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_第1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_第2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_第3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_第4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往事依依—于漪

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小时候的往事,还能记得吗?有想过给以前的往事制作一本回忆录吗?“人民教育家”于漪,她想把年少时的往事制作成一本名为“纪念往事”的回忆录。现在,需要你帮助于漪老师完成回忆录的制作。下面,走入我们的制作小屋吧~【创设情景】学习目标1.简要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积累常考字词。2.默读课文,能概括出文章记叙的少年往事,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重点)3.品读文章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重点)4.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难点)任务清单任务一:了解“往事”主人任务二:概括“往事”故事任务三:赏析“往事”语言任务四:感悟“往事”情感任务一:了解“往事”主人任务回忆录的第一页需要介绍主人公,现在需要先去了解主人相关信息。往事依依解题“往事”即过去的事情,“依依”在这里形容留恋,不忍分离,表明了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深的留恋之情。文题“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简介

于漪(yī),1929年生,江苏镇江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家。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文育人,致力于教育改革与创新。2019年,相继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称号。著有《语文教菀耕耘录》《于漪知行录》等。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初中版)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该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17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中。编入课本时,作者对部分文字做了改动。创作背景徜徉浩渺非凡雕镂

寂寞谆谆逃窜

镌刻慷慨眼花缭乱搜索枯肠气象万千鸦雀无声心旷神怡认识生字chánɡyánɡmiǎolòuzhūncuànjuānkānɡkǎi

liáoyíquèxiàng

Kūchángfánjìmò词语理解徜徉浩渺谆谆搜索枯肠气象万千津津有味安闲自在地步行。水面辽阔无边。形容恳切教导。形容竭力思索。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形容兴味特别浓厚。词语理解身历其境历历在目油然而生眼花缭乱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也作“身临其境”。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形容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任务二:概括“往事”故事任务确定回忆录主体内容。根据文章梳理出于漪老师回忆的故事。整体感知—梳理脉络1.默读课文,划分出课文的层次,并简练概括内容。第一部分(1):引出回忆(总)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分)第三部分(7):总结往事(总)点题,引出对往事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求学生涯促成自己心智发展、难以忘怀的人和事。美好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呼应开头,再点题。整体感知—概括“往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回忆了哪些往事,圈画出关键词语,说说它们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和影响,完成下表。(用原文关键词回答)阶段主要事件感受影响小时候学生时代①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乐在其中津津有味形象思维得到启发②读《千家诗》③听两位国文老师上课④老师谆谆教导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深深感动,受到感染铭刻在心感受美、获得生活情趣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使“我”一生受用不尽整体感知—“往事”之乐

3.作者在这些事件中享受到了怎样的快乐?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读一读。“‘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整体感知—理解“往事”

4.文章第1自然段提到“但有几件事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思考,为什么这几件事“仍历历在目”?①往事都与“读书”有关,在当时带给“我”很多乐趣,对于“我“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②启发了“我”的形象思维,令“我”得到美的享受和生活的情趣,也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催“我”不断奋进。任务三:赏析“往事”语言任务给回忆录中的照片选择语句简介。精细研析—赏析语句前后桌互相探讨,下面的句子标红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1.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2.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3.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4.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精细研析—赏析语句回答格式:

一词意思是

,生动形象写出了

(分析句子内容)。

精细研析—赏析语句1.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编织”指细长的东西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描绘了作者读《千家诗》中一首首优美的诗歌时,其中美好的意境逐渐与作者的生活融为一体,为作者营造出一个五彩斑斓、美丽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过程。精细研析—赏析语句2.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沉浸”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完全融入诗句所描绘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中的状态,表明作者读诗不仅理解了诗句的字面意思,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的意境得以扩展和深化。精细研析—赏析语句3.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雕镂”指雕刻。表明老师的讲课在“我”心中刻下印象,既表现了两位老师教学得法,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以情动人的教学使“我”深受感染,激发了“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精细研析—赏析语句4.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凝注”指凝聚、聚结和注视。描绘了老师朗诵时的深情状态,他用眼神将诗文中的情感氛围传递给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十分具有感染力。同时,也展现了一位全神贯注、情感饱满、热爱文学的老师形象,使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文学的魅力。第4段引用了许多诗句,这些诗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它们是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来编排的,同前文相照应。如果随意调换,会使文章条理不清,显得杂乱。万紫千红总是春绿树阴浓夏日长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精细研析—诗句顺序任务四:感悟“往事”情感任务隔空对话,和于漪老师讨论回忆录结尾部分内容。深入领悟—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讨下列问题:

1.第5段的诗歌作者为何至今难忘?(用原文回答)2.最后一段中“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3.作者回忆的四件往事中,你从中分别体会到了什么情感。=模糊的村庄迎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1.第5段的诗歌作者为何至今难忘?(用原文回答)①老师深情的朗诵使这几句诗令“我”镌刻在心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②老师对这几句诗的深情朗诵,触发了“我”对新文学的兴趣,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深入领悟—感悟情感深入领悟—感悟情感2.最后一段中“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①“我”对这些往事深深的留恋之情。②这些往事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在今后不断催“我”奋进,是“我”十分珍贵的记忆。因而,也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的珍视之情。《千家诗》是我国旧时代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主要内容涵盖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等方面。旨在通过诗歌教育儿童,让他们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诗歌内容涉及自然景观、人文情感和日常生活,形式多样。深入领悟—感情情感3.作者回忆的这些往事中,你从中分别体会到了哪些情感。看山水画读《千家经》《评注图像水浒传》听两位国文老师上课老师谆谆教导热爱大自然之情怀念老师之情好读书、善品味、爱美、爱生活、热爱祖国之情热爱文学之情作者成长源头:童年、少年时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扩展——探究情节安排1.再读课文第5段,从中找出这两位老师上课的异同点。老师所教内容诵读特点学生感受对“我”影响国文老师代课国文老师宋词现代诗头和肩膀左右摇摆,悲歌慷慨朗诵进入角色,感动神情凝注在眼睛里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深深感动爱上读辛弃疾的诗对新文学产生情趣都是国文老师都是爱国抒情诗词都自我朗诵,充满情感学生都深受感染一生受用不尽,催“我”不断奋进相同点不同点精细研析—情节安排

不重复。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也不同,对同学们及“我”的影响也不一样。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学生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2.写两位国文老师上课,这样安排是否重复?有何用意?精细研析—情节安排①点题,“金色的回忆”呼应开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