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卷)(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初中语文组精心筹备了“赏文学之雅,铸华夏之魂”的语文学科节活动,旨在引领同学们漫步语文天地,感受其独特魅力。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民俗长卷:品悟语文风情】民俗,是生活的诗,是文化的根,更是语文的鲜活注脚。在民俗的舞台上,语文幻化为婉转社戏、磅礴腰鼓、悠扬信天游,带我们领略人间烟火与真挚情感。请阅读下列片段,解决其中的文字问题。我在平桥村第一盼望的就是到赵庄去看戏,台上的社戏咿呀婉转,那热闹场景与少年们的真挚情谊,至今想来仍觉暖意流淌心间;黄土高原上,后生们踏着铿锵鼓点,以蓬勃的生命力击打出气势磅礴的腰鼓声,瞬间震撼全场,令人叹为观止,直至鼓声戛然而止,余韵悠长;高亢嘹亮的信天游在黄土沟hè______间回荡,歌声中藏着放羊汉赶着羊群翻山时的洒脱,藏着婆姨们于tián______静时光里纳鞋底时,对远方亲人绵长的牵挂,藏着汉子们挥汗开垦黄土地的坚韧,唱尽了陕北儿女的豪情。1.请为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1)戛然而止______(2)铿锵______2.根据拼音写汉字。(1)沟hè______(2)tián______静【答案】1.①.jiá②.qiāng2.①.壑②.恬【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1)戛然而止:jiáránérzhǐ,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2)铿锵:kēngqiāng,形容声音和谐响亮。【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1)沟壑:gōuhè,山沟。(2)恬静:tiánjìng,安静;宁静。【自然密码:探寻语文智趣】大自然是最神奇的语文课堂,它用四季更迭、山川变幻书写着无尽奥秘。走进自然的篇章,我们能发现语文与科学交织的智趣光芒。下面这段关于自然现象的文字,邀你一同探寻其中的语文密码。①大自然也以独特的语言诉说着奥秘:②当田间草际的虫鸣悄然沉寂,便是寒冬将至的预告;③地质年轮里,板块的聚合离散留下的褶皱痕迹,成为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佐证;④秋日长空下,雁群舒展双翼掠过天际,以迁徙的轨迹勾勒出生命。⑤这些藏在草木枯荣,山川变迁中的自然密码,处处闪耀着科学的理性光辉与生命的浪漫气息。3.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4.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方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短语与“悄然沉寂”属同一结构类型的选项是()A.寒冬将至 B.草木枯荣 C.处处闪耀【答案】3.(大)自然诉说奥秘。4.示例:在“以迁徙的轨迹勾勒出生命”后加“的壮丽诗篇”5.C【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成分。“大自然也以独特的语言诉说着奥秘”中,“大自然”是主语,“也以独特的语言”是状语,“诉说”是谓语,“着”是助词,“奥秘”是宾语,因此句子主干是:大自然诉说奥秘。也可以把“大”当作定语,即主干为:自然诉说奥秘。【4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第④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的壮丽诗篇”等。【5题详解】本题考查短语结构。“悄然沉寂”是偏正短语,“悄然”修饰“沉寂”。A.“寒冬”是主语,“将至”是谓语,是主谓短语;B.“草木”是主语,“荣枯”是谓语,是主谓短语;C.“处处”修饰“闪耀”,偏正短语;故选C。6.【诗词星河:采撷语文情思】诗词,是文学星河中熠熠生辉的宝石,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智慧与情思。穿梭于诗词的璀璨星芒间,我们能采撷到语文最动人的情愫。学校开展“诗以传情,诗以明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你共赴这场诗意盛会。文人墨客的智慧与情思亦藏于浩渺的文字间。诗文绘景:诗文中有李白《送友人》中“青山横北郭,(1)____________”的秀美乡村;有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美月夜;诗文传情:《关雎》中有君子对窈窕淑女“悠哉悠哉,(3)____________”深夜难眠的思念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王勃以“(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破空间的隔阂,赋予友情超脱距离的力量,尽显豁达;诗文咏志: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巧妙设喻,用“(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要从政的心愿。【答案】①.白水绕东城②.缺月挂疏桐③.漏断人初静④.辗转反侧⑤.海内存知己⑥.天涯若比邻⑦.欲济无舟楫⑧.端居耻圣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绕、疏、漏、辗、侧、涯、楫”等字词容易写错。7.【名著宝库:汲取语文力量】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超越时空与历史的局限,许多年后依旧绽放出自身独特的魅力,期待你在阅读名著中汲取语文的丰厚养分。八年级开展“信仰的力量,成长的奥秘”名著阅读交流会,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应任务。(1)【知常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①______(国别)的②______(作者)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2)【析形象】阅读名著选段,回答下列问题。语段一:A两个箭步就冲到他们旁边,抡起铁拳朝押送兵的头上打去。一瞬间,那家伙脸上挨了两下铅一般沉重的打击,便放开躺在地上的保尔,像一只沉重的布袋,滚下壕沟。还是这双强劲有力的手,把保尔从地上扶起来站稳。语段二:他生平第一次从A嘴里听到那么多重要而新鲜的、激动人心的话。这几天对于这个年轻锅炉工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A已经两次遇险。他像受困的猛兽一样,暂时待在这儿。他利用这迫不得已的休息时间,把他对蹂躏着乌克兰的黄蓝旗军队的满腔怒火和刻骨仇恨,完全传给了如饥似渴地倾听着他每一句话的保尔。A话语简明朴实、生动易懂。一切他都清清楚楚。他对自己所走的道路坚信不疑。选段中A是①______(填人名),由选段可以看出他②______、______(填人物形象)。【答案】(1)①.苏联②.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2)①.朱赫来②.勇敢无畏③.坚定执着、果断敏捷、关怀同志(任意写两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文学的经典之作。是苏联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身体遭受严重创伤、卧病在床的情况下,历时三年创作而成。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钢铁战士形象,作品中对信仰的坚守、对成长的诠释,使其出版后跨越时代,持续影响着一代代青年。【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和人物形象。(1)选段中的A是朱赫来。语段一描述了A果断出手打倒押送兵、救下保尔的场景,这与原著中朱赫来作为保尔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多次在危急时刻展现行动力的设定一致;语段二提到A向保尔传递革命思想,用“简明朴实、生动易懂”的话语影响保尔,且“对自己所走的道路坚信不疑”,这正符合朱赫来作为坚定的革命者,善于引导青年、传递革命信念的形象。原著中,朱赫来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关键人物,他的言行对保尔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与选段中“这几天对于这个年轻锅炉工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完全契合。因此,A是朱赫来。(2)从语段一“两个箭步就冲到他们旁边,抡起铁拳朝押送兵的头上打去”可知,朱赫来在保尔遇险时果断出手,动作敏捷,体现出他勇敢无畏、果断敏捷的特点;语段二“他对自己所走的道路坚信不疑”以及他向保尔传递革命思想,用“简明朴实、生动易懂”的话语影响保尔,可见他坚定执着;而他主动救助保尔并引导其成长,也能看出他关怀同志。二、阅读(46分)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书越来越多地取代了纸质书,以网络社交媒体为代表的虚拟体验逐渐取代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体验,短视频大行其道,进一步侵占了纸质书的阅读土壤。尤其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崛起,在方便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给儿童阅读带来了新的危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往往给人一种错觉,只要跟这些人工智能工具一对话,几乎所有知识都可以信手拈来,以往靠一页一页地翻阅图书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变得“老掉牙”。这样的“认识”如果进入学生们的潜意识,可能会加剧“功利性阅读”的发展趋势,让真正的阅读销声匿迹。试想,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阅读题目,学生们可以不假思索地输入到对话框里,迅速获得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智能回复,还可以避免雷同答案的出现。这样一来,完成阅读理解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既然如此,孩子们又何必不辞劳苦地一字一句地读书呢?【材料二】在ChatGPT时代,不但儿童阅读的意义会遭遇挑战,而且儿童阅读的实践也会面临诸多问题。首先,为“方便”起见,儿童可以在对话框中通过提问了解需要阅读的图书,得到一个人云亦云的故事或情节梗概,造成“假阅读”的现象,儿童无法体验到自己亲身阅读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其次,以往可以促进儿童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读后感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孩子们利用人工智能对话工具,设定自己的要求,并迅速获得“个性化”定制的读后感。思想成了和衣服一样可以定制的产品。由此,儿童彻底由学习者变成消费者,成为知识快餐的受害者。再次,以往阅读可以激发创作,而如今的创作很有可能会由人工智能“代工”,儿童失去独立思考的兴趣和创作的动力,沦为智能工具的附庸。【材料三】应对ChatGPT时代儿童阅读所面临的危机,需要教育者和全社会的冷静思考和大智大勇,需要对科技和人类的发展作出批判性的思考。人性的健全、人的心智世界的健全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命题。丢掉想象力,失去创造力,忘记独立思考,人类将会沦为机器的奴隶。作为人类未来的建设者,儿童的心智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土壤和安全的空气,需要我们的引领,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阅读,正是儿童走向未来世界的坚实桥梁。应该说,在人工智能日益发展的时代,儿童阅读不但不应该被忽视,而且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阅读是“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儿童本位的儿童教育的核心所在。所以,在尚未探明ChatGPT等人工智能对话工具在儿童教育中的科学运用之前,捍卫阅读,让阅读尽量减少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续滋养儿童的心智世界,这是ChatGPT时代儿童教育者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在这里,我们不妨提倡儿童“天真的阅读”,不带先入为主的意见,让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真正信任儿童,珍视每个儿童独特的阅读体会,尊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共鸣,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人。此外,针对“浅阅读”“假阅读”大行其道的现状,我们更要鼓励整本书阅读,给孩子以必要的心灵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形成健全的心智世界。通过有效的阅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成为新思想的创造者,成为技术的主人而非仆人。(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9日)、(1)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在ChatGPT时代,儿童阅读的实践会受到哪些挑战。(2)如何应对ChatGPT时代儿童阅读所面临的危机?请你结合【材料三】,提四点建议。(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在于,只要跟这些人工智能工具一对话,所有知识都可以信手拈来。B.在ChatGPT时代,儿童的阅读变得没有意义,因为有了人工智能,他们不再主动思考问题了。C.在ChatGPT时代,儿童教育者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是捍卫阅读,让阅读拒绝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D.鼓励儿童进行整本书阅读,给孩子以必要的心灵成长的空间和时间,是儿童走向未来世界的坚实桥梁。【答案】(1)儿童阅读前可以得到故事或情节梗概,这样会造成“假阅读”的现象,儿童无法体验到自己亲身阅读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孩子们利用人工智能对话工具可以迅速获得“个性化”定制的读后感,使以往可以促进儿童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读后感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阅读激发的创作很有可能会由人工智能“代工”,儿童失去独立思考的兴趣和创作的动力。(2)提倡儿童“天真的阅读”,不带先入为主的意见,让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真正信任儿童,珍视每个儿童独特的阅读体会,尊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共鸣,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人;鼓励整本书阅读,给孩子以必要的心灵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形成健全的心智世界;通过有效的阅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成为新思想的创造者,成为技术的主人而非仆人。(3)C【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文章围绕ChatGPT时代儿童阅读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展开,材料一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导致“功利性阅读”盛行,材料二进一步分析了儿童阅读实践中“假阅读”等问题,材料三则提出了应对危机的建议。文章结构清晰,层层递进,既有对问题的深刻剖析,也有对解决方案的积极探讨。通过批判性思考,文章强调了阅读对儿童心智发展的重要性,呼吁教育者和社会共同努力,捍卫阅读的价值,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体现了对科技发展与人性关怀的平衡思考。【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结合材料二“首先,为‘方便’起见,儿童可以在对话框中通过提问了解需要阅读的图书,得到一个人云亦云的故事或情节梗概,造成‘假阅读’的现象,儿童无法体验到自己亲身阅读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可知,儿童阅读前可以得到故事或情节梗概,这样会造成“假阅读”的现象,儿童无法体验到自己亲身阅读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结合材料二“其次,以往可以促进儿童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读后感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孩子们利用人工智能对话工具,设定自己的要求,并迅速获得‘个性化’定制的读后感”可知,孩子们利用人工智能对话工具可以迅速获得“个性化”定制的读后感,使以往可以促进儿童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读后感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材料二“再次,以往阅读可以激发创作,而如今的创作很有可能会由人工智能‘代工’,儿童失去独立思考的兴趣和创作的动力,沦为智能工具的附庸”可知,阅读激发的创作很有可能会由人工智能“代工”,儿童失去独立思考的兴趣和创作的动力。【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提建议。要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来提。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应对ChatGPT时代儿童阅读危机的四点建议如下:结合“我们不妨提倡儿童‘天真的阅读’,不带先入为主的意见,让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真正信任儿童,珍视每个儿童独特的阅读体会,尊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共鸣,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人”可提建议:提倡“天真的阅读”:鼓励儿童不带先入为主的意见,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阅读内容,珍视每个儿童独特的阅读体验,尊重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共鸣。结合“针对‘浅阅读’‘假阅读’大行其道的现状,我们更要鼓励整本书阅读,给孩子以必要的心灵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形成健全的心智世界”可提建议:鼓励整本书阅读:针对“浅阅读”和“假阅读”现象,提倡儿童进行整本书阅读,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灵成长空间和时间,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心智世界。结合“通过有效的阅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成为新思想的创造者,成为技术的主人而非仆人”可提建议: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通过有效的阅读,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在人工智能时代成为新思想的创造者,而非技术的仆人。【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A.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二段“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往往给人一种错觉,只要跟这些人工智能工具一对话,几乎所有知识都可以信手拈来”可知,材料中提到人工智能技术“给人一种错觉”,并非所有知识都可以信手拈来;B.错误:结合材料二“在ChatGPT时代,不但儿童阅读的意义会遭遇挑战,而且儿童阅读的实践也会面临诸多问题”可知,材料并未完全否定儿童阅读的意义,而是指出其面临挑战;D.错误:结合材料三第一段“作为人类未来的建设者,儿童的心智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土壤和安全的空气,需要我们的引领,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阅读,正是儿童走向未来世界的坚实桥梁”可知,材料并未将整本书阅读直接等同于“儿童走向未来世界的坚实桥梁”,而是强调阅读是桥梁;故选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父亲的村庄陈德平①我曾三次从江南回山东老家。②第一次在襁褓中,由母亲抱着去的。后两次由父亲带着,我已上学,有了印象。10岁那年,刚过完春节没几天,父亲便带着我们兄妹两人启程去山东老家。村里父老乡亲闻讯一拨一拨地赶来串门,父亲不断起身迎候。屋里挤满了人,有的盘腿坐上炕头,有的站着,我睁着一双陌生好奇的眼睛打量着他们。屋子里摆放着一张黑漆低矮的小方桌,大伙儿端个小板凳,围桌而坐,没凳的就坐在炕沿上。多年未见,却未见生分,天南海北地唠着,在如豆的灯焰里,不时地往炉中添着煤块,每个人的脸被火光映得亮闪闪的。③那会儿天气仍冷,地上积着厚厚的冰雪。那时村里的光景也如天色般灰蒙蒙的。我们去了,大爷尽力改善生活,小方桌上时而添个芹菜炒肉、炒个鸡蛋,大爷有时还跟父亲喝点老白干。那白色的陶瓷酒盅很小,只能盛下浅浅一口酒,见他俩抿口酒,眉头一皱,嘴中发出“嗞”的一声,想必这酒一定很冲。④有次,去村杂货店看到有咸带鱼,回来嚷着要吃。大爷买回一条,那炸出的香味实在诱人,可这在南方最普通不过了。还有回,大爷要去赶集,我缠着也要去,但父亲不让去。大爷笑着说,给你买块狗肉来。傍晚,大爷回来了,果真带回一小块烧熟的香喷喷狗肉,我好一阵乐。⑤到村里没几天,我就与一帮刚结识的小孩混熟了。平常除了跟父亲串门,就和他们一起在村里玩。常带我的是二大爷的儿子,叫国民,大我几岁。我们去村东头的河边看挖藕,几个农人穿着连体胶衣,敲开冰层,从河底挖出莲藕,沾着污泥的藕被一根根扔在岸上。而紧靠河边的土坡上,长着一丛丛灌木林,那些光秃秃、细细的荆条。在寒风中一会儿弯腰,一会儿伸直。国民还带我去了一户农家的地窖,顺着木梯下去,里边堆放着地瓜、萝卜等蔬菜。我感觉像走进了地道,面对陌生的北方乡野,一切都吸引着我。⑥很快,正月十五到来了。大爷拉出猪圈里的一头猪准备杀了过节,院子里一下围上好多看热闹的人。几个帮忙的人先准备一个盆子,手忙脚乱地把猪按在门板上,一刀捅到猪脖上,没想到血还没放尽,猪挣脱后嚎叫着满院子奔跑起来,急得几个人在后面追,那场面既血腥又有些滑稽。大爷把杀好的猪肉除自己留下和分了些给亲戚外,大部分拿到集上卖了。⑦正月十五在北方是个隆重的节日,踩高跷、演社戏、放鞭炮,比春节还热闹。那天,大娘包了饺子,还做了牙子灯,那灯用面团捏成船形,里面置上灯芯,放些油,点燃后托在手中。夜晚,各家小孩点着牙子灯从家中走出,小火苗在手中闪烁,星星点点地在夜色里汇成一条火龙,这大概是我儿时过得最开心的一个元宵节,我永远难忘。那晚,我还随大人去邻村看吕剧,露天场上黑压压的全是人头,踮起脚也看不到台上演戏的人,只有那曲调忽远忽近地从台上飘来。⑧回家前几天,父亲说,你陪奶奶住一晚吧。父亲离家多年,我直到后来才能感受到父亲当时的心境是如此复杂。晚上去奶奶屋里,奶奶亲昵地拉着我的手,一边跟我唠嗑,一边把父亲带给她吃的食品不断塞给我。那晚,我就睡在奶奶的脚后给她暖被子,把奶奶乐得直夸孝顺。⑨告别时,奶奶等乡人一如当年送父亲上部队时一样,站在村口,一直远远地望着我们,而父亲也不断回头望向奶奶。天气仍冷,地上仍积着厚厚的冰雪,村里的光景依然如天色般灰蒙蒙的。⑩啊!父亲的村庄,我的故乡。(选自《新民晚报》2023年1月31日,有删改)9.本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回到山东老家的经历,展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图景。仿照示例,梳理文章中“我”在山东老家发生的事件。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10.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语言。①屋里挤满了人,有的盘腿坐上炕头,有的站着,我睁着一双陌生好奇的眼睛打量着他们。(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②那些光秃秃、细细的荆条,在寒风中一会儿弯腰,一会儿伸直。(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11.有同学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认为第⑥段杀猪的场景过于血腥,应该删去,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12.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多种表达方式,请你结合第⑧-⑩段,任选一句抒情、描写或议论的语句,具体分析一种表达方式的作用。13.文章第⑦段中提到“我”看吕剧时都看不到台上的人,但在本段又说“这大概是我儿时过得最开心的一个元宵节,我永远难忘”。结合链接材料,简要概括本文和材料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结合本文内容,具体分析“我”难忘的原因有哪些?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鲁迅《社戏》【答案】9.①.看大伙儿围坐唠嗑②.大爷给我买来咸带鱼和狗肉③.跟国民看挖藕、下地窖④.陪奶奶住一晚10.①运用“挤”“坐”“站”“睁”“打量”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中此时大家围聚的热闹场景/大伙儿的热情,体现故乡邻里的和谐亲密。②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子中寒风中荆条秃败的萧索姿态,体现我在山村观察荆条时的仔细认真,说明北方乡野对我的吸引力。11.不应该删去,“杀猪”场景体现了正月十五农村的风俗;杀猪的场景在孩子看来也是滑稽的,是孩童心中过年趣味的体现。12.示例一:第⑧段议论句“父亲离家多年,我直到后来才能感受到父亲当时的心境是如此复杂”,这是成年后的作者对父亲当时将要离开故乡时的不舍、眷恋、难过心情的总结,而当时身为孩童的作者并不明白,体现成年作者对父亲的理解。示例二:第⑨段“天气仍冷,地上仍积着厚厚的冰雪,村里的光景依然如天色般灰蒙蒙的”描写了村庄的天气寒冷,景物萧索,衬托出“我”和父亲即将离开故乡的不舍、哀伤的心情。示例三:第⑩段抒情句“啊,父亲的村庄,我的故乡”,直接表达了“我”对山东老家的热爱和怀念。/第⑩段议论句“啊,父亲的村庄,我的故乡”,是全文的总结性议论,表达了我内心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照应题目,起着点明主旨的作用。13.情感:都体现了对童年故乡的怀念。原因:①“我”难忘的是热闹的氛围,村中有正月十五过元宵节的热闹场景;②“我”难忘的是乡民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村中有热情淳朴的邻居;③“我”难忘的是和蔼的亲人,大爷、奶奶是关爱、呵护我的长辈;④“我”难忘的是童年的孩童趣味,观看杀猪的场景在孩子看来有趣滑稽;⑤“我”难忘的是和童年小友玩耍的乐趣。【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作者三次回山东老家的经历,细腻地描绘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图景。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作者与乡村的深厚情感,尤其是对父亲、奶奶及乡亲们的怀念。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如杀猪、看吕剧、点牙子灯等,作者不仅再现了北方乡村的风土人情,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有对乡村生活的细致观察,也有对亲情、乡情的深刻感悟,读来令人动容。【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第②段中“第一次在襁褓中,由母亲抱着去的。后两次由父亲带着,我已上学,有了印象。10岁那年,刚过完春节没几天,父亲便带着我们兄妹两人启程去山东老家。村里父老乡亲闻讯一拨一拨地赶来串门,父亲不断起身迎候。屋里挤满了人,有的盘腿坐上炕头,有的站着,我睁着一双陌生好奇的眼睛打量着他们。屋子里摆放着一张黑漆低矮的小方桌,大伙儿端个小板凳,围桌而坐,没凳的就坐在炕沿上。多年未见,却未见生分,天南海北地唠着,在如豆的灯焰里,不时地往炉中添着煤块,每个人的脸被火光映得亮闪闪的”可知,村里父老乡亲闻讯赶来串门,父亲不断起身迎候,屋里挤满了人,大家端小板凳围坐在黑漆低矮小方桌旁,天南海北地唠着。可概括为:看大伙儿围坐唠嗑;第二空,结合第④段中“有次,去村杂货店看到有咸带鱼,回来嚷着要吃。大爷买回一条,那炸出的香味实在诱人,可这在南方最普通不过了。还有回,大爷要去赶集,我缠着也要去,但父亲不让去。大爷笑着说,给你买块狗肉来。傍晚,大爷回来了,果真带回一小块烧熟的香喷喷狗肉,我好一阵乐”可知,有次,“我”去村杂货店看到有咸带鱼,回来嚷着要吃,大爷买回一条;大爷要去赶集,“我”缠着也要去,父亲不让,“我”有些失落,大爷笑着说给“我”买块狗肉来,傍晚,大爷果真带回一小块烧熟的香喷喷狗肉。可概括为:大爷给我买来咸带鱼和狗肉;第三空,结合第⑤段中“到村里没几天,我就与一帮刚结识的小孩混熟了。平常除了跟父亲串门,就和他们一起在村里玩。常带我的是二大爷的儿子,叫国民,大我几岁。我们去村东头的河边看挖藕,几个农人穿着连体胶衣,敲开冰层,从河底挖出莲藕,沾着污泥的藕被一根根扔在岸上。而紧靠河边的土坡上,长着一丛丛灌木林,那些光秃秃、细细的荆条。在寒风中一会儿弯腰,一会儿伸直。国民还带我去了一户农家的地窖,顺着木梯下去,里边堆放着地瓜、萝卜等蔬菜。我感觉像走进了地道,面对陌生的北方乡野,一切都吸引着我”可知,“我”与刚结识的小孩混熟后,常和二大爷的儿子国民一起玩。国民带“我”去村东头的河边看农人穿着连体胶衣,敲开冰层,从河底挖出莲藕;还带“我”去了一户农家的地窖。可概括为:跟国民看挖藕、下地窖;第四空,结合第⑧段中“回家前几天,父亲说,你陪奶奶住一晚吧。父亲离家多年,我直到后来才能感受到父亲当时的心境是如此复杂。晚上去奶奶屋里,奶奶亲昵地拉着我的手,一边跟我唠嗑,一边把父亲带给她吃的食品不断塞给我。那晚,我就睡在奶奶的脚后给她暖被子,把奶奶乐得直夸孝顺”可知,回家前几天,父亲让“我”陪奶奶住一晚。晚上“我”去奶奶屋里,奶奶亲昵地拉着“我”的手唠嗑,还把父亲带给她吃的食品不断塞给“我”,“我”睡在奶奶的脚后给她暖被子,奶奶乐得直夸“我”孝顺。可概括为:陪奶奶住一晚。【10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①结合“屋里挤满了人,有的盘腿坐上炕头,有的站着,我睁着一双陌生好奇的眼睛打量着他们”,可知,此句运用“挤”“坐”“站”“睁”“打量”等一系列动词,极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家中此时热闹非凡的场景。“挤”字体现出屋内人员众多、空间局促,却依旧挡不住乡亲们前来的热情;“坐”“站”则细致地展现出不同人的姿态,凸显出大伙儿围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氛围。而“我”作为旁观者,“睁”“打量”的动作,不仅表现出“我”面对陌生环境和人群时的好奇,也从侧面反映出故乡邻里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种热闹与和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②结合“那些光秃秃、细细的荆条,在寒风中一会儿弯腰,一会儿伸直”可知,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荆条赋予了人的动作“弯腰”“伸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在寒风中荆条随风摆动的姿态,凸显出村子中寒风里荆条秃败、萧索的景象。同时,从“我”细致地观察到荆条在寒风中的这些变化,能够看出“我”在山村观察荆条时的仔细认真,也从侧面说明北方乡野对“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让“我”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句段作用。结合⑥段“很快,正月十五到来了。大爷拉出猪圈里一头猪准备杀了过节,院子里一下围上好多看热闹的人。几个帮忙的人先准备一个盆子,手忙脚乱地把猪按在门板上,一刀捅到猪脖上,没想到血还没放尽,猪挣脱后嚎叫着满院子奔跑起来,急得几个人在后面追,那场面既血腥又有些滑稽。大爷把杀好的猪肉除自己留下和分了些给亲戚外,大部分拿到集上卖了”的内容,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第⑥段杀猪的场景是正月十五农村传统风俗的生动展现。在农村,杀猪往往是重大节日时的一项重要活动,大爷拉出猪圈里的猪准备杀了过节,这一行为背后蕴含着农村地区对于节日的重视以及特定的庆祝方式。它反映了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是乡村生活丰富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删去这一场景,文章对于农村正月十五节日氛围的描绘就会变得不完整,读者难以全面地感受到那个时代农村节日的真实面貌和深厚文化底蕴。从孩童视角出发,杀猪的场景虽然带有一定的血腥,但在孩子眼中却充满了滑稽和趣味。几个帮忙的人手忙脚乱地把猪按在门板上,一刀捅到猪脖上,没想到血还没放尽,猪挣脱后嚎叫着满院子奔跑起来,急得几个人在后面追,这样充满戏剧性的场面,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无疑是一段新奇而又难忘的经历。它打破了常规的生活节奏,为“我”的童年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是孩童心中过年趣味的一种体现。如果删去这一场景,文章就会缺失这份来自孩童视角的独特趣味,难以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我”当时在农村经历的新奇与快乐,也会使文章的情感表达变得单薄。综上所述,第⑥段杀猪的场景不应删去。【12题详解】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和句子赏析。首先,明确表达方式类型及作用。抒情:直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倾向。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议论: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其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还能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主题的作用。仔细阅读第⑧—⑩段,按照抒情、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分别找出相应的语句,深入分析作用。示例一:语句:第⑧段“晚上去奶奶屋里,奶奶亲昵地拉着我的手,一边跟我唠嗑,一边把父亲带给她吃的食品不断塞给我。”(描写)作用:此句运用动作描写,“拉”“唠嗑”“塞”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奶奶对“我”的亲昵举动,细腻地展现出奶奶对“我”的疼爱之情。同时,这种温馨的场景描写,从侧面烘托出祖孙之间深厚的情感,也为后文“我”陪奶奶住一晚时奶奶的喜悦以及“我”对奶奶的亲近做了铺垫,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加真挚、自然。示例二:语句:第⑨段“告别时,奶奶等乡人一如当年送父亲上部队时一样,站在村口,一直远远地望着我们,而父亲也不断回头望向奶奶。”(描写)作用: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站”“望”“回头望”等动作,生动地刻画了奶奶等乡人和父亲在告别时的情景。奶奶一直站在村口远远望着我们,表现出她对“我们”的不舍与牵挂;父亲不断回头望向奶奶,体现出他对奶奶的眷恋与担忧。这一场景描写,将亲人之间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展现得淋漓尽致,渲染出一种浓浓的离别愁绪,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这份亲情的珍贵与沉重。示例三:语句:第⑩段“啊!父亲的村庄,我的故乡。”(抒情)作用:此句为直接抒情,作者用简洁而强烈的语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山东老家深深的热爱与怀念之情。这一抒情句是全文情感的升华,它不仅总结了“我”在山东老家的这段经历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更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故乡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引发读者对故乡情感的共鸣。【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本文主要讲述了“我”三次回山东老家的经历,重点围绕10岁那年随父亲回老家的见闻展开。回到村里后,乡亲们热情串门唠嗑,大爷尽力改善生活招待大家;“我”与村里小孩混熟,和国民一起看挖藕、下地窖;正月十五,村里杀猪过节,夜晚孩子们点着牙子灯玩耍,热闹非凡,“我”还随大人去看吕剧;回家前几天,“我”陪奶奶住了一晚,感受到奶奶的疼爱;告别时,奶奶等乡人和父亲在村口互相张望,充满不舍。最后“我”直抒胸臆,表达对父亲村庄——自己故乡的热爱与怀念。本文和链接材料都体现了对童年故乡的怀念。链接材料中鲁迅对那夜的“好豆”“好戏”难以忘怀,实则是对童年时期在故乡看社戏的美好经历以及故乡生活的怀念;本文中“我”对山东老家的元宵节难以忘怀,也是对童年故乡生活的深深眷恋,二者都借助对具体场景的回忆,抒发了对童年故乡的怀念之情。“我”难忘的原因分析:热闹氛围(第⑦段):村中正月十五过元宵节的场景十分热闹,有踩高跷、演社戏、放鞭炮等活动,比春节还热闹。夜晚,各家小孩点着牙子灯从家中走出,小火苗在手中闪烁,星星点点地在夜色里汇成一条火龙,这种热闹欢快的氛围让“我”难以忘怀。乡民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第②—④段):村里父老乡亲闻讯一拨一拨地赶来串门,多年未见却未见生分,天南海北地唠着。大爷尽力改善生活招待“我们”,还满足“我”的各种要求,如给“我”买咸带鱼、狗肉等,这种热情淳朴的邻里关系让“我”感受到了故乡的温暖,所以难忘。和蔼的亲人(第③—④、⑧段):大爷对“我们”关怀备至,不断改善生活,满足“我”的口腹之欲;奶奶亲昵地拉着“我”的手唠嗑,把父亲带给她吃的食品不断塞给“我”,“我”陪她住一晚时她乐得直夸孝顺。大爷、奶奶这些关爱、呵护“我”的长辈,让“我”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因此“我”难忘。童年的孩童趣味(第⑥段):杀猪的场景虽然有些血腥,但在孩子眼中却充满了滑稽和趣味。帮忙的人手忙脚乱杀猪,猪挣脱后嚎叫着满院子奔跑,急得几个人在后面追,这样充满戏剧性的场面,给“我”的童年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是孩童心中过年趣味的一种体现,所以“我”难忘。和童年小友玩耍的乐趣(第⑤段):“我”与刚结识的小孩混熟后,常和二大爷的儿子国民一起玩。国民带“我”去村东头的河边看农人挖藕,还带“我”去了一户农家的地窖,这种和童年小友一起玩耍的乐趣,让“我”对那段时光难以忘怀。据此概括作答即可。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注释】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执策而临之()(3)策驷马()(4)晏子怪而问之()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妾是以求去也 B.其真不知马也夫问其故C.而伯乐不常有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D.虽有千里之能然子之意1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17.【乙】文中的马夫得到晏子赏识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4.①.同“饲”,喂②.面对③.驾驭④.对……感到奇怪15.D16.(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2)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17.能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意识到错误后勇于改正;诚实可信。【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本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1)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干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食:同“饲”,喂。(2)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临:面对。(3)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策:驾驭。(4)句意: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怪:对……感到奇怪。【15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按照/“以”和“是”连用,表示结果,因此,所以;B.副词,表推测/代词,他的;C.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不译;D.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1)且:尚且。欲:想要。等:一样。不可得:做不到。安:怎么。求:要求。其:代词,代指千里马。能千里:能日行千里。(2)为:担任。出:出门。其御之妻:他车夫的妻子。御:车夫。之:助词,的。门间:门缝。窥:偷看。其夫”:她的丈夫。【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乙文“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可知,车夫的妻子指出晏子身为齐国的丞相却很谦虚,而马夫自己却很自满,后来马夫自我约束、变得谦逊。由此可见马夫能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意识到错误后勇于改正。正是因为马夫能够在妻子的提醒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从一个自满的人变得谦虚起来,这种知错能改、懂得自我提升的品质让晏子对他另眼相看。【点睛】参考译文:甲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他的马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开。车夫问她离婚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做了齐国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今天我看他外出,志向和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种谦虚的态度。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但是(通过)你的神情,(可以看出你)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对此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把实情告诉了他。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四)诗歌阅读(4分)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在默写诗句“心忧炭贱愿天寒”时,小语同学把“愿”错写成了“怨”,请你给小语讲一讲作者使用“愿”字的理由。(2)《卖炭翁》塑造了一个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请你参考批注示例,为卖炭翁的形象作批注。示例:我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中读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答案】(1)“愿”是希望的意思,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矛盾心里,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同情。“怨”,是怨恨。与人物情感不同。(2)示例一:我从“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读出了卖炭翁的苍老与艰辛。示例二:我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中读出了卖炭翁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解析】【导语】白居易的《卖炭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诗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生动刻画了卖炭翁的外貌,展现了他劳作的辛苦。而“心忧炭贱愿天寒”则深刻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无奈,表达了对生存的渴望与现实的残酷。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反映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不公。【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炼字。白居易在《卖炭翁》中使用“愿”字,而非“怨”,是为了表现卖炭翁内心复杂的情感。“愿”是希望的意思,卖炭翁虽然生活困苦,但他却希望天气更加寒冷,因为天寒地冻时,炭的需求会增加,价格也会上涨,这样他才能卖出更多的炭,维持生计。这种“愿”字的使用,体现了卖炭翁在艰难生活中的无奈与希望,他并非怨恨天气,而是希望通过天气的变化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因此,“愿”字更准确地传达了卖炭翁内心的真实情感,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乐观。【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仿写。结合示例,选择其中一句分析其心理或境遇即可。示例:我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中读出了他内心的无奈与期盼。卖炭翁在寒冷中劳作,却希望天气更冷,以便炭能卖个好价钱,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三、作文(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暴雨突至,街边的小树苗被打得东倒西歪。待雨过天晴,它却又挺直了腰杆,叶片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烁,仿佛在宣告着对风雨的无畏。生活中的挫折,或许正是让我们愈发坚韧的磨刀石。这株小树苗的经历,给予我们面对挫折的启示。请参考以上材料,从下列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一:以“历经风雨更挺拔”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经历挫折后重新振作、变得更加坚强故事,生动描写挫折带来的打击和克服挫折的过程。任务二:以“挫折:成长的催化剂”为主题,写一篇演讲词,结合历史人物和现实案例,分析挫折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探讨正确应对挫折的态度与方法。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③不少于600字。【答案】任务一例文:历经风雨更挺拔窗台上的绿萝又抽出了新叶,叶片上的纹路在阳光下清晰可见。看着它,我总会想起去年夏天那场让我差点放弃的演讲比赛——就像被暴雨打弯的小树苗,我也曾在挫折里低下头,最终却在挣扎中学会了挺直腰杆。那时我刚被选为班级代表参加校级演讲比赛,稿子改了五遍,每天放学后都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练习。可第一次彩排时,我站在舞台中央,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座位,喉咙突然像被堵住,背得滚瓜烂熟的句子全忘了。评委老师皱眉的表情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下台时我攥着演讲稿的手全是汗,连台阶都差点踩空。接下来的几天,我像被抽走了力气。对着镜子练习时,只要想到台下的目光,声音就会发抖。妈妈看出我的沮丧,把那盆绿萝搬到我书桌前:“你看它刚买回来时蔫蔫的,被台风刮得叶子都卷了,现在不也长得好好的?”我盯着绿萝茎上的疤痕——那是被风雨打弯后留下的痕迹,可新叶却一片片朝着窗户的方向舒展。那天晚上,我把演讲稿拆开,像拼积木一样重新梳理逻辑。把长句子改成短句,在容易卡壳的地方做上停顿标记。我还请同桌坐在教室后排当观众,从最初不敢抬头,到能看着她的眼睛讲完第一段,再到能自然地加入手势。有次练到一半忘词,我没像以前那样慌着道歉,而是深吸一口气,笑着说:“这里需要大家给点掌声,帮我找回灵感。”同桌愣了一下,随即用力鼓起掌来。比赛当天,我攥着演讲稿走上台,灯光落在脸上时,手心又开始冒汗。但当目光扫过台下那个举着“加油”纸条的身影——是同桌,我突然想起绿萝新叶上的纹路,那是它在风雨里扎根的证明。我清了清嗓子,声音虽然还有点抖,却没有再停下。讲到动情处,我甚至抬手比划了一个自己设计的动作,台下传来零星的笑声和掌声。结果公布时,我拿到了二等奖。下台后,同桌跑过来递给我一瓶水:“你最后那个手势帅呆了!”我看着她眼里的光,突然明白:所谓挺拔,不是从不弯腰,而是在弯下腰后,能带着伤疤重新站直。现在那盆绿萝已经爬满了窗台,台风留下的疤痕藏在茂密的叶片里。就像那次演讲比赛的经历,挫折留下的不是胆怯,而是“就算忘词也能笑着接下去”的勇气——这大概就是风雨给成长的礼物。任务二例文:挫折:成长的催化剂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是否注意过,被暴雨冲刷过的草木,反而更显青翠?一株小树苗,被打得东倒西歪后,根却扎得更牢——这恰如人生中的挫折,看似是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航空电气设备维修》试卷及答案 - 共3套
- 初级社工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保管员证书考试题及答案
- 民族风黑白画课件
- 民族舞基本功训练课件
- 新质生产力现实事例解析
- 新质生产力与课程思政融合
- 2025年口腔医学病例分析训练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眼科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测量技能考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眼科学论文写作能力测验试卷答案及解析
- 新员工入职廉洁从业教育培训
- YC/T 593-2023打叶复烤加工服务能力评价办法
- 医美员工制度管理制度
- 大棚搭建用工合同范本
- 美术课雕塑课件
- T/CCS 059-2023智能化煤矿运维技术架构与流程
- T/CAQI 96-2019产品质量鉴定程序规范总则
- DB31/T 300-2018燃气燃烧器具安全和环保技术要求
- 2025农业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天使口腔矫正协议书
- 2025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