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5月保温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断头路”是指前面被截断而不能通行的路,其出现受自然条件、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某市政府计划在2024年打通10余条城市“断头路”。下图示意该市南部道路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打通图中陵西南大街(渚河路-水厂路)断头路,通行压力缓解最明显的道路是()A.水厂路 B.中华南大街 C.光明南大街 D.渚河路2.除缓解交通压力外,打通“断头路”有利于()①优化城市路网 ②增加出行次数③缩短通行距离 ④减少交通污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1.B2.C【解析】【1题详析】断头路打通后,主要缓解同向主干道的交通压力,陵西南大街断头路打通后,可以大大缓解中华南大街的交通压力,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析】打通“断头路”将有利于优化城市路网,减少绕行,减少交通污染,①③④正确;与出行次数无关,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甘肃省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养羊业为当地特色产业。2017年,该县组建国有扶贫产业开发公司,建立黄花滩移民区万只种羊繁育基地,探索“贷母还羔”的“羊银行”模式,实现“造血式”扶贫(区别于“输血式”扶贫,是通过扶贫能够让农民自己有能力扩大再生产的方式)。下图示意黄花滩移民区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黄花滩移民区发展特色养羊产业的自然优势为()①土壤肥沃、光照充足 ②气候湿润,利于牧草生长③污染小,环境质量好 ④河流水源优质,草类茂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4.该地“造血式”扶贫的主要途径有()A.提供农业补贴,减轻农民生产负担 B.提供羊羔,成年后统一收购并外销C.提供基础母羊,推广科学养羊技术 D.加强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提高产出【答案】3.C4.C【解析】【3题详析】当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质好,水量充足,有利于牧草生长;且当地污染小,环境质量好,有利于培育优质羊,③④正确;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土壤较为贫瘠,①②错误。故选C。【4题详析】造血式扶贫途径是让农民有能力扩大再生产能力,公司提供母羊(而不是提供羊羔),并指导生产,还羔后,母羊可以继续养殖,将有能力进一步再生产,而不是直接提供补贴,C正确,AB错。当地发展养殖业,而不是加强农业“种植”,D错。故选C。冰川槽谷(U型谷)和冰斗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冰川槽谷的长度、宽度与形成时期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高山(海拔3600米左右)局部地区冰川地貌分布状况,图中上槽谷和下槽谷形态较完整且分别形成于两次相邻但不同强度的冰川作用时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上槽谷形成早于下槽谷,合理的推测依据是()①河流的流向及山脊位置 ②下槽谷嵌套于上槽谷中③下槽谷形态保存较完好 ④冰斗的形态及开口朝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据上槽谷和下槽谷的形态特征可判断出()①上槽谷形成时期气温更低 ②下槽谷形成时期冰川规模更大③槽谷形成经历了两次冰期 ④两槽谷形成时期气候持续变暖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答案】5.B6.D【解析】【5题详析】冰川槽谷是由冰川侵蚀形成的,整个下槽谷完全嵌套于上槽谷之中,且形态完好,说明下槽谷形成后没有遭受冰川侵蚀;若上槽谷形成时间晚于下槽谷,则下槽谷的形态会被破坏,②③正确,B对;上槽谷形成早于下槽谷与河流的流向及山脊位置、冰斗的形态及开口朝向无关,①④错误,排除ACD。故选B。【6题详析】与下槽谷相比,上槽谷宽度和长度更大,说明第一次冰期气温更低,冰川规模更大,形成了上槽谷;两次槽谷形成时期经历了冷—暖—冷—暖过程。综上所述,①③正确,②④错误。D对,排除ABC。故选D。位于松辽平原西部的白城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399.9mm,年平均蒸发量1340mm,被称为“旱地之泽”。松辽平原曾经存在一个巨大的湖泊(古松辽湖),西接大兴安岭,东抵长白山地,松花江、嫩江、蛟流河等众多河流汇入。后因地壳运动,逐渐演变成松辽平原。平原内存巨厚的沉积地层,沉积粒径下部细上部略粗。下图示意白城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推测松辽平原下细上粗沉积地层的形成过程为()A.湖水外泄流速加快,细小颗粒被带走,沉积颗粒变粗B.气候变干燥,河流流量变小,流速减慢,沉积物变粗C.地壳抬升,湖相沉积转变为河相沉积,沉积颗粒变粗D.地壳下沉,湖相沉积转变为河相沉积,沉积颗粒变粗8.白城“旱地之泽”的形成原因是()①外泄的湖水被湖底低洼地截留 ②湖泊沉积物质黏重,水分不易渗透③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 ④白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干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7.C8.B【解析】【7题详析】松辽平原曾经存在一个巨大的湖泊,后因地壳运动,逐渐演变成松辽平原,湖泊时期,湖水运动慢,沉积的颗粒物粒径较细。后期由于地壳抬升,湖水外泄,湖泊消亡,河流流经,湖相沉积转变为河相沉积,河流搬运能力较强,沉积的颗粒较粗,所以形成下细上粗沉积地层,C正确,D错。湖水外泄携带的泥沙有限,结合材料可知,平原内存有巨厚的沉积地层且下细上粗,所以上部较粗的沉积物是受外力搬运沉积而来,不是湖水外泄导致,A错。河流流量变小,流速减慢,沉积物变细,B错。故选C。【8题详析】古松辽湖湖水外泄,在湖底低洼处形成众多湖泊,而湖泊沉积物质黏重,水分不易渗透,有利于水分的积累保存。结合材料信息,年平均降水量399.9mm,年平均蒸发量1340mm,白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干燥,所以形成“旱地之泽”而不是形成大面积的湖泊,①②④正确。结合图示纬度信息,地处中纬内陆,蒸发量大,③错。故选B。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总人口1.12亿,城镇人口不足2000万。埃塞俄比亚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牛、马等大型牲畜占比大。制鞋业是埃塞俄比亚重点引进的工业部门,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市场,厂家大部分是中国企业,亚的斯亚贝巴附近制鞋企业高度集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制鞋业成为埃塞俄比亚重点引进的工业部门,原因为()A.促进牧区皮革销售 B.该国鞋帽市场广阔C.制鞋技术门槛较低 D.鞋业制造附加值高10.亚的斯亚贝巴市附近吸引制鞋企业集聚,主要优势()A.基础设施较完善 B.首都劳动力素质高C.科技力量较雄厚 D.制鞋原料供应充足【答案】9.C10.A【解析】【9题详析】埃塞俄比亚畜牧业发达,发展制鞋业可以促进皮革销售,但这不是引进工业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鞋产品主要销售欧洲市场,国外市场广阔,国内市场较小,B项错误;当地重点引进制鞋业,是因为当地工业基础薄弱,且制鞋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附加值较低,门槛低,C项正确;鞋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技术简单,附加值低,D项错误。故选C。【10题详析】制鞋企业集中在亚的斯亚贝巴市附近,主要是因为当地基础设施完善,作为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基础设施相对其他地区更为发达,包括交通、通讯、能源等方面,这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是非常重要的,A项正确;制鞋业所需技术水平较低,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B项错误;作为发展中国家,埃塞俄比亚经济实力薄弱,总体上缺乏技术人才和高科技产业,C项错误;埃塞俄比亚虽说以畜牧业为主,原料相对较充足,但对于亚的斯亚贝巴市来说,作为首都,基础设施建设要远比国内其他地区要更好一些,所以才会吸引制鞋企业集聚,在此排除原料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A。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中国石化已经在内蒙古布局多个绿氢项目,通过建立风光发电—绿电制氢—氢气管输—炼化与交通用氢的一体化氢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全产业链示范布局。“西氢东送”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管道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内蒙古成为中国石化绿氢全产业链示范布局区的主要原因是()A.内蒙古能源矿产资源丰富 B.靠近京津冀能源消费市场C.能源加工运输产业链完善 D.当地风、光清洁能源丰富12.相较于液氢罐车运输(将气氢压缩变成液氢),“西氢东送”采用管道运输的主要优势有()A.灵活性较强 B.建设成本低 C.连续性更强 D.纯氢品质高13.推进“西氢东送”项目发展的根本目的是()A.带动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升级 B.提高东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C.减少碳排放,助推实现双碳目标 D.提高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答案】11.D12.C13.C【解析】【11题详析】绿氢利用风光等清洁能源发电制氢,内蒙古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靠近冬季风源头,拥有丰富的风、光等清洁能源,D正确,A错误;该工程属于长距离输送,说明离京津冀能源市场远,B错误;内蒙古工业基础相对较薄弱,能源加工运输产业链完善并非内蒙古本身优势,C错误。故选D。【12题详析】管道运输连续性强,但建设成本高;液氢罐车输送,灵活性强,液氢也为纯氢。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析】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我国推动“西氢东送”项目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C正确;带动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升级、提高东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不是根本目的,ABD错误,故选C。末次冰盛期是距今最近的极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影响我国的季风环流与今本质相同,只有程度差异以及出现时间、分布位置方面的变化。当时,我国东部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及现代降水量的60%甚至低于30%,夏季,北方降水尤其少。在末次冰盛期冷干的大背景下,自然带空间格局与现代比也存在巨大差异。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时我国东部地区等温线分布,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末次冰盛期与现代气温的差异幅度(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年平均气温10~11108~9<57月平均气温6~76~7631月平均气温15~1616~171410我国东部地区末次冰盛期与现代气温的差异幅度(单位:℃)14.关于末次冰盛期与现代气温差异幅度的时空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小于夏季;北方大于南方 B.冬季大于夏季;北方大于南方C.冬季小于夏季;北方小于南方 D.冬季大于夏季;北方小于南方15.我国东部地区末次冰盛期夏季降水量较现代少的原因()①夏季陆地气温低,亚洲低压势力较弱,夏季风势力弱②海洋表面温度低,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夏季风势力强③海平面低,海洋水汽输送的距离远、水量少④海洋表面温度低,台风发育、登陆的数量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与末次冰盛期比,现代我国东部地区自然带空间格局()A.相同自然带分布位置更偏南 B.草原森林过渡地带位置更靠西C.相同自然带分布的海拔更低 D.雪线海拔更高,林线海拔更低【答案】14.B15.D16.B【解析】【14题详析】据表1直接读出末次冰盛期与现代气温差异幅度对比,1月平均气温差异幅度大于7月平均气温差异幅度,即冬季大于夏季;东北、华北气温差异幅大于华中、华南气温差异幅度,即北方大于南方。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题详析】末次冰期气温低,陆地气温低,亚洲高压势力弱,夏季风弱,①正确,②错误;海水温度低,台风发育、登陆的数量少,④正确;海平面较低,海洋水汽输送距离远,水量少,③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题详析】因现代降水较冰盛期多,故草原森林过渡地带位置靠西,雪线海拔可能更低,B正确,D错误;现代气温较高,相同自然带分布的海拔更高,纬度更偏北,林线更高,AC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艾肯泉为青海柴达木盆地一处洪积扇边缘的温泉,常年从地底冒水,如同沸腾的开水,泉眼周边硫磺矿物质长期沉淀形成大面积的泉华景观。从高空俯瞰,泉眼与周边沉积物,组成了一个奇特的瞳孔造型,被称为“恶魔之眼”。2019年,艾肯泉因摄影者航拍走红网络,不断有游客来此打卡。随着游客增多,艾肯泉生态环境受到一定威胁。下图示意艾肯泉所在的洪积扇剖面。(1)从水文和地质的角度,说明艾肯泉分布在洪积扇边缘的原因。(2)推测艾肯泉周边大面积泉华的形成过程。(3)艾肯泉能否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上层多为砂砾,透水性强,地表水沿孔隙垂直下渗;下层黏土,透水性弱,地下水转为水平流动;洪积扇边缘为黏土层,地下水运动受阻,在压力作用下,以泉水的形式沿断层溢出地表。(2)径流下渗,不断溶解岩层中的矿物盐分,形成高矿化度卤水;卤水在洪积扇边缘以温泉方式出露,经化学沉积,矿物质不断析出,形成大面积泉华。(3)不赞同。当地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环境脆弱,旅游开发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该地深居我国内陆,交通不便;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业滞后,接待能力较低;距离客源市场远,开发旅游业经济效益有限。赞同。艾肯泉景观独特,知名度较高,对游客吸引力较大;开发旅游资源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有利于脱贫致富;青海地区交通不断完善,景区可达性逐渐增强;随着经济发展,国内消费能力提高,旅游消费市场广阔。【解析】【小问1详析】据图可知,上层多为砂砾,粒径较粗,缝隙大,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沿孔隙垂直下渗;下层黏土,比较黏重,粒径小,透水性弱,地表水垂直下渗弱,地下水转为水平流动;据图可知,洪积扇边缘为黏土层,地下水运动受阻,约束了地下水进一步向前运动,在压力作用下,以泉水的形式沿断层溢出地表。【小问2详析】据材料可知,泉华是周边硫磺矿物质长期沉淀形成的。由第一问可知,径流下渗的过程中,不断溶解地下水流经的岩层中的矿物盐分,形成高矿化度卤水;卤水在洪积扇边缘以温泉方式出露,由于卤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流经地表后经化学沉积,矿物质不断析出,形成大面积泉华。【小问3详析】不赞同。当地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旅游开发经济活动和人口大量涌入,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该地深居我国内陆,地形较复杂,位置较偏僻,交通不便,开发难度较大;当地交通、住宿、物购物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业滞后,接待能力较低;位于西部地区,附近经济较落后,人口稀少,又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客源市场远,开发旅游业经济效益有限。赞同。艾肯泉艾肯泉周边色彩斑斓,与周边那白、红、黄、绿相间的戈壁、盐碱、水滩、草地,绘成了天地间一幅色彩斑斓的重彩油画,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泉水常年不冻,游客量较多,开发旅游,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景观独特,知名度较高,对游客吸引力较大;开发旅游资源能促进当地交通、住宿、购物、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有利于脱贫致富,增加居民收入;青海地区交通不断完善,景区可达性逐渐增强,有利于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随着经济发展,国内消费能力提高,以后去当地游玩的游客会增减增多,旅游消费市场广阔。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的现象。倒置程度用农村65岁以上人口占比减去城镇65岁以上人口占比表示。倒置现象出现后,城乡之间要素流动可能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下图示意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与城乡收入差距趋势对比。(1)指出图示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开始出现的时间和发展变化趋势,并分析倒置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2)随着老龄化城乡倒置程度加剧,城乡收入差距呈减小趋势,请推测其原因。(3)针对目前农村老龄化现状,有专家提出“循环互助性养老”模式,即鼓励低龄身体健康老年人先为高龄老年人提供服务,随年龄增长可免费享受养老服务。请说明这种模式的合理性。【答案】(1)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开始出现于2003-2005年之间;倒置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原因: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村壮年劳动力流向城镇,导致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城市人口年龄结构优化。(2)劳动力外迁使农村抚养负担加重,外出务工收入转移到农村的比重增加;劳动力外迁使土地流转比重增加,提高土地租金收益;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经营性收入;老龄化程度增加,促进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工资收入;人口老龄化倒置促使养老政策向农村倾斜,农村养老保障补贴增加,从而减小城乡收入差别。(3)目前低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数量大;现代医疗生活水平高,平均寿命长,低龄老人身体健康,可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农村养老负担增加,养老服务就业需求大;我国具有邻里互助的优秀传统。【解析】【小问1详析】据图可知,2003-2005年之间人口老龄化倒置程度开始大于0,之前为负数,故城乡倒置的开始出现于2003-2005年之间;倒置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9后,增长较快。原因:当代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市就业机会大,工资高,农村壮年劳动力流向城镇,并和配偶、子女一起进城,导致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城市人口年龄结构优化。【小问2详析】由于农村壮年劳动力及子女配偶流向城镇,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增多,没有收入来源,劳动力外迁使农村抚养负担加重,外出务工收入转移到农村的比重增加;由于农村闲置土地较多,缺乏劳动力耕作,劳动力外迁使土地流转比重增加,提高土地租金收益;随着国家振兴乡村政策的逐渐实施,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经营性收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老龄化程度增加,促进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对护工、康养等服务的需求比较旺盛,提供就业岗位,吸引了一部分人回乡就业,提高工资收入;人口老龄化倒置促使养老政策向农村倾斜,农村养老保障补贴增加,使农村老人的退休金增长幅度较大,从而减小城乡收入差别。【小问3详析】我国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人数量庞大,陆续进入退休年龄,导致目前低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数量大;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各地的医疗机构显著增多,现代医疗生活水平高,平均寿命长,低龄老人身体健康,可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由于农村孤独老人的数量在逐渐增大,其普遍收入较低,农村养老负担增加,养老服务就业需求大;同一村落的老人相互较了解,交流容易,且我国具有邻里互助的优秀传统。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碳储量通常指一个碳库(森林、海洋、土地等)中碳的数量。碳密度即为单位面积的碳储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转化可引起碳储量与碳密度的变化。三峡库区为三峡工程175m水位淹没以及移民搬迁安置所涉及的区域,西起重庆江津,东至湖北宜昌。受蓄水和城镇化影响,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结构以及生态环境也发生了相应改变,使其成为中国极为重要的生态敏感区。下表示意1990—2015三峡库区土地利用面积变化;下图示意1990—2015年三峡库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量变化。1990-2015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土地利用类型1990年2000年2015年面积/km2比例/%面积/km2比例/%面积/km2比例/%林地18083.1731.2722250.9838.4830925.9953.48耕地38281.5866.2038814.8258.4723332.7740.35草地422.300.73548.400.95167.500.29水域632.481.09577.931.001178.932.04建设用地143.770.25276.590.481589.692.75未利用地264.770.46359.340.62633.201.09(1)比较草地和耕地的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大小,并推测原因。(2)结合当地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特点,阐释该区域碳储量的变化。(3)依据碳循环原理,为增加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提出合理的建议。【答案】(1)草地的碳密度大于耕地,碳储量小于耕地。草地地下根系发达、地表生物生产力高,有机碳储量大,碳密度高;草地面积小,碳储量小。(或从耕地角度回答:农作物根系较浅,作物周期性收割,返还土壤有机碳少,故碳密度较草地低;耕地面积大,碳储量大。)(2)林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耕地、草地占比下降);林地碳密度高,增加面积最大,碳储量增加多;故该区域碳储量整体增加。(3)在保障耕地安全的前提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店日常活动方案
- 构造艺术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中水平考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教学教案设计:病菌快走开卫生习惯情景模拟课
- 妇幼健康考试题及答案
- 物流运输计划模板含成本分析与时间规划
- 企业安全培训计划实施与记录表单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版
- (正式版)DB15∕T 3666-2024 《灌木发酵饲料生产技术规程》
- (正式版)DB15∕T 3400-2024 《沿黄灌区盐碱地种植耐盐碱植物技术规程》
- (正式版)DB15∕T 3360-2024 《饲草大麦裹包青贮技术规程》
- 化学品使用储存培训
- 《古希腊弃婴现象研究》
- 专题26 实验与探究 十年(2015 2024)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 (解析版)
- 结核性脑病影像诊断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02-06-03 白酒酿造工 人社厅发2019107号
- 制冰机和设备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 竣工结算审计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 2024至2030年全球及中国湿式电动剃须刀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冷战史专题》笔记
- 高中化学必修一2.2离子反应第二课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