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前4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博物馆欲举办“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展”。以下展品与解说词中的考古学文化对应正确的是()A.出土于浙江,保存完好的黑色碳化稻粒——大汶口文化B.发掘于内蒙古,具有“C”造型的玉龙——红山文化C.出土于陕西,绘有人面鱼纹图案的彩陶盆——龙山文化D.发现于山东,造型精美、胎壁极薄的黑陶杯——仰韶文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红山文化(辽河流域)以玉器闻名,其中“C”形玉龙(如“中华第一龙”)是其典型器物,且内蒙古东部属于红山文化分布范围,B项正确;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地区,而浙江出土的黑色碳化稻粒应属于河姆渡文化,排除A项;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黄河流域)的代表性器物,陕西半坡遗址即属仰韶文化,而龙山文化以黑陶著称,排除C项;山东的薄胎黑陶杯(如“蛋壳陶”)是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仰韶文化以彩陶为主,排除D项。故选B项。2.秦朝在全国修建了直道,其修建标准极为严格,有的直道路面宽度达到60米,可以确保多辆马车可以并行。秦朝还设立了专门的“路官”,负责直道的日常维护、治安管理等事务。这些举措旨在()A.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 B.彰显中央政府的实力C.巩固大一统政治局面 D.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直道的修建可以快速调动军队镇压地方叛乱(如六国旧贵族势力),“路官”的治安管理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直道连接全国,便于中央政令传达和监察地方,这有利于巩固大一统政治局面,C项正确;直道宽度大、标准高,确实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如军队、物资的快速调动),但题目还提到“路官”负责治安管理,这不仅是效率问题,还涉及政治控制,排除A项;修建高标准直道可以展示秦朝的强大国力,但题目问的是“旨在”(目的),而“彰显实力”更多是附带效果,而非核心目的,排除B项;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是客观影响,而非主观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3.公元750年至1200年,长江下游的人口增长率为643%,长江中游人口增长率为483%,闽浙地区人口增长率更是高达695%;两广地区的人口从公元742年的30多万增加到1200年的120万,增幅接近3倍。这一时期南方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B.政府推行了屯田政策C.贸易繁荣吸引海外移民 D.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750年(安史之乱前)到1200年部分地区人口增长率”可知,安史之乱后到两宋时期,南方比北方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由于北方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南方自然条件没有随着时间发展而变化,所以其不是南方人口增长的原因,排除A项;屯田政策多为北方边疆政策,南方屯田规模有限,非主因,排除B项;南宋海上贸易虽繁荣,但外来移民对人口增长的贡献远不及北方南迁人口,排除C项。故选D项。4.如下图为宋代行政文书流程图。这体现,宋代()A.冗官局面形势严峻 B.宰相的权力被架空C.重视规范行政程序 D.国家治理追求高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中宋代行政文书流程图,可以看到行政文书从皇帝加注意见开始,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如中书舍人起草、门下省审核(封驳等)、尚书省执行等,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分工和流程规范,这清晰地表明宋代在行政过程中非常重视规范行政程序,通过这种严谨的流程来保障行政事务的有序进行,C项正确;仅从宋代行政文书流程图中,我们看到的主要是行政文书的运行程序,并没有直接体现出官员数量过多的信息,无法得出冗官局面形势严峻,排除A项;从图中可知,宰相(中书门下等相关机构)在行政文书流程中仍有参与,如中书舍人起草诏令等环节,说明宰相在行政过程中还是有一定权力的,并非权力被架空,排除B项;高效通常强调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事务处理,但从图中复杂的行政文书流程来看,文书需要经过多个机构和环节的流转、审核等,这种繁琐的程序更侧重于规范和权力制衡,而不是追求高效,排除D项。故选C项。5.雍正帝为加强密折的保密性,制定了以下举措:收回朱批奏折,制造密折专用箱锁,令密折直送内廷,且由世宗亲自拆阅,不许任何人开看。雍正帝的这些举措()A.为其乾纲独断提供了条件 B.确保了密折内容的真实性C.对文化造成了严重的摧残 D.削弱了内阁首辅的决策权【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描述,雍正帝加强密折保密性的举措主要包括:收回朱批奏折、制造专用箱锁、密折直送内廷、亲自拆阅等。这些措施的核心目的是强化皇权,直接控制信息渠道,避免官僚系统干预,为其乾纲独断提供了条件,A项正确;保密措施虽可能减少信息泄露,但无法直接保证内容真实性,如官员仍可能谎报,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文字狱或文化压制,密折制度属于政治手段,对文化造成了严重的摧残,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密折确实削弱了内阁的知情权,但题干强调“保密性”而非权力分配,且内阁在雍正时期已非决策核心,“决策权”叙述不准确,其在明朝时期也只是参与决策,不具有法定决策权,排除D项。故选A项。6.下表所示为1851—1853年广东、粤海关拨解广西饷银情况。这一时期广东、粤海关拨解广西饷银主要是为了()承协主体年份拨解数/万两承协主体年份拨解数/万两广东185173.2粤海关1851124.9185231.3185280185319.6185315合计124.1合计219.9A.支援洋务官员投资建厂 B.应对大规模农民起义C.促进广州对外贸易发展 D.筹措中法战争的费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为镇压大规模农民起义,广东、粤海关向广西拨付饷银,B项正确;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广东、粤海关拨饷银给广西主要是为了军事镇压农民起义,而非促进广州的对外贸易发展,排除C项;中法战争发生于1883-188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1903年,中国新式学堂学生数为31428人,1909年增长至163万多人;同时大批西方著作被译介到中国,1900—1911年的十年间国人翻译西方著作1599种,其中大部分是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的书籍。这些现象的出现()A.取决于列强侵略的加深 B.为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C.顺应了时代变革的需要 D.表明学生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同时大批西方著作被译介到中国,1900—1911年的十年间国人翻译西方著作1599种,其中大部分是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的书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学习西方制度和思想的重要性,故1903—1909年,中国新式学堂学生数量激增,同时西方社会科学著作大量被译介到中国等现象正是顺应了中国社会变革的产物,C项正确;列强侵略虽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变革,但并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内部变革的需求,排除A项;成立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壮大,而此时新式学堂学生主要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排除B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时期)和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生群体是重要参与者但并非领导力量,排除D项。故选C项。8.1936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决议,表示赞成民主共和国运动,并宣布:“民主共和国在全中国建立,依据普选权的国会实行召集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将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将选派代表参加国会,并将在苏区内完成同样的民主制度。”这一决议()A.反映出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B.表明欲放弃革命领导权C.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唯一的合法政权D.体现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在持续蔓延【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时间可知处于国共对峙时期,材料中共中央“赞成民主共和国运动”宣布“民主共和国在全中国建立,依据普选权的国会实行召集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将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随着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表示愿意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体现了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共积极推动国共合作,不是放弃革命领导权,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唯一的合法政权是在1928年,1931年苏维埃政权建立,打破了这一局面,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推动国共合作,是从当时社会矛盾出发做出的正确决议,不是右倾机会主义的蔓延,排除D项。故选A项。9.刘少奇曾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时说:“(过去)我们在现代化工业建设工作中,自己还不会走路,只能照抄苏联经验……(现在)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刘少奇发表这段讲话最可能是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初期 D.20世纪70年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过去)我们在现代化工业建设工作中,自己还不会走路,只能照抄苏联经验……(现在)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可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过程中的惨痛教训,使认识到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还受苏联经验的影响,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刘少奇早已过世,排除D项。故选C项。10.上海解放伊始,当地的蔬菜产销,完全是市场行为,生产上大起大落,价格波动也较大。20世纪80年代初,一旦上海市场出现蔬菜紧缺的情况,政府就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催着菜农赶快生产;一看“苗头”不对(某种蔬菜过剩),又赶快命令“刹车”。这有助于说明,改革开放初期()A.计划经济严重束缚经济发展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巩固C.政府宏观调控方式过于单一 D.慎重推进市场化改革的缘由【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在解放初期,由于完全实行市场行为,导致上海蔬菜生产大起大落,价格波动较大,损害了民众的利益,所以在80年代初,政府仍然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调节蔬菜生产,这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慎重推进市场化改革,以免造成对民生的危害,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计划经济调节的积极作用,而非束缚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政府对经济的调节,而非经济成分的论述,排除B项;材料侧重强调的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而非其调控方式的论述,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表所示为阿拉伯翻译运动早期的部分史实。据表可知,阿拉伯翻译运动()时代史实倭马亚王朝(661—750年)第二任哈里发之子让人将一些有关医学、炼金术和星相学的希腊文、古叙利亚文和科普特文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第十任哈里发也命人将有关波斯萨珊王朝的历史及其典章制度的书从波斯文译成阿拉伯文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第二任哈里发命人将一批有关医学和星相学的波斯文著作,以及希腊学者的天文学、数学、医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第七任哈里发任命当时的著名学者组织和主持翻译工作,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翻译家、抄写人员汇聚于首都,让他们从事系统的翻译、注释、校勘以及著述等工作A.旨在普及阿拉伯语 B.只为满足权贵喜好C.被统治者高度重视 D.偏重希腊科学知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两则史实都强调了阿拉伯翻译运动得到了统治者哈里发的支持,其主张将医学、炼金术、典章制度、星象学、数学等著作翻译、注释和校勘,体现了翻译运动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阿拉伯语对外的推行,涉及把其他地区的著作翻译为阿拉伯语,排除A项;翻译运动不仅满足了权贵的喜好,而且有利于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和文化的保存等多种作用,排除B项;材料中的翻译内容未涉及希腊科学知识的比例,无法得出偏重希腊科学知识,排除D项。故选C项。12.16世纪初,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了天花病毒,引发瘟疫。瘟疫造成的大量人口死亡摧毁了阿兹特克军队的战斗力,随之而来的大规模饥荒使得当地人口锐减,辉煌一时的阿兹特克文明就此一蹶不振。这可用于说明()A.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原因 B.美洲原住民内部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C.全球物种大交换直接引发美洲文明衰退 D.欧洲火器技术对美洲文明的直接摧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瘟疫造成的大量人口死亡摧毁了阿兹特克军队的战斗力,随之而来的大规模饥荒使得当地人口锐减,辉煌一时的阿兹特克文明就此一蹶不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病毒导致阿兹特克人口锐减、社会秩序崩溃,直接削弱了其抵抗能力,使得欧洲殖民者能够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征服美洲。这一现象揭示了疾病在殖民扩张中的作用——它作为欧洲殖民者“无形的武器”,极大地瓦解了美洲原住民的抵抗力量,是欧洲人能够迅速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A项正确;题干明确指出阿兹特克文明的衰退是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病毒引发瘟疫所致,与“原住民内部政治斗争”无关,排除B项;题干核心是“天花病毒”这一特定因素对阿兹特克文明的摧毁,但是“直接引发”的表述过于绝对,因为文明衰退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疾病是重要推手之一,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火器技术”,瘟疫和饥荒才是导致阿兹特克文明衰退的关键,排除D项。故选A项。13.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任一皇室成员“若现在或者将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按照前举法令所规定和确认的情形,丧失继承的资格”。这一法案旨在()A.剥夺英国国王的行政权 B.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消除宗教对政治的影响 D.确立议会对教权的控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通过议会限制王权,《王位继承法》是这一进程的一部分,旨在防止天主教势力复辟(因为天主教与专制王权联系紧密),通过排除天主教徒继承王位,确保新教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项正确;《王位继承法》确实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但题目中的具体规定(关于天主教)并未直接涉及“行政权”的剥夺,剥夺行政权更多是通过其他法律(如《权利法案》)实现的,排除A项;法案确实涉及宗教问题,但目的是“排除天主教对王位的影响”,而非完全消除宗教对政治的影响(英国国教仍是新教),排除C项;法案由议会通过,但直接目的是限制王位继承资格,而非直接控制教权,排除D项。故选B项。14.如下图所示为有关华盛顿会议的漫画,画面中从左至右三个人物分别代表英国、日本及美国,他们携手合作砍伐了代表“海军军备”(Navycompetition)和“太平洋竞争”(Pacificrivalry)的树木。此漫画揭示出华盛顿会议()A.构建了太平洋地区的永久和平秩序 B.确立了日本在亚洲的霸主地位C.重新调整了太平洋地区的权力格局 D.消除了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英国、日本和美国”“共同砍伐了代表‘海军军备’(NAVYCOMPETITION)和‘太平洋竞争’(PACIFICRIVALRY)的树木”等信息可知,漫画反映的是一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这次会议上列强达成妥协,实行裁军,这次会议美国是最大利益的获得者,重新调整了太平洋地区的权力格局,C项正确;构建了太平洋地区的永久和平秩序与史实不符,后期太平洋战争爆发,排除A项;华盛顿会议削弱了日本的海军力量,确立了日本在亚洲的霸主地位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华盛顿会议引发了日本的不满,加剧了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15.1953年,朝鲜半岛实现停战后,作为中立国的部分欧洲国家成为美国与朝鲜在面临双边关系危机期间开展沟通的重要桥梁。20世纪70年代初,北欧某中立国首相因公开批评美国在越南的战争政策,被许多发展中国家政要视为“英雄”。欧洲中立国的这些作为()A.意在重塑欧洲政治霸权 B.主导了第三世界的崛起C.为不结盟运动奠定基石 D.有利于构建国际新秩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中涉及的是邹舟中立国不仅成为调解朝鲜与美国的重要桥梁,而且公开批评美国的对外政策,这表明欧洲国家逐步独立于美国的对外政策,有利于抗衡美国的霸权主义,构建国际新秩序,D项正确;二战后欧洲国家受到了极大削弱,处于美苏两极格局之中,欧洲的行为是为了在两极格局之下求安全,谋求独立发展,而非重塑欧洲政治霸权,排除A项;第三世界的崛起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主要是其在二战后获得了政治独立,而非欧洲中立国主导了第三世界的崛起,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是由发展中国家发起的,与欧洲中立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图所示为1995—2010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图中信息反映出此时期()A.国际贸易受冷战局势影响 B.跨国公司只服务发达国家C.各国对外资的依赖度提高 D.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在海外分支机构的总产值、销售额和出口总额所占比例呈现波动式变化,而非持续发展,说明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D项正确;冷战在1991年已经结束,国际贸易受冷战局势影响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跨国公司是资本在全世界扩张,而非只服务发达国家,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跨国公司的曲折发展,说明其发展受各国政策的影响,因此无法得出各国对外资的依赖度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6年2月,在牡丹江市的施政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包括恢复与发展公营工业、保护与奖励私人企业、实行公买公卖、自由贸易等。1947年后,开始接管大城市,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即“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因入城人员“多头接管”,导致工商业者“三怕”(怕斗争、怕劳资关系、怕税收),26.7%的工商业者逃亡。迅速纠正,颁布法规“保护工商业者合法之财产和营业”,到1948年3月,石家庄市私营工商户增长约18%。在解放战争后期,进一步提出了“四面八方”政策,即“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要求“把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协调多种经济成分发展。——摘编自李玉蓉《解放战争时期的城市工商业政策调整》(1)根据材料,概括解放战争时期的城市工商业政策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的城市工商业政策的历史意义。【答案】(1)特点:具有阶段性和适应性;兼顾公私利益,注重协调劳资关系;务实灵活,及时纠偏;重视发展生产。(答出三点即可)(2)意义:推动了城市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支援解放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巩固了解放区政权,稳定了解放区社会秩序;积累了城市管理经验,为在全国执政做了准备;扩大了统一战线;推动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形成。(答出四点即可)【解析】【小问1】特点:根据材料“1947年后,开始接管大城市,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即‘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到1948年3月,石家庄市私营工商户增长约18%”“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要求‘把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协调多种经济成分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阶段性和适应性;根据材料“1947年后,开始接管大城市,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即‘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兼顾公私利益,注重协调劳资关系;根据材料“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因入城人员‘多头接管’,导致工商业者‘三怕’(怕斗争、怕劳资关系、怕税收),26.7%的工商业者逃亡。迅速纠正,颁布法规‘保护工商业者合法之财产和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务实灵活,及时纠偏;根据材料“在解放战争后期,进一步提出了‘四面八方’政策,即‘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视发展生产。【小问2】意义:根据材料“1947年后,开始接管大城市,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即‘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根据材料“1946年2月,在牡丹江市的施政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包括恢复与发展公营工业、保护与奖励私人企业、实行公买公卖、自由贸易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支援解放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根据材料“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因入城人员‘多头接管’,导致工商业者‘三怕’(怕斗争、怕劳资关系、怕税收),26.7%的工商业者逃亡。迅速纠正,颁布法规‘保护工商业者合法之财产和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巩固了解放区政权,稳定了解放区社会秩序;根据材料“在解放战争后期,进一步提出了‘四面八方’政策,即‘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积累了城市管理经验,为在全国执政做了准备;根据材料“到1948年3月,石家庄市私营工商户增长约18%”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了统一战线和推动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形成。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列为《五万年中国简史》(上、下册)的目录节选第二章秦汉帝国:中华帝国的框架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民族与思想交融第四章隋唐五代:帝国的盛放与凋残第五章宋朝:现代的“拂晓时辰”第六章元朝:中华版图的重构第七章明朝:没能进入的大航海时代——摘编自姜鹏、李静编《五万年中国简史》根据材料,任选该书中的一章拟定一个小节目录,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写出小节目录名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小节目录: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论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此后,秦朝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还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秦朝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拓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政治上,创立皇帝制度,将国家大权集于皇帝一身,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免,构建起严密的统治体系。同时,建立起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首的三公九卿制,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国内经济交流。此外,秦朝大力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络,便利了物资运输和政令传达。文化上,统一文字,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奠定基础。示例二小节目录:汉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论述:略。(“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答案)【解析】示例一:首先,根据材料,任选该书中的一章拟定一个小节目录,根据材料“秦汉帝国:中华帝国的框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节目录为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其次,围绕小节目录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可从秦朝建立后对边疆地区政策、政治构建、经济措施、交通的修建和文化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的角度进行整理论述,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此后,秦朝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还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秦朝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拓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政治上,创立皇帝制度,将国家大权集于皇帝一身,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免,构建起严密的统治体系。同时,建立起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首的三公九卿制,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国内经济交流。此外,秦朝大力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络,便利了物资运输和政令传达。文化上,统一文字,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奠定基础。示例二:根据材料“秦汉帝国:中华帝国的框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也可以确定小节目录为汉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并围绕汉朝的维护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措施进行论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们普遍认为古典时代的雅典城邦公民有一定的自由和土地权利,但即使是伯里克利时代,雅典25万—30万人口中,有公民权的男性人口也只有6万人。外邦人需要纳税,却不能拥有土地。古希腊世界一个响亮的革命口号是“重新分配土地”。与古希腊相似,很长时间内,在罗马城邦凭借公民身份可以获得一份土地,这份土地被称作“份地”,城邦公民和政权在“份地”上都有一定权利。到共和国中晚期,罗马法对个人财产权的保护有所加强,但城邦政权往往以某种公共福祉的名义强制征用、购买个人土地。如公元前42年,屋大维为安置17万名退役老兵,夺取了16个城市的土地,没有给予任何补偿。材料二在封建时代的西欧,村民中相当一部分人是佃农,他们不得不委身于领主,以获得庇护。他们成了领主的依附民,原来的份地成了庄园保有地。一方面,在这块土地上,领主有权征缴租役,实行强制劳役,还有权迫使佃户承担其他一些义务;另一方面,在佃农耕作的土地上,佃户拥有保有权。他们可以转移土地,甚至买卖和出租土地,这些权利受到庄园习惯法保护。在社会上层,封君很难染指封臣的采邑;在社会下层,领主剥夺佃农土地也很少成功,庄园档案中极少有佃户土地被剥夺的记录。——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侯建新《古代世界的相似与分流——以农民土地产权演变为视域》(1)根据材料一,概括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共和国土地制度的共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与古希腊、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相比,封建时代西欧土地制度的进步之处。【答案】(1)共同点:只有公民有权拥有土地:政权有权重新分配土地;土地私有化不彻底,存在集体所有制(公社制)残余(土地被视为公共福祉来源或公共资源)。(2)进步之处:佃户对土地的保有权得到承认和保护;佃户对土地的处置方式多元;凭借权力和地位强征土地的情况大大减少。【解析】【小问1】根据材料一“雅典城邦公民有一定的自由和土地权利”与“在罗马城邦凭借公民身份可以获得一份土地”结合所学从公民的角度分析可知,只有公民有权拥有土地;根据材料一“城邦公民和政权在‘份地’上都有一定权利”结合所学从土地分配的角度分析可知,政权有权重新分配土地;根据材料一“但城邦政权往往以某种公共福祉的名义强制征用、购买个人土地。”结合所学从土地私有化角度分析可知,土地私有化不彻底,存在集体所有制(公社制)残余,或者是土地被视为公共福祉来源或公共资源。【小问2】根据材料二“他们可以转移土地,甚至买卖和出租土地,这些权利受到庄园习惯法保护。”与材料一“但城邦政权往往以某种公共福祉的名义强制征用、购买个人土地”结合所学从私有化角度分析可知,佃户对土地的保有权得到承认和保护;根据材料二“他们可以转移土地,甚至买卖和出租土地”结合所学从处置方式角度分析可知,佃户对土地的处置方式多元;根据材料二“在社会上层,封君很难染指封臣的采邑;在社会下层,领主剥夺佃农土地也很少成功,庄园档案中极少有佃户土地被剥夺的记录。”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占有的角度分析可知,凭借权力和地位强征土地的情况大大减少。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启蒙思想家将英国经验主义与法国理性主义两种哲学结合在了一起,因而有时启蒙时代也叫“理性时代”。理性主义信念相信人的理性具有无限可能性,言下之意就是不承认上帝和对上帝的固有的信念。欧洲正走向世俗化,神圣的祈祷正变成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