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与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如图,已知线段M=acm,点C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
ADCEB
(1)求DE的长(用含。的式子来表示);
⑵若AB=12cm,AD=2,求CE的长.
2.按下列要求完成回图和计算:
,",,h,,,■,,
ADCEB
(I)(2)四图
⑴已知线段。和从求作线段。加,使。(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⑵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
若:①点C恰好是AB中点,则DE=cm,
②AC=4cm,求DE的长.
3.已知线段AB=6em,点C是线段班延长线上一个动点,。是线段BC的中点.
CADB
IIII
⑴如图,若AC=4cm,求线段AD的长;
(2)若AC的长逐渐增大,则AD的长的变化趋势是;
①变小;②变大;③先变大,后变小;④先变小,后变大.
(3)若W=2cm,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图形并求线段AC的长.
4.如图,点。为数轴上的原点,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a,b满足|a-10|+9-40)2=0.
~~6A~~bAB~*
备用图
(1)若动点尸从点。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同时动点。从点B出发以V个
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数轴负方向匀速运动,经过8秒时,PQ=16.求V的值.
(2)若动点尸从。点出发,以|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同时动点。从点B出发以同样速
度沿数轴负方向匀速运动,当P点运动到线段的上,分别取。户、2B的中点E、F,若网写产是定值(其
中加,〃为常数),试求机与〃的等量关系;
⑶若无是数轴上的任意数,代数式国+5-2|+乐-3|++-4|的最小值为的其在数轴上对应点记为点C,动点尸
从点O出发向点B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动点。从点B出发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点O运动,
动点M从点C出发以5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点8运动,经过多少秒点M是户。的中点.
5.在数轴上,如果A点表示的数记为〃,点B表示的数记为6,则A、B两点间的距离可以记作或WT.我
们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用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如图,在数轴
上,点A,0,B表示的数为T0,0,12.
।।i»i_________I_________i>
AOBAOB
备用图
(1)直接与出结果,OA=_,AB=_.
(2)设点尸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
①若点P为线段AS的中点,则工=一
②若点P为线段加上的一个动点,则卜+叫+卬⑵的化简结果是
(3)动点M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在A、B之间向右运动,同时动点N从8出发,以每秒4
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在A、B之间往返运动,当点V运动到8时,〃和N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f秒,
是否存在f值,使得O"=ON?若存在,请直接写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
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I(H
(图①)
II
AB
(图②)
(1)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
(2)若4?=18,BC:AB=2:3,判断点C是否为线段AB的巧点,并说明理由;
【解决问题】
(3)如图②,已知4J=18.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从点
8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班向点A匀速移动,点P、。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
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⑸.当f为何值时,A、P、。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
说明理由.
7.如图,点尸是线段加上一点,且满足=点C,。分别在线段相,BP上.
IIIII
ACPDB
⑴若PD=2AC,探究线段B。,PC的数量关系;
(2)若点。是直线AB上一动点,且AQ-BQ=PQ,求登的值;
(3)若E是线段CD上的一个动点,点M,N分别是AE,PE的中点,以下两个结论:
①/W-PN的值不变,②愕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8.【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C和E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
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4?的“巧点”.
(1)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
(2)若AB=12cm,点C是线段AB的巧点,则AC最长为cm;
【解决问题】
(3)如图②,已知AB=12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4B向点B匀速移动;点。从点B出发,以Icm/s
试卷第2页,共4页
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小).当
f为何值时,尸为A、。的巧点?说明理由.
ACB
图①
AB
图②
।
AB
图②备用图
।__।
图②备用图
9.如图,在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已知AB=20,BC=80,点N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向点C运
动.当其中一动点到达C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N速度为每秒
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秒.
1ABC
(1)用含,的式子表示线段3的长度为;
(2)当r为何值时,M,N两点重合?
(3)若点p为AM中点,点。为BN中点.问:是否存在时间,,使也长度为5?若存在,请说明理由.
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
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
BOA
'0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尸表示的数(用含f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尸、。同时出发,问点尸运动
多少秒时追上点Q?
(3)若M为"的中点,N为网的中点:点尸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
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N的长.
11.如图,数轴上的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b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c满足|。+3阵-5|=0.
4目g、
(l)a=,b=,c=.
(2)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则申+PB+PC的最小值为,此时点尸表示的数为.
(3)若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
秒2个单位长度和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若点A与点8之间的距离表示为4B,
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则筋=,BC=.(用含f的代数式表示)
(4)3BC-AB的值是否随着f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12.如图,数轴上点A,B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6,3,点尸是射线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M
是线段转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
AB
____IIII>
-^6013~~
AB
i111A
-6013
备用图
(1)若点尸表示的有理数是0,那么MN的长为;若点尸表示的有理数是6,那么的长为
(2)点尸在射线AB上运动(不与点A,8重合)的过程中,MN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不改变,请写出求政V的
长的过程;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13.已知。、人满足(〃-以+|向+6|=0,c=2a+3b,且有理数〃、b、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B、C.
------------1---------------►------------1►
0--------------------0
备用图
⑴则a=____,b=____,c=___;
⑵点。是数轴上A点右侧一动点,点E、点厂分别为CD、曲中点,当点。运动时,线段所的长度是否发生变
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其值.
14.数轴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请解决下面与数轴相关的问题.
ABAB
III»III»
-30120
备用图
(1)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12,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钻=_,线段AB的中点表
示的数为一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得k+5|+k-2|=9成立,这样的整数是」
(2)在点A表示的数为-3,点8表示的数为12的条件下,若点尸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点。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f秒C>0).求
当f为何值时,P,。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
(3)若点A表示的数T,点8与点A的距离是10,且点B在点A的右侧,动点P、。同时从A、B出发沿数轴
正方向运动,点尸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是每秒5个单位长度,求运动几秒后,8、尸、Q
三点中,有一点恰好是另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请写出必要的求解过程).
15.如图,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3和9,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
轴向右匀速运动.
AB
-30
(1)当点尸到点4的距离与点P到点B的距离相等时,点尸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2)另一个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求点尸
运动多长时间追上点R?
(3)若Af为AP的中点,N为防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
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肱v的长度.
试卷第4页,共4页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与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⑴gacm
(2)4cm
【分析】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意义,线段的和差计算,熟练运用相关的性质认真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线段中点的意义得到AC=2CD,BC=2CE,再由线段和差得到4?=2CE+2cD,即=即可求解;
(2)由(1)可知DE=gAE=6cm,而DE=CD+CE=M>+CE,则CE=DE-AD,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1)解::点D是AC的中点
AC=2CD,
:点E是BC的中点,
BC=2CE,
AB=AC+BCf
AB=2CE+2CD,
AB=2DEf
DE=—AB=—“cm•
22'
(2)解:由(1)可知。E=gA3=6cm,
而r>£=CD+CE=AD+CE,
CE=DE—AD,
CE=6—2=4cm.
2.⑴见解析
(2)①6;②6cm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尺规作图,线段的和差计算,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作图即可;
(2)①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AGBC的长,进而得到CD,CE的长即可得到答案;②先求出BC的长,再由线段
中点的定义得到CD,CE的长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解:如图所示,线段加即为所求;
士
。,——)~~
(2)解;①:M=12cm,点C恰好是AB中点,
AC=BC=-AB=6cm,
2
・・•点。、E分别是AC和g的中点,
/.CD=-AC=3cm,CE=-BC=3cm,
22
DE-CD+CE-6cm;
(2)AB=12cm,AC=4cm,
答案第1页,共16页
BC=AB-AC=8cm,
点£>、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
CD=iAC=2cm.CE=—BC=4cm,
22
DE=CD+CE-6cm.
3.⑴线段AD的长为1cm
⑵④
⑶画图见解析,AC的长为2cm或10cm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线段中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根据题意进
行分类讨论.
(1)先根据题意求出BC的长度,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将5的长度表示出来,即可进行解答;
(3)分两种情况画出图形,讨论即可:当点D在AB上时,当点D在班延长线上时.
【详解】(1)解:AB=6cm,AC=4cm,
•*.BC=AB+AC=6+4=10cm,
•・•。是的中点,
CD=-BC=-xl0=5cm
22
AD=CD-AC=5-4=lcm
・,・线段的>的长为1cm;
(2)解::随着AC的变长,。越来越靠近点A,当AC=AB是点。与A重合,然后点。离点A越来越远,
故选:④;
(3)解:当点。在A3上时,
I।।।
CADB
AB=6cm,AD=2cm,
BD=AB—AD=6—2=4cm,
:。是BC的中点,
BC=2BD=2x4=8cm,
AC=BC—AB=8—6=2cm;
当点。在班延长线上时,
IIII
CDAB
*.*AB=6cm,AD=2cm,
BD=AB+AD=6+2=8cm.
是EC的中点,
;・BC=2B£)=2x8=16cm,
答案第2页,共16页
AC=BC-AB=16-6=10cm.
综上所述:AC的长为2cm或10cm.
4.⑴v=2或6
(2)m=n
⑶m
【分析】(1)先求出A,B表示的数,再根据题意表示出P,Q两点,根据P2=16即可求出v;
8
2CRAAD120根+40〃——加
(2)表示出P,F,E,求出”,EF关于f的式子,再代入3%4Mp,化简得到------^可得
EF40--Z
5
120帆+40八-当=40左-|",结合人为定值,即可求出根,〃的关系;
(3)先求出当%=2时,代数式国+[|%-2]+扣-3|+;|%-4|的最小值。=*,再表不P为/,。为40一3方,M为.+,
而M为P2的中点,再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1)解:*-10|+伍-40)2=0,
•*.a—10=0,人-40=0,
解得:a=10,b=4O,
・・・A为10,B为40
由题意可得:当力=8时,尸为0+8=8,。为40-8匕
*.*PQ=16,
|8-(40-8v)|=16,即|8v-32|=16,
解得丫=2或6.
(2)解:由题意可得:OP、Q3的中点石、F,03=40,A为10,
71o1
:.p为m,E为9,。为40-?,尸为40-铲,
29
贝UAP=-/-10,EF=40--t,
8
ACD120m+40〃——nt
.3mOB-4AnAAPn_5
5
o
120m+40"——nt
设------25—=k,
40--?
5
...120机+40〃一等=40上一
・・•左为定值,
左=4〃且120加+40"=40人,
120根+40"=160九,
综上,m=n.
(3)解::|x|+g|x—+—3|+;|x—4|二'(12闵+6门一2|+4次—3|+3|x—4|)
而12+6+4+3=25,
答案第3页,共16页
总共25个零点,25为奇数,则在第13个零点取最小,此时A2.
117
c=—x(24+0+4+6)=—,
17
■:P为3。为40-3%M为y+而M为尸。的中点,
1717
/.—+5?-r=40-3f-------5t,
66
解得:”甯;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绝对值的含义,非负数的性质,线段中点的含义,解题的根据
是根据数轴上的点运动的特点找到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5.(1)10,22;
(2)①1,②22;
(3)1,y,7或11.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线段中点的定义,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绝对值的应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即可得到答案;
(2)①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BP,列方程并求解,即得答案;
②若点p为线段上的一个动点,则”+的=加,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即得答案;
(3)先求出点M表示的数,。时的长,然后分和£<*11两种情况,分别求出。N的长,再列方程分别求
解,即得答案.
【详解】(1)
解:CM=|-10-0|=10,AB=|-10-12|=22,
故答案为:10,22.
(2)
①:点P为线段AB的中点,
AP=BP,
**•^-(-10)=12-%,解得%=1.
故答案为:1.
②,・,点尸为线段上的一个动点,
/.|x+10|+|x-12|=|x-(-10)|+|x-12|=AB=22,
故答案为:22.
⑶
点M表示的数为2-10(04dlD,OM=^2t-10\.
当0<Y弓时,点N表示的数为-布+12,ON=|-4f+12|;
当日<三11时,点N表示的数为41-£)-10=4-32,O2V=(4r-32|.
当0<Y弓时,|2"10RTr+12|,解得,=1或?;
答案第4页,共16页
当与时,|2,-10|=|4—32|,解得r=7或11.
;•存在f值,使得OM=ON,t=l,y,7或11.
6.(1)是;⑵8或12或16;(3)t为1或4.5或理由见详解
【分析】(1)由“巧点”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求解;
⑵根据题意求出EC=薮AB=12,AC=AB-BC=18-12=6,然后根据“巧点”的定义判断即可;
(3)①当尸是A、。的“巧点”,(i)由“巧点”的定义得PQ=2AP,列方程即可求解;(ii)由“巧点”的定义得
AP=2PQ,
②当。是A、P的“巧点”,(i)由“巧点”的定义得AQ=2P°,(ii)由“巧点”的定义得PQ=2AQ,即可求解.
【详解】(1)解:C是线段AS的中点,
:.AB=2AC=2BCf
•••C是线段A5的“巧点”;
故答案:是;
(2)解:VAB=18,BC:AB=2:3f
2
BC=-AB=12,
3
/.AC=AB-BC=1S-12=6
BC=2AC
•二点C是线段A5的巧点;
(3)解:f为―或4.5或自,理由如下:
①当尸是A、。的“巧点”,
(i)如图,
APQBPQ=2Ap,
,AP=2tfBQ=tf
:.PQ=lS-2t-t=lS-3tf
.♦.2x21=18-3,,
解得:g,
(ii)如图,
AppB■-AP=2PQ,
,AP=2t,BQ=t,
:.PQ=lS-2t-t=lS-3tf
.•.2f=2(18—3。,
解得:£=4.5;
②当。是A、P的“巧点”,
(i)如图,
答案第5页,共16页
B。=2PQ,
4。PA
AP=2tfBQ=tf
:.PB=lS-2t,
:.PQ=t-(18-2t)=3t-lS,
AQ=lS-t,
「.18T=2(318),
解得:z=y;
(ii汝口图,
APB「.PQ=2AQ,
同理可得:
/.3f-18=2(18-Z),
解得:”弓>9,此种情况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示:当f为华或4.5或口时,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
【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线段的和差,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理解新定义,将为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进行求解是解题关键.
7.(1)BD=2PC
⑵阈
(3)①不正确;②正确,嘤"
AD0
【分析】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相关计算;
(1)设AC=x,PA=y,由线段的和差得PC=PA-AC,BD=AB-PA-PD,即可求解;
(2)分类讨论:当2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由线段和差得A2-BQ=M,可得AB=PQ,即可求解;当。在线
段4B上时,同理可求;
(3)分类讨论:当M、N在P在左侧时,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METTLE,PN=《PE,由线段的和差得PM=ME+PE
=^AE+PE,求出PM-PN,MN=PM-PN,即可求解;当"、N在P在两侧时,同理可求;当/、N在P在右侧
时,同理可求;
能熟练利用线段的和差表示出所求线段,并能根据动点的不同位置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解:设AC=x,PA=y,
则PD=2x,AB=3y,
:.PC=PA-AC
=y-x,
:.BD=AB-PA-PD
=3y—y—2x
=2(y-%),
:.BD=2PC-
答案第6页,共16页
(2)解:当。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
CpDBQ~AQ-BQ=ABf
AQ-BQ=PQf
:.AB=PQf
.工1.
AB'
当。在线段AB上时,
ACPQDBAQ-BQ=PQ,
AQ=PQ+BQf
QAQ=AP+PQf
:.AP=BQ,
AB=3PAf
AB=33。,
AB=AQ+BQ,
=PQ+BQ+BQf
=PQ+2BQf
PQ=BQ=AP,
:.AB=3PQf
,PQ=lt
-AB-3;
故答案:1或;;
(3)解:当"、N在P在左侧时,
AM~C—ENPDB点、M,N分别是AE,所的中点,
:.ME=-AE,
2,
PN=-PE,
2,
:.PM=ME+PE,
=-AE+PE,
2
:.PM-PN
^-AE+PE--PE
22
=1(AE+PE)
=-AP
2
=-AB,
6,
他的值不确定,
・•.PM-PN的值不确定,
故①不正确;
MN=PM-PN,
答案第7页,共16页
MN1
~AB~6
故②正确;
当M、N在P在两侧时,
ACMPNEDB点M,N分别是AE,PE的中点,
:.AM=-AE,
2
PN=-PE
2
PM=AP-AM
-AB--AE,
32
PM-PN
-AB--AE--PE
322
^AB-^AE+PE),
・•.PM-PN的值不确定,
故①不正确;
:.MN=PM+PN
=-AB--AE+-PE
322
=1AB-i(A£-P£;)
=-AB--AP
32
=-AB.
6
MN
故②正确;
当M、N在P在右侧时,
ACPMNEDB点、M,N分别是AE,尸石的中点,
:.AM=-AE
2,f
PN=-PE
2
:.PM=AM-AP
=-AE-AP.
2
:.PM-PN
^-AE-AP--PE
22
=^(AE-PE)-AP
^-AP-AP
2
=--AB.
6
那的值不确定,
・•・PAf-PN的值不确定,
故①不正确;
答案第8页,共16页
MN=PN-PM
心,,
AB6
故②正确;
综上所述:①不正确;②正确,黑
AD0
8.(1)是;(2)8;(3)当,为3s或5s或5s时,P为A、。的巧点
【分析】本题考查了线段的相关计算,与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根据“巧点”的定义解答即可;
(2)点C为线段AB的巧点,则AC最长时,满足AC=2BC,即=,即可求解;
(3)根据“巧点”的定义,分为”=2PQ或户Q=2AP或”=加,三种情况,分别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1)解:1•点。在线段的上,点。为线段AB的中点,
.二AB=2AC,
二点c是线段4B的“巧点”,
故答案为:是.
(2)解:点C在线段AB上,点C为线段AB的巧点,
...则AC最长时,满足AC=2BC,
即AC=^AB,
AC=8cm,
故答案为:8.
(3)解:1秒后,AP=2t,AQ=12-t,PQ=AQ-AP=n-t-2t=12-3t,
■:P为A、。的巧点
,AP=2P。或PQ=2AP,或"=加,
当"=2尸°时,2/=2(12-31),
解得:,=3,
当尸。=2AP时,12-3/=2x2r,
解得:t若,
当AP=PQ时,12-3r=2r,
解得:”目,
.•.当r为3s或争或多时,P为A、。的巧点.
9.(1)2:
(2)当,=20时,M、N两点重合
(3)当,=30或50时,PQ=5
【分析】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列代数式、线段的和与差,理解题意,正确得出表示线段的代数式,
答案第9页,共16页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求解是解答的关键.
(1)直接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求解即可;
(2)先用f表示出AM、AN,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先用,表示出丛,QA,再分点尸在。的左边和点尸在Q的右边,利用加=5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1)解::点”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f秒,
AM=2t,
故答案为:2t;
(2)解:由题意,AM=2t,AN=20+t,
当N两点重合时,AM=AN,
2t=20+/f
解得%=20,
・・・当,=20时,M、N两点重合;
(3)解:存在时间6使加=5.
由题意得,AM=2t,BN=t,
;点尸为3中点,点。为3N中点.
PA=t,BQ=—t,
QA=20+5,
当点P在Q的左边时,户。=20+?-「=5,解得,=30;
当点P在Q的右边时,P2="(20+%)=5,解得U50,
.,.当:=30或50时,PQ=5.
10.(l)<8-5r
(2)6秒
(3)不变,6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根据钻=12,点A表示的数为8,即可得出B表示的数;再根据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
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即可得出点户表示的数;
(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则AC=5x,BC=3x,根据AC-BC=AB,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分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求
出肱V的长即可.
【详解】⑴解:;点人表示的数为8,B在A点左边,AB=n,
二点B表示的数是8-12=4
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
答案第10页,共16页
一点尸表示的数是8-5"
故答案为:-4,8-5/;
(2)设点尸运动工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
cBOA
-168^
图1
贝!]AC=5%,BC=3xf
AC-BC=ABf
.,.5x—3x=12,
解得:%=6,
二点尸运动6秒时追上点Q;
(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6;理由如下:
・①当点P在点A、5两点之间运动时:
」_____4匕¥__11111
08^MN=MP+NP=-AP+-BP=-(AP+BP)=-AB=-x12=6
图222222
②当点尸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
EN耳功?彳一ill।
5fMN=MP-NP=-AP——BP=-(AP-BP)=-AB=6,
图32222
,线段出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6.
H.(D-3;-1;5
(2)8;-1
(3)3f+2;t+6
(4)3BC-AB的值不变,且3BC-AB=16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两点距离计算,绝对值的非负性,有理数的分类:
(1)最多的负整数为-1,则〃=T,再由绝对值的非负性得到。+3=0,c-5=0,则a=-3,c=5;
(2)设点尸表示的数为X,由(1)可知点A、8、C表示的数分别为-3;T;5,则尸A+PB+PC=|x+3|+k+l|+|x-5],
根据k+3|+|x-5|表示的是点尸到点A和点尸到点C的距离之和,得到当点尸在点A和点C之间时(包括端点)
PA+PC有最小值,最小值为AC的长,即为5-(-3)=5+3=8,再由当点尸与点B重合时,PB有最小值,则当x=-l
时,?A+PC和PB能同时取得最小值,故当x=-l时,PA+PB+PC有最小值,最小值为8+0=8;
(3)由题意得,运动f秒后,点A表示的数为-37,点8表示的数为-1+2/,点C表示的数为5+3/,再根据数
轴上两点距离计算公式求解即可;
(4)根据(3)所求计算出3BC-AB的结果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解:是最大的负整数,
b=-l-
V|a+3|+|c-5|=0,|a+3|>0,|c-5|>0,
|a+3|=|c-5|=0,
答案第11页,共16页
a+3=0,c—5=0,
a=—3,c=5,
故答案为:-3;-1;5;
(2)解:设点尸表示的数为羽
由(1)可知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5,
/.PA=|x-(-3)|=|x+3|,PB=|x-(-l)|=|x+l|,PC=|x-5|,
I./^4+PB+PC=|x+3|+|x+l|+|x-5|,
,.,卜+3|+卜-5|表示的是点尸到点A和点尸到点。的距离之和,
J当点尸在点A和点。之间时(包括端点)PA+PC有最小值,最小值为AC的长,即为5-(-3)=5+3=8,
又•・•当点尸与点3重合时,所有最小值,
.••当%=T时,依有最小值,
.••当%=—1时,PA+PC和和能同时取得最小值,
.・.当%=T时,PA+PB+PC有最小值,最小值为8+0=8,
故答案为:8;-1;
(3)解:由题意得,运动/秒后,点A表示的数为-3T,点3表示的数为-1+2/,点。表示的数为5+五,
/.AB=-l+2t-(-3-t)=3t+2,BC=5+3t-(-l+2t)=t+6f
故答案为:3Z+2;t+6;
(4)VAB=3t+2fBC=t+6f
I.3BC-AB
=3t+18-3t-2
=16,
・,.35C-AB的值不变,且3BC-AB=16.
12.(1)6;6
⑵不会,MN的长为定值6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题意求出”、破的长度,根据三等分点的定义求出NRM尸的长度,即可得到答案;
(2)分~6<a<3及〃>3两种情况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解:若点尸表示的有理数是0,
根据题意可知:AP=6,BP=3f
M是线段”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即靠近点8的三等分点,
22
:.MP=-AP=4,NP=-BP=2f
:.MN=MP+NP=6;
若点尸表示的有理数是6,
:.AP=12,BP=3,
答案第12页,共16页
M是线段”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3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
:.MP=-2AP=S,NP=2-BP=2
331
:.MN=MP-NP=6;
故答案为:6;6;
(2)解:MN的长不会发生改变;
设点户表示的有理数为。(a>Y且g3),
当-6<a<3时,AP=a+6,BP=3-a,
〃是线段转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族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
:.MP=-2AP=2-(a+6),NP=2-BP=2-(3-a),
3333
:.MN=MP+NP=6;
AMPNB
^^6013
当a>3时,AP=a+6,BP=a-3f
M是线段"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旅靠近点8的三等分点,
:.MP=-2A2P=-(a+6),2NP=-B2P=-(a-3),
:.MN=MP-NP=6;
AMBNP
____iilliii»
--^60~13
综上所述,点P在射线AB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的过程中,MN的长不会发生改变,长是定值6.
13.(1)2,-3,-5
⑵不变,3.5
【分析】此题考查了数轴及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轴的特点能求出两点间的距离.
(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得服b、C的值即可;
(2)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到FD^AD,再根据EF=ED-FD即可求解.
【详解】(1)解::。、Z?满足(a-2?+|而+6]=0,
二.a—2=0,ab+6=0.
解得a=2为=-3.
.\c=2a+3b=—5.
故答案为:2,-3,-5;
(2)解:如图,当点。运动时,线段所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CBE(?
75'-fi2-
・・,点E、点厂分别为8AD中点,
/.ED=-CD.FD=-AD,
22
AC=2-(-5)=7,
答案第13页,共16页
:.EF=ED-FD^-CD-i-AD=-AC=-xl=3.5,
2222
当点。运动时,线段EF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习作指导提高训练
- 2023年小学毕业语文测试样卷详解
- 高效英语单词记忆法及拼音拆分技巧
-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策划方案及实施细则
-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评估标准参考
- 员工食堂管理与用餐规则手册
- 企业内部审计流程与规范解读
- 煤气回收装置工厂验收技术指南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责任书范文模板
- 中学寒假读书计划模板
- 临床试验中安慰剂使用的国际法规与解读
- 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广东工业大学
- ktv公主劳动合同范例
- 《调酒与咖啡制作》课件-滴漏式冰咖啡壶
- 会议型酒店的营销策略与实践案例
- 2025年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招录在村挂职本土人才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Lesson2 It's a small nose》(说课稿及反思)-2024-2025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JJF(津) 04-2020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规范
- 展会商务礼仪培训
- 医美诊所院感知识培训课件
- 《地震反演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