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音乐专业课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音乐专业课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音乐专业课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音乐专业课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音乐专业课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音乐专业课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调式的表述,正确的是()A.自然小调的VII级音与主音构成增二度B.和声大调的VI级音降低半音C.旋律大调上行时VI、VII级音升高半音D.五声调式中的偏音包括变宫和闰2.音乐术语“Allegro”的含义是()A.慢板B.快板C.中板D.急板3.下列属于巴赫作品的是()A.《马太受难曲》B.《费加罗的婚礼》C.《仲夏夜之梦》D.《英雄交响曲》4.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素材主要取自()A.越剧B.昆曲C.黄梅戏D.评剧5.下列乐器中,属于木管组的是()A.圆号B.长笛C.大号D.小号6.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感受与欣赏”领域的教学目标不包括()A.培养音乐想象力B.掌握作曲技法C.发展审美感知D.理解音乐文化7.下列和弦中,属于大小七和弦的是()A.根音、大三度、纯五度、小七度B.根音、小三度、纯五度、小七度C.根音、大三度、增五度、小七度D.根音、大三度、纯五度、大七度8.歌曲《歌唱祖国》的曲作者是()A.王莘B.郑律成C.施光南D.刘炽9.下列属于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作品是()A.《图兰朵》B.《魔笛》C.《塞维利亚的理发师》D.《卡门》10.音乐教学中,“模唱”属于()A.创作实践B.艺术表现C.审美感知D.文化理解11.下列节拍中,属于混合拍子的是()A.3/4B.5/8C.2/2D.6/812.民族管弦乐队中,“板胡”通常担任()A.高音旋律B.低音伴奏C.和声填充D.节奏支撑13.下列关于“音乐核心素养”的表述,错误的是()A.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B.是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C.艺术表现指精准演奏乐器的技术能力D.文化理解强调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联14.格里高利圣咏的音乐特点是()A.复调结构B.有固定节拍C.无伴奏纯人声D.用意大利语演唱15.二部创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作者是()A.莫扎特B.贝多芬C.肖邦D.巴赫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6.音乐基本要素包括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音色、__________和__________。17.中国民族乐器按演奏方式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和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乐器名)属于弹拨乐器。18.交响曲通常由__________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常见的曲式是__________。19.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价值包括审美体验价值、__________、社会交往价值和__________。20.戏曲音乐中,京剧的唱腔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21.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舒曼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任选一部),其音乐风格强调__________。22.音乐教学中,“柯达伊教学法”重视__________的训练,常用__________(工具)帮助音高学习。23.调式中的稳定音级是__________级、__________级和V级。24.歌曲《茉莉花》属于__________(地区)民歌,其旋律特点是__________。25.音乐编创教学中,为歌词配旋律时需注意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匹配。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6.和声小调的VII级音升高半音,与主音构成大七度。()27.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灵感来自美国黑人灵歌。()28.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新课标提出的唯一教学理念。()29.三和弦的第一转位是“六和弦”,第二转位是“四六和弦”。()30.学堂乐歌《送别》的曲调源自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31.民族管弦乐队中,扬琴属于拉弦乐器组。()32.音乐鉴赏课中,教师应直接讲解作品背景,无需学生自主体验。()33.格里高利圣咏是中世纪教会音乐的代表,采用单声部无伴奏形式。()34.音乐课堂中,学生的差异性应被尊重,教学目标需分层设计。()35.儿童歌曲编创时,音域不宜超过八度,避免大跳音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36.简述中小学音乐课程中“艺术表现”领域的具体内容及教学要点。37.分析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的主要区别,并举例说明。38.列举三种音乐教学常用的评价方式,并说明其适用场景。39.简述合唱训练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8分)40.结合新课标“音乐核心素养”,论述如何在小学三年级《美丽的家乡》歌唱课中渗透“文化理解”素养。要求:结合具体教学环节设计,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六、技能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41.视唱题(8分):用首调唱名法视唱下列乐谱,要求音准、节奏准确,语气自然。(谱例:1=C4/4♩♪♫|♩♩♪|♫♩♪|♩||1353|1232|5321|1||)42.编创题(12分):为下列儿童诗《小蝴蝶》创作一段4小节的单声部旋律(1=C,4/4拍),要求音域不超过八度(c1c2),节奏与歌词匹配,具有儿童音乐特点。小蝴蝶,穿花衣,飞呀飞,采花蜜,停在花瓣笑眯眯。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B3.A4.A5.B6.B7.A8.A9.A10.B11.B12.A13.C14.C15.D二、填空题16.和声;织体17.打击乐器;琵琶(或古筝、扬琴等)18.四;奏鸣曲式19.创造性发展价值;文化传承价值20.西皮;二黄21.《童年情景》;文学性与情感表达22.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23.I;III24.江苏;婉转流畅、级进为主25.节奏;语言声调三、判断题26.×(和声小调VII级音升高半音,与主音构成小七度)27.√28.×(新课标强调“以美育人”“核心素养导向”等多元理念)29.√30.√31.×(扬琴属于弹拨乐器组)32.×(应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讨论自主体验)33.√34.√35.√四、简答题36.内容: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具体有独唱/合唱、独奏/合奏、音乐剧/歌舞等形式。教学要点:①重视基础技能(如发声方法、乐器演奏姿势);②强调合作意识(合唱/合奏中倾听与配合);③结合作品情感表达(通过处理力度、速度传递音乐内涵);④关注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任务。37.区别:①音列构成:五声调式由宫、商、角、徵、羽五个正音组成,无半音;七声调式在五声基础上加入两个偏音(如清角、变宫或变徵、闰)。②调式色彩:五声调式更具民族性、婉转;七声调式因半音存在,色彩更丰富。举例:五声调式如《茉莉花》(宫调式);七声调式如《青藏高原》(清乐宫调式,加入清角、变宫)。38.①形成性评价:适用于课堂学习过程(如演唱时的音准、参与度),通过观察记录学生进步;②表现性评价:适用于实践活动(如合唱表演、编创展示),从技能、创意、合作等维度评分;③档案袋评价:适用于长期学习(如一学期的作业、演出照片),反映学提供长轨迹。39.重要性:呼吸是发声的动力,直接影响音色、音长和情感表达;合唱中统一的呼吸是声部协调的基础。方法:①闻花香式呼吸(慢吸慢呼),体会腹部扩张;②吹纸片练习(快吸慢呼),控制气息均匀;③结合乐句划分,标记呼吸记号,训练集体换气;④用哼鸣(闭口母音)感受气息流动,避免耸肩。五、论述题40.新课标提出“文化理解”是音乐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理解音乐与文化的关联。在《美丽的家乡》歌唱课中,可通过以下环节渗透:(1)导入环节:播放不同地区(如云南、东北)的民歌片段(如《赶马调》《丢戒指》),提问“这些歌曲让你想到家乡的哪些场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知音乐与地域文化的关系(2分)。(2)学唱环节:分析歌词“青山绿水稻花香”,结合本地地图展示农田、山川等景观,讲解方言中“稻花”的发音与旋律的关系(如方言声调高的字对应旋律上行),理解音乐与语言文化的融合(5分)。(3)拓展环节:分组收集家乡的传统音乐元素(如民间小调、劳动号子),用课堂乐器(铃鼓、沙锤)为《美丽的家乡》伴奏,融入本地节奏型(如江南的“鱼咬尾”、北方的“切分音”),体会音乐对家乡文化的传承(5分)。(4)总结环节:学生分享“唱这首歌时,你想为家乡做些什么?”引导从音乐文化延伸至文化认同,树立传承家乡文化的责任感(3分)。通过以上设计,将音乐学习与地域文化、语言文化、生活文化结合,实现“文化理解”素养的渗透(3分)。六、技能题41.视唱要求:音高准确(1=C时,首调唱名1353123253211);节奏稳定(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音符时值正确);语气连贯,第三小节“5321”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