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北雅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北雅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北雅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北雅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北雅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北雅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国民之魂,文以化之;民族之神,文以铸之。”走进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下列过程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浏阳花炮B.体验湘绣针法C.制作火宫殿臭豆腐D.烧制长沙铜官窑陶瓷(★)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少量氧气可溶解在水中,供水生动植物呼吸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燃料C.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氧气D.氧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3.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放入铁钉B.过滤C.检查气密性D.量取液体(★★)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2个氮分子:2NB.五氧化二磷:P2O5C.氦气:He2D.锌离子:Zn+2(★)5.“天青色等烟雨”——青花瓷的着色物质是一种含钴矿料,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B.元素符号是Co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7D.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g(★)6.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下列措施或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洗手接洗手液时不关水龙头B.工业用水不重复利用C.园林浇灌采用大水浸灌D.生活提倡“一水多用”(★★)7.电解水的实验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b管内气体质量比约为B.a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可能发生改变(★)8.“84消毒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可由反应Cl2+2NaOH=NaClO+X+H2O制得,其中X是

A.NaClB.NaC.HClD.ClO2(★)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保持物质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C.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数没发生改变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城市有轨电车的车体和空中的输电线之间通过石墨电刷连接,作电刷的石墨没有用到的性质是

A.熔点高B.滑腻感C.可燃性D.导电性(★★★)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黑色固体变成红色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12.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墨绘古画经久不变,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一氧化碳气体使人体中毒是因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二、多选题(★★)1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B.C.D.三、选择题(★★★)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14B.甲是化合物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之比是14∶11四、多选题(★★★)15.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则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D.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五、填空与简答(★★★)16.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钻石由金刚石精加工而成,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我国已成功研发出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钻石的技术,创造出“世界上第一颗零污染钻石”。制造过程中,首先将“钻石种子”放入一个密封容器中,容器内部充满富含碳元素的甲烷气体,随后将这个容器加热到800℃,期间碳元素会逐渐与“钻石种子”结合,在数周时间内形成一颗钻石(空气钻石),其性质与金刚石加工而成的钻石完全相同。研究表明,由金刚石制成一克拉的天然钻石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空气钻石”所用的二氧化碳可从空气中提取。(1)用二氧化碳制造钻石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空气钻石”的硬度很大B.“空气钻石”一定不能燃烧C.“空气钻石”中碳原子仍在不断运动D.制造“空气钻石”比开采天然钻石环保(3)科学家发现在440℃和高压条件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可得到金刚石和碳酸钠,其中碳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17.空间站上的氧气获取途径主要有三种。(1)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氧气发生器,其基础原理就是电解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另一种获取途径是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利用氯酸钠(NaClO3)在高热状态下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3)第三种获取途径就是高压氧气瓶了,加压能将6000L氧气装入40L钢瓶中的原因是______(从分子角度解释)。(★★★)18.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二氧化碳属于_________(填字母)。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E.氧化物(★★★)19.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并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纳米海绵不仅可有效清洁茶垢、油垢等,还是很好的吸油材料。经过改良的纳米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性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结果如图1。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纳米海绵还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通过挤压,可将纳米海绵吸附的油品挤出,经洗涤干燥后再次使用。图2为两种吸油材料对泵油的循环吸收测试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海绵的性能会不断提升,更好的服务于生活、生产。(1)纳米海绵对________的吸收能力最强。(填字母)

A.环己烷B.四氯化碳C.黑芝麻油D.柴油(2)由图2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随着循环使用次数增加,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_________。(3)环己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20.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_,该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_________(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2)自来水厂的管网输送给用户的水属于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六、实验题(★★★)21.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2)实验室用装置B做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_________。(3)若用装置F排水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氧气从_________导管通入瓶内。(填“a”或“b”)(4)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七、科学探究题(★★★)22.化学学科致力于探索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并应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某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的食品脱氧剂的成分展开如下探究。查阅资料:食品脱氧剂可以吸收食品包装内的氧气,“脱氧”一词由此而来;食品脱氧剂的主要成分——铁粉、活性炭、食盐(其中食盐易溶于水)。铁、钴、镍、四氧化三铁等物质有磁性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设步骤中所有过程都完全进行)(1)①步骤Ⅰ中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②固体C能被磁铁吸引,由此可知固体C为________(填化学式)。③小组同学进一步对气体E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步骤Ⅲ灼烧后生成的气体含有什么成分?【猜想与假设】(2)猜想一:;猜想二:和;猜想三:________。【实验探究】将气体E通入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现象与结论】(3)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