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分析
人文主题
本单元以“家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
内容既涵盖占今,又穿越海峡,表现了我们祖国的壮丽山河,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
的情感。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震撼,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激发了学生的阅
读期待。
课文编排
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和《黄山奇石》《日
月潭》《葡萄沟》三篇课文。虽然这四篇课文内容不同,体裁不同,写作时代不同,但却鲜明地表
达了“家乡”这一人文主题,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
国山河的情感。
语文要素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和提升。《黄山奇石》《口月潭》《葡萄沟》
三课的泡泡提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在语文园地四的''字词句运用”中再次实践运用。教学中,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睑推测意甩,可借助字典验证,促进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
高阅读能力。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黄山奇石》《葡萄沟》
两课安排了仿写练习,《古诗二首》《黄山奇石》和《日月潭》三课中有词语积累内容,并安排了
内容背诵。
学情分析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
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
其他
单元核心目标
1.能通过多种方法认识69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0个词语。
2.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背诵古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祖国河山的
壮丽。
4.形成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积累相关词语和风景名句,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单元任务群目标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
1.认识69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0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3.积累词语,并能够运用。
4.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5.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诃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2.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3.背诵风景名句,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4.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
5.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6.能展开想象,用“像”说生活中的事物。
1.推荐阅读:《画家乡》。
2.实践活动: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1)能自主阅读《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
(2)小组合作完成《我是家乡推荐官》,枳累相关词语和风景名句,产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情感。
古诗里的
/-g美景|-读诗句,想画面,说感受
一畅聊怪石,感悟鬼斧神工
自然界的
?g风光
踏上宝岛,领略秀美风光
大西北的
■g昼传奇一-舌尖美食,体验风土人情
'§画卷里的火车票里明智慧
■家乡
4家乡画里看山河
❷古诗二首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思维能力: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审美创造: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课前解析
关注古诗:《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述了作者登鹳雀楼的
所见所思。前两句写了诗人登楼时的所见,后两句寓理于诗。《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
言绝句,这首诗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美,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关注生字:本课共有10个会写字,其中“依、炉、烟、银”这4个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需
要注意“炉、烟”两个字中火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
关注情感:《登鹳雀楼》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阐述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登、唐”等13个生字,会写“依、尽”等10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壮
丽。(重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4""第一课时I-------------
课时目标
1.认识“登、唐”等7个生字,会写“依、尽、穷、层”4个字。
2.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引入新课
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风景秀美的地方。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第四单
元,就展现了祖国各地的优美风光。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楼是什么吗?
预设: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
2.认识鹳雀楼。(出示课件3)
3.引出题目:今天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出示课件4)(板书:登鹳雀
楼)
学生齐读古诗题目,注意据义断音,读好停顿:登/鹳雀楼。
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5)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见到了怎样的景象呢?打开课本,一起读读这首诗吧!(出
示课件6)
教师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指名让学生读诗,相机正音。
教师播放范读,帮助学生感受朗读的韵律。请学生练读古诗,教师指导评价。
全班齐读。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1.教师引导:写景的诗就像一幅画,作者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再读古
诗,圈画出诗人登上鹳雀楼之后看到的景物。(出示课件7)
学生圈画后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景物图片:白日、山、黄河、海。
2.学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板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理解诗词含义。(出示课件8)
“白日”的意思是傍晚时分落山的太阳。“依”指依存、依靠。“尽”是消失的意思。“入海流”
就是流入大海。
这两句诗的意思: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下沉,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⑵学习“依”字。
点拨:本诗中“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太阳依偎在群山的怀抱里。
交流识字方法:同学们,“依”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预设: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
3.学习“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板书: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搂)
(1)理解诗词含义。(出示课件9)
“欲”是想要。“穷”是穷尽。“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看得远。
(2)感悟道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预设: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4.想象画面,总结哲理。
(1)教师提问:诗人登上鹳首楼后看到了什么?在楼上又想到了什么?(板书:登楼所见登楼所必)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同学们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滔滔的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
流,
(2)教师引导:诗人想把所有美景全部都看完,所以他踮起脚,伸长脖子,使劲儿地向远处看,可是
怎么都看不到,怎么办呢?
预设:再登上一层楼就能看得更远了。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更上一层楼”呢?
预设: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3)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0)(板书:融情于景寓理于事)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通过理解词语意思,结合插图,想象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理
解力。
四、指导书写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观察“依、尽、穷、层”4个字,说说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出示
课件11)
预设:“依”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尽、穷”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依”。(出示课件12)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示书写姿势。
4.书写展示,集中点评,及时改正。
五、总结回顾,拓展阅读
1.梳理结构。(出示课件13)
2.课文小结。(出示课件14)
3.拓展阅读。(出示课件15)
4.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6)
5.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7)
--------------------------------------I~第二课时I--------------------------------------
课时目标
1.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川、直、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壮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介绍作者
1.出示不同瀑布的图片,欣赏瀑布。(出示课件18)
导入古诗题目:在江西庐山有一座著名的山峰,因为常年云雾缭绕,就像燃烧着的香炉升起的烟一
样,于是人们给它取名“香炉峰”。这座山峰上的瀑布很美,诗仙李白看过都赞不绝口,我们一起去看
看吧!(板书:望庐山瀑布)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题目,(出示课件19)
学生齐读古诗题目,注意据义断音,读好停顿:望/庐山瀑布。
2.介绍作者:李白。(出示课件20)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过渡:这首古诗对很多同学来说并不陌生,能够背下来的同学,一起来背一背,如果背不下
来,打开课本,大家一起读一读。(出示课件21)
指名让学生读整首诗,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范读。学生自主练读古诗。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2.思考:《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从字数上看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22)
预设:《登鹳雀楼》是五言律诗,《望庐山瀑布》是七言律诗。
三、品读释意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再读古诗,圈画出诗人看到的景物。(出示课件23)
预设:太阳、香炉峰、紫烟、瀑布。
2.学习前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理解词语含义。(出示课件24)
“香炉”指的是香炉峰,因为形状尖圆,像座香炉而得名。“生”是升腾的意思。“紫烟”指瀑布
附近的水汽在阳光下呈现紫色。“遥看”指远远地看。(板书:香炉峰T烟雾缭绕)
(2)请学生说一说诗句大意。
预设: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
缭绕着香炉峰。沅沅望去,瀑布好像一条拌在山前的河流。(板书:瀑布——遥看T挂前川)
(3)欣赏图片,展开想象。(出示课件25、26)
出示前两句诗及瀑布的图片,教师点拨:看到这样的瀑布,你觉得它像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汇报。
3.学习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板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理解词语含义。(出示课件27)
“飞流”形容山高水急。“直”形容瀑布直泻。“三千尺”指很高。“疑”是怀疑的意思。“九天”
指“九重、九霄”,形容很高。
(2)请学生说一说诗句大意。
预设: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3)教师引导:读了这两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①学生自己练习说一说,再和同桌说一说。
②教师指名让学生说。
③教师出示范例。(出示课件28)
清晨,红日冉冉升起,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阳光透过水汽在峰顶上形成了云•雾,弥漫缭绕,好像是
香炉峰生成的紫色烟雾。远远望去,陡峭的崖壁前面,瀑布从山壁间飞速地跌落下来,好像一条白丝带
挂在山前。看那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溅起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恍惚觉得,
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重天飞落了下来吧,是那样壮观、美丽!(板书:惟妙惟肖雄奇瑰丽)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分类。(出示课件29)
学生自主观察生字,按照结构分类。
上下结构:照、直。左右结构:炉、烟、银。独体字:川。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提示重点笔画和书写要点。
3.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梳理结构。(出示课件30)
2.课文小结。(出示课件31)
3.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2)
4.课后作业:背诵《望庐山瀑布》。(出示课件33)
板书设计
一白日依山尽一
登L登楼所见—
鹳_黄河入海流融情于景
雀寓理于事
楼r欲穷千里目
」登楼所思-
L更上一层楼」
望香炉峰一烟雾缭绕---------
庐
山r遥看一►挂前川惟妙惟肖
瀑雄奇瑰丽
一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布
一疑是银河落九天一
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特点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本课中,我借助书中插图,让学生说
说诗中描写的景物。在理解诗意时,我主要抓重点词语,明白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后•,整个诗意更容易理解。
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课上我让学生充分表达,通过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把“看到”的场景描述出来,
就对两首古诗有了具体的理解,当学生的情感贴近诗人时,两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便自然地显露/出来。
o黄山奇石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黄山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语言运用:能用枳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
写。
思维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审美创造: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黄山奇石》一课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景区,这里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本课主要介
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黄山的奇石有意思,作者的文字
更加富有趣味性,一块块石头在作者笔卜.仿佛富有了生命,使人不禁赞美黄山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鬼斧神
工,
关注插图:本课的主要插图是“猴子观海”,形象地诠释了“陡峭的山峰”“翻滚的云海”,图文相
应,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利用图片理解“陡峭”的意思。
♦教学目标
1.认识“闻、景”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仙、顶”等8个字,会写“那些、山顶”
等7个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重点)
3.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重点)
4.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I~第一课时I-----------
课时目标
1.认识“闻、景”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仙、顶、巨、位"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古人笔下的鹳雀楼和庐山瀑布,今天老师带大家到黄山
看一看,欣赏一下黄山的奇石。(出示课件3)(板书:黄山奇石)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出示课件4)
(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标记自然段序号。
教师过渡:接卜来,我们先学习本课的生字,然后大家再一起去看看课文中的黄山奇石。
2.认读生字。(出示课件5)
(1)课件出示本课需要会读的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2)去掉拼音,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识记生字。
(4)读准多音字“都”。(出示课件6)
(5)识字游戏,趣味学习。(出示课件7)
三、再读课文,品词析句
1.整体感知。
(1)自读全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出示课件8)
预设:全文主要围绕怪石来写,且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中心句。
教师提出要求: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多美啊,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了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带着这
种骄傲与自豪齐读第1自然段。
(2)教师提问:围绕怪石,课文写了哪叫景物?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出示课件9)
预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教师总结:第2〜6自然段困绕“怪石”写景。
(3)明确重点: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些奇石?(出示课件10)
预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部”。(板书:详写——仙桃石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⑷教师提问:哪些奇石描写得比较简单?(出示课件11)
预设;“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板书: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
琴i
2.学习第2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思考:第一块奇石“仙桃石”有什么奇特之处?(出示课件12)
预设:形状一一像个大桃子。来源一一从天上飞下来的。地点一一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2)教师提问:课文先后出现了三个由“仙”字组成的词语:仙桃、仙人、仙女。作者为什么如此
喜欢用“仙”字呢?
预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3.学习第3自然段。
(1)读第3自然段,感受“猴子观海”的奇特。(出示课件13)
出示第3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求: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
边想象画面。
(2)交流分享:说一说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引导:同学们说得真美,一只“猴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望着下面翻滚的云海。你觉得
“转峭的山峰”是什么样的山峰?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预设:非常高,直上直下的山峰。
四、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观察“仙、顶、巨、位”这4个字,如果想把它们写好,需要注意什么?(出示课件14)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现书写要点,便于后续指导书写。
2.教师指导,范写。
3.请同学们进行一个描红,一个临写,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4.学生展示作品,教师集中讲评.
5.请同学们再进行一遍临写。
五、总结概括,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5)
2.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6)
3.课后作业:练习本课会认字和会写字,抄写词语表中有关本课的词语。(出示课件17)
-----------------------------------------------I~第二课时I--------------------------------------------------
课时目标
1.会写“闪,狗、形、状”4个字v
2.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教师指名让学生读。(出示课件18)
2.教师提问:课文详写了哪些奇石?略写了哪些奇石?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出示课件19)
预设:详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在第2〜5自然段。略写了“天
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在第6自然段。
二、品词析句,感悟理解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仙桃石”“猴子观海”,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仙人指路”“金鸡叫天
都”等几块奇石。(出示课件20)
2.学习第4自然段。
(1)教师提问:同学们读一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仙人指路”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21)
预设: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僧指向前方。
教师小结:作者把这块石头匕作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怪不得作者说,“仙
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2)提出要求: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读出“仙人指路”的有趣。
3.学习第5自然段。
(1)教师引导:读第5自然段,说说“金鸡叫天都”名字的由来。(出示课件22)
预设: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
都峰不住地啼叫。
出示“金鸡叫天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用“金鸡”比喻石头的形象和巧妙之处。
(2)教师提问:“金鸡叫天都”这块巨石是什么形状的?坐落在什么地方?
形状:--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地点:在高高的山峰上。
(3)教师小结:在山峰上,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作者写的真是惟
妙惟肖啊!
(4)提出要求:齐读第5自然段。
4.学习第6自然段。(出示课件23)
(1)请同学们自读第6自然段,说一说:这段话写了哪些奇石?有什么作用?
预设:这段话写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
教师总结:这段话是略写,简单地描写了黄山上其他的奇石,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表达了对
黄上奇石的赞美之情。(板书:奇形怪状闻名中外)
(2)提出要求:黄山上的奇石不仅奇特,数量还多,这可真是有趣极了!让我们齐读第6自然段。
三、积累词语,口语表达
1.教师引导:读句子,照样子用上加点的词语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再选一张图片写一写.(出示课件
24)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2.教师过渡:同学们说得可真棒啊,让老师看到了更多的奇石!相信同学们也去过很多的地方,看到
过很多景物,请同学们选几个词语,分别说说“桂林山水”和“庐山瀑布”的美景。(出示课件25)
(1)出示两组词语:
风景景色风景如画
秀丽秀美一枝独秀
神奇神秘心旷神怡
远近闻名百闻不如一见
(2)指名让学生说,教师指导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并注意发现学生是否学会运用“秀丽、秀美”。
范例:桂林山水甲天下,如诗如画的秀丽风景,宛若一幅U水画卷。
庐山瀑布气势恢宏,水声如雷,远近闻名的壮丽景色吸引元数游人驻足。
设计意图:通过书本内容拓展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四、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观察“闪、狗、形、状”4个字,说一说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出示课件26)
2.教师依次讲解并进行范写c学生练写。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梳理结构。(出示课件27)
2.课文小结。(出示课件28)
3.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9、30)
4.课后作业:课下查找资料或上网观赏黄山的其他奇石,感受黄山石头之奇。(出示课件31)
板书设计
L仙桃石----
猴子观海
黄(
详写奇形怪状
山仙人指路
奇金鸡叫天都
石闻名中外
天狗望月—1
狮子抢球,略写)
仙女弹冬」
教学反思
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薄弱阶段,对课
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导入情景、探究奇石、运用词语等方面适时使用了课件,效果较好。我利用多媒
体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作好
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
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产生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强烈的探
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❾日月潭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语言运用: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第2〜4自然段。
思维能力: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
审美创造:在理解课文的问时,学习作者善用修辞的写法。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那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
湾和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之情。
关注生字:本课共有8个会写字,其中“湖、胜、现”左窄右宽,需要注意“就”字易错,右部不
要多写一撇。
♦教学目标
1.认识“潭、茂”等15个生字,会写“湖、区”等8个字,会写“山区、群山”等9个词语。(重
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重点)
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口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
日月潭的由衷赞美。(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I第一课时I--------------------------------------------------
课时目标
1.认识“潭、茂”等15个生字,会写“湖、区、胜、岛、弯”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3.借助图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同学们,看图,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这就是我们中国台湾的日月潭,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走进日月潭,欣赏那里美丽的景色吧。(出示课件3)(板书:日月潭)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出示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4)
2.认识“潭”字。讲解:这个字与水有关,指水比较深的湖。
3.课文中的生字跑到了我们的大屏幕上,请同学们自己读,遇到不会读的请教同学。(出示课件5)
点拨:“盛、胜、央、映、整、童”是后鼻音,读的时候要注息。
学生齐读本课生字。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做识字游戏,然后练读词语,巩固生字。(出示课件6、7)
三、再读课文,品词析句
1.整体感知。
(1)播放范读,教师提问: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表达游客感受的句子吗?(出示课件8)
预设: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出示课件9)
教师总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啊!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正是最能表达游客感受的句子,体现了日月
潭的风景美丽,气候宜人。
(2)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口月潭?(出示课件10)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地理位置、形状特点、美丽景色。
教师过渡: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日月潭,看看作者具体写了些什么吧。
2.学习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出示课件11)
预设: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板书:地理位置t台湾省中部的山
区)
3.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出示课件12)
预设:”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
亮,叫月潭。”这句话把“日潭”比作“太阳”,把“月潭”比作“月亮”,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板
书:形状特点——日潭像太阳;月潭像月亮)
(2)出示句子,尝试背诵,填写横线处: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
阻,叫且遵: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出示课件13)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日月潭的形状美,感受句子中比喻修辞的精妙。
(3)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口月潭名字的由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赞美口月潭吧!齐读第2
自然段并背诵。
四、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观察“湖、区、胜、岛、弯”这5个字,如果想把它们写好,需要注意什么?(出示课
件14)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书写规律,便于下一步指导书写。
2.教师指导书写。学生练写这5个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3.展示作品,集中讲评。
4.请同学们取长补短,再进行一遍临写。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5)
2.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6)
3.课后作业:(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17)
---------------------------I~第二课时I----------------------------
课时目标
1.会写“现、就、外”3个字。
2.借助图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隐隐约约、蒙蒙细雨”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
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3.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听写词语,并检杳背诵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18)
二、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1.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在不同的时候,它会为大家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描写了日月潭什么时间、怎样的景色?(出示课件19)
预设:描写了日月潭清晨的美景,写了薄薄的雪、晨星和点点灯光。(板书:美丽景色一清晨隐
隐约约)
(2)教师提问:“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
预设:“隐隐约约”指日月潭的景色看不清楚,模模糊糊。
(3)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点点灯光”和“隐隐约约”,通过薄雾、晨星、点点灯光想象画面,体会朦胧
之美。
(4)思考: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倒映在湖水中,为什么是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呢?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问题。教师指导。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6)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词背诵第3自然段。(出示课件20)
2.学习第4自然段。
(1)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描写了日月潭什么时间、怎样的景色?(出示课件21)
预设:描写了中午时的景色,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好像
披上轻纱,就像童话中的仙境。[板书:中午一晴天清晰;下雨朦胧)
(2)思考:天晴和下雨时景色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22)
预设:太阳高照时,看得很清晰;下雨时,周围景色一片朦胧。
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形象感知口月潭的景色。
(3)指导读句子。
教师提问: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雨天日月潭的美?
预设:”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这
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细雨比作轻纱,把日月潭比作仙境,写出了雨天日月潭的朦胧美。
(4)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背诵第4自然段。(出示课件23)
设“意图:第3、4自然段主要表现了日月潭不同时候的美,让学生通过图片和朗读感受日
月潭的美,激发起学生对日月潭的喜爱之情,产生与作者同样的情愫。
3.学习第5自然段。
(D请同学们齐读第5自然段,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提问:看过日月潭的美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出示课件24)
预设:这里为起伏的群山,茂盛的树木,古代留下来的遗迹。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难怪作者最后说
道:“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板书:风光秀丽)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观察''现、就、外”这3个字,说说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出示课件25)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仔细观察,养成先观察再书写的习惯。
2.教师指导、范写。请同学们进行一个描红,一个临写,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3.展示作品,集中讲评。
4.请同学们再进行一遍临写,
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梳理结构。(出示课件26)
2.课文小结。(出示课件27)
3.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8)
4.课后作业: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出示课件29)
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f台湾省中部的山区1
形状」日潭像太阳
风
特点月潭像月亮
t光
秀
,「清晨隐隐约约丽
美丽一
景色厂暗天清晰
匚中午
•-下雨朦胧—
)教学反思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并学会积累和运用。课上,让学生
口头组词或是用词说一句话,这样巩固识记的效果很好。课堂上利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
的见解,评价语言丰富多样,评价实效性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
成,力求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
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这也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欣赏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获得了很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思维能力: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五光十色”等话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审美创造:课文插图与第1、2自然段对应,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本文共有4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盛产水果,其
中前荷最惹人喜爱。葡萄沟的葡萄种类多、颜色美、味道甜、产量高,这里生产的葡萄干也非常有名。
关注生字:本课共有8个会写字,其中“客”上窄下宽,“市”上宽下窄,学生书写时要把握整体
结构的不同。要特别关注多音字“好、干、分”,可结合语境辨析字音。
关注插图:本课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是人们喜获丰收的场景,第二幅是维吾尔族的老乡热情招待客人
的场景,这两幅插图分别和第1、2自然段对应,在学习时可让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L认识“葡、菊”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份、枝”等8个字,会写“地方、
水果”等14个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
体、说完整。(重点)
3.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难点)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Y第一课时一
1.认识“葡、萄”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份、枝、客”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前萄沟是个好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题记指导课件
- 机票销售合同
- 电解工培训知识课件
- 电视主播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电装岗位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标准自助分租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签订汽车租赁合同技巧
- 电脑知识培训费用课件
- 电脑知识培训南京课件
- 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课科学幻想之父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5-2026学年)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国家安全教育高教-第六章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 膜结构车棚施工方案
-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知识清单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 2025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情感表达》课件 2024-2025七年级艺术美术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 二次结构阶段危险源清单(房建)
- 山东电力系统调度规程
- Python极客项目编程
- 《无人机航迹规划》课程标准(高职)
-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习题册参考答案完整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