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三线一单”编制划定方案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三线一单”编制划定方案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三线一单”编制划定方案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三线一单”编制划定方案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市“三线一单”编制划定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三线一单”编制

划定方案

(征求意见版)

宁波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宁波市环境保护研究设计院

二。一九年二月

目录

I.总则..........................................................................1

1.1指导思想..................................................................1

1.2划定依据及参考...........................................................I

1.3工作范围与时限...........................................................3

1.4工作目标..................................................................3

1.5技术路线(流程;.........................................................4

2.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分区管控...................................................5

2.1生态空间..................................................................5

2.2生态保护红线..............................................................6

2.3一般生态空间.............................................................10

2.4一般管控区...............................................................12

2.5生态分区管控要求.........................................................12

3.环境质量底线及环境分区管控..................................................18

3.1水环境质量底线及分区管控................................................18

3.2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及分区管控.............................................39

3.3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底线及分区管控.........................................53

4.资源利用上线及自然资源开发分区管控.........................................60

4.1能源(煤炭)资源上线及分区管控.........................................60

4.2水资源利用上线及分区管控...............................................63

4.3土地资源利用上线及分区管控.............................................73

5.环境管控单元及分类管控......................................................76

5.1环境管控单元划定及分类方案..............................................76

5.2优先保护类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79

5.3重点管控类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79

5.4一般管控类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81

2

号)

9、“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

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环办环评(2017)99号)

10、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工作方案(环办环评(2017)83

号)

11、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环办环评函(2018)14号)

12、关于印发《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环办环评函(2018)23号)

13、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浙江省“三线一单”编制技术方案

(报批稿)

14、《“三线一单”编制技术要求(试行)》

15、关于印发《“三线一单”成果数据规范(试行)》的通知(环

办环评(2018)18号)

16、《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政发(2013)43号)

17、《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浙政办发(2016)

140号)

18、《浙江省环境功能区划》(浙政函(2016)111号)

19、《浙江省生态保护红线》(浙政发(2018)30号)

20、《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5)》(浙政

函(2015)71号)

21、《浙江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浙政发(2018)

2

35号)

22、《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

23、《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

24、《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调

整版)

25、参考材料:宁波市区及各县、市环境功能区划及宁波市相

关的法规、政策、文件等

1.3工作范围与时限

工作范围为宁波全市,涉及海曙区、江北区、北仑区、镇海区、

郸州区、奉化区、余姚市、慈溪市、宁海县、象山县,以及宁波杭州

湾新区、宁波国家高新区、大榭开发区、宁波保税区、东钱湖旅游度

假区。

评价时限以2017年为基准年,不具备2017年数据的地区,可以

采用最新年份的相关数据。目标年为2020年,近期评价至2025年,

远期展望至2035年。

1.4工作目标

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为目标,分析区域生态安全、人

居环境安全面临的制约和挑战,评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压

力,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确定环境质量底线,划定资源利用上线,划

定环境管控单元,提出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形成“落地'倒环境管控单

元的管控成果,为区域环境管理、以及“十四五”规划、宁波市现代化

3

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5技术路线(流程)

具体的技术路线见下图:

基础数据收集整理4T.作底图

基础地理资源环境经济上会现状

数据生态数据及规划数据

资源环境生态系统4经济社会系统综合分析

L

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二

生态评价

分析分析分析资产核算预测与分析线

生态保护红线与分区管控;环境质依底线与分区管控资源利用上线与分区管控息

土壤环水及源土地资自然贡

水环境大气环能源利理

境风险利用源利用源资产

生态保护质他底境质量t用上线平

生态空间管控底线与重上线与负债表

红线线与分底线与与重点台

线与分点管控重点管与重点

分区管控区

区控区管控区

环境管控单元划定分类

环境准入负面消单制定

图1・1“三线一单”编制技术路线图

4

2.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分区管控

2.1生态空间

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

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

海洋、荒地、无居民海岛等。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

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

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

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

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

域。

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最小范围,是生态空间中生

态服务最重要的区域和最核心的部分。仅仅依靠生态保护红线不能确

保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稳定,还需要对生态空间尤其是重点生态

功能区进行保护。因此,生态空间分区管控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对生态

保护红线、生态空间内生态保护红线之外的其他区域(即“一般生态

空间”)实施分区管控。

宁波市生态空间主要包括溪口雪窦山等4处省级以上风景名胜

区、四明山等15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白溪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

水源涵养区等各类保护区的范围以及省级乂上公益林、重要湿地等范

围。

生态空间分区管控的具体操作流程为:首先,按照《生态保护红

5

线划定指南》,开展区域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估和生态环境环境敏感性

评估,识别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其次,综合考虑

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要求,结合构建区域生态系统完整

性、稳定性要求,结合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需求,基于重要生态

功能区、保护区和其他有必要实施保护的陆域、水域和海域,考虑农

业空间和城镇空间,衔接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边界,划定一般生态空

间。再次,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在生态空间中明确生态

保护红线,形成以“生态保护红线一一般生态空间”共同组成的生态空

间分区管控体系。

当前,浙江省已经编制完成《浙江省环境功能区划》、《浙江省生

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和《浙江省空间规划(2016-2035)》,可作为

宁波市生态空间分区管控的研究依据。

2.2生态保护红线

2.2.1划定思路

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在

国土空间范围内,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技术方法,采用定量指标法对不同空间单元开展生态系统敏感性和生

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合评估结果,确定生态系统敏感性区域。各类

生态区域叠加合并后与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其他各类保护地

进行校验,最终形成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分布图(见图4-2)。

生态系统敏感性指数是指生态系统对区域中各种自然和人类活

动干扰的敏感程度c根据评价结果显示,宁波市生态系统极敏感地区

6

主要分布于余姚、鄱州、奉化的四明山区、宁海的天明山区、慈溪镇

海交界的翠屏山区、象山港北岸的太白山区和杭州湾湿地,同时包括

市域范围内主要水库(见图2.1)。

生态重要性程度划分为重要性高、重要性较高、重要性中等、重

要性较低和重要性低5个等级。宁波市生态系统极重要地区主要分布

于四明山•天明山区、太白山区等林地,以及杭州湾湿地、象山港沿

岸滩涂和近岸海域。其中,四明山.天明山区、太白山区主要生态功

能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是宁波的绿色屏障;湿

地、滩涂及近岸海域主要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维持、保护海岸线等,

是宁波的蓝色屏障(见图2-1)。

7

图2-1宁波市生态系统敏感性指数和重要性指数空间分布格局图

2.2.2划定结果

宁波市划定的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670.3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

土面积为17.48%。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共划分为四个大类型54个功能小区,

分别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27个,面积为1396.8平方公里,占比83.6%;

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11个、面积为68.9平方公里,占比4.1%;

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12个,面积为183.9平方公里,占比11.0%;其他生

态功能生态保护红线4个,面积为20.8平方公里,占比1.2%。

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共划定24个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小区,面积合计

3139.40km2,包括象山县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等,占全市海域总面积的

37.6%0

表2・1牙波市生杰保护红线各区县分布情况表

陆域国土面积*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划

行政区

(km2)面积(km2)定比例(%)

宁波城区

3698.68673.218.0

(含奉化区)

余姚市1480.23332.322.95

慈溪市1240.29115.78.6

宁海县1712.50339.018.5

象山县1233.88210.215.0

总计9365.581670.3517.48

说明:*全市国土面积采用2017年最新地理国情数据,因此生态保护红线占比比例和之前

数据有所差异。

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分布在宁波余姚市南部和海曙区交界处,以及奉化

区、宁海县西部以及象山县部分区域,以及其它点状分布的各类保护地和

生态功能极重要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将为构建宁波市“两屏、三带、三

9

江、多廊多源”的生态安全格局,打造美丽宁波奠定坚实基础。

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如下。

宁波市“三线一单”编制方案生态空间分布图

图2-2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及一般生态空间分布

2.3一般生态空间

2.3.1划定思路

一般生态空间即宁波市生态空间部分扣除生态保护红线后余下的区

域,即一般生态空间。空间类型上包括饮用水水源外围缓冲保护区,风景

名胜资源外围保护区、森林公园外围保护区、生态功能保障区、水源涵养

与水土保持区等。

2.3.2划定结果

宁波市陆域生态空间共划分为77个一般生态空间管控单元,总面积为

10

3256.3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3.5%(如图4-3)。其中宁海县一般生

态空间面积最大,共划分13个管控单元,总面积为801.15平方公里,占全

市一般生态空间总面积的24.60%;其次是奉化区,共划分11个管控单元,

总面积为533.82平方公里,占全市一般生态空间总面积的16.39%;象山县,

共划定一般生态空间9个,总面积为508.81kn?,占全市一般生态空间总面

积的15.62%.

表2-2宁波市一般生态空间各区县分布情况表

一般生态空间一般生态空间面一般生态空间划定

行政区

区块个数积(km2)比例(%)

海曙区295.302.93

江北区226.30().81

北仑区2212.756.53

镇海区440.501.24

鄱州区10383.7011.78

奉化区11533.821639

象山县9508.8115.62

宁海县13801.1524.60

余姚市14383.0111.76

慈溪市10271.068.32

总计773256.39100.00

空间类型上,包含饮用水水源外围缓冲保护区、风景名胜资源外围保

护区、森林公园缓冲区域、生态保障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区、湿地保

护区、环境绿带生态保障区、江河滨岸带生态保障区等区域。

宁波市一般生态空间还包括海洋岸线资源。宁波市海洋岸线中包括大

陆自然岸线308.98公里,海岛自然岸线长度549.48公里,总长度618.83公

里。

宁波市一般生态空间分布见图2-2o

it

2.4一般管控区

一般生态管控区:除了上述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余下的部

分即为宁波市一般生态管控区,面积为4807.36km2,占市域总面积的49.4%。

一般生态管控区不再具体划分小区单元。

2.5生态分区管控要求

2.5.1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按照不同自然地理单元实行分类、分级管控。

其中,针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风

景名胜区、生态公益林和地质遗迹保护区提出了较为明晰的管控措施与正

面清单。

(1)森林公园

①管控措施

严格按照《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

条例》和自然保护区规定进行保护和管控,禁止以下行为:毁林开垦和毁

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不得随意占用、征用和转让林地;

采伐森林公园的林木,必须遵守有关林业法规、经营方案和技术规程的规

定;森林公园的设施和景点建设,必须按照总体规划设计进行,逐步拆除

违反规划建设的设施;在珍贵景物、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除必要的保护

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和其他工程设施,现有的

应限期整改或关闭。交通、通信、电网等基柏设施要慎重建设,能避则避,

必须穿越的,要符合相关规划,并进行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

12

②正面清单

采伐森林公园的机木,必须遵守有关林业法规、经营方案和技术规程

的规定;在不破坏森林公园生态服务功能、符合森林公园规划前提下,允

许建设旅游设施及其他基础设施;在珍贵景物、重点景点和核心景区,除

必要的保护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和其他工程设

施。根据资源状况和环境容量对旅游规模进行有效控制,不得对森林及其

他野生动植物资源等造成损害。

(2)饮用水源保护区

①管控措施

按照《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最严格的保

护,并按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分区管控。

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禁止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

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限期关停。

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禁止以下行为:设置排污口;新建、改建、扩建

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责令拆除或者

关闭;从事围网、网箱养殖,或者设置集中式畜禽饲养场、屠宰场;设置

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运输剧毒物品、危险废物以及

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它危险化学品;其它法律、法规禁止污染

水体的行为。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等经营活动的,应当采

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交通、通信、电网等基础设施要慎重建设,能避则避,必须穿越的,

13

要符合相关规划,并进行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

②正面清单

一级保护区禁止一切形式开发建设活动c二级保护区内允许必要的水

质监测、治理设施、对水体无污染的其他新建、扩建的建设项目,或者从

事法律、法规特别规定的其他活动;从事旅游等经营活动的,应当采取措

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在不影响饮用水源水质前提下,可以保持适量的

人口规模和适度的农牧业活动,同时应当采取严格有效措施防止水体污染。

(3)湿地保护区

①管控措施

严格按照《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进行管控,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

外,禁止从事下列活动:开(围)垦湿地,放牧、捕捞;填埋、排干湿地

或者擅自改变湿地用途;取用或者截断湿地水源;挖砂、取土、开矿;排

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倾倒固体废弃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鱼类涧

游通道,采挖野生植物或者猎捕野生动物;引进外来物种;其他破坏湿地

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交通、通信、电网等基础设施要慎重建设,能避则

避,必须穿越的,要符合相关规划,并进行俣护区影响专题评价。

②正面清单

重要湿地内生态系统良好、野生生物繁殖区及栖息地等生物多样性富

集区禁止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其他区域允许符合湿地保护区主体功能定位

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及法律法规特别规定的项目或活动。

(4)风景名胜区

14

①管控措施

主要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划定的核心景区,按照国务院《风景名胜

区条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实行管理。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

内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不得破坏或随意改变;严格控制人工景观建设,

禁止以下行为: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

地形地貌的活动;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

品的设施;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乱扔垃圾、建设破坏景观、污

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在珍贵景物周围和重要景点上,除必须的保护

设施外,不得增建其他工程设施:风景名胜区内已建的设施,由当地人民

政府进行清理,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凡属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自然风

貌,严重妨碍游览活动的,应当限期治理或者逐步迁出;迁出前,不得扩

建、新建设施。交通、通信、电网等基础设施要慎重建设,能避则避,必

须穿越的,要符合相关规划,并进行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

②正面清单

核心景区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其他区域在不破坏风景名胜

区主体功能与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前提下,允许珍贵景物周围和重要景

点必须的保护设施、旅游设施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资源状况和环境

容量对旅游规模进行有效控制,不得对景物、水体、植被及其他野生动植

物资源等造成损害。

(5)生态公益林

①管控措施

严格执行《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15

砍柴、采脂和狩猎;挖砂、取土和开山采石;野外用火;修建坟墓;排放

污染物和堆放固体废物;其他破坏生态公益林资源的行为。公益林林木只

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因抚育和更新需要采伐公益林林木的,应

当依法办理林木采伐声可证。交通、通信、电网等基础设施要慎重建设,

能避则避,必须穿越的,要符合相关规划,并进行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

②正面清单

公益林林木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因抚育和更新需要采伐

公益林林木的,应当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在不影响生态公益林保护

区主体功能的前提下,可以保持适量的人口规模和适度的农牧业活动,但

要严格控制村镇建设用地规模;红线范围内现有的耕地、农居点等用地在

未开展统一退耕和拆近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保持现有用途,可以进行拆旧

建新等工作;新建公路、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尽量避免穿越。

(6)地质遗迹保护区

①管控措施

严禁在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地(点)保护范围内从事开矿、采石、开垦

等可能破坏地质遗迹的活动。对发现破坏或损坏地质遗迹的违法现象,依

法及时查处。交通、通信、电网等基础设施要慎重建设,能避则避,必须

穿越的,要符合相关规划,并进行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

②正面清单

根据地质遗迹资源的特点,以典型现象点为中心,将周边20-50米划为

保护范围。地质遗迹点(地)的保护范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因保

16

护和管理需要或者省级以上重大工程建设需要调整范围的,当地国土资源

部门应及时将变更后的保护范围报省国土资源厅。对地址遗迹集中分布区

域,有条件的可逐步建设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或地质

公园,以有效保护地质遗迹。

2.5.2一般生态空间

对于一般生态空间,严格实行退耕还林,限制矿山开发,禁止新建二、

三类建设项目,已建三类项目限期关闭,现有二类项目逐步向工业园区或

功能区转移。加大区域土地、森林、海岸线加岛礁等资源监管力度,确保

山体、水体、林地、湿地、绿地等生态要素不受破坏,维护和改善生态系

统功能。具体管控措施如下:

(1)应当以生态保护为主,严格限制区域开发强度,区域内污染物排

放总量不得增加;

(2)禁止新建、才建、改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应限期

搬迁关闭。

(3)禁止新建、扩建二类工业项目(矿产资源点状开发加工利用除外),

禁止改建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二类工业项目,禁止在工业功能区(工业

集聚点)外改建二类工业项目。

(4)平原地区和成市城区的主要河流、湖泊滨岸带保护生态功能保障

区,禁止新建民宅和一切工业项目,现有的应逐步退出。

(5)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规定,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项

目规模,在湖库型饮用水源集雨区一定范围内设立禁止规模化畜禽养殖区。

17

(6)禁止在主要河流两岸,干线公路两侧规划控制范围内进行采石、

取土、采砂等活动。

(7)最大限度保留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好湿地生境,禁止未经法

定许可占用水域、海域;除防洪、重要航道必须的护岸外,禁止非生态型

河湖堤岸改造;建设项目不得影响河道自然形态和水生态(环境)功能。

(8)严格限制改变海岸和潮间带湿地自然状态的建设项目。

2.5.3一般管控区

最大限度保留区内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好河湖湿地生境,禁止未

经法定许可占用水域。

推进城镇绿廊建设,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

在居住区和工业功能区、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隔离带,确保人居环境安全。

3.环境质量底线及环境分区管控

3.1水环境质量底线及分区管控

3.1.1水环境质量底线

(1)总体底线

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市控及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

III类水质比例达到63%,水质满足功能区要求的断面比例达到80%o

入海河流考核方面:宁波市甬江干流的游山断面,2020年目标水质为

IV类。到2020年,再江的游山断面,总氮、总磷控制目标3.1、0.3毫克/

升。四灶浦闸断面,总氮、总磷控制目标1.5、0.3毫克/升。

18

到2025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控及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m

类水质比例达到72%,水质满足功能区要求的断面比例达到96%O

到2035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河流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

循环,市控及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HI类水质比例达到76%,水质基本满足

功能区要求,其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

除水温、粪大肠杆菌群、总氮以外的21项指标年均值。

(2)控制断面底线

梳理市控及以上80个断面现状水质、“水十条”实施方案制定目标、水

环境功能区划目标、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各类目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

取优先级,分别制定各断面202()年、2025年和2035年的环境质量底线目

标。

表3-1宁波市各河流断面水环境质量底线目标(分阶段)

十“水十

功2017环境质量底线

序流

条条”20

区年超责任县

制断面所在水体20目

水标断202020252035(市、区)

元标水

质面年年年

1

东钱南湖中心东钱湖IIIIIIIII否IIIIIIIII东钱湖

湖宇

北湖中心“东钱湖IIIIII111IIIHIin东钱湖

2*否

波位

3横溪郸东前塘河I/111否IIIIIIin邨州区

制干

4云龙郸东前塘河III/IIIIIIIIIin郑州区

元否

5五乡郸东后塘河IIIII111否IIIIIIHI郅州区

6大嵩大嵩.大嵩江IIIIIIIII否IIIIIIin郸州区

7柴桥水厂芦江11/III否IIIIIIHI北仑区

河江宁

8波市青龙禊桥三山大河III/111否IIIIIIIII北仑区

9控制山门芦江IIIIIII]否IIIIIIin北仑区

单元

10叶家岩河II/III否HlHIin北仑区

11大塘浮礁渡.大塘港inIIIIII否IIIIIIin象山县

12港宁后王泗洲头溪ii/II否IIIIII象山县

19

水环

现“水十

底线

质量

境环境

“水十功

序流状2017

条”20能区

责任

年超

号域条“控水

水体

所在

断面

20目划水

制单

区)

(市、

标断

2035

2025

质2020

标水质贡

波市

象山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