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语文记诵手册03
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材古诗文知识全梳理
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文常
目录
必修下册........................................................................................1
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春秋•《论语》..........................................1
2*《阿房宫赋》唐•杜牧......................................................................3
3"《六国论》宋•苏洵........................................................................6
4《齐桓晋文之事》《孟子》................................................................11
5《庖丁解牛》《庄子》.....................................................................14
6《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8
7《鸿门宴》西汉•司马迁..................................................................23
8《谏逐客书》秦•李斯....................................................................27
9《与妻书》林觉民.........................................................................31
10《促织》清•蒲松龄......................................................................37
11《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45
12《答司马谏议书》宋•王安石.............................................................50
13《阿房宫赋》唐•杜牧...................................................................52
注:序号上标有'表示必背记诵篇章。
统编版必修下册
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春秋•《论语》
一、通假字
1、鼓瑟希(稀)2、莫春者(暮)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
二、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萼(名
词作动词吹风、乘凉)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5、曾皙后(方
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三、文言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8、尔何如(宾语前置)
9、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10、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
11、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12、浴乎沂(状语后置)
13、风乎舞雪(状语后置)
14、二三子者之言何如(状语后置)
15、则何以哉(固定句)
16、尔何如(固定句)
17、是故哂之(固定句)
四、古今异义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五、一词多义
(一)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
1、以吾一F1长乎尔(你、你们,代词)
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三)言:
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2*《阿房宫赋》唐•杜牧
一、重点实词:
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
4、盘盘焉,困困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
8、缪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9、操掠其人(通“剽”,pia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锚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二、文言现象
(一)古今异义词
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
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儿千万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
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
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
活动)。
8、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二)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
2、廊腰缠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
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
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10、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三)数词用作动词:1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四)动词作名词:1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i指金玉珠宝之物)
(五)动词意动用法: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三)一词多义
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3、取:①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磕(提取).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动词).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名词).
25、缗:①廊腰缨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②缰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6、尽:①一肌一容,尽杰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
②奈何取之尽锚铢(尽量).
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
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
7、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苗,假使).
8、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四)文言虚词
1.焉
(1)盘盘焉,困困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绳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实义).
2.而
(1)缪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目的).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连词,表承接).
(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
不...鉴之(连词,表转折)
(4)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连词,表承接)
(5)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连词,表修饰)
(6)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承接)
3.其
(1)代词。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一
旦..
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代词,自己的,作定语。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介词,至Q.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表比较).
5.之
(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往,去).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结构助词,的)..
(3)奈何取之尽锚铢(代词,代财物/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词,代秦人)•・
(五)特殊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握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
椒兰也。雷霆乍掠,宫车过也。(五个判断句)
(二)省略句
4、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6、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7、谁得而族灭(秦国)也I省宾语“秦国”)
(三)倒装句
8、(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
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
于市人之言语。(六个介宾结构后置句)
9、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句)
(四)被动句:
10、戍卒叫,函谷举。
3*《六国论》宋•苏洵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庵,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以致,以至于,终究
今:表示另提一事
3.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慧、智谋、力量
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
今:又一次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旧事,前例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古:不去
今:能力差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咽下咽喉
今:吞咽
8.其实百倍
古:其,代词,那。实,副词,实际上。
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9.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这样以后
今:连词
10.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可,可以,以,凭借
今:表示认可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上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四、一词多义:
为:
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同,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
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凭借]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
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4、故不战而[转折连词,但是]强弱胜负己判矣。
5、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去可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6、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7、惜其用武而[转折连词,去可不终也。
8、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去U]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9、其势弱于秦,而[转折连词,可是]犹有可以不赂而[表转折的连词]胜之之势。
10、苟以天下之大,下而[承接连词]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其: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代词,代燕赵之君]土。
2、惜其[代词,它,代赵国]用武而不终也。
3、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
4、其[代词,代六国]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之:
1、子孙视之[代词,它,代土地]不甚惜,举以予人。
2、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得下咽也。
3、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代词,代秦国]之[助词,的]势。
4、苟以天下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乂在六国下矣。
MV.
1、或[代词,有的人]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与:
1、与[动词,亲附,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
2、当与[介词,,踉,和]秦相较,或未易量。
亡: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丧失,丢失,动词)者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
向:1、向(先前,以前)使三国各爱其地
2、并力西向(朝着,动词)
犹:1、以地事秦,犹(动词,好象)抱薪救火
2、良将犹(副词,还)在
始:1、燕赵之君,始(起初,副词)有远略
2、始(才,副词)速祸焉
终:1、终(终于,副词)继五国迁灭
2、惜其用武而不终(坚持到底,动词)也。
兵:1、斯用兵(军事行动,名词)之效也.
2、非兵(兵器,名词).不利
3、起视四境,而秦兵(军队,名词)又至矣.
得: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获得)城
2、此言得(适宜、得当,符合)之
五、文言句式
1、被动句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洎牧以谗诛
2、判断句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3.省略句
较秦之(受赂)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斩荆棘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
(诸侯)奉之弥繁,(秦国)侵之愈急
4状语后置句:赵尝五战于秦(赵尝于秦五战)
5.定语后置句:苟以天下之大
4《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一、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己〃,止)
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通〃型〃,作榜样)
4.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到)
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
6.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确定语气)
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想通〃诉”,中诉)
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花白)
二、古今异义: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
2、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
3、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4、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地区
5、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三、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
2、以小易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牲畜,大牲畜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⑴吾老(2),以及人之老(2)
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⑴吾幼(2),以及人之幼(2)
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寸:形容词作名词,肥美香甜的食物
】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软暖和的衣服
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权,然后知轻重权,名词作动词,称一称
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
的国家
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7、以一-服八服:使动,使……降服
18、然后从而刑之开IJ:名词作动词,处罚
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
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
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四、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2、将以(之)衅钟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宾语前置
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
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
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
4、牛何之(牛之何)之
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
6、舆薪之不见不见舆薪
7、何以异以何异
8、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主谓倒装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状语后置
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
2、构怨于诸侯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5、树之以桑
五、一词多义
⑴道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道芷阳间行(取道)
行军用兵之道(方法)
得道者多助(道义、道德)
⑵之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
牛何之(动词,往)
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之间,取独)
臣闻之胡敞日(助词,无意义)
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标志词)
⑶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舍之!吾不忍其毂解(放)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建房)
⑷爱:
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
②吴广素爱人(爱护)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
(5)明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词做名词,视力)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贤明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明亮)
5《庖丁解牛》《庄子》
・、通假字
1、若然向然向通“响”
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样
3、批大郤郤通“隙”,空隙
4、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擦拭)
二、古今异义
1、依乎天理(天理占义:机理今义:天然的道理)
2、因其固然(固然古义:牛体本来的结构今义:连词)
3、虽然,每至于族(至于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关系连词)(古义:到今义:连
词)
4、吾见其难为(难为古义:难解今义:使人为难)
5、所见无非牛者(无非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副词,只,不外乎)
6、视为止,行为迟(行为古义:行动因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三、词类活用
1、足之所履(足名作动,踩)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岁,月名作状,每年,每月)
3、而刀刃者无厚(厚形作名,厚度)
4、视为之止(视动作名,目光)
四、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2、技经肯聚之未尝(宾语前置)
3、如土委地(省略句)
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硼(状语后置)
5、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
五、一词多义
会
1、会天大雨(动词,恰逢)
2、会盟而谋弱秦(动词,集会)
3、乃中《经首》之会(名词,节奏)
族
1、族庖月更刀(形容词,一般的)
2、每至于族(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3、士大夫之族(名词,指一类人)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
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作动,灭族)
委
1、如土委地(动词,卸落)
2、曷不委心任去留(动词,顺,随)
3、委身为贾人妇(动词,托付,交托)
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剖开,分解肢体)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惑也(动词,解释,解答)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动词,解决)
4、天下土崩瓦解(动词,涣散,分裂)
5、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消除,免除)
6、好读书,不求甚解(动词,理解,明白)
道
1、臣之所好者道也(名词,天道,自然规律)
2、于是费先王之道(名词,主张,学说)
3、得道多助(名词,道义,正义)
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名作动,取道,经过)
六、重要虚词
为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动词,①解;②作为)
3、视为止,行为迟(都是介词,因为)
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介词,因为)
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给)(动词,制定)
6、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动词,是)(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呢)
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介词,被)
8、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
于
1、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不译)
2、而刀刃若新发于硼(介词,从)
3、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4、虽然,每至于族(介词,至IJ)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介词,比)
6、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被)(介词,向)
7、乃设九宾礼于廷(介词,在)
8、燕王欲结于君(介词,跟)
然
1、善然向然(象声词词尾,……的样子)
2、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3、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
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转折关系连词,但是)
而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表并列)
2、技经肯案之未尝,而况大顿乎(表递进关系)
3、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硼(表转折)
4、提刀而立(表修饰关系)
5、善刀而藏之(表顺承关系)
乎
1、技盖至此乎(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呢)
2、依乎天理(同“于”,引出对象,不译)
3、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同“然”,形容词词尾)
六、成语积累
①游刃有余:现代人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一般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
踌躇满志,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繁:切中,正好击中.肯索,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切中肯蒙是
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⑤批郤导嶷一一批:击;谷跖空隙;嶷:骨节空处。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
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⑥新硼初试一一硼:磨兀石;新硼: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
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亦作“发硼新试”。
⑦庖丁解牛: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
心应手。
⑧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
才。
6《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一)通假字
(“共,,通”供,,,供给)
1,亍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二)古今异义
1.由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有二心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三)一词多义
1.许
许君焦、瑕(答应、允许)
则王许之乎(《齐桓晋文之事》)(认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表示约)
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这样)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处所)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隆中对》)(相信)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期望)
2.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邑)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一首示子侄》)(边邑、边境、边疆)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看不起、轻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普刿论战》)(鄙陋、见识浅)
北蛮夷之鄙人(《荆轲刺秦王》)(粗鄙)
鄙人、鄙见(用以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3.阙
若不阙秦(使……侵损,使……削减)
出见扁鹊于阙中(《史记•扁鹊传》)(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去年米贵阙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通“缺”,缺少,空缺)
4以.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把,拿,介词)
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阙秦以利晋(来,连词)
以乱易整(用,介词)
5.于
以其无礼于晋(对于,介词)
且贰于楚也(对,介词)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对,向,介词)
若士郑而有益于君(对于,介词)
6.之
公从之(代词,指佚之狐)
臣之壮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的)
许之(代词,指到秦营请求秦军退兵这件事)
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行李之往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君之所知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厌之有?(宾前置的标志,不译)
将焉取之(代词,指土地)
唯君图之(代词,指秦国攻打郑国有利于晋国这件事)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代词,指郑国)
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国军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的)
亦去之(代词,指郑国)
7而.
今急而求子(才,表顺承,连词)
夜缰而出(表修饰,连词)
若士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8.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朝济而夕设版焉1于此,在那里)
将焉取之(哪里)
(四)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夜缱而出(在夜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
既东封郑,乂欲肆其西封(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
与郑人盟(结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既东封郑(使……成为边境)
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
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薄弱)
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有二心)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介词“于”结构后置)
若二郑而有益于君(介词“于”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省略句
1.省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夜缱而出
(烛之武)许之
(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成之
2.省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三、文化常识
1.《左传》:我国古代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
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
春秋》,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吾不能早用壬
子: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如孔
子、孟子。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子”特指孔子。
②由于“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因此春秋时期男子取字经常在字前加“子”字,如子路(孔子
的弟子仲由的字)、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公孙侨的字)、子犯(晋文公的舅舅孤偃的字)。
③当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
的封赐,课文中所称“晋侯”“秦伯”中的“侯”“伯”即爵位。
7《鸿门宴》西汉•司马迁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拒守;内,同“纳〃,接纳)
2、要项伯(要,同“邀”,邀请)
3、秋豪不敢有所近(豪,同“毫”)
4、不敢倍德也(倍,同“背”)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嫌隙)
7、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坐,同“座”)
8、拔剑切而喑之(陷,同“啖”,吃)
9、参乘(参,同“骏”)
10、沛公不胜梧杓(梧杓,同“杯勺”)
11、不者(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蜡山以东今义:省名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指小人离间之言今义:详细的说明或叙述
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之事今义:很,十分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省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2)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王:wdng,称王)
(3)亡去不义(义:守信义)
(4)不可不语(语:告诉)
(5)籍吏民(籍:登记)
(6)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示意,使眼色)
(7)刑人如恐不胜(刑:处罚)
(8)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名词作状语
(1)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夜里)
(2)吾得兄事之(兄:像兄弟一样)
(3)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头发上指(上:向上)
(5)四人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6)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
3、形容词作名词
(1)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地方)
4、形容词作动词
(1)素善留侯张良(善:与…友善)
(2)秋豪不敢有所近(近:接近)
5、使动用法
(1)臣活之(活:使…活)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
(3)欲止不内(止:使…止,阻止)
(4)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
(四)一词多义
lo以
(1)具告以事(把)
(2)足以当项王乎/项王未有以应/侧其盾以撞(来)
(3)籍何以至此(凭)
(4)请以剑舞/以身翼蔽沛公(用)
2、为
(1)使子婴为相(任职)
(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替、给)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
(4)军中无以为乐(取)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
(6)何辞为(句末语气词)
(7)为之奈何(对)
(8)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3、之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的)
4、于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向、对)
(2)长于臣(比)
(3)复得见将军于此(在)
5、而
(1)劳苦而功高如此(表并列)
(2)项王按剑而跑(表修饰)
(3)拔剑切而唱之(表承接)
6、然
(1)沛公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不然,籍何以至此(这样)
(3)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而)
7、谢
(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2)乃令张良留谢(辞谢、告别)
8、辞
(1)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推辞)
(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别)
9、故
(1)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
(2)故听之(因此)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故意、恃意)
10、且
(1)且为之奈何(将)
(2)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尚且)
11、幸
(1)妇女无所幸(宠幸、亲近)
(2)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
12o胜
(1)刑人如恐不胜(尽)
(2)沛公不胜梧杓(禁得起)
13.去
(1)相去四十里(距离)
(2)脱身独去(离去,离开)
14.因
(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2)因击沛公于坐/不如因善遇之(趁势、趁机)
15o意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2)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目的)
16.破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攻下)
(2)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17.谨
(1)大行不顾细谨(礼节)
(2)谨诺/谨使臣奉白璧一双(表恭敬的语气词)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省略句
(1)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2)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3)因留沛公与(省略“之”)饮。(4)将军战(省略“于”)河北
3.被动句
(1)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2)吾属今为之虏(为,表被动)
4.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句
(1)客何为者?(何为一-为何)(2)大王来何操?(何操-一操何)
(3)沛公安在?(安在一一在安)(4)籍何以至此?(何以一一以何)
(5)今日之事何如?(何如一一如何)(6)何辞为?(何辞一一辞何)
②状语后置句
(1)具告【以事】(2)因击沛公【于坐】(3)长【于臣】
(六)成语
劳苦功高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8《谏逐客书》秦•李斯
一、通假字
1.遂散六国之从从“通“纵”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内”通“纳”,接纳
3.而陛下说之“说”通“悦”,喜欢
4.河海不择细流“择”通“释”,舍弃
5.藉寇兵而赍盗粮“藉”通“借”
6.说耳目者“说”通“悦”,使……愉悦
二、古今异义
1.至今治强
古义:形容词,安定。今义:动词,治理。
2.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古义:用来……的办法。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三、一词多义
1、举
举地千里攻克、占领
举酒欲饮无管弦拿起、举起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举出、提出
杀人如不能举尽
百里奚举于市任用
2、适
适观而已矣适合、适宜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向晚意不适闲适、舒畅
3、就
故能就其深成就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留,取
草创未就完成
4、拔
拔三川之地攻取
力拔山兮气盖世拔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提拔、选拔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5、施
功施到今延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力口,施加
君子不施其亲同“弛”,动词,遗弃
施民所欲,去民所恶动词,给,给予
6、治
至今治强社会安定
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7、逐
臣闻吏议逐客动词,驱逐
以戈逐子犯动词,追赶,追逐
并逐字而注副词,依次,一个一个
8、并
并国二十动词,兼并,吞并
万物并作副词,一起,一并
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动词,合并
9、制
制鄢、郢动词,控制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名词,规模
因地制宜动词,制定
鸿篇巨制名词,作品
10、让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动词,推辞,拒绝
尧让天下于许由动词,禅让
大礼不辞小让责备
四、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1)而歌呼呜呜快耳者快,使……痛快
(2)却宾客以'也诸侯业,使....成就霸业
(3)强公室强,使……强大
(4)娱心意、说耳目者娱、说:使……愉快,使……愉悦
(5)快意当前快,使……愉快
(6)非秦者去去,使……离开
(7)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虚,使……虚弱,削弱
(8)故能明其德使……彰显
2.名词作状语
(1)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
西、东:名词作状语,在西面、在东面
(2)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
西、北、南:向西、向北、向南
(3)东据成皋之险东,在东面
(4)蚕食诸侯蚕:像蚕吃桑口1一一样
(5)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内、外:名词做状语,在国内、在国外
3.形容词作名词
东据成皋之险险:险要之地,要隘。
4.名词作动词
可宝者多宝:当做宝贝、珍视
5.形容词作动词
而愿忠者众忠:效忠
五、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
1.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
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2.不产于秦
3.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4.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二)省略句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省略句,省略“之”)
(三)定语后置句
1.并国二十(应为“并二十国”)
2.举地千里(应为“举千里地”)
(四)被动句
3.百姓乐用
4.江西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五)判断句
1.《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2.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直秦之声也
3.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4.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六、文化常识
1.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
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2.海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泛指天下。
3.宗室:宗族。特指帝王的宗族,中国古代又称皇族、帝宗、天潢。中国古代也指宗庙。
4.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
名“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法规复习过程中的目标与持续预期试题及答案
- 双方签了同居协议书
- 双人股份合同协议书
- 器官捐献签署协议书
- 2025建筑工程设备租赁合同书协议
- 预算控制中的财务管理试题及答案
- 财务管理知识与实际结合思考试题及答案
- 工程法规考试技巧总结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财务管理考试文献回顾试题及答案
- 个人护理品类管理
-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课件
- 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2002版
- 调压器技术规范
- 学校生均占地面积
- 《康复医学》第四章 常见疾病的康复 第二节 肿瘤康复课件
- 2016年度高考全国3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 SIPOC培训教材学习教案
- 2019年重庆江津小升初数学真题及答案
-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共3页)
- 配电箱系统图
- 电缆井工程量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