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A与材料相符;

材料强调的是“社会需求”出现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而不是“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B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分工”,c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大大丰富了人们

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D错误。

12、A

【解析】

明代在内阁首辅与司礼秉笔太监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冯保不敢一再压下首辅高拱的奏疏,只能发下内阁拟票等,体现

了当时中枢政务运作的制度化,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当时的政局动荡,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内阁掌握执行权,

内阁为议行合一机构的结论不成立,C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的制衡,不能说明皇权受到侵夺,D项错误。

13、B

【解析】

材料信息是,安徽一个普通农家从国际茶叶贸易中获得了丰厚利润后,转而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就近的土地开发和粮

食生产。这说明该农户有浓厚的重农抑商意识,这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体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

性,故B正确;显然,当时中国农民没有适应世界市场,故A错误;国际市场的利润没有促进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反而固化了重农抑商意识,不利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故CD错误。

14、A

【解析】

关于《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的问题,各民主人士在国旗、国歌等协商座谈会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这体现了人民民

主、共同协商的精神,故A正确;2004年《义勇军进行曲》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故B错误;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故C错误;材料无法得出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是否完成,故D错误。

15、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佛教起源于印度,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C符合题意,故选CABD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

意,排除。

16、A

【解析】

由材料信息“1960年11月”“队(相当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至少7年不变;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

地和家庭副业;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等“可知,该文件的发布是为了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失误,

这有利于扭转当时农村的经济形势,故A正确;大跃进运动的展开是在1958年,故B错误;农业生产的快速持续发展

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D错误。

17、B

【解析】

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生活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通过多年征战,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恒

河流域,故答案为B项;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排除A项;达罗毗荼人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生活在印度河流域,

排除C项;阿拉伯人在8世纪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主要区域是阿拉伯半岛,排除D项。

18、B

【解析】

“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体现出反对满族贵族统治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

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体现出五族共和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民族国家

的构想逐渐丰富,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共和制的实质,排除A;材料主张“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

并非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

藏诸地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结合所学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解答。

19、B

【解析】

A是《血战阿拉曼》电影海报,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谯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

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蒙哥马利将军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B是《中

途岛海战》海报,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对日军作战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符合题意,故选B;C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海报,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

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C;D是《伦敦上空的鹰》,反映的是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不符合题意,排除D。

20、C

【解析】

试题分析:彼得一世系统引进国外新式武器和战略技术,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在经济方面,彼得大力鼓励工商

业的发展,允许企业主买进整村的农奴到工厂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在政治上,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

的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工作效率。在社会问题上,彼得也主张实行西方化。这些政策带来了长期的影响:俄国这个由

贵族阶级统治的国家最终在很多方面都实行了西方的风俗和文化。在俄国创办非宗教学校,鼓励发展科学。他还引进

了儒略历,并使俄文字母现代化。这一切整体上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故选C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详解】

21、C

【解析】

图表反映出亚非拉地区在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量的地域分布中,所占的百分比不断增加,并不能反映该地区的工业水

平提高,故A项错误。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比重下降不等于销售额下降,排除B;图表中亚非拉地区所占的比重不

断增加,表明英国对于该地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不断增加,经济侵略程度和殖民化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图表中的

信息主要是反映出世界各地占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量的百分比,并不能反映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故D错误。

22、C

【解析】

材料表明,清初“机神庙”的发展能够证实杭州丝织业的繁盛,但也可以从中看出传统思想依然影响着丝织业,C正

确;在清代,政府仍实行“抑商”政策,排除A;“机器大生产”出现于近代,排除B;“最发达”的说法无法从材料

中得出,排除D。故选C。

23、C

【解析】

据材料“文学日趋重视”“由经学世家一变而为文学世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

官员,人们可凭借学识和才能进入政府,故C选项正确;儒家这时期没有丧失其正统地位,故A选项错误;这时期重

视文学的主要原因是科举制的制度因素,而不是皇权对门阀士族的打击,故B选项错误;庶族地主影响力的提升不符

合材料和史实,故D选项错误。

24、D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782年”。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华盛顿领

导的大陆军在对英战争中节节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后,英国政府只得坐到谈判桌前与美国和解。

考情透析:漫画入题可以将繁杂枯燥的历史知识演绎成喜剧色彩的图文漫画,给人以新鲜感。解答历史漫画题的能力

要求是:①能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能清晰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②能深刻领会其通过

造型夸张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的内在本质特征。③能初步掌握品读历史漫画的一些方法,并进一步

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5、B

【解析】

根据材料,深圳特区基建时,”允许内地和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并推出“设计稿评选,施工搞招标”、“大

包干”等办法,结合可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深圳特区在探索并引进市场机制,B选项符合题意;揭开改革开放

序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与内地并不同步,基建中开创“引进外资”先河

的说法,在材料里无从体现,ACD三项错误。

26、A

【解析】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不结盟运动兴起。因此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的背景是大国强权政治的威胁,故答案为A项。支持和

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是不结盟运动前后不同时期的斗争内容,不是背景,排除B、C项;标志第

三世界国家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是这次会议的影响,不是背景,排除D项。

【点睛】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

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

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27、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法国主张独立发展核武器,突出的是法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倾向,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北约

仍然奉行集体防御原则,B排除;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C排除。故选D。

28、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维和行动需要参与国派出一定数量的军队在联合国统一部署下进行,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没有派出

维和部队,所以③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国此举的目的是捍卫《联合国宣言》”可知,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活动、积极维护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符合题意,即①②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外交是以独立自主为基本的

外交政策的,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BD项,此三项都包含不符

合题意的③,排除。

【点睛】

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

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

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29、C

【解析】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真正实践的学说主要有三权分立学说和君主立宪学说,①②正确,

C选项符合题意;漏掉①、②,不能全面说明美、德国等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建设,AB两项错误;在资产阶级国家里,

受阶级性的局限,“人民主权学说”并没有被真正实践,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