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

班级正在开展以“寻美”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

成下面的任务。

【寻美・自然】陕西地方文化研学第一站“翠华赏景”。同学们来到翠

华山,赏旭日东升之景。下面是小秦观景后写的随笔,请解决其中的

语言文字问题。

li明时分,我与同学们站在翠华山上向远处tido望,四周的山

和树如水墨画一般美丽。不久,一位同学瞥见东方有一抹亮光,我们

顿时兴奋起来。渐渐地,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红晕,太阳宛如顽皮的孩

童,从东方的天空一点一点跃出,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它温暖的光。

1.请确认随笔中加点字的读音。(2分)

(1)瞥见(2)红晕

2.请根据随笔中给出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l)li明(2)tido望

【寻美・诗词】研学第二站“诗词雅韵”。大家一起观青山妩媚,感绿

水灵动,吟诗词雅韵,品作者情思。

3.请补全下面的诗词。(11分)

经典诗词之美,美在景色迷人,看乡村田园一派大好春光“远

远围墙,隐隐茅堂。(1),

”[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赏中秋之夜的

1

美好月景:“⑵,,

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经典诗词之美,美在故

乡之思,"(3),”(温庭筠

《商山早行》)o经典诗词之美,美在登高吟咏,思接千古,感"(4)

,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豪情壮志;

品“(5),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

楼》)中溪云乍起,夕阳沉落,山雨将至,风雨满楼的苍凉。

【寻美・科技】研学第三站“陕'耀苍穹”。“神舟”巡天探宇,叩问苍穹,

陕西勇毅前行,助力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同学们来到科技馆参观后,

搜集了下面资料。

①“神舟十九号”飞船遨游太空,陕西航天力量不但发挥了重要作

用,o②“771所”研制的多个产品为“神舟十九号”发

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③“西安分院”为“神舟十九号”研制了升级版

中继终端、天线网络、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等……为航天员“天宫”之

旅全程保驾护航。

4.下列填入第①句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那么绝对是功不可没的B.而且绝对是功不可没的

C.就绝对是功不可没的D.而是绝对功不可没的

5.请提取第②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6.第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2

【寻美・经典】研学第四站“小说天地”。同学们打卡图书馆,沉浸书

香之中。请你徜徉小说天地,完成下面的任务。

7.[2024烟台节选]人们向来崇敬救急于困顿、救命于危难的英雄。

在班级开展的以“救”为话题的名著阅读交流活动中,小语制作了下

面的阅读卡,请帮她完善。(3分)

话题名著摘录梳理

【摘录一】

八戒道:“实不瞒哥哥说,

自你回后,我与沙僧保师父

前行。只见一座黑松林,师

父下马,教我化斋……他独⑴这一情节说的

步林间玩景,出得林,见一是唐僧被

《西游记》座黄金宝塔放光,他只当寺_____(名称)抓去,

院,不期塔下有个妖精,被猪八戒去花果山请

他拿住”行者道:“贤弟,行者营救师父。

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

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

降他,我和你去。”

(有改动)

【摘录二】(2)这段文字是_

《水浒传》他道:“郑屠的钱,洒家

自还他。你放这老儿还乡中的情节。

3

去。”那店小二那里肯放。他

大怒,叉开五指,去那小二

脸上只一掌……且说他寻思,

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金公,

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

个时辰。约莫金公去的远了,

方才起身,径投状元桥来。

(有改动)

摘录材料都与“救”有关,但“救”中所体现出的思

想情感是不同的。【摘录一】中的“救”是出于师徒

思考探究

情谊,是本分;【摘录二】中的“救”是出于(3)—

O

二、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24—2025西安濯桥区期中]阅读下面的

材料,完成8〜10题。(9分)

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3名青年进行

了一项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4

你愿意向别人推介自己的家乡吗?你希望自己的家乡有一天能够“出圈”吗?

故乡自古是人类文化的永恒母题,无论身处何方,难以割舍的家

乡情愫都有令人心头一热的力量,是人们念兹在兹的情感羁绊所在。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县域和乡村迎来发展良机,

无数的小城小镇正经历当打之年《2023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

显示,百强县中进入“GDP千亿俱乐部”的县域达到54个,中西部千

亿县增至10个。小城们逐渐显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与韧性,与此同

步的是“软件"和“硬件”的加速升级,以及与大城市生活消费差距的渐

次缩小。可以说,小城们日新月异向现代化迈进的“硬实力”成了家乡

推介官们的最大底气,进一步强化了这份情感认同。

曾经,繁华潮流的大都市总让人趋之若鹫。但如今,随着城乡差

距的缩小和各类新业态新潮流的催动,城乡发展的现实图景巨细靡遗

地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单向度的城乡审美借此变得更加多元和开放。

形形色色的方言,热气腾腾的生活日常以生命力、烟火气、松弛

感为特征的县城美学越来越有吸引力,“小而美”“情绪价值”成为新生

代消费者偏爱的需求要素。

(选自《农民日报》2024年7月3日,有删改)

5

材料三:

“90后”杨红的家乡在陕西省榆林市,她说,榆林境内有著名的

毛乌素沙漠,以前经常风沙肆虐,但如今治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沙

地逐渐成了绿洲。此外,榆林作为传统能源城市,有许多矿场,现在

不少矿场周边栽种了耐旱耐寒的植物,环境也就更好了。2020年,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杨红留在北京工作,但北京快节奏的生活让她时

常感到疲惫。“有段时间,我特别想回家发展,也回去生活过一段时

间,总体上觉得生活节奏很舒服,幸福感比较高。”

(有删改)

材料四:

家乡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年轻人把对家乡的眷恋化为建设家

乡的实际行动。他们或扎根乡土,成为和村民携手同行的“新农人”;

或积极宣传身边的美食、美景、文化,成为家乡风物的“代言人”;或

开办农家乐、民宿,成为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主理人”。数据显

示,从2012年到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

万人,2025年这一数据将超过1500万人。

近年来,一些田园治愈类影视剧的播出,如《去有风的地方》,

引领潮流,让“流量”变成“留量”,也从侧面说明了“家乡”所蕴含的蓬

勃生命力和强大吸引力。与此同时,带家乡民俗“火”出圈、助推“乡

村游”“县城游”、传承方言文化等已成为当下不少年轻人表达自我的

一部分,也成为一种很“潮”的生活方式。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3日,有删改)

6

8.年轻人为何乐于宣传家乡小城?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回答。(3分)

9.作为“90后”,杨红对家乡榆林有怎样的深切感受?请依据材料三

简要回答。(3分)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青年愿意推介自己的家乡并希望自己

的家乡能够“出圈”,这展现了年轻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B.如今,县域和乡村发展迎来良机,小城在显现出巨大的经济活

力的同时,也消除了与大城市的生活消费差距。

C.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与村民携手同行的“新农人”、家

乡风物的“代言人”和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主理人”。

D.“家乡”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这使得年轻人对

家乡有了更多样的表达,也重新定义了“潮”的生活方式。

(二)[2024—2025徐州期中悯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1分)

剪•爱

①祖母的手很巧,尤以剪窗花闻名乡里。每逢喜庆日子,她总是

忙到飞起。但她剪纸从不要钱,只收一些花花绿绿的纸或薄纸板,这

7

些物件,被她剪成了万般慈爱,温暖着我的童年。

②[A]春天她给我剪穿柳的燕子,夏天她给我剪鼓噪的鸣蝉,秋

天她给我剪大肚子的帼帼儿,冬天她给我剪像红灯笼的柿子。我过生

日,她必剪龙,因为我属龙。过年更是隆重,她不仅给我剪了小儿放

炮,还给我剪了喜鹊登梅和鱼跃龙门,因为来年我就要到村小念书了。

③上学后,我不再满足于观看祖母剪纸,而是缠着要她教我,她

把我揽在怀里,却不忘收起锋利的剪刀。[B]她说:“剪纸先要心中

有数,脑子里有谱儿,才能一剪就成;还要明白什么该要,什么不该

要,这样才能剪得眉眼儿清楚;再有就是不能剪得太满,满了会

挤……”

④我认真地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老师讲的怎样写作文,于是脱

口而出:“心中有数是不是打腹稿?该要不该要是不是详略得当?不

能太满是不是要留下想象的空间……”祖母抱紧我,说“奶奶不识字,

不会说先生的话,但就是这个理儿!”

⑤祖母的剪纸心得,就这样很自然地巩固、提高了我初学的作文

知识,从此,我的作文成绩突飞猛进。有一天,我写的《栽地瓜》在

班里被当作范文,内容是一群小学生帮生产队抬水栽地瓜,我和几个

小调皮却不小心把山泉边舀水的葫芦瓢砸碎了...

⑥我回家后将这篇作文念给祖母听,她听完笑了,拿起剪刀,在

一块薄纸板上剪了起来。很快,一幅剪纸就成了:正中间是三个孩子,

两个在抬水,一个举着石头做欲投状,左下角山泉里有一个破了半边

的葫芦瓢,右上角还有两只被惊飞的小燕子……

8

⑦看着如此灵动的剪纸,我不禁跳了起来。匆匆吃过午饭,我就

拿起奶奶的“大作”跑到教室,同学们争抢着围观。这时,语文老师进

来了,她拿起剪纸的那一刻,我看到她镜片后的眼睛倏地一亮,她将

剪纸捧在胸口惊呼:“这简直就是艺术品!民间果然有高人!”当天晚

上,老师便来家访,等看到祖母给我剪的“宠孙系歹巾'剪纸后,要拜她

为师。

⑧每天看着祖母的剪纸,我不再满足,更喜欢看供销社卖的连环

画。某天,我偷拿了祖母的两毛钱,花了一毛八分买了一本《小兵张

嘎》。不出所料,我晚上就被爹娘逮住了。那时候一天的工分才值一

毛钱,于是,娘骂,爹打。祖母闻声赶来,拉我进了她的屋。她翻着

小人书对我说:“要买跟我说,你不许偷拿钱。再说,这画本奶奶也

能剪出来。”

⑨本以为祖母是在说笑,可是几天后,她竟然真的剪出了整本

《小兵张嘎》,还给我派了任务,让我在空白处写上描述文字,我乐

得一蹦三尺高...

⑩此后的几年,祖母陆续给我剪了《穆桂英挂帅》《武松打虎》

《奇袭白虎团》等若干剪纸。尽管她不识字,但她从评书和挂在场院

的电影幕布上知晓了那些故事,然后用她的神剪还原了故事中的画面。

最后由我看图填上文字解说……这些剪纸让我在感受祖母无边慈爱

的同时,更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滋养。

11就这样,剪纸成为我们祖孙特殊的对话方式,那些作品被我

俩视为珍宝。直到那一年,我得了一场大病,奶奶才把那些剪纸卖给

9

了我的语文老师,用换来的30块钱,救了我的命!

12我出院回家的当天,祖母诚惶诚恐地向我保证,以后会给我

剪更多的剪纸。可一个月后,为我心力交瘁的祖母突发脑出血猝然离

世。我的天空坍塌了……

13光阴似箭,祖母的慈爱非但没有剪淡,反而愈发清晰。人生

如剪,祖母的剪,教我懂得取舍,教我怀揣一颗爱心做事、做人。

(有删改)

班级开展“妙,剪,生花,传承非遗文化——走进剪纸”语文实践活

动,小语想把这篇文章拍成微电影,请你担任文学顾问。

11.小语拍摄前梳理了“我”和祖母关于剪纸的故事,结合全文完成下

面的思维导图。(3分)

(1)(2)(3)

12.小语决定用《剪-爱》作为微电影的题目,请赏析这个题目的妙

处。(3分)

13.你建议摄影组把【A】[B]两处拍摄成特写镜头,请根据括号里

的提示说明原因。(6分)

(1)[A]春天她给我剪穿柳的燕子,夏天她给我剪鼓噪的鸣蝉,

10

秋天她给我剪大肚子的烟帼儿,冬天她给我剪像红灯笼的柿子。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X3分)

⑵【B】她说:“剪纸先要心中有数,脑子里有谱儿,才能一剪就

成;还要明白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这样才能剪得眉眼儿清

楚;再有就是不能剪得太满,满了会挤……”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X3分)

14.小徐认为第⑦段画线部分语文老师的表现不应该拍摄进去,请发

表你的看法。(4分)

15.〈高阶思维>小语想用画外音的形式表现第13段的内容,请你帮她

写一段画外音解说词。(150字以内X5分)

11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2024—2025西安益新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

19题。(12分)

范文正归姑苏,有绢三千匹,尽散与闾里①亲族朋旧,曰:“亲族

乡里,见我生长,幼学壮行,为我欢喜,何以报之。祖宗积德百余年,

始发于我。今族众皆祖宗子孙,我岂可独享富贵?”乃置田数千亩为

义庄。范文正尝捐其地建学舍,苏州府学是也。范文正公镇越,民曹②

孙居中③死于官,其家大窘,遗二子幼妻。公乃以俸钱百缗④贝周⑤之,

其他郡官从而遗之。公之拯济孤贫,可见也。(有删改)

【注释】①闾里:乡里。泛指民间。②民曹:官署名。③孙居中:人

名。④缗:指成串的钱。一千钱为一缗。⑤蜩:救济,接济。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尽散与闾里亲族朋旧

(2)乃置田数千亩为义庄

(3)范文正尝捐其地建学舍

(4)其他郡官从而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例句中的“乃”的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

是()(2分)

例句:公乃以俸钱百缗贝周之

A.去后乃至B.乃不知有汉

C.乃悟前狼假寐D.乃记之而去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2

(1)今族众皆祖宗子孙,我岂可独享富贵?(2分)

(2)其家大窘,遗二子幼妻。(2分)

19.文章结尾写道“公之拯济孤贫,可见也。”请你概括文中范仲淹拯

济孤贫”的事件。(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4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情境题>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写成,蝉”,

请向他们解释这里为什么用女字旁。(2分)

13

21.宋代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

赞同他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三'作文(50分)

22.<2025《例析与指导》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材料,从写作助手中任

选一个任务进行写作。(50分)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们总是在顺境与逆境的交织中曲折

前行。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有的人能从困境中突围,实现自我

超越。如被贬邓州的范仲淹,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向死而生的史

铁生....而有的人却在受伤后一蹶不振,或在顺境中一味自满、

故步自封,错失良机....

写作助手

任务写作目的文本类型写作建议

①观点要明确;②议论要言

任^—■发表观点论述类

之有据

①做到思路清晰;②抓取细

任务二分享经历叙事类

节;③注意锤炼语言

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2)符合文体特征;(3)不要

14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600字。

15

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l.(l)pie(2)yun2.(1)黎(2)眺

3.(1)%青旗流水桥旁(2)转朱阁低绮户(3)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数风流人物(5)溪云初起日沉阁

4.B【点拨】根据横线处前面的关联词语“不但”可知,横线处补写的

内容中应包含关联词语“而且”,故选B。

5,产品提供了保障。

6.示例:将省略号改为逗号。【点拨】“等”不能与省略号同时使用,

可将省略号改为逗号。

7.示例:(1)黄袍怪(2)鲁提辖拳打镇关西(3)正义感和同情心,是情

二、阅读

(-)8.故乡是人们情感羁绊之所在;小城们向现代化迈进的“硬实力”

让年轻人对家乡小城的情感认同与日俱增;年轻人审美及消费需

求产生变化。

9.家乡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家乡的生活节奏舒适,幸福感比

较高。

10.B【点拨】根据材料二中的“以及与大城市生活消费差距的渐次缩

小”可知,B项“消除了与大城市的生活消费差距”表述错误。

(二)11.(1)巩固、提高了“我”初学的作文知识

(2)换钱救“我”的命(3)猝然离世

16

12.题目《剪•爱》的妙处在于它巧妙地融合了“剪纸”与“爱”两个元素,

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形成了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

让读者在联想到剪纸艺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

感。

13.(1)【A】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列举祖母在四个季节给我”

剪的不同的剪纸,生动地描绘了四季的变换和祖母慈爱的形象,

形成了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B]句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祖母讲述剪纸的要领和心得,

展现了她高超的剪纸技艺和智慧,同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4.示例:我认为应该拍摄进去。这一部分内容不仅凸显了祖母剪纸

技艺的高超和独特,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和可读性。同时,它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传承。

15.示例:(音乐渐起,深情而略带忧伤)剪纸,是我心中永恒的记忆。

祖母用她那灵巧的双手,为我剪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如今,

她已离我而去,但那份深沉的爱,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祖母

的剪纸,不但教会我取舍与底线,更让我懂得了如何怀揣爱心,

去做事、去做人。(音乐渐弱,结束)

【点拨】第13段是文章的情感高潮和收尾部分,主要表达了作

者对祖母及其剪纸艺术的怀念和对祖母深沉的爱的感激。若要用

画外音的形式来表现这一段,需要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用简洁

而深情的语言传达作者的内心世界。画外音应当包含以下几个要

素:对祖母剪纸艺术的回忆、对祖母深沉的爱的感激、对祖母离

17

世的悲痛以及祖母对作者人生的深远影响。同时,语言要富有感

染力,能够触动听众的心弦。

(三)16.⑴全,都(2)置办,购置(3)曾经(4)跟从

17.D【点拨】例句中的“乃”,于是,就。A项,才;B项,竟然,

居然;C项,才;D项,于是,就。

18.(1)现在同族众人都是祖宗的后代,我怎么可以独自享受荣华富贵

呢?

(2)他家非常困窘,留下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点拨】句(1)重点词:今,现在;皆,者B;岂,怎么;独,独自。

句(2)重点词:窘,困窘;遗,留下。

19.散绢给亲族故旧;购置田地作义庄,捐地建学堂;接济民曹(孙居

中)的孩子与妻子。

【参考译文】

范文正回到苏州,带的三千匹绢,全都分给了同乡的亲朋故

10,说:“族人乡亲,见证我的成长,幼年学习壮年外出,(都)替

我高兴,(我)用什么来报答。祖辈积德百余年,才使我被朝廷任

用。现在同族众人都是祖宗的后代,我怎么可以独自享受荣华富

贵呢?”于是购置几千亩田地当作义庄。范文正曾经捐出他的地建

立学堂,就是(现在的)苏州府学。范文正镇守越地时,民曹孙居

中死在官任上,他家非常困窘,留下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范

公就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百串铜钱接济他们,其他的官员也跟从

范公救济他们。范公拯救周济孤儿、穷人,(从这件事)可以看出

18

来。

(0)20.示例:“婵娟”在词中指的是月亮,它的本义指的是妇女姿态

美好的样子。因此,“婵”应该用女字旁。

21.示例:赞同。写这首词时,苏轼职场失意,而且与弟弟分别已久,

中秋对月,心中难免抑郁惆怅。但他没有陷入悲观消极的情绪中,

而是在月光下起舞,这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此词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赞美传颂

的名作。

三、作文

22.思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