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调研考试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阜阳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调研考试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阜阳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调研考试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阜阳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调研考试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阜阳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调研考试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安徽省阜阳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公子豫请出兵被隐公拒绝后私自出兵,且与邾人、郑人结盟;隐公四年(前719年),宋殇公来鲁请求出兵,隐公拒绝而公子翚(即羽父)私自率师与宋、陈、蔡、卫伐郑。这反映出当时()A.士阶层势力的壮大 B.封建等级体系逐渐解体C.诸侯争霸战争频仍 D.传统统治秩序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公子豫请出兵被隐公拒绝后私自出兵,且与邾人、郑人结盟”和“隐公拒绝而公子翚(即羽父)私自率师与宋、陈、蔡、卫伐郑”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国内部君权也面临卿大夫的挑战,可知卿大夫无视国君命令,擅自进行外交和军事行动,严重破坏了君臣隶属关系,表明以周礼为核心的分封制下的传统统治秩序正在瓦解,D项正确;材料中的公子豫和公子翚是贵族公子,属于卿大夫阶层,而非士阶层,且春秋初期士阶层尚未崛起,其壮大是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的现象,排除A项;“封建等级体系逐渐解体”更侧重于整个宗法分封制度的结构性崩溃,而材料直接反映的是统治秩序被冲击的具体动态过程,排除B项;材料虽涉及战争,但重点在于公子违命私自出兵,而非强调争霸战争的频繁性,排除C项。故选D项。2.据《汉书·宣帝纪》记载,黄龙元年(前49年)诏云:“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勿)相乱。”这说明,当时()A.官员考核办法流于形式 B.国家对上计事宜的重视C.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官员选拔制进一步完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国家通过御史对计簿的审查,来更加规范官员的行为,强化对官员的考核,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对官员的考核严格,而非流于形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官员的考核,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员的考核,而对官员的选拔,排除D项。故选B项。3.下表为西晋关于品官待遇的规定。这()品级免税田亩(占田)门下荫客一品50顷15户二品45顷15户三品40顷10户………………九品10顷1户A.消除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强化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C.保证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D.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晋的官员依据等级享有不同的待遇,尤其是在土地占有和门下荫客方面,这明显对于高品级的官员有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状况为门阀士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士族占有土地和人口,B项正确;土地兼并在整个封建社会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提及品官享有免税的土地且占有人口,这明显不利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排除C项;官僚制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并非建立于西晋,排除D项。故选B项。4.盛唐时期,神仙志怪题材的传奇较少,神仙多以人的面目出现。安史之乱后,这类题材的传奇流行开来,大多数篇章充斥着超人间的神秘色彩。上述变化()A.折射出民众对时局动荡的不满B.彰显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情趣C.体现出浪漫主义成为时代风尚D.反映了文学创作的世俗倾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盛唐和安史之乱后的传奇题材出现明显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后,人民通过超人间的奇幻叙事,或寄托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或宣泄对时局动荡、命运无常的不满,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新兴市民阶层情趣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浪漫主义成为时代风尚表述过于绝对,且题干主要体现的是社会动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而非浪漫主义成为主流,排除C项;安史之乱后神仙志怪传奇充满超人间神秘色彩,并非世俗倾向的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5.明代,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之间互不统属,又相互纠察。清朝雍正时,将明朝以来的科道分设完全合一、六科并入都察院。雍正帝的做法()A.致使监察机构地位下降 B.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C.导致官员任用制度僵化 D.严格了官员考核管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清朝雍正时,将明朝以来的科道分设完全合一、六科并入都察院”,说明清朝的监察机构合并,科道合一,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说明清朝的监察机构地位上升,排除A项;材料说明清朝的监察机构合并,与官员任用制度无关,明清官员选拔都是科举制,排除C项;材料说明清朝的监察机构合并,明朝的考核是考满和考察,清朝是京察和大计,与官员考核管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洋务各企业在招股时,莫不大书“官督商办”之号,尤其是矿务企业极力鼓吹实行官督商办之后,“地利无坐弃之虞,地方无掣肘之患”,业务必将蒸蒸日上。这反映出()A.实业救国思潮得到民众认同B.洋务企业管理体制亟待改革C.中体西用理念得到有效贯彻D.民族资本缺少良性发展环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洋务企业对官督商办的鼓吹,本质是对“民间资本发展困境”的间接印证。在晚清的社会环境中,官方权力几乎垄断了关键资源与经营保障,民族资本若脱离“官督”,便难以突破资源、地方势力的双重制约,这恰恰说明当时民族资本缺少良性发展环境,D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19世纪末),核心是“通过发展民族工业挽救国家危亡”;而洋务运动主要集中在19世纪60-90年代,此时该思潮尚未形成,排除A项;题干中洋务企业是在主动宣传官督商办的优势,而非反思自身管理体制的缺陷,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核心指导思想,强调“以中国封建制度为体,以西方先进技术为用”;而“官督商办”是企业经营模式(官商合作的资本与管理方式),与“中体西用”的“技术层面”无关,无法体现该理念的“有效贯彻”,排除C项。故选D项。7.1913年3月,第一届国会选举后,“国民党称获得众议员三百六七十人,共和党号称二百五十余人,统一党说得到一百几十席,民主党亦称获一百余席”。这表明,民国初年()A.专制政权土崩瓦解 B.政党政治得到尝试C.帝制复辟遭到阻止 D.国人参政意识高涨【答案】B【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民国初期的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均参与竞争并取得议会席位,说明当时政党政治得到常识,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915年,袁世凯妄图复辟当上皇帝,专制政权并未土崩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是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的内容,与帝制复辟遭到阻止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有国民党、、统一党和民主党四个政党,但这四个政党参选不能代表全体国民参政意识高涨,排除D项。故选B项。8.张秋林为晋绥边区的劳动模范。下图是以其为原型创作的大型眉户剧《张秋林》(1944年)的部分台词。据此可知()离石县出了个张秋林,她是晋绥边区的劳动英雄。七岁上学会纺棉花,十五岁织布顶呱呱。革命到底铁了心,她呀送丈夫参了军。……她办起了秋林合作社。A.一贯重视妇女解放事业 B.农业合作化运动取得了丰硕成果C.减租减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女性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张秋林是劳动英雄,送丈夫参军、创办合作社,体现出女性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D项正确;题干重点是张秋林在抗战时期的贡献,而非一贯重视妇女解放事业这一宏观表述,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开始于1953年,排除B项;地主减租减息是抗战时期中共兼顾地主与农民利益的土地政策,且材料体现的是张秋林个人及女性在抗战中的作用,并非强调编唱眉户剧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排除C项。故选D项。9.如表为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A.中共注意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建设道路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全党工作重心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D.国家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内容主要是从社会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转型,探索建设适合本国实际的建设道路,A项正确;“工作重心”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1956年未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排除C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排除D项。故选A项。10.公元前432年,斯巴达召开公民大会,讨论是否对雅典宣战。国王阿基达马斯要求暂缓宣战,民选的监察官力主立即宣战,最后公民大会表决必须宣战。随后,斯巴达对雅典正式宣战。这表明斯巴达()A.直接民主政治存在弊端 B.民众决定城邦战争的走向C.公民大会具有重要地位 D.分权制衡机制出现了松动【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斯巴达国王与监察官对于是否宣战存在分歧,最后公民大会的决议得到了实施,这凸显了公民大会的重要地位,C项正确;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并非直接民主,排除A项;公民大会不等于斯巴达所有民众,排除B项;材料中未说明斯巴达实行分权制衡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11.9世纪上半叶,君士坦丁堡内几乎看不到弗里斯(拜占庭发行的铜币)的流通,但这却没有成为首都民众的关注焦点,民众即使有需要也直接采取以物易物的形式。这说明当时拜占庭帝国()A.商品经济衰退显现 B.市民阶层日益壮大C.铜钱外流问题严峻 D.城市职能发生变革【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9世纪上半叶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内货币很少流通,民众采取了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易,这说明商品经济衰退,A项正确;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一般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对城市事务参与度提高等,与题干中货币不流通、以物易物的情况不符,排除B项;题干只是说君士坦丁堡内弗里斯几乎不流通,没提及铜钱外流的问题,排除C项;题干主要围绕经济领域(货币流通、交易方式),未涉及城市职能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12.有学者认为,把僧侣马丁·路德发起的运动说成是宗教改革,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考虑到市民、农民、诸侯都是在宗教改革的旗号下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行动,就会感到宗教一词很难概括内容。这可以说明宗教改革()A.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B.兼具宗教与社会改革双重属性C.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D.获得了封建王权的庇护和支持【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宗教改革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还得到市民、农民以及封建诸侯的支持,并借其旗号进行行动,由此可以说明宗教改革兼具了宗教和社会改革的双重属性,B项正确;宗教改革打击罗马教廷权威是史实,但题干聚焦的是“宗教改革”一词难以概括全部内容(即宗教与社会双重性),而非打击教廷权威这一结果,与题干核心无关,排除A项;宗教改革虽与资产阶级诉求有关,但题干涉及“市民、农民、诸侯”多阶层,并非仅突出资产阶级,不能全面契合题干,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封建王权的庇护支持,属于无关表述,排除D项。故选B项。13.美国独立后,北方各州相继废除奴隶制时,那些小奴隶主们对于奴隶制的捍卫并不顽固;反观南方各州,奴隶主们则极为顽固地坚持奴隶制,即使最终与联邦决裂也在所不惜。这体现出美国()A.南北方经济模式的差异 B.南方奴隶主实力强大C.联邦制下州权分配不均 D.北方劳动力更为充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方对废除奴隶制的态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北方工商业相对发达,南方则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导,A项正确;题干重点强调的是南北方对奴隶制态度不同的原因,而非南方奴隶主实力强大,排除B项;题干完全没有涉及“联邦制下州权如何分配”,“州权分配不均”属于无关表述,排除C项;题干没有任何关于“南北方劳动力是否充沛”的对比,“北方劳动力更充沛”无材料支撑,排除D项。故选A项。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及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度上升,粮食生产受到排斥,日益萎缩。这主要源于()A.国内外棉花市场的扩大 B.埃及工业化的突飞猛进C.自然经济结构开始瓦解 D.西方宗主国的经济殖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英国占领埃及,埃及的种植结构被迫由以粮食为主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棉花的大量种植是服务于西方原料所需,D项正确;国内外棉花市场的扩大确实会刺激棉花种植,但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是西方宗主国的经济殖民,使得埃及被迫按照西方的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棉花种植,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及工业化并未突飞猛进,相反,埃及在西方殖民影响下,经济多为依附性的单一作物经济,排除B项;自然经济结构开始瓦解是结果,而不是埃及棉花种植扩大、粮食生产萎缩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5.苏维埃俄国在国内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时,即在1919年底至1920年,全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达到了战时共产主义的顶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持续推行()A.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 B.意在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C.消除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推行是在国内战争基本胜利之后,其推行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意图借此实现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目的有关,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时期对集中资源、赢得战争有一定作用,但战争结束后,它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恢复,反而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结束后持续推行,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而不是消除了政治危机,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践中暴露出弊端,后来被新经济政策取代,它并没有丰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排除D项。故选B项。16.冷战结束后,欧洲国家在对中东事务等同题上与美国的分歧不断加大,法、德等主要欧盟国家试图建立独立于北约的欧洲防务与安全合作;日本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时也在谋求更大的自主性。这体现出()A.北约内部弊端丛生亟待改革 B.美国与盟友之间矛盾的激化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实力增强助推日本谋求独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即欧洲意图摆脱美国,在地区问题和欧洲防务安全方面有更多的独立性,而日本则谋求更大的自主性,这背后体现出的是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项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到北约,还有日本,排除A项;欧洲、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分歧存在,并不意味着三者之间矛盾激化,三者依然是盟友,排除B项;材料还涉及到欧洲和美国的关系,D项片面解读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了恢复残破不堪的经济,清政府首先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发展农业生产,包括数次颁布垦荒令。对无地农民开垦荒地“永准为业”,承认并确保他们的产权和使用权。耕地面积的扩大和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提高,促进了商品粮的贸易和流通。棉花、烟草、花生、桑蚕和茶叶等农业经济作物大面积的种植,也刺激了农产品和相关手工业的发展,并促使全国范围内商业网的建立。到了康乾时期,中国市场的分工、手工业技术和制造业水平以及手工业和商业的贸易组织和交换形式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得以形成。——摘编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等材料二近代中国市场已由原先主要满足人们衣食互补需要的市场转变为主要满足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需求的市场,由主要对内转变为主要对外。作为对外贸易被动的一方,需要承受世界市场变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上海、汉口、天津、大连、青岛等新的市场中心城市,取代了传统江南的繁华之都苏州、盐都扬州及大米集散地九江、芜湖等城市。自从电报公司成立后,中国各大城市间的商业联系,也多用电报方式进行。中国本国的银行兴起后,代替外国银行向钱庄拆款。外国银行、中国本国银行和钱庄还对棉纺织工业等工业企业放款。携巨款交易的现象渐行渐远。——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材料三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市场规则、运行机制、法律制度等方面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加快。党的十六大提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主要目标和六个方面重点任务。——摘编自李玉举《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乾时期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市场变迁的表现及其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1年以来中国市场改革的历史意义。【答案】(1)原因:政府政策的支持;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上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社会安定;水陆交通的发展;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2)表现:市场方向对内变为对外;市场中心城市由苏州等转向沿海口岸城市;商业联系方式近代化;银行业兴起,货币交易方式发生变革。背景:西方经济侵略加剧;众多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交通、通讯方式的使用推广;国内商业的发展。(3)意义: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提升国家经济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民众生活水平。【解析】【小问1】根据材料“清政府首先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发展农业生产”可知,政府政策的支持;根据材料“棉花、烟草、花生、桑蚕和茶叶等农业经济作物大面积的种植,也刺激了农产品和相关手工业的发展“可知,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结合康乾时期的社会环境可得出政治上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社会安定;结合所学知识,交通是连接各地市场的重要纽带可得出水陆交通的发展;同时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小问2】表现: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市场已由原先主要满足人们衣食互补需要的市场转变为主要满足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需求的市场,由主要对内转变为主要对外”可知,市场方向对内变为对外;根据材料“上海、汉口、天津、大连、青岛等新的市场中心城市,取代了传统江南的繁华之都苏州、盐都扬州及大米集散地九江、芜湖等城市。”可知,市场中心城市由苏州等转向沿海口岸城市;根据材料“自从电报公司成立后,中国各大城市间的商业联系,也多用电报方式进行。”可知,商业联系方式近代化;根据材料“中国本国的银行兴起后,代替外国银行向钱庄拆款。外国银行、中国本国银行和钱庄还对棉纺织工业等工业企业放款。”可知,银行业兴起,货币交易方式发生变革。背景:结合近代社会的时代背景,可以从经济侵略、通商口岸、近代交通及通讯等角度进行分析,可得出西方经济侵略加剧;众多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交通、通讯方式的使用推广;国内商业的发展。【小问3】根据材料“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市场规则、运行机制、法律制度等方面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加快。”及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根据材料“党的十六大提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可知,提升国家经济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结合人民角度可得出提升民众生活水平。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王约翰当政后,在国内征收高额盾牌钱(骑士以交纳盾牌钱来代替服兵役,国王用收到的钱再去招募士兵),经常没收封臣的土地,干涉封建法庭的工作。约翰在与教皇的斗争中失败,按年向教廷纳贡;在与法国的角逐中,丧失了欧洲大陆大部分领地。这一切使得英国国内矛盾激化。大贵族联合其他阶层掀起反抗王权的运动,迫使约翰于1215年签署了《大宪章》,规定:政府增加新的税收,须经贵族会议批准决定;全体自由民享有自由权;不得强迫骑士及其他拥有自由保有土地者服额外的军役;应承认伦敦及其他城市拥有自由和习惯之权;国王如有违反,可采取包括剥夺其土地和财产在内的一切手段予以制裁等。材料二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税金,不得招募和保留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应当自由选择议会成员;议员在议会中的发言、争论或提出议案不应受到法院或议会外任何地方的审讯等。——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彭献成《英国政体与官制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王权的变化及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份文件所起的历史作用。【答案】(1)变化:英国国王的权力在不断的受到限制,由原来的贵族会议到后来的议会。原因:国王的专制统治导致国内矛盾激化,贵族和市民阶层联合反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崛起,他们通过议会限制王权,推动政治改革。(2)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权威,推动了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促进了英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小问1】变化:根据材料一“迫使约翰于1215年签署了《大宪章》”,可得出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国王的权力受到贵族会议的制约。据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税金,不得招募和保留常备军”,可得出英国王权进一步受限,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其变化为英国国王的权力在不断的受到限制,根据材料一“政府增加新的税收,须经贵族会议批准决定”和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的效力”,得出由原来的贵族会议到后来的议会。原因:据材料一“这一切使得英国国内矛盾激化。大贵族联合其他阶层掀起反抗王权的运动”,可分析出英国王权变化的原因是国王的专制统治导致国内矛盾激化,贵族和市民阶层联合反抗。据材料二“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可分析出英国王权变化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崛起,他们通过议会限制王权,推动政治改革。【小问2】据材料一“规定:政府增加新的税收,须经贵族会议批准决定;全体自由民享有自由权;不得强迫骑士及其他拥有自由保有土地者服额外的军役”,可得出《大宪章》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贵族和自由民的权利。据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税金,不得招募和保留常备军”,可得出《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权威。结合所学可得,两份文件共同推动了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促进了英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期内容西周周公制礼作乐,“明德慎罚”,并将“敬天”与“保民”结合在一起;实行宗法分封,建立新的血缘地缘关系西汉汉武帝采纳董子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设太学;设刺史,实行“推恩令”,巩固了大一统局面唐朝中华法系的典范之作《唐律疏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