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讲义)-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学制)_第1页
第六单元(复习讲义)-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学制)_第2页
第六单元(复习讲义)-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学制)_第3页
第六单元(复习讲义)-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学制)_第4页
第六单元(复习讲义)-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学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知识清单

【内容提要】

1.字词梳理2.文学常识及语法知识3.理解性默写

4.《太空一日》5.《“蛟龙”探海》

6.《带上她的眼睛》7.《活板》

字词积累

(-)字音

1.《太空一日》

炽热(chi)负荷(he)屏息(bTng)遨游(do)

无虞(yu)舷窗(xian)确凿(zao)弧度(hu)

紧绷(beng)五脏六腑(fu)轮廓(kud)刹那(cha)

共振(zhen)摩擦(ca)红晕(yun)俯瞰(kan)

2.《“蛟龙”探海》

蛟龙(jiao)着陆(zhud)蓦然(mo)矗立(chu)

深渊(yuan)瞩目(zhO)浩瀚(han)驰骋(ch3ng)

湛蓝(zhan)门槛(kdn)深邃(sul)踌躇(chouchu)

蹒跚(panshan)憧憬(chongjTng)载人深潜(zaiqian)

3.《带上她的眼睛》

迟钝(dun)点缀(zhul)吝啬(se)颤栗(zhan)

炽热(chi)潜伏(qian)湖泊(po)纤维(xian)

遨游(do)地核(he)闲暇(xia)笼罩(1ong)

炙烤(zhi)压抑(yl)睫毛(jie)灵犀(xT)

4.《活板》

和(hud)炀(yang)字平如砥(dT)更(geng)互

帖(ti苍)之一帖(tie)木格贮(zhu)之奇(jT)字

燔(fdn)土用讫(qi)拂(fu)之群从(zong)

(二)字形

遨游无虞舷窗弧度轮廓共振摩擦俯瞰蓦然矗立

瞩目浩瀚驰骋湛蓝深邃踌躇蹒跚憧憬迟钝点缀

立21tz.

颤栗闲暇炙烤睫毛灵犀用讫门槛淋漓尽致

(三)词语

1.《太空一日》

遨游:漫游;游历。

无虞:漫游;游历。

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应付自如: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

屏息凝神:暂时屏住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了然,明白、清楚。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栗、次栗方面弄颠倒了。

2.《“蛟龙”探海》

蛟龙:神话中能兴风作浪、行云布雨的龙,在本文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劈波斩浪: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浩瀚:本意为水盛大貌,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文中形容海洋广大无边。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

憧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瞩目:注视,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表示受到很多人关注。

矗立:高耸地立着,一般用于形容高大的建筑物、山峰等。

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3.《带上她的眼睛》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漫步:无目的地,悠闲地走动。

迟钝:形容人(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闲暇:指空闲的时间。暇,空闲。

凸现:突出地呈现出来。

吟唱:吟咏歌唱。

孤零零: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

4.《活板》

(1)通假字

“板”同“版”。板印书籍。

“已”同“以”o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X3,,

“止”同o若止印三二本。

“文”同“纹”o文理有疏密。

(2)词类活用

板印书籍板: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五代时始印五经印:名词作动词,印刷

火烧令坚火:名词作状语,用火

再火令药卷火: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木格贮之木格: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3)一词多义

【为】①唐人尚未盛为之(使用)②皆为板本(是)③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介词)

④未为简易(算是)⑤又为活板(发明)⑥每字为一印(刻)⑦不以木为之者(亥”制)

⑧满铁范为一板(当作)⑨极为神速(助词,加强语气)

【之】①唐人尚未盛为之(代指“板印书籍”)②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代词“这”)

③冒之/持就火炀之/更互用之(代指“铁板”)④以纸帖之/木格贮之(代指不用的字模)

⑤旋刻之(代指“奇字”)⑥不以木为之者(代指活字模)⑦以手拂之(代指字模)

【其】①其法(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②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指

铁板)③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代词,指排好的字模)④其印自落(代词,那些)⑤其印为予

群从所得(代词,毕昇的)

【印】①若止印三二本(印刷,动词。下文“板印书籍”、“五代时始印五经”、“欲

印”、“若印数十百千本”、“此印者才毕”中“印”同此)

②每字为一印(字印,名词。下文“乃密布字印”、“每一字皆有数印”、“每字有二

十余印”、“其印自落”、“其印为群从所得”中''印"同此)

【已】①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通“以”,介词)②一板已自布印(已经,副词。下文

“第二板已具”中“已”同此)

【板】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用雕板,名词作状语)②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雕板,名词)

【火】①持就火炀之(用火,动词)②火烧令坚(用火烤,名词作状语)

【若】①若只印三二本(如果)②不若燔土(像)

【帖】①则以纸帖之(用标签标出)②每韵为一帖(类)

【就】①持就火炀之。(靠近)②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完成)

【自】①一板已自布印(另外)②其印自落(自己)

(4)古今异义

【冒】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古义:涂盖,敷上;今义:冒失,冒充等。

【自】一板已自布字。古义:另外;今义:自己

【文理】文理有疏密。古义:木材的纹理质地;今义:文章内容、词句等方面的条理

【药】药稍熔。古义: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腊等物;今义:药品

【布衣】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古义:平民;今义:衣服的一种

【范】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古义:框子;今义:规范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火烧令(之)坚。(省略“之”,代指字模。)

②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省略“于”,在。)

③持(之)就火炀之。(省略“之”,代铁板。)

被动句: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所”表被动)

(6)译文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时人们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从冯瀛王时候才(用雕版)印

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一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用黏土刻

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

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盖好。想要印刷时,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

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个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烤;等铁板

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

刀石。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显得极其快速

To

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

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

“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以准备用一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

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

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头的纹

理有疏有密,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

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烧,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挥,那些字模

就会自己掉落下来,一点儿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

二.文学常识、语法知识

(一)作家

1.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

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2.许晨,山东德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任《山东文学》杂志社社

长主编,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代表作有《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耕海探洋》等,凭借《第四极:中

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3.刘慈欣,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山西阳泉人。代表作《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创亚洲

首例。作品以宏阔宇宙叙事、硬核科技设定与深刻人文关怀著称,《流浪地球》《乡村教师》

等将科学逻辑与人性哲思熔铸一体,被誉为〃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推向世界〃的文学现象级

作家。

4.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人。嘉祐进土,历

任司天监、翰林学土等职,参与王安石变法。晚年著《梦溪笔谈》,首创〃石油〃等术语,记

载活字印刷、地磁偏角等科技成就,涵盖天文、地理、数学等十余领域,被誉为〃中国科学史

坐标〃。其超前科学思维与实证精神,被李约瑟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5.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土,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

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6.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

河南沁阳),祖辈迁荥(xing)阳(今河南荥阳市)。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7.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

生”,南宋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mdo)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代表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等。

8.赵师秀,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代表作:

《约客》《数日》《庵西》等。

(二)作品

1.《天地九重》:《天地九重》是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亲笔撰写的自传,记录了他从

普通少年成长为“航天英雄”的奋斗历程。书中首次披露了2003年神舟五号任务中惊心动魄

的太空21小时,包括火箭共振的生死考验、神秘太空敲击声的未解之谜,以及从太空俯瞰地

球的震撼体验。

2.《三体》:《三体》三部曲是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史诗,包含《三体》《黑暗森林》

《死神永生》。作品讲述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生死博弈,以“黑暗森林”理论颠覆宇宙想象,

糅合量子物理、宇宙社会学等硬核设定,探讨文明存续的残酷法则。其凭借宏大叙事与哲学

深度,成为首获雨果奖的亚洲科幻作品,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以科学逻辑重构

人类文明寓言,重新定义了世界科幻格局。

3.《梦溪笔谈》:《梦溪笔谈》为北宋沈括晚年所著笔记体著作,成书于11世纪。全书

30卷,涵盖天文、数学、地理、生物等17个领域,系统记载活字印刷术、石油命名、磁偏

角发现等科技成就,兼及文史、艺术。被誉为“中国科学史里程碑”,英国李约瑟称其为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开创古代科技实证研究先河。

(三)文体知识

1.传记文学

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

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主要记述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质等,一般根据各种书面的、口

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资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基本特征:①真实性。②文学性。

2.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体裁。

分类:从内容上,可分为写人为主的报告文学,以刻画典型人物为核心展现其事迹精神;

叙事为主的报告文学,侧重于叙述重大事件等。从形式上,有文艺性政论报告文学、特写性

报告文学等。

特点:一是新闻性,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及时反映社会热点;

二是文学性,运用多种文学手法如描写、抒情等塑造形象、增强感染力;三是政论性,作者

常对所写内容进行评论分析,表达观点态度。

3.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并非妄想)

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

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小说”视为科幻小说的三要素。

(四)语法知识

1.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宾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动语,主要由动词充当;后一部分

是宾语,是动语支配、关涉的对象,通常由名词、代词等充当。

关系:两部分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宾语用来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等

问题。

2.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当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常见

结构有形容词+名词、数量词+名词、名词+名词、代词+名词等;当中心语是动词或

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常见结构有形容词或副词+动词、数量词+动词、副词+形容

词等。

关系: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偏”修饰、限制“正”。

3.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动补短语由动词和补语组成,形补短语

由形容词和补语组成。

关系:前面部分常常是动词或者形容词,后面部分起补充说明作用,用来补充说明动作

的结果、状态、处所等,或者补充说明形容词的程度等。

三.理解性默写

(-)《泊秦淮》(杜牧)

1.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

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

酒家。

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庭花。

4.杜牧的《泊秦淮》鞭挞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

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杜牧的《泊秦淮》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

家。

6.杜牧的《泊秦淮》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杜牧《泊秦淮》一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

夜泊秦淮近酒家。

8.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感慨家国兴亡的主题。其中“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引发的历史兴衰之慰,有一种将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

9.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夜笼纱”,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凉

的气氛。

10.杜牧《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

11.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烟笼寒水夜笼纱,

夜泊秦淮近酒家。

12.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

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杜牧《泊秦淮》中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贪图享乐,抒发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

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4.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凉

淡雅的水乡图。

15.《泊秦淮》中,“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将往昔如梦似幻的繁华朦胧

在秦淮的水色里,平添几分凄清的气氛。

16.《泊秦淮》中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

17.杜牧在《泊秦淮》中以“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两句竭力渲染秦淮河边夜色

的清淡素雅,并点明了夜泊地点。

(二)《贾生》李商隐

1.李商隐《贾生》一诗中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

生才调更无伦。

2.李商隐《贾生》一诗中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

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李商隐在《贾生》一诗中,借古讽今,寄寓自己怀才不遇感慨的句子是: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4.李商隐《贾生》中,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诗句是:可怜夜

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5.《贾生》中,贾生惊才绝艳,文帝殷殷垂询,不料“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的结局让人大跌眼镜。

6.李商隐在《贾生》中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古讽今,表达对晚唐皇帝

崇佛媚道、不顾国计民生的批判。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1、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

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从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

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3.王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

To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

拦。

4.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道出“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的

世事艰难。

5.当我人生得意时,我会用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诗句“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

行人空喜欢”提醒自己身处顺境,亦要谨慎。

6.“中兴事件”告诉我们,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中,不会一帆风顺,还会遭遇各

种困难和阻力,正如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所说“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

山拦”。

7.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多次引用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里的诗句“政入

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提醒人们,前方并非坦途,必须奋勇拼搏,要积极应对和战

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8.杨万里早行崇山峻岭中,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写下“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

山拦”,告诉我们最好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履险如夷。

9.《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意思相反。

10.《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两句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

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

11.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赚得行人空喜欢”写行人被自己的主观想象骗了的失落

神态,给读者留下悬念。

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

法:实写翻山越岭,走出一座山峰后还有更多的连绵的山峰在前面阻挡;虚写生活中、人生

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13.“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是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不为顺境迷惑的清

醒认识。

(四)《约客》(赵师秀)

1.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

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约客》中表现江南暮春时节景致特点的句子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4.赵师秀的《约客》中用一个细微的动作,将友人有约未来,自己心中的怅惘和无奈生动而

含蓄地表现出来的诗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5.赵师秀雨夜约客,客人迟迟不至,“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生动描写了

诗人深夜独坐,望灯而待的情景。

6.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因候客时长而流露出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有约不来

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7.《约客》中通过动作细节表现作者等人时无聊之情的诗句是:闲敲棋子落灯花。

8.赵师秀《约客》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寂寞心情的诗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

子落灯花”。

9.《约客》中表现江南暮春时节景致特点的句子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0.看赵师秀约客,我们不禁沉浸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江南烟雨中

11.赵师秀在《约客》中从季节和天气的角度写出江南雨季特别景致的诗句是:“黄梅时节家

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O

12.《约客》中诗人一直伴着孤灯,焦急地等待所约的客人,营造出孤灯、夜雨、独坐的清寂

氛围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3..《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两句描写了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

爱的景色,

并交待深夜客人不来的原因。

14.《约客》中“青草池塘处处蛙”一句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

15.《约客》中让人感受到雨夜诗意般的情致的句子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6.《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细微的动作、形神兼神,达到与唐代诗人贾岛的“鸟

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相同的效果。

17.《约客》中用动作描写,表达诗人因候客时间长而产生复杂心理句子是: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四.《太空一日》

(一)内容结构

1.思维导图

2.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17):叙述了火箭起飞时“我”紧张的心理,及火箭产生共振时,“我”

经受的痛苦。

第二部分(18—29):叙述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上的景致及太空中类似棉絮状

的物体,表现了“我”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第三部分(30—39):叙述“我”在太空中遇到的困难及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67):叙述"我"回航时惊心动魄的过程。

3.小标题式结构

(1)思路: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飞船升空、所见、所闻、落地的过程。

(2)作用:四个小标题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提示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使文章结构清

晰,层次分明。有助于读者迅速了解全文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航天之旅意外

(1)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

(2)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3)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4)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5)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5.航天员的品质

(1)勇于探索、不怕牺牲、求实严谨、无私奉献。

(2)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①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②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

公里,而飞船的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

客观地记述太空所见地球形状,用准确的数字解释原因,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③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

一片红晕……

客观地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④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是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

叮嘱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大城市,

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不仅自己观察,还叮嘱后来上太空的航天员仔细观察,并询问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是否

能看到单体建筑物。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⑤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

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

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

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反复听录音辨认,持续一年多的时间,仍然不确认、不签字。

表现了杨利伟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

⑥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

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

能是太空垃圾。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连用几个表示猜测的词语,体现了杨利伟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主题思想

1.这篇文章展现了我国航天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叙述了“我”在飞行过程中所

遭受的痛苦、紧张和意外及“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和举动,表现了航天员不惧困难,敢于挑

战的精神和严谨、科学的态度。

2.作者的爱国情怀

经过亚洲,特别是到中国上空时,我就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

飞过。

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

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

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

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写出作者回到地

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五.《“蛟龙”探海》

(-)思维导图

1.历史背景描述(第1段)

广”蛟龙“准备

热情费美了中国载

“蛟龙”2.探海始末Y“蛟龙”下潜人深潜精神,

探海(2-15)展现了我国科技事

业的伟大成就。

3.海空连线(16-20)

4.两项奇迹,民族自豪(第21段)

(二)内容结构

1.结构分层

第一部分(1):类对海洋的永恒向往和无尽探索。

第二部分(215):“蛟龙”探海的过程。

第三部分(1620):海空连线。

第三部分(21):总结全文,抒发自豪之情。

2.探海过程

(1)过程:“蛟龙”准备、“蛟龙”下潜、“蛟龙”坐底

(2)特点:紧张有序

①下潜环境:当时风雨突袭、海况不佳,但经过探测后决定按时下潜,营造出一种紧迫

而有序的氛围。

②下潜过程:监控屏幕上不断显示的各种数据和扬声器中不时响起的通话声,表明现场

指挥部对潜水器状态的实时掌握和与潜航员的紧密沟通,体现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状态。

③下潜时间:通过明确的时间节点,如''北京时间4时20分”“北京时间9时07分”

来叙述事件的进展,展现了整个下潜过程的紧凑和有序。

(三)主题思想

1.课文通过记叙“蛟龙号”深潜试验成功及“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

这两项奇迹,表达了作者对我国科技工作人员的无限赞美和敬佩之情。

2.科学精神

勇于创新:中国自主研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挑战深潜极限,展示了在科技领域勇

于尝试、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是科技进步的关键。

坚韧不拔:海试团队面对恶劣海况仍按计划进行深潜试验,表现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

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团结协作:海试团队、指挥部、潜航员等各方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深潜任务体现了科

学研究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勇攀高峰:“蛟龙号”不断挑战深海探测极限,勇攀科技高峰体现了科研人员敢于挑

战、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事业不断突破的重要动力。

拼搏奉献:科研人员长期投入深海探测研究,默默奉献展现了科研人员为了科学事业

和国家利益,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拼搏精神。

(四)写作手法

1.材料运用:

①古往今来,五大洲各种肤色的人向往海洋、憧憬海洋,创造了多少神奇而美丽的神话

传说啊!从华夏大地的哪吒闹海、龙宫探宝,到古希腊的海神波塞冬、丹麦童话《海的女儿》,

以及近代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从人类对海洋的永恒向往和无尽探索写起,反映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索

欲,为写“蛟龙”探海营造了富有诗意和历史感的背景。

②于是,当历史老人的脚步蹒跚着着走到了20世纪,深达1000米、3000米、6000米的

大洋深海中,相继出现了美国人、俄罗斯人、法国人、日本人的身影。

用具体数字和国家,交代20世纪人类在探索海洋方面的成就,引出下文对我国深海探测

成果的介绍。

③它全长2550千米,呈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处位于

斐查兹海渊,达11034米。这条海沟的形成已有6000万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

一部分,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如果把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填到里边,它的峰顶都不能

露出海面。

反复介绍马里亚纳海沟,既是客观记叙,又侧面表现了“蛟龙”探海难度之高、意义之

大。

④而这时候,正在太空飞翔的“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等三人,按计划操纵着飞船逐

步接近“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施手控交会对接。……“神舟”上天,“蛟龙”入海。

海空连心,互致祝福。

“神舟”“蛟龙”互致祝福,相得益彰,展现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伟大

祖国的强大。

这两个事件不仅是中国航天和深海探测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科技实力不断提升

的显著标志。它们展示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表明中国已经在全

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2.细节描写:

(1)对试验母船及现场指挥部的细节描写

如“3个多小时的下潜,'向阳红09号'试验母船上的现场指挥部紧张有序,监控屏

幕上不断显示着水下画面和各种数据,扬声器中不时响起‘蛟龙号'潜航员和水面控制人员

之间沉着冷静的通话声”。这一细节描写,真实地展现了“蛟龙号”下潜时的工作场景,

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亲眼目睹了整个紧张而有序的探海过程,能深切地感受到现场

的严肃氛围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和专注,凸显了探海工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2)对试航员的细节描写

①从着装与动作细节看自信从容:“三名试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身着蓝色的潜航工

作服,与大家相互击掌,微笑着进入潜水器”,“身着蓝色潜航工作服”展现出试航员们的

专业形象,而“相互击掌”“微笑”等动作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他们面对艰巨任务时的自

信与从容,体现出他们对自身专业能力的高度信任以及对此次任务的坚定信心,也传达出一

种轻松的心态,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能力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②从通话语言细节见沉稳冷静:在下潜过程中,扬声器中不时响起“蛟龙号”潜航员

和水面控制人员之间沉着冷静的通话声,特别是北京时间9时07分,话简里传来了试航员、

主驾驶叶聪的声音:“这里是‘蛟龙’,这里是‘蛟龙’。我们已经坐底7020米!”这些

通话语言简洁明了、沉稳冷静,没有丝毫的慌乱和紧张,反映出试航员们在高压力、高风险

的深潜环境中,能够保持清晰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专注于任务的执行,展现出他们过硬的

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

③从特殊时刻细节显担当奉献:如在“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返航时“失联”,舱

内氧气供应量有限,面临诸多危险,3名潜航员手抚胸前的国旗,齐声高唱国歌。“手抚胸

前国旗”“齐声高唱国歌”这些细节,体现了潜航员们在生死攸关时刻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

热爱,以及愿意为了国家的深潜事业奉献一切的担当精神,国旗给予他们力量和安全感,国

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使命感,让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保持坚定的信念。

六.《带上她的眼睛》

(-)思维导图

(二)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15),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第二部分(623),“我”来到小姑娘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

第三部分(2444),“我”发现了小姑娘的真实身份,并补叙地航船失事的情况。

第四部分(4546),尾声,“我”挂念小姑娘,带有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三)主题思想

这篇科幻小说,通过对小姑娘经历的叙述,为我们描绘了奇幻神秘的科学前景,展示了

浓厚深刻的人文关怀,于科幻中结合现实,表现了小姑娘对这个世界的无比留恋、热爱及其

坚强、乐观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格,告诉人们珍爱你所拥有的就是珍爱生命。

(四)写作手法

1.悬念

悬念一:“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悬念二:“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栗爆

炸了”。

悬念三:“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悬念四“那封闭窄小的控制苍,奇怪的隔热太空服……这就是那在她头顶上打转的失重的

铅笔”

悬念的作用:

①引出下文情节,使小说跌宕起伏,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②突出人物形象;

③揭示或暗示小说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伏笔与照应

伏笔一:“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照应一:“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余生”

伏笔二:这里真好!'”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

怕封闭了'”

照应二:“飞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处,那里是地球的最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

伏笔三:热,热得像……地狱。'”

照应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

锲!”

作用:课文通过大量的伏笔与照应,使情节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当谜团

揭开后,读者会在恍然大悟之余,陷入深深的回味与反思中。

(五)语言赏析

1、第2段和第24段,两次描写“一支在她头顶打转的‘失重’的铅笔”。

这两次描写,从文学元素看,一次出现在旅行出发前疑惑之时,一次出现在旅行结束后

顿悟之际,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人顿悟小姑娘所处的特殊环境。从科学元素看,拓宽了

科学知识,不仅在太空,地心也会失重。而失重状态下,只能用铅笔,圆珠笔和钢笔无法使

用。

2、第26段,“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但这声音很平静”。

“她”明知道自己身困地心失去与地面联系,最终将孤独终老,并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但她坦然接受这一切,并坚持按照研究计划工作。这令人震撼,让人敬佩。从中看出女宇航

员对自然的渴望,对困境的乐观,对科学的献身,促使“我”思考现在与未来、科学与困境。

七.《活板》

(-)思维导图

(二)主要内容

1、简要交代雕版印刷情况

(1)交代雕版印刷的历史,显示出“活板”在印刷术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和重要意义。

(2)引出文章的重点,也为下文突出活字印刷的特点和优点做了铺垫。

2、介绍活字印刷全过程

(1)刻字: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一印、火烧令坚。

(2)制版:设板、置板、布板、烤板、平板。

(3)印刷:一板单印,二板更互。

(4)拆版:分类储藏,重复使用。

3、交代“活板”的下落。

(1)结构上:照应第2段开头“又为活板”,使文章结构完整,事情前因后果明确;

(2)内容上:“至今宝藏”显示这一发明在当时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受到人们的珍爱;也

证明毕昇的发明是真实可信的。

(三)思想感情

这篇说明文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制作过程、印制效果及主要特点,

使我们了解了古代印刷术,充分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

1、说明对象:“活板”一一活字印刷术

2、对象特征:活。

(1)字印活:”每字为一印”,取用灵活;

(2)排版活:“密布字印”,随时排用;

(3)印刷活:“一板……一板……”“更互用之”,统筹用板,提高效率;

(4)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以便一板当中多次出现时使用;

(5)选用活:“木格贮之”,放在不同的木格中,便于灵活取用;

(6)做法活:奇字“旋刻之”,随时可以增补;

(7)拆版活:可灵活拆版,重复使用。

(四)说明方法

1.打比方

例句:“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