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诗歌专练——文同诗歌
和①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籍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造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注】①题中"和",读能,指唱和,和答。仲蒙是诗人的友人。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断雁〃”尘劳〃等词写出孤雁哀号、尘世烦劳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
心情。
B.颔联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描写了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阴云密布,大雪将至的
景象。
C.“灯花〃指灯芯燃烬所结成的花状物,“砚冰已合灯花老〃说明诗人夜深难眠,读书时间
之长。
D.这首酬和诗结构严小,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
清晰。
2.当代作家黎靖在《人生之贵》中提到“人以正为贵,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学以精为
贵,情咀挚为贵”,你在这首诗中,能看到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早晴至报恩山寺
文同
山石崂崂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雄飞。
大麦未收治囤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释:①磴:石级。
3.下面选项中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山石险峭,有一条依稀可辨的石级山路。人从拂面的松枝竹梢中穿过,露水打
湿了衣裳,点明了时间、地点,使人身临其境。
B.颔联和颈联分别描写登山后所见的优美景色和农家生活场景,闲适之中又隐隐蕴含着
对官场世俗的厌恶。
C.尾联写村庄晚景,暮霭笼罩,放牧的牛羊从山上下来了。作者骑在马上,踏着月色,
信步回到住处,以景结情,表现出一位画家诗人作品中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D.本诗是一首七言近体诗,主要写的是诗人从早至晚山游所见的情景。全诗以时间为顺
序,从清早写到傍晚,结构清晰,极富有层次感。
4.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卜.列小题。
新晴山月
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疾雨山果生。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①。
注:①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6.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从题中的”月〃入笔,形象地写出了林中月景,描绘生动,境界优美。
B.颔联写诗人因“久不能寐”而独自在月下徘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
C.尾联把昆虫鸣叫与自己低吟诗歌相映照,写得十分和谐,物我交融,别有兴味。
D.这首诗两联写景,两联写情,自然融合,酷肖唐代王维、孟浩然的山水诗风格。
7.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一、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时所作,文同,字与可,苏轼
的表兄,北斋是他的书斋。
8.郑板桥曾说自己和文与可的画竹不一样:“文与可画竹,
9.时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古诗往往体现“诗中有画〃的特征,细读宋代大画家文与可的此诗,可见一斑。
B.庭院小画雨后之美景令文同陶醉,他常常忘却政务,免去下属们的工作,流连其中。
C.”吴〃指吴道子,“扫壁〃是爱惜,也表明兴致高,恃别是挂壁上,细细端详品味鉴赏。
D.北斋雨后之美景与品茗赏画之乐趣给予人渐多“野性”,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10.此诗颔联深为后人称道,请任选•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红树①
文同
万叶惊风尽卷收,独余红树拟禁秋。
已疑断烧②生前岭,更共残霞入远楼。
枫岸最深霜未落,柿园浑变雨初休。
劝苏英上青山道,妆点行人分外愁。
【注】①红树:红树科灌木。②断烧:原指耕者放火烧野草以肥田,亦泛指野火。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诗人善于炼字,首联以"惊""拟"赋予"万叶”、红树以人的感情,“独”写出了红树的独
特姿态。
B.红树给人以山火燃烧的错觉,与天边残霞呼应,使色彩更丰富,增加了画面的层次
感。
C.尾联告诫红树不要长在青山中的道路上,因为这样会受到行人的影响而平添忧愁。
D.作者“以我观物〃,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巧妙的手法塑造出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艺术形
象。
12.本诗善于“背面敷粉〃,从侧面来表现红树的神韵,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D.从诗人的角度来看,在盛世为官不应该选择辞别官场、归隐田园这条路。
16.诗歌第三联充分表达诗人对渊明集的喜爱之情,其他各联也含蓄表达这种情感。请结合
第一、二、四联简要分析,
答案
1.A2.①心境淡泊宁静。诗人虽倦于尘劳,却能淡泊超然,内心宁静,悠然自得。
②性情豪迈洒脱。"霜威重”"雪意高”"遣酒争豪”表现,诗人的豪迈气概。
③为学勤奋精进。墨水已结冰,灯花也即将燃尽,诗人却仍然裹紧破旧的棉袄勤奋苦读。
④对友感情真挚。诗人将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与远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A.”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理解有误。首联是说,归巢栖息的鸟儿惊动飞起,孤雁
发出声声哀号。“我"独自凭着幽雅的茶儿而坐,一洗白天的尘劳,表现出诗人超然的心境。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
首联“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写诗人在大寒之夜“独凭幽几”,虽倦于尘劳,却能
淡泊超然,“静尘劳”写出作者获得内心的宁静,悠然自得
颔联“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写在寒冷的书斋中,诗人心中仍然气象万千,有
吞吐天地之气势。“霜威重”"雪意高”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颈联“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造酒争豪”则是写作者深夜难眠,须要喝酒来抵御寒冷,并且
酒兴也能助豪气干云,表现其"性格之豪迈”。
尾联“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则是写砚台里的墨水已经结冰,灯花也即将燃尽,
诗人却仍然裹紧破旧的棉袄勤奋苦读,表现了诗人为学勒奋精进的品质。
作为一首酬和诗,诗人将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与远方的友人分享,表明两人感情深厚;同
时这首诗也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3.B4.远处水上,淡烟消散,落下双鸥;日照高林,野鸡飞起。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描绘出一幅色调鲜明、境界阔朗、生机盎然的远水高林图,烘托了静谧恬淡的氛围。表达了
诗人山游所见的情景的热爱与恬淡宁静的意趣。5.①对山游所见的情景的赞美与恬淡
宁静的意趣。②对农事的关心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③清辉步月,信马而归的不舍。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蕴含着对官场世俗的厌恶〃错,颔联和颈联主要表现对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没有对官场世俗的厌恶之情。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作用的能力。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说远处水上,淡烟消散,落下双鸥;太阳照着高高的
树林,飞起一只野鸡。描绘出一幅远水高林,野鸟飞翔的画面,色调鲜明阔朗,是全诗中的
突出部分。
诗歌写了诗人早起登山,穿过松竹,望见烟水鸥鸟、口照高林、麦田桑叶等美景,描写登山
后所见的优美景色,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诗情画意的结合,体现出一种悠闲恬淡的风格,
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恬淡喜悦。
5.本题考兖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此诗写的是诗人从早至晚山游所见的情景。
颔联“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说远处水上,淡烟消散,落下双鸥;太阳照着高
高的树林,飞起•只野鸡。描绘出•幅远水高林,野鸟飞翔的画面,色调鲜明阔朗。此联描
写登山后所见的优美景色,表达出诗人对山游所见的情景的赞美与恬淡宇静的意趣。
颈联“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临卜斫桑稀”,写山村暮春、初夏方交的牛产状况。大麦没有收
割,整治菜园子已经晚了;春蚕还在喂养,桑树也显得枝叶稀疏。从这一联诗看,作者对农
家生活还是比较熟悉的。大麦收割前就得整治菜园子,春蚕也是到了吐丝做茧时才停止吃桑
叶。此联由写景转为农家生活的记事,表现了诗人对稼稿农事的关心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尾联“暮烟已合牛羊下”,写村庄中的晚景。暮霭笼罩,放牧的牛羊从山上下来了。这一句的
意境,是从《诗经•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句中化出来的。,言马林间步月归”,是
说自己骑在马上,踏著月色,信步回到住处.诗人走出村庄,在暮色中山上的牛羊正向村庄
走去,自己则听凭着马儿信步而行,踏着月色归来,写出了信马而归的不舍。
6.B7.正面描写:首联和颈联用极细微的笔墨,由高到低,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
写了月夜山林中高松、月影、荷卷、果落等幽美、静谧的景色。侧面描写:颔联和尾联则直
抒胸臆,表达自己对林中夜景的留恋、喜爱之情。侧面表现了景色的美丽宜人。
【解析】6.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涉及了本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
鉴费。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货,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
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
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匕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FI
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B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错误。二、四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松下久久徘徊,不
愿离去,更不愿匆匆入睡而要充分享受这良辰美景的心境。表达了对美景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故选Bo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具体为鉴赏诗歌写景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
需要掌握常用的写景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
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诗歌景物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
面描写。正面描写技巧一般有动静、视听、远近高低、虚实、点面、明暗、色彩的结合等。
本诗写景生动形象。其中第一句非常细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林中见到的月光透过高大
的松树枝叶只露出几缕的美景,表现了松树枝叶的浓密,漏下的月光的疏淡;第二句描绘了
照在松树上的月光,将婆娑的树影投落到地上,勾画了一幅斑驳的水墨青松图。这两句诗,
都是写月,但第一句写月光的形,第二句写月光的神。相对前两句静态美,五、六两句“怯
风池荷卷,疾雨山果坠”显示动态的美,微风吹荷,山果坠地,整首诗写景有声有色,别具
情趣。其中颔联和尾联诗人徘徊流连,连睡意都没有了,最后添上诗人自己苫吟和络幼娘鸣
叫的合唱,一首月光交响曲进入了高潮。更从侧面展现了当时景色之美。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
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答题时注意分角度考虑,防止丢点。诗歌的艺术
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
感怀、托物言志、怀占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
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
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
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8.胸有成竹9.B10.颔联写北斋雨后之景,炼字极其精巧,"占"字、"寻"字,尤
其传神,“占”是占有之意,写出鸟雀雨后的欢喜得意神情;用一“寻”字,与深秋相照应,写
出这时花事已少,那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的情景,用字生动,合情合理。
【解析】8.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识记和对文学典故的了解。学生课下多读书,丰富自己的学
识和见闻。“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是从宋代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中得
来:“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原意是画竹子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后用以
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后来,郑板桥引用这个成语,说自己和文与可的
画竹不一样:“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
9.本题考告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想读懂•首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可以从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作者、下面小注等方面入手,还可以借助诗歌中某些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借助某些传
递情感的意象等去理解诗歌的内容。
B项,“他常常忘却政务,免去下属们的工作”说法错误;“放吏衙”是“免去吏卒定时参见知府
的惯例”的意思,而不是“免去下属们的工作〃,为了这里幽静,文与可让下属免去虚套,而
不是“他常常忘却政务"。
故选B。
10.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赏析诗句,一般从诗歌内容、手法、效果三方面作答。其中手
法比较广,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炼字、句式等方面入手。
本诗,颔联上承首句,扣住诗题,从内容上写北斋雨后之景。从手法上讲,“占”字、”寻〃字,
尤其传神。鸟雀和蝴蝶最咱雨,雨后天晴,它们也最先出来活动,所以作者最先听到竹上的
鸟雀声。特用〃双禽”两字,不仅因为鸟雀常常成对而飞,还因为两鸟对鸣,双双跳跃,更能
见出鸟本鸣叫的欢快悦耳,竹枝的摇曳多姿,如一鸟便有孤栖泠落方感。“占”是占有方竞,
写出鸟雀的欢喜得意神情,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深秋时节,蝶影
已稀,故只写一蝶。因为这时花事已少,所以那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文与可用字准
确,把北斋雨后之景写得富有生机。
11.C12.①首联以万叶在秋风中的表现来衬托其坚韧顽强。万叶惊风,尽已卷收,红
树却耐得深秋的寒冷,侧面衬托出红树不惧秋风、傲然独立的姿态。
②颔联以独特的心理和视觉感受来描摹红树的明丽绚烂.诗人怀展红树之红是山前的野火
在燃烧,乂以绚丽的残霞来映衬红树,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③颈联用枫树和柿树之红衬托红树,展现其傲霜斗秋的品格。
④尾联以诗人对行人的劝告侧面表现红树独特的风韵带给人的愁绪。诗人劝告行人不要上
青山道,行人会因看到红树而更添忧愁,侧面反映出红树所构成的秋景是极为凄凉、萧瑟且
让人愁思的,侧面写出红树的孤独醒目而又令人生愁的神韵特点。
【导语】在自然的画卷中,秋入常常被赋予一种独特的色彩与情感。它既有丰收的喜悦,也
有落叶的萧瑟;既有天高云•淡的宁静,也有寒霜冷雨的凄凉。文同的《红树》便是一幅描绘
秋日景象的诗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秋日红树的独特之美,同时也融入了对时光流转
和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告诫红树不要长在青山中的道路上〃错误,不是告诫红树,而是告诫行人;”因为这样会受
到行人的影响而平添忧愁“错误,应为行人会受幻.树影响,更加忧愁。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侧面描写手法的能力。
①首联衬托红树坚韧顽强:“万叶惊风尽卷收〃描述了万叶在秋风中被卷走的情景,而“独余
红树”表明只有红树留存,耐住深秋寒冷。通过万叶与红树在秋风中的不同表现,侧面衬托
出红树不惧秋风、傲然独立的姿态。
②颔联描摹红树明丽绚烂:“已疑断烧生前岭〃体现诗人怀疑红树的红是山前野火在燃烧,
这是独特的心理感受;“更共残霞入远楼"则是以绚丽残霞映衬红树,从视觉上给人强烈冲击,
侧面展现红树的明丽绚烂。
③颈联村托红树傲霜斗秋:"枫岸最深霜未落”,此句提及枫树和柿树之红,通过它们来衬
托红树,暗示红树如同枫树、柿树一样傲霜斗秋,展现其傲霜斗秋的品格。
④尾联表现红树独特愁绪:“劝君莫上青山道〃,诗人劝告行人莫上青山道,因为“妆点行人
分外愁”,看到红树会更添忧愁,这从侧面反映出红树构成的秋景凄凉、萧瑟,让人愁思,
体现出红树孤独醒目又令人生愁的神韵特点。
13.B14.①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描绘出诗人想象中的美好景象。通过对南园和西湖美
景的想象,展现出春日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出游的期待。②运用颜色词,增强了色彩感
与画面感,彩棚与绿树相映成趣,展现出春FI的生机与活力。
【导语】文同的这首诗充满春日的独特韵味。诗中先点明春天已过去六十日,表达出对时光
流逝的感慨,同时流露出渴望与友人出游的急切心情」莺花有意〃“风雨何事〃运用拟人手法,
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凸显出诗人对风雨阻碍出游的无奈。“南园彩棚〃“西湖画舫〃描绘出春
日的美好景致,令人心生向往。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借景抒情,,生动展现出诗人对春日盛景
的喜爱及对与友人相聚的期盼。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将莺啼花开的美景与诗人懊恼、纷乱的心情作对比”错误。"恼乱〃的意思是打扰,这句话
运用拟人手法,说莺花有意扰乱诗人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因无法出游欣赏美景而遗憾的心情。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①颈联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诗人在风雨无法出游的情况下,通过想象描绘出南园有彩棚与
绿树相互映衬,西湖上有画舫静静地挨着清流的美好景象。这种想象中的画面,是诗人内心
渴望出游的体现,借由想象的美好场景,将诗人对出游的期待之情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让读
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春日美好景致的向往。
②此联巧妙地运用了颜色词来增强画面感。"彩棚''的"彩〃字和“绿树〃的"绿”字,形成了鲜明
而绚丽的色彩对比,彩棚色彩斑斓,绿树郁郁葱葱,二者相映成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爱你课件教学课件
- 6月初级保安员证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定向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易折安瓿瓶市场调查、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扁丝套管市场调查、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焊工培训课件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同步测评试题(解析卷)
-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章节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定向测试试卷(详解版)
- 考点攻克人教版九年级《电与磁》同步训练练习题
- 2025-2030固态电池产业技术创新路径与下游需求市场预测研究报告
- 福建成人高考考试题库及答案
- 济南生物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营养指导员考试模拟试题库(含答案)
- 2025西安市第五医院招聘(6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GB/T 10213-2025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
- 诗经采葛课件
- 2025年江西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现状、挑战与路径探索
- (2025修订版)CAAC无人机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国有企业中层管理岗位竞聘面试技巧与预测题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