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024年学业水平阶段性调研测试九年级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2.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期则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B.兼并战争使诸侯日益强大C.变法运动削弱周王室力量 D.学术自由使思想空前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可得出是指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状况,结合所学可得出从生产力的角度理解其根本原因,即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提高,土地私有制确立,井田制逐步瓦解,出现礼崩乐坏的状况,A项正确;兼并战争使诸侯日益强大是其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诸侯的变法也是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排除C项;思想方面的原因并不是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材料中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是()A.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C.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 D.开创了国家地方行政的模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B项正确;秦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排除A项;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郡县制开创了国家地方行政的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图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29年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8年公元前87年即皇帝位派张骞出使西域派卫青等北击匈奴颁布“退恩令”下令铸造五铢钱崩,葬于茂陵A.该帝王即位于公元前1世纪 B.该帝王开创了皇帝制度C.该帝王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D.该帝王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表格“公元前141年即皇帝位”“派张骞出使西域”等信息和所学可知,该历史人物是汉武帝,他通过实施“推恩令”、统一铸造五铢钱、派卫青等北击匈奴等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D项正确;该帝王即位时间是“公元前141年”,属于公元公元前2世纪,排除A项;嬴政开创了皇帝制度,排除B项;西汉初期的皇帝刘邦等皇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没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4.历史活动课上,老师展示了“三国鼎立形势图”“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淝水之战示意图”“北魏帝王出御图”等图片。据此判断,这节活动课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三国鼎立形势图”“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淝水之战示意图”“北魏帝王出御图”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特征,C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5.在评价唐太宗时,《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由此可以看出()A.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 B.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完全一致C.《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 D.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可知,《旧唐书》《新唐书》对唐太宗的评价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说明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D项正确;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排除B项;《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题干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两句诗文分别描写的是()A.都江堰的修建与“文景之治” B.灵渠的开凿与“光武中兴”C.长城的修筑与“贞观之治” D.大运河的开通与“开元盛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可知,描述的是隋朝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根据题干“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可知,题干诗句描写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D项正确;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初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秦朝时期凿的灵渠,“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初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长城是秦朝时期修建的,“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下图目录的内容主旨是()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繁荣的封建经济 D.友好的对外交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阎立本的《步辇图》记录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前的一个求亲的情景,反映了吐蕃与唐朝之间的交流;北方、西北等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同时唐太宗还封回纥为“怀仁可汗”,这些都是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不是开放的社会风气,比如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排除A项;题干反应的是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没有涉及经济,比如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等,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对外交往,比如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排除D项。故选B项。8.下图是李萌同学梳理的济南历史沿革。与图中三个朝代相对应的制度是(

)西周秦元属于齐国分属济北郡隶属于中书省A.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C.郡县制、行省制、分封制 D.行省制、分封制、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B项正确;根据所学,行省制是元朝实行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9.要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我国文物的破坏情况,需要重点考察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国、法国两国在美国、俄国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故文物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应是北京,即图中④处,D项正确;①位于香港地区,②③位于长江流域,所示地区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战场,排除ABC项。故选D项。10.历史时间的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下列史事发生时间的表述,采用了“干支纪年法”的是()A.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B.贞观十九年玄奘结束西行回到长安C.庚子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D.民国十二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庚子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属于“干支纪年法”,C项正确;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属于公元纪年法,与题干涉及的纪年法不符合,排除A项;贞观十九年玄奘结束西行回到长安,属于年号纪年法,与题干涉及的纪年法不符,排除B项;民国十二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属于民国纪年法,排除D项。故选C项。11.不同史料类型具有不同的历史价值。《民报》《黄兴绝笔书》《清帝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剪辫令》,作为研究辛亥革命的史料,属于()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文献史料指的是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档案与文书、文集、笔记、书信与日记、地方史志、报刊等。《民报》《黄兴绝笔书》《清帝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剪辫令》,都是辛亥革命前后出现的文字资料,都与辛亥革命有关,故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的文献史料,B项正确;实物史料指各类文物、古迹、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排除A项;口传史料指的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史料,排除C项;图像史料是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一般指地图、图片等传媒对象,排除D项。故选B项。12.《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国亡了!同胞起来呀!”与此宣言相关的史事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可得出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势力,与题干强调的五四运动不符,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与题干强调的五四运动不符,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与题干强调的五四运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图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取得的成就是()A.北伐胜利进军 B.开辟井冈山道路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签订“双十协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所处时间是1924年—1927年,正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进行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A项正确;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井冈山道路,与题干涉及的时间段信息不符,排除B项;1935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所处时间不符,排除C项;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与题干所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指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是()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和所学可知,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D项正确;中共一大标志中共诞生,与主旨无关,排除A项;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B项;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面是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的论据。据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A.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因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C项正确;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在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之一,排除B项;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没有涉及“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排除D项。故选C项。16.“我们被爆炸声惊起,紧接着炮火纷飞横空而过,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天一亮,我和几个同学走到沈阳城西大门发现是日军侵占了沈阳。”这段回忆揭示的是()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故A正确;题目考查的是东北,华北事变发生在华北、七七事变发生在北平、八一三事变发生在上海,故排除BCD项。故选A。17.武汉会战后,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材料叙述了武汉会战的()A.背景 B.目的 C.经过 D.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随着广州、武汉先后失陷,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材料描述的是武汉会战的影响,D项正确;武汉会战的背景是日本全面侵华,排除A项;武汉会战的目的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武汉会战的重要时间节点,不属于经过,排除C项。故选D项。18.1947年,国民党占领某地以后,蒋介石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又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中的地点分别是()A.武昌南京 B.北京上海 C.瑞金延安 D.广州西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长征”开始于江西瑞金,但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对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第二次“长征”时,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项正确;综上所述,第一次“长征”开始于江西瑞金,第二次“长征”出发地是延安,ABD项均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排除ABD项。故选C项。19.《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面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能集中在A.《千年巨变》B.《峥嵘岁月》C.《中国新生》D.《伟大转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故C符合题意。《千年巨变》中有鸦片战争,《峥嵘岁月》是中国实现独立的过程,《伟大转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20.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表格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文明古国文明成就古代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古代中国甲骨文、青铜器古代罗马《十二铜表法》、罗马大竞技场A.互鉴性 B.多元性 C.传承性 D.统一性【答案】B【解析】【详解】从表格的内容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文明发展出了不同的文明成果,体现出文明发展的多元性特征,B项正确;材料只呈现不同的文明成果,不能反映有互鉴,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文明有传承的一面,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多元性,而不是统一性,排除D项。故选B项。21.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A.但丁 B.华盛顿 C.拿破仑 D.彼得一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描述。14—16世纪兴起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思想,但丁是意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A项正确;华盛顿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与题干强调的人文主义精神不符,排除B项;拿破仑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与题干强调的人文主义无关,排除C项;彼得一世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沙皇,他在位时期进行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与题干强调的人文主义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2.下图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示意图。“☆”处应填写的内容是()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图中“★”处对应的是1776年,结合所学知识,在美国独立战争中,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的诞生,7月4日这一天也成为美国的独立日,A项正确;《人权宣言》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排除B项;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宣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排除C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于1862年美国内战期间,排除D项。故选A项23.《全球通史》描述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西方思想和西方物品在19世纪70年代已大为流行起来。吃牛肉、穿长裤、携带雨伞、炫耀手表和钻石戒指等现象开始风靡一时。”该现象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一内容有关()A.废藩置县 B.建立新式军队 C.殖产兴业 D.提倡“文明开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西方思想和西方物品在19世纪70年代已大为流行起来。吃牛肉、穿长裤、携带雨伞、炫耀手表和钻石戒指等现象开始风靡一时。”可知,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日本明治政府提倡文明开化而出现的,日本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D项正确;废藩置县是政治措施,排除A项;建立新式军队是军事措施,排除B项;殖产兴业是经济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24.“这次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文中“这次革命”指的是()A.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并结合所学可知,“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D项正确;AB两项是资产阶级革命,与“电力”无关,排除A、B两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25.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发表胜利宣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这是盟军的伟大胜利……法西斯德国的坟墓就此挖掘。”他赞誉的这场战役是()A.不列颠战役 B.中途岛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1944年6月6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第二战场,从而与苏联形成两面夹击法西斯德国的态势,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D项正确;不列颠战役发生在1940年-1941年,且主要是空战,排除A项;中途岛战役发生在1942年6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是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君臣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域已经最后形成……这就基本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规模。——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斗争”的相关史实。【答案】(1)新特点:专制集权空前强化;加强边疆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对外友好交往与冲突并存;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开始落伍于世界。(2)“同外部侵略势力的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同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斗争”: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解析】【小问1详解】新特点:根据材料一“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和结合所学可概括出专制集权空前强化;根据材料一“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加强边疆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对外友好交往与冲突并存;根据材料一“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君臣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和结合所学可概括出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开始落伍于世界。【小问2详解】“同外部侵略势力斗争”:根据材料二“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1662年,郑成功收复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同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斗争”: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27.阅读下表,解答下列问题。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马关条约》谈判场景康有为孙中山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时局图》《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绘画)请阅读表格,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史事(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角度一】选择的史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马关条约》谈判场景观点: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他们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还编练了新式海陆军。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结论:它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中国需要更深层次的变革。【角度二】选择的史事:《马关条约》谈判场景、康有为、孙中山、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观点:民族危机的加剧促使先进中国人为寻找国家出路而不断探索。论述: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民族危机加剧。面对严峻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找国家出路而不断探索。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倡导变法维新以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结论:总之,先进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断努力。【解析】【详解】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史论结合。根据题干图片可知分别是洋务运动、《马关条约》、辛亥革命、张謇的大生纱厂等,因此可选择的史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马关条约》谈判场景。可得出观点为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论述:结合材料中的史实,概括洋务运动的创办的背景、内容以及失败,再阐述其失败的原因,与《马关条约》联系起来,具体可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他们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还编练了新式海陆军。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它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中国需要更深层次的变革。根据所学,可得出角度二选择的史事有《马关条约》谈判场景、康有为、孙中山、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结合这些史实可得出观点为民族危机的加剧促使先进中国人为寻找国家出路而不断探索。论述:结合民族危机之下不同阶级救亡的探索历程即可,可得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民族危机加剧。面对严峻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找国家出路而不断探索。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倡导变法维新以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总之,先进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断努力。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共同纲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材料二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年1月15日,首都数十万人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1)材料一中的两个法律文件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个文件内容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转变。【答案】(1)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或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一届全国人大)。相同之处:以法律形式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2)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基础工业部门建立起来(或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解析】【小问1详解】会议:根据材料一“《共同纲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和所学可知,《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或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一“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