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人民版高二历史复习试题二_第1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人民版高二历史复习试题二_第2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人民版高二历史复习试题二_第3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人民版高二历史复习试题二_第4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人民版高二历史复习试题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历史复习试题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2.“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3.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强调“天人合一”和“君权神授”。其最主要积极影响是:A.使儒家思想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C.结束了思想混乱的局面,维护了封建统治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遏制专制皇权,防止暴政的出现4.“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最早提出此认知论的是朱熹B.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C.材料认为万物皆有理D.提出此主张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追求科学之真5.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时说道:……在禅学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反叛,因为他将重点放在了冥想与直觉认识之上。学者论及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6.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的这种精神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是一致的。A.孔子B.董仲舒C.朱熹 D.李贽7.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出版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A.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B.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C.主张法治,反对礼教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8.学者张鸣说:“为什么没有人利用天主教来叛乱呢?因为天主教是本教,普通信徒对教义是不能随便解释的,《圣经》的解释权掌握在教皇手中。但是新教就无所谓,……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对新教描述的是:①《圣经》具有最高权威②因信称义③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④新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自我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下列观点能最有力反驳查理一世的是:A.君权神授说

B.分权学说

C.人民主权说

D.人文主义1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11.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信仰得救;致良知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1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明显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13.以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常被置于特定的场所作为装饰。以下诗词内容与装饰场所的设计,恰当的一项应该是:A.某夫妇卧室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B.某酒店大厅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C.某森林公园小亭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D.某校教学楼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14.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C.社会上层的倡导D.传统文化的影响15.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①“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②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③“物质的辐射能以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④“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A.①达尔文②奥斯特③爱因斯坦④牛顿B.①达尔文②法拉第③普朗克④牛顿C.①拉马克②牛顿③爱因斯坦④伽利略D.①拉马克②牛顿③普朗克④伽利略16.下面的漫画,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书写工具的进步导致了书写质量下降B.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严重冲击C.传播手段的进步导致了传统媒体的衰退D.计算机的使用减弱了文字的作用17.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18.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对曰:“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的原因是:A.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C.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D.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9.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20.国学大师钱穆在《民族与文化》中说:“(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破坏旧的,人尽同意。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各有理想,各有图案。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作者强调进行社会变革应:A.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B.理性变革,尊重传统C.囿于传统,因循守旧

D.全盘西化,破旧立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在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三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儒家学说是怎样被“捧上独尊地位”的?(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4分)(4)综上,说明儒家思想为什么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2分)22.(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材料二民主与科学在西方是以理性揭露宗教的黑暗统治而成长起来的;在中国为揭露明朝的极端皇权政治曾经活跃起来,但不像西方由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一直发展下来,而在清朝以强悍的少数民族统治而停滞了。直到鸦片战争后,在强敌压境的资本主义刺激下才开展起来。——《陈旭麓学术文存》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指出该现象出现的根源。(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西思想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3.(14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的瑰宝,推动了人类进步。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材料二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材料三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五四:未完成的启蒙》(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4分)(4)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2分)24.(16分)“中国梦”是当今中国对世界的呐喊。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追求中华民族复兴之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材料二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材料三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2012年11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为弥补“自己的不足”,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4分)并分析推动这种努力不断深入的主要原因。(2分)(2)材料二中能救世界之危机的“第三新文明”指的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大钊怎样宣传“第三新文明”的。(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如何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6分)

海头高级历史复习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0:BABCC\DABCA11——20:DACAB\BCAB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16分)(1)“显学”原因: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儒家学说的二重性特点;孔孟诸人对自身学说的宣传、办学活动扩大影响。(3分)独尊地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大兴;汉武帝时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地方学校,教育为儒家垄断,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3分)(2)进步: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4分)(3)背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4分)(4)原因:儒家主张尊重传统,又能根据时代需要吸收其他学说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儒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改造儒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分,言之有理即可)22.(14分)(1)特色:反对君主专制;重申民本思想,提出君民平等和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两点得4分)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2分)(2)不同:中国:走向停滞;西方:不断发展。(2分)中国原因: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形态的稳定性和保守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扼杀了新生政治力量的成长;思想上,僵化、封闭的思想文化体制,排斥了非正统的思想文化。(3分)西方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奠定了近代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