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44题(必考拓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_第1页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44题(必考拓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_第2页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44题(必考拓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_第3页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44题(必考拓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_第4页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44题(必考拓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拓展)44题

温馨提示练:8篇32题(课内5篇课外3篇)测:3篇12题,40分,限时30分钟

Q7讲重点难点

《37练经典真题

(一)(2023下•河北唐山•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孤岂欲卿沧经为博士邪

(2)见彳丰事耳

(3)蒙乃始就学

(4)即更刮目相待

2.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不可不学”应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请从句式的角度写出理由。

4.孙权给吕蒙建议了怎样的读书方法,让吕蒙消除了顾虑。

【答案】L(1)研究(2)历史(3)接近,靠近,这里指接触。(4)另,另外。2.(1)你说

事务多,谁能比我多呢?(2)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3.坚定

的,肯定的,不容置疑的语气(意思对即可),因为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表达强烈的肯定语气。4.泛

读,粗略的读。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治:研究;

(2)句意为:了解历史罢了。往事:历史;

(3)句意为: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就:接近,靠近,这里指接触;

(4)句意为: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更:另,另外。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

个;若,比得上。

(2)句重点词语: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

不再是;复,再,又;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意思是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表达强

烈的肯定语气,要读出坚决、严肃、不容置疑且充满期望的语气。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意思是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

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据此可知,孙权给吕蒙建议了泛读(粗略的读)

的读书方法,让吕蒙消除了顾虑。

【点睛】参考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

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

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

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

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

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二)(2023下•湖北恩施•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木兰诗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

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给下面加点的字释义。

(1)赏赐百千强

(2)当户理红晋

(3)对镜帖花黄

(4)磨刀霍霉向猪羊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文中写木兰与家人团聚,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8.千百年来,木兰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形象,读了本诗,你认为她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是什么?

【答案】5.(1)有余(2)女子的艳丽装束(3)同“贴”贴上(4)磨刀的声音6.(1)打开

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

(2)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7.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手

法,表现了木兰与亲人团聚,恢复女儿装扮的喜悦心情。(意对即可。)8.因为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

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而且她的身上还寄托着

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意对即可)

【解析】5.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

推断,揣摩其意思。

(1)句意为: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强,古今异义词,有余;

(2)句意为: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句意为:照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帖,同“贴。贴上;

(4)句意为: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霍霍,磨刀的声音。

6.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册h

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1)句重点词语:开,打开;坐,坐在。

(2)句重点词语:双兔,雌雄两兔;傍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安,怎么,哪里。

7.考查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

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联系第③段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的内容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木兰欣喜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联系第③段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

内容可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木兰表现出木兰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

通过第①段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

内容可知,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

铠甲。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表现出木兰的英勇善战和献身精神;

通过第②段中“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内容可知,木兰在战场

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表现出她不慕名利的品质;

联系第③段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

内容可知,写出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表现出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

示例:木兰形象一直受人们喜爱,原因在于木兰诗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

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

美的女儿。她敢于担当,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立下赫赫战功,身上有一股英雄豪气。同时,她不慕名利

不愿做官,只有对亲人的眷恋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点睛】参考译文: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

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

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

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

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

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

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三)(2023下•福建南平•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承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

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目:“尔安敢轻吾射!”

翁日:“«我酌油知之。”及月一萌芦置于题,么线履其口,徐必杓敢泄彻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目: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卷一)

9.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有卖油翁曾担而立参考成语:爱不释手(1)释:______

关联教材

但微颔之(2)但:______

但当涉猎(《孙权劝学》)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以我酌油知之(3)以:______

①用;②凭,靠;③自,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2.课文塑造了卖油翁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9.①放下;只,只是凭,靠10.D11.①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

法不是很高明吗?

②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12.①他是一位大隐隐于市的民间高手,有一

手倒油的好功夫;②不卑不亢,虽然技高一筹却并不自满;③沉着淡然,面对大将军的责问而不怯;④侃

侃而谈,深入浅出的话使心高气傲的陈尧咨怒气顿消。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句意: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旁边。成语“爱不释手”意为:因喜

爱某物而舍不得放下。因此“释”可理解为:放下。

(2)“但微颔之”意为:只是微微点头。关联教材“但当涉猎”意为:只是粗略阅读。据此可知,“但”

可理解为:只,只是。

(3)“以我酌油知之”意为: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结合词典义项可知,“以”意为“②

凭,靠”。

10.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

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句意完整;“以钱覆其口”和“徐以杓酌油沥之”为承接关系;

据此断句为: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故选D。

1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①汝:你;吾:我;精:高明。

②亦:也;无他:没有别的;惟:只;尔:罢了。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文中的“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可知,他不卑不亢,面对着愤怒的

康肃,坦然面对。根据“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知,

卖油翁技术高超,胸有成竹。根据“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他谦虚沉着,淡定自若。可据此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

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

有离开。卖油的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

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

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

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

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3.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字的意思。

(1)即是陋室()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遇素琴()

(4)有龙则灵()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读来颇具声韵和谐之美。

B.文章开篇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类比起兴,引出“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做了铺垫。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一心求仙问道的高

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

D.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宅第,意在自慰和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

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16.除了交往人物,文章还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方面具体分析。

【答案】13.这博学的人调弄神异14.(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

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15.C16.①“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用“绿”“青”二字,衬托陋室环境的清幽,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突出“陋室”不陋。②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不受世俗的羁绊,

以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不陋。

【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斯:这;

(2)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儒:博学的人。

(3)句意: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

(4)句意:有了龙就会神异。灵:神异。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

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绿:使...绿;入:映入;青:使....青;

(2)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案牍:指官府的文书;形:形体、躯体。

15.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意思是: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神异。强调了“仙”“龙”对“山”“水”的意义;进而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运用类比(比兴)的手法,写作者虽身处陋室,但因自身品德美好,故而“陋室不陋”,是为了引出

本文中心,点明作者志趣高雅、品德美好;本项对作者形象“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一心求仙问道的

高人雅士形象”表述有误;

故选Co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意思是: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

上青色。作者先从陋室的环境入手,“绿”“青”二字展现陋室环境清幽、偏僻,但“惟吾德馨”,因作者品

德高尚,所以衬托的“陋室不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作者写与自己交往的都是文雅之士,展现作者交友之雅,衬托“陋室不

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作者的爱好高雅,不被世俗之物烦扰,情

趣高雅衬托的“陋室不陋”;多角度多方面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表

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神异。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

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到这里谈笑的

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阅读《爱莲说》回答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亭亭净植

(4)宜乎众矣

18.选择下列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

A.陶后/鲜有闻。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中通/外直D.同予/者何人

19.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0.作者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答案】17.①多②洗③竖立④应当18.D19.(1)(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

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20.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将“菊之隐逸”、

“牡丹之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2)句意:在

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濯:洗;(3)句意: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4)句意:应当

有很多人了。宜:应当。

18.D.句意:和我一样的人还有谁?“同予者”译为“和我一样的人”,为主语,应在主语后断一处;

“同予者”中间不可断句,否则会出现“破句”的问题;应断为:同予者/何人?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

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

亵玩:靠近赏玩;焉:语气词;(2)鲜:少;闻:听到。

20.本题考查表达技巧。文中运用对比衬托,作用是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

以深刻的感受。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描写莲的高贵品质来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人生态度。写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目的是以它们作衬托,突出莲的的高洁,表达了作者对莲花

的赞美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愿隐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

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

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人

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

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但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

行。申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注释】①皆次当行:都被编在征发的队伍中。

2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值()(2)因()(3)市()

2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少习骑,长而益精。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23.本文中木兰的形象与《木兰诗》中的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案】21.正值因为买22.(1)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更加精深。

(2)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23.两文都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敢坚毅、英勇善

战的气概。

【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翻译。

(1)句意:时值可汗点兵。值,时值,正值;

(2)句意: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因,因为;

(3)句意:为此买了鞍马。市,买。

2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1)重点词:少,从小;习,练习;习骑,练习骑马;长,增长;益,更加;精,精深。

(2)重点词:可,可以;为,做;之,结构助词,的。

2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本文“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意思是于是木兰便更换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

替父亲出征。父亲因病不能出征,便女扮男装替父出征,体现木兰的深明大义;结合《木兰诗》“可汗问所

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意思是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

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战胜而归什么奖赏都不想要,只想回家,体现木兰的深明大义。故两

文体现了木兰深明大义;

结合本文“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意思是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在战

场上奋勇杀敌,最终成功,得于木兰的勇敢坚毅、英勇善战;结合《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意思是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在战场上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她的勇

敢坚毅、英勇善战。故两文突出了木兰勇敢坚毅、英勇善战的气概。

【点睛】参考译文: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长大后技术更加精深,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

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次此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于是木兰便更换男装,

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

哈!男子可以做的事女子未必不能做,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蒙及蒋钦日:“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久”蒙日:“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

书。”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

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

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也光武②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③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④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目:“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

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

权常叹目:“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

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选自裴松之注释《江表传》)

【注释】①开益:②光武:光武帝刘秀。③孟德:曹操。④勉勖(xu):劝勉。⑤耽悦书传:发愤读书,

深爱典籍。

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隼学问以自开益()

(2)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糅卷()

(3)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

(4)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

25.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6.根据相关提示,补全下面表格内容。

27.选文与原来课本中选用的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的版本,你认为哪一个版本选入教材更合适?

请阐明理由。

【答案】24.应该放下只达到25.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6.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7.示例一:选文更详细的交代孙权劝学的具体做法,有现身说法、精神鼓励、指明路径、树立标杆(榜

样)等。内容更丰富,故事更完整。两个这个版本不仅写了鲁肃的感受,还写了孙权的感受。这个版本对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更有好处。示例二:课本中选用的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的

版本篇幅短小,劝学意图明确,劝学效果明显,对学生有教育启发作用,且与七年级学生实际相符合,更

适合放入课本。

【解析】24.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

(1)句意:应当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提高自己!宜:应当。

(2)句意:光武帝刘秀在带兵打仗的时候,手里从来没离过书。释:放下。

(3)句意:我以为兄弟你只有打仗的才能罢了。但:只。

(4)句意:像吕蒙、蒋钦这样,大概(没有几个人)能赶得上他们的。及:达到。

25.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停顿的能力。

句意: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终日不食”和“终夜不寝以思”是表并列关系的短句,中间应当断开;“无益”表明“思”的效果,

“不如学也”则是最后阐发的结论,中间应当断开。

所以停顿应该是: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分析提示文,由“任贤使能,志存经略”可知,这里评价吴王善于任用贤能,统筹谋划;由“博览书

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可知,吴王平常注重广泛阅读,通晓历史,并不仿效别人读

书时只注重搜寻、摘录好的词句,不理解全文含义的行为;由此可联系文章中表现孙权注重阅读的句子:

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文章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是在选文和课本所摘版本中选择更合适的一篇,

并阐明自己的理由。

示例一:分析文章可知,选文更为具体细致地介绍了孙权劝学的做法。由“孤少时历诗、书、礼记、

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知,这里是孙权列举自己

阅读书籍的经历,现身说法;

由“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可知,这里是孙权对吕蒙、蒋钦二人的精神勉

励;

由“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可知,

这里是孙权为这两人指明学习的方向;

由“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可知,这里又是引用

先朝名人不辍学习的故事,来勉励二人潜心学习;

由“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和“人

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

作国士,不亦休乎!”可知,选文不仅具体写出了鲁肃的感受,还以孙权的感受来作结。

综上所述,选文中的孙权劝学,条理清晰,循序渐进,既树立了标杆,又指明了方向,还阐明的道理,

更表达了勉励与赞叹之情。内容更为丰富而完整。所以,此版本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能够更

好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示例二:

课本中选用的《孙权劝学》全篇短小精悍,围绕着孙权对吕蒙的劝学具体展开,略写吕蒙的就学,再

写鲁肃赞学,侧面表现出吕蒙就学前后的惊人变化。从中可见文章的劝学意图明显,劝学之后的效果非常

惊人。围绕着“学”展开,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培养自己向学的好习惯。而且七年级的学生,

对于文言文的接触较少,文言文的学习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篇幅短小的《孙权劝学》更符合学

生的学情实际,所以放入课本也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文言文。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你们现在都当权管事了,应当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提高自己!”吕蒙说:

“在军中常苦恼于事务很多,恐怕不允许再(有时间)来读书。“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

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有我事务多呢?我少年时读过《诗》《书》

《礼记》《左传》《国语》,唯有《易》没读过。到统领军国大事以来,又熟读《三史》和诸家兵书,自以为

大有好处。像你们两个人,天分好,悟性高,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去学习吗?应该赶快去读《孙子》

《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

如去学习。'光武帝刘秀在带兵打仗的时候,手里从来没离过书,曹操也说自己到老了都很喜欢学习。你们

为什么偏偏不自己勉励自己呢?”吕蒙于是开始学习,意志坚定不知疲倦,他所看读过的书和发出的见解,

大学者都比不上。后来鲁肃代理周瑜的事务,(路过寻阳时)会见吕蒙,鲁肃和他议论(国家大事),常常

还会辩论不过。鲁肃(亲切地)抚摩着他的背说说:“我以为兄弟你只有打仗的才能罢了,像你现在的这样,

学识渊博,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分开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秘密地

为鲁肃陈说了三条计策,鲁肃敬佩地接受了……孙权常常感叹说:“人年龄大了(要通过读书)而有长进,

像吕蒙、蒋钦这样,大概(没有几个人)能赶得上他们的。富贵荣耀地位显赫,还能够改变平时的志趣行

为,(向好的方面发展)喜好学习,沉迷于书传经典而感到很快乐,轻视钱财崇尚道义,所作所为可圈可点,

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也就可以了吗!”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

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

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若,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二④金鱼:

古人的一种佩饰。

2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区之()

(2)或守荆南回()

29.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然后用现代汉语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30.对于陈尧咨射箭,课文中卖油翁“睨之”,陈母冯夫人“杖之”,其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

话进行解释。

【答案】28.用棒子打等到29.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意思: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30.卖油翁“睨之”是因为

在他看来陈尧咨射箭厉害只不过和自己的倒油一样是熟能生巧罢了,而陈尧咨却沾沾自喜,盛气凌人;陈

尧咨的母亲杖打他是因为陈母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望。

【解析】2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

(1)句意:用棒子打他。杖:名词作动词,用棒子打;

(2)句意: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的时候。及:等到。

2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及句子翻译。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日有宴集”省略了主语“荆南”,“有”是谓语,“宴集”为宾语,“日”是状语,意思完整,后在“宴

集”后断开;“尧咨”“坐客”为主语,应在主语前分别断开。

结合语义及语法,断句为: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3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卖油翁》:“睨之”意思是斜着眼睛看,这里是不在意的意思。不在意的是陈尧咨射箭的技术,从卖

油翁的答语“无他但手熟尔”中可知,卖油翁认为陈尧咨射箭厉害的原因只不过是手熟,和自己倒油熟能

生巧是一个道理。

本文“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是对陈康肃母亲的语

言描写,可知她对陈尧咨只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而不施行仁化之政的做法不满,认为这是辜负了他死

去的父亲的心意,因此“杖之”,要他以忠孝来报国。从《卖油翁》“公亦以此自矜”“无他但手熟尔”等语

句能看出,做人要谦虚,不能因为有一点本领就骄傲自满;从“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

人志邪”能看出,做人要心怀远大的志向,不能因贪图享受而玩物丧志。

【点睛】译文:

陈尧咨擅长于射箭,射箭每次都能命中目标,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的时候,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是重

要的地方,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

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于是)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测模拟好题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论议,大惊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经为博士邪为:成,当B.俚当涉猎但: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过:经过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文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的学习成效?请予以说明。

4.现在人们常用的“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形容什么?

【答案】1.B2.(1)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来推托。(2)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

罢了。3.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并与之“结友”,凸显出学

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意近即可)4.用“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用“刮目相待”

形容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解析】L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B.“但当涉猎”的意思是: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但:只。不是“然而,却”。

故选B。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

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句中的“辞(推托)、以(用)、多务(事务繁多)”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从文中”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文章以鲁肃“与

蒙论议”后的惊异和钦佩来表现吕蒙通过学习有了长足的进步,突出他的才干和谋略,运用的是侧面描写

的手法。

4.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那个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

“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睛。待:对待,看待。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

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

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

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

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

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目:“尔安敢轻吾射!”

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目: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解释下列加点词。

公亦以此自珍自矜: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担:

以钱獴其口覆:

徐以和酌油沥之杓: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7.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8.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说明理由。

【答案】5.自夸放下担子盖同“勺”6.(1)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只,只是微微点

点头。

(2)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7.(1)“睨之”“但微颔之”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8.示例:我喜欢陈尧咨,因为

在卖油翁展示倒油的绝技后也认识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知错就改。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

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自矜:自夸;

(2)句意: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释担:放下担子;

(3)句意: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覆:盖;

(4)句意: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杓:同“勺二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矢:箭;但:只;微颔:微微点头;

(2)亦:也;惟:只有;尔:同“耳”,罢了。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意思是: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

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睨

之”“但微颔之”,写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的情况,毫不在意,微微点头。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写陈尧咨看到卖油翁轻视自己射箭本

领,很生气,认为卖油翁不了解射箭。

8.本题考查拓展延伸。点明自身喜欢的人物并说明理由即可。

示例:我喜欢卖油翁。卖油翁面对陈尧咨的“忿然日”,通过展示“钱孔沥油”的技术,点明“熟能生

巧”的道理,令人喜欢、敬佩。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

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

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

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

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