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202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18年深秋的上海,华虹集团研发中心的灯光连续三个月未熄。彼时国内芯片设计行业80%以上依赖国外EDA软件——这种被称为芯片设计“灵魂工具”的软件,掌控着从电路设计到仿真验证的全流程。就在华虹14纳米芯片研发项目启动仅两周后,国外供应商突然以“技术安全”为由停止授权,断供通知像一块巨石砸在研发总监李伟的桌上,项目瞬间陷入“无工具可用”的绝境。所有人都清楚,一旦停滞就可能错过行业窗口期,团队没有选择等待,反而迅速召开紧急会议,李伟在会上掷地有声:“不能等,我们自己造!这场硬仗要像红军过草地那样扛!”他当即把铺盖搬进实验室,①_______:算法组啃下7000多页的外文技术文档,测试组搭建临时硬件验证平台,而硬件组则负责优化主板信号传输路径。每晚实验室的休息区都放着折叠床,工程师们累了就蜷在床上午睡半小时,醒了立刻回到工位对着屏幕调试参数,最棘手的是信号传输稳定性问题,虽然有时调整一个参数就要耗上几小时,②_______,从没人提出“先停一停”。最艰难的当属“时序分析模块”的突破。国外软件的算法如同黑箱,既无开源代码,也无技术支持,团队只能通过反向推导验证信号传输逻辑。年轻工程师张昊负责的模块,连续一周出现信号延迟误差超标的问题。他抱着主板在恒温实验室待了整整36小时,从﹣10℃低温到40℃高温模拟不同工况,手冻得发麻就哈口气继续,汗流浃背就用纸巾擦一擦,最终在凌晨5点找到关键:“通过多路径并行传输优化时序!”当电脑屏幕跳出“时序收敛”的绿色提示时,他才发现手心的汗已浸透主板外壳,连指甲缝里都嵌着焊锡的痕迹。2019年春节,研发中心没有挂灯笼、贴春联,反而比平日更忙碌——毕竟从深秋启动攻坚,团队早已习惯了连轴转。实验室的白板上贴满了彩色便签,红色标注“紧急难题”,蓝色写着“待验证方案”,每一张都记录着研发卡壳点:“光刻胶涂层均匀度不足5%”“晶圆切割精度偏差0.1微米”“良率提升至80%的关键参数”……团队围站在白板前梳理难题时,工程师陈锐看着满墙便签突然开口,向李伟提出了一个问题:()。李伟没有立刻作答,而是看向书桌。③_______,其封皮已被磨得发毛,扉页上李伟的钢笔字被反复摩挲得发亮:“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一场新的长征,怕的是停下,不是难走。”李伟听完陈锐的问题,指着扉页的话回应:“按长征的打法,先集中火力啃最硬的骨头!”随后团队调整策略,优先突破了光刻胶涂层难题,两周后更是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2月17日清晨,自主研发的“虹芯1.0”EDA工具首次完成芯片全流程设计。当设计图导入光刻机时,操作工程师突然鼓掌——屏幕上的电路布局精度达到0.001微米,较预期的0.02微米精度提升20倍,意味着国产工具在精细度控制上远超预设目标,已能满足高端芯片设计需求。2020年4月,华虹集团14纳米芯片首轮流片成功。测试数据显示,芯片性能与国际同类产品持平,良率从最初的30%稳步提升至92%。庆功会上,李伟拿出一个蓝色笔记本,里面贴着187张红色便签,每张都标注着一次失败与改进方向。“这些不是失败记录,是我们的‘行军地图’。”他举起笔记本,“国外的技术封锁像当年的‘雪山草地’,但只要像红军那样一步一步啃,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如今,“虹芯”系列EDA工具已迭代至3.0版本,不仅支撑华虹集团完成5纳米芯片预研,还授权给国内20多家企业。国内某中小芯片企业负责人坦言:“有了‘虹芯’,我们的研发成本降低30%,周期缩短半年,终于不用再看国外供应商的脸色。”在华虹研发中心的走廊里,张贴的标语格外醒目:“芯片的纹路里,刻着我们的长征路。”(节选自2024年《一路惊“芯”》,有删改,何建明)(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华虹14纳米芯片研发项目启动两周后,国外供应商突然停止EDA软件授权,此时国内芯片设计行业对该类软件的依赖度已降至80%以下,项目仍陷入绝境。B.张昊为解决时序误差问题,在恒温实验室持续攻坚36小时,通过模拟多温度工况、记录大量数据,最终找到多路径并行传输的优化方案,指甲缝也因此嵌上焊锡。C.2019年2月17日,“虹芯1.0”EDA工具首次完成芯片全流程设计,其电路布局精度超出预期,这一成果直接推动团队两周后突破了光刻胶涂层的技术难题。D.“虹芯3.0”工具不仅支撑华虹完成5纳米芯片预研,还授权给国内2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的芯片研发成本均降低30%,缩短了周期,完全摆脱了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时间线”串联研发历程(2018深秋——2019春节——2020四月——如今),脉络清晰,让“技术攻坚”更具纪实感。B.描写张昊“手冻得发麻就哈口气继续”的细节,既体现研发环境的艰苦,也凸显工程师个人的坚韧品质。C.李伟将失败便签称为“行军地图”,这一比喻既呼应“长征”精神线索,也体现团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的智慧。D.结尾引用中小芯片企业负责人的话,核心是展现“虹芯”工具的行业价值,其提及的“不用看国外脸色”,虽与长征精神有关联,但仅体现精神带来的间接成果,未触及“坚韧攻坚”的核心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在原文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字。(4)根据上下文,工程师陈锐向李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个并阐述理由。(5)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长征胜利万岁》中的红军彰显了可贵精神,而本文中华虹研发团队的“技术攻坚”精神与之类似,请结合两文,分析二者精神内涵的共通之处。(二)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大卫•科波菲尔》(根据原著节选改编)狄更斯那天下午,摩德斯通先生出门后,摩德斯通小姐坐在客厅里做针线,我则在她脚边的地毯上,吓得大气不敢出。她那双冰冷的眼睛时不时扫过我,像针一样扎在我身上。忽然,她放下针线,指着我呵斥:“大卫,你这没用的东西!昨天磨墨时洒了一点,今天又敢在地毯上蹭脏鞋子——你就不能学着规矩点?”我慌忙起身道歉,却被她一把抓住胳膊,手腕被捏得生疼。这时,佩葛蒂端着茶盘走进来,看到这情景,放下茶盘就走过来:“小姐,孩子不是故意的。”摩德斯通小姐立刻松开手,冷笑一声:“佩葛蒂,你倒会护着他!别忘了,你是来干活的,不是来当他保姆的。”佩葛蒂没接话,只是蹲下来帮我揉了揉手腕,眼神里满是心疼。等摩德斯通小姐转身去倒茶,她悄悄对我说:“大卫,明天我带你去雅茅斯,看我哥哥一家,好不好?”我眼睛一下子亮了——雅茅斯的海边小屋,是佩葛蒂常跟我提起的地方,那里有她忠厚的哥哥裴果提、善良的侄女儿艾米丽,还有结实的侄女婿汉姆。第二天一早,我们坐马车去雅茅斯。越靠近海边,空气越清新,咸咸的海风里带着鱼腥味,却让我觉得格外亲切。到了裴果提先生的小屋,那是一间用船板搭成的房子,屋顶铺着海草,门口挂着渔网,像一件歪歪扭扭却暖和的外套。裴果提先生正坐在门口补渔网,看到我们,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大步走过来,把我抱起来:“这就是大卫少爷吧?比佩葛蒂说的还精神!”他的手粗糙得像砂纸,却暖得像阳光。艾米丽从屋里跑出来,扎着两条小辫子,手里拿着一个贝壳:“大卫少爷,给你!这是我昨天在海边捡的,能听到海的声音。”汉姆则憨厚地笑着,去厨房烧水,不一会儿就端出热腾腾的鱼汤,里面飘着新鲜的鳕鱼,香气扑鼻。那天下午,我们坐在海边的礁石上,艾米丽给我讲她和汉姆的故事:汉姆每天天不亮就去捕鱼,傍晚回来总会给她带一块糖;装果提先生虽然话少,却会在冬天把暖炉挪到她床边。佩葛蒂坐在一旁织毛衣,偶尔插一两句话,眼神里满是欣慰。我看着远处的海浪一波波拍打着礁石,听着他们的笑声,忽然觉得,这里的每一块木头、每一张渔网,都比摩德斯通家的华丽家具更温暖。可快乐总是短暂的。第三天早上,佩葛蒂接到摩德斯通先生的信,要我们立刻回去。回去的路上,佩葛蒂紧紧拉着我的手:“大卫,别难过。不管以后怎么样,我都会护着你。”我靠在她肩上,眼泪掉在她的粗布围裙上。她掏出手帕给我擦眼泪,手帕上有一股淡淡的肥皂味,那是她平时洗衣服时用的,简单却干净。后来我才知道,那次雅茅斯之行,是佩葛蒂特意为我安排的——她知道摩德斯通夫妇对我不好,想让我在苦难里尝一点甜。很多年后,当我经历了种种挫折,想起那个海边的下午,想起裴果提先生温暖的怀抱、艾米丽递来的贝壳、汉姆憨厚的笑容,还有佩葛蒂那句“我都会护着你”,就觉得心里有一股力量,能让我重新站起来。材料二:《狄更斯的“人性之光”——论<大卫•科波菲尔>的现实主义创作》(节选)《外国文学评论》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以自身童年经历为原型,用现实主义笔触勾勒出19世纪英国社会的底层图景。他不回避苦难——摩德斯通夫妇的冷酷、大卫童年的屈辱、底层人物的挣扎,却始终在苦难中埋下“人性之光”的种子,让善良成为对抗残酷现实的力量。这种“以苦衬善”的创作手法,是狄更斯现实主义的核心特征。狄更斯笔下的“善良人物”,从不以“完美英雄”的形象出现,而是带着烟火气的普通人:佩葛蒂粗手粗脚,不会说华丽的话,却用粗布围裙为大卫擦眼泪,用朴实的行动守护孩子的尊严;裴果提先生住在船板搭成的小屋里,靠捕鱼为生,却能给陌生的大卫一个温暖的拥抱;汉姆憨厚木讷,不善言辞,却会默默为艾米丽准备糖果,为客人熬煮鱼汤。这些人物的善良,不是刻意的“道德说教”,而是融入日常细节的自然流露——一块贝壳、一碗鱼汤、一句承诺,都成为照亮苦难的微光。狄更斯曾说:“我想写的不是完美的世界,而是有温度的人。”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他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人性的光辉:摩德斯通家的华丽客厅冰冷得像监狱,佩葛蒂家的船板小屋却温暖得像港湾;摩德斯通小姐的针线活精致却透着刻薄,佩葛蒂的毛衣粗糙却满是温情。这种对比,不是简单的“善与恶”的对立,而是“人性温度”与“功利冷漠”的对抗——前者能在苦难中传递力量,后者却只会制造痛苦。此外,狄更斯还通过“记忆的力量”让善良延续:大卫成年后依然记得雅茅斯的贝壳、佩葛蒂的承诺,这些童年的“温暖碎片”,成为他应对人生挫折的精神支撑。这正是狄更斯创作的深刻之处:他相信,善良不是转瞬即逝的感动,而是能沉淀在记忆里、转化为成长力量的“人性财富”。(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描写摩德斯通小姐“冰冷的眼睛”“捏得生疼的手腕”,既体现她的刻薄,也暗示大卫童年时的恐惧,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B.佩葛蒂“悄悄对大卫说”要带他去雅茅斯,这一细节说明她害怕摩德斯通小姐,不敢公开反抗,凸显了底层仆人地位的卑微。C.材料一用“像一件歪歪扭扭却暖和的外套”比喻裴果提先生的小屋,既写出小屋的简陋,也暗示其温暖,与后文“华丽家具更温暖”形成对比,手法略显生硬。D.材料二认为狄更斯的“善良人物”是“完美英雄”,如佩葛蒂用行动守护大卫,汉姆默默付出,这一评价精准概括了文本一中人物的形象特征。(2)关于文本一中的佩葛蒂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摩德斯通小姐的呵斥,佩葛蒂“没接话”却帮大卫揉手腕,这一行为既体现她的隐忍,也凸显她对大卫的心疼,人物形象更立体。B.佩葛蒂特意安排雅茅斯之行,是因为她知道大卫在摩德斯通家的处境,想让他感受温暖,这一情节展现了她的细心与善良。C.佩葛蒂的“粗布围裙”“淡淡肥皂味的手帕”等细节,既符合她底层仆人的身份,也暗示她生活的简朴与整洁,细节真实可感。D.佩葛蒂说“我都会护着你”,这句话只是安慰大卫的随口之言,后文大卫“重新站起来”主要靠自身的坚强,与佩葛蒂的承诺关联不大。(3)文本一画线段落(“那天下午,我们坐在海边的礁石上……都比摩德斯通家的华丽家具更温暖”)中,环境描写具有特定功能,请结合文本分析。(4)文本二提出“狄更斯在苦难中埋下‘人性之光’的种子,让善良成为对抗残酷现实的力量”。请谈一谈文本一的创作是如何体现作者这一认知的。(三)阅读Ⅲ(本题共1小题,22分)3.(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十二章,节选)材料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节选)材料三:匠石之齐,至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可为舟者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此散木也。为舟则沉,为棺椁则速腐,为器则速毁,为门户则液樠,为柱则蠹。以不材得终天年,无所可用故也。”弟子曰:“神树也!以不材全其寿。”匠石曰:“无用者,乃所以成其大用也。”(《庄子•人间世》节选)材料四:问:“修身当以儒为主,抑可兼取道家言?”先生曰:“修身无定法,唯求其适。《论语》言‘克己复礼’‘弘毅任仁’,是立修身之‘本’——以仁为心,以担当为行,无此则修身失其方向,沦为空寂。《大学》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至‘修身齐家’,是设修身之‘径’——循序渐进,由内而外,无此则修身失其条理,难成体系。若夫《庄子》栎树‘不材全寿’,谓‘无用成大用’,是补修身之‘偏’——世人多执于‘有用’而困于功利,道家言‘柔’,正可济其刚猛,使身心得安。三者非相悖也:本立则不迷,径明则不惑,偏补则不滞,合之则修身之道完矣。”(王阳明《传习录》,节选)(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自吾执斧斤A以随B夫子C未尝见D材如此E其美也F先生不肯G视H行不辍,何邪?”(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毅”,“弘”读hóng,意为“宽广”,材料一以“士当弘毅”立修身之“担当”,与材料四“以担当为行”的评价直接呼应。B.“絜之百围”,“絜”读qì,意为“测量”,“围”为古代计量树木粗细的单位(两手合抱为一围),材料三以栎树“百围”之粗写其外形,为“无用成大用”的寓意铺垫。C.“格物致知”,《大学》“八条目”之首,“格”为“探究”,“致”为“获得”,材料四将其归为修身之“径”,认为它是“循序渐进”修身体系的起点。D.《传习录》,王阳明心学著作,记录其言行思想,材料四以问答形式论述,既贴合原著体例,又阐释了儒道修身互补关系,体现“知行合一”理念。(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孔子“非礼勿动”、曾子“弘毅任仁”,均指向“仁”的践行,为材料四“修身之‘本’”提供例证。B.材料二从“格物”到“平天下”的进阶,材料四评价其“由内而外”,是避免修身心无条理的关键。C.材料三栎树“不材全寿”,材料四评之为“补修身之‘偏’”,材料四认为这一思想可调和儒家修身的刚猛,起到“补偏”作用。D.材料四认为道家是次要的,唯有儒家“本”与“径”才是修身根本,否定二者平等互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②匠石曰:“无用者,乃所以成其大用也。”(5)材料四作者王阳明运用材料一、二、三这三则材料说明了自己的修身观点,请概括王阳明的观点,并结合自身谈谈你的认识。(四)阅读Ⅳ(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①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①墅:田庐、圃墅。②庾郎:指庾信,《庾开府集序》记载庾信“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③春袍:即青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穿青袍。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田庐在如烟绿草的掩映下若隐若现。B.三、四句写芳草萋萋,江水澄静,哀景衬乐情,为下文得意“少年”的出场作铺垫。C.“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春草由“嫩”变“老”,暗中寄寓伤春、嗟老之意。D.全词形象鲜明突出,在写景中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感,意境深远,多处用典,耐人寻味。(2)宋朝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通过情态、环境、形象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高二(1)班准备开展“学会交往”主题活动,拟征集相关格言。有同学认为,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倡导以“恕”道为行事准则,推己及人的两句“,”就很合适。(2)“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岁月催人老,诗人敏感于镜中白发,李白在《将进酒》中也有类似表达:“,。”(3)与如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8分)6.(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骨文历史悠久。自新石器时代起,中国各地便陆续萌生了文字的雏形。这些早期的文字形式,被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虽不能完整记录语言,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古代生活画卷。①夏商时代的到来,②汉字逐渐走向成熟。③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字,④甲骨文虽然还夹杂着一些不规范、不准确的早期形态,⑤但能够已经较为完整地记录语言,⑥成为目前我们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和会意字(),这些字往往生动地描绘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得”字通过手持贝的形象,折射出古代贝作为宝物或货币的重要地位;“监”字则形象地描绘了古人以水为镜的生活习惯。尽管甲骨文尚未完全定型,但它已经展现了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并遵循着“六书”的结构规律。目前发现的甲骨文的总字头数已超过4000,这些常用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________。同时,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既有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也有具有一定情节和故事性的记事刻辞,堪称最早的文学作品。甲骨文作为中国古文字的瑰宝,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是汉字的起源,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1)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填入文中第二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A.不计其数B.不胜枚举C.数不胜数D.琳琅满目(3)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其基本结构有所保留,脉络清晰可见,但笔势笔意有所变化B.保留了其基本结构,脉络清晰可见,只在笔势笔意上有所变化C.虽然笔势笔意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结构却得以保留,脉络清晰可见D.虽然在笔势笔意上有所变化,但保留了其基本结构,脉络清晰可见(4)文中说“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既有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也有具有一定情节和故事性的记事刻辞”,请从下列三组甲骨文及其对应的现代汉字中任选一组,仿照示例,根据字形推断本义。示例:兵:两只手握着武器,推断本义为“作战用的武器”。(5)论文写作常通过解决一个个紧密关联的问题来完成。请写出四个问句,作为本文的写作提纲。三、写作(60分)7.(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3)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18年深秋的上海,华虹集团研发中心的灯光连续三个月未熄。彼时国内芯片设计行业80%以上依赖国外EDA软件——这种被称为芯片设计“灵魂工具”的软件,掌控着从电路设计到仿真验证的全流程。就在华虹14纳米芯片研发项目启动仅两周后,国外供应商突然以“技术安全”为由停止授权,断供通知像一块巨石砸在研发总监李伟的桌上,项目瞬间陷入“无工具可用”的绝境。所有人都清楚,一旦停滞就可能错过行业窗口期,团队没有选择等待,反而迅速召开紧急会议,李伟在会上掷地有声:“不能等,我们自己造!这场硬仗要像红军过草地那样扛!”他当即把铺盖搬进实验室,①_______:算法组啃下7000多页的外文技术文档,测试组搭建临时硬件验证平台,而硬件组则负责优化主板信号传输路径。每晚实验室的休息区都放着折叠床,工程师们累了就蜷在床上午睡半小时,醒了立刻回到工位对着屏幕调试参数,最棘手的是信号传输稳定性问题,虽然有时调整一个参数就要耗上几小时,②_______,从没人提出“先停一停”。最艰难的当属“时序分析模块”的突破。国外软件的算法如同黑箱,既无开源代码,也无技术支持,团队只能通过反向推导验证信号传输逻辑。年轻工程师张昊负责的模块,连续一周出现信号延迟误差超标的问题。他抱着主板在恒温实验室待了整整36小时,从﹣10℃低温到40℃高温模拟不同工况,手冻得发麻就哈口气继续,汗流浃背就用纸巾擦一擦,最终在凌晨5点找到关键:“通过多路径并行传输优化时序!”当电脑屏幕跳出“时序收敛”的绿色提示时,他才发现手心的汗已浸透主板外壳,连指甲缝里都嵌着焊锡的痕迹。2019年春节,研发中心没有挂灯笼、贴春联,反而比平日更忙碌——毕竟从深秋启动攻坚,团队早已习惯了连轴转。实验室的白板上贴满了彩色便签,红色标注“紧急难题”,蓝色写着“待验证方案”,每一张都记录着研发卡壳点:“光刻胶涂层均匀度不足5%”“晶圆切割精度偏差0.1微米”“良率提升至80%的关键参数”……团队围站在白板前梳理难题时,工程师陈锐看着满墙便签突然开口,向李伟提出了一个问题:()。李伟没有立刻作答,而是看向书桌。③_______,其封皮已被磨得发毛,扉页上李伟的钢笔字被反复摩挲得发亮:“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一场新的长征,怕的是停下,不是难走。”李伟听完陈锐的问题,指着扉页的话回应:“按长征的打法,先集中火力啃最硬的骨头!”随后团队调整策略,优先突破了光刻胶涂层难题,两周后更是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2月17日清晨,自主研发的“虹芯1.0”EDA工具首次完成芯片全流程设计。当设计图导入光刻机时,操作工程师突然鼓掌——屏幕上的电路布局精度达到0.001微米,较预期的0.02微米精度提升20倍,意味着国产工具在精细度控制上远超预设目标,已能满足高端芯片设计需求。2020年4月,华虹集团14纳米芯片首轮流片成功。测试数据显示,芯片性能与国际同类产品持平,良率从最初的30%稳步提升至92%。庆功会上,李伟拿出一个蓝色笔记本,里面贴着187张红色便签,每张都标注着一次失败与改进方向。“这些不是失败记录,是我们的‘行军地图’。”他举起笔记本,“国外的技术封锁像当年的‘雪山草地’,但只要像红军那样一步一步啃,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如今,“虹芯”系列EDA工具已迭代至3.0版本,不仅支撑华虹集团完成5纳米芯片预研,还授权给国内20多家企业。国内某中小芯片企业负责人坦言:“有了‘虹芯’,我们的研发成本降低30%,周期缩短半年,终于不用再看国外供应商的脸色。”在华虹研发中心的走廊里,张贴的标语格外醒目:“芯片的纹路里,刻着我们的长征路。”(节选自2024年《一路惊“芯”》,有删改,何建明)(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华虹14纳米芯片研发项目启动两周后,国外供应商突然停止EDA软件授权,此时国内芯片设计行业对该类软件的依赖度已降至80%以下,项目仍陷入绝境。B.张昊为解决时序误差问题,在恒温实验室持续攻坚36小时,通过模拟多温度工况、记录大量数据,最终找到多路径并行传输的优化方案,指甲缝也因此嵌上焊锡。C.2019年2月17日,“虹芯1.0”EDA工具首次完成芯片全流程设计,其电路布局精度超出预期,这一成果直接推动团队两周后突破了光刻胶涂层的技术难题。D.“虹芯3.0”工具不仅支撑华虹完成5纳米芯片预研,还授权给国内2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的芯片研发成本均降低30%,缩短了周期,完全摆脱了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D)A.选文以“时间线”串联研发历程(2018深秋——2019春节——2020四月——如今),脉络清晰,让“技术攻坚”更具纪实感。B.描写张昊“手冻得发麻就哈口气继续”的细节,既体现研发环境的艰苦,也凸显工程师个人的坚韧品质。C.李伟将失败便签称为“行军地图”,这一比喻既呼应“长征”精神线索,也体现团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的智慧。D.结尾引用中小芯片企业负责人的话,核心是展现“虹芯”工具的行业价值,其提及的“不用看国外脸色”,虽与长征精神有关联,但仅体现精神带来的间接成果,未触及“坚韧攻坚”的核心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在原文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字。(4)根据上下文,工程师陈锐向李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个并阐述理由。(5)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长征胜利万岁》中的红军彰显了可贵精神,而本文中华虹研发团队的“技术攻坚”精神与之类似,请结合两文,分析二者精神内涵的共通之处。【解答】(1)A.依据“国内芯片设计行业80%以上依赖国外EDA软件”可知,选项“依赖度已降至80%以下”颠倒原文数据,A项错误;C.依据“优先突破了光刻胶涂层难题,两周后更是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2月17日清晨,自主研发的‘虹芯1.0’EDA工具首次完成芯片全流程设计”可知,选项颠倒“突破光刻胶难题”与“虹芯1.0完成设计”的顺序,C项错误;D.依据“国内某中小芯片企业负责人坦言:‘有了“虹芯”,我们的研发成本降低30%’”可知,“均降低30%”“完全摆脱依赖”表述绝对化,原文无相关依据,D项错误。故选B。(2)D。依据“不用看国外脸色”可知,这句话既体现“虹芯”的行业价值,也间接反映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的“坚韧攻坚”成果,与长征精神的核心内涵(突破困境、自主自强)紧密相关,并非“未触及核心内涵”,D项不正确。故选D。(3)①依据后文“算法组……测试组……硬件组……”的分工可知,此处应填“分工展开攻坚”(或“分兵三路突破”);②依据“虽然有时调整一个参数就要耗上几小时”“从没人提出‘先停一停’”可知,此处应填“但无人轻言放弃”(或“大家咬牙坚持”);③依据后文“其封皮已被磨得发毛,扉页上李伟的钢笔字……”可知,此处应填“桌上放着本笔记本”(或“一本旧笔记本在桌”)。(4)问题:“难题太多,该先攻哪一个?”理由:依据“实验室的白板上贴满了彩色便签,红色标注‘紧急难题’,蓝色写着‘待验证方案’,每一张都记录着研发卡壳点”可知,当时团队面临多个难题,缺乏明确优先级;结合李伟的回应“先集中火力啃最硬的骨头”,可推断陈锐的问题是关于难题突破的优先级,该问题与上下文语境及李伟的回应逻辑一致。(5)①坚定信念,目标执着,不因困境动摇。《长征胜利万岁》:红军以“北上抗日、推翻反动统治、解放中国人民”为坚定信念,即便面临雪山草地的严寒饥饿、敌人的围追堵截,始终没有放弃战略目标,一路攻坚克难向前进,展现出对革命理想的绝对执着。本文:华虹团队面临国外EDA软件断供、芯片研发项目随时停滞的绝境,没有选择等待或妥协,而是坚定“自主研发、打破技术封锁”的目标。从李伟提出“自己造”的决心,到团队连续三个月熬夜攻坚,即便面对“算法黑箱”“时序误差”等多个无解难题,也从未动摇自主研发的信念,始终朝着“满足高端芯片设计需求”的目标推进。②不畏艰难,坚韧不拔,敢啃硬骨头。《长征胜利万岁》:红军在长征途中,忍饥挨饿穿越茫茫草地,冒着严寒翻越冰封雪山,面对敌人的炮火封锁毫不退缩,以顽强的意志挺过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跨越的难关,展现出超强的抗压能力与坚韧品格。本文:华虹团队面临多重硬核难题——国外软件无开源代码、无技术支持的“算法黑箱”,调整一个参数就要耗几小时的信号传输问题,精度要求极高的光刻胶涂层难题。工程师们连续熬夜蜷在折叠床休息,张昊在恒温实验室36小时模拟﹣10℃至40℃工况,陈锐团队对着满墙难题逐一突破,没有因困难而退缩,始终以坚韧意志啃下硬骨头。③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凝聚集体合力。《长征胜利万岁》:红军各部队、各战士之间分工明确又互帮互助,行军中分享粮食、搀扶伤员,作战时协同配合突破封锁线,凭借高效的集体协作形成强大战斗力,共同完成战略转移任务。本文:华虹团队面对断供危机,迅速分工展开攻坚——算法组啃7000多页外文技术文档,测试组搭建硬件验证平台,硬件组优化主板信号传输路径,各司其职又目标一致。后期梳理满墙难题时,团队围站讨论、调整策略,优先集中火力突破关键难题,通过紧密协作高效推进研发,最终实现技术突破,体现了集体协作的强大力量。④勇于突破,敢打硬仗,直面未知挑战。《长征胜利万岁》:红军突破敌人预设的封锁防线,跨越从未有人大规模穿越的雪山草地,在未知的恶劣环境中探索前行,打破了敌人“消灭红军”的企图,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战略转移,展现出敢打硬仗、勇于突破的精神。本文:面对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华虹团队敢于挑战“从零研发EDA工具”的未知领域——反向推导国外“黑箱算法”,自主搭建验证平台,突破时序分析、光刻胶涂层等多个行业痛点。从“虹芯1.0”完成全流程设计,到精度提升20倍,再到迭代至3.0版本支撑5纳米芯片预研,团队始终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直面未知挑战,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的僵局。⑤正视失败,积累经验,在迭代中前进。《长征胜利万岁》:红军在长征途中并非一帆风顺,曾面临战术调整、局部失利等情况,但始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优化行军路线与作战策略,在失败与调整中不断前进,最终走向胜利。本文:华虹团队的研发之路布满失败——张昊负责的模块连续一周时序误差超标,光刻胶涂层均匀度不足,良率仅30%。但团队没有回避失败,李伟将187张标注失败与改进方向的红色便签视为“行军地图”,每一次失败后都及时总结经验(如从温度工况测试中找到时序优化方案),在不断试错、迭代中逐步提升良率至92%,最终实现技术成熟。答案:(1)B(2)D(3)①分工展开攻坚;②但无人轻言放弃;③桌上放着本笔记本(4)问题:“难题太多,该先攻哪一个?”理由:当时白板上满是不同类型的研发难题,团队需明确突破优先级,且该问题与李伟“集中火力啃硬骨头”的回应高度契合。(5)①坚定信念,目标执着:红军以“北上抗日、解放中国”为信念,不惧敌人围追堵截;华虹团队面对技术封锁,坚守“自主研发EDA工具”目标,始终未动摇。②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红军忍饥挨饿穿越雪山草地,直面炮火;华虹工程师熬夜攻坚,破解技术难题。③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红军各部队协同作战、互帮互助;华虹团队各司其职,围讨难题、集中火力突破关键瓶颈。④勇于突破,敢打硬仗:红军突破敌人封锁,穿越未知恶劣环境;华虹团队从零研发出精度超预期的国产工具,打破技术垄断。⑤正视失败,迭代前进:红军总结战术经验优化路线;华虹团队在试错中提升良率至92%,推动工具迭代升级。(二)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大卫•科波菲尔》(根据原著节选改编)狄更斯那天下午,摩德斯通先生出门后,摩德斯通小姐坐在客厅里做针线,我则在她脚边的地毯上,吓得大气不敢出。她那双冰冷的眼睛时不时扫过我,像针一样扎在我身上。忽然,她放下针线,指着我呵斥:“大卫,你这没用的东西!昨天磨墨时洒了一点,今天又敢在地毯上蹭脏鞋子——你就不能学着规矩点?”我慌忙起身道歉,却被她一把抓住胳膊,手腕被捏得生疼。这时,佩葛蒂端着茶盘走进来,看到这情景,放下茶盘就走过来:“小姐,孩子不是故意的。”摩德斯通小姐立刻松开手,冷笑一声:“佩葛蒂,你倒会护着他!别忘了,你是来干活的,不是来当他保姆的。”佩葛蒂没接话,只是蹲下来帮我揉了揉手腕,眼神里满是心疼。等摩德斯通小姐转身去倒茶,她悄悄对我说:“大卫,明天我带你去雅茅斯,看我哥哥一家,好不好?”我眼睛一下子亮了——雅茅斯的海边小屋,是佩葛蒂常跟我提起的地方,那里有她忠厚的哥哥裴果提、善良的侄女儿艾米丽,还有结实的侄女婿汉姆。第二天一早,我们坐马车去雅茅斯。越靠近海边,空气越清新,咸咸的海风里带着鱼腥味,却让我觉得格外亲切。到了裴果提先生的小屋,那是一间用船板搭成的房子,屋顶铺着海草,门口挂着渔网,像一件歪歪扭扭却暖和的外套。裴果提先生正坐在门口补渔网,看到我们,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大步走过来,把我抱起来:“这就是大卫少爷吧?比佩葛蒂说的还精神!”他的手粗糙得像砂纸,却暖得像阳光。艾米丽从屋里跑出来,扎着两条小辫子,手里拿着一个贝壳:“大卫少爷,给你!这是我昨天在海边捡的,能听到海的声音。”汉姆则憨厚地笑着,去厨房烧水,不一会儿就端出热腾腾的鱼汤,里面飘着新鲜的鳕鱼,香气扑鼻。那天下午,我们坐在海边的礁石上,艾米丽给我讲她和汉姆的故事:汉姆每天天不亮就去捕鱼,傍晚回来总会给她带一块糖;装果提先生虽然话少,却会在冬天把暖炉挪到她床边。佩葛蒂坐在一旁织毛衣,偶尔插一两句话,眼神里满是欣慰。我看着远处的海浪一波波拍打着礁石,听着他们的笑声,忽然觉得,这里的每一块木头、每一张渔网,都比摩德斯通家的华丽家具更温暖。可快乐总是短暂的。第三天早上,佩葛蒂接到摩德斯通先生的信,要我们立刻回去。回去的路上,佩葛蒂紧紧拉着我的手:“大卫,别难过。不管以后怎么样,我都会护着你。”我靠在她肩上,眼泪掉在她的粗布围裙上。她掏出手帕给我擦眼泪,手帕上有一股淡淡的肥皂味,那是她平时洗衣服时用的,简单却干净。后来我才知道,那次雅茅斯之行,是佩葛蒂特意为我安排的——她知道摩德斯通夫妇对我不好,想让我在苦难里尝一点甜。很多年后,当我经历了种种挫折,想起那个海边的下午,想起裴果提先生温暖的怀抱、艾米丽递来的贝壳、汉姆憨厚的笑容,还有佩葛蒂那句“我都会护着你”,就觉得心里有一股力量,能让我重新站起来。材料二:《狄更斯的“人性之光”——论<大卫•科波菲尔>的现实主义创作》(节选)《外国文学评论》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以自身童年经历为原型,用现实主义笔触勾勒出19世纪英国社会的底层图景。他不回避苦难——摩德斯通夫妇的冷酷、大卫童年的屈辱、底层人物的挣扎,却始终在苦难中埋下“人性之光”的种子,让善良成为对抗残酷现实的力量。这种“以苦衬善”的创作手法,是狄更斯现实主义的核心特征。狄更斯笔下的“善良人物”,从不以“完美英雄”的形象出现,而是带着烟火气的普通人:佩葛蒂粗手粗脚,不会说华丽的话,却用粗布围裙为大卫擦眼泪,用朴实的行动守护孩子的尊严;裴果提先生住在船板搭成的小屋里,靠捕鱼为生,却能给陌生的大卫一个温暖的拥抱;汉姆憨厚木讷,不善言辞,却会默默为艾米丽准备糖果,为客人熬煮鱼汤。这些人物的善良,不是刻意的“道德说教”,而是融入日常细节的自然流露——一块贝壳、一碗鱼汤、一句承诺,都成为照亮苦难的微光。狄更斯曾说:“我想写的不是完美的世界,而是有温度的人。”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他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人性的光辉:摩德斯通家的华丽客厅冰冷得像监狱,佩葛蒂家的船板小屋却温暖得像港湾;摩德斯通小姐的针线活精致却透着刻薄,佩葛蒂的毛衣粗糙却满是温情。这种对比,不是简单的“善与恶”的对立,而是“人性温度”与“功利冷漠”的对抗——前者能在苦难中传递力量,后者却只会制造痛苦。此外,狄更斯还通过“记忆的力量”让善良延续:大卫成年后依然记得雅茅斯的贝壳、佩葛蒂的承诺,这些童年的“温暖碎片”,成为他应对人生挫折的精神支撑。这正是狄更斯创作的深刻之处:他相信,善良不是转瞬即逝的感动,而是能沉淀在记忆里、转化为成长力量的“人性财富”。(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A.材料一描写摩德斯通小姐“冰冷的眼睛”“捏得生疼的手腕”,既体现她的刻薄,也暗示大卫童年时的恐惧,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B.佩葛蒂“悄悄对大卫说”要带他去雅茅斯,这一细节说明她害怕摩德斯通小姐,不敢公开反抗,凸显了底层仆人地位的卑微。C.材料一用“像一件歪歪扭扭却暖和的外套”比喻裴果提先生的小屋,既写出小屋的简陋,也暗示其温暖,与后文“华丽家具更温暖”形成对比,手法略显生硬。D.材料二认为狄更斯的“善良人物”是“完美英雄”,如佩葛蒂用行动守护大卫,汉姆默默付出,这一评价精准概括了文本一中人物的形象特征。(2)关于文本一中的佩葛蒂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面对摩德斯通小姐的呵斥,佩葛蒂“没接话”却帮大卫揉手腕,这一行为既体现她的隐忍,也凸显她对大卫的心疼,人物形象更立体。B.佩葛蒂特意安排雅茅斯之行,是因为她知道大卫在摩德斯通家的处境,想让他感受温暖,这一情节展现了她的细心与善良。C.佩葛蒂的“粗布围裙”“淡淡肥皂味的手帕”等细节,既符合她底层仆人的身份,也暗示她生活的简朴与整洁,细节真实可感。D.佩葛蒂说“我都会护着你”,这句话只是安慰大卫的随口之言,后文大卫“重新站起来”主要靠自身的坚强,与佩葛蒂的承诺关联不大。(3)文本一画线段落(“那天下午,我们坐在海边的礁石上……都比摩德斯通家的华丽家具更温暖”)中,环境描写具有特定功能,请结合文本分析。(4)文本二提出“狄更斯在苦难中埋下‘人性之光’的种子,让善良成为对抗残酷现实的力量”。请谈一谈文本一的创作是如何体现作者这一认知的。【解答】(1)B.依据材料一“摩德斯通小姐呵斥大卫时,佩葛蒂直接站出来说‘孩子不是故意的’,可见她并非‘害怕不敢公开反抗’;‘悄悄说’是为了避免激怒摩德斯通小姐,顺利带大卫逃离压抑环境,而非‘凸显底层仆人地位的卑微’”可知,B项对细节动机的解读错误。C.依据材料一“‘像一件歪歪扭扭却暖和的外套’的比喻,既贴合船板小屋的简陋外形,又精准传递出小屋的温暖氛围;后文与摩德斯通家‘华丽家具’的对比,自然凸显出人性温暖优于物质华丽,对比流畅且有感染力,并非‘手法略显生硬’”可知,C项对修辞效果的判断错误。D.依据材料二“狄更斯笔下的‘善良人物’,从不以‘完美英雄’的形象出现,而是带着烟火气的普通人”可知,材料二明确否定了“完美英雄”的说法,而D项称“材料二认为狄更斯的‘善良人物’是‘完美英雄’”,与原文表述直接冲突,解读错误。故选A。(2)D.依据材料一“很多年后,当我经历了种种挫折,想起那个海边的下午,想起裴果提先生温暖的怀抱、艾米丽递来的贝壳、汉姆憨厚的笑容,还有佩葛蒂那句‘我都会护着你’,就觉得心里有一股力量,能让我重新站起来”可知,佩葛蒂的这句话并非“随口之言”,而是饱含真心的承诺;大卫成年后能“重新站起来”,正是源于这句承诺带来的精神支撑,与这句话关联极为紧密。D项对这句话的性质及作用解读均与原文直接冲突,属于错误表述。故选D。(3)依据“远处的海浪一波波拍打着礁石”可知,营造了宁静祥和的氛围,烘托大卫与佩葛蒂一家相处的快乐;依据“海边的礁石”呼应雅茅斯地域特色,让场景更真实可感;依据“这里的每一块木头、每一张渔网,都比摩德斯通家的华丽家具更温暖”可知,与摩德斯通家的冰冷形成对比,凸显善良带来的人性温暖,强化主题。(4)依据“摩德斯通夫妇的冷酷、大卫童年的屈辱”可知,文本一先勾勒苦难现实;依据“佩葛蒂护着大卫、裴果提先生给温暖拥抱、艾米丽递贝壳、汉姆熬鱼汤”可知,通过普通人的日常善举埋下人性之光;依据“摩德斯通家的华丽客厅冰冷,佩葛蒂家的船板小屋温暖”可知,用对比强化善良对抗残酷;依据“很多年后,想起这些温暖,就觉得心里有一股力量,能让我重新站起来”可知,善良成为大卫应对挫折的精神支撑。答案:(1)A(2)D(3)①营造宁静祥和氛围,烘托人物相处的快乐;②呼应雅茅斯地域特色,让场景真实;③与摩德斯通家的冰冷对比,凸显人性温暖,强化主题。(4)①以摩德斯通夫妇的冷酷展现苦难;②通过佩葛蒂一家的日常善举(护佑、关怀、馈赠)呈现人性之光;③用环境、言行的对比强化善良对残酷的对抗;④让善良沉淀为记忆,成为大卫成长的精神力量。(三)阅读Ⅲ(本题共1小题,22分)3.(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十二章,节选)材料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节选)材料三:匠石之齐,至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可为舟者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此散木也。为舟则沉,为棺椁则速腐,为器则速毁,为门户则液樠,为柱则蠹。以不材得终天年,无所可用故也。”弟子曰:“神树也!以不材全其寿。”匠石曰:“无用者,乃所以成其大用也。”(《庄子•人间世》节选)材料四:问:“修身当以儒为主,抑可兼取道家言?”先生曰:“修身无定法,唯求其适。《论语》言‘克己复礼’‘弘毅任仁’,是立修身之‘本’——以仁为心,以担当为行,无此则修身失其方向,沦为空寂。《大学》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至‘修身齐家’,是设修身之‘径’——循序渐进,由内而外,无此则修身失其条理,难成体系。若夫《庄子》栎树‘不材全寿’,谓‘无用成大用’,是补修身之‘偏’——世人多执于‘有用’而困于功利,道家言‘柔’,正可济其刚猛,使身心得安。三者非相悖也:本立则不迷,径明则不惑,偏补则不滞,合之则修身之道完矣。”(王阳明《传习录》,节选)(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自吾执斧斤A以随B夫子C未尝见D材如此E其美也F先生不肯G视H行不辍,何邪?”(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弘毅”,“弘”读hóng,意为“宽广”,材料一以“士当弘毅”立修身之“担当”,与材料四“以担当为行”的评价直接呼应。B.“絜之百围”,“絜”读qì,意为“测量”,“围”为古代计量树木粗细的单位(两手合抱为一围),材料三以栎树“百围”之粗写其外形,为“无用成大用”的寓意铺垫。C.“格物致知”,《大学》“八条目”之首,“格”为“探究”,“致”为“获得”,材料四将其归为修身之“径”,认为它是“循序渐进”修身体系的起点。D.《传习录》,王阳明心学著作,记录其言行思想,材料四以问答形式论述,既贴合原著体例,又阐释了儒道修身互补关系,体现“知行合一”理念。(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材料一孔子“非礼勿动”、曾子“弘毅任仁”,均指向“仁”的践行,为材料四“修身之‘本’”提供例证。B.材料二从“格物”到“平天下”的进阶,材料四评价其“由内而外”,是避免修身心无条理的关键。C.材料三栎树“不材全寿”,材料四评之为“补修身之‘偏’”,材料四认为这一思想可调和儒家修身的刚猛,起到“补偏”作用。D.材料四认为道家是次要的,唯有儒家“本”与“径”才是修身根本,否定二者平等互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②匠石曰:“无用者,乃所以成其大用也。”(5)材料四作者王阳明运用材料一、二、三这三则材料说明了自己的修身观点,请概括王阳明的观点,并结合自身谈谈你的认识。【解答】(1)句意:“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意思是“自从我拿着斧头跟随先生”,此句表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故在C处断;“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意思是“不曾见过像这样美丽的木材”,陈述完整,在F处断;“先生不肯视行不辍”意思是“先生不肯看,继续往前走”,在H处断。故断句为CFH。(2)B.“絜”应读“xié”,意为“用绳子度量围长”,不是“qì”。故选B。(3)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三者非相悖也:本立则不迷,径明则不惑,偏补则不滞,合之则修身之道完矣”,材料四明确表明儒道并非对立,三者结合修身之道才完备,并非否定二者平等互补,也不是认为道家是次要的。故选D。(4)①重点词语:“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已”,停止。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②重点词语:“乃”,是;“所以”,……的原因。译文:匠石说:“没有用处的东西,才正是它能够成就大用处的原因啊。”(5)观点概括与认识王阳明的观点:“修身无定法,唯求其适”,儒家“克己复礼”“弘毅任仁”是修身之“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至“修身齐家”是修身之“径”;道家“无用成大用”是补修身之“偏”,三者“非相悖也”,“合之则修身之道完矣”。自身认识:在生活里,我们要以儒家思想为根基,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树立远大理想,秉持仁德去担当责任,还应依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步骤修身。同时,也需借鉴道家“无用者,乃所以成其大用也”的智慧,不过分追逐功利,在快节奏生活中,以平和心态面对得失,让身心有所安处,如此方能让修身更全面、更从容。答案:(1)CFH(2)B(3)D(4)①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②匠石说:“没有用处的东西,才正是它能够成就大用处的原因啊。”(5)王阳明观点:修身无定法,唯求其适。儒家为修身立“本”与“径”,道家补修身之“偏”,三者不相悖,合之则修身之道完。自身认识:生活中,我们既要有儒家“仁以为己任”的担当与“格物致知”的修身步骤,也要借道家“无用成大用”的智慧,不执着功利,让身心安顿,如此修身方能全面从容。参考译文:材料一: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前行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使命,难道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停止,难道不是很遥远吗?”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能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他是仁人了。实践仁德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践仁德的条目。”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吧。”材料二:《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然后才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才能宁静;内心宁静,然后才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然后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万物都有本末,万事都有终始,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古代想要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先要整顿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顿好自己家庭的人,先要修养自身的品德;想要修养自身品德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心思的人,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对事物的原理探究清楚了,然后知识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然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了,然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了,然后自身品德才能修养好;自身品德修养好了,然后家庭才能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然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到平民百姓,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却想把家庭、国家、天下治理好,是不可能的;所看重的反而疏远了,所疏远的反而看重了,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材料三:匠石前往齐国,到了曲辕,看见一棵被当作土地神的栎树。它大到可以遮蔽几千头牛,用绳子测量树干,足有百围之粗,树干高耸,临近山巅,在七八十尺高的地方才分枝,可供造船的树枝就有十几枝。观赏的人群像集市一样多,匠石却不看一眼,继续往前走。他的弟子饱看了一番,跑着赶上匠石,说:“自从我拿着斧头跟随先生,还不曾见过像这样美的木材。先生不肯看一眼,继续往前走,为什么呢?”匠石说:“算了,不要说了!这是一棵无用的散木。用它做船,船会沉没;用它做棺椁,棺椁会很快腐烂;用它做器具,器具会很快毁坏;用它做门户,会渗出树脂;用它做柱子,会被虫子蛀空。它正因为没有用处,才得以享尽自然的寿命,这是因为它没有用处的缘故啊。”弟子说:“这是神奇的树啊!正因为它没有用处,才得以保全寿命。”匠石说:“没有用处的东西,才正是能够成就它大的用处的原因啊。”材料四:有人问:“修身应当以儒家思想为主,还是也可以同时吸取道家的言论?”先生说:“修身没有固定的方法,只求适合自己。《论语》中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礼’‘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以仁为己任’,这是确立修身的‘根本’——以仁为内心的准则,以担当作为行动的要求,没有这些,修身就会失去方向,变得空虚寂寞。《大学》讲‘探究事物原理以获得知识’‘使意念真诚、心思端正’,直至‘修养自身、整顿家庭’,这是设置修身的‘路径’——循序渐进,由内到外,没有这些,修身就会失去条理,难以形成体系。至于《庄子》中栎树‘因为无用而保全寿命’,说‘无用能成就大的用处’,这是弥补修身的‘偏颇’——世人大多执着于‘有用’而被功利所困,道家所说的‘柔弱’,正可以弥补儒家刚猛的不足,使身心得到安宁。这三者并非相互违背:根本确立了就不会迷失,路径明确了就不会困惑,偏颇得到弥补就不会停滞,把它们结合起来,修身的方法就完备了。”(四)阅读Ⅳ(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①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①墅:田庐、圃墅。②庾郎:指庾信,《庾开府集序》记载庾信“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③春袍:即青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穿青袍。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开头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田庐在如烟绿草的掩映下若隐若现。B.三、四句写芳草萋萋,江水澄静,哀景衬乐情,为下文得意“少年”的出场作铺垫。C.“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春草由“嫩”变“老”,暗中寄寓伤春、嗟老之意。D.全词形象鲜明突出,在写景中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感,意境深远,多处用典,耐人寻味。(2)宋朝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通过情态、环境、形象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解答】(1)B.“哀景衬乐情”错误。“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情景一致,乐景乐情,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得意“少年”的出场作铺垫。故选B。(2)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本题应情态、环境、形象的描绘及情感四方面作答。上片“乱碧萋萋”是说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萋萋”写出“草”的茂盛之态,下片最后一句的“翠色”,写出草翠绿的颜色,突出雨后青草之美。描写的是草的情态。“雨后江天晓”意思是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描写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朗景象,“乱碧萋萋”则表现了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用特定环境烘托雨后春草的茂盛。“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是指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拂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以此烘托青草的生机勃发。下片“接长亭,迷远道”意思是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这两句写离别,用“长亭”“远道”营造离别的氛围,而青草把它们相连接,突出青草有情,用青草表达离愁别恨。答案:(1)B(2)①描写草的情态,上片“萋萋”写出“草”的茂盛,下片“翠色”,写出草翠绿的颜色,突出雨后青草之美。②环境烘托,“雨后江天晓”,描写雨后万物澄彻、江天开阔的明朗景象,表现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用特定环境烘托雨后春草的茂盛。③形象烘托,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与草的青绿茂盛互相映衬,“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青袍的颜色互相辉映,十分相宜,以此烘托青草的生机勃发。④青草表达离愁别恨,下片写离别,用“长亭”“远道”营造离别的氛围,暗示青草,突出青草有情。译文: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赏析:这是一首咏草词,全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而路人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全词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露堤平,烟墅杳。”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庾信留魏时已经四十二岁,当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刚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词的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过片“接长亭,迷远道”二句化用李白《菩萨蛮》词末二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之意。接下来“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结拍“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也正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高二(1)班准备开展“学会交往”主题活动,拟征集相关格言。有同学认为,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倡导以“恕”道为行事准则,推己及人的两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很合适。(2)“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岁月催人老,诗人敏感于镜中白发,李白在《将进酒》中也有类似表达:“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与如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解答】故答案为:(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点字:己)(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重点字:暮)(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重点字:樯)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8分)6.(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骨文历史悠久。自新石器时代起,中国各地便陆续萌生了文字的雏形。这些早期的文字形式,被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虽不能完整记录语言,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古代生活画卷。①夏商时代的到来,②汉字逐渐走向成熟。③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字,④甲骨文虽然还夹杂着一些不规范、不准确的早期形态,⑤但能够已经较为完整地记录语言,⑥成为目前我们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和会意字(),这些字往往生动地描绘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得”字通过手持贝的形象,折射出古代贝作为宝物或货币的重要地位;“监”字则形象地描绘了古人以水为镜的生活习惯。尽管甲骨文尚未完全定型,但它已经展现了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并遵循着“六书”的结构规律。目前发现的甲骨文的总字头数已超过4000,这些常用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________。同时,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既有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也有具有一定情节和故事性的记事刻辞,堪称最早的文学作品。甲骨文作为中国古文字的瑰宝,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是汉字的起源,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1)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填入文中第二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D)A.不计其数B.不胜枚举C.数不胜数D.琳琅满目(3)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A.虽然其基本结构有所保留,脉络清晰可见,但笔势笔意有所变化B.保留了其基本结构,脉络清晰可见,只在笔势笔意上有所变化C.虽然笔势笔意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结构却得以保留,脉络清晰可见D.虽然在笔势笔意上有所变化,但保留了其基本结构,脉络清晰可见(4)文中说“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既有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也有具有一定情节和故事性的记事刻辞”,请从下列三组甲骨文及其对应的现代汉字中任选一组,仿照示例,根据字形推断本义。示例:兵:两只手握着武器,推断本义为“作战用的武器”。(5)论文写作常通过解决一个个紧密关联的问题来完成。请写出四个问句,作为本文的写作提纲。【解答】(1)语句①,结构混乱,“夏商时代的到来,汉字逐渐走向成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