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难题速递之文学文化常识(2025年10月)_第1页
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难题速递之文学文化常识(2025年10月)_第2页
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难题速递之文学文化常识(2025年10月)_第3页
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难题速递之文学文化常识(2025年10月)_第4页
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难题速递之文学文化常识(2025年10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难题速递之文学文化常识(2025年10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5秋•沛县月考)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其特征是“真、短、快、新”。消息(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特写(如《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二者的共同特点是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二者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写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B.相传周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采薇”古时指漂泊生活。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律诗要求首联、颔联对仗工整。 C.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山水,形态各异,名称有别。“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山夹着的水道为“峡”;“则素湍绿潭”,“急速流动的水”为“湍”;“重岩叠嶂”,“高峻的山崖”为“岩”,“高耸险峻如同屏障一样的山峰”为“嶂”。 E.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采访、考察后创作了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红星照耀中国》翻译到中国时,曾易名为《西行漫记》。2.(2025秋•大连月考)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某中学社团举办以“以书会友•学习经典”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活动安排如下:温故知新,通晓古今。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人,别号饮冰室主人,我们还学过他的《最苦与最乐》一文。 B.“风骚”本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我爱这土地》的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鱼化石》等。 D.《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3.(2025秋•徐州月考)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下阕评论历史英雄人物,议论抒情,表达了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登上历史舞台的自豪之情。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的“庆历”和《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的“丙辰”,都采用了皇帝年号纪年法。 D.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4.(2025秋•开福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习俗。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表示谦辞的有“舍弟、尊君、敝人”等词,而表示敬辞的有“令爱、贤弟、家君”等词。 C.《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D.《天净沙•秋思》作者是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秋思”概括了全曲的内容,透露出游子思乡的愁绪。5.(2025秋•开福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消息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从表达方式上看,消息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描写和议论。 B.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民间有吃月饼、赏月亮等习俗,寓意团圆。 C.文言文中表时间的词语有特定含义,“亭午”指正午,“夜分”指半夜,如《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便用这两个词明确时间范围。 D.古代文体“书”多为书信,如诸葛亮的《诫子书》是写给儿子的劝诫信,郦道元的《与朱元思书》则是描绘山水的书信体散文。6.(2025秋•沈阳月考)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欧游杂记》,诗文集《茶馆》等。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赐教”“劳驾”是表示敬辞类的词语,“鄙人”“寒舍”是表示谦辞类的词语。 D.《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7.(2025秋•沈河区校级月考)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夜间常用“更”作为计时单位,每更约两小时,俗称的“三更天”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时至次日凌晨1时。 B.《红星照耀中国》和《红岩》两部小说,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展现了革命者的英勇斗争精神。 C.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他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短小精悍,意境悠远;欧阳修和范仲淹则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D.在《艾青诗选》中,“土地”与“太阳”是诗人最常用的两大意象,凝聚着他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以及对光明的向往。8.(2025秋•南岗区校级月考)下列句子中,敬辞与谦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我的一点高见,若有不妥,还请您不吝赐教。 B.令尊特意托人送来书籍,我已认真拜读,十分感激。 C.我刚整理了书房,您若有兴趣,欢迎来府上参观我的藏书。 D.听说您家公子很擅长下棋,可否让他指导一下我的令郎?9.(2025秋•徐州月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消息与新闻特写的区别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B.《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要借用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C.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D.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新闻特写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通讯则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10.(2025秋•盐都区校级月考)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B.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横剖面,强调时效性与现场感;新闻特写则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 C.《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此书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的地理名著。 D.《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述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文章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11.(2025秋•瓦房店市月考)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课文《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 B.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双螺旋式的结构,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 D.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如《沁园春•雪》中的“唐宗宋祖,稍逊风骚。”12.(2025秋•盐都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记事、记游、状物或表达情感,如《核舟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 B.“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非丝非竹”中的“丝”指的是管乐器,“竹”指的是弦乐器。 D.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和筹都是古代喝酒的器具。13.(2025秋•长沙月考)下列关于中秋节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特写与通讯都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但特写往往更侧重放大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典型片段,如《“飞天”凌空》中对跳水动作的描写。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其中第二联和第三联(即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 C.中秋节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密切关系。 D.《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共同表达了对师长和过往岁月的深切怀念。14.(2025秋•丰县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西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B.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之国:汉魏时期有乐府诗,如《观沧海》;唐代盛行律诗,如《次北固山下》;元代有小令,如《天净沙•秋思》。 C.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龙标”和诗句中“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都指王昌龄。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青莲,元代戏曲作家,是“元曲四大家”之一。15.(2025秋•高新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指的是《诗经》里的《国风》,“骚”指的是《诗经》中的《离骚》。 B.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C.用帝王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纪年方法。“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都是以年号纪年。 D.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社稷”指国家,“布衣”指平民。16.(2025秋•开福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消息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其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C.《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书信”,“书”是写给特定对象,用来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文体。 D.《水经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课文中的“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17.(2025秋•钟楼区月考)下列有关诗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B.《我爱这土地》中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和执著的爱。 C.《乡愁》全诗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为线索,从对家人的思念逐步升华为对祖国大陆的眷恋,层次清晰、逻辑递进,形成了严谨而富有张力的结构设计。 D.《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描绘,表达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但诗歌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历代封建统治者持全盘批判态度,认为他们毫无文治功绩,以此反衬新时代革命者的卓越不凡。18.(2025秋•北京月考)请判断下列文学常识依次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自然山水的美总是引起文人墨客的无限的情思,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让人流连忘返。①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景物的特点;南朝梁代的文学家②在《与朱元思书》中绘制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号③的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将自己的个人情怀与月色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A.①北魏②吴均③东坡居士 B.①南朝齐梁②陶弘景③青莲居士 C.①北魏②陶弘景③东坡居士 D.①南朝齐梁②吴均③青莲居士19.(2025秋•云龙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项链》等。 B.《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和《湖心亭看雪》中的“崇祯五年”是皇帝年号纪年法,而《水调歌头》中的“丙辰中秋”则是干支纪年法。 C.《范进中举》选择我国清代短篇讽刺小说集《儒林外史》,主要描写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 D.《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20.(2025秋•丰县校级月考)请你选出下面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A.《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骈体文又称骈文,起源于汉,盛行于南北朝,多用典和藻饰,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三峡》都是骈体文。 C.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时称“吴均体”。 D.古代的“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大都始于书信。

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难题速递之文学文化常识(2025年10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BCBDABBDBC题号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BAADACB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5秋•沛县月考)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其特征是“真、短、快、新”。消息(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特写(如《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二者的共同特点是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二者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写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B.相传周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采薇”古时指漂泊生活。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律诗要求首联、颔联对仗工整。 C.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山水,形态各异,名称有别。“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山夹着的水道为“峡”;“则素湍绿潭”,“急速流动的水”为“湍”;“重岩叠嶂”,“高峻的山崖”为“岩”,“高耸险峻如同屏障一样的山峰”为“嶂”。 E.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采访、考察后创作了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红星照耀中国》翻译到中国时,曾易名为《西行漫记》。【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解答】ACD.正确。B.首先,据《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采薇”是采食野菜,后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并不是指漂泊生活。其次,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而不是首联和颔联。故选:B。2.(2025秋•大连月考)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某中学社团举办以“以书会友•学习经典”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活动安排如下:温故知新,通晓古今。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人,别号饮冰室主人,我们还学过他的《最苦与最乐》一文。 B.“风骚”本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我爱这土地》的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鱼化石》等。 D.《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文学文化常识积累。【解答】ACD.正确;B.有误,“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故选:B。3.(2025秋•徐州月考)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下阕评论历史英雄人物,议论抒情,表达了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登上历史舞台的自豪之情。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的“庆历”和《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的“丙辰”,都采用了皇帝年号纪年法。 D.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解答】ABD.正确。C.有误,首先,皇帝并非只用一个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其次,“丙辰”并非年号纪年,而是干支纪年法(十天干配十二地支),与“庆历”(年号纪年)不同。故选:C。4.(2025秋•开福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习俗。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表示谦辞的有“舍弟、尊君、敝人”等词,而表示敬辞的有“令爱、贤弟、家君”等词。 C.《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D.《天净沙•秋思》作者是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秋思”概括了全曲的内容,透露出游子思乡的愁绪。【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文学文化常识积累。【解答】ACD.正确;B.有误,“尊君”是敬辞,指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并非谦辞;“家君”是谦辞,指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并非敬辞。故选:B。5.(2025秋•开福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消息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从表达方式上看,消息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描写和议论。 B.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民间有吃月饼、赏月亮等习俗,寓意团圆。 C.文言文中表时间的词语有特定含义,“亭午”指正午,“夜分”指半夜,如《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便用这两个词明确时间范围。 D.古代文体“书”多为书信,如诸葛亮的《诫子书》是写给儿子的劝诫信,郦道元的《与朱元思书》则是描绘山水的书信体散文。【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文学文化常识积累。【解答】ABC.正确;D.有误,《与朱元思书》作者是吴均,而非郦道元。故选:D。6.(2025秋•沈阳月考)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欧游杂记》,诗文集《茶馆》等。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赐教”“劳驾”是表示敬辞类的词语,“鄙人”“寒舍”是表示谦辞类的词语。 D.《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文学常识积累。【解答】A.有误,《茶馆》是老舍的话剧;BCD.正确。故选:A。7.(2025秋•沈河区校级月考)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夜间常用“更”作为计时单位,每更约两小时,俗称的“三更天”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时至次日凌晨1时。 B.《红星照耀中国》和《红岩》两部小说,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展现了革命者的英勇斗争精神。 C.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他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短小精悍,意境悠远;欧阳修和范仲淹则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D.在《艾青诗选》中,“土地”与“太阳”是诗人最常用的两大意象,凝聚着他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以及对光明的向往。【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解答】ACD.正确。B.有误,虽然两部作品都展现了革命者的英勇斗争精神,但它们的体裁和创作基础有本质区别。《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1936年深入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所写的报告文学作品,属于非虚构文学。《红岩》是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根据自身经历及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见闻,结合历史事件进行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小说,属于虚构文学,所以“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说法有误。故选:B。8.(2025秋•南岗区校级月考)下列句子中,敬辞与谦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我的一点高见,若有不妥,还请您不吝赐教。 B.令尊特意托人送来书籍,我已认真拜读,十分感激。 C.我刚整理了书房,您若有兴趣,欢迎来府上参观我的藏书。 D.听说您家公子很擅长下棋,可否让他指导一下我的令郎?【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解答】A.有误,“高见”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B.正确;C.有误,“府上”是敬辞,用于指代对方的住所或家族所在地;D.有误,“令郎”是对对方儿子的敬称。故选:B。9.(2025秋•徐州月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消息与新闻特写的区别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B.《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要借用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C.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D.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新闻特写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通讯则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ABC.正确。D.有误,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通讯则常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故选:D。10.(2025秋•盐都区校级月考)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B.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横剖面,强调时效性与现场感;新闻特写则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 C.《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此书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的地理名著。 D.《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述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文章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文体知识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作家、朝代、作品、国籍等知识做好积累。【解答】ACD.正确;B.有误,新闻特写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横剖面,强调时效性与现场感;通讯则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通讯和新闻特写的特点说反了。故选:B。11.(2025秋•瓦房店市月考)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课文《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 B.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双螺旋式的结构,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 D.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如《沁园春•雪》中的“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积累。【解答】ABD.正确;C.有误,《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故选:C。12.(2025秋•盐都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记事、记游、状物或表达情感,如《核舟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 B.“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非丝非竹”中的“丝”指的是管乐器,“竹”指的是弦乐器。 D.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和筹都是古代喝酒的器具。【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解答】ABD.正确。C.有误,“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故选:C。13.(2025秋•长沙月考)下列关于中秋节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特写与通讯都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但特写往往更侧重放大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典型片段,如《“飞天”凌空》中对跳水动作的描写。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其中第二联和第三联(即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 C.中秋节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密切关系。 D.《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共同表达了对师长和过往岁月的深切怀念。【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解答】ABC.正确。D.有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不是小说集。故选:D。14.(2025秋•丰县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西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B.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之国:汉魏时期有乐府诗,如《观沧海》;唐代盛行律诗,如《次北固山下》;元代有小令,如《天净沙•秋思》。 C.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龙标”和诗句中“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都指王昌龄。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青莲,元代戏曲作家,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A.有误,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B.正确。C.有误,题目中的“龙标”指王昌龄的被贬之地,诗句中的“龙标”则代指王昌龄;D.有误,马致远,号东篱;故选:B。15.(2025秋•高新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指的是《诗经》里的《国风》,“骚”指的是《诗经》中的《离骚》。 B.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C.用帝王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纪年方法。“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都是以年号纪年。 D.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社稷”指国家,“布衣”指平民。【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A.有误。“骚”指的是《楚辞》中的《离骚》,而非《诗经》。BCD.正确。故选:A。16.(2025秋•开福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消息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其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C.《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书信”,“书”是写给特定对象,用来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文体。 D.《水经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课文中的“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体知识。【解答】A.有误,消息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这三者缺一不可;而背景和结语并非绝对必要,可根据内容灵活处理。BCD.正确。故选:A。17.(2025秋•钟楼区月考)下列有关诗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B.《我爱这土地》中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和执著的爱。 C.《乡愁》全诗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为线索,从对家人的思念逐步升华为对祖国大陆的眷恋,层次清晰、逻辑递进,形成了严谨而富有张力的结构设计。 D.《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描绘,表达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但诗歌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历代封建统治者持全盘批判态度,认为他们毫无文治功绩,以此反衬新时代革命者的卓越不凡。【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正误的辨析。根据平时的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