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_第1页
第24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_第2页
第24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_第3页
第24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_第4页
第24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及

中古时期的世界INNOVATIVEDESIGN【构建·通史时序】【提炼·线索特征】古代世界文明分为早期多元文明的产生与发展(5世纪以前)和中古时期(5—15世纪)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1)政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国家和文字的出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早期文明分散在大河流域,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一些地区性帝国先后崛起并扩展。各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古代世界呈现出多元面貌: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权、城市自治和教权并存,拜占庭和俄罗斯两大帝国得以发展。在亚洲,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先后兴起;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学习唐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在西非,以加纳、马里和桑海为代表的古国先后兴起。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则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代表。(2)经济:农业的出现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使人类有条件从事各种物质文化创造活动。随着农业的发展、工具的改进和生产经验的积累,手工业在西欧、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有显著的发展。人类社会商业贸易、交通发展、货币等促进了商贸活动的扩展,欧亚帝国工商业发达,商贸频繁,丝绸之路、阿拉伯商人对东西方经济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西欧封建庄园盛行,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亚欧帝国的工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贸往来频繁。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但经济总体落后。(3)文化:古代文化异彩纷呈。古代西亚、古埃及、古印度文化颇具特色,深刻影响了周边区域;阿拉伯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东亚、东南亚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古代非洲和印第安文化独立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文明在数学、历法、医学和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发展成就。第24讲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程标准重要考点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3.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1.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条件、标志2.各文明古国发展条件、成就、特点及影响3.古代文明扩展和交流的方式及原因4.古代世界性帝国的统治整合教材夯实必备知识命题探究提升关键能力随堂演练热考命题对接课时精练目录整合教材夯实必备知识学什么1知识点一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1.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小麦水稻手工业早期城市2.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1)阶级和奴隶制的出现①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__________→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两大阶级。②部落战争→被征服者成为奴隶→奴隶制形成。(2)国家形成: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__________,国家开始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3)文字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剩余产品强制机关3.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两河流域国家形成①公元前_______年左右,产生最初的文明②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③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__________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文明成就①《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②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③《____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④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3500汉谟拉比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2)尼罗河文明国家形成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②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______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文明成就①__________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②埃及人制定世界上第一部________③________的建造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④________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法老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3)古代印度文明①种姓制度内容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________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______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首陀罗为前三个等级服务;“贱民”是社会的最底层基础__________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刹帝利吠舍婆罗门教②文化成就宗教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文学《____________》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数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摩诃婆罗多(4)古代希腊文明城邦兴起①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②特征:__________,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城邦体制①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__________的代表②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__________的典型文化成就①文学: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②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③哲学:__________、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小国寡民寡头政治民主政治史学之父修昔底德苏格拉底必背——重要结论①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②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读思学用必知——易错易混①人类最初的文明受制于不同地区的时空条件,越是文明初期,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越大,但自然地理环境并不是决定性因素。②古希腊公民是城邦居民中一种具有特殊身份的团体。一般来说,只有纯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才能成为本邦公民。居民的范围则要大得多,它还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妇女、未成年人等。必考——核心概念①《汉谟拉比法典》:又名“石柱法”,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②种姓制度: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它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规定,且世代相袭。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必练——教材边角①阅读教材P2“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图片,分析该壁画的史料价值。提示壁画绘制于5000—6000年前,反映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情景,是研究古代人类文明演进的一手史料。②观察教材P3“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从地理位置上看,世界古代文明呈现什么特点?提示都位于沿河或者沿海地区。③阅读教材P5“学思之窗”,这段话表达了法老怎样的地位?提示法老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称;法老是绝对的专制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法老是众神在人间的代表,法老的意志就是法律。④阅读教材P6“史料阅读”: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寡头政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提示民主政治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政体;而寡头政治是少数人掌权的政体。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1.古代文明的扩展 (1)概况

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等文明古希腊文明条件社会分工较发达、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较完备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方式__________移民武力扩张

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等文明古希腊文明表现①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__________②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③______统一了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①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②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两河流域亚述(2)影响: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2.古代世界的帝国(1)波斯帝国①崛起:公元前6世纪,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②统治中央实行__________制度,国王是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地方地方实行________,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制约和监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君主专制行省制③衰亡: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马其顿灭亡。(2)亚历山大帝国①建立: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帝国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②统治中央继承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宣布__________,集政治、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__________波斯帝国君权神授希腊文化(3)罗马帝国①兴衰兴起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扩张首先征服意大利,后征服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形成地跨________三大洲的国家,1—2世纪空前繁荣衰落4世纪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____________灭亡欧亚非西罗马帝国②宗教:1世纪基督教产生,4世纪末________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基督教3.古代文明的交流趋势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表现农耕技术西亚的__________,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神话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雕塑艺术希腊雕塑艺术,特别是______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文字____________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中外交往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通过__________,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农耕技术人像腓尼基字母丝绸之路必背——重要结论①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了扩张的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促使波斯等帝国兴起,帝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区域。②古代世界各地区的经贸往来,以及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读思学用必考——核心概念希腊化时代:“希腊化”一词的含义是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的扩展。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必练•教材边角①阅读教材P9“学思之窗”和“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古希腊人的殖民扩张有什么特点?提示以移民方式扩展;沿航海通道向地中海、黑海周边殖民;殖民的范围广;建立众多的城邦国家。②“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摘自教材P9“史料阅读”)材料的核心主旨是什么?提示突出了波斯国王作为专制君主的地位。③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记载:“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摘自教材P11)这反映了罗马帝国当时的什么历史现象?提示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④观察教材P12“古代希腊和埃及的雕塑”,两者在发式、表情和站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这说明了什么?提示不同地区间存在着文明的交流。命题探究提升关键能力考什么2主题一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3年12考]主题二古代文明的扩展与交流[3年7考]主题一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3年12考]高考对本主题的考查频度高,多利用文献资料、人物案例、地图、社会现象等设计试题情境,考查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考点三年考情创新示例2026高考命题预测古代农业的发展2022·山东卷:以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为视角,考查古代世界农业的成就(1)热考主题:早期文明的成就和特征(2)角度预测:创设多种情境,考查上古世界各文明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古代两河流域文明2024·北京卷:以大量泥版书信的记载为视角,考查古代巴比伦的社会特点古代埃及文明2023·天津卷,考查古代埃及的政治特点古代印度文明2023·浙江卷:以印度史诗的内容为视角,考查印度的文化古代希腊文明2022·湖南卷:以发放工资为视角,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视角名家说史——人类文明的产生史料一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发展,还导致了父权制确立,氏族制度瓦解,加速了阶级的形成,为文明到来开拓了道路。而且,也为后来的剥削制度奠定了最早的基础。——摘编自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史料二社会上出现了穷人和富人、奴隶和奴隶主之后,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他们手中的货币和其他财富,维持他们的特权地位,镇压被剥削者的反抗,便设立了各种强制机关,如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从此,古老的氏族制度完全解体,国家产生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摘编自《世界史话》思考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明产生的前提。提示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推动了社会分工,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人类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2)根据史料二,指出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为什么说“国家产生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提示基本标志:国家的形成。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奴隶和奴隶主之后,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设立,国家形成,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视角史料证史——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史料一埃及文明反映了埃及人及其自然环境所独有的特点,因而有它自己的特色。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且又水势平缓,从而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史料二如果自由民毁损任何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毁其眼睛。(第196条)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第203条,第205条)——摘编自《汉谟拉比法典》史料三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每个种姓成员一般只能在本种姓内寻找配偶,各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违者将沦落为最卑下的贱民。——摘编自《摩奴法典》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2)根据史料二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3)根据史料三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提示(1)成为埃及统一的纽带;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埃及的历法;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2)第一则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第二则反映了法典的阶级属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3)特点:严格的社会等级区分,职业世代相传,实行种姓内婚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1.唯物史观——国家形成的原因(1)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国家形成的根本原因,农业的出现使产品出现了剩余,可以供养脱离生产的国家管理者和保卫者。(2)政治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差距扩大,阶级和阶级对抗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协调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冲突是国家的重要职能。(3)兴修水利:在最早的亚非文明古国中,农业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兴修水利特别是兴修大型水利工程,需要调集广大区域内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使建立统一的国家成为历史的必然。(4)抵御外敌: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不断,组建强大的部落联盟、在对外战争中获胜就成为国家形成的现实原因。2.唯物史观——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特征的原因维度阐释生产方式(1)生产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2)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3)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形成了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以畜牧业见长的游牧民族则形成杀伐奔袭的特点地理环境(1)在世界上古时期,生产力相对落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2)人类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边,利用冲积平原的有利条件进行农业生产(3)希腊港湾众多对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及海外贸易有很大的影响维度阐释周边环境(1)西亚文明处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希腊文明的交汇处,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文明的稳定,朝代更替频繁(2)中国、古代印度文明周边压力较小,外部压力较轻,文明相对稳定宗教思想宗教思想是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也反过来深化了文明的多样性。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儒家思想、罗马帝国的基督教等都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题二古代文明的扩展与交流[3年7考]高考对本主题的考查频度高,多利用文献资料、地图、图表等形式,考查主要帝国的社会发展特点以及文明之间的交流。考点三年考情创新示例2026高考命题预测波斯帝国2024·新课标卷:以契约记载为视角,考查波斯帝国的经济(1)热考主题:古代世界性大帝国的统治特点、古代文明交流的途径及影响(2)角度预测:①创设多种情境,考查古代世界帝国的成就②多情境、多角度考查古代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亚历山大帝国2023·广东卷:以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图为视角,考查帝国的影响罗马帝国2024·湖北卷:以禁卫军待遇切入,考查罗马帝国的统治文明的交流2023·山东卷:以古罗马建筑为视角,考查古代文明的交流视角史料证史——古代世界帝国的治理史料一登基之后,大流士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和时间,将波斯帝国的疆域系统地划分为界限分明的行省。当时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20个行省,每个行省任命一个总督,并对总督进行编号……另外,大流士还明确规定了各个行省应该缴纳的贡赋数量和方式,并按照地区土壤的肥沃程度与物产种类的多少来调整贡赋。……有些行省需要缴纳金币,有些行省需要缴纳银币,后还有一些行省则缴纳当地的特产。——[美]雅各布·阿伯特《大流士大帝:制度创新与波斯帝国统一》史料二面对疆域广大的帝国,亚历山大尚来不及对原有的统治机构进行认真的改造,基本沿袭了波斯的统治方法。他袭用东方专制政体,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进行统治。为缓和民族矛盾,他启用部分波斯人和当地的上层分子,让他们充任政府官吏,并实行民族交融政策,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以扩大统治基础。——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思考

(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波斯帝国大流士治理国家的特点及影响。提示特点: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地方设置行省及总督进行治理,对总督进行监督管理;建起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实行因地制宜的税收政策。影响: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和治理,巩固了帝国的统治。(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亚历山大治理国家的特点。提示既沿袭原有的统治模式,又采取灵活的政治手段。视角史料证史——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史料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往,但和平交往并非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摘编自《世界历史》(华东师大版)思考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提示和平交往:如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征服战争:如亚历山大征服战争。史料实证——世界古代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1)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和交往的基本形式,和平的经贸往来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2)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形成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3)军事征服:客观上能够加快文明的传播速度。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交流和交往。(4)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将更加便捷。例如,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随堂演练热考命题对接练什么31.[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4“历史纵横”改编]考古发现苏美尔人的一块石碑上雕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在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表明,当时(

) A.两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B.政教合一的国家产生 C.希腊文明缺乏文献的记载

D.民众深受统治者压迫【练•教材改编题】解析根据“统治者”“宗教仪式”“奉献产品的民众”等信息可知,当时的苏美尔人中出现了等级层次和类似宗教、赋税等内容,说明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进入了文明时代,故选A项;政教合一的国家体现在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有宗教仪式不代表政教合一,排除B项;石碑上的内容属于文献记载,排除C项;民众受统治者压迫要从阶级矛盾方面体现,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答案A2.[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5“历史纵横”改编]古代希伯来人有大洪水毁灭几乎所有人类,仅留下诺亚一家的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故事……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 A.洪水传说的故事应该源自两河流域 B.古代世界各地区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 C.古代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非常密切 D.古代希腊的洪水故事继承自古希伯来解析据所学可知,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结合题干中“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最早的版本”,可知题干所述史实可以说明洪水传说的故事应该源自两河流域,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生产力低下的限制,古代世界各地区之间并没有实现“直接”的联系,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古代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排除C项;据题干可知,“古代希伯来人有……的传说”与“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故事”二者之间是平行关系,而不是前后“继承”关系,排除D项。答案A3.[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5“学思之窗”改编]古埃及的历史铭文记载: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这些记载表明,古埃及(

) A.已经具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B.是政教合一的古老帝国 C.王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D.重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解析根据材料,法老作为王权代表,被视为神灵和法律来源,并能代表威令、认知和正义,可见古埃及的王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埃及法律体系的完备,排除A项;政教合一是指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的政治制度,材料只说法老被视为神,没有提到宗教在古埃及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铭文无法体现出古埃及重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排除D项。答案C4.[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6“史料阅读”改编]亚里士多德说:“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这两种政体的共同点是(

) A.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

B.把妇女和奴隶排除在外 C.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上

D.成为西方民主政治滥觞解析据材料“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富人执掌着政权”可知,希腊城邦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虽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但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故两种政体都将妇女和奴隶排除在外,故选B项。答案B5.[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9“史料阅读”改编]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据此可知波斯帝国(

) A.否定国王的权力是来自于神

B.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强大的帝国 C.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D.国王是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答案

D1.(2024·安徽高考,10)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罗列统治者形象、名字和头衔的文献。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新王国(公元前1550—前1069年)时期,王表形制臻于成熟。据此可知,古代埃及王表(

) A.说明了象形文字的缘起

B.融合了宗教与王权的观念 C.呈现了埃及神庙的兴衰

D.展示了分裂与统一的场景【练•高考真题】解析古代埃及王表的内容体现了古代埃及王权的强大,而刻画代表神的形象体现了对统治的神化,说明古代埃及王表融合了宗教与王权的观念,故选B项。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但与材料中古代埃及王表的内容与发展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材料论及的是古代埃及王表形制的发展,未涉及神庙的兴衰和国家分裂与统一,排除C、D项。答案B2.(2024·黑、吉、辽高考,12)古姆诺帕里亚节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是斯巴达城邦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创设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最炎热的7月举行,历时数天。这期间,人们吟唱颂歌以纪念众神和斯巴达英雄,还举行少年和成人的体育表演。据此可知,该节庆有助于斯巴达(

) A.维护民主政治稳定

B.繁荣城邦经济 C.凝聚城邦公民意志

D.形成多神崇拜解析由材料可知,古姆诺帕里亚节是一个全民性节日,该节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战争胜利,通过吟唱颂歌和体育表演等活动,人们可以共同回忆历史、赞美英雄,从而增强城邦公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故C项正确。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代表,并未实行民主政治,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这个节日与城邦经济繁荣的关联,且该节日主要是纪念战争胜利,B项错误。材料虽然提到了人们会吟唱颂歌以纪念众神,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节日有助于形成多神崇拜,D项过度推理,排除。答案C3.(2023·重庆高考,10)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步典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中段条文称,信众“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该条文旨在(

) A.巩固婆罗门教地位

B.革新教育体制 C.打破种姓制度隔阂

D.宣扬法律权威解析据材料可知,信众如欲获得最后的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意为知识)的婆罗门那里”,而是要向负责文化教育的僧侣贵族——婆罗门学习,该条文要求信徒遵奉婆罗门和高种姓群体,有利于巩固婆罗门教地位,A项正确;该条文旨在巩固婆罗门教地位,并没有革新教育体制,排除B项;该条文维护了种姓制度,并没有打破种姓制度隔阂,排除C项;该条文旨在巩固婆罗门教地位,“宣扬法律权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4.(2024·广东高考,12)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秦汉王朝、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为加强统治,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采取诸如颁布法律、改革币制、修建道路等措施。这反映出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

) A.互鉴性

B.同源性

C.同步性

D.统一性解析据材料可知,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秦汉王朝、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虽然在兴起时间、地理空间上不同,但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并通过颁布法律、改革币制等措施强化统治,这反映了人类文明演进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或统一性,故D项正确;“互鉴性”指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美洲的印加帝国因其地理位置,发展独立性更高,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A项错误;“同源性”指文明产生的源头相同,材料中的四个帝国文明起源并不同,B项错误;“同步性”指不同文明在同一时间采取了相同的措施,材料中的四个帝国并非在同一时间兴起,也并非在同一时间实行君主专制制度,C项错误。答案D课时精练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5·山东德州高三联考)公元前3千纪,经营农业的苏美尔人对牧群、所需饲料及种子的数量等所有细节进行记账,记账时以图形符号的形式刻在泥板上,烘干保存。不久,这种图形符号以统一的形式被固定下来,形成了楔形文字。这说明楔形文字(

) A.体现了苏美尔人的审美

B.源于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C.完整记录了苏美尔文明

D.在两河流域被广泛使用解析据材料“苏美尔人对牧群、所需饲料及种子的数量等所有细节进行记账”“记账时以图形符号的形式刻在泥板上”可知,因为农业发展的需要,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选B项。答案B2.(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11)约公元前5000年,埃及拉姆拉山丘生活着一个混合了地中海与撒哈拉以南人种的族群。他们有花岗岩工具、陶质烘烤用具和碗盘,有用兽骨做成的配饰,以及女性佩戴的用云母片岩制成的罗非鱼式样的首饰。这可用于佐证当时埃及(

) A.物质文化丰富多样

B.同苏美尔文明交流频繁 C.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D.即将进入母系氏族社会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族群生活中使用花岗岩工具、陶质器具、兽骨配饰、首饰等,可以看出当时埃及的物质文化丰富多样,故选A项。答案A3.(2025·湖南长沙高三测试)在早王朝时期,埃及人就一直被灌输法老具有神性的理念,但其生死取决于他能否维护秩序,任何失序现象都会被视为法老已丧失众神支持的征兆。为了应对这一状况,法老(

) A.削弱了神权在埃及的影响力 B.建立了专业行政官僚队伍 C.修建了金字塔凝聚国民认同 D.强化了对自身的道德要求解析据材料可知,法老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必须要维持国家秩序,这要求法老有一支专业的官僚队伍辅佐其进行统治,故选B项;神权在埃及拥有极高的地位,“埃及人就一直被灌输法老具有神性的理念”说明法老并没有削弱神权的影响力,排除A项;修建金字塔是服务于法老对死后继续统治的念想,并不是为了凝聚国民对其统治的认同,排除C项;道德要求对于领导者来说非常重要,但在古埃及这样的专制社会中,它并不总是足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法老的统治地位更多是基于其神性、权力和财富,而不是仅仅基于其道德行为,排除D项。答案B4.(2025·山东淄博调研)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这表明(

) A.物种出现全球交流

B.地理环境影响棉花种植 C.古代文明多源发展

D.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印度、考古学家在秘鲁和埃及都发现了古代种植棉花的情景,这表明古代文明多源发展,故选C项;“物种出现全球交流”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项;“地理环境影响棉花种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答案C5.(2024·云南师大附中模拟)在希腊和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中国古代有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但与上述神话差异很大。这说明,世界古代早期文明具有(

) A.相似性和多元性

B.继承性和连续性 C.共融性和互补性

D.广泛性和时代性解析据材料“在希腊和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中国古代有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但与上述神话差异很大”,可知世界古代早期文明在洪水传说相关方面具有相似性,但是具体原因和过程又具有差异性,故选A项。答案A6.(2025·安徽合肥调研)《吉尔伽美什》中这样描述:“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由此可知,两河流域(

) A.工人待遇丰厚

B.酿酒工艺世界领先 C.农耕文明发达

D.艺术形式丰富多样解析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酿酒业发达,在古代,酒类的酿造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粮食作物或者葡萄,因此可以说明当地农耕文明发达,故选C项;《吉尔伽美什》属于文学作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且给工人喝酒不能说明工人待遇丰厚,排除A项;材料中未对比其他地区,不能说明酿酒工艺世界领先,排除B项;材料中只涉及史诗这一种文学体裁,不能说明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排除D项。答案C7.(2025·河南洛阳模拟)以雅典城邦确立和早期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神话传说,构成了雅典人城邦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记忆传承的过程中,雅典的节日承担了载体功能,节日将这些神话仪式化、符号化,反复在节日活动中出现。雅典历史记忆的构建旨在(

) A.丰富精神生活

B.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 C.强化城邦认同

D.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解析据题干可知,雅典节日将以雅典城邦确立和早期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神话传说“仪式化”“符号化”,这有利于增强城邦公民的凝聚力,从而强化城邦认同,故选C项;雅典节日能够丰富雅典人的精神生活,但是这并不是其根本目的,排除A项;据题干可知,雅典节日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传承其城邦文化,以增强公民的城邦认同意识,与“公序良俗”无关,排除B项;雅典节日能够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但是这并不是其根本目的,排除D项。答案C8.(2025·河北衡水模拟)古埃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拥有自己的文字。但自公元前3世纪起,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等先后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法定语言,古埃及文字一度成为无法释读的死文字。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

) A.古埃及文字书写不便

B.古代帝国的扩张 C.埃及文化的开放包容

D.亚非商路的变迁解析公元前3世纪起,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等先后成为古埃及的法定语言,是由于埃及先后被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征服,而这些帝国推行自己的语言作为法定语言,所以原因是古代帝国在埃及的扩张,故选B项;古埃及文字是适应埃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创立的,如果书写不便就不会流传下来,所以其不被重视不是由于书写不便,排除A项;埃及文化开放包容的话,不会在允许外国的语言文字推行的同时,放弃自己的文字,C项的说法不符合逻辑,排除;古代亚非之间的商路并没有变迁,且其变迁也不会影响到拉丁语和希腊语等欧洲语言进入埃及,排除D项。答案B9.(2025·安徽县中联盟高三测试)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之后,前往阿蒙神庙祭拜太阳神,并为女神伊西斯建庙;在征服巴比伦后,下令重建被波斯人毁掉的神庙,并亲自祭祀巴比伦城的守护神。这有助于(

) A.各民族间矛盾的消弭

B.维系封建统治秩序 C.希腊文化的广泛传播

D.形成多元文化格局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后祭拜太阳神,为女神伊西斯建庙,征服巴比伦后,重建神庙,祭祀巴比伦城的守护神,这反映了亚历山大对被征服地区宗教文化的尊重,有利于当地民众的认同,加强民族间宗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形成多元文化格局,故选D项。答案D10.(2025·江苏南通模拟)下图为古代世界的帝国扩张示意图,在该帝国统治下(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B.建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C.罗马法体系推动社会发展

D.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解析据图片中扩张的方向,可知该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主要扩张方向是中亚、中东和埃及,符合波斯帝国的特点,建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故选B项;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使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排除A项;罗马法体系是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逐渐完善的,排除C项;拜占庭文化主要覆盖环地中海东部地区,材料中的帝国主要疆域集中于西亚和中东地区,排除D项。答案B11.(2025·山东淄博模拟)如图为公元1世纪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像。其特色是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这类佛像的造像风格可用于佐证(

)A.亚历山大远征带来的文化融合B.阿拉伯帝国在交流中的桥梁作用C.希腊城邦海外殖民产生的影响D.印度地区佛教出现了世俗化倾向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世纪印度地区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像带有希腊文化元素,说明其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而亚历山大远征促进了希腊文化向东传播,因此这类佛像的造像风格可用于佐证亚历山大远征带来的文化融合,故选A项;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等,这与材料描述不符合,排除B项;希腊城邦海外殖民活动和海外贸易,使古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环境,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思想观念,这一切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建立,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C项;佛教世俗化是指将佛教信仰从神圣化的状态转变为与现实社会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状态,这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答案A12.(2024·广东东莞模拟)亚历山大远征后,留下很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位于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就是其中之一。如图所示是该城出土的二神驾车图像饰板,银质鎏金,饰板图案有小亚细亚的自然女神西布莉、希腊胜利女神尼姬,两神共坐由一头狮子拉着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样式的战车。这反映了亚历山大远征(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联系B.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C.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D.推动了希腊文化向东方转移解析据材料“图案有小亚细亚……希腊……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样式的战车”可知,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出土的二神驾车图像饰板既有东方文化因素又有西方文化因素,所以,它是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流的结果,故选C项;世界之间的联系建立是在新航路开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材料通过对二神驾车图像说明亚历山大远征带来的文化交流,而非强调其对物质财富的掠夺,排除B项;由“图案有小亚细亚……希腊……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样式的战车”可知,既有希腊文化向东方传播,同时也有东方其他地区文化的传播,所以,仅仅强调希腊文化向东方转移具有片面性,排除D项。答案C13.(2025·河北保定模拟)在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史前考古层,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件极具价值的考古文物,一个是泥钉,另一个是抛光的圆锥体,它们都与埃及史前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这表明(

) A.不同文明区域间有一定交流

B.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 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埃及文明

D.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解析据材料“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可得出埃及地区与两河流域两地区之间存在一定交流,故选A项;埃及地区与两河流域存在交流,不代表“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B项过于夸大,排除;仅从材料中抛光的圆锥体这一考古文物,无法判定文明的早晚,排除C项;没有跟其他地区进行对比,所以无法确定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排除D项。答案A14.(2024·浙江杭州模拟)《剑桥古代史》主编伯里认为:“西方文明的根源不能到西欧和北欧的凯尔特人和森林中去寻找,而要到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寻根。”该主张(

) A.否定了希腊文明作为欧洲文化源头的历史观点 B.强调西方文明是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产物 C.可以在冶铁技术和雕塑艺术方面找到史实依据 D.是对20世纪以来西方中心论思想的根本突破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古埃及的雕塑艺术传入了希腊,影响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发展,古代西亚的神话和冶铁技术也传入了古希腊,促进了古希腊社会的发展,而古希腊罗马是近代欧洲文明的源头,所以伯里认为西方文明的源头要去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寻找,故选C项;欧洲文化的源头始终是古希腊罗马,只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古埃及和西亚文明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和冶铁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并不能代表西方所有文明都来自这两个地方,排除B项;20世纪以来西方中心论思想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的基础上,归根究底是西方资本主义综合实力的体现,材料并未直面否定相关问题,排除D项。答案C15.(2025·广东江门调研)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修建了连接尼罗河与红海的运河,记载此事的铭文写道:“我(大流士一世)命令在流经埃及的尼罗河至通往波斯的大海之间修建这条运河,这条运河后来完全按照我的命令挖成了。船只经由这条运河可以由埃及到达波斯,一如我原来所想。”据此可推知,大流士一世的主要目的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