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南通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3题,共3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黑色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非选择题须用黑色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考古发现,良渚文化的琮、璧等玉器现身于珠江流域石峡文化与黄河上中游齐家、石峁等文化遗址;甘肃省南佐遗址的蛋壳白陶原料瓷石、水稻等来自长江中游。上述考古发现证明这一时期A.社会分工差异明显 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C.区域间的联系密切 D.仍处于旧石器时代【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根据材料“良渚文化的琮、璧等玉器现身于珠江流域石峡文化与黄河上中游齐家、石峁等文化遗址;甘肃省南佐遗址的蛋壳白陶原料瓷石、水稻等来自长江中游”并结合所学可知,不同文化遗址中出现来自其他地区的器物和物产,表明当时已存在远距离的交流与互动,区域间的联系密切,C项正确;材料并未直接体现社会内部的生产结构,无法证明社会分工差异明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墓葬规模、随葬品多寡等能直接证明社会成员占有财富不同的信息,因此不能得出贫富分化开始出现的结论,排除B项;良渚文化、齐家文化、石峁文化等均处于新石器时代,而非旧石器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2.“王令众人协田牛骨”上的占卜辞记载了商王命令“众人”在土地上进行集体耕作,并且向上天询问耕作之后收成的情况。这一记载反映出A.社会矛盾的尖锐 B.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奴隶制王朝建立 D.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从占卜辞的内容来看,商王不仅命令“众人”进行集体耕作,还通过占卜向上天询问收成情况,结合所学,农业是商朝主要生产部门,材料内容体现商王对农业生产活动和收获情况的重视,B项正确;虽然商朝时期确实存在社会矛盾,但这条占卜辞主要记录的是农业生产活动,没有直接反映出奴隶主剥削奴隶、平民负担沉重等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A项;虽然商朝确实是一个奴隶制王朝,但这条占卜辞主要记录的是经济上的农业生产活动,而非反映商朝的奴隶制政治制度,排除C项;集体耕作反映商朝的井田制,看不出产生了井田制以外的新的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3.西周时期,周王常巡行至畿内大贵族的宫庙,对各级贵族加以册命赏赐。周王亦常巡至畿外,裁决涉及地方族邦的诉讼,召集邦君、诸侯举行宴饮、大射等活动。周王的巡行活动A.意在强化王权影响力 B.剥夺了贵族的特权C.表明分封制走向瓦解 D.反映列国纷争加剧【答案】A【解析】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周王常巡行至畿内大贵族的宫庙,对各级贵族加以册命赏赐。周王亦常巡至畿外,裁决涉及地方族邦的诉讼,召集邦君、诸侯举行宴饮、大射等活动”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周王通过巡行活动,加强对畿内贵族和畿外诸侯的控制,通过册命、赏赐、裁决诉讼、举行宴饮和大射等仪式,强化周王与贵族、诸侯之间的政治联系,彰显并巩固王权的权威和影响力,A项正确;巡行活动并未剥夺贵族特权,而是通过礼制和仪式维系贵族等级秩序,排除B项;西周时期分封制尚未走向瓦解,题干现象反映的是分封制下的政治运作,排除C项;列国纷争加剧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与西周时期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据可靠的记载和考古发现的资料,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春秋后期青铜牛尊,其牛鼻上有便于人们驱使的鼻环。秦国在商鞅变法时加重了对于盗牛者的处罚。上述信息可以佐证春秋战国时期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商业经济繁荣 C.牛耕日益受到重视 D.变法成为潮流【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青铜牛尊的牛鼻上有鼻环,表明当时人们已经通过鼻环来驱使牛。秦国在商鞅变法时加重了对于盗牛者的处罚,这表明牛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加。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出现并推广,有鼻环的牛通常用于耕种,严厉处罚盗牛行为是因为牛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C项正确;牛主要与农业耕作方式相关,看不出土地兼并情况,排除A项;牛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而非商业,排除B项;题目中只提到了秦国的变法,没有提到其他诸侯国的变法情况,不足以断定“变法成为潮流”,排除D项。故选C项。5.下图为秦简牍出土地示意图,从简牍出土地及简牍的时代可以反映出秦A.统一的历程 B.文字的演变 C.暴政的加剧 D.边疆的开发【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秦简牍出土地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简牍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既有原秦国核心地区(如陕西、湖北云梦),也有统一后新纳入统治的区域(如湖南、甘肃等地),这些简牍时代跨度从战国晚期到秦代,反映了秦国从诸侯国到统一帝国、政令逐步推行到全国的过程,即统一的历程,A项正确;秦简牍上的文字虽展示秦篆的使用,但文字演变不是简牍出土地及时代的主要反映点,排除B项;秦简牍内容可能涉及严刑峻法,但暴政和简牍出土地无直接必然联系,排除C项;部分边远地区出土秦简可反映对边疆的控制,但示意图整体更突出的是统一进程而非单纯边疆开发,排除D项。故选A项。6.秦朝对于被征发服劳役的人设置了自备粮食、误期受罚等苛刻条件。《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了修建城墙的人要担保一年,如一年内城墙损坏则要重修且不计入服役时间,负责工程的官员也一律治罪。这些规定表明秦朝A.文化专制 B.吏治腐败 C.国库亏空 D.法度严苛【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法度严苛指的是法律和规定的严厉程度。题目中提到的条件,如自备粮食、误期受罚、担保一年、重修不计入服役时间、官员治罪等,都体现了秦朝法律的严厉和苛刻,D项正确;文化专制通常指的是对思想、文化和言论的严格控制。题目中提到的条件主要是关于劳役和工程的管理,与文化专制关系不大,排除A项;吏治腐败指的是官员的贪污、渎职等行为。题目中提到的条件是法律或规定的具体内容,而不是官员的个人行为,因此与吏治腐败关系不大,排除B项;国库亏空指的是国家财政的短缺。题目中提到的自备粮食等条件可能与财政有关,但主要强调的是对劳役人员的严格管理,而不是直接说明国库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7.西汉初立,国家府库空虚至极。统治者让士兵复员归乡,按照功劳大小分配耕地和住宅,享受免除徭役的待遇;恢复因饥饿沦为奴婢者的庶人身份,还对农民减轻田租。上述举措A.化解了诸侯王国威胁 B.沿袭了秦朝的统治政策C.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控【答案】C【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士兵复员归乡并分配耕地和住宅,可以增加劳动力,促进农业生产。恢复奴婢身份可以增加自由劳动力,减轻社会矛盾。减轻田租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生产积极性。上述举措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C项正确;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恢复经济,而不是直接针对诸侯王国的威胁。诸侯王国的威胁更多是政治和军事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排除A项;秦朝的统治政策以严苛的法律和沉重的赋税著称,而西汉初年的这些措施则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恢复经济。因此,这些措施与秦朝的政策有明显的不同,排除B项;这些措施体现了汉初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而不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控,比如减轻田租等措施实际上是减少了国家对农民的直接干预,排除D项。故选C项。8.王莽统治时期,天下学者多携书避乱山林。光武帝即位后,大量寻访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儒者,搜集散佚缺失的儒家典籍。自此之后,学者皆不隐藏自己的学识典籍,纷纷云集京师洛阳。光武帝的这些举措旨在A.发展民间私学 B.重构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C.抑制官吏腐败 D.严格控制外戚宦官势力干政【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得儒学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据材料,王莽统治时期,天下学者多携书避乱山林,这表明当时社会动荡,学术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寻访儒者和搜集典籍,意在恢复和弘扬儒家文化,重构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B项正确;光武帝寻访儒者、搜集儒家经典,体现了政府试图影响和控制思想学术,而非发展民间私学,排除A项;材料所述措施主要是思想文化层面,不是抑制官吏腐败和限制外戚宦官势力的政治措施,排除CD项。故选B项。9.东汉后期,政治抒情的小赋不断涌现,如《穷鸟赋》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正直文人的危险处境和恐慌惊惧的心情。《鹦鹉赋》暗喻士人被迫依附权贵的屈辱命运。这类汉赋的内容可以说明东汉后期A.统治走向衰亡 B.政府体恤百姓困苦 C.史家秉笔直书 D.寒门子弟渴求入仕【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后期中国。材料中的小赋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环境的恶化,正直文人处于危险之中,士人被迫依附权贵。这些现象表明东汉的统治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社会矛盾加剧,政治腐败,最终可能导致统治的衰亡,A项正确;这些小赋主要反映了文人和士人的困境,而不是百姓的困苦,排除B项;这些小赋是文人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处境,而不是史家的记录,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士人的寒门出身,小赋内容也不是不满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和渴望当官入仕,排除D项。故选A项。10.阅读书籍目录是把握书籍结构与主题的重要途径。下边目录反映的主题是第一节三国鼎立第二节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三节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四节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A.早期国家的形成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目录中“三国鼎立”和南北朝并立反映“政权分立”,“北方各族的内迁”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反映民族交融。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故可得出目录反映的主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项正确;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统一”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战乱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尚不能达到“高度繁荣”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11.孝文帝禁止鲜卑同姓通婚,倡导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将鲜卑族人的复姓改为汉人的单姓。孝文帝还将汉族士族(如清河崔氏、范阳卢氏)之女纳入后宫。这些措施A.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 B.致使门阀士族衰落C.扩大了北魏统治基础 D.剥夺鲜卑贵族特权【答案】C【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孝文帝通过婚姻关系和汉化措施,加强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之间的联系,使更多的汉族士族支持北魏政权,从而扩大了北魏的统治基础,C项正确;虽然孝文帝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民族间的隔阂,排除A项;孝文帝的措施实际上是加强了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导致门阀士族的衰落,排除B项;鲜卑贵族是北魏统治的重要基础,孝文帝出于自身统治需要,不会采取剥夺其特权、加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做法。孝文帝的措施主要是为了促进民族融合,虽然改革措施中有一部分承认汉族士族利益的内容,但不等于剥夺鲜卑贵族特权,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表为魏晋时期高僧法显与道教代表人物葛洪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魏晋时期著作名称内容法显《大般涅槃经》恭敬父母,尽心孝养;悯念僮仆,知其有无葛洪《抱朴子》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A.佛道深受儒学影响 B.儒学复兴运动兴起C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恭敬父母,尽心孝养”“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并结合所学可知,法显的佛经强调孝养父母,葛洪的道教著作强调修德行,这些思想与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孝”和“德”相契合,说明佛道发展过程中深受儒学影响,A项正确;儒学复兴的重要运动(如韩愈倡导儒学、北宋理学兴起)发生在唐朝中叶及宋朝,与魏晋时期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佛教在汉代已传入中国,魏晋时期是其广泛传播和发展的阶段,而非“开始传入”,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思想教义的融合,并未直接呈现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或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13.史书记载,隋朝“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这体现出隋朝A.百姓负担大为减轻 B.政府资源调配能力强大C.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D.赋税征收以财产为标准【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题干中提到的多个仓库(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都储存了大量的粮食,目的是满足军事、赈灾等需求,会按照需要调配,这表明隋朝政府在粮食的收集、运输和储存方面有很强的组织和调配能力,B项正确;材料显示隋朝在公私仓库中存储了大量粮食,这些粮食多数是政府向百姓征收的赋税,一定程度上体现百姓负担仍然比较大,排除A项;题干中提到的粮食储备主要是由政府控制,无法体现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排除C项;隋朝政府的粮食储备多数是通过赋税征收得到的,反映赋税征收内容是粮食等实物,看不出征收标准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4.马球运动源于唐朝。考古发现,唐长安城西市遗址出土“渤海靺鞨”铭文马球纹铜镜,吉林和龙渤海国墓葬出土唐王朝的马球纹锦。这些出土文物可用于说明唐朝A.对外贸易的兴盛 B.强化西南边疆管理C.与渤海交往密切 D.平等对待各族人民【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渤海靺鞨”铭文出现在唐朝内地,唐朝的马球文化传入渤海,反映唐朝与渤海相互影响、交往密切,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出土文物与贸易有关,材料内容集中体现唐朝与渤海这一特定地区的联系,而非宽泛地反映对外贸易,排除A项;渤海地区位于东北地区,而非西南,排除B项;仅根据渤海一地的情况不足以推断唐朝政府对各民族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图为唐玄宗宫廷画师韩幹的《照夜白图》。画面中马匹的身躯与四蹄,都用挺劲、修长的线条勾勒而成。全画仅在头部、颈部等处略加渲染,烘托了骏马昂首嘶鸣、万里可横行的气势。该作品A.展现开元盛世气象 B.反映唐朝对外交通发达C.表明绘画风格多样 D.体现唐朝宫廷生活奢华【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骏马昂首嘶鸣、万里可横行的气势”并结合所学可知,韩幹作为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师,其笔下的《照夜白图》以雄健的线条和简练的渲染手法,塑造了骏马昂扬勃发的形象,折射出开元盛世积极进取、国力强盛的时代气象,A项正确;画作主题是御马,并未直接反映对外交通状况,排除B项;单一作品无法体现唐代绘画风格的多样性,排除C项;作品突出骏马的气势而非宫廷生活的奢华,排除D项。故选A项。16.据陕西泾阳发现的唐代《杨良瑶碑》记载,杨良瑶在德宗贞元元年奉命出使,从广州出发,经三年有余,到达黑衣大食,完成使命后返回唐朝。这段记载可以佐证唐朝A.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B.与阿拉伯国家的官方交往C.与朝鲜交往日益密切 D.是世界上版图最大国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杨良瑶在德宗贞元元年奉命出使,从广州出发,经三年有余,到达黑衣大食(即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完成使命后返回唐朝”并结合所学可知,杨良瑶作为唐朝使节,远赴阿拉伯帝国完成外交使命,反映了唐朝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存在官方交往,B项正确;材料明确记载使团从广州出海,前往阿拉伯地区,反映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而非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是位于西亚的国家,与东亚的朝鲜在地理上毫无关联,排除C项;材料仅叙述了外交使团的行程,并未提供任何关于唐朝疆域范围的信息,因此无法佐证其版图大小,排除D项。故选B项。17.下表为唐朝建中元年(780年)前后的户口与税收收入情况对比。据此推断,上述变化的出现是因为唐朝推行了建中元年之前建中元年中央统计户数120万户310万户朝廷赋税总收入1200万贯/年(含近半数盐利)1305.6070万贯(盐利不在此限)A.以庸代役 B.租调制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期(中国)。根据材料“建中元年(780年)前后中央统计户数从120万户增至310万户,赋税收入中盐利单独计算,总收入仍较前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780年唐德宗采纳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征税,简化税制,扩大纳税面,使朝廷控制的户口和财政收入增加,D项正确;以庸代役是租庸调制的内容,在唐前期已实行,并非780年新政策,排除A项;租调制是魏晋至唐前期的税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租庸调制是唐前期主要税制,安史之乱后逐渐瓦解,780年被两税法取代,排除C项。故选D项。18.唐朝贞元年间(785-805),进士科录取标准由考察诗词歌赋变为以策问为主,增加了涉及生产恢复、钱重货轻等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要求应举者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略。上述变化A.扩大了人才的来源 B.反映政府注重应对时弊C.推动唐诗风格转变 D.彰显选官程序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策问增加了涉及生产恢复、钱重货轻等当时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要求应举者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略。这表明政府希望通过考试选拔能够应对当时社会问题的人才,反映了政府对时弊的重视,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对参加科举人员条件的放宽和应考人数增加,无法得出选官范围和人才来源扩大,排除A项;考试内容从诗词歌赋变为策问,可能会导致士人对诗歌的钻研创作热情下降,但对创作风格的直接影响不大,排除C项;材料提及的变化是考试内容从诗词歌赋变为策问,不能简单地认为考策问就更公平。选官程序的公平公正更突出地反映在选官范围、选官方式、录取标准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19.汉代以来,皇帝往往通过中央官制的创设与调整以分夺、削弱宰相的决策权与行政权,例如,信用身边近臣组成内朝决策机构,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互相牵制等。隋唐时期的统治者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设三公九卿 B.创立九品中正制 C.推行察举制 D.确立三省六部制【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中央官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一制度通过分工明确、互相制衡的方式,削弱了宰相的权力,D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度是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通过中正官评定人才的品级,与中央官制的调整无关,排除B项;察举制是汉代的人才选拔制度,通过地方官员推荐人才,与中央官制的调整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0.唐代的书籍可以生产大量副本,相比于写本时代,唐代以来书籍亡佚的现象日渐减少。这些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造纸术的改进 B.文化教育的普及 C.社会长期安定 D.雕版印刷术的运用【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唐代的书籍可以生产大量副本,书籍保存、传播依赖手写、手抄的情况有所改变。结合所学,唐代雕版印刷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书籍的生产从手工抄写转变为机械复制,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生产效率和数量,有利于书籍的保存和传播,使得更多的书籍得以保存和流传,D项正确;造纸术的改进可以提高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但并不能直接导致书籍复本的大量生产。因为即使纸张充足,如果复制书籍的方法没有改进,仍然难以大量生产复本。且改进造纸术通常指的是东汉蔡伦,与唐朝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文化教育的普及可以增加对书籍的需求,但并不能直接导致书籍副本的大量生产,排除B项;安定的社会环境可以减少书籍的毁坏和丢失,但不会改变书籍的生产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题,共计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学派主张儒家孟子面对梁惠王“天下怎样才能安定?”的问题,给出了“定于一”的答案,并强调“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指明了时代的方向。荀子试图通过对各学派的分析来统一天下的学术思想,他主张①_________,即吸收法家学派的“法治”观念来改进儒家“礼制”。墨家墨子提出“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种精神体现在国与国的关系上就是“②_________”,反对诸侯国间的不义战争;他还主张最贤能的人应该做天子,其余人都应该使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上同于天子,这是使社会保持秩序的必要手段。法家商鞅提出治理国家要因时制宜,不必效法古代。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战国后期,韩非认为商周的衰亡是诸侯实力扩张、分封割据的结果,为此,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体现了③________的政治思想。——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全空缺处的内容,并归纳上述学派共同的关注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学派的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内容:①隆礼重法(礼法并用);②非攻;③中央集权。关注点:重构社会秩序(探索社会治理方案/解决社会现实问题)。(2)影响:促进了社会转型与变革(“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推动大一统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启示。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当汉朝统治趋于稳固,汉武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苗栗县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辽宁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2025年衡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莱芜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5年鄂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金华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石家庄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a卷)
- 2025年滨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资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防城港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FZ/T 51010-2014纤维级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切片(PTT)
- 国开电大-数学分析专题研究-形考任务1-3答案
- 串联和并联说课最终版
- 附表3临时工程验收记录表
- 道德与法治《我学习,我快乐》评课稿
- SC200施工升降机说明书
-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5掀起你的盖头来 |湘艺版
- 沉默的螺旋课件
-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冰雪类运动的基本技术》(一等奖课件)
- ABB变频器ACS510说明书
- 学校安全用电主题教育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