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的影响_第1页
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的影响_第2页
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的影响_第3页
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的影响_第4页
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的影响目录TOC\o"1-2"\h\z\u摘要 ③不获得同意的请加入本主题实验的其他人。2.3研究工具2.3.1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是收集产妇及新生儿的社会统计资料及临床数据,包括人名、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和家庭收入,婚龄、已有孕产历史,是否计划怀孕、产前检查,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性别,出生时孕周,出生后体重,即刻对新生儿进行阿氏测试,转入原来的家庭等等。2.3.2母婴分离产后焦虑测量表(stai),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测定。状态特质的焦虑量表(sai)第101号状态焦虑量表,主要用来评估即刻或最近一个特定的时间或情况下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感受;第2140项为特质焦虑测量表,主要用于评估人们经常的情感体验。stai每一项都进行了14级的评分,由受试者根据自己的体验选择了最合适的分值。分别对siai和tai的累计得分进行反映,表现出状态或特性焦虑程度,得分高者为焦虑。2.3.3高危孕妇产后抑郁测量用爱丁堡孕后抑郁表进行测量。1978年,cox等人编制了一份名为"抑郁症患者"的检查结果,对可能患有抑郁症的产妇进行评估。为自评表,共有一个项目,分别包括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付能力、悲伤,哭泣和自己的伤痛等。每一条目的描述还分为四个等级,按其显示的症状严重度从没有到极,分别给予0~3个等级,即:0分(从来没有)、1个等级(偶尔的)、2个等级(经常的)和3个等级(总的)。推荐使用总分9分作为产后抑郁病筛查的临界值,13分为严重产后抑郁病患者临界值。2.4样本量计算样本估计法:根据实验研究的连续变量样本,计算出的样本共103个。根据10%失访率,实取的样本为110个,每组55个样本。2.5研究步骤2.5.1这一研究对象是重庆市妇幼保健所的产科分离母婴,严格遵循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符合要求者按研究时间划分为对照组和干预小组。2.5.2在收回产后一天问题之后,开始对干预小组进行护理,并在医院接受常规的护理。2.5.3收回产后1天问卷后开始对干预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医院常规护理。2.5.4术后七天再进行调查焦虑和抑郁严重程度,测量术后静息睡眠状态的同时心率,血压,测定术后空腹的血糖。2.5.5出院时,干预小组发放了健康指南,出院后干预小组每周接受电话跟踪,在产后六周复查中再次对两组焦虑和抑郁程度进行了调查,并对母乳喂养的率进行了统计。2.6资料分析本研究应用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利用检查、卡方、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一检查和多元逐步返回分析等手段,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三章结果本组数据为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重庆市妇幼保健所母婴分离产女,实验组56人,对照组58人,年龄22至31岁,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34人,高中及以下80人。来自城市的人口为43人,农村人口为71。3.1母婴分离产妇产后1天比较。表1两组S-AI和EPDS对比项目实验组对照组P值例数5658均数S-AI43.41+6.7543.18+8.090.653EPDS10.16+4.2610.20+4.640.6073.2母婴分离产妇产后7天、6周比较。表2两组S-AI和EPDS对比项目实验组对照组P值7天6周7天6周例数5658均数S-AI40.53+5.247.23+6.1<0.05EPDS8.08+3.036.38+3.3710.10+4.458.18+2.89<0.05干预前两组S-AI、EDPS分值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实施干预七天及六周后试验组的S-AI、EPDS的平均分值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焦虑抑郁明显降低。第四章讨论4.1母婴分离产妇的心理状态在国外的报道中,大约有10%的新生儿出生后会因为各种原由与母亲分开几个小时至数月不等。母婴分离的这一刺激因素会阻碍产妇在孕期恢复和身心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对114例产妇分离的身体状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采用类似实验研究的方法,进一步运用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干涉,下面讨论的是对调查结果和干涉效应的研究。4.1.1产妇在术后一天内发生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刺激是指由于某种环境的影响,机体受到客观需求和应对能力的不平衡而产生一种适应坏局的紧张反应。如果刺激需要人们做更大的努力来适应性反应,或者这种情况超出人们所能接受的适应力,就会导致机体心理和生理平衡失调,即出现紧张性反应。对于分离孕期产妇,母婴分离因素是一种较强的应激源,它会引起产妇机体的一系列负面心理反应、抑制等行为不正常,从而引起生理和神经内分泌指标异常。焦虑与抑郁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反应,它由不良的刺激源所引起,它们由紧张、焦虑、担忧和恐惧等多种感觉组成,它们与人类是否满足有关。母婴离异后,母亲急于看到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能满足,心理也无法得到安慰,从而容易引起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本研究以《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为标准,用来测量产妇分离心理激素的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的ai分值显著高于我国女性正常人群;产后抑郁发生率为57.9%,远高于epds所用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0%至15%的国内外调查。说明产妇分离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较高,这与国内外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其他生理和内分泌检测指标,在入院当天符合临床正常水平,没有明显升高。可见的母婴分离后产妇表达出的应激反应,心理理激对机体影响占主要地位。母婴离异产妇想与工作人员交流,并对信息支持有强烈的需求。国外的多项研究还强调护理工作人员和母婴离开产妇之间建立亲密关系和沟通的重要性。4.1.2产妇在术后一天心理应激中受到影响的因素:根据国内外研究和资料,影响心理应激程度的因素很多,包括病人的性格特点、年龄、文化水平等,所从事的职业特征,社会地位、经济承担能力,家庭和社会支持的程度,等等。该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人口学、性格特点、产科特征和新生儿症状的产妇,其焦虑程度不同。新生儿生孕期、产妇性特质上的焦虑,是否患有妊娠合并症或发病,是影响产妇心理应激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是否正常、产前检查是否适宜,新生儿出生体重也对产妇的心理激素水平有一定影响。人格特征不同:汉斯.塞里的对应理论认为,良好的适应能力对于有效地提高反应能力的关键,而个人的适应能力则有明显的个人差异。个体的性格特点直接地影响到个体的适应能力,从而在产妇分离后的焦虑程度进一步影响到产妇在母婴期间的抑郁。cattell和spieberger认为,焦虑可分为两种类型:特质焦虑和状态性焦虑,前者是一种人格特征,它是组成一个个人的基本特征,是焦虑在人格中表现的一般情况。具有这一人格特征的个人容易将某些本不会造成很大威胁的事情视为对自身的一种威胁,处于极度警惕的状态,从而产生诸如焦虑、恐惧和紧张之类的负性情绪。状态焦虑,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产生紧张、害怕等行为特点的情感反应,这种情绪短暂的表现为脱离感觉后,其情感反应也被排除在外。面对相同的应激状态,焦虑症的特性者通常比非焦虑的特性人们会有更强烈和持久的焦虑反应经历,并且焦虑会直接伴随着其相应的身体生理和精神行为模式改变。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具有特质性的焦虑分析,发现siai分值和epds分值之间存在统计相关,呈正相关性。这意味着,在内心的体验中,焦虑特征者在母婴离异期间,比非焦虑者更加紧张、担心和害怕。妊娠合并或并发症:产妇有没有妊娠合并或并发症,是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又一独立影响因素,表明患有孕期合并或兼发症的产妇因母婴分离而产生心理应激,比其他高危孕妇要好。本组数据显示,妊娠合并或兼并症产妇中高危孕娠产女占一半。产妇合并或并发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导致早产儿出生率升高,体重较低的儿童、新生儿窒息,新生婴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率明显上升。这些婴儿出生后往往要进行紧急救治,如气管插入、心压等,这些都会给产妇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此外,产妇在产后应对疾病进行治疗并恢复,因此容易出现负面情绪。4.2对医院护理卫生干预工作效果和护理相关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母婴喂养离婚的怀孕产妇往往都会陷入严重的婚姻感情家庭压力中。她们在经过痛苦般的分娩之后一方感到疲惫不堪,另一方面却因自己无法亲自动手对孩子自己进行心理照顾而为此感到备受责难。冲突强度加剧和社会心理伤害应激发生强度无效的限制时间增加冲突可能会对癫痫患者身体造成一系列的社会身心心理伤害,及时有效控制患者心理伤害应激强度发展并有效降低患者心理伤害应激发生强度,是防止护理人员干涉的重要目标。在这项研究中,产妇都表示了急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支持。一些研究还指出,护士可以帮助住院的婴儿父母,这可以很大程度地帮助他们,强调了护理人员和家属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心理支持。大量灌输信心与希望观念,是人类关系教育理论中激发生命潜力的基本方法,也是最好的方式,它能减轻痛苦,将痛苦变成动力,从而增强勇气与信心。第五章结论5.1结论本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应用状态中一特性焦虑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表在剖宫产术的后天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例母婴离产后的身体状态进行分析,并收集当天生理和内分泌指标,对研究目标的人口特征、临床数据和人格性质对心理激活水平的影响作了相关分析。采用类实验研究的方法,评价管理干预模式可以缓解产妇分离身心状态时的干预作用,并进一步对干预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提供了今后临床工作对母婴离产这一特定群体护理的参考。总结如下:5.1.1产后状态的焦虑分值比我国女性正常人群中产后抑郁发生的率要高得多,远远高于国内外调查所测量的产后抑郁发生率。说明产妇分离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较高,这与国内外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5.1.2产妇的心理应激程度不同,具有人口特征、性格特点和产科的特点,以及新生儿。新生儿生孕期、产妇性特质上的焦虑,是否患有妊娠合并症或发病,是产妇心理应激程度的独立因素。5.1.3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干预组和临床对照组对于后周抑郁的临床分值没有明显性的差异。两组基于后天运动生理状态指标的人体静息运动状态以及心率与血管收缩压之间的明显差别没有任何统计科学意义。5.2.1这一研究使用了便利的抽样方法,这是一种非随机的抽样方法,虽然它很方便,但不能计算出抽样的误差,这意味着对总体资料质量的评估和结果有一定的困难,对总体推论很容易出现偏差。5.2.2因为目前研究工作人员有限,每周只需要接受一次电话随访跟踪,在本次研究中结果发现新的母亲患儿需要很难得到满足,建议今后组织研究人员加强母亲随访调查工作,针对不同的母亲患儿情况进行多次家访。5.2.3这一研究没有涉及到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撑。有研究表明,对于产妇分离心理状态和角色的转换,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建议在随后的研究中,发挥保健服务提供商和家庭的作用,减轻产妇在母婴离开期间的负面情绪。5.2.4因研究的时间不足、人力和物力不足,本研究范围较小,样本数量不够多,希望在随后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1]郭永松,李丽萍,阮芝芳.非母婴同室产妇焦虑与抑郁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3):359-360.

[2]赵玉芳,秦瑛.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5,5(9):46-47.

[3]苏应宽.实用产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

[4]邵明鹤,黄秀琴,朱崇云.分娩前后孕产妇焦虑,抑郁状况分析(1).现代妇产科进展,1999,8(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