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苏教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模拟真题经典解析一、选择题1.在比例尺是1:1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城市之间的距离是8厘米.那么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
)厘米.A.12.5 B.10 C.64
D.6.82.钟面上分针旋转圈,那么时针旋转的角度是()度.A.180 B.450 C.15 D.303.修路队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程的,第二天修了240米,完成了全部修路任务,第一天修了多少米?正确的算式是()A.240÷(1-) B.240÷(1-)× C.240÷(1+)4.一根彩绳和A、B、C三个钉子围成如下图所示的三角形。如果保持其中两个钉子及钉子间的彩绳不动,挪动三角形另一个顶点处的钉子,并再加一个钉子,使这个彩绳围成一个长方形,则所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A.14或20 B.14或18或20 C.7或15或16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5.甲乙两筐苹果,甲筐重60千克,乙筐重x千克,从甲筐中取出8千克放入乙筐,两筐苹果就一样重.下列方程正确的是()A.60﹣x=8 B.x﹣60=8 C.x+8=60 D.x+8=60﹣86.小红搭了5个立体图形,从右面看是的立体图形有()个。A.1 B.2 C.3 D.47.松树有78棵,杨树是松树的,梧桐树是杨树的,梧桐树有多少棵?下面列式错误的是()。A. B. C.8.把一个圆柱形的木块切割成一个最大的圆锥,()。A.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B.圆柱的体积比圆锥体积多C.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倍 D.圆锥的体积比圆柱体积少9.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长方体,如果有两个相邻的面是正方形,这个长方体就是正方体。B.某种产品的合格率为,那么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的比是。C.钟面上分针与时针转动的速度比是。D.调查显示:“双十一”期间,个别网店卖家提前将商品提价,再在“双十一”期间降价出售,这件商品的实际价格与原价相同。10.用白色和灰色小正方形按下面规律排成大正方形.……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第五幅图一共用了()个灰色小正方形.A.19 B.21 C.25 D.36二、填空题11.吨=(________)千克半小时=(________)分千米=(________)米12.()∶20=0.8=()%==()÷10。13.五年(1)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个班的人数不超过50人,无论将班级学生分成6人一组,还是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五年(1)班有学生(______)人。14.剪一个面积15.7cm2的圆形纸片,至少需要面积是(________)cm2的正方形纸片。15.航模小组有48人,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5∶3,女生有(________)人。16.育才小学操场长120米,宽40米。在平面图上用10cm表示宽,该图的比例尺是(______),平面图上长是(______)cm。17.如图,一个盖着瓶盖的瓶子里装着一些水,瓶底面积是10平方厘米,瓶子的容积是(________)毫升。18.五个连续偶数中最大数是248,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19.甲、乙、丙三入进行百米赛跑,甲到终点时,乙离终点5米,丙离终点10米,乙到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________)米。20.明明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按原路下山每小时比上山快2千米,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千米。三、解答题21.直接写得数。22.计算下面各题.(怎么算简便就怎么算)①3264÷32+34×5
②1.05×(3.8﹣0.8)÷6.3③85﹣12.8﹣47.2④20×(1﹣﹣)⑤×0.75+×⑥[1﹣(+)]×1223.解方程。(1)6∶0.8=x∶1.2(2)25%x-1.6×2=0.424.六年级同学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六(1)班捐了600元,六(2)班捐的是六(1)班的,六(3)班捐的是六(2)班的。六(3)班捐了多少元?25.小强的爸爸准备在路口上沪蓉高速,他以75千米/时的车速在汉长线上行驶,前方出现限速60千米/时的标志.如果他保持原速度继续行驶,那么他将受到扣几分的处罚?26.两辆汽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75千米/时,经过1.2小时两车共行了全程的。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7.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向B地匀速行驶,与此同时,丙车从B地出发向A地匀速行驶,当丙行了30千米时与甲相遇,相遇后甲立即掉头,并且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2倍,当甲乙两车相遇时,丙行驶了40千米。当乙丙两车相遇时,甲恰好回到A地,那么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8.一个工厂有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积4平方米,高1.2米.已知该工厂6月份每天用水1桶.按下图的收费标准,这个工厂6月份共需付水费多少元?(每立方米水重1吨)29.陆羽茶叶店运到一级茶和二级茶一批,其中一级茶的数量是二级茶的数量的,一级茶的买进价每千克24元;二级茶的买进价是每千克16元,现在按照买进价加价出售,当二级茶全部售完,一级茶剩下时,除去全部购买成本还盈利460元,那么运到的一级茶有多少千克?30.如图①、②、③、④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观察图②和表中对应数值,探究计数的方法并解答下面的问题.(1)请完成下列表格:图①②③④顶点数(m)47810边数(n)69区域数(f)3356(2)根据表中的数值,写出平面图的m、n、f之间的关系;(3)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有20个顶点和11个区域,求这个平面图形的边数.31.下面是航模小组制作的两架航模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1)甲飞机飞行__秒,乙飞机飞行__秒,甲飞机的飞行时间比乙飞机长__.(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10秒乙飞机的高度是__米,起飞后第__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__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3)说说从起飞后第15秒至20秒乙飞机的飞行状态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比例尺的知识点.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则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先根据比例尺1:12500000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由于实际距离相同,所以再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1:8000000求出图上距离.【详解】已知在比例尺是1:12500000的地图上,量的图上距离是8厘米,求出实际距离8÷=8×12500000=100000000厘米,由于实际距离相同,所以它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的图上距离为100000000×=12.5厘米.故答案选A.【点睛】注意虽然在两幅地图上比例尺不相同,但实际距离是相等的.2.C解析:C【详解】略3.B解析:B【详解】略4.C解析:C【分析】三角形的周长是4+5+7=16,要围成长方形,它的周长是16,AC边不动,AC=7,长方形的长是7,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宽是1,它的面积=7×1=7;AB不动,AB=5,长方形的长是5,宽是3,面积=5×3=15;CB不动,CB=4,长方形的长是4,宽也是4,面积是4×4=16,即可解答。【详解】三角形周长=长方形周长=4+5+7=16AC不动围成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7,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求出相应的宽,宽=16÷2-7=1,面积=7×1=7;AB不动围成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5,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求出相应的宽,宽=16÷2-5=3,面积=5×3=15;BC不动围成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4,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相应的宽,宽=16÷2-4=4,面积=4×4=16;这个长方形面积是7或15或16;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长方形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根据已知条件,求相应的面积。5.D解析:D【详解】解:设乙筐原来有x千克,x+8=60﹣8x=60﹣8﹣8x=44答:乙筐原来有44千克.所以方程为:x+8=60﹣8.故选D.6.C解析:C【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几何体,分别画出从右边观察看到的图形,然后选择即可。【详解】从右面看是。故答案为:C。7.C解析:C【分析】松树有78棵,杨树是松树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杨树有78×棵,又梧桐树是杨树的,则梧桐树有78××棵;完成本题也要可先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梧桐树占松树的分率,然后求出梧桐树有多少棵:78×(×)。【详解】根据题意列式为:78××或78×(×)故答案为:C【点睛】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8.D解析:D【分析】把一个圆柱切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所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据此一一分析各个选项的正误即可。【详解】A.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所以原说法错误;B.圆柱的体积比圆锥体积多2倍,所以原说法错误;C.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所以原说法错误;D.圆锥的体积比圆柱体积少,所以原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9.A解析:A【分析】长方体中,如果有四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就一定是长方体;产品的合格率指的是合格产品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率;分针每小时走360度,时针每小时走30度,转过的度数比即为速度比;先提价10%,后降价10%,价格比原价要低。【详解】A.有两个相邻的面是正方形,那说明有4个面是正方形,这样余下的两个面也一定是正方形,所以这个长方体是正方体,正确;B.合格率是90%,相当于合格产品是9份,不合格产品是1份,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的比是9∶1,错误;C.分针与时针转动的速度比360∶30,化简后是12∶1;D.可以假设原价是100元,那么现价是,比原价低,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长方体中最多只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如果有四个面是正方形,必然六个面都是正方形。10.B解析:B【详解】通过已知条件图形的排列规律可知:每个大正方形n是由白色和灰色两种小正方形组合而成的.白色小正方形用a表示,灰色小正方形用b表示;第一幅:n1=1a+3b;第二幅:n2=(1+5)a+3b;第三幅:n3=(1+5)a+(3+7)b;第四幅:n4=(1+5+9)a+(3+7)b;第五幅:n5=(1+5+9)a+(3+7+11)b……以此类推即可.第五幅灰色小正方形的个数:b5=3+7+11=21(个)故正确答案是B.二、填空题11.30800【分析】(1)×1000=750(千克)(2)×60=30(分钟)(3)×1000=800(米)【详解】吨=(750)千克半小时=(30)分千米=(800)米【点睛】掌握高低单位之间转化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16;80;15;8【分析】从0.8入手,0.8=80%;把0.8化成分数,0.8=,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5,根据商不变规律,4÷5=(4×2)÷(5×2)=8÷10,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4∶5=(4×4)∶(5×4)=16∶20,据此填空。【详解】由分析可知,16∶20=0.8=80%==8÷10。【点睛】此题考查了小数、分数、百分数和除法之间的互化,以及它们之间通用的性质,掌握方法找准对应关系,认真计算即可。13.24或48【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这个班的学生人数必须是6、8的公倍数,又要符合人数不超过50,那就先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扩大几倍,不超过50的即是答案。【详解】先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6=2×38=2×2×2;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6和8的公倍数有:24,48,72…所以不超过50的有:24和48,五年级(1班)有学生24或48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公倍数的意义以及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做题时要认真审题。14.20【分析】要剪一个面积是15.7平方厘米的圆形纸片,需要的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圆的直径,知道圆的面积可以求半径的平方,把正方形用互相垂直的圆的两个直径分成4个小正方形,则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都为圆的半径的平方,进而可求大正方形的面积。【详解】小正方形的面积(半径的平方):15.7÷3.14=5(平方厘米)大正方形的面积:5×4=20(平方厘米)【点睛】这是一道外方内圆的题,关键是把过程进行逆推后把正方形分成4个小正方形计算即可,不要陷入求半径或直径的误区。15.18【分析】根据比的意义可知,男生占5份,女生占3份,总人数:5+3=8份,即一份的人数:48÷8=6(人),女生:6×3=18(人)【详解】48÷(5+3)×3=48÷8×3=6×3解析:18【分析】根据比的意义可知,男生占5份,女生占3份,总人数:5+3=8份,即一份的人数:48÷8=6(人),女生:6×3=18(人)【详解】48÷(5+3)×3=48÷8×3=6×3=18(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的应用,熟练掌握公式:总量÷总份数=一份量。16.1∶40030【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进行分析。【详解】10厘米∶40米=10∶4000=1∶400120米=12000厘米1解析:1∶40030【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进行分析。【详解】10厘米∶40米=10∶4000=1∶400120米=12000厘米12000÷400=30(厘米)【点睛】比例尺没有单位名称。为了方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作1(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的,常把后项化为1)。17.60【分析】由图可知,瓶子的容积相当于底面积是10厘米,高是4+(7-5)厘米的圆柱的体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代入数据计算即可。【详解】4+(7-5)=4+2=6(厘米)10解析:60【分析】由图可知,瓶子的容积相当于底面积是10厘米,高是4+(7-5)厘米的圆柱的体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代入数据计算即可。【详解】4+(7-5)=4+2=6(厘米)10×6=60(立方厘米)60立方厘米=60毫升瓶子的容积是60毫升。【点睛】此题考查了圆柱的容积计算,明确把瓶子倒过来前后空白部分的容积大小相等。18.244【详解】略解析:244【详解】略19.【分析】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可知,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速度之比=路程之比,甲到终点时,乙和丙跑的路程分别是100-5=95米,100-10=90米,则甲乙的速度之比=95∶90,因为速解析:【分析】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可知,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速度之比=路程之比,甲到终点时,乙和丙跑的路程分别是100-5=95米,100-10=90米,则甲乙的速度之比=95∶90,因为速度比是不变的,所以可以设乙到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x米,则乙跑了5米的时间内,丙跑了10-x米,进而求出乙、丙的速度比=5∶10-x,据此列出方程:(100-5)∶(100-10)=5∶(10-x),再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x的值即可。【详解】解:设乙到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x米(100-5)∶(100-10)=5∶(10-x)95∶90=5∶(10-x)950-95x=45095x=500x=所以乙到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米。【点睛】依据速度之比不变的规律,找准等量关系式并依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速度之比=路程之比。20.【分析】根据题意,下山速度为5千米/小时,假设上山路程为S,则下山路程也是S,根据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计算即可。【详解】解:设上山路程为S,则下山路程也是S,上山需要时间:下山需要时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下山速度为5千米/小时,假设上山路程为S,则下山路程也是S,根据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计算即可。【详解】解:设上山路程为S,则下山路程也是S,上山需要时间:下山需要时间:上、下山的平均速度:2S÷(+)=2S÷=2S×=(千米/时)故答案为:【点睛】注意: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上、下山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能用上山速度加上下山速度再除以2。三、解答题21.35;0;0.72;6067.75;;20.4;10;4;10;4;0.25;2;【详解】略解析:35;0;0.72;6067.75;;20.4;10;4;10;4;0.25;2;【详解】略22.①272;②0.5;③25④7;⑤;⑥2【详解】①3264÷32+34×5=102+170=272②1.05×(3.8﹣0.8)÷6.3=1.05×3÷6.3=3.15÷6.3=0解析:①272;②0.5;③25④7;⑤;⑥2【详解】①3264÷32+34×5=102+170=272②1.05×(3.8﹣0.8)÷6.3=1.05×3÷6.3=3.15÷6.3=0.5③85﹣12.8﹣47.2=85﹣(12.8+47.2)=85﹣60=25④20×(1﹣﹣)=20×1﹣20×﹣20×=20﹣8﹣5=7⑤×0.75+×=×+×=×(+)=×1=⑥[1﹣(+)]×12=[1﹣()]×12=[1﹣]×12=×12=223.x=9;x=14.4【分析】(1)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进行解答即可。【详解】(1解析:x=9;x=14.4【分析】(1)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进行解答即可。【详解】(1)6∶0.8=x∶1.2解:0.8x=1.2×60.8x=7.20.8x÷0.8=7.2÷0.8x=9(2)25%x-1.6×2=0.4解:0.25x-3.2=0.40.25x-3.2+3.2=0.4+3.20.25x=3.60.25x÷0.25=3.6÷0.25x=14.4【点睛】本题考查了解方程,关键是要掌握等式的性质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24.540元【详解】600××=540(元)答:六(3)班捐了540元.解析:540元【详解】600××=540(元)答:六(3)班捐了540元.25.6分【解析】【详解】(75-60)÷60=25%20%‹25%‹50%,所以将被扣6分.解析:6分【解析】【详解】(75-60)÷60=25%20%‹25%‹50%,所以将被扣6分.26.279千米【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求出两车1.2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用(甲车速度+乙车速度)×行驶的时间=两车一共行驶的路程,然后根据条件“经过1.2小时两车共行了全程的”,用两车解析:279千米【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求出两车1.2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用(甲车速度+乙车速度)×行驶的时间=两车一共行驶的路程,然后根据条件“经过1.2小时两车共行了全程的”,用两车1.2小时一共行驶的路程÷=A、B两地相距的路程,据此列式解答.【详解】(80+75)×1.2÷=155×1.2÷=186÷=279(千米)答:A、B两地相距279千米.27.54千米【分析】此行程问题比较复杂,既有变速问题,又有多次相遇问题。我们可以分开考虑。由图可知,甲到达某地又立即2倍速度返回,可以假设甲走了3份时间,因为往返两地总路程不变,速度和时间成反比解析:54千米【分析】此行程问题比较复杂,既有变速问题,又有多次相遇问题。我们可以分开考虑。由图可知,甲到达某地又立即2倍速度返回,可以假设甲走了3份时间,因为往返两地总路程不变,速度和时间成反比,返回是去时速度的2倍说明去时用了2份时间,返回用了1份时间;乙的速度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假设一份时间内乙走的路程是a,可以得出整个行程过程中乙走的路程是3a;再回头考虑丙。根据题意,找出甲乙丙三人的行程与总路程的关系,列方程即可解答。【详解】解:设甲一共走了3份时间,那么从A地到某地用了2份时间,从某地回到A地一共用1份时间;根据第一次相遇丙行了30千米,可以计算出丙1份时间的路程:30÷2=15千米,丙与乙相遇时丙一共行了30+15=45千米;乙一份时间路程是a,那么3份时间内,乙走的路程是3a,故AB两地的距离是(3a+45)千米;甲3份时间内走了从A地到某地路程的2倍,所以甲第一次走的路程是:15+3a;甲乙两车相遇时,丙又走了40-30=10千米,说明时间用了:10÷15=份;那么第二次相遇时,乙一共走的路程是:2a+a,甲从某地返回走的路程是×(3a+15),两项加起来正好是A地到某地的距离,据此等量关系可列方程:3a+15=2a+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三明市教育局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招聘紧缺急需专业工作人员18人(省外高校专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芜湖广济医院招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劳动合同,企业聘用合同模板
- 2025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系统招聘教师4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信访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春季内蒙古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引进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毕业生39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吉林通化市公益性岗位拟聘用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年宿州市人才集团有限公司招募就业见习人员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汕尾市陆河县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招募15人(第三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9月新版劳务用工合同范本(可规避风险)
- 成本对标管理办法
- 幼儿园园务委员会职责分工方案
- DB45∕T 2883-2024 健康体检机构护理质量管理规范
- 普洱茶教学课件
- 2025年江苏保安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腹股沟直疝的护理查房
- 肺癌教学课件
- 《生产运营管理》 课件 第4章-流程分析与生产能力设计
- 华为公司采购部管理制度
- T/CASWSS 009-2023社区老年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功能性食品调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