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萧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2025.4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30分)1.如图的扇形统计图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土地占有的不均衡B.生产工具极其落后C.农轻重比例不协调D.地区经济发展失衡2.这一地区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朝称为“唐古特”,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关于这一地区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1949年获得解放 B.解放时采用和平的方式C.以维吾尔族为主的省级自治区 D.它的解放标志着祖国的完全统一3.如图是为新中国的诞生而作的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对该画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农民阶级已翻身成为主人C.中国已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D.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4.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5.如表是“一五”计划实施的150个工业企业行业分布表。该表主要反映了()总数军工企业冶金工业企业化工企业机械加工企业能源工业企业轻工业和医药工业150个44个20个7个24个52个3个A.“一五”计划培养建设人才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6.一个历史阶段通常会因历史事件而出现新词汇。1953-1956年我国出现的新词汇有()①合作社 ②公私合营 ③土改 ④集体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生产效率的提高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8.这次会议使党意识到阶级斗争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建设与发展才是主要任务,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据此可知此次会议的意义在于()A.推动共产党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B.完善了我国政治经济管理体制C.进一步强调了农业基础性作用 D.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9.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指的是()A.开国大典 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10.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国有企业改革 B.实行分田包产到户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对外开放11.农村是国家根本。如表内容反映的是1979-1982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其发展的直接因素是()1979-1982年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时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收入160元191元223元270元A.封建土地制度废除 B.走农业合作化道路C.人民公社的建立 D.分田包干到户12.“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这第一扇“窗”是指我国()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3.“改革开放沐春风,潮人江滩大浦东。昔日荒滩今何在?高楼耸立傲苍穹。”与这首诗相关的史实是()A.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小岗人 B.特区新制展风采,对外“窗口”第一家C.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D.昔日首义传檄文,今朝抗疫定乾坤14.如图是小杨在复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时绘制的年代尺,其中空白方框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是()①邓小平理论②科学发展观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1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如图直接呈现的是哪一方面的推进措施()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辨析改错(共4小题,共8分)16.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请辨析以下史实,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正:(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政协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改正:(3)1988年,我国建立了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改正:(4)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正:三、材料解析(本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合计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摘编自部编八下《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这次会议中颁布的重要文件。(2分)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了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分)材料二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制度”的名称和确定的标志,(2分)并概括这一政治制度的优势。(2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其共同主题。(2分)18.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年代1980年1981年1982年粮食产量5.02亿千克6.70千克7.15千克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1)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2分)(2)材料二中,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1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4分)(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分)该事件有何影响?(2分)四、分析与探究(12分)19.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八年级某班同学设计了以下改革开放进程大事年表,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1)请在大事年表A、B、C、D处填写正确的内容。(4分)ABCD(2)根据大事年表,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4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1.正确答案是:A解析:扇形统计图显示地主和富农占有的土地面积远大于中农、贫农和雇农,这反映了土地占有的不均衡。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生产工具极其落后、选项C农轻重比例不协调、选项D地区经济发展失衡,在扇形统计图中均未体现,故一并排除。2.正确答案是:B解析:题干中提到的地区是西藏。西藏在1951年和平解放,而不是1949年,因此选项A错误。西藏的解放确实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所以选项B正确。西藏是以藏族为主的自治区,而不是维吾尔族,因此选项C错误。西藏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而不是祖国的完全统一,因为台湾等地区尚未统一,所以选项D错误。3.正确答案是:A解析: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反映了新中国的诞生,这标志着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农民阶级已翻身成为主人、选项C中国已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选项D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均未在画作中明确体现,故一并排除。4.正确答案是: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告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选项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选项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均不是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标志,故一并排除。5.正确答案是:C解析:“一五”计划实施的工业企业行业分布表显示,重工业(如军工、冶金、化工、机械加工、能源)的企业数量远多于轻工业和医药工业,这反映了“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特点。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一五”计划培养建设人才、选项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选项D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均未在表格中体现,故一并排除。6.正确答案是:C解析:1953-1956年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词汇包括合作社、公私合营和集体化,分别对应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土改主要发生在1950-1952年,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新词汇。因此,选项C正确。7.正确答案是:C解析:1979年后,《人民日报》及其子报开始大量报道经济新闻,这反映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选项B生产效率的提高、选项D经济特区的建立,虽然与经济新闻增多有一定关联,但不是主要原因,故一并排除。8.正确答案是:A解析:题干描述的会议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表明会议推动了共产党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完善了我国政治经济管理体制、选项C进一步强调了农业基础性作用、选项D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均未在题干中体现,故一并排除。9.正确答案是:D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开国大典、选项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选项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均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故一并排除。10.正确答案是:A解析: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旨在增强企业活力。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实行分田包产到户是农村改革的内容,选项C实行赎买政策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选项D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均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不符,故一并排除。11.正确答案是:D解析:1979-1982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逐年增长,这一时期的直接推动因素是分田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发生在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选项B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发生在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选项C人民公社的建立发生在1958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一并排除。12.正确答案是:A解析:1980年我国打开的第一扇“窗”是指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开始。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选项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选项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均发生在1980年之后,故一并排除。13.正确答案是:C解析:诗中描述的“潮人江滩大浦东”和“高楼耸立傲苍穹”反映了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它带动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成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小岗人反映的是农村改革,选项B特区新制展风采,对外“窗口”第一家反映的是经济特区的设立,选项D昔日首义传檄文,今朝抗疫定乾坤与诗中描述不符,故一并排除。14.正确答案是:D解析:根据年代尺的时间顺序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发展历程,空白方框处应依次填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选项D正确。15.正确答案是: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研究制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等信息可知,与此相关的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指在国家治理中,依法为基础、法治为导向,全面推进国家各领域的法治化进程,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深化改革,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二、辨析改错(共4小题,共8分)16.(1)【×】改正: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改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1988年,我国建立了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