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五月历史每周好题甄选(第1周)_第1页
高三年级五月历史每周好题甄选(第1周)_第2页
高三年级五月历史每周好题甄选(第1周)_第3页
高三年级五月历史每周好题甄选(第1周)_第4页
高三年级五月历史每周好题甄选(第1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权所有©正确教育侵权必究!五月历史每周好题精选(第1周)1.高祖时,女子年满15岁须觅夫出嫁,官府查出有超岁不婚不嫁者,每月对其家征纳130钱税收;同时规定女子生育孩童,其家免缴2年赋税。汉惠帝时律法,女子15—30岁未嫁人者,每年须缴纳“六算人头税”。其旨在()A.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 B.细化国家的赋税制度C.推动和解决人口问题 D.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2.魏晋以后,“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陈书》称:“自魏正始、晋中朝以来,贵臣虽有识治者,皆以文学相处,罕关庶务,朝章大典,方参议焉,文案簿领,咸委小吏。”这说明()A.魏晋士风浸染中枢行政 B.相权因分散而孱弱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 D.南朝行政效率低下3.中晚唐时期,部分被称为“清流”的士人家族依托科举体制成为政府高官,进而在京师营置宅第,世代定居,他们往往在郡望之外冠以所居里坊作为新型门第标识,如靖恭杨家、靖安李氏等。这一现象表明中晚唐时期()A.政治经济变革推动社会结构变迁 B.安史之乱加剧社会阶层分化C.科举制强化了传统门阀士族体制 D.阶层固化影响长安里坊布局4.宋朝初年,为使沿海诸州军有效“控扼地方”,朝廷在泉州下辖的“风帆浪舶往来冲集”的晋江石湖、南安石井等地设巡检以“防遏盗贼”;两宋之际,泉州“蛮胡贾人,舶交其中,故货通而民富”,“控临大海,实闽陬要会之地”。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泉州地理位置的特殊 B.经济重心南移的加速C.远洋贸易的蓬勃发展 D.政府海防政策的松弛5.1236年,蒙古窝阔台汗将所籍的中原民户分赐诸王、贵戚、斡鲁朵和军将作为采邑,史称“投下分封”;同时,窝阔台汗接受耶律楚材建议,在汉地实行“五户丝制”,规定每二户出丝一斤纳于国家,每五户出丝一斤纳于封主,皆由官府统一征收,再将应得份额分给封主。该制度()A.有利于促进汉蒙民族的融合 B.有利于封主完全垄断地方资源C.一定程度限制了封主的权力 D.推动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化6.有学者指出,“清代兵权在咸丰前是掌握于中央的,其从中央落入私人之手,则始自湘军”,“由于湘军将帅得有总督、巡抚地位,进而形成所谓“督抚专政”局面。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清朝统治已经分崩离析 B.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化C.湘军成为最大政治势力 D.督抚制度已经出现严重的弊端7.清道光年间,龚自珍将经学地位降于诸子百家学说之下,并提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有人伦品目焉。史存而周存,史亡而周亡”的“尊史”观。龚自珍的“尊史”意在()A.恢复唐宋正统的史学观念 B.重视对治乱兴衰教训的总结C.倡导中西思想的融会贯通 D.打破理学思想对教育的束缚8.晚清时期来华的越南使臣称:“厘金局者,乃咸丰六年(1856年)有旨,抽厘济饷,太平府而上所过州县,皆有厘局,似于巡司征榷之外,别有抽厘之令。盖增取于商民,以助军饷也。旧例,贡使船过司,免检。此行诸船户间有附带米粒、药物,苏抚巡院恐其多带盐货走私漏征,札饬长短送及沿途巡司厘局严行盘检抽征……不胜其扰。”据此可知,厘金局的设立()A.提供了清廷镇压义和团所需经费 B.体现了商业管理体制的规范C.促进了清廷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 D.限制了国内经济资源的流通9.清末民初,保定工匠刘建卿制成羽毛球拍,销售于教会学堂和美籍传教士,很受欢迎。后刘建卿与其他几家合伙开办了工厂,产量由少到多,销售由本地到全国,并出口欧美。刘建卿的门徒也在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相继创办羽毛球厂。这说明当时()A.民族工业区域布局趋向合理 B.民族工业发展空间拓展C.政府新政助推产业结构调整 D.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弱10.1916年12月《大公报》报道:“警厅卫生处以向例旧历年底张家口商民多有贩卖羊肉来京者,其所贩之羊肉俱用羊皮包裹,名曰包羊,查此种羊肉病死者居多,有害卫生,兹年关在运,自应从严取缔,拟咨请京师税务监督,遇有此项羊肉不收税亦不许入关,并通饬各区一律查禁云。”这一报道反映出当时()A.旧俗阻碍城市商业发展 B.政府重视食品安全监管C.税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 D.商民权益受到严重侵犯11.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实行大行政区制度,即在中央与省之间设立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五大行政区。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是所辖省(市)高一级的地方政权机关,同时又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领导地方政府工作的代表机关。这一制度旨在()A.提升地方政府行政效能 B.保障国家的工业化进程C.保证中央政府政令统一 D.确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2.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的种姓制度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由武士和统治者构成;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为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及仆役,从事低贱体力劳动。此外,还有不可接触者(贱民)处理污秽工作。各等级职业世袭,严禁跨等级通婚。这一制度()A.以宗教神圣性和职业世袭为特征 B.为各阶层提供平等参政的制度保障C.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下的阶级分化 D.通过法律保障社会成员的自由流动13.据记载,罗马帝国不仅在地方组织健全的地区开展人口和财产普查,而且在莱茵河、多瑙河边疆的一些欠发达地区,针对散居在此的日耳曼人各部落不断分化、迁移、重组等情况,通过委派部落酋长、军团军官等灵活形式,实现人口和财产普查的全面覆盖。罗马帝国的这些做法旨在()A.为税收提供基本依据 B.优化地区人口结构C.扩大罗马法的影响力 D.调整社会经济政策14.在7世纪的法国,查理曼大帝颁布法令禁止在王国内设立新度量衡,并将度量衡基准存放于王宫中;加洛林王朝时期,度量衡以及量具的校验是专属于国王的权力;在12世纪的勃艮第和洛林一带,领主规定的度量衡是农民缴纳实物租税的唯一标准。领主还可行使监督权,对使用违规器具者进行罚款。这表明()A.国王和诸侯对度量衡标准争夺激烈 B.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强化王权C.垄断度量衡是封建统治权的一部分 D.西欧社会统一商品市场已形成15.1200年5月,英国城市伊普斯威奇全体市民集会于圣玛丽广场,选举2人为城守,同时选举4人为法医,主要负责监督城守。然后,由4名法医推选出12人共同组成市议会,宣誓协助城守管理城市,维持城市的各项特权,保护城市的荣誉不受损害等。这些做法()A.削弱了英国国王的专制权力 B.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体现了西方基层治理的特点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城市体制16.下图是德国画家克拉纳赫1521年制作的宣传册中的两幅木刻插画,左图是基督为门徒洗脚的俭朴生活,右图是教皇让国王亲吻其脚的特权行为,两幅画里基督的谦卑与教皇的傲慢形成了强烈对照。由此可推知,两幅插画()A.否定神学创世学说 B.传播理性主义思想C.批判了教会的特权 D.推动民族国家形成17.世界早期银行业带有高利贷性质,首先在意大利产生,如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1583年建立的米兰银行等。1694年,英国成立了股份制的英格兰银行,早期银行逐渐转变成为现代银行。这一转变()A.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结果 B.反映出世界贸易中心转移C.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需求 D.表明英国完成了制度转型18.塔列兰法案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塔列兰于1791年在制宪会议上提出的国民教育法案。法案强调公民教育;并要求国立大学统率整个国民教育系统,领导全国的科学研究及艺术生活;主张在国民教育中保留宗教性读物的因素,限制妇女教育。该法案()A.体现了启蒙思想与传统观念的调和B.基本否定了教会在教育中的作用C.旨在强化法国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D.推动了法国妇女教育的蓬勃发展19.1883年,埃及《民法典》出台,规定“处于占有情况下的地产应归该占有者完全私有”,在法律上大致解决了土地私有化问题。美国内战引发原棉紧缺,导致埃及农民盲目种植棉花;内战结束后棉价暴跌,又导致农民亏损破产,大量土地被外国资本家趁机兼并。土地改革()A.加速了埃及经济边缘化的过程 B.密切了埃及与世界市场联系C.是近代埃及半殖民地化的根源 D.相当程度上扫荡了封建制度20.19世纪末,德国有识之士掀起了“自由法运动”,要求广泛的司法自由。在这一系列运动和斗争中,人们把律师推向了前台。在广大民众看来,律师们能为权利而斗争,并且有足够的智慧和技巧。而在政府看来,律师职业一直在其掌控之中,不会过于偏向。材料所述状况()A.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契合了资产阶级的诉求C.体现了普通法系的成熟 D.满足了国家统一的需要21.1936年,美国密西西比州议会通过了《1936年密西西比工业法》,开展“工农业平衡发展项目”:由州政府授权地方发行工业发展债券,用于建造厂房或者购买设备,之后租赁给外来的私人企业,以企业交纳的租金偿还债券的本息。这反映出()A.国营经济发展规模扩大 B.联邦政府对危机的干预C.企业经营负担逐步减轻 D.地方政府激励经济发展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材料中“女子15-30岁未嫁人者,每年须缴纳‘六算人头税’”,说明政府对未嫁女子征收重税,其目的是推动和解决人口问题。C项正确。材料中“女子15-30岁未嫁人者,每年须缴纳‘六算人头税’”,说明政府对未嫁女子征收重税,其目的不是增加财政收入,A项错误;材料中“女子15-30岁未嫁人者,每年须缴纳‘六算人头税’”,说明政府对未嫁女子征收重税,其目的不是细化国家的赋税制度,B项错误;材料中“女子15-30岁未嫁人者,每年须缴纳‘六算人头税’”,说明政府对未嫁女子征收重税,其目的不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D项错误。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以后的官员们更看重虚名(望空为高),轻视勤勉务实(笑勤恪),并且即使有治理才能的官员也主要以文学才能相处,很少参与实际政务。这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追求虚名、轻视实务的风气已经影响到了后世政治领域,影响了官员的执政态度和行为,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相权的问题,无法得出相权因分散而孱弱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主要描述的是中央官场的风气变化,并未涉及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情况,排除C项,材料所述现象主要是高官将一些事务交给低级官吏处理,这不意味着效率降低,排除D项。3.答案:A解析:中晚唐时期,具有一定家世背景的士族,通过科举制成为政府高官并世代定居长安,体现了政治经济变革背景下新社会阶层的兴起,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安史之乱与社会阶层分化的关系,B项错误;科举制本质上是打破门阀垄断的工具,材料中“新型门第标识”更强调新兴阶层的形成,而非强化传统门阀体制,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社会流动,而非阶层固化,D项错误。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两宋时期远洋贸易蓬勃发展,泉州作为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风帆浪舶往来冲集”“舶交其中,故货通而民富”,朝廷设巡检防海盗也是为了保障海上贸易的安全,这一系列现象都与远洋贸易的繁荣紧密相关,C项正确。泉州地理位置特殊是其发展的一个基础条件,但不是材料中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主要体现的是南方整体经济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变化,侧重于农业、手工业等多方面经济重心的转移,与材料中泉州海上贸易繁荣的直接关联性不强,排除B项;宋朝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在沿海地区设置市舶司等机构进行管理,并非海防政策松弛,且材料中设巡检“防遏盗贼”也说明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重视海防安全,排除D项。5.答案:C解析:“五户丝制”通过中央统一征收赋税,再按比例分配给封主,实质上限制了封主对地方资源的直接控制权,防止其滥用权力,体现了中央对分封势力的约束,C项正确。材料与民族融合无关,A项错误;封主无法“完全垄断”地方资源,因赋税征收权已收归中央,封主仅能被动接受分配,垄断被削弱,B项错误;“五户丝制”是对中原农耕经济的适应,但未推动蒙古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化,D项错误。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中提到咸丰前兵权在中央,湘军兴起后兵权落入私人之手,且湘军将帅凭借总督、巡抚地位形成“督抚专政”局面,这反映出清朝在政治权力方面,由中央独揽兵权到地方私人掌握部分兵权,政治和权力结构悄然发生变化,B项正确。清朝统治在咸丰后虽权力结构变化但未分崩离析,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其统治,排除A项;材料虽强调湘军对权力结构影响,但未表明是最大政治势力,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因湘军产生“督抚专政”局面,并非督抚制度本身弊端,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材料中“尊史”的核心是强调从历史中总结治乱规律,直接指向经世致用的现实目的,与龚自珍改革社会的诉求高度契合,B项正确。龚自珍并未主张恢复唐宋史学传统,其“尊史”是创新性思想,与唐宋正统史学无直接关联,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西思想融合,C项错误;虽然龚自珍批判理学束缚,但“尊史”的直接目的是通过历史研究解决现实问题,而非单纯打破教育领域的理学垄断,D项错误。8.答案:D解析:据材料“抽厘济饷,太平府而上所过州县,皆有厘局,似于巡司征榷之外,别有抽厘之令。盖增取于商民,以助军饷也。旧例,贡使船过司,免检。此行诸船户间有附带米粒、药物,苏抚巡院恐其多带盐货走私漏征,札饬长短送及沿途巡司厘局严行盘检抽征……不胜其扰”可知,州县普遍设厘局,商船需频繁接受检查、缴纳厘金,运输成本上升,流通效率降低,D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厘金局是临时机构,不能体现商业管理体制的规范,排除B项;材料中越南使臣的言论是对厘金局的批评,排除C项。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末民初,刘建卿从个人制作羽毛球拍销售给教会学堂和美籍传教士,到与他人合伙开办工厂,产品销售从本地扩展到全国甚至出口欧美,其门徒还在其他大城市创办羽毛球厂,这一系列变化体现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从生产规模到销售范围都有所拓展,发展空间得到了扩大,B项正确。材料仅提到了保定、上海、天津等城市有羽毛球厂,不能就此得出民族工业区域布局趋向合理的结论,且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分布仍然存在着沿海多、内地少等不均衡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政府新政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清末新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材料中没有具体体现出相关政策与羽毛球产业发展之间的直接联系,排除C项;羽毛球厂的发展主要是自身经营和市场拓展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列强商品输出的变化,而且清末民初,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仍然较为严重,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警厅卫生处因“包羊”(病死羊肉)危害公共卫生,联合税务部门禁止其入关,并要求各区查禁,措施体现政府通过卫生、税务部门协作,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管控,符合近代国家治理中公共卫生意识增强的趋势,B项正确。政府主动取缔的是不安全的商业行为,而非旧俗本身阻碍商业,排除A项;税务部门仅配合执行禁令,职能未发生根本性扩展,排除C项;政府基于公共健康限制问题商品流通,属于合理监管范畴,非无端侵害权益,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简化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直接管理,以保证中央政府政令统一,C项正确。虽然大行政区可能提高地方管理效率,但材料更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非单纯效能提升,A项错误;材料与工业化进程无关,B项错误;确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非实行大行政区制度的目的,D项错误。12.答案:A解析:婆罗门作为第一等级,负责宗教祭祀,确实带有宗教神圣性,而职业世袭也是种姓制度的核心特点,各等级的职业代代相传,不能更改,A项正确。种姓制度明确限制低等级(如首陀罗和贱民)的政治权利,不存在“平等参政”,B项错误;种姓制度虽涉及阶级分化,但其本质是宗教和社会分工的固化,而非单纯由土地私有制驱动,C项错误;种姓制度严格禁止社会成员自由流动,D项错误。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地方组织健全的地区开展人口和财产普查”“通过委派部落酋长、军团军官等灵活形式,实现人口和财产普查的全面覆盖”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和财产普查的核心目的是掌握国家资源和财政基础,从而为税收征收提供依据,确保国家财政收入,A项正确。罗马的普查主要服务于财政管理,而非人口结构调整,排除B项;普查是行政手段,与罗马法推广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调整经济政策需以普查数据为基础,但并非直接目的,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国王和封建诸侯都强调自身对度量衡标准的独占,表明垄断度量衡是封建统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王与诸侯“争夺激烈”,而是各自在不同时期或地域行使权力,A项错误;虽然查理曼大帝试图通过统一度量衡来巩固王权,但材料中并未明确指出度量衡的统一对王权的强化作用,B项错误;12世纪的西欧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领主各自为政,统一商品市场尚未形成,D项错误。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英国城市伊普斯威奇市民集会,选举城守、法医,法医再推选出市议会成员,各有其职责,共同管理城市事务。根据所学知识,在西方城市发展历程中,基层治理往往强调市民参与,通过选举等方式产生管理机构和人员来维护城市秩序、保障城市权益。伊普斯威奇的这些做法体现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是西方基层治理注重民众参与这一特点的体现,C项正确。13世纪初英国国王权力虽然受到一定限制,但尚未形成专制权力,且材料主要围绕城市内部管理,未涉及与国王权力的关系,无法得出削弱国王专制权力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城市市民通过选举参与城市管理,并非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通常涉及贵族、教士等不同统治阶层之间,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通过选举产生不同的管理角色,各有职责,但并未体现出等级森严的特点,他们更多是为了共同管理城市,而非形成严格等级关系,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左图中基督为门徒洗脚体现了他的谦卑和平等意识,右图中教皇让国王亲吻其脚彰显教皇高高在上和教会特殊权力。通过将基督的谦卑和教皇的傲慢进行对比,画家批判了教会凭借特权而表现出的不合理、傲慢的行为,C项正确。两幅插画呈现了基督和教皇的不同行为举止,没有对世界和人类如何被创造这类神学创世学说的否定表达,排除A项;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强调运用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去认识世界、判断事物,而插画创作于1521年,此时启蒙运动尚未开始,还未到传播理性主义思想的时期,排除B项;两幅插画围绕基督和教皇的行为对比展开,没有反映民族情感的凝聚、国家主权的相关理念,也没有对共同文化等促进民族国家形成的要素进行表达,因此无法得出推动民族国家形成的结论,排除D项。1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694年,英国成立了股份制的英格兰银行,早期银行逐渐转变成为现代银行”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更高效的金融体系支持,股份制银行能够提供大规模、低成本的资金,适应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贸易的需求,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商业革命,但现代银行的产生是其间接影响,而非直接结果,排除A项;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早期银行向现代银行的转变与贸易中心的转移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英国完成制度转型是通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和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而题干中银行的转变主要是经济领域的变化,排除D项。1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案强调公民教育,要求国立大学统率全国教育系统及科研艺术,领导全国的科学研究及艺术生活,同时主张保留宗教性读物因素、限制妇女教育,体现了启蒙运动倡导的理性、世俗化教育和国家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及对宗教传统和性别保守观念的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