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大纲与计划_第1页
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大纲与计划_第2页
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大纲与计划_第3页
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大纲与计划_第4页
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大纲与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大纲与计划一、总则(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领域之一,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旨在通过审美体验、艺术表达与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课程以“音乐为媒介,儿童为中心”,融合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音乐与生活三大维度,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审美感知力与艺术表达自信,为其终身艺术素养奠定基础。(二)课程理念1.游戏化体验:将音乐活动设计为幼儿喜爱的游戏(如“声音侦探”“音乐小演员”),让幼儿在“玩”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与情绪。2.生活化联结:结合幼儿日常经验(如入园、进餐、节日),用音乐解读生活(如《洗手歌》《新年好》),让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3.个性化表达: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如有的爱唱、有的爱跳、有的爱敲乐器),提供多元表达途径,鼓励“不一样的表现”。4.整合性学习:与语言(用故事引出音乐)、美术(用绘画表现音乐感受)、社会(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团队精神)等领域融合,促进全面发展。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情感态度: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快乐,愿意大胆表现自己;培养对多元文化音乐的接纳与尊重。2.认知能力:能感知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强弱、快慢、音色),区分不同体裁(儿歌、舞曲、摇篮曲)与文化背景的音乐(如中国民歌、外国儿童音乐)。3.技能发展:能跟随音乐做简单动作(如拍手、跺脚、创编舞蹈),用打击乐器演奏基本节奏,唱准简单歌曲(如五声音阶儿歌)。4.创造能力:尝试用声音、动作或乐器创编简单的音乐片段(如为故事配背景音乐、改编儿歌歌词),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二)年龄阶段目标**领域****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感受与欣赏**1.能区分常听到的声音(如动物叫、汽车鸣笛),对喜欢的声音表现出愉悦;

2.能跟随音乐做“停-动”游戏(如听到快音乐拍手,慢音乐摸头)。1.能感知音乐的快慢(如《小火车》的快节奏、《摇篮曲》的慢节奏)与强弱(如敲鼓的重与轻);

2.能说出对音乐的简单感受(如“这首音乐像小鸟飞,很轻快”)。1.能辨别不同体裁的音乐(如儿歌《小燕子》、舞曲《兔子舞》、器乐曲《小星星变奏曲》);

2.能欣赏经典音乐片段(如《动物狂欢节》《春节序曲》),并描述自己的联想(如“这段音乐像狮子在吼,很威风”)。**表现与创造**1.能跟随音乐做简单动作(如《小鸭子》的“摇尾巴”、《小火车》的“开火车”);

2.尝试用声音模仿常见事物(如“喵-喵”“汪-汪”)。1.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如唱《新年好》、跳《舞龙灯》);

2.用打击乐器(铃鼓、沙锤)演奏简单节奏(如“×××”“×××”)。1.能合作完成音乐创作(如分组用乐器为《龟兔赛跑》配背景音乐:乌龟用沙锤慢敲,兔子用铃鼓快拍);

2.改编儿歌歌词(如将《我爱我的幼儿园》改为“我爱我的家,家里有爸爸”)。**音乐与生活**1.能跟随入园音乐(如《早上好》)打招呼,用午睡音乐(如《摇篮曲》)安静入睡;

2.参与节日音乐活动(如国庆节唱《国旗国旗多美丽》)。1.用音乐表达生活事件(如生日会唱《生日快乐》、运动会跳《加油歌》);

2.尝试用音乐解决问题(如用《轻轻走》提醒同伴安静)。1.设计“社区音乐地图”(如用乐器模仿社区里的声音:汽车鸣笛用哨子、门铃用碰铃、孩子笑声用手铃);

2.参与毕业式音乐活动(如合唱《毕业歌》、创编毕业舞蹈)。三、课程内容框架本课程内容以“感受-表现-应用”为主线,涵盖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置具体的学习内容与活动形式:(一)感受与欣赏:建立音乐审美基础1.倾听与感知:自然界的声音:雨声、鸟叫、风声、流水声(如用录音带播放,让幼儿猜“这是什么声音?”);生活中的声音:电话铃、敲门声、炒菜声、钟表声(如“声音侦探”游戏,让幼儿寻找教室里的声音);音乐中的声音:不同乐器的音色(如钢琴的清脆、小提琴的悠扬、鼓的低沉)。2.欣赏与理解:儿童音乐:经典儿歌(《小燕子》《拔萝卜》)、动画主题曲(《小猪佩奇》主题曲);传统音乐:中国民歌(《茉莉花》《采蘑菇的小姑娘》)、民族乐器演奏(如古筝《渔舟唱晚》、二胡《赛马》);世界音乐:外国儿童歌曲(《伦敦桥》《雪绒花》)、经典器乐曲(如贝多芬《月光曲》片段、莫扎特《小步舞曲》)。(二)表现与创造:提升艺术表达能力1.歌唱活动:学唱儿歌:选择旋律简单、歌词贴近生活的歌曲(如小班《我爱我的幼儿园》、中班《新年好》、大班《毕业歌》);改编歌词:鼓励幼儿替换歌词中的关键词(如将《小鸭子》改为“小猫咪,喵喵叫,走到哪里都可爱”);多声部演唱:大班尝试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如《小星星》的“一闪一闪亮晶晶”与“满天都是小星星”交替演唱)。2.韵律活动:模仿动作:跟随音乐做动物动作(如小班《小兔跳跳》、中班《大象走路》)、生活动作(如《洗手歌》的“搓搓手”“冲冲水”);创编舞蹈:中班尝试为歌曲设计简单动作(如《春天在哪里》的“找春天”动作);大班合作创编主题舞蹈(如《我们的社区》的“快递员叔叔”“清洁工阿姨”动作)。3.乐器演奏:打击乐器:使用铃鼓、沙锤、三角铁、碰铃等,演奏基本节奏(如小班“××”、中班“×××”、大班“××××”);自制乐器:用矿泉水瓶装米做“沙锤”、用奶粉罐做“鼓”,让幼儿参与制作并演奏;合奏表演:大班分组演奏(如“打击乐小组”用鼓和铃鼓、“旋律小组”用口琴或电子琴),合作完成一首乐曲。4.即兴创作:声音创作:用喉咙、手、脚发出声音(如“学小猫叫”“拍肚子像打鼓”),表现情绪(如开心用笑声、难过用呜咽声);动作创作:听音乐即兴做动作(如听到快音乐跳、慢音乐走、强音乐跑、弱音乐踮脚);故事配乐:为简单故事(如《龟兔赛跑》《小红帽》)配背景音乐,用乐器或声音表现角色(如乌龟用慢节奏、兔子用快节奏)。(三)音乐与生活:联结生活经验1.日常活动中的音乐:入园:播放轻快的音乐(如《早上好》),让幼儿跟随音乐打招呼、换鞋;进餐:播放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片段),提醒幼儿安静吃饭;午睡:播放舒缓的音乐(如《小夜曲》),帮助幼儿入睡;离园:播放欢快的音乐(如《再见歌》),让幼儿跟随音乐和老师、同伴说再见。2.节日中的音乐:传统节日:春节唱《新年好》、跳《舞龙灯》;中秋节唱《爷爷为我打月饼》、听《月光曲》;西方节日:圣诞节唱《铃儿响叮当》、跳《圣诞快乐舞》;主题节日:国庆节唱《国旗国旗多美丽》、运动会唱《加油歌》、生日会唱《生日快乐》。3.生活事件中的音乐:解决问题:用《轻轻走》提醒同伴安静;用《排队歌》引导幼儿排队;表达情感:用《妈妈的歌》表达对妈妈的爱;用《朋友歌》表达对同伴的喜欢;纪念活动:毕业式唱《毕业歌》、创编毕业舞蹈;运动会设计班级口号与加油歌。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原则1.游戏化原则:将音乐活动设计为游戏,如“声音捉迷藏”(让幼儿听声音找来源)、“音乐小火车”(跟随音乐节奏开火车)、“乐器宝宝找朋友”(将乐器与节奏匹配)。2.生活化原则: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如用《洗手歌》教幼儿正确的洗手步骤;用《下雨歌》让幼儿感受雨声的节奏;用《快递员叔叔》让幼儿模仿快递员的动作。3.个性化原则: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如有的幼儿喜欢唱歌,就让他当“小歌手”;有的幼儿喜欢跳舞,就让他当“小舞者”;有的幼儿喜欢敲乐器,就让他当“小乐手”。4.互动性原则:鼓励幼儿与老师、同伴互动,如老师用提问引导幼儿表达感受(“这首音乐听起来像什么?”);同伴之间互相模仿动作(“你做的动作真好看,我也想试试”);分组合作演奏(“我们一起用乐器给故事配乐吧”)。(二)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用图片、道具、故事创设情境,让幼儿进入角色。例如:小班“可爱的小动物”主题:用小动物头饰(小鸭、小兔、小猫)创设“森林音乐会”情境,让幼儿扮演小动物,用乐器演奏《动物狂欢节》片段;中班“快乐的节日”主题:用红灯笼、春联创设“春节”情境,让幼儿跳《舞龙灯》、唱《新年好》;大班“我们的社区”主题:用社区场景图片(超市、医院、幼儿园)创设“社区生活”情境,让幼儿创编《社区真美好》的舞蹈。2.直观示范法:老师用动作、声音、乐器示范,让幼儿模仿。例如:教唱《小鸭子》时,老师用动作模仿小鸭子“摇尾巴”“嘎嘎叫”,让幼儿跟着做;教打击乐器时,老师用铃鼓示范“咚-咚-叮”的节奏,让幼儿跟着拍;教韵律活动时,老师用慢动作示范《小兔跳跳》的动作,让幼儿逐步掌握。3.互动引导法:用提问、游戏、反馈引导幼儿参与。例如:欣赏《摇篮曲》时,提问:“这首音乐听起来像什么?你觉得宝宝听了会怎么样?”;演奏乐器时,用“跟着我做”游戏,老师做动作,幼儿跟着做,逐渐增加难度(如从“××”到“×××”);表演结束后,用正面反馈鼓励幼儿(“你刚才的动作做得很整齐,真棒!”“你的歌声很响亮,我喜欢!”)。4.多元渗透法:与其他领域融合,促进全面发展。例如:语言领域:用故事《龟兔赛跑》引出音乐活动,让幼儿为故事配背景音乐;美术领域:让幼儿用绘画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如听《春天在哪里》画小花、小草);社会领域: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团队精神(如大班分组演奏《巡逻兵进行曲》,需要互相配合节奏);科学领域:让幼儿探索不同材料的声音(如用矿泉水瓶装米做“沙锤”,装豆子做“响罐”)。(三)教学安排1.课时设置:小班:每周3节,每节15-20分钟(适合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中班:每周3节,每节20-25分钟(逐步增加活动强度);大班:每周3节,每节25-30分钟(注重深度与复杂度)。2.活动结构:导入(3-5分钟):用游戏、故事或情境引出主题(如小班用“小鸭子叫声”导入《小鸭子》歌曲);核心活动(10-20分钟):开展歌唱、韵律、乐器或欣赏活动(如小班学唱《小鸭子》,中班跳《舞龙灯》,大班创编《社区真美好》舞蹈);结束(2-5分钟):总结活动内容,鼓励幼儿表现(如小班“我们一起唱《小鸭子》给爸爸妈妈听吧”,中班“我们把《舞龙灯》表演给其他班的小朋友看”)。(四)主题设计示例以下为小班上学期“我上幼儿园了”主题的活动设计,结合幼儿入园适应需求,用音乐缓解焦虑:**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材料准备**歌唱《我爱我的幼儿园》1.学唱歌曲,感受幼儿园的温暖;

2.用动作表现“幼儿园里朋友多”。1.导入:用图片展示幼儿园的场景(小朋友玩玩具、吃饭、睡觉),提问:“幼儿园里有什么?”;

2.教唱:老师用钢琴伴奏,逐句教唱(“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里朋友多”);

3.表现:让幼儿用动作表现“朋友多”(如拉手、拥抱);

4.结束:一起唱歌曲给老师听。幼儿园场景图片、钢琴、歌曲录音。韵律《小火车》1.跟随音乐做开火车的动作,感受节奏;

2.体验上幼儿园的快乐。1.导入:用火车头道具吸引幼儿,说:“小火车要开去幼儿园了,谁想坐?”;

2.示范:老师做开火车的动作(双手扶腰,膝盖弯曲,小步走),跟随音乐节奏;

3.练习: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逐渐加入“鸣笛”(双手举高,嘴里发出“呜-呜-”);

4.游戏:“小火车进站”,音乐停时,幼儿停下说:“幼儿园到了!”。火车头道具、《小火车》音乐录音。乐器《铃鼓响叮当》1.学习用铃鼓拍简单的节奏(“××”);

2.感受乐器演奏的快乐。1.导入:展示铃鼓,说:“铃鼓宝宝想和小朋友一起玩,谁想试试?”;

2.示范:老师用铃鼓拍“××”的节奏(如“咚-咚”),让幼儿听;

3.练习:幼儿每人拿一个铃鼓,跟着老师拍节奏;

4.游戏:“铃鼓欢迎你”,当小朋友进教室时,用铃鼓拍节奏欢迎他。铃鼓(每人一个)、《铃鼓响叮当》音乐录音。欣赏《摇篮曲》1.倾听温柔的音乐,感受安静的情绪;

2.用动作表现“宝宝睡觉”。1.导入:用娃娃道具,说:“娃娃要睡觉了,我们给她唱首歌吧”;

2.欣赏:播放《摇篮曲》录音,让幼儿安静倾听;

3.表现: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如轻轻拍娃娃、哼歌);

4.结束:把娃娃放进小床,说:“娃娃睡着了,我们轻轻走出去吧”。娃娃道具、小床、《摇篮曲》音乐录音。五、课程评价体系(一)评价理念1.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过程(如是否积极举手、是否愿意尝试新动作),而非仅关注结果(如是否唱准歌词、是否做对动作)。2.多元主体评价:包括老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如家长记录幼儿在家唱歌、跳舞的视频)。3.全面性评价:覆盖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发展、创造能力四大维度(详见“总目标”)。(二)评价内容与维度**维度****评价指标****评价等级**(示例)**情感态度**1.是否喜欢参与音乐活动;

2.是否愿意大胆表现自己;

3.是否能与同伴合作。优秀:积极参与,主动表现,能和同伴一起完成活动;

良好:愿意参与,偶尔表现,能配合同伴;

需改进:不太愿意参与,很少表现,不太配合同伴。**认知能力**1.是否能感知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强弱、快慢);

2.是否能区分不同体裁的音乐。优秀:能准确感知,说出自己的感受;

良好:能感知部分要素,说出简单感受;

需改进:感知困难,无法说出感受。**技能发展**1.是否能跟随音乐做动作;

2.是否能演奏简单的乐器;

3.是否能唱准简单的歌曲。优秀:动作整齐,乐器演奏准确,歌曲唱准;

良好:动作基本跟上,乐器演奏基本准确,歌曲大致唱准;

需改进:动作跟不上,乐器演奏错误多,歌曲跑调。**创造能力**1.是否能尝试创编动作、歌词或节奏;

2.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优秀:主动创编,有创意,能清楚表达;

良好:愿意尝试创编,有简单创意,能表达;

需改进:不愿意创编,没有创意,无法表达。(三)评价工具与方法1.观察记录:老师用《音乐活动观察表》记录幼儿的表现(如参与度、表现欲、技能掌握情况),每周至少记录1次。例如:小班幼儿“小明”:在《小火车》韵律活动中,积极跟随老师做动作,主动“鸣笛”,参与度高(情感态度优秀);能跟上音乐节奏(认知能力良好);动作整齐(技能发展良好);没有创编动作(创造能力需改进)。2.成长档案:收集幼儿的音乐作品(如绘画的音乐感受、录制的歌唱或演奏视频、创编的歌词),每学期整理1次,展示给家长。例如:中班幼儿“小红”:成长档案里有她唱《新年好》的视频、画的《舞龙灯》图片、改编的《小鸭子》歌词(“小猫咪,喵喵叫,走到哪里都可爱”)。3.作品展示:每学期开展1次“音乐成果展”(如家长开放日、班级音乐会),让幼儿表演歌唱、韵律、乐器演奏等节目,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大班幼儿“小刚”:在“毕业音乐会”上,和同伴一起演奏《巡逻兵进行曲》(用鼓、铃鼓、三角铁),表现出色。4.家长反馈:通过问卷、家访或班级群,了解幼儿在家的音乐表现(如是否喜欢唱歌、跳舞,是否用乐器演奏)。例如:小班幼儿“小丽”的妈妈反馈:“小丽在家经常唱《我爱我的幼儿园》,还教我们做‘小火车’的动作,很开心。”六、课程计划示例(一)学期计划(小班上学期)**月份****主题****目标****主要活动**九月我上幼儿园了1.用音乐缓解入园焦虑;

2.感受幼儿园的温暖。歌唱《我爱我的幼儿园》、韵律《小火车》、乐器《铃鼓响叮当》、欣赏《摇篮曲》。十月可爱的秋天1.感受秋天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

2.用音乐表现秋天的景象。歌唱《秋天多么美》、韵律《落叶飘飘》、乐器《秋风沙沙》(用沙锤模仿落叶声)、欣赏《秋日私语》片段。十一月快乐的小动物1.模仿动物的声音与动作;

2.感受动物音乐的乐趣。歌唱《小鸭子》、韵律《小兔跳跳》、乐器《小猫敲鼓》(用鼓模仿猫叫)、欣赏《动物狂欢节》片段。十二月冬天来了1.感受冬天的声音(如风声、雪声);

2.用音乐表现冬天的活动(如堆雪人)。歌唱《冬天到》、韵律《堆雪人》、乐器《雪沙沙》(用沙锤模仿雪声)、欣赏《雪橇》片段。一月迎新年1.参与新年音乐活动;

2.感受节日的快乐。歌唱《新年好》、韵律《舞龙灯》、乐器《鞭炮声》(用铃鼓模仿鞭炮声)、欣赏《春节序曲》片段。(二)月计划(小班九月“我上幼儿园了”)**周次****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形式**第一周歌唱《我爱我的幼儿园》1.学唱歌曲;

2.用动作表现“朋友多”。集体教学(老师教唱,幼儿跟随)、分组表演(小小组唱)。第二周韵律《小火车》1.跟随音乐做开火车的动作;

2.体验上幼儿园的快乐。集体游戏(老师带领做动作)、个别展示(请幼儿当“火车头”)。第三周乐器《铃鼓响叮当》1.学习用铃鼓拍“××”节奏;

2.感受乐器演奏的快乐。集体练习(老师示范,幼儿跟随)、游戏(“铃鼓欢迎你”)。第四周欣赏《摇篮曲》1.倾听温柔的音乐;

2.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集体欣赏(播放录音,幼儿倾听)、个别表现(请幼儿哄娃娃睡觉)。(三)周计划(小班九月第一周)**时间****活动名称****活动过程****材料准备**周一上午歌唱《我爱我的幼儿园》1.导入:展示幼儿园场景图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