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十堰市重点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6届十堰市重点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6届十堰市重点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6届十堰市重点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6届十堰市重点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届十堰市重点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1.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B.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缩冷胀的规律制成的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D.人离平面镜越远,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小3.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若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A.9∶88∶9 B.2∶11∶1 C.9∶81∶1 D.2∶18∶95.下列现象与其对应的物态变化错误的是:()A.冬天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属于凝固现象B.冬天的早晨野外草地上有一层雪白的霜属于凝华现象C.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糕周围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D.衣柜里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属于升华现象6.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2.45cm、12.46cm、1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 B. C. D.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8.如图所示,当用吹风机对着倒扣在水中的圆底烧瓶吹热风时,关于瓶内液面变化正确的说法是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先上升后下降二、多选题9.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装1kg的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酒精B.铁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一定比铝大C.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D.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10.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支粉笔用掉一部分后,质量和密度均变小B.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C.一块橡皮泥被捏成船型后,质量和密度均不变D.一袋氧气用掉一部分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三、填空题11.听到雷声就知道马上下雨,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在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和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在_________减弱噪声。12.如图为中国海军的“九江号”护卫舰,退役后“九江舰”启程“回家”,于2019年7月20日下午抵达九江湖口,9月29日,位于湖口县石钟山脚下的九江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开放相儒同学在研学活动中想把旁边的一些景物也拍进画面中,他需要将相机离“九江号”_____(选填“近”或“远”)一些,并且把镜头向_____(选填“内”或“外”)调一些,才能成清晰的像。

13.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角45゜角.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位______(选填序号:“①平面镜1的正上方”、“②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③平面镜2的正下方”或“④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到潜望镜的距离_________(选填:“大于”、“大于”或“小于”)军舰到潜望镜的距离.14.如图所示,该物体长为______cm。15.人站在岸边看到池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_____些(选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从_____中射向_____时发生折射的缘故。16.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3,它们的密度之比________;如果把甲物截去一半,乙截去,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1)请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并保留作图痕迹________;(2)请在图中画出两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________。

18.如图所示,从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______)19.(10分)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将图示中烛焰的焰心、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调整至______。(2)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3)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4)将蜡烛重新移回到图示位置,在光具座70cm刻度线处再放置一个相同的凸透镜,取走光屏,在第二个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观察到烛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此时看到的烛焰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五、计算题20.(6分)国庆期间,小明一家驾车去山区旅行,汽车以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公路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鸣笛后小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为多少?(2)小明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21.(6分)“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2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几分钟?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铁管与0℃的木头相比,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则0℃的铁管与0℃的木头一样冷,故A错误;B.体温计也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B错误;C.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C正确;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C。2、C【详解】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论是平行光还是发散光甚至是会聚光,都用会聚作用,不符合题意;B.由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不符合题意;C.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所以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不同的色光,符合题意;D.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D不符合题意;3、B【详解】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故B符合题意.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耳朵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1)在声源处控制噪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在耳朵处控制噪声;4、A【详解】因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所以又因为路程相等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所以时间之比是:8∶9。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5、C【详解】A.冬天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冬天的早晨野外草地上有一层雪白的霜,气态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糕周围冒白气,冰糕周围温度较低,空气中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飘在空气中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D.衣柜里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跑到空气中了,属于升华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A【详解】为了减小误差,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但是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所以根据题意,需要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所以物体的长度应是:L═12.45cm+12.46cm+12.46cm/3≈12.46cm,故A正确,故选A.7、D【详解】A.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所以学生不能免受噪声干扰,故C错误;D.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是次声波,由于声可以传递信息,所以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D正确.8、A【分析】热风和相对低温的烧瓶底存在温度差,会发生热传递,瓶内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发生变化,同时遵循热胀冷缩原理,进而引起瓶内压强变化;【详解】吹风机对着倒扣在水中的圆底烧瓶吹热风时,热风的温度高于烧瓶的温度会发生热传递,热量传递给烧瓶内的空气,空气受热膨胀,瓶内气压随之升高而大于外界大气压强,进而使瓶内液面下降,故A选项符合题意;二、多选题9、CD【详解】A.水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V容=V水==1×10-3m3,瓶子装满酒精,酒精的体积等于瓶的容积,酒精的质量m=ρ酒精V容=0.8×103kg/m3×1×10-3m3=0.8kg,不能装下1kg的酒精,故A错误;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体积未知,铁的质量不一定比铝的质量大,故B错误;C.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小,由公式ρ=可知,球内气体密度变大,故C正确;D.由m=ρV可知,体积相等的情况下,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可使赛车的质量减小,故D正确。10、BC【详解】A.一支粉笔用掉一部分后,其组成的物质种类不变,但物质的多少变少了,即质量变小,密度不变,故A错误;B.冰化成水,只是物态发生变化,其质量不变,但密度变大,故B正确;C.橡皮泥被捏成船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故质量与密度都不变,故C正确;D.一袋氧气用掉一部分后,其质量变小,而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变小,故D错误。故选BC。三、填空题11、声可以传递信息声源处【详解】[1]声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听到雷声就知道马上下雨,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在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和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2、远内【详解】[1][2]想把旁边的一些景物也拍进画面中,即像变小,则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物距应变大,像距应变小,所以他需要将相机离“九江号”远一些,并且把镜头向内调一些。13、④大于【详解】由题意知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斜45°角构成的,平面镜是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人眼看到平面镜中的虚像是物体反射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所以看到虚像的位置在进入人眼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即眼睛与平面镜2水平连线的直线上,也就是军舰所成的虚像位于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据此分别作出两次成像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看出,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到潜望镜的距离大于实际军舰到潜望镜的距离.14、4.90【详解】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图中物体的长度为15、浅水空气【详解】[1][2][3]人站在岸边看水中的鱼,鱼的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进入人的眼睛,人看到池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些。16、2∶32∶3【详解】[1][2]因为V甲=V乙m甲∶m乙=2∶3它们的密度之比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质量、体积无关,若甲物截去一半,乙截去4/5后,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仍为2∶3。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详解】[1]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2]对于凸透镜,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如图所示:

18、【详解】首先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然后连接S′P点交平面镜于点O,最后沿OP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19、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左望远镜倒立【详解】(1)[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