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公卫执业医师助理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公卫执业医师助理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公卫执业医师助理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公卫执业医师助理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公卫执业医师助理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公卫执业医师助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A1型选择题1.以下哪种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重大传染病疫情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D.自然灾害E.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答案: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自然灾害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畴。2.下列关于发病率与患病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病率的分子是新发病例数B.患病率的分子是新发病例数C.发病率的观察时间通常较长D.患病率的观察时间通常较短E.发病率和患病率计算时分母是一样的答案:A。发病率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分子是新发病例数,观察时间通常较短;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分子是新旧病例数,观察时间可长可短。发病率和患病率计算时分母可能不同,发病率分母是暴露人口数,患病率分母是调查人口数。3.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B.社会因素、自然因素C.生活习惯、文化水平D.经济条件、宗教信仰E.地理因素、社会因素答案:B。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地理等可影响病原体的生存、传播媒介的活动等;社会因素如人口流动、卫生条件、生活方式等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起着重要作用。4.食物中毒与其他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A.病人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B.很多人同时发病C.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D.潜伏期短E.有明显的季节性答案:A。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其与其他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病人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5.我国居民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A.肉类B.蛋类C.粮谷类D.豆类E.奶制品答案:C。在我国居民膳食中,粮谷类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虽然肉类、蛋类、豆类、奶制品等也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但从摄入量和普遍性来看,粮谷类所占比重较大。6.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A.含氮、磷的污水大量排入水体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C.工业废水的排放D.生活污水的排放E.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答案:A。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含氮、磷的污水大量排入水体是主要原因。7.下列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是A.化学性因素B.物理性因素C.生物性因素D.社会心理因素E.遗传因素答案:E。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化学性因素(如毒物、粉尘等)、物理性因素(如噪声、高温等)、生物性因素(如细菌、病毒等)和社会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等)。遗传因素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8.下列关于队列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观察性研究B.可以直接计算发病率C.可以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的关系D.研究方向是从果到因E.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历史性队列研究答案:D。队列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研究方向是从因到果,即先确定暴露因素,然后随访观察研究对象是否发生疾病。它可以直接计算发病率,能够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历史性队列研究。9.下列哪种疾病属于甲类传染病A.艾滋病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肺炭疽D.鼠疫E.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答案:D。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艾滋病属于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但本身属于乙类传染病。10.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指标是A.余氯量B.细菌总数C.大肠菌群数D.混浊度E.硬度答案:A。余氯量是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常用指标,它能反映水中消毒剂的剩余量,可保证持续的杀菌作用。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是反映水质卫生状况的指标;混浊度和硬度与消毒效果关系不大。二、A2型选择题1.某村有数十人在饮用某井水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有发热。经调查,该井水近期被附近养殖场的污水污染。最可能的诊断是A.细菌性食物中毒B.化学性食物中毒C.急性胃肠炎D.介水传染病E.寄生虫病答案:D。介水传染病是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该案例中村民饮用被养殖场污水污染的井水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及发热,符合介水传染病的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是进食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摄入了化学性有毒物质;急性胃肠炎不一定与饮水污染有关;寄生虫病通常有特定的寄生虫感染表现。2.某工厂工人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接触某化学物质,近期部分工人出现了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同时伴有白细胞减少。经检测,该化学物质为苯。最可能的诊断是A.慢性苯中毒B.急性苯中毒C.苯所致白血病D.苯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E.其他职业病答案:A。慢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损害,如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改变。急性苯中毒主要以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为主要表现;苯所致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其特定的诊断标准和更严重的血液学改变;根据症状和接触史,最符合慢性苯中毒。3.某社区进行糖尿病筛查,共筛查了1000人,其中新发现糖尿病患者20人,已知该社区糖尿病患病率为5%。此次筛查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0%。则此次筛查中假阳性人数为A.90B.100C.180D.200E.220答案:A。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已知筛查人数为1000人,患病率为5%,则患病人数为1000×5%=50人,非患病人数为100050=950人。特异度为90%,设假阳性人数为x,则90%=(950x)/950,解得x=95人,最接近的是90人。4.某幼儿园儿童午餐后出现了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怀疑是食物中毒。经调查,午餐食物包括米饭、红烧肉、炒青菜、豆腐汤。对剩余食物进行检测,发现红烧肉中含有大量金黄色葡萄球菌。该食物中毒的机制是A.细菌污染食物后大量繁殖,产生毒素B.细菌直接侵入肠黏膜C.细菌在肠道内产生内毒素D.细菌在肠道内产生外毒素E.细菌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答案:A。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后,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人摄入含有肠毒素的食物后可引起中毒。不是细菌直接侵入肠黏膜,内毒素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产生,外毒素一般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该菌主要是产生肠毒素,并非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5.某企业为了改善工作环境,对车间进行了通风改造。改造后,车间空气中某有害物质的浓度明显降低。为了评价通风改造效果,最适宜的指标是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B.最高容许浓度C.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D.超限倍数E.以上都不是答案: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按8小时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规定的容许接触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有害物质的平均水平,用于评价通风改造等长期改善措施的效果较为适宜。最高容许浓度是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指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超限倍数是对未制定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化学物质,在符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倍数值。三、B1型选择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A.散发B.暴发C.流行D.大流行E.长期趋势1.某单位食堂就餐人员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大量相同症状的病例,此现象称为答案:B。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该单位食堂就餐人员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相同症状病例符合暴发的特点。2.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此现象称为答案:C。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3.某病在不同时间发病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波动,此现象称为答案:E。长期趋势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及病原体型别等同时发生显著变化。疾病发病率的周期性波动属于长期趋势的一种表现。(46题共用备选答案)A.维生素AB.维生素DC.维生素B1D.维生素B2E.维生素C4.缺乏时可导致夜盲症的是答案:A。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夜盲症,还可引起干眼病等。5.缺乏时可导致佝偻病的是答案:B。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儿童可导致佝偻病,成人可引起骨软化症。6.缺乏时可导致脚气病的是答案:C。维生素B1缺乏可引起脚气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79题共用备选答案)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实验研究E.理论流行病学研究7.从疾病出发,追溯可能的病因的研究方法是答案:B。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以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从疾病出发追溯病因。8.可以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的研究方法是答案:C。队列研究可以直接计算发病率,进而计算相对危险度,反映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9.主要用于了解疾病的分布状况的研究方法是答案:A。现况研究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对某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和描述人群的特征以及疾病或健康状况,主要用于了解疾病的分布状况。四、A3/A4型选择题(13题共用题干)某学校近期有多名学生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部分学生伴有咽痛、乏力。学校医务室对患病学生进行了初步检查,怀疑是流感。1.为了明确诊断,最适宜的检查方法是A.血常规B.胸部X线检查C.流感病毒核酸检测D.血清学检查E.痰培养答案:C。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是诊断流感的金标准,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流感病毒。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等情况,但不能确诊流感;胸部X线检查主要用于判断肺部有无炎症等病变;血清学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不如核酸检测及时准确;痰培养主要用于检测细菌感染,对流感诊断价值不大。2.如果确诊为流感,为了控制疫情,学校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对患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B.加强教室通风换气C.对教室等场所进行消毒D.给所有学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E.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答案:D。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不需要给所有学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患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可防止疾病传播;加强教室通风换气、对教室等场所进行消毒可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传播;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有助于学生做好自我防护。3.此次流感疫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空气飞沫传播B.接触传播C.食物传播D.水传播E.虫媒传播答案:A。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易感者吸入后可感染。接触传播也可传播流感,但不是主要途径;食物传播、水传播和虫媒传播一般不是流感的传播途径。(46题共用题干)某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某有机溶剂,部分工人出现了皮肤干燥、皲裂、脱屑等症状,同时伴有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经检测,该有机溶剂为甲苯。4.该有机溶剂对人体的主要危害部位是A.皮肤B.神经系统C.呼吸系统D.消化系统E.血液系统答案:A。从工人出现的皮肤干燥、皲裂、脱屑等症状可以看出,该有机溶剂对皮肤有明显的危害。同时也有头晕、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但根据现有信息,主要危害部位首先考虑皮肤。5.为了预防该有机溶剂对工人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加强通风换气B.工人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C.定期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D.限制工人的工作时间E.改用其他无毒或低毒的溶剂答案:D。加强通风换气可降低空气中有机溶剂的浓度;工人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