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汗漫散文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汗漫散文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汗漫散文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汗漫散文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汗漫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专题训练•…汗漫散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卷星辰

汗漫

①杜甫,我的河南乡亲,中国古代诗圣,“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拟国度的首

脑”(匏勃•迪伦)。

②杜甫往往被冠以“现实主义诗人”名号。“现实主义”,应该是一种对现实不回避

的态度,而非一种艺术风格。我赞同布罗茨基的一句话:“不能在'诗歌'这个词前面加

上形容词。”同样,不能在诗人前面加上形容词,如“先锋”“后现代”“民间”等等。

诗歌、诗人本身已自足而广大,要么是一首诗、一个诗人,要么什么都不是。一切现实主

义,都是趣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使杜甫不瞒不骗,真与自然;超现实主义使他能将平庸、

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③我喜欢河南诗人罗羽的现实主义之作《祖国诗》:“鹤鹑是你的祖国,夜莺的咳嗽

不是你的祖国/鲁山牛腿山羊是你的祖国……”尽管他被称为一个先锋主义诗人。先锋,

不是某类写作风格的专利,而应是所有诗人、作家都应具备的精神。尤奈斯库说:“先锋

就是自由。”就是思想自由、表达自由。任何一个诗人时于现实生活的发现和表达都应独

一无二,尽管困难,只有一少部分杰出诗人才能做到,也不应放弃对于这“困难”“独一

无二”的认知和追求。杜甫就是唐代的先锋诗人,他能与古人窠臼为敌,与时风流弊为

敌。现实的,必须是先锋的一都需要“为敌”的勇气和才力。

④读杜甫,强烈感到,伟大诗歌的本质就是悲歌,痛彻肺腑“伟大诗人的命运或许只

能是悲剧,“慷慨有余哀”。青年时期,杜甫写出《望岳》,像李白;中年、晚年,因时

代巨变而诗风巨变,写出《登高》《登岳阳楼》,与登泰山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已截然

不同,充满“悲”“病”字眼。生活愈破败,其诗愈雄多、苍凉、辽阔。杜甫不再像李

白,而成为杜甫自己——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⑤杜甫启示我们,写什么不是问题,怎样写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一个诗人能

否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这是最基本的写作准则和诗学伦理。杜甫感时一感应一个时代

尢所不在的冲击;忧国——忧虑一个具体而非抽象的国度,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这国

度的肌肉、血脉、神经和呼吸。像杜甫一样承受了、担当了、克服了自己的命运,一个诗

人才有存在的价值,并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度、一个时代的徽记。

⑥杜甫之后,热衷于应制诗、酬唱诗的诗人多矣,撒娇、献媚、谋利,诗歌气象趋于

软弱、阴柔、陈俗。像杜甫一样切肤感受着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等别离之痛并哭泣

的诗人,稀近于无。市场经济时代,诗人们所面对的个人或公共的疑难,为写作带来复杂

性和难度,也可能使写作者丧失表达的勇气、辨别力、底线。趋利、避义、罔顾左右而言

他的写作大行其道。

⑦当我找着信封里的小规模润笔而为高档楼盘写广告诗,或伪造一点泪水写所谓“底

层诗歌”的时候,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差异巨大,如同云朵与泥巴。像杜甫那

样写作,我们就不敢在汶川大地震面前、温州动车追尾事件面前轻浮、草率地抒情,就耻

于化装舞会式、市场营销式的游戏和表达。

⑧青年时代喜欢李白,中年以后,觉杜甫更亲。杜甫之所以逐渐被后世认可并尊称为

诗圣,不仅仅在于他情怀中的仁慈、广大,也在于他诗的驳杂、多元。“四十明朝过,飞

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这样恣肆、霸气、脱口而出的句子,像那个总在

痛哭流涕的杜甫写的吗?的确是他写的。集嶙峋与柔软、秋兴与春愁、沉痛与轻快、放歌

与烂醉、展示与讲述于一身,一个诗人才可能伟大。伟大的诗人像山川,峰岭变幻、一言

难尽。

(§)2012年,杜甫诞辰一千三百周年,我与众多诗人赴河南祭拜。杜甫出生地——郑州

郊区巩县依山而凿的一间窑洞,木门紧闭,门前有杜甫童年打枣的雕塑。杜甫墓:庞大土

丘混同于山坡,衰草绵延,如白发瑟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融入故乡山坡

的一个诗人的巨大白头,依旧忧思难眠。

⑩以杜甫为镜,一个人、尤其是中年人,其写作应能够与内心及周遭广大苍凉的秋

意,保持呼应,发生关系。是时候了,与无边落木一同萧萧而下,尽管夏日曾经盛大。

(11)五十三岁那年,杜甫在长江上写下《旅夜书怀》,有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

江流”。前一句是空间,后一句是时间。空间、时间在两个维度上展开和奔流,并定格于

六年后长沙到岳阳的一般破船上。

(12)我也正渐渐接近他晚年的光景和心境,像他一样处于远高中原的异乡。不同的

是:他漂泊在江上,把越江而去的一只沙鸥看成未来的自己;我漂泊在城市,把城市的云

烟看成梦乡的地图。他在痛苦,我在痛快——所以我将很快就在人间、纸上消失,而他负

责继续承受人间和纸上的疼痛、苦难。

(取材于汗漫《一卷星辰》)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木定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超现实主义使杜甫将平庸、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B.杜甫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的写作态度使我们不敢草率抒情。

C.第⑧段写杜诗风格驳杂多元是其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原因。

D.第⑨段划线句用比喻手法表现出杜甫墓地无人祭拜的荒凉。

2.根据文章第②③段回答,作者为什么认为杜甫既是现实主义诗人,又是先锋主义诗

人,请简要回答。

3.请简要赏析文章结尾段的划线句。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直起身来,看见船帆和大海

汗漫

(1)上海,这座城市的名字本意就是“到大海上去”。所以,上海雅称“海上”一

在大海之上,万类自由,梦寐开阔。这座城市的街道有着船版的陡峭和甲板的动荡,灯火

浩瀚,力量四溢。

(2)我所在的药物研究院地处静安区。附近有著名的静安寺,寺门前的金铸匾额上布

帝寺名,从左向右念是“寺安静”.之所以强调“安”“静”二字,大约是为了平衡,平

衡周围无边无际的繁华和喧嚣。

(3)以香樟树为主体构成的药物研究院的浓荫深处,时时可闻鸟鸣。鸟鸣心更幽,令

偶尔独自值夜班的我惊喜。倘若在周末加班,还可以看到一群鸟把翅膀收敛身后,在办公

楼或实验楼的台阶上散步,像把手背在身后谋划未来的董事长、总经理,也像我院那些被

研究生们呢称为“老板”的导师——他们也的确是大大小小的老板了,以课题组为财务结

算单位,公司化运作,自负盈亏。一群鸟一样的老板,或者说一群老板一样的鸟,在泥

土,在市场,亭找着草粒和水。

(4)我的办公桌位于上世纪初期一个英国人所建的别盘式小楼内。来来往往的院长、

院士、厂长、经理、广告商,来来往往的电话、传真、文件、报表,来来往往的汉语、英

语、韩语、日语尤其是沪语……作为这家拥有上市公司的药物研究院的核心,这里繁忙,

芜杂。所有的善良、邪恶、阴郁、明媚,小楼与我都无所不有。作为一个在壁炉旁边办公

桌上写字谋生的家伙,我有可能成为各种类型和性质的人,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气候催

发。因此,我必须对体内的毒素和阴影保持警惕,对这座小楼内的藉淡保持警省。

(5)我的工作主要就是写字:报告,请示,通知,条例,合同,协议,章程,规划,

贺词,某某在某会议上的讲话……为了让这些文字从空白中涌现,我必须在文件室、会议

室、实验室、工厂乃至餐馆、酒吧等地穿行、观察、请示、聆听,将领导意图落实于自身

行动,用以下与写字无关的若干规则,制约自我:

(6)——头发理短。九年前,我从高校来到这家研究院接受面试。人事处长含蓄提

醒:“小余啊,作家们是不是头发都很长呀?”妻子当天就把我逼进理发店。短发,伪装

了我散漫的内心,给人一种钉子般充满进取心的错觉。显然,头发长的先生只适合散步于

空山野水间,优哉游哉,诗意盎然。倘若让他在清晨的上海街头奔跑,其必头发张扬如同

疯子,不合时宜。从头开始,在上海,每半月理发一次。

(7)—西装领带。在皮肤的遮盖形式上与西方接轨,可令人形成“我是一个具有世

界视野、遵守市场规则的人”之幻觉。在上海,一个穿休闲装的秘书紧跟穿西装的老板,

是不和谐的。我在院领导们的西装品牌附近稍低的价位上购置一套西服,在陪他们出席正

式场合的时候脱掉夹克、紧急换装。用领带锁紧喉咙,避免内心独白脱口而出。院长看着

面目一新的我:“小余,转眼间换了一个人似的!难为你了。”他是一个在西装和夹克之

间过渡得比较从容的人。

(8)——注意平衡。比如,对同事,敲门的力度和节奏要一视同仁并注意音响效果。

某君曾愤愤:“余,你敲我的门是啮啮啮,敲院长的门是嗒嗒嗒……温柔极了。”我惭

愧,认真研究了这两扇门。同样的力度和节奏,敲出的声音果然迥异,原因是该君的门比

院长的门微微薄弱。我请他谅解。之后,尽量降低敲击其门扉的次数和力度。从此,对敲

开所有人的心扉不再抱以期望。

(9)诗人、作家聚会,我常常被视为一个“小经理”;同事聚会,我又往往被呼为

“诗人”“作家”-----个总是出现在客场的队员。在“诗人”“作家”被注入复杂意味

的实用主义上海,直觉告诉我:应当将“汗漫”这一笔名造成的倒影,移植到白昼生活以

外的夜晚书房里去;让“余秘书”与“汗漫”相互尊重、审视、滋养,而非相互鄙夷、排

斥。这是一个理想,何其困难。

(10)研究院内小花园旁耸立着三座铜像,纪念三位去世多年的药物科学家。

(11)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们先后从美、英、日归来,成为我国现代药物研究领域的拓荒

者,分别担任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或我院的院长、名誉院长。同事、后辈一概尊称他们为

“先生”。有谁敢把他们喊为“老板”?中国的第一支贵似黄金的青霉素,根治血吸虫病

的吠嘀丙朕,出于其手,惠及国人。除了三座铜像,他们似乎没有留下多少资产。面对那

些把实验室当作名利场和提款机的浮躁后人,三位先生铜铸的目光,显得忧伤。

(12)每天黄昏,一对来自安徽的清洁工小夫妻在清洗这三座铜像时,都放弃通常用的冲

刷地面的软皮水管,而是站在髡子上,用干净毛巾蘸水,细心擦去铜像上的浮尘、鸟美。

他们有一个梦想:“将来让女儿考咱院的研究生咋样?在这大楼里做实验,再成为那三个

老先生一样的人,研究药,治病救人,积德行善,多好!”

(13)这一场景,终于让我和若干老板感动。

(14)目前,我还残存一丝被感动的能力。这说明,一个虚幻浮泛、模棱两可的家伙并非

无药可救。作为一个在壁炉旁边办公桌上写字谋生的家伙,我还有可能从现实生活中抽身

而出,重新获得简明加要的宁静和欢乐。

(15)我喜欢米沃什的名诗《礼物》:

“在这个尘世,我已一无所求。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嫉妒。

我经历过的一切邪恶,都已忘记。

想到我曾经是这同一个人并不使我羞愧。

我没有感到痛苦。

当我直起身来,看见船帆和大海。”

(16)假若我在研究院内直起身来,需要沿北京西路朝东走四公里,到达外白渡桥;再乘

船越过黄浦江二十公里的浩荡江声,才能看见船帆和大海一这是我和一位伟大波兰诗人

之间目前的差距。

(17)但毕竟生活在一座以大海为名的城市内,所以,我有希望实现自己后半生的梦想

——无论何时何地,一直身,就能看见船帆和大海...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或解说,未定确的一项是

A.寺门前的金铸匾额上镌刻寺名镌刻:ju云nk。

B.原因是该君的门比院长的门微微薄弱薄弱:这里指“不厚实”

C.应当将“汗漫”这一笔名造成的面影倒影:这里指“影响”

D.重新获得简明扼要的宁静和欢乐扼要:eyao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木定确的一项是

A.与第(2)段相对比,第(1)段中“这座城市的街道有着船舷的陡峭和甲板的动荡”,形

象地写出了上海的繁华喧嚣与活力四射。

B.文章第(4)段中“必须对体内的毒素和阴影保持警惕”,暗含了“我”希望自己的行为和

做人原则不被环境影响。

C.作者非常向往那种“散步于空山野水间,优哉游哉,诗意盎然”的自在生活,认为自己

已经不可能从现实中抽身而出。

D.文章第(6)段画线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钉子”一词给人一种“坚定有力度”之感,

与作者的原有情形构成反差。

6.第(11)段画线句子中,为什么称“三位去世多年的药物科学家”为“先生”而不是“老

板”?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7.本文题目“直起身来,看见船帆和大海”有着怎样丰富的寓意?以此为题有何效果?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岭上多白云【注】

汗漫

西湖九月,游船点点。偶有水鸟飞掠而下,把湖中颤动不已的荷叶当成了停机坪C西

湖边,浙江美术馆前的广告牌一“岭上多白云:汪曾祺诞辰百年书画作品展”,吸引了

我的视线。

我知道汪先生有三大爱好:写写字,做做饭,画画虫鸟花卉食材。

他的小说创作受教于沈从文的一个指点:“贴着人物写。”就是贴近所写人物的内心

去写,合于世道遭际苍狗白云。八十年代起,他有《异秉》《大淖记事》等小说相继发表,

延续废名、沈从文一脉风致,绘出江南风情图,于平淡中见惊艳。

他每天提着袋子到菜市场转悠,根据眼前食材构思菜谱,像作家根据掌握的素材构思

文章。“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板,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

到一种生之乐趣。”家常食材,经他之手,改变操作手法,锅中、盘中、碗中的色彩与滋

味,焕然一新,摞脱了既往口舌感受中的底向感朝。“库总•由嘛,哈哈……”他这样端

着菜盘子自我调侃,朋友们边吃边举大拇指,“味道好,好文章,哈哈……”他有秘诀:

“粗菜细做。”比如,让大虾与土豆相依偎,出人意料,境界高迥。看他写的菜谱,如读

明清小品。苦辣酸甜臭麻咸,喜怒哀乐悲恐惊,滋味一同。

受父亲影响,汪曾祺幼年有作画心愿。作文之余,时时随意涂抹花鸟虫鱼、土豆白

菜,消遣散心。六十岁重新开始写小说,依旧大密度作画,被赞曰“文人画”。求画者多

多,有求必应,腾出书桌一角就画。为林斤澜画荷叶,嫌颜料不够用,就进厨房端出半碗

菠菜汁,涂上去,那画面就隐他有醋意,像在嫉妒那一朵荷花的美。观画者感叹:“生活

气息多浓郁啊,原生态一怎么画的?”汪曾祺嘿嘿嘿嘿笑,不言。

庚子年,疫情未了,我在西湖边“偶遇”汪曾祺,喜悦起来。想到了苏东坡,忽觉

得,苏与汪一古一今相似度颇高:都写字、做饭、国画,名动天下;都曾处于话语中心、

受挫被贬于边缘;都因饮酒或吃冷饮而肠胃崩溃、遽然辞世;都怀着、表达着、遗存着对

尘世万物的爱意深情。

浙江美术馆举办的这一画展,是汪曾祺生前与身后的首次画展。题材大都是花木虫

鸟,人物后只有一幅《子瞻样》,子瞻或者说东坡,站在一棵树下沉思,身姿清瘦,不胖。

规格大多是尺幅小品,受制于汪曾祺位于北京蒲黄榆家中的书桌。大幅作品,伏在地板上

一麻而就,家人经过,须跳跃闪避。他嘿嘿嘿嘿自我欣赞一番,待画晾干,就卷起来扔在

书柜上,抽烟、盯着天花板、摇荡着腿,去想小说中的人与事了。想着想着,眼睛木木着

亮起来,一篇好文章就问世了。

汪曾祺从没有以画谋财的心机。其笃墨,完全是写作之余内心的散放,自由复自治,

这恰恰是文人画与商业画差异所在——不取媚于世人,枚与天地自我相往来。苏轼、黄庭

坚如此,吴镇、倪瓒亦如此,即使困顿不堪也拒绝以卖画求生存。他们是文人画的源头人

物,创造一种画风,其实就是创造一种人格。当下,许多作家操持水墨油彩,自称画文人

画,并试图进入市场。他们或许不明白:文人画难在有文、贵在有人,文须佳,人贵真

醇,非率尔操鲍者所能为。

“我的画,不过是一片白云而已,'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汪曾祺如是说,

是谦谦君子言,也是磊磊孤傲者独白——孤独的白,岭上云朵的白,来自秦、汉、魏、

晋、南北朝……那个在云朵间获得愉悦感的陶弘景,汪曾祺喜欢。苏东坡也喜欢白云,曾

作诗:“云兮汝归山,无使达官怕。”达官为何怕?东坡未明说,大概怕以云朵对比出一

己的凝滞、污痕、不自在。

展厅安静,我慢慢走,慢慢看,看这些花卉虫鸟,如同在逶迤峰岭上看白云。

两枝紫薇花,在风中纷乱纠缠在一起。这画面上方,是汪曾祺落款:“紫薇花对紫薇

郎。此画殊无章法,紫薇亦无章法。”无章无法,得解放,画画如此,作文亦如此。随风

吹而动静起伏就美好,紫薇如此,岭上白云亦如此。

一只蜻蜓,从一盏灯似的荷花上空,振翅而起。蓼裒几笔,画出一幅《靖蜒荷花》。

汪曾祺在右侧题款:“一九八四年三月十日午煮面等水开时而作。”我笑了。他慢性子,

悠悠然作此画,蜻蜒急性子,等不及水开面熟就飞了——西湖上的天色吸引了它?汪曾祺

爱吃面,有此为证。画画也属餐桌、书桌之间的即兴之作。

汪曾祺用画画作日记。“夏雨。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天气闷热”。题款旁,是两

叶芭蕉、一枝紫藤。他爱画紫藤。一九八四年五一节,画兴大发,作十幅画,最后一幅画

就是满纸紫藤,题款曰:“后院有紫藤一架,无人管理,任其恣意攀盘而极旺茂,花盛时

仰卧架下,使人藐然有醉意。”

他的画和文章,兀自在平淡中掀波澜。风吹水面,暗含深渊,文字就有了入心动人的

力量。汪曾祺的语言就是风,暮春初夏时节的风,《诗经》“风”“雅”“颂”中的风,

送来小温暖大感慨。画中有文章,文章中有画,汪曾祺的文与画里有阵阵风吹,让紫藤、

野草、蕃薇、菊花、柳树等寻常花木,以及那些花木般的卑微者,激动、感动、生动。

在西湖边,我“遇到”汪曾祺,写下这些散乱文字,忽觉得白纸如云、黑字连绵如峰

岭——风吹岭上多白云。

(取材于作者同名数文)

【注】这句话出自陶弘景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木定确的一项是()

A.岭上白云,形容汪曾祺自由灵动的创作风格,也比喻其自在洒脱的个性、真醇高洁的

品格。

B.汪曾祺作画无章无法,不重视商业价值,常使自己陷入困顿,这恰恰彰显了他的人格

操守。

C.作者将对汪曾祺先生的敬仰之情蕴含于叙述和描写口,感情充沛饱满、真挚深厚。

D.文章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汪曾祺,绘形传神,富于生活气息,令读者倍感亲切。

9.从文中三个加点成语中任选其一,根据语境解说汪曾祺做饭或作画的特点。

10.汪曾祺将写字、做饭、画画相互融通,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解说这种融通达到了

怎样的境界?

11.作者说汪曾祺的文与画里“有阵阵风吹%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作者这样形容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将来之花园【注】

汗漫

上课铃响罢,学生们吃惊地看着走进教室的先生:还是一身农民打扮,头上多了一顶

列宁帽,像干部,但肩上扛着一大捆甘蔗!

先生把甘蔗立在黑板旁,拍拍手上的土:“同学们,咱沙河南出的甘蔗,是中国最甜

的甘蕉!这是我家地里的甘蔗,刚砍下来,新鲜。今天杠来一捆,下课后,班长负责分给

大家。为啥呢?解放了,刘邓大军在咱们鲁山县成立港西军分区了,老百姓日子会像甘

蔗,节节高,节节甜。没有了压迫剥削,也没有了兵荒马乱。你们要成为新中国的主人

了,长才干,有出息。我也参加革命工作了,当选人民代表了。最近要参加代表大会,政

府让我在会上做报告,讲讲种红薯。”

学生们轰的一声都笑了。有调皮女生指了指窗外树上拴着的那一头老牛。它正在反刍

先生早晨所喂的一把红薯干,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无动于衷。那头牛是先生从牛肉

馆外救来的。他心疼这头眼泪汪汪的牛,就掏钱从牛肉馆屠夫尖刀下买过来,养着它。

“笑啥哩?我是你们先生嘛,不论啥事体,都要先,董一懂。能教书,也能种红薯、养

4——哎,这是有很多门道的。我家红薯就种得好,牛赤得不错,政府让我讲讲种红薯,

帮助农民提高产量,还是有眼光的。”先生摸摸那一把花白山羊胡子,嘴巴咧开笑了,像

喜悦的山羊。

“下午放学,咱们排练秧歌舞,我刚学会,领你们跳,准备去县城汇演。现在开始上

课。今天我讲北宋诗人梅尧臣的《鲁上山行》,写的就是我们的家乡。我先读一遍:“适

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

许?云外一声鸡。'美不美啊?”

“美!”学生们朗声回答。窗外,战火终于熄灭的山河,在积蓄生机。沙河哗哗啦啦

流淌。稍远处,好峰蜿蜒,随意浓淡,似乎想把南边的南阳、西边的洛阳、东边的开封,

都连绵拥抱在一起。

这是1948年秋的一天,鲁山中学。留山羊胡子的先生,就是20世纪20年代声震中国

30年代淡出文坛的诗人徐玉诺。

扛一捆甘蔗进教室上课不久,1950年3月,已经五十六岁满头白发一双布鞋的徐玉

诺,被请到省会开封,给全省各地人民代表,做了一场题为《如何种好红薯》的报告。站

在讲台上,徐玉诺山羊胡子微微抖动,像一头山羊站在鲁山峰顶。他讲种红薯的方法,就

像是山羊在吃红薯,津津有味。笑声四起,掌声四起。

报告结束,省委宣传部来人通知徐玉诺:“咱们河南省筹建文联了,苏金伞同志奉

头。请您到省文联去搞创作,咋样,大诗人?”徐玉诺困惑:“全省都知道我红薯种得好

了,现在又让我去文联创作了?这弯拐得陡何。”宣传部那人会说话:“您熟悉红薯,接

地气,就能写出群众欢迎的好作品嘛,这弯拐得说陡也不陡啊。”徐玉诺笑了,摸摸山羊

胡子:“同志说得有道理,那俺就重操旧业当作家去。”

徐玉诺来到开封三圣庙街的河南省文联上班。一个安静的院落里,进进出出着河南省

的文艺人才,不时从某一窗口传出一两句歌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徐玉诺想

起当年在这座城市里求学、示威、写作的青春时光,历历在目,又恍若隔世。他不知道,

△年后,自口的生余约点,也将留在这座城市里。

在省文联工作的这一段时光,徐玉诺很愉快。除了苏金伞是以前的朋友,其他都是儿

女辈的年轻人,南丁、王铎、郑克西、庞嘉季等等。当忖,苏联文学深刻影响着新中国,

几个青年作家相互调侃起绰号:南丁斯基、王托拉夫斯度、克西多夫、嘉季西里……一群

老少作家相聚在一起,写作、集体学习文件、研读名著、编辑《群众文艺》。尤其是下乡

调查,是这些老少作家最开心的时候。路过树林,徐玉诺会脱下鞋子,蹑手蹑脚,还招手

示意“斯基”“多夫”“西里”们,也像他那样脱鞋前行。后生不解,看徐玉诺支棱着耳

朵听鸟叫,才明白,他怕打扰树上的鸟。

在开封城,一群意气风发的人,结伴逛街。去考察《水浒传》中杨志卖刀的“马行

街”,这一英雄落魄之地,湮灭无痕。在马道街逛夜市,灯火辉煌,餐馆、小吃摊点多

多,红男绿女熙熙攘攘,笑骂声、吵闹声夹杂着艺人卖唱声,像马群高叫低啸。几个青年

作家一边吃,一边听徐玉诺嘟曦:“这醋味,让人心酸……”大家笑:“徐老想起从前的

相好了?听说烟台有个玉莲花,长得咋样?”徐玉诺表情严声:“我十九岁就结婚了,从

没动过歪心。那个玉还花是唱得真好!哭戏让人哭,笑戏让人笑,我迷她的戏,追着她的

戏班子跑了半年,看一场戏买一张门票,没想过占一点点便宜。我还给她改过剧本,改

了,再唱,果然更动情!她长啥样,现时忘了,似乎妖就……”

大家又一阵笑,徐玉诺依然严肃:“我还给玉莲花的配角野驴子,导过——他表演沿

街乞食的情节,情绪不对,效果再,我为他示范。咱河南,要饭的苦命人多呀,我知道是

啥情绪,就揭开衣服,拿砖拍胸口,拍出一道道血印子!我哭着喊着嗓子嘶哑得像滴攵。

那野驴子被震撼了,就照我的样子演,哭着唱着嘶哑得像滴血,听众伤心,就朝舞台上扔

出一地的钱!”徐玉诺边说边掀开衣服给后生看。血印子没有了,他有些失望:“以前还

有痕迹哩!”大家又一阵笑。……

徐玉诺曾回家乡鲁山,在一个名叫朱家坟的村庄体验生活,办农民剧团,编剧本,当

导演。初次演出那一次,把省文联同事们都叫去看。用在壶改造成的油灯汹涌出光芒,照

亮涂脂抹粉的乡村男女。徐玉诺在演出前致辞:“同志们,老少爷们,好多人喊我徐疯

子,看来真是这样,疯着病着,咱这剧团就办成了,演出了!老少爷们不用去洛阳、到开

封去追名角,出了家门,咱就能听自己的戏,唱咱自己身边的事,多美气!新中国了,咱

们一起疯,疯就疯出个新名堂!”哗哗啦啦一片掌声、笑声。

与面对乡亲们演讲时的语言风格不同,在小日记本上,徐玉诺写出一句诗性的话:

“真正的诗人,预先吹出:朦胧的火星中明朗的知识。”一个乡村启蒙者、教育者,就是

真正的过人"埋头土火星中提嘴吹也明朗的接奏2

也是在朱家坟生活期间,徐玉诺写出短篇小说《朱家坟夜话》《因为山羊的一段故事》

等等,让一个地名进入了现代文学史。

(有删改)

【注】徐玉诺(1894年H月10日一1958年4月9日),名言信,字玉诺,笔名红蟆,河

南鲁山县人。五四时期著名诗人、作家,《将来之花园》是其于1922年所作新诗。

12.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

13.文中画波浪线的三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

14.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方法突出主人公形象的?

15.探究文章标题的多重意蕴。

【答案】

1.D错在“无人祭拜的荒凉”这个地方。原文第⑨段划线句用比喻手法表现的是杜甫牛前死

后依旧关注民生疾苦的特点,而不是“无人祭拜的荒凉”。从“杜甫出生地——郑州郊区巩

县依山而凿的一间窑洞,木门紧闭,门前有杜甫童年打枣的雕塑”“我与众多诗人赴河南祭

拜”可看出后人对他是缅怀和纪念的。

2.①对现实不回避,不瞒不骗,真实与自然。②对现实生活的发现和表达都独一无二。

(思想自由、表达自由)③能与古人窠臼为敌,创作中敢于创新,独树一帜,不落窠臼。

④有勇气与时风流弊为敌,敢于揭露社会黑暗,不虚美,更不隐恶。

3.画线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杜甫的“痛苦”和“我”的“痛快”作对比,将“我”将很快就在人

间、纸上消失与杜甫负责继续承受人间和纸上的疼痛、苦难进行对比。凸显了忧国忧民的

诗人一杜甫的伟大和不朽。杜甫及其诗篇被后人铭记,这是我们华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

承的必然。同时,这样写隐隐地表达了:心忧黎民的公仆才是人民心中的好干部的主题。

4.D“扼要”应为“6"0”。

5.C“已经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