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1页
第二单元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2页
第二单元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3页
第二单元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4页
第二单元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能力测试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2分)

A.嗅到(xiu)倾侧(qUn)揣测(chuai)参差不齐(can)

B.绽开(zAn)结田(su)博雪(bo)缪絮叨叨(sui)

C.雪骤(zhou)温馨(xin)凋谢(diao)悄然无声(qiao)

D.—(dan)用庇(ym)和睦(m£i)果实果累(lei)

【答案】C

【解析】

A.“倾侧”的“倾”应读为“qing”,“参差不齐”的“参”应读为“cen",两处错误;

B.“绽开”的“绽”应读为“zhAn”,“结束”的“束”应读为“shfi”,“薄雪”的“薄”应读为“bAo”,“絮絮叨叨“絮”

应读为“X。”,三处错误;

C.“悄然无声”的“悄”应读为“q送o”,一处错误;

D.“荫庇”的“荫”应读为“yin”,“果实累累”的“累”应读为“16i”,共有2处错误;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多次选用。

B.母爱是冰心作品中的三大主题之一,对母亲,冰心曾经说过,“我的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中的最

好一个。”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他是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之一。

D.玉洁同学出生在书香世家,老舍的作品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答案】B

【解析】

A.“长期”与哆次”重复,可删去“多次”;

C.通常情况下一个洲首次获得该奖项的人往往只有一人,应删去“之一”;

D.主客颠倒,是“她对老舍的作品”而不是“老舍的作品对她”;

故选Bo

3.对下列语段的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②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④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⑤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A.③①④⑤②B.①④⑤②③C.①⑤④②③D.③①⑤④②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排序能力。应首先从题目给出的几个句子中找出中心句并判断这几个句子之

间的逻辑顺序。选段是写“我”作出选择决定走大路,故第③句是中心句,也是首括句,应排在第一。根据

③句母亲的语言“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可知,①句紧承③句;接下来根据“我蹲下来,背起了母

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可知,后面的叙述中,母亲和儿子的叙述顺序也应该是母亲叙述在前,

儿子叙述在后,即顺序为⑤④;最后②加以总结议论。故排序为:③①⑤④②,答案应选D。

4.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记叙)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描写)

C.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记叙)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议

论、抒情)

【答案】C

【解析】

C.表达方式是议论而不是记叙,议论是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看法。所以C项错误;

故选C。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

B.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C.《金色花》是法国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D.《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由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答案】C

【解析】

C.有误。泰戈尔是印度诗人。故选C。

6.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我没有想到,做完那一次抉择,就是我与母亲永远的决别。

B.尽管那朵菌茗昨夜被雨点打得左右欹斜,今早仍是盛开了,开得烂漫而热烈。

C.这些年老的树,在山岗上集成树林,荫敝着一个古老的乡村和它的居民。

D.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岐。

【答案】B

【解析】

A.决——诀;

C.敝——蔽;

D.岐——歧。

故选B„

7.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自然的景总是能触动文人的内心,优秀的作品由此而生,优秀散文《春》《济南的冬天》的作者分

别是朱自清和老舍。

B.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称为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或

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王湾、马

致远。

D.古诗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句,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马致远是元代散曲作家,故选C。

8.默写(8分)

①兄子胡儿日:“。”兄女日:“。”(《世说新语・咏雪》

②,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回乐烽前沙似雪,o不知何处吹芦管,o(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答案】散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岐王宅里寻常见落花时节又逢君影入平羌江水

流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夜征人尽望乡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

“絮”“岐”“羌”“望,,“涯,,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9.综合性学习(6分)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来到新的学校,认识新的同学。为增进友谊,使同学们尽快找到知心朋友,七

年级(1)班决定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致开场白】围绕此次活动,班级开展了一节主题班会,同学们一致推选你作为此次班会的主持人。

请你围绕主题,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2)【仿写句子】依照示例写句话,以表达你对友谊的感悟。

例句:友谊是一缕轻柔的春风,让人温暖舒造。

仿写:友谊是,o

(3)【巧提建议】处在网络时代的中学生,网络交友已经成为其交友的一种重要方式。

“交怎样的网友”“怎样交网友”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请你在网络交友方面给中学生提两条合理建议。

【答案】(1)示例:同学们大家好!如今,我们有缘同窗共读,同风雨,共欢乐。今后,我们将建立起

美好而纯洁的友谊,愿友谊之花怒放在我们的生命中。七(1)班“有朋自远方来”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称

呼和问候语;围绕主题阐述内容;宣布活动开始。语言简洁、富有激情,能吸引大家的参与兴趣。)

(2)示例一:友谊是一首悠扬的曲子,让人心旷神怡。示例二:友谊是一杯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

无穷。

(3)示例:网络交友要选择文明、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人结交;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中“朋友”的言论,

不要被他们传播的负面信息或情绪影响,不要对网络和网友有过度的依赖心理。

【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首先要有称呼和问候语,然后围绕“有朋自远方来”,阐明此次活动的目的

和意义,最后宣布活动开始。如: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现场;朋友是伤心时,

最想见的人;是打扰了,不用说对不起的人;是高升了,也不用改变称呼的人;是天涯海角,都彼此挂念

的人。朋友是生生世世的牵挂。那我们该怎样与朋友相处,才能让友谊万古长青呢?一起来参加我们今天

的实践活动吧。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修辞相同,内容相似。例句句式为:友谊是,让人

。所使用的的修辞为比喻。友谊可以是轻风、明月、美酒、乐曲等。如友谊是一缕轻风,

让人倍感凉爽。友谊是一轮明月,让人感到美丽无比。

(3)本题考查提出建议。根据“交怎样的网友”“怎样交网友”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针对“交怎样的网友”,

可以给出的建议是交益友,不要交损友。所交的朋友一定和自己志同道合,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根据“怎

样交网友”可以提出的建议是:交友一定是互相影响,而具有正能量的东西。还要注意不要交网略的陌生

朋友。交友还要注重人品。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下列对该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龙标过五溪”,可见王

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B.“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C.“杨花落尽子规啼”,杜鹃啼血,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D.“随君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古夜郎国,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

1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分)

【答案】10.D

1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理解有误,“夜郎古国”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并不是浪漫

的好地方。作者担心王昌龄在此地的生活,并非“心驰神往”;

故选D。

11.本题考查对重要诗句的理解。

“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这句话写出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时的暮春景象,写了杨花和杜鹃两种景物。“杨花”即柳絮,特点是漂泊不定,在诗歌中象征离散漂泊;“子

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经常叫着“不如归去”,鸣声异常凄切。这句诗融情于景,不仅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

条景况,切合当时情事,而且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流露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田子为相①,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②奉其母。母日:“子安③得此金?”对④日:“所受俸禄也。”

母日:“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⑤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⑥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⑦。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⑧之。”田子愧惭走出,造⑨朝还金,退请就狱⑩。王贤⑪

母,说⑫其义,即舍⑬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⑭日:“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

贤也。

【注】①为相:做宰相。②镒:二十两。③安:怎么。④对:回答。⑤治官:做官。⑥事亲:侍奉父

母。⑦馆:这里指家。⑧去:送还。⑨造:到……去。⑩就狱:接受处分。⑪贤:以……为贤。⑫说:通

“悦”,为……感到高兴。⑬舍:通“赦”,赦免。⑭《诗》:这里指《诗经》。承承:谨慎小心。

12.解释下列指定的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2)下车引之引:

(3)三年归休归休:

(4)非吾所欲也所欲: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宜尔子孙承承兮。

14.【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乙】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2分)

15.【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

同之处?(2分)

【答案】12.相约同行;拉;退休回家;所想要的

13.①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②好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14.【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聪明、率真、正直明理的孩子。【乙】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深明大义、疾恶

如仇的母亲。

15.【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文中的“友人”和“田子”都能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解析】

12.(1)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2)句意:朋友感到惭愧,下

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弓I:拉。(3)句意: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归休:退休回家。(4)句意:

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所欲:所想要的。

13.①重点词有:弓|:拉顾:回头看句意: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

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②重点词有:宜:应该。句意:好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14.元方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的聪明、机智的孩子。不失礼: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

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文章讲述的是田子的母亲教育儿

子做官要为官不贪、忠于国家,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无私无畏、教子有方的母亲形象。

15.文章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

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在这些交代中,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最后,“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本句及强化了陈远方这个人物形象,又表现了友人知错

能改的特点。乙文是一则典型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作。作者通过教诲阐述了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

孝的儒家思想,故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田子为相三年回家,

带回来一百镒给母亲,受到追问。第二层,母亲认为做官也要吃饭,受钱就是不义、不忠、不孝。要赶儿

子走。第三层,田子愧惭跑出,把钱还给朝廷,退请就狱,田子复为相,其母受到奖赏。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

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

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

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田子担任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很多金子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

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的俸禄。”母亲说:“当宰相三年,难道不吃饭?像这个样子当官,不

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作为国

家的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田子很惭愧地跑了出去,到朝堂上退还金

子,然后请求君王让自己接受处分。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因田子母亲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于是就赦免

了田子的罪,叫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诗经》说:“教育你的子孙时要谨慎小心啊。”说的是贤惠的母亲使子孙贤德。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1分)

月光下的母爱

①十八岁那年夏天,十年寒窗的我枕戈待旦,准备参加高考。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国家对大

学生还包分配,所以在很多农村孩子看来,高考无疑是跳出农门的最好机会。我四岁时爸爸就去世了,妈

妈又当爹又当娘,好不容易把我拉扯大,高考成功对我尤为重要。

②但由于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的竞争是异常残酷的。同学们奋力苦战,在学习上你追我赶,

谁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在距高考还有一个月的那次预考中,成绩一向优异的我遭到了惨败。我知道,失利

的原因不光是营养不良,巨大的精神压力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③妈妈见我面容憔悴,非常心疼。我家离学校不远,她就跟班主任说情,说寝室里吵闹,让我回家住

宿,好料理我的日常生活,给我补充营养。

④那段时间,妈妈杀光了家里的三十几只小鸡,想尽一切办法,让我增强体质。然而,妈妈的这些努

力收效甚微,我还是日复一日消瘦下去。

⑤在我的卧室后面,是一方池塘,时值燥热的六月夜晚,满塘的青蛙呼朋引伴,呱呱齐鸣,声音格外

响亮悠长。聒噪的蛙鸣就这样紧紧缠住我不幸的耳朵,一次次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⑥妈妈去了一趟学校,回来以后,高兴地对我说:“别担心,考不上也不要紧,班主任已经答应让你

复读一年。他还说,你第二年肯定能考上!”听妈妈这么说,我的心安定了不少。

⑦渐渐地,蛙声不再吵闹,每夜都有香甜的梦。但是,妈妈却变了,以前我每天放学回家,她总要远

远在门外迎接。而现在,我回来时,却常看到她坐在椅子上打瞌睡。邻家大娘偷偷拉住我,说我妈妈为了

让我睡好觉,夜夜替我赶青蛙呢。我闻言将信将疑,决定晚上去看个究竟。

⑧果然,当天夜里,在洒满月光的塘城上,我看见了妈妈。她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用竹竿轻轻地敲

打池塘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而虔诚。累了,她便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

然后接着赶蛙。皎洁的月光把她过早泛起的白发染得更白。

⑨“妈妈,妈妈!”我大声叫喊。妈妈听不见,她全神贯注于池塘的青蛙,生怕遗漏了一处蛙声。

⑩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原来,妈妈通宵不眠,是要把点点滴滴的蛙声,赶出她儿子的梦境啊。我

想哭,但是,我没有哭。我要睡好觉,我得把每一觉睡好。母爱激发的毅力和勇气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

那年高考,我考了全县第三,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

⑪转眼二十年过去,我早已在都市里安家落户,蛙声也一点点离我远去。但是,那月光下的母爱却时

时都在我枕边,不断地提醒和教诲我,给我激励,催我奋发。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为“我”做的三件事。(3分)

(1)

(2)

(3)

17.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聒噪的蛙鸣就这样紧紧缠住我不幸的耳朵,一次次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18.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的语句,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她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用竹竿轻轻地敲打池塘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而虔诚。累了,她便停下来,

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然后接着赶蛙。

19.“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30字左右)(3分)

【答案】16.跟班主任说情,让“我”回家住宿;杀光三十几只小鸡,让“我”增强体质;夜夜替“我”

赶青蛙。

17.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蛙鸣的聒噪惊醒了“我”的睡梦,为下文写母亲夜夜

给“我”赶蛙作铺垫。

18.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在月夜给“我”赶蛙的情景,流露出对母爱的深情赞美。

19.与文章主题契合即可。

【解析】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作答时,围绕“母亲为‘我'做的事情”来概括分析。

由第③段“她就跟班主任说情,说寝室里吵闹,让我回家住宿,好料理我的日常生活,给我补充营养”

可知,母亲为“我”做的第一件事:跟班主任说情,让“我”回家住宿。

由第④段“那段时间,妈妈杀光了家里的三十几只小鸡,想尽一切办法,让我增强体质”可知,母亲为“我”

做的第二件事:杀光三十几只小鸡,让“我”增强体质。

由第⑧段“当天夜里,在洒满月光的塘境上,我看见了妈妈。她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用竹竿轻轻地

敲打池塘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而虔诚。累了,她便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

然后接着赶蛙”可知,母亲为“我”做的第三件事:夜夜替“我”赶青蛙。

17.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词语。

“缠住”束缚或牵制住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将聒噪的蛙鸣拟人化,形象地写出聒噪的蛙鸣不

停地把“我”从梦中惊醒,让“我”无法好好休息,结合下文第⑦段“渐渐地,蛙声不再吵闹,每夜都有香甜的

梦”和第⑧段“当天夜里,在洒满月光的塘境上,我看见了妈妈。她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用竹竿轻轻地敲

打池塘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而虔诚。累了,她便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

然后接着赶蛙”可知,这里引出下文母亲为了让“我”休息好而夜夜替“我”赶青蛙的情节。

18.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表达作用。

由“拿、敲、站、赶”等一系列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结合上文第⑦段“邻家大娘偷偷拉住我,说

我妈妈为了让我睡好觉,夜夜替我赶青蛙呢”可知,这里证实了母亲在月夜给“我”赶蛙的情景,只为了让“我”

能安稳地睡好觉,再结合第⑧段“皎洁的月光把她过早泛起的白发染得更白”可知,这里表达了“我”对母亲

的心疼与对母爱伟大的深深赞美之情。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运用。

作答时,围绕母爱的伟大来谈即可。

示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谢伟大的母亲,您每时每刻都在为我着想。感谢您为我所作的

一切,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4分)

没有发茅的种子

邱海泉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

滑过。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

心头动。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

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

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挛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父亲却

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

药材。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久久地流连

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捡拾若,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

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

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没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

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有

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展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

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

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

⑦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下。

⑧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

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个刽子手,把它们永远永远地埋没在抽屉和黑暗里了。此后好多天,一到阳

台上,看见那些开得天真烂漫的小花,我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弥漫起一股淡淡的忧伤。我想起了许许多多

我幼时的夙愿,也想起了一个个已经被我淡忘了多年的理想……我不知道人世间又有多少个美丽的梦想,

就像那几粒还没来得及发芽开放的喇叭花种子被永远地湮没无声了呢。

20.文章以“没有发芽的种子”为标题有哪些含义?(2分)

21.文章围绕“喇叭花”(种子)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22.第①段侧重描述散时的心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2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4分)

(1)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

(2)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瞅了一下。

24.文章最后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给你怎样的感悟?(2分)

【答案】20.①没有种完遗忘在抽屉里的喇叭花种子。②幼时的夙愿,淡忘了多年的理想。

21.①我被喇叭花吸引,②回忆儿时见到喇叭花开放时的情景,③捡拾喇叭花种子,④在阳台上栽种

喇叭花,⑤女儿丢弃我遗忘的喇叭花种子。

22.散步时的心情是松弛和愉快的,一些不起眼的事物都可以触动自己,引发自己的感慨;为下面写

喇叭花做了铺垫。

23.(1)“呆”字是神态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喇叭花的惊讶和痴迷。(2)“揪”字是心理描写,表达了作

者对女儿丢弃喇叭花种子的心痛之情。

24.抒发了作者深深地自责(内疚),淡淡的忧伤之情。

感悟: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梦想)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梦想)。

【解析】

20.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阅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结合文章的内容的主旨分析。根据第⑥段“那

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

To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分析,种子被遗忘在抽屉里,“我”没有让它在土壤中发芽开花,自己心中感到

一丝淡淡的悲伤,由此可知“没有发芽的种子”具体是指没有种完遗忘在抽屉里的喇叭花种子。根据第⑧段

“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我幼时的夙愿,也想起了一个个已经被我淡忘了多年的理想……我不知道人世间又有

多少个美丽的梦想,就像那几粒还没来得及发芽开放的喇叭花种子被永远地湮没无声了呢”分析,由被丢

弃的喇叭花的种子想到了“幼时的夙愿”和“已经被我淡忘了多年的理想”,点明主旨,升华中心,由此可知“没

有发芽的种子”的引申义指幼时的夙愿,淡忘了多年的理想。

21.考查对事件的梳理和概括。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概括即可。根据第①段“那

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可知,描写了“我”散步时的情景,由此可概括为:“我”

散步时被大片的喇叭花所吸引;根据第③段“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

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拳起花儿,半天不

想起来”分析,“我”儿时看到鲜花盛开,亲近花朵的情景,由此可概括为:回忆儿时见到喇叭花开放时的情

景;根据第④段“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捡拾

若,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分

析,描述了“我”收集喇叭花种子的情景,由此可概括为:捡拾喇叭花种子;根据第⑤段“在我的期盼和浇灌

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

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没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

头上”分析,描述了“我”在阳台种喇叭花,并且喇叭花生长旺盛,由此可概括为:在阳台上栽种喇叭花;根

据第⑥段“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

尽碍事儿,我扔了。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可知,女儿在抽屉里发现被遗忘的喇叭花种子,觉得碍事,

就顺手给扔到垃圾篓里,由此可概括为:女儿丢弃我遗忘的喇叭花种子。据此整理得出答案。

2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根据第①段“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任世界

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

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分

析,点明散步时的心情是松弛和愉快的,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散步时的一些小事,比如:一只小狗十分顽皮

地向你撤娇吠叫,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以及段落结尾作者被一大片喇叭

花吸引住,这样描写为全文奠定了轻松的基调,以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写起,从而触动自己,引发自己的感

慨,同时也引发读者的思考,紧接着,文章后面写作者回忆幼年时期种的喇叭花,女儿丢弃“我”遗忘的喇

叭花种子,使“我”忧伤,引起“我”的感慨,由此分析,第①段为后文写喇叭花起到了铺垫作用。

23.考查对词语的赏析。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1)呆:指“不灵活,发愣”,表示脸上表情死板,发愣,在本句话中,“呆”表现了“我”当时面对开满

鲜花的墙头的表情神态,体现了“我”当时的惊讶之情和对喇叭花的痴迷状态。

(2)揪:抓;扯住。根据第⑥段“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说着

顺手丢进了垃圾篓",第⑧段“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

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个刽子手,把它们永远永远地埋没在抽屉和黑暗里了。

此后好多天,一到阳台上,看见那些开得天真烂漫的小花,我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弥漫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分析,“揪”属于心理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当女儿丢弃“我”遗忘的喇叭花种子时,内心弥漫起一股忧伤,表

达了“我”的心痛、自责、愧疚之情。

24.考查对作者写作感情的把握和对文章的启悟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全文,明确文章中心,分析作

者的情感。本文作者通篇以“喇叭花”为线索,文中多次写道自己与“喇叭花”的经历,回忆儿时对喇叭花的

喜欢,到长大后对喇叭花种子的遗忘,根据第⑧段“是我,把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

是我这个刽子手,把它们永远永远地埋没在抽屉和黑暗里了……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弥漫起一股淡淡的忧

伤”分析,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自责、忧伤、愧疚之情。第⑧段“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我幼时的夙愿,也想起了

一个个已经被我淡忘了多年的理想……我不知道人世间又有多少个美丽的梦想,就像那几粒还没来得及发

芽开放的喇叭花种子被永远地湮没无声了呢”分析,此句深化主题,由被丢弃的喇叭花的种子想到了“幼时

的夙愿”和“已经被我淡忘了多年的理想”,可以感受到作者因为荒废了自己理想引发的深深地自责(内疚),

淡淡的忧伤。据此分析作者的情感,第二问,结合文章的主题和生活实际谈感悟。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由

被丢弃的喇叭花的种子想到了“幼时的夙愿”和“已经被我淡忘了多年的理想“,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理

想(梦想)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梦想)。在写自己的感悟时,围绕“不要忘记理想,要努力为了理想

而努力”进行写作即可。如,读罢这篇文章,我的心里难以平静,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是如此,立下了许

多的誓言,但很快就忘记了。这篇文章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方能有

所成功。

四、作文(50分)

25.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

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文明涵盖了人

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

共秩序。

鄂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这其中一定少不了你。

请你以“我与文明同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卷面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班)名、人名等。

【范文】

我与文明同行

文明是风筝的线,是落叶的根,是永远的航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