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 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 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 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 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专题

品味语言

题型:1.炼字类:结合诗句描述词义,分析表达效果或作用。答题模板:本义+

语境义(表义深意)+手法嗷果(感情)

2.诗眼(诗骨)类:从结构和主旨把握。

3.风格类:积累鉴赏术语,运用鉴赏术语。

语言特点:清新淡雅平淡自然委明快浅显辞藻华丽

婉含蓄简洁洗练明沉郁顿挫涕厚雄壮

白如话朴实无华笔华美绚丽

调婉约雄浑豪放

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方面的作用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古》)中的“穿”“拍卷"三字生动形象,请加以品味。

答:....................................................

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

“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注卷字,表现了江

涛冲击堤岸后形成如雪一样的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

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

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分析形象

1.景物意象

2.人物形象

答题格式: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豪情壮志: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凄大江、长风

凉悲伤思绪、孤独惆怅感情: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猿

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冰雪、松、离菊梅、竹、荷南

别之苦:杨柳‘兰舟、长亭、西楼’报国浦、春草

之志的激情‘壮志难酬的悲伤:登高、

凭栏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吹笛、吹箫、吹笙、吹角、明月、捣练得

意豪情、失意苦闷:饮酒

动物:濡雁、青鸟(鱼)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所以常用

来表达相思。

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

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杜鹃: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表哀怨、凄恻JLT回T

冤魂悲鸣。

鹘鹄: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含离别、悲情、爱情、相思之

后、O

植物:芭蕉: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

梧桐:凄苦、寂寞、惆怅。

芳草:1、以芳草喻离恨;2、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知音;3、由芳草

年年复生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惜时感叹

请指出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口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所用的意象。

攻.--

II•••••••••••••••••••••••••••••••••••••••••

答案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回之鸟。

2形象

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MA:除了泪代租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

喻君王,盗是自喻。

羁人: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人。

宫女: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突出宫人之“怨

思M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J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

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之人,一是禹隹战而远征之人等。

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唇知

这窜整籍嘉边塞诗中出跚有写得慷慨激昂,也有写得怨悲士:务是

写功业难&报国无门的感慨。

Oh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孤傲高^吉、坚持操守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反对征优同情疾苦的形象

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小。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

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

否?”李揆伯被扣留,骗他说:“被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解题流程:(1)从背景看:由注释①可知,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

出入宫禁;由注释②可知,苏轼时知杭州,兄弟相隔千里。从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可知写此诗目的是J瑾差#行

(2)从描写看:“云海相望”“那因远适更沾巾”。虽天各一

方,无法送行,但不会“沾巾”,表现了其一史阻一.的精神。

(3)从意图看:苏轼是豪放派词人,首联中〃那因远适更沾巾”表

现了其中鹭人生态度。

试着组织本题答案?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苏轼兄弟情谊深重,

精嚼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

伤落泪。

三、诗歌情感

判断诗歌类型:(内容)

分析诗歌情感:意象意境形象行为事件

注意事项提醒:1、情感的原因分析

2、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复杂性:情感的矛盾与变化

多样性:情感的多项和多种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

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

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

生的旷达之心。

南歌子

苏轼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①笑豪英。自爰湖边沙路、免泥行。

D主]①求田问舍: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

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只顾谋私利),陈登当然瞧不起你。乂怎么可能跟你聊得来

呢?”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答:..............................................................................

答案(1)轻松愉悦之情。上片写词人冒雨赶路,归来酣睡,轻松愉悦。

(2)老来一事无成的苦闷。下片写词人醒后想到归来后‘老去”“才尽”,胸无大志

可能会被英雄豪杰嘲笑,心情苦闷。

(3)摆脱红尘俗物后的旷达淡然之情。湖边沙路漫步,豁然开朗。

解析词中上片写旅途中冒雨赶路的辛劳以及归来后歇宿的情景。词

人带着酒意冒着山中阵雨匆匆赶路,赶回城中,似乎什么也顾不上,

连衣服都没有脱,就躺在床上睡着了,连城里报晓的钟鼓声都没有听至上“梦

里栩然蝴蝶、一身轻”用典,一是表示行旅生活(虽然是短暂的)结束后的一身

轻松,二是表示自己具有源于庄周的淡泊功名的意识,因为庄周梦中化为蝴蝶,物

我不分,意味着超然物外。下片着重抒写归来后的牢骚情绪以及进退两难的矛盾

心情。■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词人当时并不老,但因仕途有所波折,感

到有些心灰意冷,这两句反用或借用前人诗意,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牢骚。“求

田问舍”用典比喻辞官归隐。“笑豪英”,是说为英雄豪杰所耻笑,因为退隐等

于放弃苏轼自己早年立下的报国的壮志,写出了苏轼进退两难的心情,既因一

事无成而想归隐,又担心会被英豪嘲笑,十分苦闷。■自爰湖边沙路、免泥行',

承上“归来”二字而言,又与开头写马在雨水泥泞中艰难跋涉

的情景相呼应,表现出苏轼此次行役归来后轻松、欣慰的心情,反映

了苏轼摆脱了仕宦名利、红尘俗务的束缚,以及旷达潇散淡然的人生

写景诗:因景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描绘景物来抒发感慨。咏物诗: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

性、保持的高尚情操;

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_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二、思乡诗: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边塞诗: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情;

四厌恶战争,揭批统治者,思念家乡亲人。

怀古诗:缅怀、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吟今;

五、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疾苦;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感怀诗:怀才不遇,爰国情怀不得重用;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

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伤春悲秋。

七、喘诗:不满现实,对宁静平利生活的向往: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11三的情

八.送别诗: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

九、哲理诗:古代哲理诗,点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

七闺壁:瞪青春的哀怨且由昼任寮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丈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志,

表达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十一、方亡诗:通过追忆往昔,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十

二、干谒诗:为求得进身机会,十分含蓄地写..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四、鉴赏手法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夸张、排比、对偶、反

问、设问、表达方式:记|复_________________

2、叙、说明、

描写(角度)、抒情(方式)

工结构技巧:悬念、伏笔、铺垫、呼应、照应开

篇点题、承上启下、卒章显志其他手法:象征、

4.联想、想象、对比、线索_____________________

烘托(塞)、衬托(人)、(正衬、反衬)扬

抑、以小见大、渲染等

—法____________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结构紧凑,

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内容,强化感惜,增强感染

力。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忙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才予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感觉互换,

生均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前后句呼应交错,意义上渗透补充,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0语句整齐

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盾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

江貌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江上渡,

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儿度东风吹世换,千

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夏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W)虎:和虎,

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本词“万骑临江貌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答:

答案①比喻、拟人。②“貌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

“鱼龙”本指水族动物,这里用一“怒”字将其人格化,是

说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因受战火威胁而感到怒不可当。③这

两句生动、贴切地描绘出火攻曹军时翻江倒海之势,把战争

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现了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

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2、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白描与工笔)细节描写

:空间顺序(远近高低顺序)、时间顺序描写角度(视、听、嗅、味、

+触觉)动静结合与虚实结合

?、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7、鉴赏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托物起兴等)借事抒情(借古讽今、咏

史抒怀、寓情于事等)借景抒情

顺序:触最生情、缘情造景、以景结情喜悲:以乐景写乐情、以悲

景写悲情以乐景写悲情、以悲景写乐情

多少: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________________桂昌*亥

情景交融(顺序3、喜悲4、’参少奔丁、刀、顺序:触景

生情: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缘情造景: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以景结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喜悲:以乐景写乐情,以悲景写悲情以乐景写悲情、以悲景

写乐情正、衬

多少:借景抒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反]寸

深山闻鹏鸠

融情于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

情景交副I: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I可成L寸HJ

鉴赏方向

从手法技巧(修辞、抒情方式、描写角度、结构技巧)情感抒发、形象塑造(意象、意

境、人物形象)等。

多角度作答,点面结合,总分答题。

门东贺铸

车马匆匆.会国门东。信人间、自古销魂处,指红尘北道,碧波南

亡月上淞浦,黄叶西风。撩馆娟娟新月,从今夜与谁同?想深闺、独守

空床思,但频占镜鹊,悔分钗燕,长问题:曷析“但频占镜鹊,悔分

钗燕,长望书鸿。”

参考答案1

语言上:用了排比,句式对称,形式整齐美观

形象上:通过想象塑造了一位闺中深切思念丈夫的女子。

手法上:运用了动作、心理、神态等多种描写,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

念。情感上:表达了闺中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

内容分析:1、所写内容: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环境等

2、意境分析:渣一气氛,营造一一氛围,烘托一意境

3、衬托形象:塑造一一形象象衬托长大松情

结构分析:1、开头:开篇点题,比兴(起兴)手法,触景生情,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2、结尾:以景结情、留有想象空间

3、手法分析:情景交融、以景村情(喜悲)

昼居池上亭独吟刘禹锡

日午树阳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法酒调神气,浩然机已息,问题:结合全诗,闲想鹤仪形。

简析第一联诗的作用-清琴入性灵。

几杖复何鸣?

1、交代内容:时间一正午,地点一湖上亭,事件一独饮

2、渲染孤寂气氛,淡泊氛围

3、开篇点题“独饮”

4K奠定全诗平淡而乂哀伤的基调

课堂训练

(2020全国卷H)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