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北京高中合格考地理汇编:地球上的大气_第1页
2018-2022北京高中合格考地理汇编:地球上的大气_第2页
2018-2022北京高中合格考地理汇编:地球上的大气_第3页
2018-2022北京高中合格考地理汇编:地球上的大气_第4页
2018-2022北京高中合格考地理汇编:地球上的大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82018-2022北京高中合格考地理汇编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选题(2022·北京·高二学业考试)读“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A.① B.② C.③ D.④2.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A.大气受热过程 B.海陆间水循环 C.大气热力环流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019·北京·高二学业考试)某游客在游览北戴河海滨的游记中写道:“北戴河真不愧是避暑胜地,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这里的风都凉爽柔和,让人感觉十分畅快。但白天和夜晚的风向是完全不同的。”读“北戴河海滨一日内大气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序号表示“凉爽柔和”晚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解释北戴河海滨一日内风向变化主要运用的是(

)A.水循环 B.大气受热过程C.热力环流 D.大气垂直分层(2019·北京·高二学业考试)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完成下面小题。5.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A.氩气 B.臭氧 C.氧气 D.氮气6.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会导致(

)A.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臭氧层破坏,近地面气温降低C.氮气增加,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 D.水汽含量减少,太阳辐射减弱(2019·北京·高一学业考试)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① B.② C.③ D.④8.图中⑤表示大气的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保温作用 D.辐射作用9.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A.①增强 B.③减弱 C.④减弱 D.⑤增强(2019·北京·高一学业考试)读“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A.① B.② C.③ D.④11.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A.水循环 B.大气受热过程 C.热力环流 D.大气垂直分层(2018·北京·高二学业考试)读“中国某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A.甲为夜晚,吹陆风 B.乙为夜晚,吹海风C.甲为白天,吹海风 D.乙为白天,吹陆风13.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则引起盛行风向变化的主要成因是A.天气系统不同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人类活动变化 D.气压带、风带移动二、综合题14.(2022·北京·高二学业考试)北京市某同学暑期到青海省旅行。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出发当天,北京小雨。飞机起飞后,迅速爬升,经历了一段颠簸后,进入平稳状态。(1)飞机起飞时,处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____层,该层气温变化的特点是____,大气____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多变,易造成飞机颠簸。中午时分到达青海省西宁市,感觉到阳光强烈。(2)说明西宁市光照较强的主要原因。旅途中,该同学记录了如下旅行日志。旅行日志从西宁前往青海湖,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散落在公路两边的田野。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夜间,漫步湖边,感受到湖面吹来的凉风习习,是因为夜晚湖面温度低于湖岸陆地温度。仰望星空,看到美丽的银河,组成银河的行星星光闪烁,引人遐想环湖游览的鸟岛景区和沙岛景区,也都是很有特色。(3)请挑出旅行日志中的两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示例】错误1.原文:淡水湖

改正:咸水湖

参考答案1.A2.C【解析】1.依据热力环流原理,热水处气流上升,冰块处气流下沉,水平方向上,底部由冰块流向热水,顶部由热水顶部流向冰块顶部,形成热力环流,故选A。2.热水和冰块代表地面受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C正确;大气受热过程有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等,A错误;海陆间水循环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等环节,B错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海洋和陆地接收太阳辐射后增温的速度和幅度不同,D错误。故选C。【点睛】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3.C4.C【解析】3.晚上陆地降温快,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上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近地面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故C项正确。4.北戴河海滨一日内风向变化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气温差异,进而出现气压差异,主要运用的是热力环流的原理,C项正确。5.D6.A【解析】5.读表可知,无论是体积比还是质量比,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均是氮气,D项正确。6.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A项正确。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近地面气温升高,B错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有可能使局部的冷湿地区的大气中的水汽汽增加,D错误。对氮气没有影响,C项错误。7.C8.B9.C【解析】7.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②为被大气削弱后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故C正确。8.读图可知,⑤表示太阳辐射遇到云层后,被云层反射回宇宙空间,因此为反射作用。故B正确,A、C、D错误。9.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大气逆辐射减弱。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⑤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10.A11.C【解析】10.图中右侧冰块附近气温低,气流下沉,左侧热水附近气温高,气流上升。故A正确,B、C、D错误。11.该实验烟在冰块处下沉,在热水处上升,即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近地面水平方向冷的地方气温低、气压高,热的地方气温高,气压低;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环流。这种因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故C正确。实验中没有降水、径流,不能模拟水循环现象,故A错误;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中无太阳光照,故B错误;按大气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一般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图中不能体现上述现象,故D错误。【点睛】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12.A13.B【解析】【分析】本题级以中国某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海陆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特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比热容大,白天升温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图中显示,甲图旗帜由陆地飘向海洋,即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表示夜晚,吹陆风,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C。乙图旗帜由海洋飘向陆地,即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白天,吹海风,排除B、D。所以选A。13.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说明该地盛行风在一年之中呈现出相反的风向,这种风向体现了季风环流的特点。由所学知识可知,季风环流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选项B符合题意。天气系统不同的风向变化是短时间的,而季风环流的风向变化是较长时间的,排除A。人类活动变化与季风环流形成无关,排除C。气压带、风带移动不是引起季风环流的主要成因,排除D。所以选B。14.(1)

对流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对流##垂直(2)海拔较高,空气较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3)错误1.原文:低于。改正:高于。错误2.原文:行星。改正:恒星【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大气各层特点、影响光照因素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根据所学,地球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因此飞机从地面起飞时,处于对流层。读图可知,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