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_第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_第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_第3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_第4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

3.通过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事情,受到热爱科学、

热爱祖国的教育,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课件、28页列车时间表每生一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

强的时间观念,在我们的航天事业上更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我们都知道10

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神五的起飞降落,及降落

地点都是很多的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当然了,我们还没有办法参

与这些精密的计算,不过有一些简单的计算我们还是可以进行的,同学们有兴趣

尝试一下吗?

二、自主尝试

课件出示例题。

指名学生读题。

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某某同学的算法和书中红红的算法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

样算的。

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同学们完成的直棒,看来同学们数学学得直不错.真心希望学生们在数学的

海洋里能够如鱼得水。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神五”的一些精彩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

结合“兔博士”的内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作为一个

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试一试

同学们,刚才我们经历了计算经过时间的一个全过程,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更难一点的挑战呢。

学生拿出师给准备好的列车时刻表。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答。

师:同学们了解到这么多信息,想必不会被老师的问题给难住了,请看大屏

幕。

生尝试解决。

师:孩子们,你们真7不起。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T

四、练一练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每个电视台呢都有自己的一个节目单,我们来看一看中央七台的节目单

吧C

师:这个跟我们刚才接触到的不太一样,它只有开始的时间,没有结束的时

间,我们怎么计算它的经过时间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你真聪明,那我们先来计算一下,大风车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生自己完成

师:同学们完成的不错。接下来同学们自己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并且完成。可

以吗?

生自己完成。

交流自己的结果。

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

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引导学生读懂列乍时刻表。

问题提出后,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手进行计算,很快列出具体作息时刻,

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1、数手指计算。2、画时间轴,在轴上数出经过时间。3、

画出模拟钟面,标上睡起时刻再数出经过时间。4、少部分学生笔算。

1.T1次列车是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刻是下午5点。

2.T2次列车是从长和开回北京西的,开车时刻是下午4点36分。

3.向上箭头表示进京,下向箭头表示离京。

4.T1次列车到达郑列的时刻是23点29分。

5.T1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5点01分。

6.T1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7点12分。

7.T2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17点56分。

8.T2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20点04分。

9.T2次列车到达郑列的时刻是1点39分

1.每个节目的结束时间其实就是它后边的节目开始的时间.

2.可是这里边还有广告时间,因此如果我们把每个节目看结束时间看成后

边的节目开始时间的话,旦边是加了广告的时间。所以算出来的节目时间只是大

约的时间。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2-53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引导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计

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的应用;会有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

与时刻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

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八

教学难点:

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时卡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5分)

1、康夫一家和小婿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电话:康夫一家

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婿一家在飞机场等。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婿一家在

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

机票)

2、一天中还有不同的8时吗?生活中怎么来区分两个不同8时而不造成误

会呢?

3、我们平时用的12时计时法,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二、自主学习(10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2页

2、组内交流: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几时?

3、尝试训练:(教科书53页做一做)

连一连

晚上睡觉吃午饭放学啦

15:3012:0021:00

4、学生汇报。

5、教师强调总结: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6、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3页例3

我们是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出发的,列车17时45分正点到达石家庄站。

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

7、小组交流:可以有几种计算方法?

8、学生汇报。

9、尝试训练:春蕾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

出多长时间?

10、教师总结强调: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当然把问题里面的时间都换成

24时表示法之后,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比较简单。

三、自主练习(8分)

1、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掌握24时计时法的有关知识,下面,

我们进行自主练习。

四、当堂检测(13分)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

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完成好的同学还是有红旗奖励哦!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演示和操作,经历探索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的过

程。

2、会计算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具准备;圆行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演示计算。师出示分好并涂色的圆形纸,按教材中的图示进行演示。

2、根据演示过程,写出算式并计算。重点让学生理解分子相加减的道理。

即,“1个1/8加上4个1/8是5个1/8”和“5个1/8减去1个1/8是4个1/8”。

三、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

想的.。

第三题,可采取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来完成。还可以启发学生提出其

他问题,并说出结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四、: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历市场调查、消费、家庭消费情况、与同学交流的全过程。

2、会搜集、记录信息,并进性,能应用掌握得计算技能解决生活中实际的

问题。

3、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劳动的

乐趣和光荣,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

教具准备:

纸、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市场调查:

1、老师出示小黑板,提出做一天家庭小主人的要求,并帮助学生看懂统计

表和要完成的事情:(1)、让学生到菜市场调查,记录各种蔬菜的价钱。(2)、

让学生记下自己买东西花了多少钱,然后填在表中。

2、老师与家长联系,请他们协助搞好这项活动。

二、消费:先让学生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把自己亲手花的钱记录下来。

2、了解家中其他人花的钱,并记录下来。

3、完成“算一算”的要求。如果自己计算问题(2)有困难,可请家长帮

助一起算。

4、写己的实践。

三、课内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当家庭小主人的生活经历、解决的问题、

获得的感受。

二、议一议: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增强做家庭

小主人的自主意识。

三、:交流教法和学法。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5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规律、运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3、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

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教具准备:扣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探索规律。

1、摆扣子。呈现教材上的三组扣子图,师生共同观察,接着提出兔博士的

问题,鼓励学生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在学生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4)组、(5)组是怎样摆的,为什么这样摆。

2、完成统计表,可全班一起做,也可分组做: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然后

父流。

3、全班讨论。先让学生讨论“议一议”的第一个问题,再讨论笫二个问题。

三:探索规律:

参照前面的方式进行。

四、: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与同伴合作,经历运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过程。与

同伴合作

2、会粽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与同伴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八

3、能克服解决问题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与同伴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铺地面问题。

1、引出问题。师生谈话提出凫亮家装修的问题,同时,师出示小黑板,克

亮卧室的长、宽和可选择的瓷砖信息。

2、进行关于铺地面问题的一般讨论。提出“议一议”中的问题,让学生发

表个人的见解,交流自己的经验。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根据本班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不同的

活动方式。方法一,同时给出两个问题,先小组内研究,再小组间交流。

方法二,分别对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即:先提出问题(1),鼓励小组合作

解决(计算方法)。在交流之后,再进行需要钱数的计算。

注:在上述两种方法中,问题(1)是本节课的重点。交流时,要让学生把

计算每种瓷砖•块数的方法都说一说。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讨论。在交流、归纳各种之后,让学生队进行i寸论。

三、: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师: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统计图

的种类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条形统计图。出示P、126统计图

2、问:你有什么想法?(作用、制作方法、和统计表的区别)

3、认识统计图

(1)让学生看刚才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反映的情况都是学生转圈的情况,请

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

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板书(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意义和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比,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

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标题、制图日

期……)

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师: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生:数量的多少。

师:(画出竖轴)垂直射线也可叫做纵轴或Y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人数。

师:(画出X轴)水平射线也可叫做横轴或X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统计的项目,

师生谈话制出条形统计图。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师:这样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更清楚、更形象、更容易比较大小。

小结: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具体,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板书:条形统计图的作用一一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条形统计图?它们的Y轴表示什么?X轴表

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还有哪些数据可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可以怎样设计?(讨论后再回答)

二、自主练习

四、总结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2、这些知识和方法你是怎样学会的?(观察对比、自学课本、合作交流、动

手操作……)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议论、探讨、推测的活动中,经历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过程。

2、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c

3、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具准备: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对“议一议”中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

为下面的探索活动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索:

1、在“议一议”的基础上,提出问题(1),让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教

师要注意巡视和个别指导C

2、让学生交流各组合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如,用什么方法,我们是怎样

做的,结果是多少,以及是怎样算出的等。

3、师生共同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和字母表达式。

4、呈现平均分成100份、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并提出教材中的

问题(2),请各组研究。

5、在交流各组推算方法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

率和字母表达式。

三、议一议:

全班讨论,可利用学生已有的认数、数数经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推

算的。

四: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二题,是本节课内容的变式练习,也是下节课学习的基础。

第三题,让学生不摆,只算。若有的学生直接推算有困难,可先摆、画,再

算。

五、: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8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的多

样化。

2、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能较准确的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我国人口十五亿,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我校有0多人,刘老师大

约40岁等等,这些值都是估算值。

现在丫丫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估算一下,一起看看好吗?

学生读题并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事情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买门票大约要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帮忙估算一下吧!

你还有其它方法吗?(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10X

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9X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10X92=920(元)...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估算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好吗?一定要说清楚你估算的过

程呦!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计算一下,看实际需要多少元?

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比较多,怎样做到合理地进行估

算.

1.小组内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共同算法。

2.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9X92=828(元)

把92看成90只不过少看了两个9,而把9看成10却多看了1个92,所以

92看成90更接近计算结果。

四、实践与应用

1.估算一下:在大桥上观察,1分钟过去了38辆车,大桥上1小时有多少

辆车通过?

2.估算一下这一大约有多少字?

3.小组合作,估计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4一作业:书上45页第2题八

板书设计

估算

(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

10X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

9X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

10X92=920(元)……

实际计算:

9X92=828(元)

教学随笔: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放版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

2、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

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1)题中的两个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是

平均分,哪个不是平均分。指出哪部分表示这个圆的l/2o

―一新血技加:

1、提出(2)题中的活动要求并呈现示意图。师生一起边涂色边读、写分数。

重点让学生理解2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二,2/3里面有2个l/3o

2、提出(3)题中的活动要求,教学仿照(2)进行,也可指导学生自己动

手分、涂色,读写分数。

三、议一议:

先在小组内进行,给每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再进行全班讨论.

四:认识分数:

教师说明什么是分数。以3/4为例,介绍3是分子,4是分母,中间的横线

叫做分数线。然后写出一个分数,让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五、试一试:交流时,给学生表达个性化结果的机会,以便加深对分数意义

的埋解。

六、练一练: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第三题,

完成书上的问题后,再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如,每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两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六、知识窗:介绍有关分数的知识。

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摸球活动中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会选用合适的方法记

录实验结果,认识条形图,初步感受条形图在表达数扼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从中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某些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

的一种有效方法,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红球、黄球若干个,透明和不透明口袋,课件。

学生:质地一样的红球、黄球各3个,四个面上写有1、一个面上写有2、

一个面上写有3的小正方体一个,4枝红铅笔和4枝蓝铅笔(也可用小棒替代)o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师:同学们,在很多游戏之中也会藏着许多的数学奥妙,谁来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谈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

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并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

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到的等可能性。)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摸球游戏好吗?请同学们再袋子里装1个红球,3个

黄球。如果我们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

生:可能摸出红球,有可能摸出黄球,一共有这两种可能。

二、实验操作,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

1、预测

师:在摸球之前,我们先估计一下,在这种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出

后把球再放回口袋里,一共摸10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呢?

学生猜测,并与同桌交流

2、实验

师:你估计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一起把这个实验做完。

⑴提出实验要求:袋子里放3个黄球和1个红球,坐在左边的同学负责摸球,

先搅动•下再闭上眼睛摸1个;坐右边的同学从书上第92页选•种方法作好实验

记录,一共摸10次。完成后,再依照刚才的实验,同桌互换角色,选择另一种

记录方法作好记录。

⑵学生操作,并用不同的记录方法作记录。

⑶四人一小组交流摸球情况。

3、分析

在四人一小组里讨论以下问题:

⑴统计的结果和你的清测差不多吗?

⑵你发现了什么?

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记录?并说说理由。

讨论得出:

⑴涂一个方块作记录后数一数,而涂成条形图不用数,只要看旁边的数就好

了,因此涂成条形图的记录方法比较好。

⑵因为袋中黄球有3个,红球只有1个,所以每次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而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所以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一些,摸到红球的次数少一些。说

明在这种情况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过程,给学

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

数学体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再次实践,加深理解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⑴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⑵进行抛小正方体的实验,同桌作好记录,然后角色互换。

⑶讨论交流: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

况吗?

(设计意图:在多样的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再次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⑴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⑵同桌讨论;根据题目中两个不同的要求,各应该怎样装铅笔。

⑶在班内交流先后不同的装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装。

四、返回生活,内化提高

1、师:苏果超市,发了1000张奖券,其中设:

一等奖:1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50名

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抽奖,大家预测一下得奖的可能性大不大?如果得奖,

得到哪种奖项的可能性大?哪种奖项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2、问:联系身边的生活想一想,哪些地方要用到可能性大小的预测?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