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清淤扩容施工方案设计_第1页
抗旱清淤扩容施工方案设计_第2页
抗旱清淤扩容施工方案设计_第3页
抗旱清淤扩容施工方案设计_第4页
抗旱清淤扩容施工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旱清淤扩容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背景与目标本工程位于长江中下游某大型灌溉水库,总库容1.2亿立方米,承担着下游15万亩农田灌溉及3个乡镇的生活供水任务。由于近五年持续干旱及泥沙淤积,现状蓄水能力已降至8600万立方米,较设计值下降28%,2024年旱季出现历史最低水位,导致3万亩农田灌溉受限。本次工程通过清淤疏浚与库容扩容相结合,旨在恢复水库调蓄功能,提升抗旱应急能力。1.2工程范围与规模清淤区域:水库主库区(面积2.8平方公里)及3条入库河道(总长12.5公里),重点清淤区域为库尾三角洲(淤积厚度3.2-5.8米)及输水隧洞进口段(淤积厚度2.1米)。工程量:总清淤量58万立方米,其中库区内42万立方米,河道内16万立方米;扩容工程包括开挖副坝溢洪道(长350米,宽18米)及加固主坝防浪墙(长860米)。1.3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淤泥特性:库尾淤泥以黏土质为主(占比68%),含水率45%-62%,有机质含量12%-18%;河道淤泥含砂量较高(35%-42%),呈流塑状态。水文参数:年均水位变幅5.8米,旱季最低水位32.6米(黄海高程),现状库底平均高程31.2米,设计清淤后库底高程28.5米,新增库容2300万立方米。障碍物:通过声呐探测发现库区内存在废弃渔船3艘、混凝土块体12处,最大尺寸5.2米×3.8米。二、施工总体部署2.1施工分区与流程分区划分:将工程划分为3个施工大区,Ⅰ区(库尾清淤区)、Ⅱ区(主库区清淤区)、Ⅲ区(河道整治区),每个大区再分2-3个流水段。施工顺序:采用"先库后河、先深后浅"的原则,优先实施库尾清淤(2025年11月-2026年1月),同步开展河道清障(2025年12月-2026年2月),最后进行扩容工程(2026年2月-4月),总工期180天。2.2施工平面布置临时设施:在水库东岸设置主营地(占地15亩),包含办公区、设备维修车间、泥浆处理厂;西岸布置2处临时码头(长50米/处),用于设备转运。施工道路:利用原有防汛公路改造3.5公里施工便道,新建环形便道2.8公里(宽6米,泥结碎石路面)。水电供应:接入10kV高压线路,配置3台315kVA变压器;打设深井3口(深80-120米),日供水能力500立方米。2.3资源配置计划机械设备:清淤设备:2000m³/h绞吸式挖泥船1艘(配备环保绞刀头)、150m³/h两栖挖掘机2台、450m³/h泥浆泵3台运输设备:20m³密封罐车15辆、500m³/h接力泵2台土方设备:3m³装载机3台、220型挖掘机5台、振动碾2台(22t)检测设备:多波束测深仪(精度±5cm)、土壤密度仪、重金属快速检测仪人力资源:项目经理部设5个职能部门,高峰期投入管理人员32人,施工人员215人,其中特种作业人员(潜水员、焊工等)46人,均持证上岗。三、主要施工工艺3.1清淤疏浚施工3.1.1库尾清淤(环保绞吸工艺)设备定位:采用GPS+北斗双模定位系统(定位精度±30cm),将绞吸船锚泊于库尾区,布设6点锚系固定船体。分层清淤:按"上层扰动、中层切削、下层精挖"三层施工,每层厚度控制在1.2-1.5米。上层采用高压水枪(压力1.8-2.2MPa)打散淤泥,中层使用齿形绞刀(转速18-22r/min)切削,下层采用平板绞刀(转速12-15r/min)控制超挖量(≤0.3米)。泥浆输送:采用Φ500mm耐磨钢管(材质Q355)输送,水平距离2.8公里,设置2级接力泵(扬程35m/级),管内流速控制在1.6-2.0m/s,每500米设置压力监测点。3.1.2河道清淤(水力冲挖工艺)围堰施工:在3条入库河道入口处填筑土围堰(顶宽3米,高2.5米,边坡1:2.5),采用编织袋装土(装土量70%)叠筑,迎水面铺设复合土工膜(两布一膜,膜厚1.5mm)。水力冲挖:配置3组水力冲挖机组(每组含22kW高压水泵2台、150m³/h泥浆泵1台),冲水枪距淤泥面1.5-2.0米,形成0.8-1.2m/s射流冲散淤泥,泥浆浓度控制在25%-30%。排泥场布置:在河道左岸设置3处临时排泥场(总面积1.2万平方米),采用"沉淀池+脱水区"二级处理,沉淀池分3格串联(每格长50米,宽20米),脱水区铺设土工格栅+砂垫层,采用真空预压(真空度80kPa以上)脱水,泥饼含水率降至60%以下。3.1.3特殊区域处理隧洞进口段:采用"干清法"施工,先填筑上下游围堰,抽干积水后,人工配合小型挖掘机(0.8m³)清淤,对附着于混凝土壁的淤泥采用高压水枪(压力3.5MPa)冲洗,清淤完成后进行混凝土表面修复。障碍物清除:沉船采用浮吊(50t)打捞,大型混凝土块体采用静态爆破(膨胀剂掺量15%)破碎后清运,水下爆破采用乳化炸药(单响药量控制在20kg以内)。3.2扩容工程施工3.2.1副坝溢洪道开挖采用梯段爆破开挖,梯段高度8米,钻孔直径90mm,孔距2.5米,排距2.0米,采用毫秒延时雷管(段别1-15段),单响药量控制在300kg以内。开挖料中30%(约8万立方米)可利用为坝体回填料,需进行筛分(粒径≤80mm)及含水率调整(控制在18%-22%)。3.2.2主坝加固工程防浪墙采用C30混凝土现浇(抗渗等级P6),分20米一段浇筑,设置伸缩缝(宽2cm,填聚乙烯泡沫板)。坝体培厚采用分层碾压(每层厚度30cm),压实度≥93%,采用22t振动碾(行驶速度2-3km/h,碾压4-6遍),每500㎡取样检测1组干密度。3.3淤泥资源化利用农用改良:对检测符合标准的淤泥(重金属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表1标准限值),经脱水(含水率≤65%)后添加腐熟秸秆(掺量15%)和生石灰(掺量3%)进行堆肥处理,用于库区周边农田改良(面积1200亩)。工程利用:固化处理后的淤泥(添加水泥8%+粉煤灰12%)用于施工便道基层(压实度≥90%)及排泥场覆土(厚度0.5米)。安全处置:对3处轻度污染淤泥(镉含量1.2-1.5倍标准限值),采用异位固化稳定化处理(固化剂掺量12%),固化后pH值控制在8.0-9.0,养护7天后检测浸出毒性,达标后运至指定填埋场。四、施工进度计划4.1关键线路控制准备阶段(30天):完成施工图纸会审、设备进场、临时设施搭建,2025年10月20日前完成库尾清淤区测量放线。主体施工(140天):第1-45天:库尾清淤(Ⅰ区)及河道清障第30-90天:主库区清淤(Ⅱ区)及排泥场建设第60-120天:河道清淤(Ⅲ区)及隧洞进口段处理第100-150天:副坝溢洪道开挖及坝体加固收尾阶段(10天):场地清理、设备退场、竣工测量。4.2进度保障措施资源保障:备用2台泥浆泵(450m³/h)及3辆罐车,确保关键设备故障时2小时内恢复施工;雨季施工:配置8台大功率抽水泵(每台流量150m³/h),排泥场周边开挖截水沟(深0.8米,宽1.0米),雨天对碾压面采用防雨布(厚度0.3mm)覆盖;夜间施工:在清淤区及运输道路设置LED泛光灯(照度≥50lux),配备专职安全员夜间巡查,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限速40km/h。五、质量与安全控制5.1质量控制标准清淤工程:平面位置偏差≤0.5米,高程偏差±0.15米,平整度≤0.3米/10米淤泥清除率≥98%,无明显残留淤泥层(厚度≤5cm)处理后泥饼含水率≤60%,固化体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7天)结构工程:混凝土强度合格率100%,抗渗等级≥P6坝体压实度≥93%,渗透系数≤1×10⁻⁵cm/s溢洪道表面平整度≤5mm/2m(2米靠尺检查)5.2质量保证措施测量控制:采用三级复核制,每5000立方米清淤量进行一次断面测量,成果由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材料检验:水泥、钢筋等主要材料进场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并按规定频次送检(水泥每200吨1组,钢筋每60吨1组);过程检测:对清淤泥浆浓度每2小时检测1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50立方米留置1组试块,坝体碾压每2000㎡取样1组检测干密度。5.3安全生产管理危险源管控:水下作业:潜水员配备四合一气体检测仪,作业水深超过15米时采用饱和潜水,设置紧急上浮通道;爆破作业:爆破区边界设置警戒线(距离300米),配备2台防爆对讲机,爆破前15分钟进行三次预警信号;交通运输:在罐车卸料区设置洗车平台(长15米,宽4米),轮胎冲洗干净后方可出场,运输路线每5公里设置1处加水点。应急保障:配备医疗急救箱(含止血带、氧气瓶等),与就近医院签订急救协议(车程≤20分钟);储备编织袋2000条、彩条布1000㎡、应急照明设备15台,用于突发管涌或泄漏事件处置;每月组织1次防汛应急演练,检验预警响应、人员疏散、设备调度等流程。六、环境保护措施6.1施工期污染控制水环境保护:清淤区周边设置防扩散围帘(高度2.5米,采用PVC材质),减少泥浆扩散范围;排泥场上清液经三级沉淀池(总停留时间≥24小时)处理后回用,回用率≥85%,外排废水需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大气污染防治:运输车辆必须覆盖篷布(覆盖率100%),出场前冲洗轮胎,便道每日洒水3次(旱季增至5次);固化车间设置粉尘收集装置(收集效率≥90%),排放浓度≤10mg/m³。6.2生态保护措施鱼类保护:在清淤前1个月,组织专业队伍采用电捕法(电压≤36V)转移库区内鱼类,暂养于备用鱼塘(面积5000㎡);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区域进行植被恢复(撒播草籽+灌木苗),恢复面积≥临时占地面积的95%;噪声控制:选用低噪声设备(昼间≤70dB,夜间≤55dB),破碎机等强噪声设备设置隔音罩,夜间22:00至次日6:00停止高噪声作业。七、验收与移交7.1验收标准与流程分阶段验收:清淤验收:每完成10万立方米清淤量进行一次中间验收,包括断面测量、淤泥含水率检测、污染物含量分析等;结构验收: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强度80%后进行外观验收,重点检查裂缝(宽度≤0.2mm)、蜂窝麻面(面积≤0.5%)等缺陷;竣工验收:工程完工后60天内完成竣工资料编制(含竣工图、试验报告、测量成果等),组织设计、监理、业主等单位进行联合验收。7.2工程移交验收合格后签署《工程移交证书》,同时提交以下资料:清淤前后对比地形图(1:2000)及工程量计算书;混凝土试块强度、坝体压实度等检测报告(原件);设备操作规程、维护手册及备品备件清单。八、应急预案8.1干旱应急响应当预测连续15天无有效降雨时,启动Ⅲ级响应:优先保障生活用水,暂停农田灌溉供水;启用备用抽水泵(2台600m³/h)抽取深层地下水,日增供水量1.2万立方米;对输水渠道进行清淤,减少渗漏损失(控制渗漏率≤5%)。8.2设备故障应急处置绞吸船卡刀处理:立即停机,通过水下摄像头查明卡刀原因;若为小型杂物,启动液压反冲装置(压力16MPa)清除;若为大型障碍物,派遣潜水员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