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统编版|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儒学的发展春秋战国秦朝汉武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春秋时期孔子
——创立蔚然大宗
——发展焚书坑儒
——遭受重创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呈现繁盛之势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历程道、佛为什么会兴起?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北方经济相对凋敝。士族门阀的庄园经济发展。多数时候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从东汉后期到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其余时间基本上处于战乱情况,政权更迭不断。少数民族和汉族混居,学习,交融。乱世中的人们想要寻求精神的解脱和心灵的安慰该如何救赎?该如何走下去?思想--寻找精神慰藉(1)自西汉武帝以来就居正统地位的儒学董仲舒汉代儒学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弑君篡权,政权频更国家分裂,战乱不断社会动荡,道德沦丧不适应材料1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柏杨《中国人史纲》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佛教、道教兴起的背景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们渴望寻求精神安慰;②朝代更替频繁,儒学的传统理论受到挑战;◆产生: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宗教,一般都以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创教人张道陵
为中国道教的创立者,称为“张天师”。(2)道教的产生和发展道教是关于生命的宗教,希望人活着就能过上神仙般的日子◆区别道家与道教
道家创始人是老子,道家是先秦时代的思想派,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教是宗教流派,道教内容包罗万象,它是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的基础上,以黄老思想为理论依据,承袭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之说而逐渐形成的。它劝人通过养生修炼和道德品行的修养而长生成仙,最终解脱死亡,求得永恒。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道道教是关于生命的宗教,希望人活着就能过上神仙般的日子(2)道教的产生和发展道教是关于生命的宗教,希望人活着就能过上神仙般的日子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东汉末年
魏晋南北朝
唐朝
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三教并行;道教最受尊崇道教兴起唐朝立国之初,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奉老子为其祖,立庙祭祀;高宗乾封元年,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天宝二年,加太上玄元皇帝号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天宝八年,加号为大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天宝十三年,加号大圣高上大道金阙玄元皇帝。【历史纵横】魏晋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自主探究】阅读课本45页“历史纵横”,总结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内容、影响。
历史纵横---魏晋玄学
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残杀非常频繁,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修齐治平),对宇宙、社会、人生进行哲学反思,重新寻找新的精神家园。1.背景:2.内容:3.影响:①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②主张政治上“无为”、生活上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清谈”。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竹林七贤图(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3)佛教发展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创自古代印度。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主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
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两汉魏晋隋朝唐朝传入盛行、渐趋本土化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佛佛教是心灵的宗教,关注灵魂的安顿和寄托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3)佛教的发展佛教是心灵的宗教,关注灵魂的安顿和寄托两汉
魏晋南北朝
武则天
佛教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禅宗后世影响最大)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修建白马寺)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思考】
1、佛教的中国化说明了什么?材料佛教广泛传播引起了中国文化与外来印度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但是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中华民族并没有拒绝外来文化,而是在矛盾冲突中吸收外来文化。(汤一介《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看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兼容并包的特点中华文明强大生命力的表现【思考】2、武则天时期为何“抑道崇佛”?主要是政治斗争的需要。
武则天当上皇帝,名不正、言不顺,势必受到李唐宗室的打压;而李唐宗室认为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人,把道教排在各种教派的第一位。
武则天上台后,为了打击李唐宗室,就极力崇佛抑道,把佛教排在第一位。中国佛教宗派中国佛教共有八宗,即密、禅、净土、唯识、嘉祥、华严、律、天台。其中禅宗又名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和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禅宗是中国特创的佛教,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而以佛教中一些最基本精神,来讨论和解决儒家最关心的心性问题,在沟通儒佛方面,大开方便法门。禅宗是中国本土文化孕育出来的最具特色的佛教宗派。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材料2: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材料3:道教所关心的,是社稷荣衰、战争胜负、命运穷达、人生贫富、寿命长短、前途吉凶、祛病消灾等社会现实问题。佛教与人们欲求脱离苦海的愿望产生共鸣,僧人们还吸取道家的道术,关心人们的现世利益……——据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整理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佛教、道教兴起的背景③儒家学说自身的缺陷,无法对生老病死做出合理解释;④佛教和道教符合各阶层现实需求,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1.儒佛道的融合时间儒学
道教佛教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朝唐朝汉武帝时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儒学地位动摇,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东汉末年兴起,中国本土宗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儒道合流,形成玄学。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最崇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佛教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佛教完成本土化。【探究】1、依据以上材料,归纳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思想发展有何特点?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①思想活跃,多元共生③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②出现“三教合一”趋势归纳总结【思考】2、
佛教盛行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统治者和民间对此有什么措施?材料3佛教的广泛传播,也给当时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统治者大修寺塔,施舍钱财,所耗的都是人民血汗。……寺院侵夺百姓大量土地、房产;百姓受骗,向寺院施舍,往往倾家荡产,大量人口被迫出家为僧尼。寺院地主又剥削下层僧尼和寺户,积累私产,再用高利贷盘剥人民。这些都使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社会问题: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措施:“三武灭佛”“三武灭佛”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这些毁灭佛法的事件,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因此在佛教史上又被称为“法难”。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钱财;②劳动力不事生产;
③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民间反佛:范缜《神灭论》对佛教进行抨击;统治者灭佛:三武灭佛⑴反佛原因:表现:影响: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钱财;②劳动力不事生产;
③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民间反佛:统治者灭佛: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代表人物是范缜,著有《神灭论》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三武一宗”:
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神灭论)或问予云:“神灭,何以知其灭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范缜《神灭论》认识:无论“灭佛”还是“侍佛”根本上都是为维护统治。佛教盛行,给社会带来危害。“灭佛”主要是政府与寺院争夺土地、劳动力,
确保国家赋役征发,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2.社会反应: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化冲突归纳总结韩愈反佛⑵复兴儒学原因
目的及代表
主张
影响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维护封建统治,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文化融合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未知生焉知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敬鬼神而远之”材料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其“道统说”即是受到佛教定祖立统的启发而提出的。除韩愈以外,李翱、柳宗元等人也在致力寻求调和儒、释二家的途径,逐一汲取佛教哲学的思辨成果来改造儒家学说。——ト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2.社会反应: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尊道、礼佛、崇儒。
虎溪三笑
东晋时有位高僧法号慧远,交游广泛,与很多名士都有往来。相传他曾住在庐山西北山麓的东林寺中,潜心研究佛法,为表示决心,就以寺前的虎溪为界,立一誓约:“影不出户,迹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桥。”
不过,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过访,三人谈得极为投契,不觉天色已晚,慧远送出山门,怎奈谈兴正浓,依依不舍,于是边走边谈,送出一程又一程,忽听山崖密林中虎啸风生,悚然间发现,早已越过虎溪界限了。三人相视大笑,执礼作别。据说,后人在他们分手处修建“三笑亭”,以示纪念。有多事者,还写有一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虎溪三笑”的故事是当时思想界佛、道、儒三教融和趋势的一种反映。建安文学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田园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以曹操父子为代表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的气概交织融合⑴.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成就:1、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骈文、民歌;二、文学艺术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织——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代表人物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建安文学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真实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人们的思想情操。建安文学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田园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归田园居》以陶渊明为代表寄情山水,诗情画意⑴.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成就:1、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骈文、民歌;二、文学艺术逃避现实,归隐田园,追寻理想人格——偏安江左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因利乘便。庾信《哀江南赋序》注重韵律与对仗(大多华而不实)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语言质朴,风格豪迈
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清丽缠绵,反映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反映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⑵文学发展的高峰——唐诗:★诗歌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南北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③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④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1、文学:二、文学艺术隋唐(诗歌黄金时代)
流传下来的有2000多位诗人创作的近5万首诗歌,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千古绝唱。
代表人物:李白(诗仙)、杜甫(诗圣)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⑵文学发展的高峰——唐诗:1、文学:二、文学艺术★表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敬酒》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诉。——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思考:唐诗风格为何差异如此之大?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朝的由盛而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2、艺术①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⑴书法:②魏晋南北朝: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④隋唐: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魏晋前:自发阶段(重实用)魏晋后:自觉阶段(重审美)二、文学艺术汉字的演变特点:
从实用转为审美、从自发走向自觉。
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草书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行书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天下第一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书圣王羲之《兰亭序》楷书·唐朝:“颜筋柳骨”草书·唐朝:“颠张醉素”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张旭草书怀素《自叙帖》①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⑵绘画:②隋唐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代表人物是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代表作《送子天王图》二、文学艺术
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洛神赋图》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摹本)阎立本《步辇图》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⑶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二、文学艺术兴起于十六国,鼎盛于隋唐。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是佛教的天人和道教的羽人和中原的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三.科技数学:农学:地理: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1、魏晋南北朝时期:
祖冲之《齐民要术》书影《禹贡地域图》建筑:印刷术:火药:天文:医学: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①医学家孙思邈医学名著《千金方》,它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②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三.科技2、隋唐时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一卷刻印精致的《金刚经》,长一丈六尺、宽一尺,由七个印张粘接而成,上面刻有佛像和经文,卷尾落款是: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僧一行(683年~727年)3、特点:①重实用,应用性强;②重经验,轻实验;③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药学等方面。④多种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佛教传入中国(1)高僧来华:从东汉到北朝,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公元4世纪,为求取真经,65岁高龄的法显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4人,从长安启程,踏上了西行求法的漫漫长路。历时14年,转近30个国家,行程5万里,先后到达北天竺,中天竺等五天竺国,游历了包括斯里兰卡在内的诸多佛教圣地,共取回真经10部,近百万言的梵文写本。——摘编自成建华《法显在中斯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与影响》(2)西行取经:①法显西行: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②玄奘西行:唐朝的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四、中外文化交流2.佛教外传(1)唐朝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鉴真东渡路线图
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东渡日本,前五次均未能成功,因辛苦过度而双目失明,终于在754年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时已年近七旬……他在日本传授佛法,还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四、中外文化交流(2)日本、新罗等国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空海)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是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奈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是建筑艺术的杰作,至今被日本视为国宝。日本遣唐使国际大都会3.其他文化交流:材料: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
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保定市清苑区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农发行永州市零陵区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武威市民勤县2025秋招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阿勒泰地区福海县2025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巴中巴州区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崇左宁明县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北川羌族自治县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曲靖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财务资产岗
- 合资代理合同(3篇)
- 2025年福州产发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医院培训课件:《中医护理技术质量与安全管理》
- 历史课程中的跨学科教学与学科整合
- 移情训练法移情训练法
- 《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展厅施工方案表
- 空调维保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深圳南山风险投资基金
- 食品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表
- 监护仪使用及报警设置
-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说课课件
- Q-SY 08365-2021 气瓶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